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评估:对组织或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等。
这样可以帮助组织或企业了解自身的风险状况,并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
2. 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防范措施、减轻措施、转移措施和接受措施等,旨在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减少损失的可能性。
3. 风险监控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监控系统,用于跟踪和监控风险的演变和变化。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定期的风险评估、风险报告和风险指标等,以及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
4.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机制、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跟踪措施等。
这样可以及时应对突发风险事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5. 培训与沟通:建立风险管理培训和沟通机制,确保组织或企业内部员工对于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沟通会议,以及相关资料和指导手册等形式来实施。
通过以上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组织或企业可以全面管理和控制风险,减少潜在的损失,提高整体的经营效益。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Job Hazard Analysis)作业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
合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
(1)何谓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危害分析将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步骤,对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辩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
作业危害分析是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点是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所谓的“作业”(有时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
“作业”的概念不宜过于原则如“大修机器”,也不宜过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分析步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许多有经验的人员参加危害分析,其结果是可以确定更为理想的操作程序。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是组织机构为了应对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管理程序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以减轻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以及对组织活动的细节进行审查,辨识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组织内部的人员、制度、设备等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使用风险矩阵或概率统计分析。
3. 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减轻和控制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4. 监测和审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测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等方式来实现。
5.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审查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以适应组织环境和需求的变化。
这包括修订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沟通。
通过建立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风险,避免或减轻由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全面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依据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职业危险性评估及控制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医疗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用药风险、院内感染风险、手术并发症风险、护理风险等。
2.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常规评估、专家评估、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风险评估的周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如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同时也根据风险等级动态调整评估的频率。
三、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防患于未然,综合施策,全员参与。
2.风险控制的策略: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和教育措施等。
3.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1)技术措施:如设备维护保养、医疗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配备安全性能良好的医疗设备等。
(2)管理措施:如完善的倒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人员配备标准和审批制度等。
(3)培训和教育措施:及时进行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和应急救援演练等,提高全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
四、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组成。
2.风险管理的职责: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制定风险管理的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3.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风险事件的记录和分析、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的评估、制定和更新风险管理制度等。
五、风险事件处理1.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对于发生的医疗事故和风险事件,要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处理措施。
2.风险事件的追踪和分析:对于已处理过的风险事件,要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3.风险事件的通报和公开:根据相关规定,对于重大风险事件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制度
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掌控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企业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交付。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的项目,包含各个部门和团队。
二、定义1.项目风险:指对项目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事件或条件。
2.风险评估:指对项目风险进行认知、判别和量化的过程,包含风险的发现、分析、评估和排名。
3.风险管控:指通过订立相应的防备、减轻和应对策略,降低项目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过程。
三、风险评估1.风险辨识–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风险辨识工作,针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包含但不限于技术、进度、本钱、质量、人员等。
–风险辨识需要充分沟通和沟通,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专家咨询、文献查阅等方式进行。
–风险辨识结果应记录在风险注册表中,包含风险描述、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等信息。
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分析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风险分析的结果应记录在风险矩阵中,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级别。
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的过程。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定量评估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风险评估结果应记录在风险评估报告中,包含风险排名、风险责任人、应对措施等信息。
四、风险管控1.防备措施–项目各阶段的风险防备措施应在项目计划中明确列出。
–项目团队成员应依照计划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
–防备措施的执行过程需要做好记录,以便后期的跟进和总结。
2.减轻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项目团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减轻措施。
–减轻措施应综合考虑风险的实际影响和可行性,确保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减轻措施的执行过程需要及时跟进和评估,对于无效或不充分的措施需要及时调整或替换。
3.应对策略–对于高风险或临界风险,项目团队应订立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好应急准备。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企业和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于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安全生产风险,许多企业和组织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1.设立风险评估部门: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负责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2.风险评估流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整理报告和改进措施等环节,确保评估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3.风险评估方法:企业应采用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例如事件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4.风险评估指标:企业应明确评估指标,包括事故概率、事故后果和风险等级等,对工作场所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5.风险评估周期:企业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风险等级设定评估周期,对高风险区域和关键装置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对重大项目和工作环节进行初步评估。
为了控制安全生产风险,保证员工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企业和组织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升级、操作规程、紧急预案等,以控制和减少事故风险。
2.责任分工: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包括企事业主管、监管部门、风险评估部门和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3.管理制度标准化: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以确保各方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4.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处理事故和危险情况。
5.安全检查和监测: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业务经营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业务经营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企业业务经营风险的评估与掌控管理,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可连续发展,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员工及相关合作伙伴,包含但不限于管理层、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市场部门及供应商等。
第三条定义1.业务经营风险: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或负面影响的风险。
2.评估:指对业务经营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识别、分析和评价。
