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学习环境,而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分析家庭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塑造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健康的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反,缺乏正确教育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比如焦虑、自卑等。
因此,家庭教育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家庭教育的形式与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形式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做出积极的示范,充分展示自信、乐观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良好的家庭教育还需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心理健康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三、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家庭教育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可以及早察觉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疏导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此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还应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对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当个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家庭教育也可以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心理困扰,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倾听的能力可以为个体提供温暖和安全感,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发展。
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在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家庭教育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对个体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贯穿始终,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深刻性、潜移默化等特点。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1. 家庭教育氛围的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能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关爱和支持。
相反,紧张、破裂或者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给儿童带来压力、焦虑或者自卑。
2. 家长性格特质的直接影响家长是儿童模仿的榜样,他们的性格特质会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儿童。
如果家长乐观向上、温和有耐心,儿童心理状态会比较好,反之,如果家长容易发怒、脾气暴躁,儿童可能会学到这种情绪,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 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包括教育方式、沟通方式、约束方式等。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能让儿童感受到关爱、尊重和规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
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家长可能会使用打骂、威胁、羞辱等消极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反而会加重儿童的心理健康负担。
二、家庭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1. 家长关心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家长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会积极地带儿童去做心理咨询、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儿童的心理困扰。
这样的行为有助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2. 家长对待儿童心理问题的态度影响家长对待儿童心理问题态度积极、理解和包容,会鼓励儿童寻求帮助,而不是用批评、指责、抱怨等消极方式对待。
这样的态度有助于减轻儿童的焦虑、恐惧和压力,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 家庭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1)亲子活动。
如: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讨论喜欢的书籍,共同完成家庭作业,一起旅游、玩耍等。
这些活动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孩子的阅读、沟通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场所之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亲子关系、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家庭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的陪伴和关心能够让孩子建立安全感,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
同时,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庭教育通过亲子关系的塑造,培养出有自尊、自信和适应能力的学生。
除了亲子关系,家庭环境也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
家庭环境指的是居住环境、物质条件、家庭氛围等。
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家庭的物质条件越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就越小。
并且,家人之间的和谐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
因此,家庭教育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稳定的家庭环境。
教育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家庭教育普遍采用了严厉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感到自由受限,导致孩子过度焦虑和沮丧。
而过于娇纵的教育方式则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和无法自立。
因此,家庭教育应该采用积极的、合理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孩子的需求与意见,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家庭价值观包含了对人生目标、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
一个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家庭,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缺乏正向价值观的家庭则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
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让孩子吸收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格、情感、智力、行为、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1.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培养。
通过语言鼓励、表扬和适当的重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其自信地面对自己和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2. 塑造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恩、诚实、负责任、勇敢等优秀品质,同时也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生活、勤奋学习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面临来自学校、同学、环境等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家长能够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和支持,帮助孩子从心理上适应环境,纠正不良的思维模式,提高应对能力,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1. 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和兴趣,量身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2. 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表扬和批评的技巧。
对于孩子的进步和成就,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而对于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也应该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避免孩子形成不良习惯。
3.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让孩子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
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积极的认知塑造和适当的行为规范,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提升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方法。
一、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情感支持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供温暖、支持和理解,培养个体的安全感和自尊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样的情感支持能够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2. 认知塑造家庭教育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的传递以及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式都会对个体的认知模式产生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积极、合理的思维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有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和健康的自我评价。
3. 行为规范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传递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培养个体的自律和责任感,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的行为能力。
适当的行为规范有助于个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提高社交能力和人格的整合性,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形成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二、提升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方法1. 父母示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始于父母自身的表率。
父母应注重自身的情感管理、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与孩子的良好互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积极、健康的情感表达和认知方式。
2. 沟通与支持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情感支持和认可。
该种支持和沟通有助于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促进孩子的积极情感发展。
3. 培养自主性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予孩子适度的决策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涉及到我们的各个方面,如学习习惯、道德观念、情感体验等等。
而其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则是不言而喻的。
恰当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带来温馨的家庭氛围,丰富的家庭文化、良好的家风等等。
这既能使孩子心理健康的健康增长,又能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其人格塑造和未来企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家庭教育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学习习惯。
知道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督。
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律、勤奋和独立,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孩子们早期塑造的道德观念是极其重要的,他们的心理健康与道德观念的建立及观念的形成是至关重要且密切相关的。
因此,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从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去感受和体验,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人的尊严,最终形成一种自己的优秀的道德品质。
