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用十大典故

合集下载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

【国学】古诗词常用典故、水意象、知识清单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1投笔秋风曲陆游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2长城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九陈子昂长城备胡寇。

嬴祸发其亲。

3楼兰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七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4折腰白居易忆微之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5梅花落李白->观胡人吹笛十月吴山晓。

梅花落敬亭。

6鸿雁曹操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7尺素陆游闭户尺素杂行草,往檄江梅春。

8青鸾李白凤凰曲青鸾不独去。

更有携手人。

9双鲤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王安石五柳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

11东篱杨万里菊坡西风破幽馥,东篱散清好。

12三径陆游舟中作不迁比景戍交河,三径归来得已多。

13劳歌王勃泥溪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

14长亭陆游送客长亭柳渐柔,送客当闲游。

15南浦白居易江楼偶宴赠同座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

16阳关杜甫送人从军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17柳岸陆游东城河桥灯渐闹,柳岸船犹发。

18风骚杜甫夜听许十六诵诗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19雕虫陈师道寄答颜长道贫病忧居士,雕虫累壮夫。

20鸿鹄柳宗元感遇二首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21杜鹃白居易江上送客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22鹧鸪杨万里过真阳峡榕树阴中一苇横,鹧鸪声里数峰青。

23黍离送黎生下第还蜀欧阳修黍离不复雅,孔子修春秋。

24桑榆王维千塔主人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25鸡黍陆游自规图书幸可传遗业,鸡黍何妨约近邻。

26杜康赵整酒德歌杜康妙识。

仪狄先知。

27瑟瑟张耒十月十二日夜务宿寄内嗈嗈度云雁,瑟瑟受霜竹。

28关山月陈师道和元夜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1.白住长安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

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

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

”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15个典故: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以“梦蝶”比喻做梦、梦幻。

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青鸟为传信的使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

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比喻杀敌报国。

凌云: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形容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也有志向高远、豪放豁达之意。

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

暗香浮动: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形容梅花的香味清淡而悠扬,也形容女子淡淡的美丽和优雅。

长歌当哭:出自唐·李贺《歌诗编·李凭箜篌引》,表示用诗歌来代替哭泣,抒发悲愤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边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3.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商朝灭亡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采薇”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5.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8.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被烧死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0.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竹简被烘时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诗歌鉴赏部分 典故

诗歌鉴赏部分 典故

诗歌鉴赏部分——典故1、《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

“雁足传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乡愁。

2、《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玉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5、《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铜雀”: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以及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6、《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青鸟”:表达了相互关切之情。

7、《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的思想之情。

8、《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燕然勒石”:表现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感情。

9、《江城子▪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

“看孙郎亲射虎”:表现词人打猎时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10、《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遣冯唐”:哲理作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

“八百里”描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作的卢飞快。

“的卢”:抒发了词人决心杀敌卫国的决心。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传递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1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15、《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

古诗中的十个典故一、背景介绍古诗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和艺术特色,还融入了丰富的典故元素。

这些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人文思想以及历史事件,使古诗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古诗中的十个典故,分析其来源、含义和影响。

二、李白的《静夜思》1. 典故源于何处《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被广泛引用,典故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心境安宁,思绪丰富。

它常被用来比喻诗人寂寞、孤独的心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静夜思》体现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1. 典故源于何处《月夜忆舍弟》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壁画,描绘了策马弯弯的黄土岭路和沉静的月夜。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家乡的思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通过壁画中的景色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已故弟弟的思念之情。

该诗以典故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1. 典故源于何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的上里古原。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故土的离别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古原上的草木、流水和远方的牛羊,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该诗被视为白居易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1. 典故源于何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源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竹子。

2. 含义及影响这个典故意味着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描绘竹子沙沙作响的声音、凉风和秋夜的静谧场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该诗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特色,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40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40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40例
有了天骄网,优秀的您更出色!(1)投笔:弃文从武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6)五柳:隐者
(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2)长亭、南浦、柳岸:
送别地
(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7)明月:乡愁
(28)青云:高的地位
(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30)青紫:高官显爵
(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
(35)落花:伤春
(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39)梅雨:悠悠愁绪
(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技-----唐刘禹锡《泰娘歌》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鹅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技。

