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偏瘫是中风后的常见后遗症,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等,对患者健康造成重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中风偏瘫患者肌力严重受损,影响四肢正常活动,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肌力即刻效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
目前治疗中风偏瘫常用的手段有中医针灸和康复治疗两种,但单一使用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160例中风偏瘫患者,探讨该病使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
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1.44±12.60)岁,病程25-180d,平均病程(89.89±52.51)d;左侧偏瘫43例,右侧偏瘫37例。
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1.67±13.20)岁,病程28-173d,平均病程(88.11±52.99)d;左侧偏瘫45例,右侧偏瘫3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20 年 第 7 卷第 14 期2020 Vol.7 No.143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刘秀敏,黄 炜*,刘洪敏(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时间限定为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将此期间的9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 表格将其等分,各48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设置为研究组,将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相关评分作为对比指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3%,高于参照组的81.25%,且治疗后的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更为理想(P <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后遗症【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14.32.01中风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及时抢救成功,患者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出现语言障碍、行动不便、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本文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时间限定为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将此期间的9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 表格将其等分,各48例。
对照组基本资料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在47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36±3.14)岁;对照组基本资料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在49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63.41±3.19)岁。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5T11:12:37.55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期作者:应佰鸣[导读] 目的:针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分析应佰鸣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目的:针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研究分析。
方法:出现后遗症的中风患者中选取13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5.5±1.3)分,低于对照组的(8.9±2.1)分。
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55.7±3.5)分,高于对照组的(39.8±2.1)分。
结论:针对出现了后遗症的中风患者,在中医治疗思想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办法效果十分明显,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脑中风较为常见且危害性较大,高血压病、心脏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导致脑中风的常见诱因。
该疾病可累及神经功能,尽管患者经过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恶化,但多数患者往往会留下后遗症,其中以偏瘫尤为常见。
有研究指出,对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实施早期针灸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内本院收治的130例出现后遗症的中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5例。
其中实验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3.24±6.26)岁。
对照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3.15±5.96)岁。
中风及其后遗症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风及其后遗症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中医针灸理论,以风池穴为主穴,对中风及其后遗症进行针刺治疗。
结果 86例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中,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96.5%。
结论对于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以风池穴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临床效果中风是临床上致残率最高、病死率最高、发病率最高的重大疾病之一,而中风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也严重影响着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本次研究在选取86例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风池穴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所收治的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1.2±6.8)岁;发病时间15d~7个月,平均发病时间(1.3±2.2)个月。
