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床与榻

合集下载

明式家具床榻类

明式家具床榻类

No Image
明 填漆戗金龙纹罗汉床 说明:通高85厘米,长183.5厘米,宽89.5厘米,座高43.5厘 米该床形体取四面平式,通体红漆地,床身正面及左右雕填戗金 双龙戏珠,其间填彩朵云。床围正面及两扶手里外面雕填戗金海 水江崖,中间正龙一,双爪高举聚宝盆,两侧行龙各一,间饰彩 云及杂宝。床身背板后面雕填戗金桅子花、梅花及喜鹊。后背正 中上沿线刻戗金“大明崇祯辛未年制”楷书款。壸门式牙板与腿 足交圈,四腿甚粗壮,扁马蹄。
明铁力床身紫檀围子三屏风罗汉床
罗汉床指那种三面安装围板的床。此床围板(围子)用攒 接法做成曲尺式图样。床身有束腰,腿为鼓腿彭牙式。整体 用材坚实,风格沉稳.明代的罗汉床以其体积不大便於移动为 特点,在使用上往往带有随意性,或户外,或室内,较固定 的位置主要是书斋和闺房,以作小憩之用。
明.黄花梨 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榻,作为厅堂坐具由来已久。此榻为明式典型, 采用圆包圆作法,即用圆根裹住圆腿,浑然一体, 罗锅根弯曲处尽可能接近腿部,使美观坚固作用发 挥到了极致。整体狭长、式样古朴。
一、榻
明黄花梨有束腰直足榻 206.5 x 80.2 x 46.4 厘米。宽度不及1 米,是单人用的卧具。有 束腰家具,足端多有马蹄,此件例外,有束腰而直足无马蹄。在有 束腰的明代桌、凳中,还可以看到相似的实例,均为方材,通体打 洼。这类桌凳为什么与传统家具的造型规律不符——有束腰而无马 蹄,看来不在打洼而在方材。因为打洼的腿足下有马蹄并不罕见。 而在方方正正、上下如一的腿足上挖制马蹄,却会感到斤斧难施, 无从措手的。
明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门罩用三扇拼成连同床上三面矮围子及挂檐均用四簇云纹图案繁缛由于体积大图案又由相同的一组组纹样排比而成故引人注目的是匀称而有规律的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多坐等。

从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几乎都占据着古人饮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历代文人赋予了睡卧之外的文化内涵。

而这一自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展现了一个由基本生活到与文人风度相关联的中式卧具艺术。

比床榻更早的床据李宗山所著的《家具史话》中记载,最早的成形坐具是席,它出现的时间在我国至少已有8000年。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也表示,席出现在床榻之前,包括毯子、褥子以及草编的席等,“席地而坐”就是这么来的。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席类编织工艺已相当成熟,不仅编织材料和纺织技巧丰富多样,而且加工工艺更为精良,“神农作席荐”之说当为最早的史书记载,后“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于兰席上”等。

到了大禹时代,开始在席的边缘装饰花纹或用丝麻织物包边,古籍中有“至禹作讲席,颇缘此弥侈矣,而国不服者三十三。

”可见当时以丝麻作讲席是非常奢侈豪华的举动。

而讲席不仅是古代人们从事礼仪、政事、饮宴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以至于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主席台”,“贵宾席”等名称。

书中记载,商代甲骨文“宿”字写法,形象似人卧于席上,周朝时周天子手下设有专门的官史,掌管铺陈之事,名曰“司几筵”。

因此可以断定,席的广泛使用并与繁琐的礼节联系在一起,始自西周时期。

此时的席被统治阶级列为维护其等级、礼仪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东汉河南洛阳东汉墓壁画《宴饮图》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以席为中心的。

四川成都东汉墓出土的宴饮画像砖上,刻二人或三人同坐一席,席前摆设食案,这是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真实描绘,后来人们把招待客人饮食称为设筵,把酒肴称为筵席,源起于此。

筵和席经常同时使用,为了有所区别,便把铺在下面的大席称为筵,使用时,先在地上铺筵,再根据需要在筵上另设小席,人即坐在小席之上,筵席之上的几案,亦由司几筵根据需要负责陈设。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和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明清家具的种类和设计特征,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明清家具的种类1. 实木家具实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括了各种实木桌椅、橱柜和床等。

这些家具以优质的木材制作而成,工艺精湛,历久弥新。

2. 红木家具红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的高档家具,它以红木、紫檀等名贵木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工艺复杂、雕刻精美,常常用于宫廷或富豪家庭的装饰。

3. 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专门为皇家宫廷所定制的家具,包括屏风、床榻、案台等,其设计典雅、富丽堂皇,体现了封建皇权的权威和尊贵。

4. 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常用的家具,包括了方凳、榻椅、圆凳等,设计简洁实用,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朴实和民俗风情。

二、明清家具的设计特征1. 古典美学明清家具的设计受到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影响,注重几何比例、曲线美、雕刻等手法,注重内在气质的陶冶,表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高雅品味。

