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

合集下载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研究

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洪水。洪泽湖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 外,还有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水道。
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南岸支流多发源于大别山区 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 2000 平方米以上的 有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 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奎濉河,除 洪汝河、沙颍河、奎濉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 平原排水河道;沙颍河流域面积约 4 万平方米,为淮河流 域最大支流,其他都在 3000~16000 平方米之间。在淮北平 原还开辟有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和新汴河等大型人工河道。
投资与创业
第 12 期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现状研究
吴丹丹 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
摘 要:近日,《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填补了淮安市无国家战略直接覆盖的空白。本文对目前淮河流域目前 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一、淮河流经区域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 间,位于东经 111°55'~120°45',北纬 31°~36°,流域面积约 27 万平方千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老鸭叉,东流经 河南、安徽、江苏 3 省,全长约 1000 千米(其中河南省境内 约 364 千米、安徽省境内约 436 千米、江苏省境内约 200 千米)。淮河原是水系通畅、独流入海的河道,自 12 世纪后, 长期受黄河夺淮影响,失去入海尾闾,水系紊乱,洪涝灾害 严重。 淮河流经河南南阳、信阳、驻马店,安徽阜阳、六安、淮 南、蚌埠、滁州,在淮安盱眙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 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交流经盐城滨海入黄海。 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气候 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 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承泄淮河上中游 15.8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_蔡安宁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_蔡安宁

