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产后发热
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物: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当归、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等。
2.外感证
主症: 产后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概要:产后元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风寒束表则无汗;肺气失宣则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征。
【类证鉴别】
1.蒸乳发热 产后3~4天泌乳期见低热,可自然消失,俗称“蒸乳”,不属病理范畴。
2.乳痈发热 乳痈发热表现为乳房胀硬、红肿、热痛,甚则溃腐化脓。 发热并伴有乳房局部症状是其特点 ,而产后发热不伴有乳房局部症状,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1.感染邪毒证
主症: 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 ,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 ,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病机概要:新产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交争急剧,故高热寒战;邪毒稽留体内日久,故热势不退;邪毒入胞与瘀血互结,阻滞胞脉,故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排出不畅;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色如败酱,气臭秽;热扰心神故心烦,热灼津液则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脉均为邪毒内燔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诊断要点】
1. 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 。
常用药物: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蒲黄、五灵脂、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当归、桃仁、红花、枳壳、甘草等。
2.外感证
主症: 产后恶寒发热 ,鼻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概要:产后元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风寒袭表,正邪交争,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风寒束表则无汗;肺气失宣则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袭表之征。
【类证鉴别】
1.蒸乳发热 产后3~4天泌乳期见低热,可自然消失,俗称“蒸乳”,不属病理范畴。
2.乳痈发热 乳痈发热表现为乳房胀硬、红肿、热痛,甚则溃腐化脓。 发热并伴有乳房局部症状是其特点 ,而产后发热不伴有乳房局部症状,可资鉴别。
【辨证论治】
1.感染邪毒证
主症: 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 ,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 ,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病机概要:新产血室正开,胞脉空虚,邪毒乘虚直犯胞宫,正邪交争急剧,故高热寒战;邪毒稽留体内日久,故热势不退;邪毒入胞与瘀血互结,阻滞胞脉,故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排出不畅;热迫血行则量多,热与血结则量少;热毒熏蒸,故色如败酱,气臭秽;热扰心神故心烦,热灼津液则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脉均为邪毒内燔之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如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诊断要点】
1. 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 。
中妇课件产后发热
后续康复
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康复;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06 产后发热的病例分析与讨 论
病例一:产后感染性发热
患者情况
28岁,初产妇,顺产后第5天出现 发热,体温38.5℃,伴有下腹部疼
痛、恶露增多、有异味。
诊断
产后感染性发热,考虑子宫内 膜炎。
治疗
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如补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恶露排出
产后恶露的排出也是身体恢复的重 要过程,恶露排出不畅或感染时, 可能引起发热。
产后发热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感染性发热
由于产后身体虚弱,抵抗 力下降,容易发生产褥感 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 炎等,导致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产后也可能因乳腺炎、上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 染等非产褥感染因素引起 发热。
结构
课件按照引言、病因与分类、诊断与 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总结与展望 等部分进行组织,层次分明,重点突 出。
02 产后发热的病理生理
产后生理变化
体温变化
产后初期,由于分娩过程中的体 力消耗和失水,产妇体温可能略 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于
正常的生理反应。
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逐渐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 过程中可能伴随有轻度发热,是子 宫复旧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
产后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后发热是指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产妇体温两次或两次以上 ≥38℃的现象。
分类
根据发热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 染性发热主要由生殖道、乳腺、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引起; 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由产后出血、组织损伤、脱水等原因导 致。
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身体康复;合理饮食,增加营养摄入;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06 产后发热的病例分析与讨 论
病例一:产后感染性发热
患者情况
28岁,初产妇,顺产后第5天出现 发热,体温38.5℃,伴有下腹部疼
痛、恶露增多、有异味。
诊断
产后感染性发热,考虑子宫内 膜炎。
治疗
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如补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恶露排出
产后恶露的排出也是身体恢复的重 要过程,恶露排出不畅或感染时, 可能引起发热。
产后发热的病理机制
01
02
03
感染性发热
由于产后身体虚弱,抵抗 力下降,容易发生产褥感 染,如子宫内膜炎、盆腔 炎等,导致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产后也可能因乳腺炎、上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 染等非产褥感染因素引起 发热。
结构
