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课程大纲
微分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微分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微分动力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大范围分析这一综合性数学分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确定的随时间演变的系统的大范围动力学性态为其研究内容,又在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和经济等许多学科分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理论讲授
2.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学时分配
3. 教材及参考书
GeraldTeschl著. 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三、大纲说明
1.本课程各章重点、难点
第一章重点: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解的延拓问题
第二章重点:线性系统的概念及解的存在唯一性第三章重点:平面自治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四章重点:平面自治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五章重点: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二、课程目标1.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熟悉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各种能源和动力系统;3.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原理和技术;4.培养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2.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3.能源与环境的关系;4.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5.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6.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7.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8.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9.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0.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和示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论文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并组织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
4.小组项目: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或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第三版);参考书目:1.《能源工程导论》;2.《动力工程导论》;3.《可持续能源技术导论》;4.《热能工程基础》;5.《动力学及其应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课程设计或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设计或实验,并提交报告;3.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课程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课程介绍和概述;2.第二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定义和范围;3.第三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发展历程;4.第四周:能源与环境的关系;5.第五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6.第六周:热能与电能的基础原理;7.第七周:燃烧原理和燃烧工程;8.第八周: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9.第九周:能源的储存和转换技术;10.第十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现代化技术;11.第十一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2.第十二周:课程总结和复习;13.第十三周:期末考试。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1、《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是专业必修课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为了开阔、提高学生的能源与动力相关知识和能力,把《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侧重应用型专科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结课后安排调查分析。
力求用学科前沿知识和实例丰富授课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为将来从事实际能源与动力工程利用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分和课时分配1、总学分:2学分2、总学时:28学时课时分配表四、适用范围热能与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专科)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五、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常规能源;第三章可再生能源;第四章能源与动力;第五章能源与环境;第六章能源与交通;第七章节能。
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与人类文明、能源资源和能量转换。
要求熟悉能源的基本概念和能源资源和能量转换;了解能源与人类文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源的定义、分类、评价我国能源的特点和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第一节能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能源与人类文明第三节能源资源第三节能量转换复习思考题1、解释:能源;能量2、能源评价的方面有那几方面3、叙述能量转化的特点2.第二章常规能源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分布;掌握煤炭、石油、天然气特点、和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煤炭、石油、天然气特点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煤炭第二节石油第三节天然气复习思考题1、简述煤炭的组成及主要性能2、简述天然气的组成及分类3.第三章可再生能源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可再生能源的种类;了解地热、海洋能、生物质能的特点和利用现状;要掌握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水能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及当前发展需要解决的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太阳能的采暖、制冷、发电和光伏电池的开发风能资源的评估和发电教学内容第一节太阳能第二节风能第三节地热能第四节海洋能第五节生物质能第六节氢能第七节核能第八节水能复习思考题1、叙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2、简述风能资源评估步骤3、简述氢的储存和运输4.第四章能源与动力教学目的和要求讲述内燃机的燃烧和能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讲述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特点和综合利用现状;掌握火电厂发电原理和电站锅炉的设备特征及我国火力发电的发展方向。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中,能源与动力的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能源与动力的研究和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能源与动力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内容,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3.