2. 工艺精湛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包括了榫卯结构、雕刻、插画等技艺,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求将每一件家具打造得精美而持久。

3. 符号象征明清家具中常常出现龙、凤、莲花等中国传统象征,这些符号善于寓意,意味着权力、吉祥和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结: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与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和丰富。

从实木家具到红木家具,从宫廷家具到民间家具,每一种家具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魅力,工艺精湛、符号象征等方面无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品味。

个人观点:我个人对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很感兴趣,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研究明清家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美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欢迎继续关注我的知识专栏,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

• 明式各类椅的共同特点是腿足、立柱多 用圆材,四面空灵,具有流畅的造型。其次 是曲线靠背,这是适宜人体倚靠的最佳角度。 第三是四腿外撇,所谓侧角收分明显可见, 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 5.明式凳,分有无束 腰两种类型。无束腰的, 凡四腿直接承托座面, 面下用牙条或横枨,腿 足多为圆形。有束腰凳 的座面下有一道缩进面 沿的腰部,这类凳腿足 多用方材,其造型或鼓 腿彭牙内翻马蹄,或三 弯腿外翻马蹄,也有圆 形五腿、六腿的。
明代家居
• 第一类,床、榻、宝座,等卧具和起居 用具。明代此类家具主要有架子床、罗 汉床、榻和床式大椅。
• 1.架子床,是可挂帐子的床,有 四柱 床、六柱床和拔步床三种形 式。因这一带冬季夜间气温较低, 床下常放炭盆,床前陈设方凳、小 桌以放衣物,两层廊则用于存放木 炭、马桶。以上的床都是单纯为睡 眠用的。
座可装可拆。明式插屏多在 屏座和屏框内镶安透雕花板, 而且两面作,座间披水牙作 壶门形。凡三扇至九扇的屏 风,都是中间一扇最高最宽, 两侧递减,下有八字形须弥 座,上安屏帽。这种屏风陈 设在室内正面居中位置。
• 2.围屏,多少随意, 都是双数,最多可达 十扇,无论数量多少, 高宽度一律相同,每 扇下部有矮足,只须 打开一定的角度使可 直立。屏框用铜构连 接,可拆可合。常用 于临时陈设,也可作 室内的隔断。
• 1.交椅,以椅腿交 叉可以折叠而得名。 宋、元、明以来最 流行。交椅到清中 期以后就不再流行
了。
• 2.圈椅,其名 称是从圈背上 得来的。陈设 位置多在堂屋 正中方桌的左 右。
• 3.官帽椅,简称扶手椅, 分四出头帽椅和南官帽椅 两种。
• 4.靠背椅,凡没有扶 手只有靠背的椅都称 为靠背椅。
• 6.坐墩,又称绣墩, 明代墩的造型沿袭 前代遗风,传世品 多为鼓形,在上下 两端各做一道弦纹 和鼓钉,形体稳重

床的演变

床的演变

明清时期: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 人们对家居的生产、设计有了很大的要求, 高峰延续至清代前期。这一时期的床主要有无 屏床、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无屏床结构 简单,方便移动,床上没有任何保护和遮蔽的 围栏,只是普通的木板床,普遍存在大多数住 户中。 罗汉床,又称作弥勒榻,由床榻演变而来, 是左右和后面带有较矮围栏的床,围栏之间相 结合,没有立柱,可坐可卧半封闭形态,围栏 侧屏层叠相连,呈现出叠罗汉状,与脚踏一起 使用。由于当时崇尚佛教,世人百姓与僧人谈 经论道慢慢兴起。
这个时期的一些小坐具,都可以成为床。如 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 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里的 床历来有两解,或坐具或井架(井上围栏)。 如此,泛化为坐具的床又再次从卧具中分化 出来,小者为榻,大者称床,而又形近坐具。
宋代完全进入垂足高坐的时期 •家具品种已经相当完善,工艺精湛。在思想上, 宋代崇尚礼学,盛行“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的道 家理学思想,床的设计讲究实用,造型清秀简洁
• 宋代对床的部件有讲究的命名叫法,这在宋代当 时文人的诗中有体现。陆游《午睡》中“如何得 一室,床敷暖如春”的“床敷”指的是床铺;苏 辙《次韵子瞻上元见寄》中有“故人隐山麓,燕 坐销床棱”,其中“床棱”就是承受坐面的棱角; 《宋史》记载,床裙一般是布艺制作,安装于床 的四周。
《宋史》记载,床裙一般是布艺制作,安装 于床的四周。 宋代床主要见于形象性和艺术性高超表现的 壁画作品中,著名的有《韩熙载夜宴图》, 画中的床是三面都有围子的架子床,还有长 幔遮掩,增加了床的私密性,影响了宋代以 后的床设计发展。
夏商周时期:席的出现与等级制度 用茅草、树叶、木头或者兽皮铺在土床上 做成席,抵御雨季的潮湿和冬季的寒冷,这 便是中国古代床又一个早期形态——席。 兼作坐具和卧具。席的出现拉开了古人以 席为中心的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西周时期, 床仍然专指卧具。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特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家具。