3.掌控:指通过采取相应的计划、组织、引导和监督等措施,降低或除去业务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及其负面影响。
4.管理:指对业务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掌控的过程。
第二章业务经营风险评估流程第四条风险识别1.各部门应紧密关注本部门的业务活动和外部环境变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业务经营风险。
2.风险识别应包含但不限于对企业财务情形、市场环境、竞争态势、法律法规变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第五条风险分析与评估1.风险分析与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包含但不限于风险调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专家评估等。
2.依据风险的程度、频率和潜在影响,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3.风险评估结果应认真记录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包含风险的描述、风险的成因、潜在影响、掌控措施建议等内容。
第六条风险掌控1.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策略和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方案。
2.风险掌控包含但不限于风险防范、风险转移、风险承当和风险应对等方面的措施。
3.风险掌控的过程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调整掌控策略和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第三章监督与追踪第七条风险监督1.管理层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风险掌控情况进行定期、重点检查和评估。
2.监督内容应包含风险掌控计划的实施情况、风险事件的应对处理及掌控效果的评估等。
第八条风险追踪1.各部门应建立风险追踪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业务经营相关的风险信息,包含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是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与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价标准,考核、验收并指导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第四条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立、更新本部门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本部门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第四条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
第三章管理内容第五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活动的实施步骤(一)安全第一责任人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二)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职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三)全员以岗位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分解。
(四)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辨识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级进行讨论签字后,提交本部门评价组织。
(五)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六)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须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险有害因素。
(七)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八)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根据管理等级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实施与管理。
第六条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一)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二)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三)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第七条控制措施的内容应包括:(一)工程技术的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二)管理措施。
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三)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四)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的防护用品,保证防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对员工、客户和社会的责任的体现。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公司制定了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和与公司有业务合作的合作伙伴。
三、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1.风险评估1.1制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计划,明确评估的范围、方法和时间节点。
1.2对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包括设备设施的风险、工艺流程的风险、人员行为的风险等。
1.3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并编制风险清单。
2.风险控制2.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2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3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2.4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5加强安全监测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6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调查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四、监督与检查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台账,确保隐患的整改跟踪和闭环。
五、处罚与奖惩1.对违反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2.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
六、培训与教育1.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定期组织公司内部的安全培训活动,包括事故案例分享、安全知识讲座等。
3.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和考核。
七、制度宣传1.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制度宣传,让员工和合作伙伴了解和遵守本制度。
2.通过员工手册、电子公告牌、培训等方式进行制度宣传。
八、制度的修订当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法律法规发生调整时,本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建立1.明确组织目标和风险管理策略:首先,组织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并确定适应该目标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目标可能是提高组织的市场份额或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后,组织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便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准备。
2.建立风险评估流程: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收集风险信息、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确定风险优先级、制定应对措施等环节。
这一流程需要明确相关的负责人和审批程序,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组织应根据自身的业务和特点,制定适用的风险评估指标和模型。
例如,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指标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以及计算风险的预期损失。
这些指标和模型应能够提供相关的风险信息,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4.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应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也应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评估风险后,组织应根据风险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减少、风险避免等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2.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组织需要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用于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
这包括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设置适当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阈值,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建立风险应急预案:组织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应明确应对不同风险事件的策略和步骤,包括资源调配、危机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以便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定期评估和改进:组织应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评估及控制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制度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保证制度的持续有效性和适用性。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识别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重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3.1评价组织及职责(1)本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安全办主任,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办成员。
(2)职责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
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
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1)危害识别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②直接与间接危险;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 目的为全面、系统地识别公司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并在科学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创造最佳的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
涉及范围应覆盖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活动。
具体包括:2.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2.2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2.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2.4原辅材料、半成品、产品的运输、存放和装卸过程;2.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等。
3 职责3.1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最终决策和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审批,并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的支持。
3.2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和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策划方案的审核。
3.3安全科负责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的具体组织、协调、监督;负责组织不可接受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策划和制定。