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对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能源与动力基础知识1.1 能源的分类和特性1.2 动力的概念和原理1.3 能源与动力的关系和相互转化2. 传统能源与动力2.1 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和利用2.2 核能的原理和应用2.3 水力能、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2.4 传统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新能源与动力3.1 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特点3.2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3.3 新能源与动力系统的设计和优化3.4 新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创新案例和实践经验4. 能源与动力技术应用4.1 能源与动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4.2 能源与动力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4.3 能源与动力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4.4 能源与动力在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5. 能源与动力的可持续发展5.1 能源与动力的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评估5.2 能源与动力的节能与减排技术5.3 能源与动力政策与管理5.4 能源与动力的社会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能源与动力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4. 项目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能源与动力相关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
机械动力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 333048总学时: 40 学时(讲课 36 学时,实验 4 学时)总学分: 2.5 学分 课程类别:考试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预修要求:《工程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机械动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讨论机械振动的基本理 论,建模方法与分析计算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一般机械系统和工程结构振动的能力。
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系统振动的基本理论,并能分析和解决工程有关振动的问题。
二、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的教学中,可采用工程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进行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大纲正文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问题 第三节机械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 :机械动力学的正问题和逆问题 难点 :结构动态分析学时: 4 学时(讲课 4 学时)第一节 振动的分类 第二节 振动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简谐振动的基本性质 第四节 周期振动的谐波分析 第五节机械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要点 : 机械振动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和性质 重点: 机械系统的三大要素即三大动力学模型难点: 机械振动的各种表示方法学时: 2 学时(讲课 2 学时)第二章 机械振动基础第三章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自由振动 第一节 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其模型第二节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 无阻尼自由振动 第四节 阻尼自由振动 要点 :动力学运动方程重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运动方程及其计算固有频率的常用方法 难点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及其固有频率计算第三章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的强迫振动学时: 7 学时(讲课 5 学时,实验 2 学时)第一节 简谐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第二节 周期强迫振动 第三节 非周期强迫振动要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在各种激励下的响应 重点 :单自由度线性系统在各种激励下的响应特点 难点 :系统响应的求解方法第五章 两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 无阻尼自由振动第四节 两自由度系统在谐波激励下的强迫振动 要点 :无阻尼自由振动重点 :两自由度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难点 :固有频率和振型的理解第三节 动力响应分析第四节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变换方法要点 : 固有频率和振型、动力响应分析 重点: 固有频率和振型、展开定理 难点: 动力响应分析第七章 随机振动基础第一节 随机过程及基本概念学时: 3 学时(讲课 3 学时)学时: 5 学时(讲课 5 学时)学时: 6 学时(讲课 6 学时)第六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第一节 多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第二节 固有频率和振型学时: 9 学时(讲课 7 学时,实验 2学时)第二节线性振动系统在单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要点: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重点:线性振动系统在单一随机激励下的响应难点:线性振动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响应第八章振动的抑制与利用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第一节隔振技术第二节减振技术第三节振动的控制第四节振动的利用要点:隔振与减振技术重点:隔振技术难点:振动控制的方法课时数分配表、期终闭卷考核。
深圳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教师
张文俊性别Leabharlann 男职称教授
所在单位
师范学院数学系
授课对象
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复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
授课名称
复解析动力系统
授课时数
40
课程类别
学位必修选修√
考试方式
考试√考查
课
程
目
标
介绍单复变解析函数迭代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和最新前沿发展情况;介绍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为学生从事复解析动力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思
考
讨
论
题
1.从单位圆盘上解析自映射的动力学性质能否给出一般单连通区域上的动力学性质?
2.周期点在动力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什么周期点如此重要?
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形式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进度安排
1.复解析动力系统的起源、基本问题、基本方法与分类,单位圆盘上解析自映射的动力学性质(8学时);
2.有理函数的动力系统:周期点、临界点、Fatou集、Julia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10学时);
3.Fatou集的结构(12学时);
4.多复变全纯映射迭代理论的基本背景知识和方法(10学时)。
教材
作者:Alan F. Beardon.
书名:Iteration of Rational Functions__Complex Analytic Dynamical Systems.
版权:Copy right 1991bySpringer-Verlag New York,Inc.