课件按照引言、病因与分类、诊断与 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总结与展望 等部分进行组织,层次分明,重点突 出。
02 产后发热的病理生理
产后生理变化
体温变化
产后初期,由于分娩过程中的体 力消耗和失水,产妇体温可能略 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属于
正常的生理反应。
子宫复旧
产后子宫逐渐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 过程中可能伴随有轻度发热,是子 宫复旧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
产后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产后发热是指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产妇体温两次或两次以上 ≥38℃的现象。
分类
根据发热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 染性发热主要由生殖道、乳腺、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引起; 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由产后出血、组织损伤、脱水等原因导 致。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针刺产妇的穴位,如合谷、曲池、大椎等,以调和气血 、解表退热。
艾灸治疗
用艾条或艾柱对产妇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温经散寒、扶 正祛邪。
推拿治疗
推拿手法
通过推、揉、捏等手法对产妇的身体进行按摩,以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疲劳。
穴位按摩
针对产妇的穴位进行按摩,如三阴交、足三里等,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发热 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05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等 基本信息。
诊断过程
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情况,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中医 治疗方法。
医生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综合分析病情。
案例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
将典型案例与其他类似案例进行 对比,分析异同点。
归纳总结
会阴部位的清洁。
合理饮食
产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 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 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有助于预防产后
发热。
护理方法
物理降温
如温水擦浴、冰敷等, 有助于降低体温。
多喝水
发热会使身体失去水分 ,多喝水可以补充体内 水分等具有清热 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的粥类 ,有助于缓解产后发热的症状 。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过多会加重身体负担 ,影响消化功能,产妇应控制
脂肪摄入。
04
产后发热的现代医学认识
产后发热的现代医学解释
产后发热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通常在分 娩后的24小时内出现。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发热的原因可能 与产褥感染、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有关。
产后发热PPT课件
2、产后使用消毒会阴垫,注意及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妨 碍子宫收缩及恶露排出。
3、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4、产后要适寒温,避风寒,注意保暖,夏天保持室内通风。 5、调饮食,宜益气养血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调情志,保持
心情舒畅。 6、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适当下床活动,有利恶
2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恶露未尽者取半卧位,有利
瘀浊排出。 (3)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产后出汗较多者,擦干汗液,更换衣服,
切忌汗出当风。
3
2、观察病情
观察体温、神志、面色、血压、汗出、腹痛、 恶露等变化。出现神昏谵语、面色苍白、脉微 而数、烦躁不安、表情呆滞、手足不温、血压 下降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免费在线预览全文产后发热的护理陈欢银1产后发热因产后感染邪毒
产后发热的护理、正邪交争,或外邪袭表、营 卫不和或阴血骤虚、阳气浮散等所致。产褥期 内出现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 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 为主要临床表现。
4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高热时可凉服,注意药后体
温的变化。热厥甚者,遵医嘱口服清心开窍药
时,指导用凉开水将药调匀后喂服,并观察热
退情况。
3给药护理
5
4、饮食护理
5、情志护理
饮食以易消化而富有营 养为宜,忌食辛辣油腻 食物。热病初愈、脾胃 功能较差者,饮食仍宜 稀软清淡。感染邪毒, 高热口渴时,可给予鲜 果汁,以清热解毒。
切忌恼怒忧郁,保持心 情平静,以防肝气郁结 而致瘀血内停。
6
6、临证(症)施护
3、产褥期禁止性生活。 4、产后要适寒温,避风寒,注意保暖,夏天保持室内通风。 5、调饮食,宜益气养血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调情志,保持
心情舒畅。 6、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适当下床活动,有利恶
2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恶露未尽者取半卧位,有利
瘀浊排出。 (3)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产后出汗较多者,擦干汗液,更换衣服,
切忌汗出当风。
3
2、观察病情
观察体温、神志、面色、血压、汗出、腹痛、 恶露等变化。出现神昏谵语、面色苍白、脉微 而数、烦躁不安、表情呆滞、手足不温、血压 下降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免费在线预览全文产后发热的护理陈欢银1产后发热因产后感染邪毒
产后发热的护理、正邪交争,或外邪袭表、营 卫不和或阴血骤虚、阳气浮散等所致。产褥期 内出现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伴有腹痛 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质、气味等异常改变 为主要临床表现。
4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高热时可凉服,注意药后体
温的变化。热厥甚者,遵医嘱口服清心开窍药
时,指导用凉开水将药调匀后喂服,并观察热
退情况。
3给药护理
5
4、饮食护理
5、情志护理
饮食以易消化而富有营 养为宜,忌食辛辣油腻 食物。热病初愈、脾胃 功能较差者,饮食仍宜 稀软清淡。感染邪毒, 高热口渴时,可给予鲜 果汁,以清热解毒。
切忌恼怒忧郁,保持心 情平静,以防肝气郁结 而致瘀血内停。
6
6、临证(症)施护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除了治疗产后发热,还要注意全面调理身体,保持健康。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指分娩后,妇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产后48小时内。了解 产后发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新妈妈们至关重要。
产后发热是什么?