第33卷第3期2015年8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3,No.3Aug.,2015 收稿日期:2015-06-14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79000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省市协作项目(13XZB022)作者简介:蔡安宁,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研究,E-mail:can1973@163.com.引文格式:蔡安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3):8-13.Cai Anning.On the strategy of Huaihe River Eco-economic Zone.J Jiangsu Norm Univ:Nat Sci Ed,2015,33(3):8-13.文章编号:2095-4298(2015)03-0008-06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蔡安宁(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淮安233000)摘要: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经济洼地,产业集聚水平低,既面临加快发展的繁重任务,又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从流域生态经济发展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高度,提出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实施“大生态”、“大调整”、“大交通”、“大市场”、“大联动”战略,有利于发挥淮河流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激发其发展潜能,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流域;战略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2095-4298.2015.03.002On the strategy of Huaihe River Eco-economic ZoneCai Anning(School of Urban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223300,Jiangsu,China)Abstract: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a less development region in the east-middle of China with low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It is not only facing the arduous task of the development,but also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U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the strategies of Huaihe River Eco-economic Zone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eco-e-conomic and China s economic.These strategies are ecological,adjustment,traffic,market and linkage all over theBasin.It can realiz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the Basin,such as unique location,transportation,resources andindustries.Moreover,it can stimulate its potenti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its endogenous development.Key words:Huaihe River Eco-economic Zone;Huaihe River Basin;strategy 生态经济带,既区别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经济发展的传统工业区,而是融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效应的一个新型概念.建设生态经济带,有利于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生态经济带建设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以河流为依托,具有跨区域性.如方创琳在分析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分异协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黑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多维互动的协调耦合发展模式[1];董锁成等在分析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区情现状与基础条件后,提出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及相应保障措施[2];李靖宇等大胆提出了辽东湾北顶部海水西调,创建跨区域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希望为京津地区建立起一道防治沙尘暴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3];2003年湖南省制定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最近,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湖南又提出了要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4-6].但是,在国内对生态经济带建设的研究中,对于我国重要的淮河流域却鲜有涉及.淮河地处北半球中纬度过渡地带、海陆相过渡地带和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其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系变化、社会经济、历史地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态经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迫切性.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对跨省区域规划的不重视,苏鲁豫皖4省都没有把淮河流域的开发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淮河流域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流域内面临着洪涝旱灾频繁、水污染突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与长三角、江苏沿海、皖江、中原经济区等周边各类国家战略区域相比,淮河流域存在生态环境压力大、经济发展落后、产业集聚水平低、战略层次不高等劣势.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结合点,以创新理念发展生态经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成为缓解淮河流域人地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流域经济理论,尝试提出大生态、大调整、大交通、大市场和大联动等战略构想,探索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途径.图1 淮河生态经济带示意图Fig.1 Huaihe River Eco-economic Zone1 淮河流域和淮河生态经济带概况淮河流域位于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见图1.淮河流域地处我国经济腹地,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鄂豫皖苏鲁5省40个市[7],总人口为1.65亿,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km2,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m2的5.0倍.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为19万km2的淮河水系和8万km2的沂沭泗河水系.淮河河势呈东西走向,流域内以平原(58%)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游的淮北平原和下游的苏北平原;山区(17%)和丘陵(17.5%)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湖泊洼地(7.5%)主要分布在淮河干支流汇合处[8].淮河干流上游段从源头至洪河口,长360km,落差174m;中游段从洪河口至三河闸,长490km,落差16m;下游段分3路,其中,主流从三河闸至三江营入长江,长150km,落差6m;第二路从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长168km;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北上连云港,经临洪口注入海州湾.另外,2003年开通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淮河两岸支流和湖泊众多.左岸有洪河、谷河、润河、颍河、西淝河、芡河、涡河、漴潼河、濉河和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茨淮新河等,以及八里湖、焦岗湖、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等湖泊;右岸有史灌河、沣河、汲河、淠河、东淝河、窑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河流,和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邮湖、沂湖、洋湖等湖泊.淮河生态经济带是在兼顾自然地理、人文经济和行政区划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按照流域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理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淮河干流为载体,以滨海、淮安、蚌埠-淮南、信阳为核心城市,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和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形成人与自然统筹发展的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共同体.2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必要性2.1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大2.1.1 洪涝干旱灾害重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和东西结合部,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特征.天气系统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特别是长期受黄河夺淮入海影响,水系紊乱,洪涝不断祸害沿河两岸.20世纪以来,1931,1954,1963,1991,2003和2007年淮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至今,每年仍直面洪水的洗礼,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同时,淮河流域内干旱灾害也频繁发生.1949~2012年64年间,流域内共发生大小旱灾48年(次),局部性旱灾几乎年年发生,其中,1959,1961,1966,1977,1978,1981,1986,1988,1994,1997,1999,2000,2001,2008,2009,2011年等17个年份为大旱,平均约3.8年一遇,累计旱灾受灾面积1.67亿hm2,成灾面积0.87亿hm2,损失粮食13.96亿kg,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269.8万hm2,成灾140.8万hm2[9-13].比较严重和频繁的洪涝干旱,阻碍了淮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2.1.2 水污染形势严峻虽然对淮河流域的污染进行了十几年的治理,但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企业超标排放反弹严重,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仍超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结构性污染突出,造纸、酿造、化工、制革和印染等仍是淮河流域主要排污行业[14].沿淮地区居民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倍以上[15],化肥、农药平均利用率不足30%,9 第3期蔡安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主产区的大牲畜养殖小区粪便及猪、牛舍废水无害化处理率不足30%.从图2也可看出,淮河流域水污染达61.1%,特别是劣Ⅴ类水占33.2%,说明淮河流域存在严重的大范围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淮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水污染使部分水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河湖生态用水难以保障,加剧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矛盾.图2 淮河流域全年期水质评价比例图(2013)[7]Fig.2 Water quality classificationin Huaihe River Basin(2013)2.2 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由图3可知,淮河流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沿淮城市人均GDP全部低于全国水平.从图4可以看出,除淮南和蚌埠外,沿淮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普遍低于所在省份平均水平.另外,除淮安、盐城和淮南外,其他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为52.6%)约10~20个百分点.图3 淮河流域主要城市人均GDP(2012年)Fig.3 GDP per capita of major citiesin Huaihe River Basin(2012)图4 淮河流域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2012年)Fig.4 Urbanization level of major citiesin Huaihe River Basin(2012)从农业比重看,淮河流域明显高于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淮河流域的工业多为基于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煤炭、电力能源、食品、轻纺、造纸等高消耗、高污染工业,并且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3 淮河流域战略层次低虽然淮河是我国第三大河,但其经济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因淮河生态经济带地处5省交接区域,所流经的省都没有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淮河沿线.山东将发展重点放在青岛等沿海一带,河南将重点放在郑州中原城市群,江苏将重点放在苏南,安徽将重点放在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与周边的长三角经济圈、沿海开发地区、皖江城市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比,缺乏国家级战略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其经济发展处于明显不利地位.2.4 淮河流域治理思路单一由于淮河水患至今没有根治,所以淮河治理仍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思路比较单一,对淮河综合开发利用不够.的确,淮河水患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治理与开发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因而,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淮河治理的思路,确立综合发展的战略,将淮河流域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带.3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3.1 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圈内各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符合各经济体的共同利益.