教
学
内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能源动力系2015.1目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概论与学科技术前沿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热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热学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泵与风机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冷技术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外语阅读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工程教学大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装甲车辆工程《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装甲车辆动力系统新技术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732002课程英文名称:Armored V ehicles Power Source New-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装甲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
在《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专业基础选修课修完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知识及其创新的设计能力。
为学生完成《轮式装甲车辆构造》、《轮式装甲车辆理论》、《轮式装甲车辆设计》等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充分的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的发展2. 掌握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当前先进的主流技术3. 了解轮式装甲车辆动力技术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三)实施说明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对基本原理、基本工程技术和基本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小组交流与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认知实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结构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完《工程制图A2》、《理论力学B》、《机械设计A1》及《轮式装甲车辆系统概论》等课程,并达到相关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及创新环节的要求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并以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课程的内容和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或有关工程实际的思考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程考核方式1. 考核方式:考查2. 考核目标:重点考核学生对轮式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先进技术的原理方案分析、设计及其创造能力。
新能源培训教学大纲模板
---新能源汽车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2. 课程编码:NEV0013. 课程性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4. 课程目标:使学员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操作维护以及相关法规标准。
二、课程内容1. 模块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挑战2. 模块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电池技术: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电机及控制器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3. 模块三:新能源汽车充电与维护- 充电设施与充电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故障诊断与排除4. 模块四:新能源汽车安全与法规-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特性与风险- 新能源汽车相关法规标准解读- 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 模块五: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政策-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解读-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案例分析,使学员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员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实际操作训练。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讨论、提问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指定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考核:对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
4. 理论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五、课程时间安排1. 理论教学:共计24课时2. 实践教学:共计16课时3. 考核时间:共计4课时六、师资要求1. 具有丰富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经验2. 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3. 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七、教材与参考资料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应用》教材2.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维修》参考书3. 《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法规汇编》---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模板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培训项目的具体需求。
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大纲
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大纲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大纲引言:汽车系统动力学是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研究汽车的动力学性能,包括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课程概述汽车系统动力学课程是汽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汽车的动力学性能与操控特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日后从事汽车工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汽车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的设计和调整方法;3. 能够分析汽车动力学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4.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汽车系统动力学基础知识a. 车辆坐标系和参考系b. 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方程c. 车辆的质量和惯性特性d. 车辆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汽车悬挂系统动力学a.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分类b. 悬挂系统的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c. 悬挂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方法3. 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学a. 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b. 转向系统的参数对车辆操控性能的影响c. 转向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方法4. 汽车制动系统动力学a. 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b. 制动系统的参数对车辆制动性能的影响c. 制动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方法5.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实验与仿真a. 汽车系统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b. 汽车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系统动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仿真教学: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汽车系统动力学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问题;4.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车辆系统的主要行驶性能,如牵引性能、车辆的动态载荷、转向动力学等。
研究路面不平度激励的振动。
了解该领域世界发展及最新成果。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动力学分析的一般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汽车系统动力学分析、从事该领域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其内容可按车辆运动方向分为纵向、垂向和侧向动力学三大部分。
要求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理解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垂向)和操纵动力学(侧向)内容。