产后发热是指分娩后妇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伴随多种症状,如头痛、乳房胀痛,甚至出现寒战或恶寒感。 了解产后发热的表现和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应对。
产后发热的表现及症状
1 体温升高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超过38摄氏度。
2 身体不适
头痛、乳房胀痛、乳汁分泌增多等不适症状。
3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盗汗等症状。
产后发热的胎盘组织或血块导致感染。
盆腔炎
产后感染导致盆腔器官炎症。
泌乳反应
乳房充血和催乳引起的生理反应。
其他原因
如泌尿系统感染、乳腺炎等。
1
休息充足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调理
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材。
3
保持卫生
勤洗澡更换内衣,保持私密部位清洁。
结论和建议
1 及早就医
如果产后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尽早就医。
2 了解中医方法
对于产后发热问题,了解中医方法并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治疗。
3 全面调理身体
中医对产后发热的认识和分析
中医认为产后发热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等有关。通过辨证施治, 可以调理气血、祛除湿热,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草药
中药煎剂
如清肺泻火汤、湿热宣肺汤等。
针灸治疗
通过调理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 康复。
艾灸疗法
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 位,促使气血运行。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指分娩后,妇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见于产后48小时内。了解 产后发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新妈妈们至关重要。
产后发热是什么?
产后发热是指分娩后妇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伴随多种症状,如头痛、乳房胀痛,甚至出现寒战或恶寒感。 了解产后发热的表现和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应对。
产后发热的表现及症状
1 体温升高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超过38摄氏度。
2 身体不适
头痛、乳房胀痛、乳汁分泌增多等不适症状。
3 其他症状
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盗汗等症状。
产后发热的胎盘组织或血块导致感染。
盆腔炎
产后感染导致盆腔器官炎症。
泌乳反应
乳房充血和催乳引起的生理反应。
其他原因
如泌尿系统感染、乳腺炎等。
1
休息充足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调理
多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材。
3
保持卫生
勤洗澡更换内衣,保持私密部位清洁。
结论和建议
1 及早就医
如果产后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尽早就医。
2 了解中医方法
对于产后发热问题,了解中医方法并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治疗。
3 全面调理身体
中医对产后发热的认识和分析
中医认为产后发热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等有关。通过辨证施治, 可以调理气血、祛除湿热,以促进身体康复。
中医的治疗方法和草药
中药煎剂
如清肺泻火汤、湿热宣肺汤等。
针灸治疗
通过调理经络和气血,促进身体 康复。
艾灸疗法
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穴 位,促使气血运行。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病 (2)
脓球。
中医认为产时正值长夏炎热酷暑之季,外受暑 邪而发病,临床所见多发病急,身热多汗,可 突然头晕胸闷,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其发病有 严格的季节性。
本病以产后发热为主症,常伴有恶露异常及腹痛, 辨证主要根据发热的特点,参照恶露的量、色、质、 味及腹痛的性质,以及兼症、舌脉,辨其虚实寒热。
高热寒战,恶露臭秽,小腹疼痛拒按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 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淤血停滞,阻碍气机, 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1.病史 2.症状
3.检查
患者妊娠晚期不禁房事,或有接生时消毒不严、 早破水、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手术产道损伤、 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史;或素体虚弱,或素有贫 血、营养不良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史; 或产时、产后不慎感受风寒;或素性抑郁,或 产后情志不畅。
泻热通腑,活血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败酱草、红 藤、薏苡仁。
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
若烦渴汗多,尿少色黄,此为热入气分,热伤 津液之象,主方加生石膏、天花粉、石斛以清 热泻火,生津止渴;若证见高热不退,心烦汗 出,皮肤斑疹,此为热入营血之象。