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纽带的城市群或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无论从国外的美国东海岸地区、日本东海地区、欧盟,还是国内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山东半岛,中部的长江中游、中原和长株潭等地区来看,区域一体化参与竞争已经成为必然.淮河流域也必将迎合时代潮流,遵循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走区域一体化的道路.3.2 资源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比较优势淮河处在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之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带,曾经流传过“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流域具有气候温湿、日照丰富、无霜期长、土地质量高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7%,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25%,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3,16].《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中也明确指出,该区域是我国小麦、玉米和稻谷的优势主产区,是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之一,承0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 担约75亿kg新增粮食产能的建设任务[17].同时,该区矿产资源、航运资源、岸线资源、文化旅游资源以及劳动力、人口资源等非常丰富,潜力巨大.将淮河流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基础.3.3 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有利于东中部和南北部协调发展,它可以将周边的长三角经济圈、沿海开发区和皖江城市带有机衔接起来,打造中国第4个增长极,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第4个1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不仅可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辟一个广袤的支撑腹地,实现沿海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双赢发展,而且可通过公、铁、水、空、管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推动沿淮城市迅速崛起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力,还可为皖江城市带开辟一个全球化发展的出海通道,通过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连通江苏沿海港口与淮河、灌河两岸,打造两岸物流、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聚集高地,发展成为盘活区域流通、激发经济新活力的“出海口”,促进两岸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对于加快淮河流域全面小康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国家交通安全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4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战略构想4.1 把洪涝防治和污染治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实施“大生态”战略首先,以淮河流域综合规划为指导,坚持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培育为主的原则,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等问题,以防洪除涝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为重点,提高流域防洪除涝减灾、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淮河上游山丘区建设出山店、前坪等大中型水库,增加拦蓄能力;中游调整行洪区、整治河道,扩大中等洪水通道,实施蓄滞洪区建设,开展行蓄洪区及淮河滩区的居民迁建.整治入江水道,分淮入沂,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降低洪泽湖水位.其次,全面实现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目标,基本实现河湖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达标,构建以市场为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一方面可以借鉴太湖治理经验,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另一方面,借鉴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有关经验,争取将淮河生态补偿纳入国家试点范围,构建跨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中央和地方5省政府共同组成“淮河生态经济带补偿委员会”,建立省际常态化沟通与合作平台,构建以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体系,实行以造血补偿为主的多样化补偿方式,理顺淮河上中下游的生态补偿关系.再次,对生态脆弱的地区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先从局部岸段的生态小区、小规模的生态型村镇着手,逐渐延伸扩展到生态型城区、生态型功能区,最后覆盖整个沿淮城市,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苏皖豫乃至全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示范区.坚守自然生态的“安全底线”,保障地区生态安全,塑造沿淮城市群良好的综合环境和空间建设形态.4.2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大调整”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突破点,实施“大调整”战略,优化区域内产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与国家级现代制造基地,形成以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新型化工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群和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首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淮河流域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从业人员规模大、比例高,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抵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能力都较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大对土地流转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切实提高现代化水平.其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打造新型工业特色产业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煤盐碱资源综合优势显著,要积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建设淮安盐化工、滨海石油化工、凤阳硅材料、盱眙凹土新材料等若干个万亿元级、千亿元级特色产业基地.应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和信息化为主要方向,打造国内有影响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盐城汽车、淮安及蚌埠电子信息、淮滨造船等基地.再次,加快现代服务产业建设.以淮安软件园、清河动漫科技园、蚌埠星宇文化创意园、蚌投科技园为载体,创建淮安、蚌埠国家服务业外包示范区,积极推动软件产品产业化,打造长三角北翼迅速崛起的软件及服务业外包基地.打造沿淮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在信阳、桐柏、寿县、凤阳、蚌埠、淮安等城市,重点开发淮河文化游、湖滨游、休闲游、红色11 第3期蔡安宁: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 游、乡村游和美食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4.3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促进沿淮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大交通”战略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造成淮河通航条件差,加上淮河流域经济欠发达,对内河航运需求较弱[18],淮河航运功能未得到重视和开发.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对淮河流域投入和治理的力度加大,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及淮河流域人民强烈的求发展愿望,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实施“大交通”战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可能.首先,打造淮河黄金水道.淮河经过多年治理,已形成较为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主要防洪保护区和重要城市防洪标准已提高到100年一遇,具备了大规模发展内河航运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淮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滨海港的建设,淮河内河航运的优势更加凸显,打造淮河黄金水道的时机已经成熟.淮河流域内现有航道里程17 118km,其中三级以上航道里程仅1 210km,四级航道839km[19].因此,需将淮河干流上的正阳关至淮滨段由现状的五级航道整治为三级航道,正阳关至洪泽湖段航道整治为二级航道,周口至颍上整治为三级航道;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整治为一级航道,使万吨浅吃水型船只能直达洪泽湖;对盱眙境内淮河实行裁弯取直,直接连通洪泽湖,可缩短航程30km;加快疏浚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茨淮新河、洪河等支线航道.与航道升级改造相适应的是改建或者新建沿河港口和船闸,如淮滨港、霍邱港、淮南港、蚌埠港、淮安港、阜宁港以及临淮岗船闸、蚌埠船闸、洪泽高良涧船闸、楚州运东船闸、淮安船闸、盐城船闸等.其次,建设沿淮铁路和高速公路.淮河生态经济带铁路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少一条贯穿东西的铁路,因此,需要再造一条新东陇海铁路———沿淮铁路,东起大丰港,向西依次经过宝应、金湖、盱眙、蚌埠、阜阳、驻马店、南阳、十堰、安康、汉中,在阳平关向西延伸接轨兰渝铁路,直达兰州.同时,在淮河干流两侧分别规划建设沿淮高速公路,东起滨海,向西依次经过淮安、蚌埠、淮南、阜阳和信阳.再次,加强港口和物流枢纽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建设内河集装箱国际港,把上海港、连云港、大丰港、洋口港等港口功能“拿到”江苏的淮安、灌南、阜宁、宝应、洪泽和安徽的蚌埠、天长、淮南等地,建设可以直接出口的二类口岸国际港.健全水、铁、公路和航空四位一体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努力将信阳打造成豫南物流中心、蚌埠打造成皖北物流集散中心、淮安打造成苏北物流集散中心.4.4 营造多元化投资环境,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实施“大市场”战略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庞大的居民储蓄规模以及投资多样化需求等因素,为淮河生态经济带拓宽融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深圳特区、浦东和滨海新区的开发为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提供了实践经验.因此,为满足经济带快速开发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可采取开放引资、让权引资、以利引资等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建立淮河流域开发基金.建立国家区域发展基金是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20].由于落后地区开发成本高,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资金一般难以自发向落后地区流动,因此,政府有责任承担和组织落后地区的开发任务.淮河流域可以借鉴我国目前已有的区域发展基金经验,如“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三西建设专项基金”、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专项基金和扶贫基金.专项基金除中央和地方财政外,还可以面向国外企业和个人认购.其次,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淮河流域上市公司比较少,对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充分.因此,应加快对拟上市公司的引导、扶植和培育,国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加快其上市审批速度.建议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创业板市场,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企业特别是有特色的企业提供上市交易机会,构建以现代农业、新型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基础设施产业为代表的“淮河板块”.同时,对于淮河流域政府和企业债券的发行,人民银行、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应予以倾斜和扶持.再次,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长远建设必须建立稳定的产业支撑.在当前形势下,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政府主要是进行规划、投资促进和政策引导[21].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采取税收减免、贴息贷款、投资补贴和加速折旧等多方面措施,积极引导国内外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淮河生态经济带.4.5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沿淮城市群协同发展,实施“大联动”战略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格局中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优化和重点开发区,也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沿淮城市群并不在国家级城市群之中,这就决定了该区域城市群战略地位不高.淮河生态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自淮河上游、中游到下游,沿途城市化水平依次提高,总体符合我国3大经济地带规律.因而,沿淮城市群要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大联21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 。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子全本(20140924)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子全本(20140924)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课题组二0一四年十月前言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1.9亿亩,总人口为1.7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

