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ceb3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4.png)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1cdb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e.png)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a155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d.png)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以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语言文化基础:包括汉语拼音、汉字书写、词汇积累、语法分析、修辞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鉴赏:选取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优秀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文化学概论:介绍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4、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汉语语言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5、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部分组成。
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将占总评成绩的30%,期中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50%。
期末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bac671a32d7375a41780e7.png)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https://img.taocdn.com/s3/m/7f97c5b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3.png)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为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即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水平;三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
具体的能力标准如下:(一)交际能力1.能独立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2.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3.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能进行点评。
(二)写作能力1.在以后的职业环境中能够根据需要完成应用文的写作;2.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
(三)阅读能力1.养成阅读的习惯;2.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鉴赏;3.能读懂专业类书籍、文书、文件。
(四)人文素养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要求学生每周摘抄相应的国学知识,教师定期检查。
此部分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经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2)课程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4)课程考核方案。
2.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2.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掌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
教学难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二)计划教学内容:1.计划含义;2.计划种类;3.计划的写作结构及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种类;2.理解计划与总结的关系;3.掌握计划的写作结构及写作技巧;4. 能撰写常见的计划。
教学重点:计划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不同计划的撰写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6347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7.png)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案框架
![大学语文教案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7afe56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课程涉及的基本文学理论知识。
- 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 熟悉经典文学作品及其作者。
2. 能力目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评论能力。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理论概述- 文学定义与性质- 文学体裁及其特征- 文学创作与欣赏2.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 汉魏六朝文学:汉赋、建安文学、陶渊明诗 - 唐代文学:唐诗、散文、传奇小说- 宋元文学:宋词、元曲- 明清文学:小说、戏曲、散文3.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及其作品- 茅盾及其作品- 郭沫若及其作品- 巴金及其作品- 老舍及其作品4. 外国文学- 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戏剧- 中世纪文学: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 18世纪文学:歌德《浮士德》、雨果《悲惨世界》- 19世纪文学: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20世纪文学:海明威《老人与海》、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基本规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锻炼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文学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文学定义、性质、体裁、创作与欣赏等基本概念。
3. 分析文学作品: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风格等。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围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见解。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12c4b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6.png)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大学语文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而制定的,旨在提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表达的训练、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正文:1. 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强调对不同文体和体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2. 写作能力的提升:-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组织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口语表达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设计口语训练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措辞准确性和表达效果,在训练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
4. 文化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 探索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的制定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24cfd2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e.png)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TS000418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总学时数:68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非中文文科专业大一学生。
(三)《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提升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品格素质和人文修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平时成绩30%(包括点名、提问和作业),期末考查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诗歌主要教学目标:了解《诗经》与《楚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重点掌握《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诗经﹒黍离》和《湘夫人》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诗经》与《楚辞》艺术概述第一节《诗经﹒黍离》一、创作背景介绍二、文本翻译三、内容分析:四、艺术特色:1、直抒胸臆的特色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3、重章叠句、分章换韵、反复咏叹、悲情淋漓第二节《湘夫人》一、作者介绍二、创作背景三、文本赏析四、主旨探讨:主题:爱情悲剧——屈原的身世悲剧五、艺术特色1、细腻的心理描写2、优美和丰富的想象,虚实相生的手法3、苍凉的格调(“爱”与“怨”)4、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第二章秦汉散文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先秦和秦汉散文概况,学会解读和领会《论语·子路》、《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内容及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老子﹒曲则全》与《大学之道》的解读。
