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转变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
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
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
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
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
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
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
有位学生毕业时本来找到一家很好的单位,协议书签得很早,只是单位在生源地,是离广州深圳远一点的中等城市,到后来她认为与自己同样考出来的同学都没回生源地去工作,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吃了亏,不愿去报到,最终失去了机会。
虽然边远地区的条件差一点,人才资源薄弱,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木秀于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挑大梁,成大事,我校过去不少毕业生敢于迈开这第一步,如今已成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例证。
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
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
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对暂缓就业要有清楚的认识。
暂缓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了缓和当年就业压力的一项应急措施。
实质上这也容易带来一种积累效应,毕业生积累成堆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从这几年情况来看,我们觉得暂缓就业对我们同学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大学生择业观分析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增多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状况看,就业形势近期内不会有较大好转,想要解决就业困境,毕业生需要适时适度转变择业观念。
要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其次,家长正确调整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
最后,高校切实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转变择业观的教育,学校是主要的阵地。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也是我国当前人才资源的主要后备力量。
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大学生成才已经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阶段,所以大学生群体的成才并不存在一个划一的标准。
所谓“大德育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成才观,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在空间上,第一课堂和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时间上,大学生成才观的形成并不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成长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末曾遇到的新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就业意识。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深深地影响其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道德主体参与社会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也要求认识自我,把握自我。
对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分析与探讨
人们的 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 向往到国家机 关、 事业单位去. 部分大学生总是不自 觉地要求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他们的工作, 甚至希望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 给他们工作, 显现了 毕业生的自 信心不足、 主择业努力脆弱. 自 3 对策分析 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 挫折和冲突时, 难、 客观地分析自 我与现实, 把远大理想与当代经济、 社会 发展的 需要结合起来, 有效地解决思想矛盾, 从而使自 己保持积极、 稳定、 健康的心态, 总结经验, 克服困难, 达到顺利择业
146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20 6 年 0
一定的 业知识和技能, 专 但心理承受力 不强, 惧怕竞争, 考虑到即 将面临的种种挑战就胆战心惊, 焦虑不安, 即使品学 兼优 的 毕业生也同样心存疑惧, 担心毕业就失业.
2. 2 就业价值取向失衡是导致消极择业观产生的根本原因 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在就业上的 反映, 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一 是在价值 主体上个人取向增强. 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 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 当 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
人价 值和自 利益, 身的 很少考虑职业的 社会价值和国 家利益;二是在价值目 标上注重经济价值, 功利主义 较突出. 毕业生在 择业时, 把经济收人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 而对未来专业知识的发挥却看得较轻;三是在地域及单位的选择上, 就业观较陈 旧 比 奉行“ . 如, 稳定高于 ’普遍向 一切, ; 往经济发达地区, 安逸舒 工作 追求 适的 环境等 .
1. 5 自负 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重在转变就业观念
【 摘
要】就 业是 民生之本 , 大学生就 业问题更是近年来社会 广泛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 育由精英化转 变
为大众化的今天 , 如何解决高校 的就业 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键在 于转变观念 , 必须树 立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的现代化择业理念。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 就业观念 ; 就业现状
国大学生就业预 期收入 与用人单位 提供的工资 之间存在
着 明显 的差 距 。 届 大 学 毕 业 生 收入 预 期 高估 幅 度 在 4 % 应 O 左右 , 远远 高 于 美 国 和欧 洲 等 围的 l%左 右 。 学 生 大多 0 f 1 大 r
区接 收的大学生 比例不足 2 %, 0 孔雀东 南飞的现象仍然存 在。有的毕业生存在就业理念 的误 区, 对用人单位的薪酬 、 地域 、 个人发展机会 、 职位要求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 。 2 0 年 的一项调查表 明: o7 大部分毕业生期望工资达到
・
1 40・
业 的根 本 保 证
势严峻 。所 以大学毕业生应该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 的理念 ,
不计较 工作 的高低 贵贱 , 管什么样 的工作 , 不 只要抓住机
观念是行 动 的先 导 , 只有观念 转变 了 , 才会有 改革 的
业 生 的就 业 问题 。然 而 在 严 峻 的 就业 形 势 下 , 部 偏 远 地 西
第一 , 期望值偏 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 已经从精英教
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 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抱有“ 天之骄子 ” 的优越 感 , 认为读大 学就理所应 当有个好工作 , 留在 大城
市、 大单位 , 这样才 能体 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统计显示 , 我
期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错位现象普遍存在 。
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会上的发言(二篇)
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自己作为就业服务工作者,来参加会议,感到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