86例患者中,86例患者半身不遂,占100.0%;28例患者偏身麻木,占32.6%;33例患者口舌歪斜,占38.3%;31例患者语言蹇涩,占36.1%,这个数据表明,在中风病五大主要病症之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以及偏身麻木。
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1]对86例患者进行诊断。
86例患者经过头颅CT确诊为中风,其中25例患者出血性中风,占29.1%,61例患者缺血性中风,占70.9%,18例患者并发冠心病,14例患者并发糖尿病。
1.2方法1.2.1取穴以双侧风池穴为主穴;配穴:遗尿、二便失禁取中极、关元、肾俞;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取内关、廉泉、人迎;下肢瘫痪取三阴交、太冲、悬钟、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大肠俞;屈伸不利、手足肿胀取十宣放血、八邪;上肢瘫痪取中渚、外关、合谷、曲池;不语、言蹇加通里、廉泉;口舌歪斜加颊车、地仓、下关;足趾拘挛加涌泉、八风;踝部拘挛加照海、太溪;手指拘挛加八邪;腕部拘挛加腕骨、大陵;肘部拘挛加曲泽、尺泽;面瘫加颊车、鱼腰、地仓、下关[2]。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1疗程为1个月,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1-02中风临床上也被称为卒中,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
主要有饮食作息不规律、脾气暴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主要有猝然昏厥、嘴歪眼斜、身体行动功能缺失等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3±5.8)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3)年。
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2±4.7)岁,患者病程1~10年,经诊断,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当归、桃仁、地龙和黄芪等,若患者的中风后遗症时间较短,则可采用水蛭、桑枝和穿山甲等药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若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心悸或心阳不足的症状,应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入艾灸草和桂枝对患者进行治疗。
若患者后遗症时间较长,则应加入续断、牛膝、杜仲、肉苁蓉和熟地黄等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 灸 康 复治 疗 中风 后 遗 症 的 临床 疗效 观 察
付 灿 ( 河南省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汤阴 4 5 6 1 5 0 )
摘要 : 目的: 观察针 灸联合 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临床 疗效 。方法: 选择 已经确诊 的 中风后遗症 患者 5 8 例 分为观 察组 3 O例和 对照组 2 8例 。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 同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用专业的康复治疗联 合针 灸疗法治疗 , 对照组仅 用与观察组相 同的 康 复 疗 法进 行 治 疗 , 3 O天 为 一 疗程 。两 个 疗程 后 观 察 两 组 疗 效和 A D L的 评 分 上 升 幅度 。结 果 : 两 个 疗程 后 , 观 察 组 总有 效 率9 3 - 3 %, 明 显 高 于 对照 组 的 7 1 . 4 %( P < 0 . 0 5 ) 。 A D L的评 分 上 升 幅 度 , 观 察 组 明 显 高 于 对 照组 ( P < 0 . 0 5 ) 。 结论 : 针 灸 联合 康 复 疗法 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明显优 于单独使 用康 复疗 法, 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使 用。
< 3 6 %; 无变化 : < l 1 %; 恶化 ( 包括 死 亡 ) : 负值 。 1 . 5统计学方法 : 两组疗效 比较 时采用 x z 检验 , 计量 资料 以均 数+ 标准差表示 , 以P < 0 .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的 比较 : 经 过 两 个 疗 程 的治 疗 , 观察组 3 0例 患者中基本治愈 1 2例 , 显著进步 9例 , 进步 7 例, 无变化 2 例, 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和进 步例数 比较 , 治疗的总有效率 明显优 于对 照 组 ,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 表1 ) 。提示 针灸 联 合 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康复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且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中风后遗偏瘫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中风后遗偏瘫患者,我院收治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全部患者经诊断均为中风后遗偏瘫,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
实验组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7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3例,年龄最小59岁,年龄最大78岁,平均(68.7±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的数量为38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2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77岁,平均(67.4±5.1)岁。
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一般资料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针灸治疗,方法如下:1.2.1常规治疗方法首先给予患者使用阿斯品林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之后采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预防,采用硝苯地平对血压进行控制,采用曲可芦丁脑蛋白对患者脑细胞进行营养补给。
108例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108例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法,实验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均P<0.05。