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明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其风格特点是简约、明快、敦厚、大方、稳重、端庄、古朴等。

明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红木、栾木、花梨木等。

明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橱、屏风、屏障、屏风龛、屏格、屉柜、斗柜、书橱、书龛、酒柜、挂屏、虎脚凳、三联柜、翻天柜、星月榻等。

二、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清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风格特点是秀丽、精美、细腻、华丽和轻盈。

清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酸枝、黄花梨、红木、楠木、翠竹等。

清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屏风、屏障、屏格、书橱、酒柜、斗柜、碗柜、屏风龛、屏龛、翻面柜、笼架、方凳等。

三、江南家具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重要区域,其家具以作工精湛、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而著称。

江南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花梨木、酸枝、黄花梨、梧桐、槐木等。

江南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笼、橱、屏风、板凳、灯台等。

四、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古代官府或贵族用的家具,风格华丽、雕刻精美,色彩繁盛、金碧辉煌。

官式家具的常用材料有紫檀、黄花梨、花梨木、红木等。

官式家具的种类包括:龙椅、太师椅、内官椅、扇面椅、马足凳、九曲榻、仙人桌、八仙桌、束肩橱、盆橱、八宝柜等。

五、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的家具,常用的材料有柳木、松木、桦木、杨木等。

风格朴实、简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民间家具的种类包括:竹编家具、板凳、婚床、柜子、斗柜、草席等。

六、庭院家具庭院家具是专门为庭院、花园、阳台等户外场所制作的家具。

庭院家具的常用材料有柳条、竹子、藤条、铁、铜、石头等。

风格自然、简约、清新,色彩明快、形式丰富。

庭院家具的种类包括:雕花铸铜椅、藤栏同时凳、石桌石凳、草席、藤椅、竹床等。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其家具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格和种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床榻的历史变迁

床榻的历史变迁

我国床榻的演变年代历史起源“构木为巢,垒石为台”的石器时期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人们只能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有些人视其为床榻之始。

“安身之作,装载人体”的夏商周《礼记.礼器》中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可见周代的家具从材质、装饰到色彩都要严格按照等级与名分来行事,不可逾越礼制。

“席地而坐,几案其上”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家具所表现的理性和民间意趣日见蔓延,艺术风格一改先前的神秘和沉重,出现了精雕细琢、镂金错彩和奢侈豪华的气象。

“设筵摆席,床榻社交”的秦汉从秦汉时期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漆画、帛画、雕塑和板刻中可以推断,床榻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主要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

第三,床榻兴起盛行,对其进行装饰也悄然升温。

“垂足而坐,床榻渐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其中三扇屏风榻和四扇屏风榻极受贵族人家的宠爱,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较大,在《女史箴图》、北齐《校书图》中得以印证。

人们即可伽跌于床上,又可垂足坐于床沿。

“上板下足,床椅有别,南睡床,北睡炕”隋唐五代十国在中国家具形式变革发展的历史中处于一个特色的过渡阶段,是高型家具和矮型家具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后“垂足而坐”为人们起居的主要形式和习惯。

在家具风格方面五代又一改唐风,易立新意,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浑圆为秀直。

“盘腿为席,垂足而坐”的宋元辽金反唐代浑圆与厚重变圆形体为矩形体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简洁秀气,样式变化不大,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

床榻丧失了作为座具的功能,只用于卧息睡眠的专用家具。

“大睡床,小睡榻”的明清这一时期也堪称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

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技术交流,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原料,从此南洋诸国与中国来往密切。

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多元化的近代与当代由于材料给床带来的发展更是不可言语。

明清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类型一、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明清时期官员家庭使用的家具,以宫廷家具为基础,注重庄重、厚重、典雅的特点。

它的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精细,使用的材质多为名贵的红木,如紫檀木、酸枝木等。

官式家具包括床榻、桌案、椅凳等。

二、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使用的家具,它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简洁、朴实的特点。

民间家具的造型简单朴素,多采用原木材质,如松木、柏木等。

民间家具包括床榻、柜台、桌凳等。

三、床榻类家具床榻是明清时期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床榻类家具主要包括床、榻、床幔、床帷等。

明清时期的床榻多采用木质结构,床面较低,榻面较高,以适应当时人们习惯盖褥子睡觉的方式。

床榻的造型各异,有的采用流线型设计,有的采用雕刻工艺,富有装饰性。

四、桌案类家具桌案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它主要用于放置书籍、文房四宝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桌案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造型简洁大方,有的采用镂空的雕花,有的采用实木的纹理装饰。

桌案类家具除了桌子外,还有案几、案台等。

五、椅凳类家具椅凳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用于坐卧休息。

明清时期的椅凳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采用编织的座面,有的采用靠背。

椅凳的造型多样,有的采用弯曲的线条,有的采用雕刻的花纹。

椅凳类家具包括官式椅、民间椅、折叠椅等。

六、柜台类家具柜台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收纳家具,用于存放衣物、书籍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柜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带有抽屉和柜门,方便物品的分类和存放。

