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学》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学》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ppt课件
自身抗体:PCA(胃壁细胞微粒体抗体) IFA(壁细胞内的内因子抗体)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肉眼观察:黏膜充血,浅表糜烂 镜下变化:病变位于黏膜浅层,淋巴 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充血、水肿。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chronic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AB/PAS 染色:
胃腺上皮--紫红色
肠上皮化生--蓝色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associated with autoantibodies that block or bind intrinsic factor. Another type of autoantibody demonstrated here is 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遗传倾向、肠粘膜结构异常、感染、 免疫反应异常和精神神经因素等可能在发 病中起作用。
局限性肠炎
regional enteritis
又称Crohn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部分性肠
梗阻、腹部包块等症状。
regional enteritis
肉眼:回肠末段最常受累,但消化道的其他部位 及消化道外器官(如关节)均可累及。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 分界清楚。 肠壁全层炎受累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 溃疡形成裂隙状溃疡。 卵石症溃疡间肠粘膜水肿隆起,而呈铺路石样外观。
食管与胃交界齿状线数厘米以上黏膜出现单 层柱状上皮化生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② B型 我国常见,好发于胃窦部、 多灶性分布,与HP感染有 关。可以恶变。
A型
B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变部位
自身免疫 胃体部或胃底
部弥漫性分布
HP感染 60%-70% 胃窦部多灶性分布
抗内因子抗体抗壁细 阳性
阴性
胞抗体(胃液和血清)
血清胃泌素水平


胃内分泌细胞


G细胞的增生胃酸 胃蛋白酶
正常黏膜 防御性因素 表面黏液分泌 碳酸氢盐分泌 粘膜血液 上皮再生能力 完整的上皮屏障
损伤增加
HP感染 NSAIDs 吸烟 酒 高胃酸分泌 十二指肠胃返流
出血 幽门狭窄
防御机制受损
缺血 休克 胃排空延迟
溃疡形成
癌变 穿孔
愈合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机制
NSAIDs: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腺萎缩、壁细
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胃液分泌减少,可 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疼痛 等症状。
慢性疣状胃炎多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 现。
慢性肥厚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患者
多无症状,部分可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症 状,如饭后饱胀不适、嗳气等。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是指胃、十二指肠溃疡。为常见病。 成人多见、反复发作、呈慢性经 过。 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大约 4:1 ,复合性溃疡5%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疼痛、反酸、 暖气等。
(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病因机制: 1)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 2)长期慢性刺激 3)自身免疫 4)胆汁反流
慢性胃炎HP感染
1.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 最常见、胃镜检出率20 — 40% 1)病变 ①部位:多累及胃窦部、可见于胃体 ②肉眼:多灶或弥漫分布、粘膜充血、 水肿、或出血、糜烂 ③光镜:固有腺体保持完整 粘膜浅层内淋巴细胞、浆细胞 浸润

