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15篇)《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说设计思路: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以及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换算方法。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人民币,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换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换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支付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纸币和硬币的种类,以及它们的面值。

3.教学人民币的换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方法,如100元=10角,1角=10分等。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使用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使用人民币的经历,但对人民币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在认知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还需通过教学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人民币的熟悉程度和数学基础也有所不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人民币的尊重和爱护,学会合理使用金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抽象概念和数值关系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人民币的起源、种类和面值,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3.课堂互动:教师设置人民币使用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游戏教学:教师人民币识别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小组合作:教师布置人民币计算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4.互动问答:在讲授过程中,不断提问,鼓励学生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场景,分享各自的经验。
2.换算练习:设计一系列人民币换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换算方法。
(3)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诚信守法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的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处于6-7岁年龄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之中。对于学习兴趣,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更为关注。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学习规律,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实际操作使用人民币。
4.课堂竞赛:开展人民币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享收获和不足。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此内容,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我们大都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已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对币值和相应的钱币也有一定的了解。

只是对单位与单位间的进率比较陌生。

但是据我们课前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的对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不足,只知道人民币是钱,可以用来买东西,对人民币的面值的认识以及购物经验缺乏。

可能大部分家长认为钱比较脏,很少让学生去碰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教学本课之前,布置学生提前一周时间预习,突破第一个难点。

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3)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5.教学准备:(1)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

(2)用于模拟购物的商品(20套)。

(3)每人准备若干学习用品,参加义卖,每件售价不超过1元。

(4)每生带5元以下,参加义卖购物活动。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1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人民币的兑换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有所接触,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人民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人民币的兑换。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增强对国家货币制度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识别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人民币的兑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熟练准确地计算人民币的兑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理解人民币。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接触人民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基本知识: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

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换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人民币,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等数学知识。

但是,对于人民币的认识还比较陌生,对人民币的换算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掌握人民币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各种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人民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金钱观念,培养节约、合理的消费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各种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游戏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人民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各种人民币的种类、面值,讲解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人民币换算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人民币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民币的知识,强调在生活中合理使用人民币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人民币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种类以及人民币的换算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货币知识和进行实际消费提供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人民币的认知兴趣,增强理财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人民币的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人民币的换算。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人民币的种类和换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和人民币的运用,引发学生对人民币的兴趣。

2.探究新知:介绍人民币的单位,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加深对人民币知识的理解。

4.拓展应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人民币的种类、面值以及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形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但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却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面值,能够正确识别各种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够进行日常的购物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使他们懂得珍惜金钱,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种类、面值,能够正确识别各种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够进行日常的购物计算。

2.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特别是涉及到多种面值的情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初步接触人民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人民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人民币的名称和面值。

3.学习人民币的计算:教师通过具体的购物实例,引导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人民币计算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教材内容: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列举生活中购物、购门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材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学习分类的方法,接着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②以角为单位的两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币值。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

因此,在识别人民币时,采取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识别人民币,不但可以看颜色、大小、图案等,最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取币、付币、找币的购物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说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学前准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班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一班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

因此我依据教材先了解同学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末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同学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①经受在已有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二、关于教法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表达以下两点:1.创设生动详细的生活情境,使同学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同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鼓舞同学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转变老师角色,给同学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同时对同学进行人民币的爱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让同学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需要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三点:1.在多种情境中经受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的胜利。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同学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我利用同学身边的生活环境奇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红华中心学校红专小学吴乾达一、说教材一、内容与地位“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分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二、说教法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在教法上采用情境演示法和教授引导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主要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通过学具操作法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挂图出示:购物图、购票图、存钱图。

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认识人民币》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人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人教版)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

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具体过程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产生兴趣。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捕捉具体可感的世界各国货币名称,(大家请看)鲜活的画面一下子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中国的钱叫什么呢?这样就引出今天的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上如何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背景《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中的内容,包括练习P48页做一做第1、2题。

例1主要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例2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元=10角,在“做一做”的练习中,让学生体会1元钱能买哪些学习用品和小件物品。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革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联系生活,从生活出发,深入钻研教材,艺术性地去创设情境,从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往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主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面值、1元=10角、1角=10分等等。

而现在需要老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应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还要教学生如何合理地去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整堂课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初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适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组织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堂写真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小猪存钱罐。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课堂储蓄罐,可以把同学们课堂上的好表现存起来。

现在,同学们坐的那么端正,老师奖给你们一颗端正星。

2、师: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储蓄罐?(有)你们用它来做什么?(存钱)你们真懂得节约,老师再奖励一颗节约星。

