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初中数学教材已进入课堂,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面前。
新教材的编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按照新时代的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如何领会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使用新教材时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自主探究的能力,成为当前我们研究的新课题,笔者通过三年新教材的实践与探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
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
让教材拥有生命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学 习方 式的 教材体 系
在提倡学 习方式 多样 化的今 天 , 任 何 一种单一 的学 习方式, 都会降低学生 的学 习兴趣 ,窒 息学 生思维 的创造 性。
基 于 这 种 理 念 ,教 师 必 须 重 新 建 构 教
生 活 “ 型 ” — 让 学 生用 自 己 手里 的 原 —
个 又 一 个 的 数 学 问题 , 学 生 在 课 内 使
所 学的数学 知识在 课外 得到扩展 和延
续 。让 学 生 真 切 体 会 到 数 学 来 自生 活 ,
又 服 务 于 生 活 , 生学 习数 学 的需 要 。 产
一
小组 , 分组活动 , 实地考察 , 统计 前幢
教材编排方式上都作 了更新 , 为教师选 择、 重组 、 用好教材提供 了丰 富的资源 。 其实教材无论如何更新 , 恐怕都不能适 用于 所有学 生 ,材 ”要 为特定 的人所 “
用 。 此 , 有 教 师 的 教 育 智 慧 充 分 发 因 只
进学生全面发展所用。
化, 又增加 了一把小棒 , 出 : 提 () 1 这时会有新 的可 能性 出现吗? ( 用这些小棒摆 ☆或猜 一猜 会剩 2)
几根?
电视 机 垃圾斗 广播
4×9X1 3 = 6台 4X9X2 7 = 2个 4×9X2 7 = 2个
然后抽象 出:
、
实现 “ 本 世 界 ” 学 生 书 与
口 ÷5
现 实生 活 的沟通
口 ÷1 数 可 能 是 几? O余
孩子们理解 “ 余数要 比除数小 ” 这 1 .让学生在 生活情景 中建立 “ 原
型” 抽 象知 识 , 个 道 理 是 借 助 了摆 小 棒 这 一 活 动 :如 “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摘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本文围绕“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化教材内容;通过创设多层次的练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每一位学生都想学、爱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新课程观认为:“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来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教材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参与中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些什么?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为了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老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通过观看学生“踢毽子”的录像,引出“抛硬币”的游戏。
然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可能是哪一面朝上?”(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在课堂上现场抛硬币,让学生再猜一猜,引出“可能正面朝上”和“可能反面朝上”这两种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一种可能性,从而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
这样导入新课,材料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觉得数学真有意思,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 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老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引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数学知识融入了生活气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个 梯 形 剪 成 了两 个 角 形 ” 。而对“ 具 体 怎 样 推 导 出 梯 形 面 积 公 式 及 其 他 转 化 方
法” 。 教材并没有提示 , 这样 , 就 给我 们 的
课 堂 教 学 留 下 了 很 大 的 思 考 和 探 究 空
拉近抽象的数学知识“ 秒” 与 现 实 生 活 的 距离 . 让学生感受到 生活中蕴含着数学 、
观 察 并 找 出 转 化 后 图 形 各 部 分 间 的关 系, 通过 讨论 交 流 , 自主探 究 推 导 出 梯形 面 积 的计 算 方 法 。接 着 我 再 次设 疑 : “ 如 果 只有 一个 梯 形 。你 们 有 什 么 方 法 推 导 它 的公 式 呢 ? ”鼓 励 学 生 大胆 地进 行 操 作. 由于学生 刚刚用 “ 剪 拼法” 研 究 过 平 行 四边 形 面 积 的 计 算 公 式 ,通 过 知 识 的 迁 移 ,有 些 学 生 很 快 找 出 了 不 同 的 转 化
间 。因此 , 在教 学 中教 师 有 必要 设 计 一 些
教 材 的 内容 结 构 虽 是 根 据 学 科 特 点
数学活动 , 让学生通过观察 、 实验 、 猜测 、
推理 、 交流 、 反思等 , 亲 身 经 历 知 识 的 形
进 行 科 学 系 统 编 排 的 ,但 不 一 定 完 全 符 合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 , 所以 , 在 教
教 材 通 过对 话 呈 现 了 三 种 把 梯 形 转 化 成 已学 过 图形 的操 作 方 法 “ 两 个 一 样 的梯
更扎 实 、 更有 效 。 下 面 我 就 如 何创 造性 地 “ 活用教材” , 谈 谈 自己 的几 点 见 解 。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作者何宏斌概要:数学教科书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承担着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任务。
阅读数学课本,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也是数学学习的方式之一。
我们千万别使“读书”淡出数学课堂。
不少教师对于当下的数学课堂中不读书、少读书的现象提出质疑。
笔者对一些参赛课和常规课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有偏差。
一、操作探究并不排斥读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新课标强调实践与探索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并没有否定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而是强调“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68页)时,教师让学生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一般能摆出两种方法:(1)“连减”,先从36根中拿走6根,再打开一捆,拿出2根,剩下28根。
(2)“破十”,36-8,6减8不够减,从3捆中打开一捆,拿出8根剩下2根,和原来的2捆零6根合起来,得28根。
也有探究出较复杂的方法的,如36-10+2=28等,但极少得出教材范例的算法。
原因何在?教材突出“先拆分再合并后减去”的算法,是因为在脱离操作计算多位数的退位减法时,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掌握课本提倡的算法。
“先拆再合后减”的退位思维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这个难点,一个较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再模仿课本操作,实现20以内减法对退位减法的迁移,才有可能使大家都掌握“退位减法”的算法思路。
模仿和记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如果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不必忌讳学生的模仿。
学生模仿的过程实际就是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有不少学生连基础的算法都不会用,就是因为缺少了必要的模仿与记忆,知识技能没有得到内化。
因此,让学生在读书中模仿、在模仿中读书、在读书模仿中学会学习,这与课改理念并不相悖。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材,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一、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是以课本为主,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也多是抽象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身体体验来认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通过手臂来体验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往往是单一的,常常是按照一个模板进行训练,这就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创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存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让学生去寻找这些方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并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和优点。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问题,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合作来互相学习和帮助,也可以通过合作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关爱和感恩,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基础教材,其创造性使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题目往往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改造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一个求解面积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他们通过空间想象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常规的数学教材往往只有题目和答案,对于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