第三,家庭教育也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孩子们虽然不如大人成熟,但是他们也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能够采取过程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控制自己的愉悦,进而自觉地去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在日后成人后,也能更好地去处理与外界的各种情境,减少发脾气的机会,不会轻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
最后,家庭教育要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要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心理,清楚知道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更好地去承受与应对压力。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积极反哺,多分享自己经验,授予孩子条件和能力。
总之,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当孩子处于爱的关怀之下时,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家庭的温情、爱的滋润。
家长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让孩子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更好地抵御各种困扰和干扰,走向更为美好的人生。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家庭教育作为最早的教育形式,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
一、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 家庭是学生情感起点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情感起点至关重要。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这种基础可以显著地影响孩子的个性、社交能力和学习成绩。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孩子积极态度,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念。
2. 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孩子的性格有重要作用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培养好的习惯、纪律性和自律性,强调自尊自信、对于挫折积极面对的信念,从而降低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
3. 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学习习惯是学生在校中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两个家庭相同的孩子,在学业表现体现出来的差异,可能来自于家长对于孩子习惯的督促和引导的区别。
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同,但对于孩子的站位影响并不会太大。
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1. 家庭教育的定向纠偏作用一些孩子经常会出现压力过大或者其他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
这时,家庭教育就应该起到定向纠偏的作用,通过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强化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以此缓解压力,减轻烦恼和压迫等问题。
2. 家庭教育的情感疏导作用家长在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应该长期保持关爱和温情。
心理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时间治愈的病,家长在孩子毛病之前,应该将自己的情感放在孩子心理预防的位置,通过疏导孩子心理矛盾,减轻心理困扰,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的效果。
3. 家庭教育的性格渲染作用,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家庭是孩子性格逐步塑造的重要场所,是孩子接受教育之初到终须经过的地方。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1. 家庭关系: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中的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
着深远的影响。
和睦、亲密、支持性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更
好地应对日常的挑战和压力,减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2. 家庭沟通:积极的家庭沟通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家长与孩子的良
好沟通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
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鼓励、
支持和给予适当的指导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严厉、过度控制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焦虑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4. 家庭价值观:家庭对于价值观的传递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可以传递积极
向上、尊重他人、关注社会公益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责任感和社交
能力。
5. 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家庭支持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助力和资源的提供等,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自尊、增强抗挫折能力,并有助于应对
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总之,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的支持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独有的重要特质之一。
而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对其成长过程中最为基本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最为关键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基础孩子的心理发展最初的基础是在家庭环境中建立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态度和行为方式等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儿童时期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环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2.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家长的行为模式和言语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在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被尊重、被重视和被爱。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3. 家庭教育对孩子自尊心的塑造家庭教育对孩子自尊心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这些正面的成人反馈有助于孩子建立起自尊的感觉,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好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如何传播价值观念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有以下好处:1. 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和价值观念。
2. 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尊重,这都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3.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自信是其未来成功和快乐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虽然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获得心理健康,但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
1. 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支持和尊重的环境。
有一个
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放松,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 温暖的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庭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技能。
有良好的家庭
关系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正面的家庭价值观:家庭教育可以传递正面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给学生。
这些价值
观和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
4. 激励和支持:家庭教育可以提供激励和支持给学生。
家庭成员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帮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
应能力。
5. 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家庭教育,学生可以学到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
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冲突和困惑,有助于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它仅仅是众多外部
因素中的一个。
其他因素,如学校教育、社交环境、社会压力等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
产生影响。
因此,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由基因和生活环境共同塑造的。
其中,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学习知识,更是塑造孩子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信心的影响自信是每个人的一种价值,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受到鼓励和支持时,会更容易培养自信。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自信心水平。
例如,当孩子完成一件任务时,家长可以赞扬孩子并表达对孩子的欣赏之情。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也会学会与人交往,学习与他人沟通和协调的技巧。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 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对于任何人来说,社交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家庭环境是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家中,孩子可以学习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并且体验对他人的包容、尊重和理解。
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关注别人的情感和情绪。
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学校和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建立彼此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3. 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情商是人类的一种非认知能力,主要是指“面对压力、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维持稳定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
在今天高强度、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情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方面,家庭也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当家长教孩子各种情绪管理技巧、积极的表达方式及对沟通和冲突的处理方法时,孩子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情商。
情商高的孩子,不仅更能适应复杂的社交环境,也能够保持心理上的稳定和平和。
4.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而这个性格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力。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恒心、耐心和自我约束等美德。
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溺爱”与“疏离”的危害。
溺爱容易使孩子自卑和无法独立,而疏离则容易让孩子变得胆怯、孤僻。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
而家庭教育因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1.1 建立自信心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父母或者家长会给予孩子良好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这种爱的扶持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对自己有足够的肯定和信心,从而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更有抵抗力。