柜台类家具包括书柜、衣柜、屏风等。

七、屏风类家具屏风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装饰家具,用于隔断空间、增加私密性。

明清时期的屏风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用宝石、玉石、贝壳等装饰,有的用绘画技法制作图案。

屏风类家具包括折屏、立屏、屏风墙等。

八、书画架类家具书画架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陈设家具,用于展示书画作品。

明清时期的书画架多为木质结构,有的有多层架子,方便分类陈列。

书画架类家具包括书架、画架、笔筒等。

古代“榻”的演变史

古代“榻”的演变史

古代“榻”的演变史榻的衍生要从古人的起居习惯讲起。

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

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

鞋子、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

到了汉代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

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

而且这个时代有了帐幔的使用,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起重要作用,说明社会在文明进步,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显示身份、财富的标志,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东汉时期,胡床传入中原,也就是俗称的马扎。

“床”这一概念,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

”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胡床的传入对以后出现高型家具奠定的基础。

胡床促使了家具的增高,使得中原的原有低矮家具有了变化。

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床的上面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坐于床边。

到了唐代,出现了桌椅,人们生活饮食等活动都是坐椅就桌,不在在床上活动。

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到了明清时期,家具的发展迎来了高峰,床的形制也愈发多样化。

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种类。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正版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作物,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

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与厅堂代课,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作“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

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案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四合如意,中加是指,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

明清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类型

明清家具类型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了许多精美的家具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明清家具类型。

1. 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明清时期皇宫内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尊贵华丽的风格。

宫廷家具的特点是雕刻精细、材质讲究、造型庄重。

常见的宫廷家具有龙椅、御案、宝匣等。

龙椅是皇帝的座椅,通常由红木制成,椅背上雕刻着龙纹,象征着皇权的象征。

2. 文人雅致家具文人雅致家具是明清时期士人、文人雅士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文人的品味和情趣。

这类家具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以简约、典雅为特点。

常见的文人雅致家具有书桌、屏风、座椅等。

书桌是文人雅士读书写字的地方,通常采用红木制作,表面镶嵌着精美的雕花,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3. 家庭实用家具家庭实用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家庭使用的家具,它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

这类家具制作简单,造型朴实,材质一般采用柚木、松木等。

常见的家庭实用家具有床、柜、桌椅等。

床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明清时期的床多为榻榻米式的,用竹子编制而成,舒适实用。

4. 寺庙佛教家具寺庙佛教家具是明清时期寺庙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佛教的庄严肃穆。

这类家具造型庄重、雕刻精细,常常以佛教故事和佛像为主题。

常见的寺庙佛教家具有佛座、经桌、法器等。

佛座是供奉佛像的座位,通常由红木制成,雕刻着佛教故事和佛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以上介绍的是明清时期几种代表性的家具类型,每一种家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家具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研究明清家具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明清床榻

明清床榻
与其他主题相比,我觉得“纳吉辟邪”是床的重要主题,明清床榻的创造者们充分运用比拟﹑谐音等手法,将代表吉祥并能克服邪恶的凤凰﹑草龙﹑山羊﹑八仙﹑八宝等动物﹑植物﹑神仙和器物刻画再自己的作品——床上面,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构成了蔚为壮观的民俗风景长卷。下面我找了七张床说明:
其一,见图1,一般的红木小开门床,七门面中除了红木雕花板,均还有空档配以云石﹑字画﹑玻璃等。翻阅书籍我发现雕花板的内容通常都是千秋万代﹑五子登科﹑蝙蝠﹑花篮等。但我发现这张清代满雕鹊梅小开门红木精品床却与众不同。该床用玉质感极强的上好红木,满满地精细雕刻了四十六只灵气十足的喜鹊和千姿百态的梅花,构图奇特,充满想象力,雕工老练,色调柔和,令人赏心悦目。尤其值得我说明的是,喜鹊作为“先物而动,先事而应”的能感应预兆的,被民间认为是报喜的灵鸟,预示着吉祥喜庆的来临;而“梅”则谐音“眉”,喜鹊登上梅枝则表示喜上眉梢;成双结对的喜鹊相对而望,则是双喜临门或喜相逢。该床雕刻46只喜鹊和如此繁茂的梅花,可见其大吉大喜道了何等惊人的程度。
图一
其二,见图2,温州豪华围板床。其不说该床围得如此严实﹑嵌的如此密麻,仅看它门面上一对突出的圆雕凤凰就不得不被该床的纳及辟邪的所折服:据我了解凤凰作为百鸟之长,是民间传说中的瑞鸟“鸡头﹑蛇劲﹑龟背﹑鱼尾﹑五彩色”,再这里被刻画的活龙活现——让我感觉就像刚从天外飞来一下子停格再床门的两侧,是何其的吉祥,任何邪妄之灾都将离他而远去。
明清家具
——床榻
明清床榻
摘要:中国家具起源,追溯到夏、商、周三代至汉代,从西晋起至南北朝,入唐到明清;床作为家具家族的老大,它的资格最老,历史悠久;床榻从表现民俗的题材方面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婚床类﹑福禄寿祥床类﹑育子床类﹑纳吉辟邪床类。
关键字:家具,床榻,纳吉辟邪