清热解毒,养阴凉血之法。
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紫花地丁、蒲 公英、栀子、丹皮。
为西医产后泌尿系统感染,可见发热。临床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伴小腹疼痛等症,
尿常规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为西医急性乳腺炎,可见发热,伴乳房胀痛。 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灼热,甚至破溃化 脓,于乳房皮下可摸到肿块,可触及腋下肿大 压疼的淋巴结。
为西医的产后菌痢,可见发热。临床表现为大 便次数增多,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或有腹 痛,肛门灼热等。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或
中医认为产时正值长夏炎热酷暑之季,外受暑 邪而发病,临床所见多发病急,身热多汗,可 突然头晕胸闷,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其发病有 严格的季节性。
本病以产后发热为主症,常伴有恶露异常及腹痛, 辨证主要根据发热的特点,参照恶露的量、色、质、 味及腹痛的性质,以及兼症、舌脉,辨其虚实寒热。
高热寒战,恶露臭秽,小腹疼痛拒按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 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淤血停滞,阻碍气机, 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1.病史 2.症状
3.检查
患者妊娠晚期不禁房事,或有接生时消毒不严、 早破水、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手术产道损伤、 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史;或素体虚弱,或素有贫 血、营养不良以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病史; 或产时、产后不慎感受风寒;或素性抑郁,或 产后情志不畅。
泻热通腑,活血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败酱草、红 藤、薏苡仁。
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
若烦渴汗多,尿少色黄,此为热入气分,热伤 津液之象,主方加生石膏、天花粉、石斛以清 热泻火,生津止渴;若证见高热不退,心烦汗 出,皮肤斑疹,此为热入营血之象。
清热解毒,养阴凉血之法。
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紫花地丁、蒲 公英、栀子、丹皮。
为西医产后泌尿系统感染,可见发热。临床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伴小腹疼痛等症,
尿常规化验可见红、白细胞。
为西医急性乳腺炎,可见发热,伴乳房胀痛。 临床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灼热,甚至破溃化 脓,于乳房皮下可摸到肿块,可触及腋下肿大 压疼的淋巴结。
为西医的产后菌痢,可见发热。临床表现为大 便次数增多,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或有腹 痛,肛门灼热等。大便化验可见红、白细胞或
中医急诊学产后发热课件
【诊断】
(一)疾病诊断
• 产后发热为产褥期间出现发热(T≥38℃),持续不退,或突然 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
(二)证候诊断
• 1.感染邪毒 • 2.外感 • 3.血瘀 • 4.血虚
1.感染邪毒
• 主症:产后高热寒战,壮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 色紫暗如败酱,或如脓血,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干 结。
• 感染邪毒型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 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甚则 发展至热深厥脱危重之候,此时,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救治。当 出现盆腔脓肿,体温持续不退,具备手术指征时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预后转归】
• 产褥感染为产科常见疾病,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中医药 辨证论治产后发热,对产后发热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避免了滥用 抗生素及其对产后哺乳的影响。但在预测产后发热病情的轻重和转 归时,不能以发热的轻重、体温的高低为唯一标准。
•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急救处理】
• 产后发热之危急重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 疗。
1.热入营血
• 高热不退,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治 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方用清营汤加味。
2.热入心包
• 持续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治宜 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3)伤食发热:
• 产后发热,伴胸脘饱闷,嗳腐恶食,或吞酸吐泻。
(4)产后痢疾:
• 产后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脓血样便,里急后重,或有腹痛、肛门 灼热等,大便检验可见红、白细胞或脓细胞。
2.治疗提示