结论:应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对促进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后遗症;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313-02中风是神经血管疾病的的统称,现代医学将该疾病称之为脑卒中和脑血管意外疾病,患者发病后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或后遗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
本文为提高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5年收治的部分患者实施中医针灸疗法,已经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做如下汇总:1.基线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分析选择我院在2015年收治的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结合MRI、CT等检查结果被确诊。
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47~73岁之间,平均(62.5±4.1)岁;肌力分级:0级32例,I级38例,Ⅱ级25例,Ⅲ级13例。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54例。
将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法,使用长春西汀、维生素B1、维生素E、尼麦角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而定,共治疗2周;同时配合按摩、推拿、功能锻炼等康复疗法。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上肢瘫痪者可选择其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位;下肢瘫痪者可取其双肾俞、阳陵泉、悬钟、昆仑、解溪、足三里、风市、环跳等穴位;语言障碍患者可取其廉泉、通里等穴位;口眼歪斜患者可取其颊车、四白、阳白、承浆、地仓等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偏瘫临床观察
过高、 情 绪 激动 , 进行 功 能锻炼 , 同时选 择脑 复康 、 胞 二磷 胆碱 、 脑 活 素等 药物进 行 治疗 , 但疗 效 并不理 想 [ 1 ] 在祖 国医学 中 , 针 灸有 一定 的疗 效 。为探 究 具体
颞I I I 针: 以颞 I 针为中点, 向其同一水平线后旁开一寸处) 、
四神聪穴、 内关 、 委中、 三 阴交及足 三里 ; 肝阳暴 亢: 加太
冲、 太溪; 风痰阻络. 力 口 丰隆、 合谷; 痰热腑实: 加 曲池、 内庭、
丰隆; 气血血瘀 . 力 口 气海 、 血海; 阴虚风动 . 力 口 太溪、 风市、 风 池; 口眼歪斜: 牵正、 翳风、 合谷; 匕 肢不遂: 极泉 、 手三里; 下 肢不遂 : 足三里; ② 中脏腑: 闭证 : 颞三针、 四神聪穴、 人中、 合谷、 太冲、 十二井穴; 脱证: 关元、 气海、 神阙、 百会。 1 . 3 观 察指 标[ 3 对 比治 疗前 后神 经 功能 缺 失评 分及
形成 中风 的 原 因有 高血 压 、 糖尿病 、 高血 脂 等 , 高 血压 使 血 管 的张 力增 加 , 长 时 间使 得血 管 壁弹 力 纤维 断裂 , 进 而损伤 血 管壁 , 使得 血液 中 的脂质物 质
易 渗透 到 血管 壁 内膜 中 , 脑 动脉 原 有 的弹 性 受 到破
1 资料 与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选 择 我 院 白2 0 1 3 年 6月~ 2 0 1 5 年 6月
2 . 1疗 效 基本 治 愈 l 7 例, 显效 1 0 例, 有效 7 例, 无 效 6 例, 总有 效率 为 8 5 . 0 %。 2 . 2 评 分 治疗 前 , 神经 缺 失评 分 为 ( 2 5 . 9 3 + 8 . 0 3 ) 分, 治 疗后 , 神经 缺 失 评 分 为 ( 1 1 . 2 3  ̄ 5 . 5 6 ) 分, 治疗 后 评 分显 著低于 治疗前 ( 尸 < l 0 . 0 5 ) 。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效果探讨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效果探讨作者:陈燕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8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效果。
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康复中是否应用针灸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未应用针灸治疗)与实验组(27例:应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以及简化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偏瘫偏瘫属于中风常见后遗症,本病的发生与个体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致脑神经、脑细胞变形死亡,神经功能的损伤极大程度影响了肢体运动能力[1]。
本次研究为论证针灸治疗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27例未应用针灸治疗患者与27例应用针灸治疗患者预后情况,具体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按照患者康复中是否应用针灸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2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2例,年龄最小为58岁,年龄最大为82岁,中位年龄为(73.22±1.12)岁。
对照组27例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16例,女11例,年龄最小为57岁,年龄最大为80岁,中位年龄为(73.15±1.11)岁。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既往有脑中风病史,且经临床急救诊疗,脱离生命危险。
(2)患者半身肢体感觉异常、半身肢体活动受限,Fugl-Meyer量表评分低于50分。
排除标准:(1)排除抗拒康复诊疗干预患者。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8-07-26T17:07:16.9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9期作者:吴志建[导读] 积极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施以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患肢功能,提高疗效。
(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 361000)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在中风偏瘫后遗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将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A组和B组均40例。