----唐白居易《长恨歌》3.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

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ー【唐】王绩《野望》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淒切。

对长亭晚,骤兩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6.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7.登高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9.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两汉曹操《短歌行》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11.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朝《寒食》12.汗青古时写字用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1. 古代诗歌常用“折柳”这个典故,那可老有深意了。

“折柳”就代表着送别呢。

你想啊,朋友要走了,折下柳枝送给他,就像说:“兄弟,我舍不得你走啊!”就像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折柳曲就思乡念亲,这“折柳”的典故就像一把小钥匙,一下子打开了人们思念的大门。

2. 说起古代诗歌里的典故,“采薇”可不能忘。

“采薇”说的是隐居生活,那是一种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好像一个人在尘世里累了,就像一只鸟儿飞倦了,想找个安静的林子躲起来。

伯夷、叔齐不就采薇而食嘛。

像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觉得周围没懂自己的人,就怀念起采薇的隐士生活,这“采薇”的典故就像一阵清风,吹到那些想远离纷扰的人的心坎上。

3. 古代诗歌里“化碧”这个典故可神奇了。

它说的是忠臣蒙冤。

忠臣的心就像一块美玉,被冤枉的时候,连血都能变成碧玉。

多冤呐!你就想啊,一个好人被人冤枉得要死,那得多难受。

像苌弘就是这样,他死了血化为碧。

关汉卿在里说“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化碧”的典故就像一声怒吼,为那些蒙冤的人喊出委屈。

4. 还有“尺素”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常常出现呢。

“尺素”就是书信的意思,在古代,人们想给远方的人传达思念或者消息,就靠这小小的尺素。

就好像现在我们发微信,那时候尺素就是他们的“微信”。

古乐府诗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收到尺素就像收到了远方的爱,这“尺素”的典故就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相隔两地的人。

5. 古代诗歌中“青鸟”这个典故很浪漫。

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能为西王母传递消息,就像现在的快递员,不过更神秘。

诗人就用青鸟来指代传递书信或者消息的使者。

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想和爱人联系,就盼着青鸟能帮忙传信呢。

这“青鸟”的典故就像一个美好的梦,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6. “红豆”这个典故在古代诗歌里可代表着相思。

那一颗颗红豆就像一颗颗思念的心。

古代诗歌常见典故必背

古代诗歌常见典故必背

古代诗歌常见典故必背16.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20.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

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1.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2.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后隐居东山。

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23.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

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24.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5.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

比喻夫妻恩爱。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6.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7.三径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家门前“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

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8.梨园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

29.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听到齐军营里的马叫声,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1.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也就成了代指隐士隐居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九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 《关雎》中提到的“大夫”指的是周朝的贵族,而“余姚之浦”是指浙江余姚的神仙山。

古代诗词常常提到这些地名或人物,富含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

2. 孟子哭墓的故事出自《孟子》,传说孟子曾经远行,路过一片墓地,突然听到墓中有声音哭泣,原来是那里的鬼魂在哭泣,孟子于是惆怅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尊重祖先,珍视生命。

3. 苏武牧羊的故事出自汉代,传说边塞将军派苏武去往匈奴,苏武忍受风吹雪打的考验,十年后被释放回到汉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忠诚的人如何经受种种困难和苦难,仍然保持了他的坚定信仰和信仰。

4. 《离骚》中提到的“穹庐”是指天庭,神仙之所在的地方。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叙事性的长篇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屈原流亡期间的困境和感情痛苦。

5. 楚辞《离骚》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形容离别之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6. “画饼充饥”是形容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心和自欺欺人。

7.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了巫山之夜的壮观景象,以及他落魄的身世和心情。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是形容千里之堤不容忽视,即使很小的蚂蚁也可能给它带来破坏,而巨大的九层之台也是由一点点沙土垒积而成。

9.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自己军队节俭有序的管理方法的赞扬,其中的“兵贵胜不贵多”更是关于战争策略的智慧。

10. 《己亥杂诗》中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一句话,形容文章创作需要有宿命论和灵性幻想的辅助,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生命困境中的矛盾冲突的感慨。

11.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形容远离故乡的思念,作者刘禹锡在《陌上桑》中表达了内心深处感伤的情感。

1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遮不住,毕竟风雨来”,这表达了对风雨欲来时的警醒和对生命过程中最终必然无法避免的命运的思考与哲学。