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全力以赴做好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下面,我讲三点感受和体会。
一、认清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艰巨据统计,截止____年底,我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我省共接收安排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万多人,约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
除了安排省内高校自身培养的万多毕业生外,还接收安排了约万省外高校毕业生。
我们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虽然在岗位数量的扩张上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每年都有所加大。
因此,我们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同志,必须要对当前形势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且做出未雨绸缪的工作安排和应对。
二、把握特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转变去年就业情况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已经转变非要到国有企业或者党政机关工作的择业观念,陆陆续续,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
同往年一样,合资、民营、私营等非国有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依然旺盛。
由于严酷的现实考验,广大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们已经意识到与其等待,不如先把工作问题解决,去靠自己创业,而且,不少高校毕业生已经不是那么看重户口指标和人事档案,他们把档案、户口迁回生源地或在人才市场办理完代理挂靠手续以后,就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或是选择灵活就业方式。
____年,我省(市)%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
同时,还有一个就业渠道,报考公务员和升学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____年我省选择报考公务员和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分别人和人,分别比____年增加了人和人。
高校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与观念转变
{占 I 枉金 } I J
29( ) 0.丘 03
高 校 学 生就 供 需 矛盾 与 舰 念 转
李金宝 杨洪兴 张冠 男
摘 要 本文就我国体制转轨时期,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反映出来的供需矛 盾的分析, 探讨了 新形势下高 校的毕业
生如 何 积极 转 变观 念 , 面对 挑 战 , 足 实际 , 准定位 , 立 找 发展 自己的理念 。
关 键词
高校
供 需 矛盾
就 业观 念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0 9 (0 90—3.1 10 -52பைடு நூலகம் 0 )32 30
中图分 类号 : 9 3 C 1
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以及高等教育由 经 商, 从事金融外贸 的人多 , 愿意去国有重点企业 的少 ; 到大机 关、 大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高校 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 公司、 高等学校的多, 意去基层 、 愿 中小( 乡镇) 企业的少: 到效益 好、 收 革, 由过去统包统分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 自主择业的模 式。 依 入 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多, 愿意到艰苦行业 , 少 、 老、 边及 西部不 发达 据我国 目前 的大学 生就业供 需矛盾 ,大学毕业生要积极调整就业观 地 区的少 。这些变化,既反映出市场经济大潮对大学生择业观 的影 念。 响, 同时 也 反 映 出 当 代 高层 次人 才 价 值 观 的 变 化 , 射 出 他 们 的 择 业 折 客 观 分析 大学 生 就 业 供 需 矛 盾 的 形 势 观存在着国家利益与 自我价值 实现之 间的矛盾。 ( 全球经济发展形 势直接影响 了就业形势 一) 二、 端正认识 , 变就业观 念 转 全球经济 伴随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美国经济逐 步下滑而 出现衰 ( 正确认识国家和政 府的角 色转换 , 立市场观念 一) 树 退, 导致世 界上许 多知名公司 , 20 从 0 0年底开始着手裁减职员 。 尤其 在 传 统 的经 济体 制 中 , 就业 者 的职 业 选 择 , 由 政 府 的 行 政 机 制 是 美 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并将持续较长时间, 这些 实现的, 但在市场经济 中, 一切经济资源的配置( 包括 劳动力资源的配 导致 了全 球 的 就 业 困 难 。 与 此 同 时 , 国 际 大气 候 影 响 , 内的 一 些 置) 受 国 是通过市场实现的, 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 律, 以人们的主观意 不 企业 也 采 取 了类 似 的 缩 减 政 策 。 志为转移。 因此, 在市场经济 中, 人们从事 的职业 劳动 , 是通过劳动力 ( 第三产业 不够发达 , 二) 大学生就业渠道不通畅 市场机制配置 、 调节 的。国家 已不再发铁饭碗 , 但仍然通过 法律 和政 2 1世纪高新技术行业将得到重点发展 , 但从 高新技术行业的需 策进 行 调控 , 展 经 济 , 大 就 业 门 路 , 造 就 业 岗位 , 劳 动 者 就 业 发 扩 创 为 求 来 看 , 势 也 不 容 乐 观 。尤 其 是 我 国加 入 WTO 后 , 内 r 形 国 r业 的 垄 创造条件 。同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当劳 动者 断地位将不复存在, 需求开始下滑 。 其他新兴行业 , 而 如新材料、 生命 失业 、 生病、 年老时, 生活能得到保证。 国家对就业起引导 、 保护 、 观 宏 科学、 环保等尚未形成较 强的产业规模 。 由于 高科技产业需求的是极 调控的作用。就业者必须树立市场观 念、 自主观念。 少数高精尖技术人才 ; 以, 所 即便我国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 也不可 ( 正确认识 高等教育 , 二)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能像传 统产业那样需要大规模 的员工 。而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 岗位 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 了跨越 式发展, 已经从精英教育阶 的恰恰 是服务行业 。 虽然 , 国加入 WT 我 O后将得到大力促进服务业 段进入大众教育阶 段,0 4年, 2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 %, 国各 9 全 发展, 由于服务行业还不是我国的主要产业 , 但 还不发达 , 因此使就业 类高等教育在校 生已超过 2 0 0 0万人 。目前 , 大学 已不仅仅是培养社 市场 出现 了瓶颈 , 使得就业不畅。 会精英的场 所, 大学 生也不再是社会精英和“ 天之骄 子” 正经历着从 , ( 大学生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三) “ 天之骄子 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 到“ 的转变, 拥有大学学历不再是值 从供给方面看 , 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供需矛盾 。自 19 年 得骄傲的资本, 99 只是完成高等教育后走向社会开始工作 的一个起 点。 实施扩招 以来 , 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从总体上看, 我 虽然每 但 大学是潜在的人才的摇篮, 尤其是新兴行业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 因 年成功就业 的毕业生人数 以较大幅度增加, 但毕业生就业率却有逐年 此 大 学生 应 该 树 立 科 学 的 人 才 观 念 , 持 在 大 学 提 高 必 要 素 养 , 坚 并坚 下 降的趋势: 据统计 ,0 2年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 1 5 20 4 万人 6月份初 持在 理论 和 实 践 中 进 行 深 造 。 次就业率为 6 . %, 2 0 年 同期相 比下降 5个 百分点; 2 0 47 与 0 1 到 0 2年 ( ) 立 科 学 的 就 业 观 念 , 准 定 位 , 极 就 业 三树 找 积 底, 又有约 2 2万人实现就业, 就业率上升到 8 %:0 3年毕业生 2 2 0 20 1 在劳动力市场 上, 劳动 者也在 受着价值 规律 的制约 , 也存在着供 万, 时值“ 非典” 期间, 企业缩减就业指标, 在国家、 各级政府 高度重视 需矛盾的问题。就 业者在 寻找个人工作 定位 时, 既要考虑社会需求, 和协调下 , 最后的就业率为: 本科 院校 7 %, 0 高职专科 5 %:0 4 5 20 年大 又要考虑个人具体情况 , 要把 自己放到社会 需求 中去确 定。 首先适 当 学毕业生 2 0万, 8 初次就业率为本科 院校 6 . %, 1 3 高职院校就业率不 降低择业标 准。 