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发表时间:2013-12-03T13:20:06.077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徐玉香
[导读]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徐玉香
(吉林省和龙市松下坪学校,吉林和龙 133500)
摘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们的教学中永远离不开教材,讲课的依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材料,考试前的复习材料,可以说教材的用处非常大,但我们似乎从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我们的课程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本文即以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这告诉我们,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大程度的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的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

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下面就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能“悟数学”
在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我对这一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把三组探究规律所需要的数据分别揉合在一个表格当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这样大胆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生动、更富挑战性。

图如下:(1)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出示表格1
(2)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1: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表格2
商的变化规律2:当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你们能自己编几道除法算式并研究一下它们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吗?
表格3
这样借助在一个表格中对几组数学算式的深入研究,除法算式中当被除数不变时,商会随着除数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当除数不变时,商有会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若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该怎么变呢?这些问题在同学们的深入研究中迎刃而解。

教学时采取了猜想规律—验证规律(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和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把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作为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交流教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使得学生愿意与伙伴交流,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过程的生动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是不是“巧妇”,关键在于他会不会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教学材料发挥最大的
效能。

透视以上案例,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加工”,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挖掘、正确重组,这样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我们的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结合实际,补充创编,促使学生会“用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吴亚萍老师曾经说过:“教材它仅仅是‘材’而已,需要教师在‘读’这个‘材’的基础上‘用’这
个‘材’。

再者,任何教材恐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需要使‘材’为特定的‘人’所‘用’。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挖掘教材、补充创编、发展教材,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我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时,农村学生从来没见过“公交车站牌”,当然不能理解“公交车路线图”。

于是,我就设计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村组之间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学会了这部分知识。

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学习。

例如:“折线统计图”教材中例题安排了“某地2000年每月的降水量……”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缺乏趣味。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的事,如用电量等,利用学生获取的信息,编成例题:“XXX同学家2013年上半年用电量情况如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自学生的生活,内容鲜活,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起学习的热情,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用活用足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学数学”
很多老师认为,具有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就是无限制地开发、创造、甚至超越教材,而不去尊重教材内容,也没有将教材作为一切创新的前提基础。

事实上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并不是让我们无视教材,而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创新,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当我们提倡创新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任何的创新都是要有一个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即使你的创新思维再好,也是脱离教材脱离我们教学大纲的。

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与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抛弃教材,而是让教材的力量最大化。

总而言之,新教材是一种载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

我们要适应新教材的改革就必须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建立符合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观念的课程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的。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依照新教材的理念建立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要让我们的教学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具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教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