13.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他在乡村垒草为墙、茅草为顶的小屋里的感受,歌中透露出平凡人与自然堪比的奋斗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2、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斑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

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6、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7、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8、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归纳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归纳

古典诗歌常用典故归纳一、爱情类典故。

1. 牛郎织女。

- 典故内容: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

牛郎是人间的贫苦孤儿,依靠哥嫂过活,常受哥嫂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

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告诉牛郎,他去湖边,就能遇到下凡洗澡的仙女,只要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那位仙女就会成为他的妻子。

牛郎依言而行,藏起了织女的衣裳,织女无法返回天庭,牛郎于是跟织女织女成婚,生了一儿一女。

王母娘娘发现后,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

牛郎披上老牛死后留下的牛皮,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 解析:这个典故在古典诗歌里常常用来表达夫妻或恋人之间分离的哀怨,就像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一样,充满了无奈。

你想啊,本来好好的小家庭,被王母娘娘这么一搅和,就只能一年见一次面,多惨啊。

像秦观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里面就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典故,虽然相会很短暂,但是那种爱情的美好却胜过人间平凡的相处无数倍呢。

2. 比翼鸟、连理枝。

- 典故内容:比翼鸟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只有一只眼睛、一只翅膀,必须两只鸟并在一起才能飞翔。

连理枝是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的一种现象。

二、思乡类典故。

1. 莼鲈之思。

- 典故内容:晋朝的张翰在洛阳为官,秋风起时,他想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鲈鱼脍,于是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就辞官回乡了。

- 解析:这个典故就是典型的思乡之情的代表啊。

你想,张翰在洛阳那可是当官呢,按说应该好好追求功名利禄吧。

可是呢,一到秋天,秋风一吹,他就想起家乡那美味的莼菜汤和鲈鱼片了,然后就毅然决然地辞官回家。

这就像现在很多人在外地打拼,一吃到家乡的特产,就特别想家。

高考古代诗歌常考60个典故

高考古代诗歌常考60个典故
宋 ·范 成 大 《 横 塘 》 : “ 南 浦 春 来 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唐 ·李 白 《 留 夜 郎 闻 酺 不 预 》 : “ 北 阙 圣 人 歌 太 康 ,南 冠 君 子 窜 遐荒。”
杨宜作两家春。” 唐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咏 老 见 示 》 : “ 莫 道 桑 榆 晚 ,为 霞 尚 满 天 。” 唐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 “ 东 隅 已 逝,桑榆非晚。” 宋 ·苏 轼 《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 “ 会 挽 雕 弓 如 满 月 ,西 北 望 ,射 天狼。”
宋 ·文 天 祥 《 过 零 丁 洋 》 :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唐 ·王 昌 龄 《 从 军 行 》 : “ 青 海 长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 使 ,后 傅 介 子 出 使 西 域 ,计 斩 楼 兰 王 。故 “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 唐 ·李 白 《 塞 下 曲 》 : “ 愿 将 腰 下
2 4. 还 珠 2 5. 昆 山 玉 [来 源 :学 科 网 ]
2 6. 梨 园
2 7. 柳 岸 2 8. 南 浦 2 9. 南 冠 3 0. 青 眼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桔 乎 ? ’ 绩 跪 答 曰 :‘ 欲 归 遗 母。’术大奇之。” 古 时 合 浦 盛 产 珍 珠 ,可 地 方 官 员 很 贪 ,珍 珠 都 被 移 到 别 的 地 方 。东 汉 的 孟 尝 到 这 里 来 当 太 守 ,革 除 贪 污 流 弊 ,珍 珠 又 回 到 合 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 晚年。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在考试中,随处可见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

14个常用的诗词典故1.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5.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常用十大典故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因为这些原则,诗歌用典也成为文学常识中常考的考点。

下面小粉笔将为您总结十大常见典故。

一、投笔
《后汉书》记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二、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复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代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楼兰
《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代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四、折腰
《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屈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五、化碧
《庄子•外物》记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
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六、鸿雁
《汉书•苏武传》记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则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七、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施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八、青鸾
《山海经》记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九、双鲤
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代指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渺,音信全无。

李商隐的《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和清人宋琬的《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十、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记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