在就业 工作 已经市场化 的今天 , 个人 的期望值与就业 到 4 %:0 5年截止 9月 , 0 20 教育部公布本科院校就业率为 7 %, 3 高职 的难 易程 度 息息 相 关 。 面对 大 学生 就 业 相 对 供 大 于 求 的 市场 状 况 , 谁 专 科 学 校 就 业 率 为 6 %。由此 可 以看 出, 学 生 就业 形 势 日益 严 峻 , 1 大 的期望值 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 谁就能 占领先机 , 尽早就业 。 因此 , 大学 就业难成为不争的事实。0 生在择业时, 应正确对待工资待遇、 地域条件 、 单位性质及大小等相关 从 需 求 方 面 看 , 求 的人 数 不会 有大 的增 长 。 据 中国 人 事科 学 条件 , 需 根 不要做过多的挑剔, 当降低择业标 准, 适 树立先就业、 后择业 、 再 研究院(0 5中国人才报告》 (0 2 预计, 2 1 到 0 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 创业 的就业理念, 尽早落实就业单位 其次, 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就 总量为 4 0 0 0万 , 需求总量为 6O 而 0 0万。 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 业能力是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的核 心因素。 主要包括: 、 1 树立正确 的就 体有富余 , 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 面。 但 业观念和健康的就 业心理 ; 、 2 做好职业 规划 , 并为实现 目标做好充分 ( 大学生就 业流向不平衡性 , 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四) 就 准备; 、 3 掌握就业知识和技巧, 主动积极地进行 自我推销 ; 、 4 提高 自身 由于我国 目 区域之间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 前 使得大学毕业生 能力, 包括决策能力、 适应社会能力 、 实践操作能力、 表达能力、 社交能 的价值取向发生 了变化, 在职业选择上把“ 留大城市、 去沿海 、 进特区” 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 、 5 多学技 能, 了精通 本专业 以外 , 除 要有 自身的 作为地区流 向的首选。“ 父母在不远游” 的乡土观念 已经过时, 读 而“ 技之长。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大学生遇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挑战,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人才发展、培养、成长机遇。
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空间;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政策性障碍正在消除;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
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者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
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
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
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
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
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
择业观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毕业生择业求职工作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摸清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变化的真实情况及其基本走势,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其择业观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毕业生及时转变观念、从主观上适应现实、少走弯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并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
下面就调查访谈结果提出我们的分析与看法。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及现状。
1、就业途径多样化。
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择业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
通常的选择有毕业生招聘会、学校推荐、亲戚朋友介绍、就业中介机构等。
大学生过去就业喜欢依赖父母或老师,而现在则开始崇尚自我,用冷静的心态来科学认识自己,以求供需双方达到最佳就业组合。
现在毕业生从求职观念到求职手段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改变。
网络求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找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网上发布资源和需求信息也越来越成为当前大学生求职的新时尚,同时也实现了就业市场从有形向无形的延伸。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上求职获得信息将变得更为方便快捷,轻敲键盘,所有用人信息一目了然。
调查显示,39%的学生通过招聘会找到工作,通过亲戚朋友找到工作的为20%,在学校老师帮助下找到工作的18%,通过互联网找到工作的10%的,而通过报纸杂志找到工作的仅有7%。
在选择工作时,当前大学生把条件好、工资高、待遇优的单位作为主要的选择方向。
而就业单位的综合实力、升职和发展机会的多少也是同学们相当看重的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把就业本身作为一种投资来看待,那么就太注重眼前利益,而很有可能失去长远利益。
2、毕业后的选择呈现多元化。
毕业后是否马上参加工作,已经成为毕业生开始考虑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就业时并不急于“落实就业计划”,而是根据本人情况另有打算,出现了“毕业不就业”的新趋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观念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观念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得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就业观念的变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加大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相对缓慢,导致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2. 就业结构不匹配高校毕业生普遍受到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困扰。
许多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竞争激烈的局面。
此外,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而新兴行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也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3. 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普遍不高,与其所付出的努力和接受的教育背景不相称。
尽管高校毕业生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但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他们在薪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接受低于期望值的薪资待遇。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1. 就业观念转变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许多高校毕业生认为只要拥有高学历就能够轻松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学历并非就业的唯一保障。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意识到,除了学历外,实际工作经验、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也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2. 创业意识的增强面对就业压力和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积极探索创业的机会。
相比于传统的就业方式,创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力。
因此,创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中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 追求个人发展与过去相比,现代高校毕业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