• 产后发热的治疗,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 特点,清热勿过于苦寒,解表勿过于发散,化瘀勿过于攻逐,补 虚勿忘祛邪,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在治疗妇人产后发热病证时要 注意顾护阴血,以期达到治病而不伤正的效果。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病 (2)
3.产后淋证
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伴有小腹拘急疼痛。尿 常规可见红、白细胞。
本病有虚实之分,以小腹疼痛的性质参合恶露 的量、色、质为辨证要点。小腹隐痛不绝,喜 温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为血虚;小腹胀痛或刺 痛、冷痛、绞痛,拒按,恶露不畅,色黯红有 块为血瘀。治疗应虚者补之,瘀者行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隐痛,多日不解,阵发性 加重,喜温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脉细无 力。
(三)产后发热
(四)产后腹痛 (五)产后小便不通 (七)产后身痛 (八)产后恶露不绝 (九)产后汗证 (十)缺乳 (十一)产后乳汁自出(附: 回乳)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痉病 (六)产后小便淋痛 (十二)产后抑郁 (十三)产后血劳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并伴有其他症状者, 称为“产后发热”。
泻热通腑,活血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败酱草、红 藤、薏苡仁。
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
若烦渴汗多,尿少色黄,此为热入气分,热伤 津液之象,主方加生石膏、天花粉、石斛以清 热泻火,生津止渴;若证见高热不退,心烦汗 出,皮肤斑疹,此为热入营血之象。
清热解毒,养阴凉血之法。
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紫花地丁、蒲 公英、栀子、丹皮。
若邪在半表半里,证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 纳呆作呕,胸胁痞满。舌苔白润,脉弦。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若新产后感受风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证 见发热,头痛自汗,口干咽痛,舌尖红,苔白, 脉浮数。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银翘散(《温病条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方见带下病)合失笑散(方见月 经不调)加丹皮、赤芍、益母草。
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伴有小腹拘急疼痛。尿 常规可见红、白细胞。
本病有虚实之分,以小腹疼痛的性质参合恶露 的量、色、质为辨证要点。小腹隐痛不绝,喜 温喜按,恶露量少色淡为血虚;小腹胀痛或刺 痛、冷痛、绞痛,拒按,恶露不畅,色黯红有 块为血瘀。治疗应虚者补之,瘀者行之。
主要证候:产后小腹隐痛,多日不解,阵发性 加重,喜温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目眩, 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脉细无 力。
(三)产后发热
(四)产后腹痛 (五)产后小便不通 (七)产后身痛 (八)产后恶露不绝 (九)产后汗证 (十)缺乳 (十一)产后乳汁自出(附: 回乳)
(一)产后血晕 (二)产后痉病 (六)产后小便淋痛 (十二)产后抑郁 (十三)产后血劳
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并伴有其他症状者, 称为“产后发热”。
泻热通腑,活血排脓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败酱草、红 藤、薏苡仁。
大黄、芒硝、丹皮、桃仁、冬瓜子
若烦渴汗多,尿少色黄,此为热入气分,热伤 津液之象,主方加生石膏、天花粉、石斛以清 热泻火,生津止渴;若证见高热不退,心烦汗 出,皮肤斑疹,此为热入营血之象。
清热解毒,养阴凉血之法。
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加紫花地丁、蒲 公英、栀子、丹皮。
若邪在半表半里,证见往来寒热,口苦咽干, 纳呆作呕,胸胁痞满。舌苔白润,脉弦。
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大枣
若新产后感受风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证 见发热,头痛自汗,口干咽痛,舌尖红,苔白, 脉浮数。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银翘散(《温病条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方见带下病)合失笑散(方见月 经不调)加丹皮、赤芍、益母草。
产后发热 中医妇科学 教学课件-PPT精选文档
四、血瘀型
主证:寒热时作十血瘀证 治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主方:(1)生化汤+丹皮、益母草、白薇
预后与转归
血虚、血瘀-----症情较轻 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 重。 感染邪毒-----最急最பைடு நூலகம்,危及生命,可致残疾
预防与调护
(见教材
P201)
现代研究简介
1、发病特点探讨 2、辨证要点的研究 3、退热法研究 4、危重病案总结报道 5、发挥特长,防治结合(生化汤) 6、中西医结合扬长补短,抢救产褥感染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危重症处理