而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
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联系和应用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题目往往是孤立的,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而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应用,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联系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
相信只有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浅议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议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提倡:“教科书归根结底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这是一线教师必须拥有的权利。
”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在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教材中增加了大量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内容,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必要空间。
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绝不是简单照本宣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有目的地改编一些教学内容,对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处理,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挑战性和可探索性。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出发,找准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
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编者按照各学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精心编排的,但它有时并不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甚至落后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及时地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找准学习的新起点。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比一比》一课时,由于农村孩子没到过那些旅游景点,对于那些图片认识的也不多,我就把教材改了改,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本课,让学生分成两组,用抽数字的形式来比一比,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知识掌握地也很好。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素材特点的基础上,调整了教材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想办法求一个平行四边纸片的面积。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效果也会大大增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透过教材的表面,挖掘教材的本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从教材本身的编写意图出发,挖掘出教材本身蕴含的数学思想,即教材背后的东西,抓住教学的“根”。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小学数学教材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学习和教授小学
数学教材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一、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丰富多彩,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骨子里就很“数学白痴”的学生,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
方法,比如举例、比拟、比喻等,让学生能够把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和扩展,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和年龄
段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性地设置游戏、实验等丰
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自发性,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深
入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例如,对于在教学“排列组合”知识点时,不仅仅教会如何进行排列组合的操作,还可以采用有
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注意个性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偏爱数学计算,有的学
生偏爱数学应用,还有的学生喜欢逻辑推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个体学生的
数学学习兴趣并把握更多学习机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工具,它承载了教育部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期望和要求。
教材只有被创造性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教学功能。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进行探讨。
一、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题目往往排列得井井有条,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因材施教。
有时候,可以跨越教材内容的界限,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知识。
在教授小学生乘法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引导,除了教材上的例题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的应用,比如通过买东西、分组等情境,体验乘法的意义。
这种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形式。
二、教材题目的巧妙设计教材中的题目是巩固学生知识的关键,而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设计题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教材中的题目进行调整和改编,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在教授小学生几何知识时,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让学生通过测量、绘图等方法来求解问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题目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设计一些需要“脑筋急转弯”式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灵活的思维。
三、教材内容的延伸拓展教材内容的创新应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在教学小学生量的概念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量的游戏和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解量的大小、比较和测量等基本概念,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应用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和实验,实现知识的实践性应用。
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而且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一本教材在不同地区使用时,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教学要求的高低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不再是法典,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是一种文本和载体。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
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如何创造性使用与科学处理教材,超越教材,是新课程下我们广大教师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是怎样科学、合理地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等同于“更换内容”,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调换教材内容或活动设计上,为活动而活动,为体验而体验. 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的前提是深入钻研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内容编排的意图,对教学目标能准确把握.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教材中增加了大量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内容,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必要空间。