他们开始认识到,就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人生目标。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注重自我提升,积极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岗位。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大学生择业观分析从目前高校毕业生增多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状况看,就业形势近期内不会有较大好转,想要解决就业困境,毕业生需要适时适度转变择业观念。
要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当代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其次,家长正确调整对子女就业的期望值,家庭作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成为主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的重要力量。
最后,高校切实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转变择业观的教育,学校是主要的阵地。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就业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也是我国当前人才资源的主要后备力量。
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大学生成才已经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群体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阶段,所以大学生群体的成才并不存在一个划一的标准。
所谓“大德育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成才观,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在空间上,第一课堂和学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成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在时间上,大学生成才观的形成并不是在学生进入大学后一蹴而就的,而是学生成长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名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末曾遇到的新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就业意识。
青年期是人生发展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深深地影响其道德生活,并客观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道德主体参与社会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也要求认识自我,把握自我。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以往的“天之骄子”们在沦为“普通劳动力”后不得不试着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以在就业这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惨烈的战争中求得生存的机会。
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为以后就业工作作好准备,在暑假期间,我们通过就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的变化作了相关调查。
1、首要目标是实现就业。
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求自己对工作喜不喜欢或者对不对口,只要可以实现就业就已经觉得不易了。
根据网上社科院的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近 38%,有 35%的人认为工作普通,仅有约 27%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
从而反映出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此外,约 7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
对于“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5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焦虑。
2、继续深造,缓解就业压力。
当就业成为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选择继续深造作为缓兵之计,当前本科生的毕业人数在逐年成倍数的增加,大家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加大,而不少希翼得到“热门职业”的学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资本,加入到报考研究生的队伍。
在调查中,有 38。
46%的人选择毕业后报考研究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
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 2—3 年,也就是他们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到就业市场中;如果没有如愿考上,就意味着要以求职经验上的劣势加入到就业大军中来。
3、先就业再择业,也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弹性就业。
有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则是因为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的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
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的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的调查报告姓名:温文达学号:12090323班级:09国贸3班完成日期:2011.8.18指导教师:周耕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关于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曰益突出,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一.调查题目: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二.调查目的:在日益突出的就业难问题下,当代的毕业大学生在就业的方式和就业的观念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调查对象:广州市的大学毕业生。
四.调查方式:随即问卷调查,在广州大学门前和市中心随即发放对调查对象问卷填写,并且当场收回的形式。
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3份,回收率93%。
在对这100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
五.正文部分: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
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
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
1.树立自主择业观念。
大学生要摒弃“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要正确对待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和个人的价值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积极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说实话,这种机会不是谁都可以抓得到的,比如:三支一扶)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思想。
大学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尽快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4.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
创业不仅仅是创办公司企业,还包含具备创业思维和老板意识。
遇到问题多换角度思考,如果我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该如何处理。
5.加强自我认知。
大学生应客观评价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