教学难点:先秦散文的分类及其时代特色。
第一节《论语·子路》一、关于孔子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简介2、内容解读3、艺术特色:具有格言化特征,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表达上感情丰沛,具有韵味。
不少富含哲理的话语成为千古流传的警句,并常常被赋予新意。
四、课后作业第二节《老子﹒曲则全》一、老子何人二、老子的哲学思想(一)以“道”为核心1、背景简介(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三)守弱、不争的谋略与战术(四)“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儒家:自强不息,勇于进取道家:遵循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五)独特的美学观(六)崇俭抑奢(七)重生养生三、《老子》的艺术特色(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四、作品分析五、行文特点1、文字简约而义蕴深厚,警句迭出。
2、文句骈散交错,委婉有致。
六、课后作业第三节《大学之道》一、背景介绍二、注解与翻译三、课文分析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四.课后作业第四节《史记·管晏列传》一、司马迁其人(一)良好家世(二)从鸿儒游(三)壮游天下(四)李陵之祸二、《史记》介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史记》的体例(二)《史记》的思想内容(三)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四)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管晏列传》解析1.管晏何以共一传2.管晏传文之选材3.管晏传文之主题4.管晏传述之差异5.管晏传文与赞语6.艺术特点四.课后作业第三章汉魏六朝诗主要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汉魏六朝诗歌概况,掌握汉乐府和陶渊明诗歌的主要特色,熟悉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山水田园诗等。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陶渊明与《读山海经》教学难点:汉魏六朝诗歌概述及其时代特征第一节《饮马长城窟行》一、作者简介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内容分析2、艺术特色: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全诗多处顶真手法的使用,使句子首尾相衔,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二节曹操与《蒿里行》一、作者简介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写作背景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诗歌的构思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线索来结构诗篇;诗歌运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出当时历史;诗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以旧形式来反映新内容。
四、课后作业第三节陶渊明与《读山海经》一、作者简介: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题解:写耕种之暇泛览图书的乐趣。
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文情融合,臻于绝妙。
它用语安雅,间用比兴,厚积薄发,深衷浅貌,在节奏上舒缓适度。
四、课后作业第四章唐朝诗文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唐朝诗文产生的时代特征,并熟悉唐诗的不同流派及其主要各色。
并能够进一步认识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记诵一些优秀的篇目。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李白诗与杜甫诗教学难点:唐诗整体风貌及其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一、作者简介:性喜山水、多与道士山人往来,薄名利,喜欢追求自由超脱。
风格接近齐梁体,多脂粉气。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题解:《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诗篇题目的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意象,它们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有机地构成了一个魅力的艺术境界。
2、内容分析3、艺术特色:这首诗歌以月为线索,以春、江、花、月、夜为明珠的链式结构。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了九韵。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二节王维与《终南山》一、作者简介:早年的诗歌充满乐观浪漫和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少年意气。
王维山水诗的禅境:王维观照自然的方式受到禅宗无相、无住思想观念的影响。
综观王维的山水诗作,可以发现他的诗大多营造一种空明寂静的意境。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内容分析:此诗为五言律诗。
全诗把诗歌、绘画艺术融会在了一起。
3、艺术特色:整个诗篇如行云流水,宛转清丽而又不失诗境的完整,特别是讲求构图布局,设词着色,以绘画的笔触传达出丰润美感的经营,使作品具有了极为鲜明的诗情画意。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三节李白与《登金陵凤凰台》一、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与杜甫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
诗风清新雄奇,奔放飘逸,真率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豪放飘逸的风格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影响。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内容分析:首联从传说落笔,连用三“凤”字,一唱三叹,情韵悠扬。
颔、颈两联写登台所见。
四顾江山,下窥井邑,诗人站在台上遥瞰金陵这一六朝繁华之地,只见昔日吴国繁华的宫室已经只剩芳草遮没的幽径,和废圮无人的颓园。
尾联由登台所见进而写触境所感。
3、艺术特色:崔之《黄鹤楼》和李之《凤凰台》,一写鹤去楼空,一写凤去台空;一状“汉阳”、“鹦鹉洲”之景,一状“三山”、“白鹭洲”之景;一诉去国怀乡之愁,一诉“长安不见”之愁;李诗后两联所押“洲”、“愁”二韵亦与崔诗相同。
两诗同为登临之作,气格相敌,意境相似,崔诗以情韵悠长见长,李诗以寓意深广取胜。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四节杜甫与《哀江头》一、作者简介: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
杜甫的思想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思想是统一的。
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
3、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2、解题:此诗的诗眼是“哀”字,主要描写作者身陷叛军之中,春日独自潜行于曲江,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之事,遂发出的哀伤之音。
3、内容分析:第一层:写诗人潜行曲江,目睹长安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内心无限哀伤与悲痛。
第二层:用追叙的手法极写昔日曲江之繁盛与杨贵妃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诗歌以乐衬哀。
第三层: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前四句直接承继第二层,感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后四句总结全篇,写杜甫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4、艺术特色:(1)“哀”字是全诗的灵魂。
(2)诗歌的结构安排跌宕起伏,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意境深邃的特点。
(3)反衬艺术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五节白居易与《长恨歌》一、作者简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二、本文的创作背景解题:(1)讽喻说。
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
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2)爱情说。
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3)双重主题说。
是皇帝也是普通人。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三、艺术特色: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
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第六节李商隐与《隋宫》一、作者简介:李商隐是晚唐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具有独特的风格,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他的诗歌辞藻美丽,五光十色,捺人眼目,往往使一些读者还没有读懂全诗就被那些绮词丽语所吸引;他的诗歌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耐人咀嚼寻味。
二、文本翻译三、课文分析1、背景:本篇选自《全唐诗》。
2、内容分析:首联写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穷奢极欲,欲取江都作为帝家。
颔联二句:若不是隋朝的皇印落入唐高祖李渊手里,炀帝的游踪将会遍及全国。
尾联二句讥刺隋炀帝荒淫失国,重蹈陈后主覆辙。
颈联作者巧妙地用了“于今无”和“终古有”,暗示萤火虫“当日有”,暮鸦“昔时无”,渲染了亡国后凄凉景象。
:3、艺术特色:主要的特色是以史鉴今,托古讽今,对隋炀帝、陈后主荒淫相继、重蹈覆辙的历史作出批评和反思,为当下统治者敲哬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