24中国近代床榻的演变

24中国近代床榻的演变
相比之下,榻的欧式元素相对要少,榻对于中国传统家具 来说非常实用而又极为普遍,坐、卧两用非常的实用。所 以虽然有西方装饰元素的介入,但是对于榻这件中国人最 为常用的家具来说影响相对很小。
20世纪初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民国时代的到来并 没有改变中国被殖民和落后的局面。 但是中国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历程,就家具而言, 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床和榻也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在时代的选择下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架子床
清18世纪 榉木 六柱架子床 六柱架子床
宁式床
拔步床
合欢床
清 乾隆 榉木加 红木拔步床
明 团花月洞式 门罩架子床
清末时期
西方建筑的传入
西方建筑室内布局传入 西方家具的传入
西方元素带入中国
西方元素带入中国 西方元素带入中国 中国家具带有 西方装饰元素
清末时期的床
清末 红木雕花架子床
清末时期的榻
与榻相比,床虽然身居内屋,不轻易在大众视野 下出现,但是它同榻的随意性相比它的象征作用 则更大一些。床对于不同身份的人有这更大更为 显著的区别,其做工个用料也非常不同,床能做 到最极致的还属帝王的龙床。玉床:相传商朝的 帝王纣王,一个荒淫无度,穷尽享乐的帝王曾经 为自己打造过玉床。 龙床、宝座床、玉床、七宝床、匡床、象牙床
中国近代床榻的演变
中国近代床榻的演变
作者:王健 学号:3090084 指导老师:钟华
一、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
1 床是人类最为息息相关的一件家 具,是人最为熟悉但是又相对陌生的 一件家具。
2 清末到民国这段特殊的历史,对中 国的现代建筑,现代室内,还有现代 家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床榻的命运 在这段时间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对 现在我们的生活起居长生的深远的影 响。

中国古代床进化史

中国古代床进化史

中国古代床进化史床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床的形态和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多次改变。

下面将从史前及商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以及近代以来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床的进化史。

1.史前及商代在史前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穴居和树居为主,床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

然而,到了商代,床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商代的床多为长方形,由四根柱子支撑,床面多用藤席铺成。

床的高度较低,通常与地面相平。

这一时期,床的主要形态和特点是实用性和便携性,以满足人们频繁迁徙和游牧生活的需要。

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床的高度逐渐增高,出现了明确的阶梯形床架。

床铺也变得更为宽敞和舒适,床垫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同时,床的功能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专供贵族睡觉、娱乐和议事的“卧床”。

这一时期床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床文化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又发生了变化。

床的高度进一步增加,床头开始出现雕花和彩绘等装饰。

床榻也开始流行,成为了床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床榻多以木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箱形床和柜式床等新样式。

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民族交流的加强,床的形态和特点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床的高度逐渐降低,床头开始向两侧展开,形成了“扇形床”。

床身也开始雕绘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花鸟等,以展现出床的艺术价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华丽的床上用品,如枕、褥、垫等。

5.隋唐五代隋唐五代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又发生了变化。

床身开始变得更加宽大,床铺也变得更加宽敞。

同时,床的材质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铜、铁、玉等多种材质的床。

床上用品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华丽,如绸缎、绣花等。

这一时期,床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明清家具样式3

明清家具样式3

一.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家具:种类: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1.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宝座”。

2.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

上面安一栲栳圈儿。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3.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面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4.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弄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又能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

5.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控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滑的圆头。

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6.靠背椅: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

7.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它的特点是面下不用四足,而采用攒鼓的作法。

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

8.紫檀腰圆形脚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9.花梨嵌瘿木心坐墩,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10.鸡翅木六开光坐墩,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11.楠木嵌瓷心云龙纹圆凳,座面嵌瓷心,绘青花云龙纹。

鼓腿彭牙。

牙条抱肩榫。

四腿下端格肩榫与托泥结合,形成四个壶门开光。

足端带蹼,托泥下饰龟脚。

此圆凳本为八件成堂,现故宫与颐和园各存其四。

12.红漆嵌珐琅面山水人物图圆凳,座面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面心。

束腰分段嵌绦环板,开长条形炮仗洞。

明式“榻”的形制分析

明式“榻”的形制分析

明式‚榻‛的形制分析1、明式家具概念何为明式家具,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对其定义做出过解释,认为明式家具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不单指明代家具,只要属于明式风格的不论柴木还是贵重木质的都可称为明式家具,而狭义上便是指明朝至清朝前期材质精美、工艺精良、造型优美的家具。

