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关于道德的讨论从未停止国,道德话题也一直是舆论热议的焦点,呼吁之声一阵高于一阵。然而,这却并不能改善现今社会中人们早已日渐滑坡的道德意识,“缺德”的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改革开放步入第四个十年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共同回顾近来广受关注的道德事件。笔者也试图历史地、辩证地来审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进而浅谈几点认识。

一为何道德事件如此触动国人神经

1食品安全事件

【染色馒头】2011年4月12日,上海华联等超市被指多年销售“染色馒头”。根据记者暗访,馒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将旧馒头贴上最新生产的日期、过期馒头回炉加工为“新馒头”、乱使用甜蜜素、山梨酸钾和防腐剂等现象。【瘦肉精】继2009年2月,瘦肉精导致广州70人中毒事件后,2011年3月15日,沉寂一时的瘦肉精再现“遗毒”,双汇被曝收购“有毒”肉。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动物药品,将这类物质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从而降低成本,如果长期服用会诱发恶性肿瘤。

从2004年安徽阜阳的空壳奶粉,到2008年河北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再到瘦肉精、毒蔬菜、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禁让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能吃什么?”

房地产事件

上海“楼倒倒”】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微乎其微,楼房倒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方偷工减料。

【无锡“楼薄薄”】2009年8月,无锡桐乡市居民沈汉良发现自家天花板湿了,原以为楼上住户徐建兴在搞装修。谁知,后经相关工程师测定徐家楼板才是“罪魁祸首”楼板设计厚度12厘米,而徐家楼板厚度却只有7.9厘米。

房地产暴利、接踵而来的楼房安全,成为不少居民共同的一块心病。今年初,******总理在谈及控制房价时特别强调,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试问:他们有吗?

医疗卫生事件

【人死还收费】49岁的吴喜英因胆管结石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

医院接受手术,却不幸身亡。出院小结显示,宣布临床死亡时间为3月21日5时32分,而医院的住院费用表显示住院时间一直到3月23日。一个小手术,住院一个月、三次手术,天价医疗费是45万元,据家属查证,仅输液就达330多公斤。【南京徐宝宝】2009年11月3日,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入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次日清晨5点多钟不治身亡。据婴儿家属反映,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由于医生打游戏、睡觉等原因,都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死亡。

“医者父母心”的古训,似乎早随古人远去。医生本是崇高而神圣、极富人性的职业之一,医院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场所。但令人遗憾,大大小小的医疗事故,居高不下的行业暴利,冷漠而不负责任的“职业疲劳”,时时敲击着国人疲惫不堪的神经。

如此触目人心的事实,处处充满“危机”的生活环境,当人身安全已站在“危险”的边缘,怎还能无动于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中国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过好了,人们开始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精神层面。不久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如今中国现代化进程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道德重建”成为时代的呼唤。

二、今天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道德底线”一词一再被提及。尽管突破底线的只是少数人,但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带来的危险却不可忽视。“地沟油”流向餐桌,被认为是部分行业道德底线缺失的典型案例。为什么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这验证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述的那段话:“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更值得深思的,是柳某这样的心理基础:“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干这个。”由此,人们看到的是一种“破窗效应”:在某种“不道德行为比道德行为获利更多且没有得到惩戒”的潜规则之下,一些人从事不道德行为,便竞相效仿,纷纷突破道德底线。

值得欣慰的是,突破底线的行为并没有成为全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对基本道德底线形成共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基本准则人人都应当遵守。比如这样一些品格:爱国、诚信、守法、善良、友爱、敬业、公正、平等、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清正廉洁、关爱生命……

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集体品格的传承,也为人类社会所广泛认

同。

三、重建道德,我们每个人应当做些什么

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是现在社会的美好代表。她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电脑打开,为了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然她这样做的想法是:“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在诸多道德争议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这样一种态度:在网上是义愤填膺的批评者,在现实中又是冷漠麻木的旁观者。重建道德,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理应回归一个朴素的道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重建道德,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善良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该由谁来保护

维护一个社会的道德秩序,仅靠良知是不够的,还需要硬性的约束。一种保护来自于法律。法律自然不能与道德混为一谈,但是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道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且不论具体是非,可以确定的是,某些司法环节把握不当挫伤了公众的道德情感。不能用法律强制道德,但法律的主旨是惩恶扬善,惩治了恶,也就张扬了善。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无异于鼓励了非道德。如何从法律、制度着眼,增加不道德行为的成本,让“想恶者不敢恶”,已成当务之急。另一种保护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与此相关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理应成为道德表率。媒体也对道德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弘扬社会正气、推动道德重建,主流媒体尤其需要有更多担当。同时应当防止偏离道德底线、炒作负面新闻的现象。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也是文化自觉。事实上,关于道德的讨论几乎伴随了市场经济诞生、发育的全过程。

在而今物质社会蒸蒸日上的同时,有太多的诱惑正动摇着我们的内心。弘扬道德的重任,任重而道远,但只有让道德主宰人们内心世界,相信华夏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