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
3)中央静脉可缺如、偏 位、多个。
4)小叶间为狭窄的纤维条 索,纤维中可见小胆管 及假胆管增生及淋巴、 浆细胞浸润。
正常肝脏 肝硬化
肉眼观:早中期肝脏无明显变化, 晚期肝脏体积变小, 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表面 及切面呈弥漫颗粒状或结节状, 结节大小相仿, 直径约 0.1~0.5㎝, 结节之间为纤 维条索,肝包膜增厚。
一、1.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因
HAV HBV HCV HDV HEV HGV
途径
消化道(可散发或流行)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消化道(可散发或流行)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2.发病机制(以乙型肝炎为例)
免疫力
正常
T淋巴细胞 致敏
肝细胞损伤 变性
不足 致敏 迁延
■ 成分
淋巴细胞 多 单核细胞 多 浆细胞 少 中性粒细胞 少
㈢.增生
1.间质反应性增生 ⑴ Kupffer细胞增生 ⑵ 间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2.胆管上皮增生 3.肝细胞再生 ⑴ 肝细胞完全再生--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 ⑵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网状支架破坏
⑴ Kupffer细胞增生
属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部位:肝窦 功能:吞噬和调节免疫反应 增生 表现 :梭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 突出于窦壁或自壁上脱入 窦内成游走的吞噬细胞。
正常肝脏表面
硬化肝脏的表面
正常肝脏的切面
硬化肝脏的切面
﹙一﹚门静脉高压 1.原因 2.表现 ﹙二﹚肝功能障碍
﹙一﹚门静脉高压
1 原因
1﹚假小叶形成,小叶 下静脉受压扭曲。
2﹚肝实质结构破坏处 发生纤维化,导致 中央静脉及肝窦阻 塞。
3﹚肝动脉与门静脉吻 合支开放,使肝动 脉血流入门静脉。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反应性(返流性)胃炎
20
临床病理联系 消化不良 上腹部不适
21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22
主要见于胃和十二指肠 又名胃、十二指肠溃疡
常见病、多发病 (10%人口) 80%以上为40岁以下青壮年
23
特点
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 — 70%
胃溃疡
— 25%
复合性溃疡 — 5%
24
尿素酶、磷酸酯酶、蛋白酶 、 白三烯(趋化因子)
17
自身抗体(-) 泌酸功能下降较轻 肠上皮化生较常见 癌变率高(国外10%)
胃癌标本50%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18
C 型胃炎 不良刺激:
过于刺激的食物 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胆汁返流 吸烟等
19
其它分类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
68
预后 轻度者大部分可痊愈 或维持稳定状态 中度以上者约20%发展为肝硬化
69
重型肝炎
发病率 1%左右 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肝细胞坏死面积大 肝功能受损严重、死亡率极高
11
正常胃黏 膜结构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trophic gastritis
13
胃肠上皮化生
纹状缘 杯状细胞 Paneth细胞
14
分类与病因 A型胃炎
与自身内免疫有关 胃体多见
15
胃酸↓、内因子↓— VB12 吸收障碍 RBC细胞膜合成障碍 — 恶性贫血
16
B 型胃炎 感染:幽门螺杆菌 ( H. pylori )
40
幽门梗阻 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炎症水肿、瘢痕收缩 幽门变形、狭窄
41
癌变
胃溃疡 1%左右(中老年人)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肝癌
1.巨块型; 2.多结节型; 3.弥漫型
1.鳞状细胞癌; 1.肝细胞性肝癌;
2. 腺癌;
2.胆管上皮癌;
3.小细胞癌; 3.混合性肝癌
食管中段
——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由一组亲肝病毒(肝炎病 毒)引起的肝脏炎症以变质为 主(肝细胞变性坏死).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 3、嗜酸性变或嗜酸性坏死 4、溶解性坏死 5、点状坏死 6、碎片状坏死 7、桥接坏死 8、大片、亚大片坏死
常由高度气球样 变发展而来。
核固缩、溶解、 消失;
多见于急性肝炎
5、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发生在门管区附近的坏死,炎细胞和变性碎裂 的肝细胞呈带状或灶状分布,引起肝细胞界板处呈 “虫蚀”状表现。
常见于慢性肝炎 。
6、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为肝细胞之带状融合性坏死, •门管区与中央静脉之间 •门静脉与门静脉之间 •中央静脉与中央静脉之间。 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日后发展为肝硬化。
形态学
病变可能累及整个肝脏或仅部分累及。由于大量肝细胞 坏死,肝脏缩小至500~700g,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 或红褐色,混有胆汁颜色——急性黄色肝萎缩。
第四节 肝硬变
肝实质损伤与修复过程
非连续性纤维瘢痕形成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 血流途径改建
肝脏变形,质地变硬(肝硬变,终末阶段 )
普通性肝炎
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 点状坏死
(大)
气球样变; 嗜酸性小体 (完全再生)
慢性
轻 点状坏死、偶见 汇管区纤维增生,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浸润为主,常有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期可见固有膜水肿,黏膜糜烂, 嗜中性粒细消胞化浸系统润疾和病腺病理体生的理学增长。
2
慢性 萎缩性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3 慢性肥厚性胃炎
胃镜检查
• 黏膜皱襞肥大加深不规则
• 黏膜皱襞可见横裂,有多数疣 状突起小结
• 黏膜隆起顶部可见糜烂或溃疡
组织学观察
四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胃炎
一 急性胃炎
1
急性 刺激性胃炎
2
急性 出血性胃炎
3
急性 腐蚀性胃炎
4
急性 感染性胃炎
(单纯性胃炎)
• •
暴饮暴食、食 • 用过冷过热或 刺激性食品、 饮烈性酒。 胃镜下:胃粘 • 膜潮红、充血、 水肿、粘液附 着/糜烂。
非类固醇抗炎 药、过量饮酒、
• 生活护理:生活指导,规律 饮食,合理营养。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第二节 溃疡病
溃疡病是以胃、 十二指肠黏膜形成 慢性溃疡为特征的 一种常见病,因其 发生与胃液的自我 消化有关,故又称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1.病因病机 2.病理变化 3.临床表现 4.结局&并发症 5.防护原则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胃炎
一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通常由理化因素及微生物感染引起。 急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 或发生大量呕血和黑便,通常症状持续时间不长,多在 数天后缓解。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胃炎
二 慢性胃炎
1
慢性 浅表性胃炎
2
慢性 萎缩性胃炎
3
慢性 肥厚性胃炎
• 黏膜全层肥厚,腺体肥大增生,腺 管延长,甚至有腺体穿过黏膜肌层
• 固有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不 明显。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4 疣状胃炎
特征性病理变化:中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灶,状如痘疹
• 活动期:病灶中心凹陷部 胃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和 脱落,并伴急性炎性渗出 物覆盖表面。
• 修复期:上皮细胞可再生 或伴有不典型增生。
• 产生多种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破坏上皮细胞
• 促进胃粘膜G细胞增生和胃泌素分泌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 <注> HP感染
十二指肠溃疡(DU): 胃酸分泌过多 迷走神经兴奋性↑ 皮质激素分泌↑
PU Lorem ipsum dolor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动脉炎、神经末梢球状增生)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慢性消化性溃疡
溃 疡 纵 切 面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 疤痕组织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好发部位 大小 深浅 癌变
• 常见病 • 多发病 • 青壮年 • 男>女 • 十二指肠>胃
1.病因病机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胃溃疡(GU):胃黏膜屏障受损
胃液的消化作用 Lorem ipsum dolor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HP机制:
神经内分泌失调
• 分泌水解酶分解细胞的糖蛋白、脂质膜等,破坏上皮细胞,胃酸乘机侵袭
4
疣状胃炎
• 一般由1发展而
• 最常见的慢性胃炎 • 胃窦部位
来,部分为自 身免疫性疾病
• 胃底、胃体
• 多灶性或弥漫性 • 胃镜下表现
• 胃窦部 • 分类:A&B
• 胃镜下表现
• 组织学观察 • 分级:轻中重
• 我国多见B型 • 胃镜表现
• 显微镜下表现
• 组织学观察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 胃窦
• 特征性病理变化:中 心凹陷的疣状突起病 灶,状如痘疹。
• 分期:活动期&修复 期
• 观察:胃镜&显微镜
胃部组织学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胃 部 组 织 学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1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镜所见:病灶处胃粘膜 充血、水肿,表面灰白/灰黄色 渗出物,或可见散在糜烂和出血。
显微镜所见: • 粘膜浅层炎细胞浸润(淋巴、浆细胞) • 固有腺体保持完整 • 轻中重三级分类依据:炎细胞浸润深度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胃炎的防护原则
• 预防原则
• 清除病因,养成良好生活习 惯,饮食定时、定量,戒烟、 限酒,避免或禁用对胃有刺 激性的食物和药物。
• 密切观察及定期胃镜检查等。
• 护理原则
• 病情观察:腹痛、腹胀、嗳 气等症状的轻重、出现时间 等。
• 用药护理:酌情予适当的解 痉药、改善胃肠功能药,避 免或禁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 物。