在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并不是指明代的榻,而是广义上的明式坐具,明式坐具是作为一种艺术概念,而并非时间概念。

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明式风格的榻,不仅仅是明代的榻,主要根据其造型、结构、工艺、选材等方面做判断,而不只是时间上。

通过上文对明朝前期榻的变迁和发展历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榻从汉代发展到明朝前期,体型逐渐的由小变大,由最开始的仅供一人独坐的小方榻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榻,至明代榻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己趋于完善,兼具坐卧两种功能。

2、明式榻的分类榻,在现代词典中解释为:‚狭长而低的坐卧具,又叫‘独睡’。

一般陈设在正堂房,供主人用来在上面体息和接待贵客的时候使用,其功能相当于近代时期兴起的沙发‛。

王世襄先生在其著书中将榻分为装围子的榻和不装围子的榻。

(1)榻榻一般指的是不安围子的,榻体型一般偏窄,除个别宽外,仅供一人坐卧。

明代部分文士、学者常使用此榻,意在仿古,以示文雅。

不装围子的榻也分有无束腰两种形式,如图8 , 9为有束腰的榻,此榻选材为铁力木,用材厚拙,整体质朴简练。

榻面攒框,中间藤编软屉,边抹冰盘沿极简,牙条、束腰与边抹的接合采用抱肩桦结构。

腿部为内翻马蹄,兜转有力。

凉榻简约温婉,沉静质朴,稳重大方,是明式床榻的代表作品。

图9 铁力木榻(明代)图9 三面围板罗汉床(明代)(2)罗汉床又名‚罗汉榻‛,其造型特征是榻面上装矮围子。

榻的形体较大,榻中间放臵小炕几,左右两边铺坐垫、隐枕,放臵在厅堂用来待客。

罗汉床的围子有三面围板的形式,也是及其单纯、及其多见的一类样式。

另一种形式是围子做成镂空的根格形式的围屏,这也是罗汉床非常多见的做法,如图12。

古代榻的种类

古代榻的种类

古代榻的种类古代榻有多种类型,从远古至今,随着时代发展,各式各样的古代榻不断出现,其特征也更加丰富多彩。

1、方榻:方榻是最古老的一种古代榻,也叫“四方榻”,它由木板或竹子拼凑而成,外形呈正方形,重要的功能是做床,还起到装饰作用。

南宋时,方榻不仅做床,还用来放置各种器皿,比如曹瓷。

2、雍子榻:雍子榻是宋代的一种榻椅,外形呈长方形,它的框架由木头、竹子、雕花组成,可折叠,被称为“折叠榻”,既可以当床,也可以做凳子,而且有风格独特的装饰花纹,是宋代临时休息的必备家具之一。

3、圆榻:圆榻一般圆形,可以拆卸,有四个支架,用来支撑床面,最常见的是圆形木质圆榻,通常由竹子或木板制成,上面有漂亮的雕花,傍晚可以放上各种小饰品,也可以当榻椅子使用。

4、南韩榻:南韩榻的一般材质是桑树木或者桃木,它的外形与四方榻类似,但南韩榻的床面比四方榻长,因此它用来休息比四方榻更舒适,它也有雕花装饰,多用于床配件。

5、仰榻:仰榻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式榻,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其外形与四方榻相似,但仰榻在长方形榻和圆形榻间进行了折中,将圆形和长方形的优点合二为一,仰榻的床面大,容易搬运,是床的常用配件。

6、张桥榻:张桥榻是一种由六个木板支撑而成的榻,它堪称中国古代家具的精品,它的工艺精湛,能够改变形状,也可以改变床的大小,由于它的灵活性,常常作为床的配件使用,使空间充分利用。

7、孔夫子榻:孔夫子榻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榻,它是孔夫子睡觉所用的榻,原本形状大概是三角形,现在整体以圆形为主,因此也称作“圆榻”或“圆滑榻”。

它没有框架,用一层软木头做床面,又软又柔软,休息起来很舒服。

以上就是古代榻的部分种类,除此之外,古代还有梅花榻、虎跑榻、象牙榻、火枪榻等,它们也曾经被广泛应用,成为古代人们休息的一种象征。

宫廷床榻赏析

宫廷床榻赏析

宫廷床榻赏析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期文_ 朗韵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

专供睡眠用的床都属于卧具,而有些坐、卧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的器物,论造型特点与床相近的也归属在这一类里。

明清时期的床榻大体分为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宝座四种。

架子床多在南方使用,拔步床多在长江流域使用,罗汉床是一种两用家具,在卧室供睡眠称为床,在客厅待客则称为榻。

而宝座则是一种大型坐具,只能供坐不能供卧。

只是因为宝座的造型、结构与罗汉床完全一致,有人称其为床式椅,故将宝座列在床榻类。

一、架子床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

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

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

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

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边和后面及上架横楣也用同样方法做成。

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席,棕屉起保护席和辅助席承重的作用。

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饰以浮雕螭虎龙等图案。

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做法,用矮柱分为数格,中间镶安绦环板,饰以浮雕鸟兽、花卉等纹饰。