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

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

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

五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首先,淮河生态经济带为安徽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安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淮河生态经济带恰好位于安徽省境内,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淮河河域地区相对平坦,水土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河域地区以水稻和麦类作物为主,秸秆丰富,提供了优质的农业生产原材料。

此外,淮河流域还有很多湿地和湖泊,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为安徽省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淮河生态经济带促进了安徽省工业的升级和转型。

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传统的重化工业在该省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传统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引导了安徽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整治污染、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绿色制造等措施,生态经济带为安徽省工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同时,淮河生态经济带还提供了生态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培育了一批环保产业和绿色企业,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还为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生态经济带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九华山、黄山、宣城龙虎山等,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淮河流域的湖泊和湿地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提升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服务水平,为安徽省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总的来说,淮河生态经济带与安徽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淮河生态经济带为安徽省提供了重要的农业支持,推动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工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和安徽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为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完善出口退税相关政策
10 月 8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确定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退税进 度的措施。从 2018 年 11 月 1 日起,按照结构 调整原则,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将现行货物出 口退税率为 15% 的和部分 13% 的提至 16% ; 9% 的提至 10%,其中部分提至 13% ;5% 的提 至 6%,部分提至 10%。进一步简化税制,退 税率由原来的七档减为五档。对信用评级高、 纳税记录好的出口企业简化手续、缩短退税 时间。
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校园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10 月 12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商业 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紧 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内中 小学校、幼儿园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排查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商业广告活动,或利 用 中 小 学 生 和 幼 儿 的 教 材、教 辅 材 料、练 习 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者变相发 布广告等行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各 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对活动内容、 具体方案、举办单位和参加人员等进行严格 把关。
10 月 9 日,水利部印发《关于推动河长制 从“有名”到“有实”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管 好盛水的“盆”,集中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 专项行动。明确了清理“四乱”(乱占、乱采、 乱堆、乱建)的范围和标准,到 2019 年 7 月底 前完成专项行动任务,坚决清除存量。要护好 “盆”中的水,明确防范“水多”、防治“水少”、 整治“水脏”、减少“水浑”的具体要求,全面清 理影响行洪安全和水生态、水环境的各类经济 活动,从根子上解决当地突出水问题。
激发消费潜力六项重点任务
10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 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 强调要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 极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全面营造良 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方案 提出了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完善促进实物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建立 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优化促进居民消费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在淮河流域,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生态环境利益的分歧与冲突,个别省份为了经济发展可能会牺牲部分生态环境,而对其他省份造成影响。