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绝不是简单照本宣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有目的地改编一些教学内容,对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处理,使教学内容更富有挑战性和可探索性。
所以我改编教材的例题例如:七年级上册再实际问题与以一元一次方程:探究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如果直接让学生解答该问题,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该题探究性不强,抑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材的精神实质,从实际出发,以不同的方式让课程接近生活、接近学生,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教育教学教材应用数学正文:教材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从目前来看,教材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等。
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
在新课程课标体系下,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是否善于创造性地开发使用这些材料,是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我们曾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作为我们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这套教科书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功能,就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现就一个数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谈点个人的感想。
一、创新思维,充分挖掘教材的科学内涵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立足教材,强调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再设计者,要创造性地合理使用好教材,挖掘其隐性内容,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1.挖掘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在使用这套教科书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特点,充分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
例如:在组织“一艘轮船向正北方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见右图)课题教学活动时,将该课题归纳为“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数学教材
的注意力 ,但 如果动态地分层展示例 图,对数学 内容进行 再加 工和再创造 , 以一种新颖 、生动 有趣 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 前,
可 有 效 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和 求 知欲 。 如 在 水 面 上 先 漂 出 一 只
常见的数量关系 ,再利用 常见的数量关系去解 决学生早 己熟悉 的 问题 ,这样教学 ,学生在死记这些抽 象数 量关系后 ,再套用
一
并且 观察所画 出图形 ,学 生凭借 已有的生活经验 能够 表述 :这 个 图形四四方方 的,它 叫正方 形;我知道它有 四条线 ;我觉得
四条 线 是 围 在 一 起 的 ;看 上 去 还 有 四个 尖 尖 的角 … … 学 生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出正 方 形 的特 征 , 自然 而 然 地 认 识 了 正 方 形 。再 认 识 长 方 形 ,让 学 生 把 画 出 的 图 形 与 刚 认 识 的正 方 形 比较 ,找 出两 种 图 形 不 同 的地 方 ,认 识 长 方 形 ,并 且 把 两 种 图 形 加 以 区
使 静 态 知 识 置 于 动 态 的活 动 中 , 可 以让 学 生 借 助 直 观 形 象 学 习
生对这些抽象 的数量 关系并不理解 。我在教 学时 ,首先 引导学
生 大 量 收 集 与 常 见 数 量 关 系 有 关 的生 活 实例 和 问 题 ,如 “ 铅 笔
6 角钱一支 ,2 元4 角能买几 支 ?” “ 某一 同学 一分钟 能打5 O 个
生 活 经 验 , 激 活 学 生 经 验 、 提 升 经 验 。为 了更 好 地 实 践 这 一 理 念 , 教 师 仅 仅 依 靠 现 成 的 课 本 教 材 远 远 不 够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
浅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方式上的更新都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带来了教学观念、方式的巨大改变。
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位课改教师面前的任务。
而要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我们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
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下面,结合9加几这节课的例子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9加几这节课是计算课,为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的生动有趣,在立足课标,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把整节课贯穿于带学生去王城公园玩的情境中,使主题图,例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课件显示了一个学生们坐车来到王城公园门口的情境图,这里我把教材中足球场的情景改为王城公园门口的情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兴趣很高,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9+2、9+3、9+6、9+4,从而很自然的过度到一起来研究“9加几”的问题上。
此环节采用了“五个字”中的“改”,改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全班试做9+3这到题。
通过摆学具,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总结出凑十法、假设法、数数法等计算方法。
此环节用到了“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
然后大家一起补充9加几的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
接着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索、寻找算式规律的活动,小组长对本小组找出的规律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做补充,由于找出的规律各异,大家都很好奇,聚精会神听各组的发言,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讨论着、交流着,他们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获得愉快的学习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合理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融合。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一是脑中有课标。
要以课标为依据,全面把握教材,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是心中有教材。
对数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教材中隐性的、含蓄的东西挖掘、开发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三是眼中有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构成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以此来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法一是趣味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把“趣”字做为教学的基点。
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要力求做到趣味化。
要让学生在讲故事、做游戏以及观察、操作、猜测的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切身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是生活化。
首先,内容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他们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探究要生活化。
虽然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是它却是寓于生活、扎根于现实的。
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加以理解,更能让他们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和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再次,实践要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再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引导他们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弹性化。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使用、学习水平的评价等方面都要给不同的学生留下适当的空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有不同的发展。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要想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既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又能使能力得到培养,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的教材结构。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指教师在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加工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进而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使教材更具动态化、情趣化、生活化,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节内容。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一)单元之间的调整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第三单元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是分数的加减法,学生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及质数合数的概念,如果接着学习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然后利用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加减。