1、产褥感染——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 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四、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 不是发热。据国外报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 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 症状是发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 现的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1、感染邪毒(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主证: 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高热寒战 腹痛:多在下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全身感染症状及舌脉 恶露:异常、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益母草 (2)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大黄、败酱草、 益母草 。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逐瘀通 腑。 药理研究其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 降低内毒素,早期应用阻止 病情发展。 (3) 下腹外敷双柏散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自身特点:
(1)外邪常留少阳 产后百脉空虚,恶露未净,
热入血室
临床大量报导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 如罗元恺教授用此方经验:舌红少苔或无苔者不 用本方,方中主药柴胡劫肝阴。需用小柴胡退热时, 柴胡重用12-25克。热多寒少加白薇15-30克、青蒿 9-10克。太子参易党参去大枣
(2)常兼胃肠积热,适当加清胃肠积热之品以消导。 如银花、连翘、内金、莱菔子、神曲、芒果核。尽量少 用麦芽、山楂以免回乳。
(3)常兼瘀血内阻,热与血结,选加血分药:如丹 皮、白薇、益母草之类。
(4)产后中暑参考《温病学》。 (5)常可致产后身痛、关节痛。
三、血虚型
主证: 身有微热+血虚证 治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1)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2)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3)阴虚用加减一阴煎
四、血瘀型
主证:寒热时作十血瘀证 治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主方:(1)生化汤+丹皮、益母草、白薇
(2)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大黄、败酱草、 益母草 。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逐瘀通 腑。
药理研究其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 降低内毒素,早期应用阻止 病情发展。
(3) 下腹外敷双柏散
随证治疗:
(1)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 大而
数,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方:白虎加人参汤。
(2)阳明腑实,热结在里,治宜急下存阴。 方:大黄牡丹皮汤或大承气汤加味。
产褥感染
指分娩或产褥期生殖道的创面受到细菌
的侵袭,引起生殖道局部的或全身的炎症变
化,称为产褥感染。
此病多发生在产后10天内,也可发生在
产褥期的其他时间。过去产褥感染曾是产妇
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现在,由于卫生条件
的改善,采用无菌接生技术,抗生素的普遍
应用,使炎症在早期就已得到控制,严重的
产褥感染已很少发生。但在偏远、落后的地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 不是发热。据国外报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 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 症状是发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 现的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西医认为多为内源性细菌所致,且多为需氧菌 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一般可选青霉素及先 锋霉素、灭滴灵静滴;严重者用第三代头孢 菌素,常选用先锋必、复达欣、菌必治,短 时加地塞米松以发挥抗炎,抗毒素和抗休克 作用。
盆腔脓肿及胎盘残留的处理。
2、外感型:(分清风寒、风热、中暑之异,参考内科 学),但由于产后外感发热的内环境不同,
区,产褥感染还威胁着产妇的生命。
病理及临床表现
1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3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4 急性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
5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类杆菌或厌氧 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在血流淤滞或静 脉壁受损的基础上,细菌分泌肝素酶,分解 肝素,促成凝血,子宫壁胎盘面感染上述细 菌后,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静脉炎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表现 为驰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 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 水肿,皮肤发白,称“股白肿”