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省份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当前,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堪忧,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仍然严重。

通过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补偿机制,可以激励各省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运作方式,深入挖掘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方案。

结合实施路径和措施,以及政策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研究目的还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未来深入探讨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字数:120】1.3 研究意义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一,保护淮河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增强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和合作意识。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特色产业+旅游”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指基于淮河流域地理环境的优势和资源禀赋,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保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淮河流域地区正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将产业和旅游相结合,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一、特色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而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环保等产业又是该地区的特色产业。

淮河流域地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包括水稻、小麦、棉花、果树、渔业等,形成了区域性的农业产业链。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适宜开展生态旅游业。

淮河流域地区也面临着生态环保的重大挑战,因此有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一方面,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地区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改善农民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有效保护和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旅游产业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支撑,尤其是生态旅游产业。

淮河流域地区的自然风光独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运河、丰富的湿地生态、多样的民俗文化等,深受游客喜爱。

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生态旅游是该地区的旅游特色之一。

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开展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如湿地公园、生态农庄、田园风光区等,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娱乐和体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还可以发展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

在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开展农家乐、情趣园、亲子游等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休闲方式。

这不仅可以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4ZHIHUAI 2019.12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玉年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70年的治理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治理淮河当作治国安邦的大事,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70年来,淮河治理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沿淮两岸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持续开展了大规模治淮建设,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也为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持续完善。

淮河上游佛子岭、梅山、南湾等一批大型水库如明珠般散落在群山丘岗之中,拦洪削峰,蓄水利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如蛟龙横卧,在淮河中游立起一道百年安澜屏障;入海水道近期工程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给淮河800年无独立入海尾闾的历史画上了句号;众多的行蓄洪区和滞洪区,为防御不同量级的洪水提供了有效手段。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整治紊乱水系,开辟入海新路,沂沭洪水东调,泗运洪水南下,各有定槽,互不相扰,调度灵活,防控有效,堪称规划典范。

茨淮新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淮沭河、梁济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等大型人工河道,分洪、排涝、灌溉、航运,综合效益极为显著。

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体系逐步建立。

以淠史杭灌区为代表的库塘、河湖、机电井灌区星罗棋布,覆盖流域耕地面积70%以上,淠史杭灌区是中国的最大灌区,不仅为超过1000万亩的良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还把大别山优质水源源不断地送往周边城市。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沟通起四大流域,实现了“大空间均衡”,不仅为本流域,更为京津冀和雄安新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之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信阳市贯彻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有关重点的探究

信阳市贯彻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有关重点的探究

27信阳市贯彻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有关重点的探究祝丹丹作者简介:祝丹丹(1989.08—),女,汉族,河南信阳,助教,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信阳农林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贸易、经济政策。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党中央、国务院顺利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江苏淮安率先提出建设沿淮河经带的倡议,信阳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派专人组成专班参与规划研究,为推动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做了大量工作。

关键词: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发展重点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信阳市处于鄂豫皖三省中心城市边缘,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较多,铁路网还没有完全形成,公路方面还有许多断头路,水利设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不齐,能源保障方面有薄弱环节等,这些因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为我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我们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大规划,实施一批、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建设按照《规划》提出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要求,综合规划交通运输系统。

高铁方面,做好以信阳、潢川为枢纽,建设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规划。

城际铁路方面,重点做好规划建设武汉-孝感-信阳城际铁路,信-罗-潢-固城际、信宜城际铁路前期工作。

高速公路方面,进一步做好高速公路网规划,与沿淮城市一起共同推动沿淮两岸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干线公路方面,主要是打通地区之间断头路。

航空方面,实施信阳明港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

发展低空通用航空业,形成沿淮通用航空作业走廊。

2.加快水利项目谋划建设按照《规划》要求,按照河南省“四水同治”统一部署,加快淮河干支线航运开发、航道整治和疏浚,打通淮河出海通道,为大宗货物运输降低货运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论文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论文