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又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又要看到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既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因为有压力就选择逃避,要积极到参与到企业实习实践中,多和企业人员交流学习,抓住实习过渡机会,调整好就业心态,即使第一份工作不如意,也还有大把时间可以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和岗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的择业观要在校园中逐渐地树立,多和社会安全接触,思想观念才能保持与社会的同步。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可以看出,长期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
但短期内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个百分点,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会减弱,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有待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由昔日的“天子轿子”转变为“平民百姓”已不再受到用人单位的恩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方面,就业观念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收入工作,再择业时,也不要只倾向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而不愿意到基层乡镇民营企业,更不要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所以中小企业,服务行业是一片很广阔的天地。
另一方面,也不要以为自己念了大学,就要求有比大专生、中专生、高职生更高的回报和更好的待遇。
对学历不要看得太重,它只能证明在教育上你所达到的程度,但是并不等同于你在工作上所完成的任务、所作出的成绩,这是两个问题,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联想到一起。
2.把握机遇,理性选择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面对这些机遇,我们应积极把握,同时又要理性选择,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能盲目跟风。
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好,但如果对农村没有基本了解,工作中也会出现很多麻烦。
去创业当自己的老板,不必看别人眼色行事,很自由,但创业的多成功少,风险很大。
所以,选择走哪条道路,一定要经过慎重考虑,经过认真分析做出理性选择。
3.克服不足,提高内功对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动手能力差,沟通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等不足,大学生应尽量克服。
首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
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社会需求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就业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
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和转变,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路径的拓展,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给予新时代大学生合理的就业建议,将有助于指导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的就业目标。
对于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这一话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状况。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可以揭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政府和社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一味追求稳定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拓展就业视野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新观念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还可以为大学生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了解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和追求,可以为他们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人生发展目标。
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正文2.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需矛盾加剧,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作者:刘陈姣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9期从2003年迎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当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其它就业困难群体交织在一起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正确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积极引导他们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适应社会就业需要显得既迫切又必要。
一、就业形势要求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一)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是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一是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恢复乏力,欧债危机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影响我国低端产品出口,连高端产品也深受其累,如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发达国家受就业压力影响,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国内,我国人力资源成本近几年快速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劳动报酬期望值升高,区域用工成本差距缩小,客观上加大贵阳市就业压力。
就业总体压力加大,必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无论从产业还是生产技术都不太高,因此,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也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呈加剧趋势。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631万、660万、680万、700万,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尤其是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招聘量自然缩水[1]。
过剩的就业人数,紧缺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
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2]。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新旧就业观念的剧烈冲撞和价值观的重新定向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之间找到理想的结合点的科学就业观,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观特点、就业观转变、转变原因及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两大转变”1.择业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
紧随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观经历了从“等待分配”到“自主选择”的纵向转变。
等待就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就业观念.国家提供各种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顺利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各种优厚的待遇,安排恰当的工作。
大学生也普遍认为,只要通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考上了大学,就等于“端到了铁饭碗",就能够有个较稳定的工作,受到政府政策的照顾,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
