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析级教学建议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能与各位一起交流。

下面,我就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和教学建议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单元内容组成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选编的四篇文章,包含几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夹叙夹议的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小说,《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是一篇议论为主的文言文。

写作训练是“思路要清晰”,综合性学习为“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三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

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要求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

2.学会圈点勾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4.学习对比、首尾呼应等写作手法,学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文章。

5.从众多人物身上看到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获得人生启迪,学会思考人生。

6. 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三、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单元要落实好以下目标:1、继续落实识字写字任务。

教学本单元仍需关注字词,鼓励学生找出不认识、不会解释、易混淆的字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字词出现的语境,确定其字音、词义,积累音同形异、形似音不同,以及多音多义的字,积累多义词的多个义项。

要以练字为目的,进行词汇的抄写,七年级以楷体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学习议论类文章《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两篇文章,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对现代文、文言文的特点有个初步感知。

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对议论文这种表达方式和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有初步感知,并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能分辨得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这四种表达方式,把握其作用。

二是能区分并初步了解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的不同。

第4单元诫子书(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4单元诫子书(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诫子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课文,我发现他们在词汇掌握、句子分析和文章结构理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文言文词汇时,对一些具有多义性的词语容易产生困惑。例如,“静以修身”中的“静”字,他们容易将其理解为现代口语中的“安静、不说话”,而忽略了文言文中的含义。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堂上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注意区分。
举例:解释“静以修身”中的“静”字,强调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是“安定、宁静”,而非现代口语中的“安静、不说话”。
(2)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和引导。
举例:分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的对偶修辞手法,解释其表达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文章结构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我修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实践“静以修身”。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模拟诸葛亮教育儿子的情景,体验古代教育观念的实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诸葛亮教育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13 纪念白求恩记 重点字词生难字 热忱.(chén) 殉.(xùn)职 狭隘.(ài) 鄙薄..(bǐbó) 纯cuì(粹) 派遣.(qiǎn) 极du ān (端) p èi (佩)服 zh í(殖)民 晋察j ì(冀)麻木不r én (仁) 拈.(niān)轻怕重 mò(漠)不关心 形近字⎩⎪⎨⎪⎧隘(ài )关隘谥(shì)谥号溢(yì)漫溢 ⎩⎪⎨⎪⎧忱(chén )热忱沈(shěn )沈阳耽(dān )耽误 ⎩⎪⎨⎪⎧粹(cuì)纯粹淬(cuì)淬火萃(cuì)荟萃 ⎩⎪⎨⎪⎧拈(niān )拈轻怕重沾(zhān )沾染玷(diàn )玷污 重点词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热情。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 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14 回忆我的母亲记重点字词生难字佃.(diàn)农私塾.(shú)妯娌..(zhóu l i)庚.(gē ng)子哭泣.(qì)祖j í(籍)为富不rén(仁)衙.(yá)门慰勉..(wèi miǎn)不chuò(辍)劳作仁cí(慈)rèn(任)劳rèn(任)怨多音字fénɡ(缝补)缝fènɡ(缝隙)j ì(周济)济j ǐ(人才济济)形近字籍(j í)书籍藉(j í)狼藉辍(chuò)辍学啜(chuò)啜泣缀(zhuì)点缀重点词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第四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统编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统编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第四单元一、文学、文体常识(一)作品作者1.《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2.《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法国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植树的男人》。

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上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3.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描写童年故事的短文,讲的是“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

4.《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二)相关文体1.夹叙夹议。

(《纪念白求恩》)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这种方法的好处: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

叙、议二者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要简明得体,议要富于哲理,富有激情。

示例:201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的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叙述的句子有:“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议论的句子有:“你是国家的栋梁”“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2.叙事散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3.书。