3.4各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并将结果汇总以书面形式报安全科;负责所属范围内的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要求4.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4.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2.1危险源识别范围:公司区域内所有部门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
4.2.2危险源识别方法:4.2.2.1区域划分:按生产部门确定出企业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
4.2.2.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部门或工序过程为主线,将其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
4.2.2.3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性评价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
风险评估与管控规定制度
风险评估与管控规定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顺利运营和可连续发展,保护员工、客户和企业利益的安全,以及防备和减少各类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订立本风险评估与管控规定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实习生。
第三条风险评估与管控是企业管理的紧要环节,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安全和风险问题,包含但不限于物质安全、人身安全、信息安全、财务风险等。
第二章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流程第四条风险评估的内容包含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等环节。
第五条在进行风险评估前,需要明确评估的范围和目标,并确定评估的时间、地方和人员。
第六条风险评估的流程如下:1.风险识别: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通过查阅文件、会议讨论、走访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包含确定风险的来源、性质、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3.风险评估: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权衡和评估,确定各项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4.风险报告:编制认真的风险报告,包含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结果、风险等级和建议的管控措施等内容。
5.风险沟通: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共享风险报告,确保风险沟通顺畅,减少信息滞后和误会。
第七条风险评估的频率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定期进行,同时也应依据业务变动、法律法规的变动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的更新。
第八条风险评估应当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负责,同时也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章风险管控的原则和措施第九条风险管控的原则包含防备为主、防患于未然、全员参加、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等。
第十条风险管控的措施应当依据风险评估报告中的建议进行订立和执行,并定期进行风险管控的评估和调整。
第十一条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如下:1.防备措施:订立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本领。
2.防范措施:建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但不限于物理防护、技术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措施。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建立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简单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供参考。
一、风险评估
1.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覆盖企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 针对不同领域和环节,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和应对措施。
3. 评估结果应当详细记录,及时更新,并向有关负责人汇报。
二、风险控制措施
1. 根据风险评估指标,对重大风险开展专项控制。
2.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防止人为因素引发风险。
3. 安装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4. 审核有关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紧急预案,以确保协作配合效果。
5. 制定奖惩制度,明确责任,并实施精细化监管,以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责任制度
1. 企业领导层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
2. 风险控制部门负责对企业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
3. 相关职能部门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控制职责,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以上是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同时,制度的有效性需要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篇)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等。
3职责____公司行政总监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3.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____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5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参与评价。
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3.6非本公司施工单位到公司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为主、公司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
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
4管理程序4.1风险的分级管理4.1.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
4.1.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作业风险。
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或该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终审批准。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安全风险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对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制定并实施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包含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及厂区周边环境的排查等)。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描述4.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4.2.行政部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策划,并组织实施。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前期信息的收集与相关文本的起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风险识别。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5.进行风险识别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若公司没有这个资质的技术人员,应外聘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或专家进行协助。
5.内容及要求(工作程序)5.1.风险辨识管理5.1.1.风险辨识的范围5.1.1.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1.1.2.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5.1.1.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5.1.1.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材、车辆及安全防护用品。
5.1.1.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1.1.6.作业环境及周边环境因素。
5.1.1.7.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1.8.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5.1.1.9.危险因素分类1.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
2.可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型分类。
3.可参照GB/T6441-199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单位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四条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二)分析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及其可能性;(三)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确定风险等级;(四)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对生产过程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七条风险评估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告知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
第三章风险控制第八条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第九条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技术措施: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三)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四)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条公司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控制措施。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生产经营范围内安全风险识别的内容和要求,对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制定并实施经济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生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包含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及厂区周边环境的排查等)。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描述
4.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4.2.行政部对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策划,并组织实施。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前期信息的收集与相关文本的起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风险识别。
4.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5.进行风险识别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若公司没有这个资质的技术人员,
应外聘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或专家进行协助。
5.内容及要求(工作程序)
5.1.风险辨识管理
5.1.1.风险辨识的范围
5.1.1.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5.1.1.2.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
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5.1.1.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5.1.1.4.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器材、车辆及安全防护用品。
5.1.1.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5.1.1.