3、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人民币)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人民币?(买东西,看病付钱等)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部分的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思路】:可爱的小猪存钱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通过师生谈话自然地引入新课,寥寥数语,既让学生明白用钱才能买东西,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向学生进行了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开课揭示人民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能马上回忆出来,再联系主题图,让学生感到这就是自己生活中用钱的经历,可学生对钱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实际学生是十分渴望知道的,由此也使学生产生了探究人民币知识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认一认人民币,你们准备了吗?四人一组拿出钱袋互相认一认,看谁认的多。

(1)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好,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请举起钱袋里的一元钱让老师看看,同桌互相看看拿对了吗?请把一元钱放进钱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找出的一元钱。

(课件出示新版一元钱)你们是怎么认的?揭示:“元”是人民币的单位。

看来,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文字可以帮我们认识人民币。

刚才老师看到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一元钱(出示旧版一元),这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咱们现在使用的是我们国家发行的第几套人民币吗?对,这张红色的一元是旧版,是第四套人民币。

还有同学拿的是这样的(出示硬币一元)这又是什么?人民币可以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

(2)师:课件出示2元,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么认识的?看来有的同学是通过数字认的,有的是通过文字认的。

那如果老师把人民币上的文字和数字遮起来呢?(出示被遮住的5元)你怎么知道这是5元?(紫色的)那把人民币折起来呢?你怎么知道是100元?(红色的)看来呀,根据颜色也能认出人民币。

这是多少?(出示10元)这呢?(出示20元)。

(3)(课件出示1角)这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你感觉这张钱比之前的怎么样?(小了很多)你是怎么认的?揭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出示5角和2角让学生也认一认)。

(出示硬币5角和1角)也有5角和1角的硬币了。

(4)(出示5分,2分,1分)揭示:“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过去,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爷爷奶奶们一分钱一分钱的节约了不少钱。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仍然要学习爷爷奶奶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浪费人民币,咱们可以把零用钱攥起来,存到家里的储蓄罐里,将来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5)师:刚才呀,我们通过数学,文字,颜色等认识了人民币,除了这些,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上面还有些什么?介绍有的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和毛主席的头像,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来长大了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投影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怎么样才算是爱护人民币呢?介绍盲文等等知识。

小结:其实啊,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课之后再去了解一下,好吗?(6)教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这么多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多不整齐。

老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

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四人一组交流、汇报:①按单位分:元、角、分。

师:你们看,这样是不是好多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②按材质分:纸币、硬币。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思考,应该奖励一颗星。

③按新版、旧版分。

【设计思路】:人民币在制作时是有一定标准的,设计“分一分”的活动恰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也使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师生在交流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和延伸,在活动中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同时因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真币,也可以及时渗透讲究卫生的教育。

师:你们是群爱动脑子的孩子,通过给人民币分类,相信大家对人民币的认识更深了。

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换钱对对碰的游戏,谁想参加呢?2、教学例2:(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2角钱,可以换()个1角?谁愿意上来和我换?5角可以换()个一角?这次谁和我换呢?(2)(课件出示一元=(?)角)同桌讨论得出:1元=10角10角=1元(板书,学生读一读)。

(3)生生互换:师:刚才同学们和老师玩了换钱对对碰的游戏,想不想自己也玩玩?请打开书本48页,看看”做一做”的第一题,小组同学动手换一换,然后在书本上填一填。

【设计思路】: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认识元、角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让学生在换一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为什么两位同学换得不一样?”一个同学换的是一张2角,而另一个同学摆的却是2个1角。

认识到:一张2角与2个1角相等。

后面在探究“1元等于几个1角”等时,如果再用相同的方法学生会觉得没有兴趣,尝试让同桌自主探究,由学生自己换钱,从而探究出1元=1角,更具有挑战性。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留给孩子质疑和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状态。

四、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不仅学会了换钱,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带着这些新知识做一个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参加?(想,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

)师:老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小商店,商店里有同学们想要买的东西,待会同学们拿着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钱,到商店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选5名售货员,开始自由活动。

(老师也参与到活动中,听学生汇报)同时渗透:购物时要讲文明,守秩序,用过钱后洗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了约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在课堂的结尾设计的实践活动,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知道数学在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从而去喜欢学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六七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必要的活动,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过程,让学生愉快地进入数学学习。

同学在活动中通过汇报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付钱,这样也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

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得到了很多星,请看,有端正星,智慧星,积极星……这都属于我们一年级三班的孩子,这就是我们存储的好习惯,好表现,这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这节课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无论是导课还是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都是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认识这些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生互学,教师导学。

在经历了换钱,模拟购物的游戏活动后,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4、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

在最后的模拟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