(《诫子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六、课文结构
七、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牧羊人”坚持种树改变环境的故事,表达来这样一个
主旨: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一定可以改变恶 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人类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 终会被改变。 八、写作特色
1.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善于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 富人物形象,如从牧羊人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橡子中,可以看出他一丝不 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从“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 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中,可以看出牧羊人一丝不苟的 生活态度。恰当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课文文体——散文 二、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 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 作有:《痛击》《走一步,再走一步》,《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2.采用第一人称,更加真实可信。这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 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的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 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纪实笔法来写,曾一度 让人误以为写的是真实的人物,甚至有人去普罗旺斯地区寻访这位牧羊人。 这就是第一人称行文的妙处,让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15 诫子书
一、课文文体——书信 二、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 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 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 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 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紧扣逻辑思辨,提升思维能力——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紧扣逻辑思辨,提升思维能力——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备课网页紧扣逻辑思辨,提升思维能力□谢金菊蒋守端教学漫谈摘要:基于七八年级议论性文体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统摄单元整体、用足助读系统、强化读写结合等手段,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后续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发展与提升;议论文教学;阅读与写作——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教学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思维能力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

[1]13这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指南,于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议论文因为具有突出的逻辑思辨性理应成为实现该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2]46因为学情关系,统编版七年级教材没有系统呈现议论文相关知识,教材中的议论性课文就承载着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言要求“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本单元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及思辨能力的启蒙,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统摄单元整体,创设思维主题初中的单元教学重在拓宽学生对各类语言材料、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共性知识的聚类学习,本单元需要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助读系统分析概括句间逻辑、行文思路、写作模式,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1.理清作者思路,确立思维类型本单元主题为“人生之舟”。

它要求学生学会思考人生,而思考人生首先需要学生能理清这类文章内在的说理方式。

因此,理清作者思路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

“《纪念白求恩》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遵循‘叙—论—颂’的思路。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共4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是教读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自读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所选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

这些课文都试图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单元目标】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

2.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

3.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

【教学思路】《纪念白求恩》是议论性文章,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来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默读有速度、有动笔训练。

《纪念白求恩同志》是与《纪念白求恩》配套的自读课,主要运用从《纪念白求恩》中学到的理清文章思路的策略,进行类文的阅读,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策略的目的。

《植树的牧羊人》是记叙类文章,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作者的思路,训练学生默读有动笔、默读有过滤。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记叙类文章,主要安排自学,巩固通过抓关键语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默读的方法。

《诫子书》是文言文,以“文”“言”融合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在理解文章的主旨、思考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写作:思路要清晰》主要进行作文思路的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行文线索,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课时安排】12.《纪念白求恩》(2课时)*《纪念白求恩同志》(1课时)13.《植树的牧羊人》(2课时)14.*《走一步,再走一步》(1课时)15.《诫子书》(2课时)《写作:思路要清晰》(2课时)《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1课时)12 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继续学习默读,做到默读有速度、有动笔。

2.整体感知,掌握通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要来学习第四单元,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5页,默读单元提示这两段话,思考:本单元选的是哪方面的文章?有哪些学习要求?明确: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是有关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文章。

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二、以《这天 ,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 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 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 怎样的感受?
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 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 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 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 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 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 以略写。
么晚?担心死我了……”】③
和担忧。
“向老师请教问题去了。”我边走边回答。不
就回家晚了一个小时,至于那么担心吗?我在心里
嘀咕着。
进了家门,老爸立即从厨房探出头,嘴角露出
一丝微笑,瓮声瓮气地问我:“没事吧?”得知我
一切安好,他又一头扎进厨房。一会儿工夫,就把 ④“拿手菜” 热腾腾的饭菜摆到了桌子上,房间里飘满了饭菜香。 却特咸,爸爸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 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这是写好文章的一 个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说话要有重点,才能条理清楚地正确 传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在和人交流,也需要我们确定 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的目的。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 就是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主题。 ②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 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 局部,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条理清晰地全面 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 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顺序。 按哪种顺序写要根据文体和题材的特点来确 定。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写牧羊人以一 己之力改变荒原的故事,采用的是时间顺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4修订版部编语文七上知识梳理第四单元一、重点字词梳理第13课《纪念白求恩》冀(jì):①希望:~求(希望得到)。

~幸。

~望。

~希。

②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③姓。

派遣(pài qiǎn):①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②派往某特定目的地③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 duān):形容词、名词。

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 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 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

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 bó):①指轻视;看不起;②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③轻视;厌弃。