由此当时的大学生大多安于现状,等待着国家政府安排就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的大学生缺乏就业压力感,挫伤了就业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各种政策,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及竞争力.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已深刻意识到“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
“铁饭碗”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形势,“主动择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主流。
选择用新的就业观念去迎接明天的严峻的就业考验,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选择的基础上,主动推销自己,充分表现出自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工作能力。
这样的择业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环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2.择业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
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的大学生已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体现出很强的主动意识、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业类型上。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范围增加,从以往的无风险的国有性质的单位走向如民营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或参军入伍等。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是630万。
近年来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目前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三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2、选人用人,缺少标准。
中小企业选用人才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
从毕业生自身来看,主要表现在:1、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
我国大学生一般要一年半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只要2到3个月。
2、准备不足,目标模糊。
目前国内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目标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没目标、没准备。
3、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指导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创业不如就业”;二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三是“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基层、西部一套房”。
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毕业时不能适应工作岗位。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增加对当前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在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对毕业生实行的宏观调控。
在就业方式上实行完全自主择业,培养、发展和健全人才市场,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将向社会职位的“三角形”的底端方向移动,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
3、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在现阶段,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尤为重要。
4、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
基层是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研究
101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研究作者简介:张超,长春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观念研究张超(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摘要:随着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在大学阶段,针对目前就业形势,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看待和分析就业环境,作出最合理的就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观念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01-02一、就业方式和环境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从最初的毕业服从分配到现在进入市场化的就业选择和就业趋势,其根本在于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改变。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主要有以下几种:聘用(毕业生通过学校的各种有组织招聘会等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录用(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前已经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定向委培、自主创业(创立企业和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就业(一般指演员、自由撰稿人、作家、中介类服务人员等)、升学(在获得本科或者专科学历凭证后进一步接受教育例如考取研究生、专升本等)、境外就业(在境外包括港澳台就业的毕业生)、项目就业(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
其中,争取到聘用和录用的就业机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
[1]其次是考取研究生专升本和选择定向委培、国家地方等项目就业。
专业特殊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自由就业。
只有少数能力较强、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
根据目前所统计的数据,2001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的人数为114万。
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已经激增到了820万。
如何消化增长近8倍的大学毕业生,这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之一。
转变观念,实现就业——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思考
NO . 6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J e un
转变观念 , 实现就 业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当代 大 学生就业观念 的思考
杨少英 马瑜