2组都施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A组加用中医针灸疗法。
分析2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疗效。
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B组的7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积极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施以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其患肢功能,提高疗效。
关键词:针灸;中风偏瘫;康复训练;后遗症临床上,中风也叫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不省人事以及猝然昏倒等症状,本病属于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
因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救治成功后都出现了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情况,使得其日常生活大受影响,所以,临床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进行施治。
此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针灸疗法在中风偏瘫后遗症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n=40)。
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62.3±5.7)岁;病程为7d-5个月,平均(3.0±0.6)个月。
B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62.4±5.8)岁;病程为6d-5个月,平均(2.9±0.7)个月。
2组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起因中风并发偏瘫性肩痛病例118例,分为针灸治疗观察组68例及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及V AS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治愈率42.6%;有效37例,有效率54.4%;无效2例,无效率2.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24.0%(12/50)、有效率56.0.0%(28/50)和无效率20.0%(10/50)。
治疗前,两组V AS评分分别为(7.20±2.91)分、(7.36±2.65)分;治疗后观察组为(3.10±0.96)分,优于对照组的(4.8±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性肩痛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中风在现代医学中也称之为脑血管意外。
中风有高致残率,文献显示,中风后偏瘫性肩痛发生率为16%~72% [1]。
据调查,多数中风患者在偏瘫发生3个月内会发生轻重不等肩痛症状,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受限及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对躯干稳定、肢体平衡产生影响。
若不及时、正确进行治疗,迁延反复,则会有肩手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症状,最终变成不可逆病变,降低患者生存、术后生活质量[2]。
本组研究中,笔者使用针灸对中风后偏瘫性肩痛进行治疗,并与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9月起因中风并发偏瘫性肩痛病例118例,均于本院神经内科进行康复治疗,经CT及MRI确诊。
患者意识清楚,未发现存在感觉障碍,均排除肩关节周围炎或外肩部创伤病史。
根据患者意愿及实际治疗情况,分为针灸治疗观察组68例及西医治疗对照组50例。
观察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0~71岁,平均(51.9±14.9)岁;病程12~132 d,平均(36.9±41.5)d;中风类型:脑梗死42例、脑出血26例;偏瘫发生部位:左侧39例,右侧29例。
针灸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对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70.0% ,观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82.0%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P <0.05),观 察 组优 势 明
显 ,具 体数据 见 表 1。
表 1 两 组 患者 治 疗 效 果对 比
(例 ,% )
注 :”P<0.05,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1476 ·
光 明 中 医 2015年 7月 第 3O卷 第 7期 CJGMCM July 2015.Vol 30.7
针 灸 对 中风 后 遗 症 的治疗 效果 观察
易保 轩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辅助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2年 02月一2014年0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 100 例脑 中风 后遗 症患者,根据 治疗方案 的不 同分 为观察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 西医治疗 ,观察 组在 常规 西 医治 疗的基础上辅 以针灸治疗,统计两组患者 的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0.0%,观察组总有效率 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学中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疗 效确切,治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观察 组 :在对 照组 治疗 基 础 上 ,加用 针灸 治 疗 ,以 常规脊 背针 、头 针 、体 针取 穴 ,头 针取 头部对 侧感 觉 区 、 足运感 区 、言语 区 、运 动 区 ;脊 背 针 取脊 背正 中 的督 脉 腧 穴 和膀胱 经第 一侧 线上 的脏 腑背 腧穴 ;体针 取 内关 、 百会 、曲池 、合谷 、丰 隆 、风 府 、阳陵 泉 、三 阴交 、太 冲 、解 溪 、风 池 、足三 里 穴 等 ;28号 毫 针 快 刺 缓 进 ,得 气 后 接 通 电针治疗 仪 ,以患 者 耐受 为度 ,留针 20—30 min,每 13 1次 。 1.4 疗效 评价 标准 两组 患者 均治 疗 1个 月后 ,根 据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 张 宇虹 , 培 , 晓燕 , . 总苷 对 寻常 型银 屑 病 患者 血清 1 郭在 焦 等 白芍
白介 素-2 2 的影 响[ . 医学 , 1, () 44 . J华西 1 2 2 74: —6 0 2 4
[] 国家 中药 管理局 . 2 中医病 证 诊断 疗效 标 准[ . : 京大 学 出 M】 南京 南
合谷 ;④下肢活动不利 ,a . 卧位 ,穴位选环 跳 、秩边 、风市 、委 取俯
中 、承山 、阳 陵泉 、足三 里 ;b取仰 卧位 ,穴 位选 风市 、血海 、梁 .