④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 lù);①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②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③商品的销路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贬义)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贬义)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不仁:没有感觉。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学习资源
1.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法]让·乔诺(文),[法]弗瑞德里克·拜克 (图),武娟(译)《植树的男人》绘本; 3.[美]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学习准备
1.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 接描述。 2.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 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 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型度
,具有典型性
一定代表性
象不够鲜明,无代表性
能灵活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
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的一种,没有两相结合
没有运用任何描写手法
手法巧 妙度
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没能凸显人 物形象
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能至少运用5个具有鲜明感情倾 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没有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
核心任务: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知识,写一篇“平 凡·伟大”校园人物的征文。
(2课时)
学习任务
回顾梳理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选取校园 中的某一个人物,挖掘他平凡却伟大的相关经 历或事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平凡·伟大 ”校园人物评选活动。
学习资源
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 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学习资源
1.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2.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9页“词语的感情色彩”和 第80页“形容词”相关知识介绍。
1.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勾画两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 ,完成表格。
勾画集中体 现对比手法 的段落和相
关语句
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对比手法
表达效果
《纪念白求 恩》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复习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复习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复习知识点《纪念白求恩》一、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二、词语1. 读音晋察冀(jì)派遣(qiǎn)殉(xùn)职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 bó)2. 解释【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表示程度极深。

【热忱】热情。

忱,情意。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益,更加。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三、文本研读。

(1)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3)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4)总结全文,点明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深刻意义,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重点问题:1.“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明确:不行。

“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专题04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之人生价值(人物形象分析)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统编版2024)

专题04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之人生价值(人物形象分析)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统编版2024)

专题04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之人生价值(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一、常见题型:阅读全文,概括***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包括:人物性格,***是个怎样的人)二、答题模式:我觉得***(人)是个……的人(至少答两点,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

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

三、解答方法:(1)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

(2)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3)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4)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活动,所以分析人物就一定把他们放在一定得社会背景下去理解。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固定的答题词汇:(一)老师的优秀品质:(1)慈爱,有爱心,爱生如子。

(2)工作认真有责任感(3)善于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充满教育智慧。

(4)善于钻研,课堂语言风趣生动,吸引学生。

(二)父母的优秀品质:(1)坚强,不轻易向命运屈服。

(2)善良,同情弱者,尊重邻里(3)慈爱,爱子女。

(4)勤劳节俭(5)尊重孩子,善于引导,教育孩子。

(三)子女的品质:(1)不懂事,与父母存在代沟,但能知错即改(2)热爱父母,孝敬父母(3)刻苦勤奋,努力上进。

(四)形容人物品质常用的词汇: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14分)(23-24七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阅读《梯子》,完成各题梯子王辉①大院里,住户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放在走廊尽头的那两把竹梯始终都在。

每天,它们默默地靠在墙边,随时听候使唤。

如今,大家都忘了梯子的主人是谁,只是用完了以后,都会自觉地放回原处,然后说一声谢谢。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6单元基础知识点梳理 (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6单元基础知识点梳理 (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4-6单元基础知识点【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字音字形】冀jì派遣pài qiǎn 殉职xùn zhí出路chū lù狭隘xiáài 动机dòng jī极端jí duān 热忱rè chén 冷清lěng qing纯粹chún cuì佩服pèi fú高明gāo míng 鄙薄bǐ bó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 精益求精 jīng yì qiú jīng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词语解释】派遣:赋予权利委派。

动机: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事物发展达到的顶点;非常,十分。

热忱:热情;热衷;热诚。

忱,情意。

冷清:冷落,寂寞凄凉。

纯粹: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

佩服:钦佩;信服。

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以身殉职:指忠于职守而献出生命。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褒义)拈轻怕重:接受工作、任务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漠不关心: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不带宾语)(贬义)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贬义)精益求精: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