摘要 : 高等教 育 由精 英转向大众的今天 , 在 大学毕业 生面临着严峻 的就 业压 力 , 针对 大学生就 业难 的现 象 , 本文从就业观念入手 , 分析 了当前大学生 、市场具有的新特点 , 并指 出,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转 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的必要性 与重要性 。 关键词 : 大学生 就业观念 思考 中图分类 号 : 4 G6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8 8 (0 9 0 — 0 5 0 17 — 1 12 0 )6 0 3 — 1 从 1 9 年高校扩招 以来 , 99 毕业生就业 竞争 1趋严峻 , 3 社会就 业压 力剧增 。处处 可以听到大学 生在抱怨 “ 就业难 ” 同时 , , 我们 也会 看到 , 有些艰苦 的工 作 岗位无 人问津 , 远贫 困山区急需大 边 量人才 , 却少有毕业生愿意去 。这是为什么呢?严峻 的就业形势 仅仅是 因为扩招吗 ?如何才能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 就业 ? 要解决这些 问题 , 还得先来分析今天的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 市场 的特点 。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特点 教育 由精英转 向大众 ,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 已经从供给导 向 转 向需求 导 向。这 种在今天被称 之为买方市 场的大学毕业 生就 业市场有着 自己的特点 : 11 低水平型 . 国家统计局显示 , 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 占全 国人 口比 例 的 57 而发 达 国家为 3%一 0 比起 发达 国家有 相 当大 的 . %, 0 5 %, 差距 。因此 , 实际上我国 目前并 不存在大学生已经多得无法就业 的问题 。从实际市场情况来看 , 由于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的能力和 素质不 能够满足用人单 位的要求而 造成 “ 人才 ” 相对过剩 。这种 低水平 , 低层 次的“ 买方” 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竞争有 限职位 的“ 方” 买 市场有质 的不 同。 1 结构失衡型 . 2 目前毕业生就业 中结构性矛盾仍很突 出 , 在地区结构上表现 为: 发达地 区供 大于求 , 边远地 区供 不应求 。在行业结构 上表现 为: 新兴产业 、 高科技产业供不应求 , 一些传统产业供大于求。在 层次结构上表现为 : 研究生供不应求 , 本科生基本持平 , 专科及其 以下 的毕业生供大于求 。在专业结构上 , 短线专业 的供需 比最高 可达 12 , : 而有些 长线专业 的需 求则集合 为零 。 当然 院校 之间 0 也存在着供需结构不平衡的情况 。因此 , 这种“ 买方 ” 市场具有结 构性和相对失衡的特点 。 1 可逆转性 . 3 目前 形成 的毕业生 买方市场是 由于毕业 生的择业期望 与现 实 的市场 需求错位 造成的 。一方 面 , 毕业 生普遍感 到“ 找不 到理 想 的单位 ” 另一方 面有许多基层一 线的用人单 位急需人 才但又 ; 招聘不 到毕业生 。如能够通过全社会 、 学校及家长 的共 同努力 , 协调毕业 生的择业期 望。使之与现 实的市场需求 相适应 , 么 , 那 这种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将会改变 。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可 以看 出,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严峻并非是人才过剩。原因是多方面 的, 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 于观念没 有转变 , 保 留着精 英教育模式 下传统 的就业 观念 , 仍 因 而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 2 树立新 的就业观念 从 2 0 年 到 2 0 年 , 大学 生就业从 “ 00 08 是 精英 ” 大 众” 折 到“ 转 的八年 , 处在转折 中的大学生 一部分 的心态 更加务实 与理性 , 越 来越意识 到怨天尤人是无 济于事 的 , 转变 自身的观念 和心态 , 加 强职业规划 意识 , 升 自身能力 才是更 为重 要的 。但是 , 提 一些 大 学生还维持着 昔 日的“ 精英情结 ” 一心 只想 到大城市 、 , 发达 地区 而不想去急需 人才的边远山区或是欠 发达地区 。所 以, 要解 决就 业难 的问题 , 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 和心态 , 应社会 的发展, 适 树 立正确的就业 观 : 21 树立 以国家利益为重 、 . 服从社会需求 的就业观念 追求美好 的生 活 、 想的职业 和个人 的前程 是正常 的 , 理 但要 清楚 的认识 到美好 的生 活来 自于奋 斗 , 个人理想和前途 的根基在 于国家的前途 、 民的事业 。要提倡 无私奉献 的精神 , 自己的 人 把 聪明才智奉献 给人 民 、 奉献给社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2003年迎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后第一批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当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其它就业困难群体交织在一起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正确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并积极引导他们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适应社会就业需要显得既迫切又必要。
一、就业形势要求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一)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是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一是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恢复乏力,欧债危机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影响我国低端产品出口,连高端产品也深受其累,如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反倾销税;发达国家受就业压力影响,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国内,我国人力资源成本近几年快速上升,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劳动报酬期望值升高,区域用工成本差距缩小,客观上加大贵阳市就业压力。
就业总体压力加大,必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无论从产业还是生产技术都不太高,因此,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也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呈加剧趋势。
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631万、660万、680万、700万,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尤其是校园招聘计划的主力军多为外企,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招聘量自然缩水[1]。
过剩的就业人数,紧缺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
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2]。
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的现象,抑制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空间。
四是企业效益下滑,失业人员逐渐增多。
中国社科院报告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3]。
这必然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成竞争态势,再加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增加,扩大了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就业压力,出现了农民工与大学生争夺就业机会的局面,加剧了就业的供需矛盾。
(二)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是适应高校扩招的需要一是高校毕业生量的变化,从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持续增长,到2012年底在校学生总数超过了68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0%,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
这一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转变,另一方面也延缓了新增劳动力参加工作的时间,减轻了因国企改革等因素带来的就业压力,但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分别为611万、631万、660万、680万、700万,近期还会继续增长,而社会需求却很难实现同步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二是高校毕业生学非所用问题突出。
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学校大量增加,学生培养方向设置重复;另一方面是高校办学与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而专业设置规定较严,审批程序也复杂,调整权力在教育行政部门,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事的工作非本专业的超过一半,据《人力资源蓝皮书》(2011-2012)统计,只有约六成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相关。
在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60%的人认为毕业半年后的工作与自已的职业期待不符合,更谈不上高质量就业,也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三方面是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不足,应试教育的痕迹过深,动手能力和技能能力培养缺失,毕业后不能满足市场就业需求。