6 脓毒血症以及败血症 感染血栓脱落进入 血液循环引起脓毒血症,,随后可发展为感 染性休克和迁徙性脓肿(肺脓肿、左肾脓 肿),如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病繁殖形 成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全身明 显的中度症候组昂可危及生命。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产程不顺,
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产后
失血过多,产后不禁房事,外感,
情志不遂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发热恶寒 高热寒战
殖道
乍寒乍热、低热不退)伴全身及生
症状。
检 查:关键是检查是否感染邪毒,此型重症 威胁产妇生命。
妇科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感染体征等 辅助检查:血分析、胸透;血液、阴道或宫腔排
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1、感染邪毒(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主证:
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高热寒战 腹痛:多在下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全身感染症状及舌脉 恶露:异常、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益母草
(3)热入营血,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 方:清营汤。
(4)热陷心包,高热不退,中医治宜清热解毒、清 心开窍,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静、清 开灵之类。
补充: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产后发热 7~14天,抗 感染治疗无效、弛张热、白细胞升高、 下肢肿、硬、瘀、痛(脉痹)中医治疗以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抵当汤、四妙勇安 汤加减。
眼、关节或其他器官。
生殖器官感染途径
图1 粘膜上行性感染
图2 淋巴性感染
图3 血循感染
急性输卵管炎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血 栓 性 静—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 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四、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2 外感:产后百节空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 邪乘虚侵入或正值暑期,感受暑邪→营卫不 和而发热
3 血瘀: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内停,阻碍 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 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阳浮于 外→ 血虚伤阴,相火偏旺→ 发热
出物的病菌培养十药敏;B超:宫腔 有无残留胎盘胎 ,盆腔有无脓肿。 产褥感染可出现生殖道→全身脓毒败血症等。请看 图片:
2、鉴别诊断 蒸乳发热、乳痈发热、产后小便淋痛
病理:
外阴、阴道、宫颈炎
宫旁组织炎及脓肿形成
盆腔腹膜炎、腹膜炎、胸膜炎
菌血症、败血性肺炎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
败血症、脓栓可见于肺、肾、甲状腺、
预后与转归
血虚、血瘀-----症情较轻 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
重。 感染邪毒-----最急最重,危及生命,可致残疾
预防与调护
(见教材 P201)
现代研究简介
1、发病特点探讨 2、辨证要点的研究 3、退热法研究 4、危重病案总结报道 5、发挥特长,防治结合(生化汤) 6、中西医结合扬长补短,抢救产褥感染
(1)外邪常留少阳 产后百脉空虚,恶露未净,
热入血室
临床大量报导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 如罗元恺教授用此方经验:舌红少苔或无苔者不 用本方,方中主药柴胡劫肝阴。需用小柴胡退热时, 柴胡重用12-25克。热多寒少加白薇15-30克、青蒿 9-10克。太子参易党参去大枣
(2)常兼胃肠积热,适当加清胃肠积热之品以消导。 如银花、连翘、内金、莱菔子、神曲、芒果核。尽量少 用麦芽、山楂以免回乳。
(3)常兼瘀血内阻,热与血结,选加血分药:如丹 皮、白薇、益母草之类。
(4)产后中暑参考《温病学》。 (5)常可致产后身痛、关节痛。
三、血虚型
主证: 身有微热+血虚证 治则:养血益气,和营退热 方药:(1)八珍汤加黄芪地骨皮
(2)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 (3)阴虚用加减一阴煎
四、血瘀型
主证:寒热时作十血瘀证 治则:活血化瘀,和营除热 主方:(1)生化汤+丹皮、益母草、白薇
(2)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大黄、败酱草、 益母草 。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 毒、逐瘀通 腑。
药理研究其有较强抗感染作用,能 降低内毒素,早期应用阻止 病情发展。
(3) 下腹外敷双柏散
随证治疗:
(1)若高热不退,大汗出、烦渴引饮,脉虚 大而
数,治宜清热除烦、益气生津。
方:白虎加人参汤。
(2)阳明腑实,热结在里,治宜急下存阴。 方:大黄牡丹皮汤或大承气汤加味。
产褥感染
指分娩或产褥期生殖道的创面受到细菌
的侵袭,引起生殖道局部的或全身的炎症变
化,称为产褥感染。
此病多发生在产后10天内,也可发生在
产褥期的其他时间。过去产褥感染曾是产妇
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现在,由于卫生条件
的改善,采用无菌接生技术,抗生素的普遍
应用,使炎症在早期就已得到控制,严重的
产褥感染已很少发生。但在偏远、落后的地