益,更加。

求,追求。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不专一。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变动。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任务一:见证奇迹之路 活动任务: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说一说最 让“我”难忘的画面是什么? 方法提示: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情节 1913年:初遇牧羊人 1920年:再见牧羊人 画面 牧羊人 高原 人们
1945年:永别牧羊人
情节
1913年:初遇牧羊人 1920年:再见牧羊人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yín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zào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suì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姓名 年龄
中国 经历
精神 品质
白求恩
国籍 职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圈点批注,品评人物精神,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设计专栏,学习人物高贵品质,树立人生信仰。 学习任务: 1.设计光辉形象厅——品评人物形象。 2.设计精神传承厅——树立人物丰碑。
(三年后)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看到了溪水。(读出惊喜之情) (三十二年后)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 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万多人幸福生活。(读出震撼之 情) 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读出喜悦之情)
①赞美:进一步赞美了他在八路军医务系统中的医术很高明。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白求 恩医生的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最高境界。 ②对比:而当时在延安,有一些人只看重军事和党政工作,认为做这些工作,才有意 义有前途;而对于技术工作则看不上眼。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纪念白求恩 本单元重点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四篇课文从情、事、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如《纪念白求恩》;有的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如《诫子书》;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慈的地方做标注。

在整体把握 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课文题目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纪念白求恩》 议论文 毛泽东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感人肿腑,催人奋发。

掌握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植树牧羊人》 小说 让·乔诺 本文叙述了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走一步,再走一步》 记叙文 莫顿·享特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及从中学到的影响个人一生的经验。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诫子书》 书信正文节录 诸葛亮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也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学习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及古今异义词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文题解读“纪念”,点明了本文是悼念性的文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白求恩”,交代了写作的对象。

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同志所写的一篇讲话稿。

概览元单在线慧智主题解说文章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同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第四单元 人格力量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四单元 人格力量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给学生带来的启示和影响。通过这篇文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文本,感受人格力量,还在讨论和实践中将这些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牧羊人植树行为的背后含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努力理解牧羊人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精神。这让我意识到,将现实生活与课文紧密结合,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欠佳。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牧羊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对自然的敬畏等,从而突破难点,理解人物品质。
-教师可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环保事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情况?”(如做志愿者、帮助他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格力量的奥秘。
第四单元 人格力量植树的牧羊人(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四单元“人格力量”中的《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植树的牧羊人》,了解文章主题、情节及人物形象,感受牧羊人的人格力量。
2.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如“绿化”、“毅力”、“无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

选编的课文中,《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值得当代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书中的名作,法国作家让·乔诺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种树、以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故事,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一篇记叙文。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只关注眼前的一小步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此类困境的人生经验。

《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同时也是一篇富含道德劝喻的家书。

这封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信,因其文短意长,言辞恳切,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中名句大家耳熟能详,加之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读背之中就能体味人生经验。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既有对美好人生的礼赞,也有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

选择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爱生命。

二、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四篇课文,包含四种体裁。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记叙文,《诫子书》是一封书信正文的节录。

相关文体的知识,将在八九年级集中学习,本单元可不做要求。

本单元教学的核心是: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思考。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白求恩、牧羊人)、知人论世(诸葛亮),理解作者从人物身上或者生活中获得的人生思考,从而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获得熏陶和感染,也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自由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认识;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将人生启示概括成抽象的教条,让学生死记硬背。

还要注意联系当代生活,理解这些人生智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2.在第三单元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重点是做到“三到”,学会圈点勾画。

默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就是每一个字都要认清,不能随便放过;手到,就是动手,做些标记,查阅资料,抄录摘要,写下感想等;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理解词句意义和句段间的内在联系。

圈点勾画是本单元默读的训练点。

圈点是古人读书的一种方式,用在字句旁边(古书为竖排)加圆圈或点,表示语句精彩或重要。

要引导学生借鉴古人读书的方式,圈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关键语句,勾画出重点词句,标出段落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在书的空白处写下阅读感想等。

教师可做示范,教会学生圈点勾画;也可在全班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圈点勾画涉及的点:词句层面———精彩的炼字、富有文采或富有哲理的句子、让你心有感触的语句;理解层面———不理解的语句、有所质疑的语句;结构层面———关键词语或句子(总括句、总起句、点题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等)、段落层次划分等。

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标示,比如,用波浪线画出富有文采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关键语句,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用三角号标出关键词语等。