选 取 我科 门诊患 者5 例 患者 ,神经 内科疗 区住 院患 者3 例 ,其 2 4 中,男性 患者4例 ,女性患者3例 ,年龄在4至7岁之 间,平均年龄 9 7 5 8 5. , 8 岁 病程 最短者3 ,最 长者 1 ,平均 l个月 ,其中脑血栓形成5 3 d 年 8 O
丘 、阳陵泉 、阴陵泉 、足三里 、丰隆 、三 阴交、解溪 、太冲 ,下肢穴
位可根据需 要取 仰卧位和俯 卧位 交替针刺 ,上 下肢肌 肉丰厚处取 阿是 穴 ,用 长针深刺 ,并在上 下肢 肌肉丰厚处 的穴位接 1例 ,脑 溢血 l例 ,蛛 网膜下腔 出血4 。伴有高 5 7 例
心、麦冬 、丹参 、黄连 、金银花 、连翘等药味组成 ,主 治邪热 内传营 分,耗伤营阴所致之 热人营分证。方 中以水牛角为君药 ,可清解营分之 热毒 ;生地 黄可凉血滋 阴、麦冬 可清热养 阴生津 、玄参 可滋阴降火解 毒,共为 臣药 ;金银花 、连翘、竹叶心可清热解毒、清热透泄 ,黄连可
血压病 史者 7例 ,伴有 糖尿病病史者3例 ,既往饮酒者5例 ,吸烟者 8 4 3
3例 ,平素高盐饮食者2例。 8 8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1疗程为1月,并在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疗效状况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与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相比疗效更为显著。
标签: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日趋突出,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造成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癌症、心肌梗死及中风等。
随着当前相关抢救水平的提升,相应脑卒中的发病死亡率症呈现出下降态势,然而其所造成的致残率却居高不下,患者相应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丧失,导致生活质量的总体下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机能,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推动社会医学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20例;治疗组当中,男性患者为8例,女性患者为12例,患者年龄为42~71岁,其中年龄在42~50岁的患者有7例,50~60岁为6例,7例为60~75岁;发病区间为1~12年。
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7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年龄为41~76岁,其中年龄在4~51岁的患者有4例,51~61岁为7例,9例为61~76岁;发病区间为7个月~9年。
诊断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基本诊断标准,对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准确判定。
在主症判定上以口眼歪斜、偏身麻木及半身不遂等,更甚者把神情恍惚、昏愦及迷蒙为其主要病症形式。
中经路和中脏腑作为其意识有无障碍的划分范围。
本批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1.2方法1.2.1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行针灸1次/d,并1次/25min,1疗程为12d,持续2疗程,中间休息2d,并对患者继续治疗。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住院病程的影响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住院病程的影响观察张磊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住院病程的影响。
方法:采取对比实验的方式,实验的观察对象为本院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实验进行的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
通过随机分组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数相同(n=30)。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病程。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病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结合应用针灸疗法,提升疗效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且能够帮助缩短住院病程,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疗效;住院病程[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49(2019)23-0040-02中风在临床十分常见,并且可以根据病因的不同,将中风分为内风和外风。
外风主要是患者受到风邪所致,而内风主要是一些内伤病症,常见的有脑卒中、卒中[1]。
中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2],中风给患者所造成的影响较大,还会导致患者肢体行动不便,并且对患者的记忆力、认知障碍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影响其生活质量。
中风后遗症以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为主要表现[3],患者由于中风,自身的吞咽功能、语言表达等都会受到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对我院108例中风后遗症患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分组对比,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住院病程的影响,详细如下。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总结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其中,20例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的巴氏评分(71.20±3.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巴氏评分(60.10±4.51),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患者自理能力提高。
标签: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效果中风,即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且超过80%的存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西医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疾病。
偏瘫是一种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由机体血溢于脑、气血逆乱或者脑脉痹阻等因素引发,患者多存在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无法自行生活工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我院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其中,20例接受单纯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患者被设为试验组,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
对照组中,男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3.9±10.8)岁;试验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4.6±1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要求如下:①患者及患者技术知情后同意且配合完成随访者;②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且获得批准。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被给予单独康复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患者被给予康复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的联合治疗,康复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的主要治疗内容如下。
中风后遗症采用针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风后遗症采用针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观察针灸和康复训练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在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收治中风后遗症的患者92例,以此为临床资料,运用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78%和58.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运用针灸和康复训练的方法来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明显,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标签:中风后遗症;针灸;康复训练脑中风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在现代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比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
在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患者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最常见的后果就是肢体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本研究对我院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观察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1年3月~2013年9月共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92例(男52例,女40例),年龄40~74岁,平均55.2岁;92例患者中脑出血34例,脑梗死患者58例:认知障碍23例,偏瘫18例,语言障碍32例,吞咽困难19例。