1.2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家庭教育中,父母或者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情绪稳定和理性的情感表达,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下,父母会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1.3 培养适应能力家庭教育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地方,父母和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教导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下,孩子会慢慢培养出一定的适应能力,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1.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家庭教育中,父母或者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决策,这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有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相关建议2.1 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父母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发展和意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传递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念,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2.2 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正面的情感支持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父母和家长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对孩子的情感体验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给孩子温暖和陪伴。
2.4 教导孩子积极的情绪管理技巧父母和家长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应对压力和挫折,教导孩子一些积极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面对困难和挑战。
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其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 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包括:要遵守社会规范、正义与公平的重要性、自律、责任感、毅力、乐观心态等。
这种教育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生命轨迹。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步形成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等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3. 陪伴学生度过成长的心理难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是学习上的,也可能是生活上的。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孩子成长的“保姆”,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提供陪伴和支持。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消除身上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家人的暖心关怀,同时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入良好的情绪。
4.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的教育,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动交流,可以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会更有耐心地和父母沟通和交流。
二、加强家庭教育的方法1. 建立孩子与父母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家庭教育的效果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有很大关系。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最早的教育形式,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家庭教育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亲密关系的建立家庭教育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最亲密的关系。
如果父母能够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冷漠,孩子往往会感受到孤独甚至失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自信心的培养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态度和言行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信心、关心和支持,孩子会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也会更加有信心。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不满意或抱怨,孩子很容易产生负向情绪,丧失自信心,甚至厌倦生活。
三、态度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态度和言行会对孩子的态度和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家长让孩子学会诚信、纪律性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习惯和道德观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更容易健康成长、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相反,则可能会形成不良的心理习惯,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关注和帮助,如适时地给予激励和指导,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就会有更多热情和动力去学习以及全面发展。
反之,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不良情感和心理问题。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学习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切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孩子最初的社交圈,这意味着孩子将受到最初的教育和引导,这将设置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如果家庭成员表现出积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提供支持,孩子将会倍感温暖和安全。
如果孩子来自一个不稳定的家庭或者处于虐待和遗弃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并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教育还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与个性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行为和未来的工作。
如果家庭成员非常鼓励积极的行为,并且在孩子面前树立积极的榜样,这将有助于孩子养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过分批评或者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将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负面的影响。
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掌握可持续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对孩子的情商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如果孩子来自一个有规律、有纪律的家庭,并且家庭成员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感,这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自我控制力和正面的人际关系。
然而,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家长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并尽可能地提供支持。
他们应该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并在孩子面前展现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责任感,让孩子感到他们是重要的一环,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其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结交新朋友。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孩子在放松的环境下减轻压力和焦虑。
第三,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情感指导。
这意味着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可以告诉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处理情绪,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以取得成功。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
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问题孩子大多与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大。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存在的。
良好的、温馨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是阳光的、积极的、充满爱的,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满足。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对来自外部的评价产生回应,孩子尤其如此。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经常受到父母鼓励、赞扬、夸奖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十足,性格活泼开朗,心理健康向上。
2、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
单亲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以及教育方法极端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较高。
中小学生处在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形成时期,相对成人来说,心理更加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不完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心生焦虑,容易自闭和不愿与人交流;而过分宠爱孩子或者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一是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爱,赋予孩子爱的养分,让孩子在爱的养分中健康成长。
孩子就会像给足养分并修剪好的树一样,健康成长为一颗大树。
二是尊重孩子,不要一味地否决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自由而愉快的,让孩子拥有满足感。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增强其心理韧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甚至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孩子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重要依靠。
父母之间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亲密互动可以构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亲子关系亲密的家庭环境会使得学生更加自信、开朗、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养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作为孩子生活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对孩子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温和、支持性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品格,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增强自尊自信,促进学生心智的正常成长。
相反,苛刻、严厉或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感到焦虑、挫折,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此外,家庭氛围对学生心理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氛围决定了家庭的情感氛围、行为规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个积极、和睦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增加自我认同感,有益于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相反,家庭内部冷漠、紧张的氛围容易引发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关注和维护。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应通过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亲子间的沟通和信任,以及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助力其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第一、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会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