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摘要:文章立足于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宏观目标,围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题,分析淮安交通发展现状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及主要任务,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淮河流域;交通运输;枢纽;生态经济;战略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40-02以淮安和蚌埠为双核,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一方面可以有效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和《安徽皖江城市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对接,协调东中部发展,加速“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从淮安自身来看,也策应省委、省政府“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和“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举措,契合“加快融入长三角、策应沿海大开发、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交通发展思路。

1 交通发展现状与不足1.1 淮安交通发展现状近年来,淮安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市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

一是公路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公路总里程达到12 461 km,高速公路达到380 km,率先在苏北联网成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747 km,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级公路枢纽。

二是内河航运枢纽基本确立。

航道总里程达1 486 km,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完成“三改二”工程,解决苏北运河运输“瓶颈”问题,可常年通行2 000 t级船舶,提前开工建设盐河航道整治工程。

三是铁路联网快速推进。

建成淮安新火车站,新长铁路并入国家干线铁路网,宿淮铁路顺利开工。

四是港站服务能力有效增强。

现有港区7个,吞吐能力超过6 000万t,内河集装箱年运量突破5万标箱,占全省内河60%份额;建成7个综合汽车客运站,做到县(区)一级汽车客运站全覆盖。

五是航空运输实现零的突破。

淮安涟水机场于2010年投入运营,年客运吞吐量突破23万人次,超过盐城南洋机场,货物吞吐量超过连云港白塔埠机场。

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2019·22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实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沿淮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首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淮河流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东风”。

作为首提首推市,淮安积极推动《规划》落地实施,谋划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动探寻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融入对接之路,力求实现多重战略叠加效应。

系统考量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置身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系统考量,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沿淮城市,而且对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发展大局的意义都极为重大。

放眼全国发展大局,有利于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淮河作为我国的第三大河,横跨中东部地区豫皖苏鄂鲁五省40个地市、180余个县(市),辐射1.8亿人,流域内的人口密度5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分析人口、资源和国土面积等要素,淮河流域是当前我国潜力最大、起飞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规划》的批复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淮河流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千里淮河打造成第三条“黄金水道”,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放眼全省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苏北腹地缺少国家战略直接覆盖问题、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在全国经济版图,存在东中西不平衡的问题,在江苏也存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不平衡的问题。

苏中、苏北8市中,有7市属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范畴,这一区域既是我省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

《规划》的批复实施,破解了苏北腹地没有国家级重大发展战略直接支撑的问题,且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衔接,可以有效提升苏北腹地的要素吸引力、产业集聚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带动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协调发展。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

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表规划纲要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探索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第一节、建设沿淮生态屏障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和沂沭泗河生态走廊。

统筹考虑人口集聚、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适度规划产业,创新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为目标,推进调水工程沿线环境治理,加强淮河干流和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白马湖、南四湖等河湖的生态保护,加强流域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南水北调东线生态净化能力和涵养功能,把淮河干流和沂沭泗河沿线建设成为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走廊。

打造沿海滩涂湿地生态走廊。

加大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加强苏北沿海重要渔业水域保护。

完善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保育工作,提升“蓝色国土”生态功能。

加强海域滩涂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和排污强度,强化陆海污染源头防治,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严控自然岸线保有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支持建设海域无人机监管应用基地,实现对东海海区海域、沿海滩涂湿地无人机常态化监测。

提升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生态保育功能。

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构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伏牛山生态区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桐柏山生态区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混交林比例,提高林地生产力。

加强南湾水库、出山店水库水源涵养和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大别山生态区要建立原物种就地保护基地,加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及监控体系,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淮河以其固有的地理位置,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区域内人口质量、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城乡协调等均有所提升,但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文章在分析淮河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淮河生态经济带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人才发展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2-0007-04(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淮河流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带。

然而,由于复杂的人文和自然等原因,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被破坏程度深、贫困人口较多,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

尽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治理从未停止,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一直比较滞后。

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8〕1588号)的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根据战略内容,淮河生态经济带共包括25个地市和4个县(市),其中,江苏省7个市,山东省4个市,安徽省8个市,河南省6个市1个县,安徽省8个市,河南省6个市1个县,湖北省3个市(县)。

[1]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建设,将彻底改变区域内生态破坏、经济落后的现象。

当前理论界对经济带的相关的研究较多,但结合新形势新变化的研究尚显不足,特别是运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思维探讨,还略显滞后。

本文主要从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发展的视角,积极探求绿色先行、生态环保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城镇化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实施以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据统计,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6020.7元增长到2021年的18931元,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由2.64缩小到2.50。

