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3篇)

光的折射教案(精选3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学生用:碗、筷子、茶杯、硬币、适量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学生实验2]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演示课件:折射成像光路)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反射现象。
以及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
这些现象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那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又将如何传播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圆形白色屏E(可用2cm厚木板刷上白油漆)边缘标有均匀刻度,中间开有长方形口,恰好将长方形玻璃容器放进去,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并在水中插有可转动的白色屏F(树脂板或塑料板),白色屏E和F可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圆周上有一可移动的激光光源S(可用激光棒)。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是否改变呢?[生甲]传播方向不改变,仍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光的折射》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认识不足,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3.掌握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2.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3.光的折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棒、水、激光笔、白纸、直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教学案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折射定律的内容。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眼镜的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折射现象,并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4.知识巩固: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布置具有挑战性的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一)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难点
1.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
3.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的激发和维持。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难以自行总结出折射规律,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旁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开始讲解以下内容:
1.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即光的折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知识。例如,从简单的问题“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有什么不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旨在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原理。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展示一个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验中,我准备了一个水池,水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在水面上设置一道光源。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光的折射,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掌握色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并能够解释彩虹、光谱等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还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讨论发言。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答,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4.4光的折射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光的现象,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折射规律;(2)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能力三、教学分析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室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作铺垫就直奔主题,带领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本节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少的多,叉鱼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学生见过的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见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见闻,因此折射现象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习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引课2min叉鱼游戏二、建立折射概念3min(观察实验)学生活动1.提出观察活动的要求:(1)将铅笔放入烧杯中(2)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铅笔在水中的部分(3)拍摄你看到的水中铅笔(4)图片发送到聊天组内2.边提要求,边通过动作演示如何多角度观察3.引导分析看到水中物体光经过的路径。
做出在界面偏折的猜测4. 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从空气斜射入水5. 板画:语言——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在界面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三、探究折射规律20min1.明确问题学生活动1.提出问题:光在空气和其他介质间传播时,折射光线向哪偏折?2.介绍基本概念,同时渗透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信息(线、角)3.提供两个光路图,提问学生判断折射角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6min1.分析插不到鱼的原因(结合作图)从鱼身上出射的光进入我们眼睛才看到“鱼”人看物体总有直线进入眼睛感觉我们看到鱼(鱼眼一点)实际上在逆着折射光线的延长线上,交点处就是我们看到的“鱼眼”是上移了的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教案(人教版)

水
请二同学板画,师生共评。4、学习指导c:
1)根据“逆向思维法”请同学们猜测,如果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是否发生折射现象?
2)射到空气中的光线将向那个方向偏折?
3)小组交流。
4)检测:画一个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教师巡视指导。
空气
水
请一同学板画,师生共评。
板书设计
四、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做一个叉鱼实验:一个水槽里面有些橡皮小鱼,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竹签当作鱼叉,进行“叉鱼”活动。要求迅速,只允许叉一次。
问题:没叉中是什么原因?
教师揭示:原来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和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引导学生完成相关问题
1、做一做:请把激光笔的光束射入水中,观察光的路径。
八年级上册物理4.4光的折射教案(人教版)
年级
八
学科
物理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光的折射
课型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内容,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造成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他们好奇、好动,在学习尚具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指导a:
1)光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斜射入水中后方向有没有偏折?