现在有很多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家长们以及祖父母辈对孩子过于宠爱,甚至于溺爱,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百依百顺。
这就导致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自私、任性、蛮横无礼,责任心不强,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不知道感恩,进而导致很多不良行为的出现,对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严重挫伤青少年的自尊心。
在有些家庭中,家长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家长权威不容挑战,家长的意愿就是一切,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否则就会遭到各种严厉的处罚,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无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懦弱、孤僻、逆反等不良情绪性格,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对青少年进行过度的道德绑架。
很多家长们都会向子女倾诉自己的不易,希望借此来控制孩子们,殊不知,这样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样的道德绑架,会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都到很大的影响。
第四、父母错误的心理状态,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
所有父母普遍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理念,极其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部分父母存在着严重的攀比心理,极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并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
同时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取得更好成绩,多让孩子参加培训班,上名校,从而父母这些心理导致,青少年对学习态度逐渐向坏的方向发展,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目的。
好的家庭教育该怎么做1、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2、父母一定要是积极乐观的,才能有一个不退缩的家庭。
生活中的一切都令人不满意,这是测试家长们的时候,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一、引言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和生活,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是指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引导和训练孩子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品德高尚、智慧、情感分享、行为能力、生命素养和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不仅包含亲子关系的构建,还包含对孩子的引导和培养,强调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重视,共同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1.人际关系方面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密的人,给孩子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社交场景,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技能,提高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压力。
2.情绪管理方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情绪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家长对于孩子的情绪管理不仅是主动关注,更是及时引导。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3.价值观方面家庭是孩子学习人生道路的第一课堂,也是价值观念的主要灌输地。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身体健康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健康习惯。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适度的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孩子身体素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
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1.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孩子的声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想法及感受,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成为孩子情感世界的朋友。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情感,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和理解,让孩子在自己家庭中感到温暖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分析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5-08-15 屈淑兰
摘要:本文着重就当前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家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青少年学生的各类心理障碍的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
表现在学习、生活上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
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1.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开家长会时我常常碰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分析后我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极其相关。
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累。
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而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租野蛮横,缺乏同情心。
2.学习负担。
就学习负担而言,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成才近乎变态的期望恐伯是绝无仅有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成了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
前不久,浙江高中学生徐××的杀母事件就说明子女不堪学习重负,不满父母的一味唠叨造成的恶果。
我国“中小学学习与发展课题组”最近的调查表明,家长们仍钟情于分数,看重智育。
有
些学生常常抱怨父母:“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就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
”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不闻不问或极少关心。
有位学生因品行上的问题,老师严肃批评了他。
而孩子的家长却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你只要教他读好书,考好试,别老教他理想、人格之类的东西,否则到了社会上反而混不好。
这是一种多么糊涂的观念!
3.家长的文化水平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这一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由于认识不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对其子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而对子女不会施加新的压力。
而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一方面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要求,从而促使其越来超重视孩子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对其学习上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文化素养的局限,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自己使用,只能通过一味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使用不良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诱发各类心理障碍的产生。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
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
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理解和尊重子女。
不少父母心中有着苦恼,孩子长大了脾气倔强,不像以前那样听话,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有来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因素,也有因为父母教育不当,不理解孩子造成的。
进入中学,孩子生理上发生剧烈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及情绪“闭锁症”等方面。
他们不少人开始写日记,且上了小锁。
他们一方面需要大人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以为自己长大了,要独立,要摆脱大人的管束。
尤其反感母亲的唠叨。
母亲一叮咛什么事,他们就会说“我知道了,你别操那份心了”。
做父母的首先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其次,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谈话应平等商讨;第三,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与孩子多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有学生说,“过去,无论有什么心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爸爸妈妈说,现在有些话只愿意悄悄地写进日记本或与知心朋友说,我不知道怎的,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几乎为零。
每天一家三口只有在晚饭时才有时间说说话。
但每每谈起学校里的事,妈妈总是说我心思不放在学习上。
”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父母最大的困扰是不知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
沟通技能的贫乏与无力是造成亲子隔阂的根本原因。
子女假如没有满足父母期望。
父母除了批评、说教、唠叨,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
我平常和中学生谈心得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不愿和父母说知心话。
一是怀疑,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说了别人的劣迹,马上就会怀疑到你的头上。
二是训斥,如果你说了和自己的学习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尤其是什么好玩的事,他(她)就会说“一天到晚在学校不务正业,怪不得学习不好呢?整天想些什么?”三是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不断在孩子面前唠叨,强迫孩子做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情。
这些都表现了父母的不成熟,自我中心也许不单单是孩子所拥有的缺点,许多父母仅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爱”、就是“关怀”,然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心中在想什么,孩子希望得到什么。
要与子女进行沟通,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子女平等的、民主的交流。
3.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的事。
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做父母的,在对孩子的期望上,还是低调一点好。
一个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有独立生活和处世能力的人,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或大或小的贡献。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本来在一个县中上学,后来花几万块钱在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取得了一席之地,父亲特意让母亲辞苏工作陪伴女儿,父亲一人在老家挣钱。
一次,考试一结束,她就哭着对我说“老师,我考的成绩这么差,我不知如何面对我的父母。
”可见,家长过多的爱,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鲁迅是明智而有远见的,在他成为大文豪后,许多人都认为周海婴应当子承父业,当一名作家。
可鲁迅却说,如果孩子不喜欢搞文学,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何必一定要让他干这个行当呢?他没有强行给孩子设计未来,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4.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对孩子有权威性影响。
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
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
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越,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
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的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等,试想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
总之,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