合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

合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

合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作者:姚晓东来源:《群众》2013年第08期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提升苏北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在苏北取得战略性突破的基础上,从流域经济发展的新视野,提出“一带、三核、一枢纽、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以江苏淮安、安徽蚌埠一淮南和河南信阳为三核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把苏北、皖北、豫南境内淮河流域建设成科技型、外向型和生态型的健康生态经济长廊,将苏北的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以及江苏沿海开发、东陇海线、淮安中心城市等几大战略进行叠加,从更高层次上进行战略全面升华,提高这四大国家战略的综合利用效率。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流域经济是以江河为通道、以物流为纽带或轴心、通过流域内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而形成一定分工协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

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解决困扰淮河60年的治理难题。

自古以来淮河不断祸害沿河两岸,素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闻名。

1951年毛泽东就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直到2007年仍需炸坝泄洪。

在目前国力增强、具备根治与开发淮河基础条件的背景下,转变治淮理念,确立综合发展的治淮新思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统筹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流域发展,分段实施千里淮河上中下游三段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上游建设出山店、前坪等水库,中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加高堤坝,提高泄洪行洪能力,同时在洪峰退去时,蓄水形成河川型水库,保障流域平时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从而彻底解决淮河流域“十年九旱一涝”问题。

2、促进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的连接桥梁、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

淮河领域目前缺少一个国家层面全流域的整体发展战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弥补这个空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1.02•【文号】发改地区〔2018〕1588号•【施行日期】2018.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8〕1588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能源局、林草局、铁路局、民航局、药监局: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生态经济带。

二、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将《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要改革任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批报。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淮安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淮安市始终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淮安实际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

淮安在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策略和路径。

本文将就如何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进行研究。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现状及淮安的地理优势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淮名郡”的美誉,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心地带,以及新长三角区域战略核心区。

淮安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长江入海口南岸,南接京杭大运河,是环长三角、连接华北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第一个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度融合的地级行政区。

淮河是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滋养了淮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淮安市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淮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挑战:一是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二是水体环境质量有待提高,三是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

加快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中的淮安路径研究对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淮安的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1. 突出生态优势,推动产业转型淮安市坚持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恢复、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

在推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发挥好生态资源的优势,培育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2019 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特征,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在空间维度上,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的经
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高高型地级市多处于江苏省,各地级市之
间呈现分化格局,且各地级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从所考察的“五大发展理念”各维度看,开
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和综合评价法 (主客观赋权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等)[17-20]来测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第 21 卷 第 6 期 2021 年 6 月
创新科技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1 No.6 Jun.20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梁江艳,张 毅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2018 年国务院批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进一步提
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子系统差异较大,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起突出作用。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ESDA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1)6-41-10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1.06.005
收稿日期:2021-05-28 基金项目: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巴产能合作绩效评价与推进路径研究”(20BJL058);新疆财经大学科研创新项目
“区域经济差异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XJUFE2021K041)。
作者简介:梁江艳(1988—),女,新疆石河子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自贸区研究、中国与南亚区域经济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终稿全本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课题组二0一四年十月前言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介于和两流域之间,水系密布,纵横交错,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面积为27万km2 ,耕地亿亩,总人口为亿人,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

淮河从古自今不断祸害沿河两岸,仅20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1991年等十余次特大洪水,直至2007年仍炸坝泄洪。

目前,淮河仍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洼地涝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突出、水土流失等亟待解决1。

因此,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1951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经过60余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减灾兴利能力得到显着提高,水利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障供水和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治理和保护的任务愈加艰巨复杂。

新中国60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力所限,淮河治理只能以蓄洪、排洪、减灾为主。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已经具备了根治与开发淮河的基础条1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于2012年4月1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治淮高层研讨会的讲话件,可以使淮河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黄金水道。

本课题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淮河以蓄洪排洪为主的传统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综合发展的新思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淮河流域建设成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流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造福两岸人民的“生态经济走廊”。

什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按照“流域经济”理论,促进淮河流域上中下游要素集聚,将淮河建设成为连接东中部地区的黄金通道,贯通上下游“经济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转变、三个亮点、四大基地、五个结合”发展思路,高起点整体规划,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转型升级,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建成美丽淮河与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成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个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两项转变:以流域协调发展作为切入点,由淮河治理向全流域综合开发转变;以流域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切入点,推动淮河流域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

三个亮点:解决淮河水患;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四大基地:全国新型煤盐碱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保障基地。

五个结合:一是结合淮河委水利工程建设、淮河治理,超前规划建设现代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从根本上治理淮河“水患”;二以上游控制性工程、千里河川式水库建设为基础,调蓄兼筹,打造黄金水道,形成铁、公、水、空、管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沿岸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结合产业全球布局、产业转移和创新,整合流域资源禀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打造新型工业特色产业基地;四是结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五是结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推动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总体蓝图:——用“绿色长廊”呵护千里淮河,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淮河流域经济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打破行政区划,促进淮河流域资源优化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淮河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经济基础。