创伤及手术引
起的应激反应。
胃镜下:胃粘 •
膜急性出血合
并轻度糜烂/多
发性应激性浅
表溃疡。
吞服强酸强碱等 • 腐蚀性化学物质。 •
胃粘膜坏死、溶 解,病变多较严 重。可累及深层 • 组织甚至穿孔。
少见
化脓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链球菌、大肠 杆菌等)经血道感染 或胃外伤直接感染。
可引起急性蜂窝组织 炎性胃炎
肉眼观
• 胃窦部、胃小弯、十二指肠球 部后壁
• 单发、偶见2-3个多发 • 圆或椭圆形、直径< 2cm • 边缘整齐 • 底部平坦,深浅不一 • 周围粘膜呈放射状
镜下观
• 炎性渗出层纤维素、中性粒细胞覆盖 • 坏死组织层无结构坏死组织 • 肉芽组织层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 • 瘢痕组织层胶原纤维、少数纤维细胞(小
轻度-----粘膜层上1/3 中度-----粘膜层上1/3~2/3 重度----->粘膜层2/3或达到全层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2 慢性萎缩性胃炎
A型
B型
病因
与自身免疫相关
与吸烟、酗酒、刺激性药物有关
病灶 抗B细胞抗体 抗内因子抗体 维生素B12吸收 恶性贫血 血清胃泌素 癌变 胃经下观察
组织学观察
胃体、胃底为主
胃窦为主
+
-
+-有障碍Fra bibliotek无障碍


升高
正常
无关
有关
1.胃粘膜由正常橘红色变为灰白、灰黄色; 2.萎缩区粘膜变薄,粘膜皱襞减 少甚至消失,与周围正常胃粘膜界限清晰; 3.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时伴出 血、糜烂。
1.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变小、囊状扩张;2.肠上皮化生,胃小弯、胃窦
处多见;3.假幽门腺化生;4.炎细胞浸润(累及粘膜全层,淋巴细胞和浆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
Speaker : Wendy
Wendy
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生理学
一 急慢性胃炎
二 溃疡病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口 腔、食道、胃、小肠、 大肠和肛门)和消化腺 (涎腺、肝、胰及消化
管粘膜腺体)组成,主
三 肝硬化
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