6.作业环境及周边环境因素。
5.1.1.7.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1.1.8.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5.1.1.9.危险因素分类
1.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
2.可参考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
型分类。
3.可参照GB/T6441-199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
类。
5.1.1.10.按层次辨识厂址、厂区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等。
5.1.2.风险辨识方法
5.1.2.1.询问法:安全管理员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交
流讨论,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2.现场观察法:安全管理员到作业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
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3.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
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
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参考
(AQ-07-7.1.1-01))
5.1.2.4.安全检查表(SCL)法:行政部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
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
获取风险源资料。
5.1.2.5.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用交谈、查阅有关记录、对工
作任务分析、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5.1.3.风险识别的步骤
5.1.3.1.行政部负责设计《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工作危害安全检查表》
发至各部门。
5.1.3.2.各部门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
可能具有的危害,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AQ-07-7.1.1-B01)、
《工作危害安全检查表》(AQ-07-7.1.1-B02),经本部门负责人审
批后,报送行政部。
5.1.3.3.行政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
5.1.3.4.行政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工作组讨论后制定相
应的控制措施。
5.2.风险评价管理
5.2.1.评价依据
5.2.1.1.国家相关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5.2.1.2.行业内的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
5.2.1.3.本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5.2.2.风险评估准则
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关要求如下:
5.2.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L表示,分为5个等级,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
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主要应从偏差的发生率、安全检查的频率、操
作规程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及员工的胜任度方面进行评价。
5.2.2.2.事件后果的严重性用S表示,分为5个等级,等级数值越大,说明可
能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主要应从生产停工时间、公司的财产损失情况、
人员的伤亡情况、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及公司形象的受损程度方面进
行评价。
5.2.2.3.事件对应的风险度用R表示,代表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整改时间。
5.2.3.评估方法
5.2.3.1.选择风险评价方法时,安全管理员可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选
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报副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具体方法的选择如下。
1)对生产车间的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参考AQ-07-7.1.1-01)。
2)对岗位、部位、装置等进行风险评价时应首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参考AQ-07-7.1.1-01),其次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考
AQ-07-7.1.1-02)。
3)对公司重要设备、关键设备进行风险评价时应选择安全检查表法
(SCL)。
4)经公司领导批准的其它方法。
5.2.4.风险等级的确定
5.2.4.1.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方面的可能性和严
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5.2.4.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5.2.4.3.按风险度R=可能性L×严重性S,计算出风险值:
1)R值<4的,定为一级风险,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2)R值4~8的,定为二级风险,一般危险;
3)R值9~12的,定为三级风险,显著危险;
4)R值15~16的,定为四级风险,高度危险;
5)R值20~25的,定为五级风险,极其危险。
5.3.风险控制的管理
5.3.1.风险控制的原则:
5.3.1.1.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
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5.3.1.2.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该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
订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同时还应考
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
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5.3.1.3.控制措施选择的种类:
1)管理措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规范安全管理;
2)工艺技术措施: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实现生产安全;
3)教育培训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
能和安全意识;
4)个人防护措施:根据岗位需要给员工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并保证防
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危害。
5.3.2.控制措施的实施:
5.3.2.1.一、二级风险由管理员实施防范措施,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风
险防范的有效性。
5.3.2.2.三级风险的,安全管理员组织风险防范措施并监督实施,须在一年内
整改完成,并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3.2.3.四、五级风险的,应立即停工整改并采取紧急控制,副总经理制定降
低风险的措施,对措施进行评估,经总经理审批后一个月内完成安全
风险的整改,并定期监督检查,直到生产作业条件得到改善。
5.4.风险信息更新
5.4.1.行政部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
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4.2.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行政部应及时进行风
险评价。
5.4.2.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5.4.2.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5.4.2.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5.4.2.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4.2.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5.5.其他要求
5.5.1.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
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5.5.2.通过培训增加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
控制风险的技能。
5.5.3.通过组织内部审核、跟踪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现场检查的方法,对危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
措施持续改进。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