(三)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是与职业技术类毕业生缺乏就业比较优势的要求一是因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在高校快速发展中,培养模式市场定位不准确,导致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部分专业、课程设计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就业渠道、就业信息不畅,没有给予毕业生足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
而职业技术院校和中专、技校,他们的培养方向和目的很明确,就是根据市场就业需求,甚至直接采取订单式培养,所以他们的就业率远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
二是实践能力弱,知识结构不合理。
高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
因此,大学生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普遍现象,致使理论与实际脱节,缺乏实践技能。
而职业技术类的学生,他们的实操时间不仅纳入教学大纲,有些实操还超过50%,这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无法相比的。
三是就业期望值定位不准。
作为高校毕业生追求体面劳动,希望得到一个单位名声好、发展前景广、工作稳定、收入和福利较好的工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这些单位主要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大中型国有企业。
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9.85%的毕业生将外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25.80%的毕业生将国企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15.20%的毕业生将政府机关作为首选,还有10.32%的毕业生将合资企业视为首选,四者合计超过80%。
而仅有8.23%和6.42%的毕业生分别选择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作为自己就业时的首选。
从目前市场的分析来看,这些单位的用人规模在人力资源市场所占比重已不到30%,高校毕业有80%以上的人在不足30%的就业空间去扎堆,错位的机率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
而职业技术类的毕业,他们的就业定位首先就是企业,他们学的专业就是到生产、经营、服务一线,期望值与现实基本合拍,这对稳定就业,发挥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四)从就业市场反映高校毕业生期望值下降看要求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
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许多高校毕业生己将到企业就业作为求职首选,超过高校毕业生总数的80%;据报载,从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看,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的期望月薪最高,平均达5537.5元,2012年降到4592.5元,今年进一步降到3683.6元[4];从就业地选择也发生了变化,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到偏远地区、到贫困地区就业。
大学生期望值的下降说明择业观念的转变,这是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迫使高校毕业生降低期望值的结果。
(五)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看要求高校毕业生放下身段随着社会就业制度的变迁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的大学生已经学会主动适应社会,体现出很强的主动意识、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一是就业类型的扩大。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范围增加,从以往的无风险的国有性质的单位走向如民营大中型企业、私营企业等各行各业,或参军入伍等。
二是就业地域的拓展。
以往很多大学生在考虑到距离与发展环境、前途时,都倾向于家乡或大城市。
三是就业途径增加。
以往就业途径主要是单一的有岗位就业,现在就业途径出现了多样的形式,如自主创业、自由职业者、出国族等。
大学生就业的“城市依赖性”也大大减轻,就业观念、就业空间等呈现出多元性。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就业观念的转变,多元化的就业观念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人格魅力及素质修养。
当然,这种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甚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就目前而言,转变的规模还很小。
二、当代高校毕业生需要科学的择业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需要转变就业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存在,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产生。
择业观对人才求职择业和进行就业准备有直接影响,直接指导人们的职业选择,并通过职业选择职业活动体现出来。
现阶段就业并不完全是买方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准确定位、调整就业心态、改变就业观念是缓解和解决就业难现象的关键。
(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一是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转变,应摆正心态。
高校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期望不要太高,即使不如意,也应看作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千万不要抱着我是大学生,我是人才的想法,就应该得到多么高的待遇,简单地将待遇水平作为评判自身价值的标准,这样很容易走入“高不成、低不就”的误区。
二是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特点在于人员素质较高,市场范围较大。
要通过各种渠道,尽早获取相应的就业信息,及时掌握国家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而发布的相关帮扶政策;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就业求职的大潮中,主动推销自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基层,后高层,先服务,后管理”的就业观念。
(二)以务实的行动自主择业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当代大学生已深刻意识到“今天不能抱着昨天的就业观念去面对明天的就业局面”,“铁饭碗”已不再适用于当今形势,“主动择业”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择业主流。
就目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一是部分用人单位所提供的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他们的人力资源甄选知识和技术缺乏,由此提供的需求信息模糊,求职者难以判断,用人单位操作空间大;二是用人单位用人信息不公开,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直接采取内部招录形式;三是就业机会不公平,用人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制订限制性条件,特别是在用人自主的企业,保证就业机会公平很难得到全面落实;四是高校毕业生靠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信息的比例较高,这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和健康发育非常不利。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从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层面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确保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公平;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毕业生能理性看待,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参与市场的就业竞争,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选择的基础上,主动推销自己,充分表现出自我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工作能力,这样的择业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环境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三)以素质的提升适应市场高校毕业生要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的需要,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强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