运用系统方法及现代控制理论,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机仿真、动态性能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对常用的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有所了解。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绪篇概论和基础理论第一章车辆动力学概述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术语、标准和法规、发展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是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4.教学内容第一节历史回顾1.车辆动力学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研究内容和范围1.纵向动力学2.行驶动力学3.操作动力学第三节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1.期望的车辆特性2.设计方法3.汽油机与柴油机速度特性的比较第四节术语、标准和法规1.汽车术语、标准和法规第五节发展趋势1.车辆的主动控制2.多体系统动力学3.闭环系统和主观与客观评价第二章车辆动力学建模方法及基础理论1.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方法、非完整系统动力学、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dynamics )适用专业:物理学专业理论物理方向本科生课程学时:68学时课程学分:4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理论物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及其有关的应用,并了解狭义相对论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时空理论、电动力学的四维协变形式以及相对论力学的有关内容。
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0章矢量分析基础内容:1、绪言2、矢量分析基础要求:理解直角、圆柱、圆球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长度元、面积元及体积元概念;掌握标量函数的梯度、矢量函数的散度和旋度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第1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内容:1、电荷和电场2、电流和磁场3、麦克斯韦方程组4、介质的电磁性质5、电磁场边值关系6、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要求:掌握基本实验定律:库仑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力公式;理解介质存在时电磁场和介质内部的电荷电流相互作用,掌握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掌握电磁场边值关系;理解场和电荷系统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般形式,掌握电磁场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表示式。
第二章静电场内容:1、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2、唯一性定理3、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4、镜象法5、电多极矩要求:熟练掌握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理解唯一性定理;掌握拉普拉斯方程,会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一些典型的静电场问题;掌握镜象法;掌握电势的多极展开, 会计算电多极矩。
第三章静磁场内容:1、矢势及其微分方程2、磁标势3、磁多极矩4、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5、超导体的电磁性质要求:熟练掌握磁场的矢势法,矢势的微分方程;掌握磁标势法,会解决一些典型的静磁场问题;理解矢势的多极展开;了解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了解超导体的电磁性质。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课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一)基本概念和定理( 4学时 )
1.了解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解的延拓问题。
3.掌握解对初值与参数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
4.掌握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二)线性系统理论( 6学时 )
1.了解线性系统的概念及解的存在唯一性。
5.了解非线性系统在振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四)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6学时 )
1.掌握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概念和结果。
2.会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
3.掌握吸引域的估计。
4.了解周期轨道的稳定性。
(五)动力系统基础( 8学时 )
1.掌握动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平面极限集的重要性质,如庞卡莱-班狄克逊定理。
3.适用专业: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高年级)
4.先修课程:《常微分方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
5.首选教材:《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方法》马知恩、周义仓 科学出版社
二选教材:
参考书目:
6.考核形式:考试(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要求学生掌握常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定性理论,以及动力系统的相关概念,动力系统的分叉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总2页)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1015028
01016028
01826128
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furcation andLotka-Volterrasystems; stable and nonstable manifolds and center manifolds; the topological invariants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 calculus in variation and critical point theory.
临
书面作业
与课堂教学
课堂讨论
4
相关的课题
大报告
完成要求
汇报
研讨
期末考试
笔试
*考核方式(Grading)
本课程的考试,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包括三个方面:
(1)平时作业+出勤20%
(2)创新知识汇报和展示30%
(3)期末考试50%
Homework+attendance20%
专业方向选修A组
授课对象
(Audience)
数学专业本科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或英文
*开课院系
(School)
数学系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或《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张祥、于江、肖冬
梅等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动力系统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动力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拓宽知识、培养对动力系统的兴趣。强调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的动力学性质。该课程所覆盖的主要知识点如下: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自治系统的理论基础;离散与连续系统的分支与混沌现象;离散与连续系统的Poincare映射;稳定与分支的一般性质、Hopf分支与Lotka-Volterra系统;稳定流形、不稳定流形与中心流形;动力系统的拓扑不变量;变分理论基础和临界点理论初步等。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1)动力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自治系统的理论基础.A4, B2,B3, C4
(2)离散与连续系统的分支与混沌现象.A4, B2,B3,C1,C4
(3)离散与连续系统的 Poincare 映射.A5, B3,C1,C2
*学习目标(Learning
(4)稳定与分支的一般性质、 Hopf 分支与 Lotka-Volterra 系统.A4,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The aim of the course ‘Dynamical Systems’ is for students 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theories about dynamical systems. The teaching guideline emphasizes the broad knowledge and the interesting on dynamical systems, and als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alistic problems. This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following knowledge points: the basic notions on dynamical systems; the elementary on autonomousdifferentialsystems;thebifurcationandchaosofdiscreteand
8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分支与混沌
现象初步
8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Hopf分子及
其应用
10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教学内容、进度
稳定流形和
中心流形
10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Requirements)
动力系统拓
扑不变量
4
面授
习题
完成要求
书面作业
变分原理与
3.Carmen Chicon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Applications, Springer,2006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Presentationandresearch30%
Finalexam50%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1.JurgenMoser,SelectedChapetersintheCalculusofVariations,Birkhauser, 2003
2.Jurgen Jost, Dynamical Systems, Springer,2005
动力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MA3122/MA313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动力系统
(英文)Dynamical System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Outcomes)
B2,B3,C1,C4
(5)稳定流形、不稳定流形与中心流形.A5, B2,B3,C1,C2,C4
(6)动力系统的拓扑不变量.A5, B2,B3,C1,C2
(7) 变分理论基础和临界点理论初步。A5, B2,B3, C4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基本概念和
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