而且每块与每块之间无一相同,足见做工之精。

这种架子床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四道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屉面四边的绳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用木条盖住边槽。

这种床屉因有弹性,使用起来比较舒适。

我国南方各地,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

北方因气候条件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床屉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二、拔步床拔步床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床。

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质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镶安木制围栏。

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廊子。

床前的两侧还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

这种带顶架和廊子的床多在长江流域使用,南方温暖而多蚊蝇,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

古代人对床的雅称

古代人对床的雅称

古代人对床的雅称床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它不仅仅是用来休息和睡眠的地方,还可以是读书、品茶、谈天、休闲的场所。

在中国古代,床因其重要性而有着许多雅称,其中流传至今的有“榻”、“藉”、“铺”、“床”等。

“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床的名称,它的初期用途较为简单,只是指一种简单的打地铺而已。

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了一种较为豪华的床类家具,成为贵族和富人家中独有的物品。

在唐代文学中,榻这一词汇被广泛使用,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所云:“白发陋室,空悲切。

青云低夕,愁杀长卿。

以孝治国,何必常盈庙!恢文复礼,千载青春!神器不玩,鬼工不作,黄金泉下,壮志凋敝。

董卓之乱,李陵之死,都出于诸葛之门。

……当饮一杯藉以奠休明。

”“藉”本来是指在草地或沙滩上铺上席子或草垫过夜休息,比榻低些,但在宋代后逐渐成为比榻更高档、更豪华的床位。

唐代杜牧的《听筝》诗中写道:“画堂金凤扶,香案翠龙藉。

” 可见藉在唐代已是高档的床榻之一,宋代则更为普遍。

“铺”字原指低矮的床铺,如床下铺和上下铺。

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更为具体的床类家具,它的特点是结构比较低矮,铺上有棉絮垫,外面有蚊帐。

在明清时期,铺的种类越来越多,从风格上看分为宫廷铺、士人铺、民间铺等,其文化内涵自然也有了不同的呈现。

“床”这个词在古代早期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床的泛称,而是指铺垫,用作褥子铺上的家具。

到了唐代以后,床逐渐演变为更具象化的床位家具,后来又出现了用大理石或黄龙石雕成的寝床,成为贵族和富人的例行家具。

床类家具在明清时代又有了更多的精美造型,如明式夹板床、四方床、罗汉床、宫床、叶子床等等。

除了以上几个词外,古代还有一些较为罕见的床的雅称。

例如的“褥”,它是指床边的褥子或睡垫,是床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唐代仍用褥称呼整个床,如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在现在看来有些不伦不类。

还有一个词叫“殳”,是指一种古代的床铺用具,用以支撑床帐和灯,多用于宫廷和贵族府邸之中。

床铺 文雅说法

床铺 文雅说法

床铺文雅说法
案例一:
1、床的别称雅号为“榻”。

2、在古代“榻”的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后泛指床。

“榻”基本上与现在床的功能没什么区别,既可以睡也可以坐,不过在高度上会相对低很多。

3、汉代刘熙在《释名·床篇》中解释道:“人所坐卧曰床。

”又说:“长狭而卑者曰榻。

意思就是人坐卧的地方叫做床,长长的而且比较窄的就是榻
4、而榻则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

古代的床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

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古代的床的有五种叫法:
1、床榻,
2、绳床,
3、席,
4、塌,
5、炕。

案例二:
1、床榻,也是当今古典家具备受热衷、备受人们追捧的对象。

2、绳床,唐代自印度传入,为倚背垂足之坐得。

3、席,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卧席而休,当时的席便是床;
4、榻,宋代之前,床与榻并非共称,自宋之后,便将其合二为一称呼,因此衍生出了架子床。

5、炕,炕是民间的一种传统称呼。

6、榻是古代的“床”。

基本上和现在的床的功能没什么区别,可以睡,也可以坐。

不过比现代床的高度要低很多,而且在古代的有些时候,榻是可以悬挂在空中,用的时候才降下来的。

7、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

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如用材越来越厚实,装饰越来越华丽。

8、清代的床榻大多采用雕花镶嵌,金漆彩油等手法。

镶嵌的多以玉石、玛瑙、瓷片、大理石、螺钿、珐琅、竹木、牙雕等为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购置款 购置款是记载此器物的购 置地点、购置经过,或是 定制的造价、地点等等。