但符号不宜过多过繁,以免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3.理清作者思路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理清思路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

因此,把握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分析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同样,要理清文章局部的思路,也要从理解句意入手。

可以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植树的牧羊人》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牧羊人几次见面的情形,抓住文中标志时间转换的词语,就能清晰把握作者的思路。

本单元课文均思路清晰,叙述议论有条理,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把握课文脉络、划分段落结构、概括各段大意等方式,以结构图、思维导图或者表格的形式,把握作者行文展开的思路。

教学完本单元,建议以课文为例,花一些时间跟学生共同梳理一般文章思路展开的常见方式,比如:《纪念白求恩》作为一篇纪念性文章,一般遵循“叙—论—颂”的思路。

《植树的牧羊人》作为一篇绘本故事,以叙事为主,以时间为顺序,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是先叙后议的典型。

《走一步,再走一步》,也是先叙后议的文章,主体部分也是以时间为序展开叙事。

与《植树的牧羊人》的不同之处在于,文章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事情,最后的议论,是将个别经验提升为普遍经验。

《诫子书》,重在说理,先提出观点,再做阐发,接下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本单元教学,建议《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各2课时完成;《走一步,再走一步》,1课时,由学生根据批注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解决。

基于教科书“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

教材在课后练习或阅读提示中,提供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建议;还编有配套的自读课本。

教师可将相关文章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展视野,拓宽知识面。

三、各课讲解12 《纪念白求恩》这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担很重要的功能。

既要在人文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在语文能力和阅读策略上使学生获得提升。

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训练圈点勾画。

文章内容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

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或者运用排比修辞,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充满热情洋溢,可作为文笔精华的内容画出来。

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

比如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分别圈出相应内容,梳理白求恩的行状、作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再如,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既有正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俭省的笔墨描摹反面的典型,可以用不同的线条分别画出正反的内容,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以及作者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针对性。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分明。

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

一开始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接下来专门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先是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暗含未能多多交流的遗憾,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用一个排比句高扬其品格而收尾。

这一点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和三完成。

其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

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

例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

如第一段论述列宁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此外,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

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

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习题设计:本课紧紧围绕单元能力点进行设题。

“思考探究”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句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

“思考探究”二针对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点———对比手法来设题,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在对比中把握白求恩的高贵品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思考探究”三在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落实文本细读,以第4段为例,理清课文局部的写作思路。

“积累拓展”四旨在通过两个特殊的句式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积累拓展”五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教学建议:(1)课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的事迹及抗战的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

因此,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跟学生讲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泛泛介绍他的经历,以使学生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这篇文章,态度上会更虔诚,而且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上也会更容易。

(2)课文中有许多政治术语,有些需要做点儿解释,比如“国际主义”,但不要陷入术语的纠缠,不要在课堂上牵扯太多精力;有些则不需要特别解释,如“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列宁主义”等。

(3)这篇文章提供了准确、精密、简明、生动的语言范例,词语运用丰富准确,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有力,且富于变化。

有些句子应该特别指出,让学生理解它们在表达思想上的作用;有些可以布置训练,使他们学会模仿运用。

13 《植树的牧羊人》这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作者采用纪实笔法来写,曾让人误以为写的是真实的人,甚至有人去普罗旺斯地区寻访这位老人。

作为一篇教读课文,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着不同的风格,承担着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重要功能。

其教学价值有如下几个:其一,课文篇幅较长,适合训练默读。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最好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这样做,可将注意力集中在语句的层面,而不是单个字、单个词,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印象,保持语感的连续性,从而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意蕴。

可采取多遍默读的方式,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大意,第二遍读,重在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再读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和精彩之处。

其二,把握课文的思路,理解一般记叙文的写作思路。

课文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采取先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然后展开叙事,最后又以议论升华主题。

一般记叙文,往往采取这样的写作思路。

而文章主体部分的叙事,则采取时间顺序,写牧羊人二十年来的工作,写高原由荒凉逐渐变为繁荣的经过;同时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避免“我”的过度参与,影响叙事的客观性。

“我”只是长期地观察,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孤独工作着,一点点积累,最终形成惊人的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