2)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现象?请自学课文,解释原因。
3) 学生讨论。
3、学习指导b:1)请你根据所观察的现象,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2)你发现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规律吗?请根据自己所画的光路图,并自学课文,了解光的折射规律。3)小组内交流。4)检测:画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光路图。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其对光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
2.实验材料:直尺、透明玻璃板、光源、尺子等。
3.实验记录表格。
4.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折光、桌子看起来变短等,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引入光的折射定律的概念。
教师可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讲解折射现象和定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演示(25分钟)3.1 实验准备:教师分发实验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安排实验小组、检查实验仪器。
3.2 实验操作: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过程,重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
3.3 实验讨论: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与折射定律的关系。
4.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20分钟)教师通过多个例题和计算讲解光的折射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5. 练习与巩固(25分钟)5.1 合作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2 个别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个别练习,巩固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光的传播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等现象,为本章节学习光的折射打下了基础。然而,光的折射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们可能会对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6.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
3.教师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评价,反馈改进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我将以一个简单的互动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杯和一支笔,将笔斜插入水杯中,观察笔看起来弯曲的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通过PPT展示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等。
2.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解释光的折射定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
3.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
3.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4.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5.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光的折射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光的折射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光在空气与水、玻璃等介质之间折射的现象。
2.使学生掌握折射定律,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光学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海市蜃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3.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及其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折射。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过程。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彩虹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光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的原理是什么?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光的折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通过动画演示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深入理解折射定律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案、教学设计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后作业与评价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明白科学研究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和推理。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规律的和谐与美妙,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例如光的传播、反射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折射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掌握折射率的概念,了解不同介质对光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能贸然下去,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可能会使你惊慌失措而发生危险。
为什么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呢?这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时,情况又会怎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让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在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进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发生了折射。
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ON作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由实验可以发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分析论证:光折射时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光折射时光路可逆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可以看到,进入空气的折射光线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也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本节开始提出的问题,池底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逆着折射光看去,就会感觉这点的位置升高了。
即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用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解释看见水中的鱼。
从鱼身上某点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A的虚像A′,虚像A′的位置比鱼A的位置高。
从鱼身上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鱼的位置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4.4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第四章《光现象》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多应用、多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学生用器材:小激光器、光的折射实验器(若干套)。
教师用器材:激光器、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构建引入课题探究1:什么是光的折射?魔术表演:碗中窥币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硬币是真实的吗?碗里真的有硬币吗?为什么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猜想)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让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演示: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的折射光线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通过魔术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1)继续沿直线传播;(2)可能弯曲了。
(3)……观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建立光的折射光路图模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发现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2.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光线经过界面折射时的角度变化规律;2.复杂的光线折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Step 1. 引入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水坑旁边看下面的石子时石子为什么看起来比实际的位置要高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光的折射。
Step 2. 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
老师:请看下面的图示,照着路径发射光线,并大声读出光线的路线。
学生:从空气中射到玻璃板上,然后从另一面玻璃板中向外射出。
老师: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会发生折射。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考察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经过折射时的角度变化规律。
2. 课堂探究Step 3. 进行光的折射定律实验。
老师:请看下面的实验图示,根据图示搭建实验装置。
学生:我们需要一块透明的直角棱镜,一支光源,还需要一段白色材料的板材做底座。
老师:非常好。
在实验中,我们将光线从空气射入棱镜,观察光线射入和射出的角度,从而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Step 4. 讨论光的折射规律。
老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光的折射规律是什么?学生:\theta_1 / \theta_2 = n_2 / n_1老师:非常好,大家都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
3. 拓展应用Step 5. 练习题。
老师:请结合指定的图形和已知条件,解决下面的光学问题。
问题:从 A 点出发的光线经过 AB 界面进入介质 C,方向发生变化,现画出光线在 C 界面上的折射路径,并求出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及折射角的大小。
学生:光线的折射路径如下所示,入射角为59.6度,折射角为35度,折射率为1.50,折射后的角度为55.0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复习光的反射】1.课前练习2.课前提问【新课导入】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
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
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一、光的折射概念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
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小组实验1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
标上相应的字母。
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
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小组实验2: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光的折射 教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排在《光的反射》后,进一步讲解光传播的另一种现象,是光学的基础内容,本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光的折射规律的正确理解,是对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的学习和应用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知识应用于一体,对本章的学习乃至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的折射》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多认识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完光学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后所学的又一光学内容,学生对光的传播已有一个定势型的思维,所以本节知识既要对上一节知识有所沿传又要有所突变,才可以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光的又一传播规律-----折射三、设计理念1、重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办法。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与总结。
2、重视学生的协作和会话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加强“师生”,“生生”交流。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思想的空间。
4、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先先易后难展开教学。
注重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初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5、教学难点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的有关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自然现象,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2.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的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
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主动探究。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的习得也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
因此,本节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指导、帮助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高质量地完成有关探究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课教学
计
1、光的折射概念
演示实验: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几滴豆奶使水浑浊,用激光笔将光射入
水中,让学生观察光路变化。
PPT 重新展示课前练习中最后一副图,及姚明在水中的照片 指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再次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画出光路图
2. 课前提问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二、新课导入
活动一:取装有水的烧杯,在烧杯壁上标出横线,请一位同学隔水指
出横线所在地方,其他同学在标出横线一面看有没有指对。(只准指
一次)
教
学
确定没指对的同学是否对准了横线指的,为什么没指对?
过
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程 设
任务定位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 兴趣. 2.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①自制多媒体课件;②实验器材:烧杯、激光笔、玻璃砖等
一、复习光的反射
1.课前练习(同步练习 P41 拓展突破第 2 题)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第 4 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授课 教师 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2
1
对比光的反射图,明确“折射光线”“折射角”
②回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光的折 射规律 提示:认识“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三线的位置关系.
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3、光路可逆 4、课堂练习(画光路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5、光的折射应用及活动 ①解释课前活动没指对的原因 ②解释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③播放动漫“小熊的困惑”,解释原因,防溺水安全教育 ④活动:硬币再现 四、课堂小结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 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