第二、四、五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教学顺序,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更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第三单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在第二单元或者最后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发表时间:2013-12-03T13:20:06.077Z 来源:《赤子》2013年10月下总第292期供稿作者:徐玉香
[导读]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徐玉香
(吉林省和龙市松下坪学校,吉林和龙 133500)
摘要: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们的教学中永远离不开教材,讲课的依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材料,考试前的复习材料,可以说教材的用处非常大,但我们似乎从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我们的课程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本文即以数学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这告诉我们,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更大程度的深入挖掘教材。
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教材,但也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也有它的局限性。
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现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状况对教材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充分尊重教材基础上,大胆灵活的处理教材,努力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成为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落实到实处。
作为农村一线的数学教师下面就创造性的使用小学数学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点滴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能“悟数学”
在四年级上学期教学《商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为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我对这一教材内容进行了加工,把三组探究规律所需要的数据分别揉合在一个表格当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这样大胆的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生动、更富挑战性。
图如下:(1)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出示表格1
(2)探究商的变化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1: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和商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表格2
商的变化规律2:当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你们能自己编几道除法算式并研究一下它们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吗?
表格3
这样借助在一个表格中对几组数学算式的深入研究,除法算式中当被除数不变时,商会随着除数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当除数不变时,商有会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若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该怎么变呢?这些问题在同学们的深入研究中迎刃而解。
教学时采取了猜想规律—验证规律(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和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把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作为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都在宽松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交流教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使得学生愿意与伙伴交流,敢于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新知,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过程的生动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是不是“巧妇”,关键在于他会不会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教学材料发挥最大的
效能。
透视以上案例,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加工”,首先要整体把握教材,站在一个整体联系的层次去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挖掘、正确重组,这样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我们的学生才能想学、乐学、会学数学,获得终身可持续性的发展。
二、结合实际,补充创编,促使学生会“用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吴亚萍老师曾经说过:“教材它仅仅是‘材’而已,需要教师在‘读’这个‘材’的基础上‘用’这
个‘材’。
再者,任何教材恐怕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学生,需要使‘材’为特定的‘人’所‘用’。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力求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挖掘教材、补充创编、发展教材,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我在执教二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在认识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时,农村学生从来没见过“公交车站牌”,当然不能理解“公交车路线图”。
于是,我就设计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村组之间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学会了这部分知识。
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学习。
例如:“折线统计图”教材中例题安排了“某地2000年每月的降水量……”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缺乏趣味。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的事,如用电量等,利用学生获取的信息,编成例题:“XXX同学家2013年上半年用电量情况如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自学生的生活,内容鲜活,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起学习的热情,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用活用足教材资源,激励学生想“学数学”
很多老师认为,具有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就是无限制地开发、创造、甚至超越教材,而不去尊重教材内容,也没有将教材作为一切创新的前提基础。
事实上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并不是让我们无视教材,而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出创新,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课程。
当我们提倡创新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任何的创新都是要有一个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即使你的创新思维再好,也是脱离教材脱离我们教学大纲的。
所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与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抛弃教材,而是让教材的力量最大化。
总而言之,新教材是一种载体,是新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
我们要适应新教材的改革就必须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建立符合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观念的课程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全新的教学模式,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的。
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教材,依照新教材的理念建立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要让我们的教学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具有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教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