现在对92例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包括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29例;对照组包括患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29例。
两组患者个基线资料的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针灸方法,对于认知障碍患者要针灸其额区、前区等区域,针在患者体内应停留5~6h,为患者针灸5次/w,疗程为8w。
在针灸的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物理训练;对于语言障碍患者,要针灸其头部的语言运动区域,针灸时间30~40min/次,为患者施针5次/w,在针灸的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选择针灸推拿疗法结合康复运动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康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治疗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用时间,两组患者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推拿疗法联合康复运动对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恢复时间较短,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运动;中风后遗症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主要是老年人群。
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如果不及时治疗,中风患者则很容易产生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预后康复效果。
单纯采用针灸、按摩或运动康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其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不甚显著[1]。
研究表明,康复针灸治疗和按摩联合临床疗效对中风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
此次研究观察并记录了针灸和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相结合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1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中风诊断与疗效标准》的相关标准。
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同时采用其他治疗方案、会影响临床指标的患者,排除肝、心、脑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性问题的患者,排除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治疗方案的患者。
将所有入组患者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55例观察组患者当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9至70岁,平均(54.60±12.29)岁,病程1至8个月,平均(4.55±1.28)个月;55例对照组患者当中,男22例,女33例,年龄40至68岁,平均(55.13±11.36)岁,病程1至12个月,平均(5.67±10.79)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0:13:36.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罗志平[导读] 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罗志平
(哈尔滨市夏氏骨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1疗程为1个月,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1-02 中风临床上也被称为卒中,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
主要有饮食作息不规律、脾气暴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主要有猝然昏厥、嘴歪眼斜、身体行动功能缺失等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3±5.8)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3)年。
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2±4.7)岁,患者病程1~10年,经诊断,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当归、桃仁、地龙和黄芪等,若患者的中风后遗症时间较短,则可采用水蛭、桑枝和穿山甲等药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若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心悸或心阳不足的症状,应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入艾灸草和桂枝对患者进行治疗。
若患者后遗症时间较长,则应加入续断、牛膝、杜仲、肉苁蓉和熟地黄等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若患者出现半身不遂且伴有言语不清的症状,则应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入全蝎、石菖蒲、天竺黄、远志和天麻等多种成分,从而起到祛风除痰,醒脑开窍的作用[2]。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针灸1次/d,时间为25min,12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且中间应休息2d,此后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
在急性期当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泻为主。
而在恢复期应以补为主,此外还要对患者开展艾灸治疗。
在针灸时应做好针具的消毒工作,准确找到穴位,必要时可标出穴位的位置。
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针灸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灸时主要的取穴部位为胃经俞穴、随症配穴和胆经穴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式。
1.3 疗效评价
患者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可实现独立生活和自理记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好转,能够扶杖行走或能够实现基本生活行为自理记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脑血管意外,该病症死亡率较高,此外存活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十分明显的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和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的几率,改善预后效果[4]。
在针灸辅助治疗中,患者受损受损的神经与堵塞的脉络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进而也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确认患者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还是出血性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在急性期应采取强刺激的针灸方式,以阳经穴为主;在恢复期治疗中针灸的力度应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治疗中还应取阴经、阳经穴位积极开展辅助治疗[5]。
但在治疗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针灸治疗效果也就越差。
针灸治疗时患者患病的时间最好在6个月以内,针灸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辅助治疗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疗法的应用也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的病症类型予以确定,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偏瘫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针灸是应采取强刺激的方式,针灸操作主要集中于阳经穴位。
若患者处于恢复期,针灸的力度应较轻,针灸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阴经。
在治疗中应坚持尽早治疗的原则[6]。
一般而言,发病6个月内进行针灸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十分有效地抑制凝血酶。
此外,其对血管壁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同时还能释放抑制因子,这些因子会在皮下组织内与血小板黏结在一起。
此外其还能十分有效地起到抗血栓以及止血的作用[7]。
所以对于中风后遗症采取针灸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安全、有效等多个优势,其在临床应用中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8]。
【参考文献】
[1]赵立勤.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76-277.
[2]王重洋.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31):39-40.
[3]吕寅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4):55-56.
[4]吴秀贞.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4例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6):50-51.
[5]罗卫泉,黄柳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64-65.
[6]张娓.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6):50-50.
[7]尤光英.化瘀涤痰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9):63-64.
[8]马婷婷,潘化平.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