——加快开发淮河黄金水道,建设万吨级淮河入海航道,促进淮河中部地区与出海口30万吨港口“无缝衔接”;加快新陇海铁路线、沿淮高速公路、管道运输及机场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建设出山店、前坪、张湾水库等,实施引江济淮、盱眙裁弯取直、洪泽湖清淤扩容工程,高标准建设淮河干流河道,解决淮河流域“十年九旱一涝”问题;实施“一二三千”工程(新增1000万亩农田,建设高产稳产田20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00万亩),打造“五六七百”工程(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玉米亩产700公斤的高产目标)。

在全面提升农业和粮食、改善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平台,走多级集聚、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民生安全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加快淮河流域资源开发,建设淮河流域工业特色产业基地。

以千里淮河氢能运输走廊、管道运输为主要支撑,打造以煤炭、碱、盐为主要原料的中国特色非石油路线新兴烯烃产业集群,形成相对集中、协调发展的新型化工产业体系,带动整个流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型新兴化工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以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产业全球布局、产业转移和创新结合,形成新型化工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海洋产业、电子信息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群和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示范区。

——同步推进“四化”进程,积极探索淮河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平台,走多级集聚、城乡统筹、生态宜居、民生安全和共同富裕的城镇化道路,规划“一带、三圈、六轴、多极”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最终形成现代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辅相融的新格局。

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从国家宏观层面上讲,是一项按照流域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促进淮河流域资源共享,形成跨越我国东中部地区涉及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的淮河流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形成以苏北、皖北、豫南为重点的“一带、三核、三枢纽、多节点”战略布局:一是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辟一个广袤的支撑腹地,实现江苏沿海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双赢发展;二是通过公、铁、水、空、管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江苏盐城和淮安、安徽淮南和蚌埠、河南信阳城市迅速崛起,为我国淮河流域腹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力;三是为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开辟一个全球化发展的出海通道,打造两岸物流产业、商贸、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聚集高地,发展成为盘活区域流通、激发经济新活力的“出海口”,促进千里淮河两岸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将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东陇海线等几大战略进行叠加,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乘数效应”,推动淮河流域全面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拉动内需,成为我国新一轮全面振兴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协调发展示范区,最终形成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目录淮河生态经济带“一带三核多节点”示意图 (273)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示意图 (274)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三角洲”空间布局图 (275)淮河生态经济带“黄金水道辐射区”示意图 (276)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水系”高程图 (277)淮河生态经济带“沿岸主要节点城市高程落差”示意图 (278)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廊道”空间布局图 (279)淮河生态经济带“水利工程”空间布局图 (280)淮河生态经济带中下游重大水利工程示意图 (281)淮河生态经济带“洪泽湖清淤扩容”工程示意图 (282)淮河生态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示意图 (283)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管道运输”示意图 (284)淮河生态经济带“航道等级”布局图 (285)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沿岸港口”布局图 (286)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沿岸加氢站”布局图 (287)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开发区区位分布图 (288)淮河生态经济带“煤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89)淮河生态经济带“盐碱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0)淮河生态经济带“钢铁工业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1)淮河生态经济带“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2)淮河生态经济带“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3)淮河生态经济带“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4)淮河生态经济带“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5)淮河生态经济带“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6)淮河生态经济带“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7)淮河生态经济带“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图 (298)淮河生态经济带与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图 (299)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图 (300)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淮城市人口规模”示意图 (301)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淮现代农业”布局图 (302)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河行蓄洪区”分布图 (303)淮河生态经济带“引江济淮东线工程”示意图 (304)淮河生态经济带“入海一级航道河海联运”示意图 (305)第一部分淮河流域发展概述第一节淮河流域发展现状1、淮河流经区域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中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0°45′,北纬31°-36°,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千米(其中河南省境内约364千米、安徽省境内约436千米、江苏省境内约200千米)。

淮河原是水系通畅、独流入海的河道,自12 世纪后,长期受黄河夺淮影响,失去入海尾闾,水系紊乱,洪涝灾害严重。

图1-1 淮河流经区域图淮河流经河南南阳、信阳、驻马店,安徽阜阳、六安、淮南、蚌埠、滁州,在淮安盱眙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支流经盐城滨海入黄海。

流域平原广阔,地势低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区,气候复杂多变,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和干旱交替发生。

图1-2 淮河流域水系图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承泄淮河上中游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洪水。

洪泽湖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外,还有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水道。

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

南岸支流多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2000km2以上的有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

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颍河、奎濉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沙颍河流域面积约4万km2,为淮河流域最大支流,其他都在3000~16000km2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