题识 是收藏家、鉴赏家等名人题在家具上的墨迹。或是记载此家具的来历,或是记载得此 家具的感慨与欣喜,或是记载……这种在家具上的题识,一经名人之手,也就声价十 倍,成为名器而令人瞩目和珍爱了。明代家具中,这种有款识的名器,在《清仪阁杂 咏》中就记载有两件,一件是"天籁阁书案,高二尺二寸三分,纵一尺九寸,横二尺六 寸八分,文木为心,梨木为边,右二印曰项,曰墨林山人,左一印曰项元汴字子京"。 此书案就是明代书画家、鉴赏家项元汴收藏的家具。因为案的左右刻有三方印,因而 名垂青史。 《清仪阁杂咏》中还记载了一件家具,那就是“周公暇坐”,也就是一把扶手椅。文 中记载说:"周公瑕坐具,紫檀木,通高三尺二寸,横一尺五寸八分,倚板镌:'无事此 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戊辰冬日周天球书。"印二:一曰周公 瑕氏,一曰止园居士。(见图1)这只椅子是明代书画家周天球所用,由于他在背板上 刻了此五言绝句,此椅就成为一件赫赫有名的家具了。
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为什么不能使用铁 钉?

• •
• •
• •
一、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 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 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 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 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二、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第一,榫卯 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 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 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 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 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 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 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君不见,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 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 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 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 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如果是用鱼膘胶等好胶做的家具, 维修时先把胶用水浸软,榫卯间很快就松脱下来了,而用铁钉则做不到,除 非把家具大卸八块。 五、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 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 我们不难看出,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比使用铁钉有更大的优势,可以大 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 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纯正红木家具不使用铁钉的原因吧。
明清家具
明清时期床与塌
• 我国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 具的形成期, 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 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 既是坐具,又是卧具。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 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 塌体较小,只用于坐具。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 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 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 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明清时期卧具主要分为四大类,它们是、罗汉 床、架子床、榻和拔步床。
•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 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 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 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 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 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 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靖 龙纹方胜盒。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 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 藏的婴戏图黑漆箱、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 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 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 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 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 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 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 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 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 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 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 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1.罗汉床 罗汉床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 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 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自唐至五代《韩熙 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 装饰。 明清罗汉床的制做有许多区别,大理石做围子是明代家具中不曾见的,其次是围子装石形式 也与清代施工手法大异其趣。 清代工匠往往先用芯板夹住大理石,再装入框架中,而明式做工往 往直接将石装入框架,有时由于石板不平, 框架打槽也随形弯曲,凡此类施工手法,年代一般较 早。 罗汉床腿弯曲度大,兜转力,俗称“香蔗腿”。从床腿亦可区分出明做还是清做。清式鼓腿 彭牙与明式的大挖缺做工, 区别完全在于对罗汉床腿的理解,是有力而含蓄, 还是有力而夸张? 总体上, 明式罗汉床挖缺腿足,给人有力度但十分含蓄,清式罗汉床的类似腿足,在力度上多了 活泼,显得夸张了一些。
• 在《中国家具》(美国埃利华斯编著) 中,也记载了周天球的坐椅,背板上的 题识,与《清仪阁杂咏》中的记载,是 一样的。只是,在题识的下方,又多了 两段吴云所作的小字跋。吴云是晚清有 名的金石收藏家和考据家,吴云的跋, 其一是"周公瑕生正德九年甲戌,寿八 十有二,至戊辰为隆庆三年,年五十有 五。余生嘉庆十六年辛未,至今年乙丑 秋七月,得此椅于苏城某肆中,年亦五 十有五,洵奇缘也。退楼记。"其二是: "乙丑年得紫檀椅,纹细色泽如漆,明 时良工所造也。逾四年己巳秋,岚坡茂 才复于市肆中得二椅,至庚午冬,又从 某故家物色一椅,皆刻有名贤笔迹,与 三椅恰配,无丝毫差池,洵可喜也。 时听枫山馆落成,余年正花甲一周矣。 因书岁月记之。退楼老人。"(见图2)
清家具款识
带款识的陶瓷作品、书法和书画作品比较多见, 而带款的家具,可说是凤毛麟角。 明清家具上 的款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纪年款,二是购 置款,三是题识。
• 纪年款 纪年款只是记录器物的制作年代,这种纪 年款大多出自工匠之手。明代家具中有纪 年款的较少,从王世襄先生文中得知,故 宫藏品中,有漆木家具上刻写着"大明宣德 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
• 2.榻 榻 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 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 大量使用。
• •
3.架子床 架子床 架子床其三面设围,是明清使用最多的床.四角又设立柱、床顶有床盖,形成一个四 面搭架子、中间为独立空间的大床。因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间至今 仍喜用架子床。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 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
• 4.拔步床 拔步床 • 俗称八步床,即大床。此种床的床体庞大,上有顶盖, 下有底座,前有廊庑、四周设矮围屏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 子。床前的中间部位,留出可以上下的床门。廊庑两侧是 两个空间,可以放置小桌、机凳、衣箱、马桶、灯盏等物。 整个大床就是一个前堂后室的布局空间。拔步床是床榻中 最大的床。
•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 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 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 幢,底座上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用稠 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 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 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 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 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 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 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 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中国漆器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漆器源流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 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 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 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 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 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 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 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 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 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 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器: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 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 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 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 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 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 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 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 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 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 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 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 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