辨证要点: 热型、 腹痛、恶露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P458指出: “约有1/3—1/2产褥感染首先出现的症状并 不是发热。据国外报导44例死于阴道分娩的败血症 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恶露异常,接着才出现的 症状是发热;死于剖腹产后败血症的患者,首先出 现的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减弱等腹膜炎症状。”
西医认为多为内源性细菌所致,且多为需氧菌 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一般可选青霉素及先 锋霉素、灭滴灵静滴;严重者用第三代头孢 菌素,常选用先锋必、复达欣、菌必治,短 时加地塞米松以发挥抗炎,抗毒素和抗休克 作用。
盆腔脓肿及胎盘残留的处理。
2、外感型:(分清风寒、风热、中暑之异,参考内科 学),但由于产后外感发热的内环境不同,
区,产褥感染还威胁着产妇的生命。
病理及临床表现
1 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2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3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4 急性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
5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类杆菌或厌氧 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在血流淤滞或静 脉壁受损的基础上,细菌分泌肝素酶,分解 肝素,促成凝血,子宫壁胎盘面感染上述细 菌后,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静脉炎多继发于盆腔静脉炎表现 为驰张热,下肢持续性疼痛,局部静脉压痛 或触及硬索状,使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 水肿,皮肤发白,称“股白肿”
6 脓毒血症以及败血症 感染血栓脱落进入 血液循环引起脓毒血症,,随后可发展为感 染性休克和迁徙性脓肿(肺脓肿、左肾脓 肿),如病原菌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病繁殖形 成败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全身明 显的中度症候组昂可危及生命。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产程不顺,
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产后
失血过多,产后不禁房事,外感,
情志不遂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为主,(发热恶寒 高热寒战
殖道
乍寒乍热、低热不退)伴全身及生
症状。
检 查:关键是检查是否感染邪毒,此型重症 威胁产妇生命。
妇科检查:可发现生殖器官感染体征等 辅助检查:血分析、胸透;血液、阴道或宫腔排
治疗原则: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危急重证须中西医结合抢救
1、感染邪毒(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 主证:
热型:发热恶寒或突然高热寒战 腹痛:多在下腹→全腹压痛、反跳痛、 全身感染症状及舌脉 恶露:异常、色紫暗如败酱,有臭气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
(1) 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加银花、黄芩、 益母草
(3)热入营血,治宜清营解毒,散瘀泻热。 方:清营汤。
(4)热陷心包,高热不退,中医治宜清热解毒、清 心开窍,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醒脑静、清 开灵之类。
补充:盆腔血栓性静脉炎——产后发热 7~14天,抗 感染治疗无效、弛张热、白细胞升高、 下肢肿、硬、瘀、痛(脉痹)中医治疗以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祛湿通络——抵当汤、四妙勇安 汤加减。
眼、关节或其他器官。
生殖器官感染途径
图1 粘膜上行性感染
图2 淋巴性感染
图3 血循感染
急性输卵管炎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血 栓 性 静—支持疗法 抗感染 双黄连、穿琥宁、醒脑静 急重证中西医结合
2、产后中暑—— 迅速改善环境 纠正酸中毒体征 预防感染
四、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学课件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
2 外感:产后百节空虚,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 邪乘虚侵入或正值暑期,感受暑邪→营卫不 和而发热
3 血瘀: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内停,阻碍 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 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阳浮于 外→ 血虚伤阴,相火偏旺→ 发热
出物的病菌培养十药敏;B超:宫腔 有无残留胎盘胎 ,盆腔有无脓肿。 产褥感染可出现生殖道→全身脓毒败血症等。请看 图片:
2、鉴别诊断 蒸乳发热、乳痈发热、产后小便淋痛
病理:
外阴、阴道、宫颈炎
宫旁组织炎及脓肿形成
盆腔腹膜炎、腹膜炎、胸膜炎
菌血症、败血性肺炎
血栓性静脉炎、双侧股白肿
败血症、脓栓可见于肺、肾、甲状腺、
预后与转归
血虚、血瘀-----症情较轻 外感-----变化多,可内传,其中中暑发热较
重。 感染邪毒-----最急最重,危及生命,可致残疾
预防与调护
(见教材 P201)
现代研究简介
1、发病特点探讨 2、辨证要点的研究 3、退热法研究 4、危重病案总结报道 5、发挥特长,防治结合(生化汤) 6、中西医结合扬长补短,抢救产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