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

《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 第三版 每章案例参考答案(人大版)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案例参考答案冯德连主编绪论案例参考答案 (2)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2)第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3)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九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十章案例参考答案 (7)第十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9)第十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14)第十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第十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绪论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主要包括七大主题: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该教材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新观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要素流动。

2.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历史表明政治力量可以超越技术进步的作用。

(参阅[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版,第18-19页)。

引力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公式为:ij j i ij D Y Y a T ⨯⨯= ij T 是i 国与j 国间的国际贸易额,i Y 是i 国的GDP ,j Y 是j 国的GDP ,ij D 是两国间的距离。

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对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造成约束。

(3)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欠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2.答案:上世纪50年代初,普雷维什(Prebisch )和辛格(Singe )的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即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国际贸易产生的贸易所得的分配因此是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倾斜的,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
2023年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如下:
1. 甲国A公司和乙国B公司签订了进口100吨白糖的协议,选用了《2023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

A公司
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品运送协议,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

承运人的“希望”号轮准时到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协议规定的货品。

在“希望”号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遇台风使部分白糖受损。

B
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品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2. 美国A公司与我国B公司签订了购买一批月饼的协议,交货期为当年中
秋前一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

但是,由于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尚未交货。

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

A公司于是告知B公司宣告协议无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国际经济学家。

国际经济学分析日本豪华轿车案例

国际经济学分析日本豪华轿车案例

国际经济学分析日本豪华轿车案例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日本豪华车”还被认为是最具争议的一个词汇。

今天,日本豪华车却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成为目前踊跃进入高端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们的最好教材发生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给日本车一个到美国寻找立足之处的绝佳机会。

能源价格的上涨,使那时的人们对便宜、省油的小型车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美国和欧洲的生产商们都无法提供那样的商品。

日本车的春天来到了,它们的形象也随之确立:廉价、省油。

但也仅限于此,日本车在低端市场游刃有余,却没机会突破。

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很快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好转,浮现出一代年轻的富有的中产阶层,他们被称为“雅皮士”。

这些人对汽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

他们注重豪华和性能,而表面上奢华的大型轿车和经济性已经被他们摒弃。

在那个年代,宝马3系已经成为了典型的“雅皮士车”。

实际的销量也证明了这一点。

奔驰、宝马、奥迪等最能迎合雅皮士要求的高性能豪华车销量一路飙升。

看着欧洲车在美国高歌猛进,已经在美国市场取得一席之地的日本汽车制造商也跃跃欲试,试图开发出新的豪华车型来抓住这个新兴的消费群体。

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以廉价小型车起家的日本品牌根本无法和美、欧老牌豪华厂商竞争。

美国人把日本车讥讽为袖珍火箭,意思是速度够快,但安全性不强。

这个称号在日本车身上代代相传,从丰田到本田,然后铃木接手。

日本车被严格地排除在高级车行列之外。

但不服输的日本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开辟新的品牌。

而且,这些新的豪华品牌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产品线和销售渠道。

本田第一个试水,推出了讴歌(Acura),随后丰田创造了雷克萨斯(Lexus),紧接着日产也开始把英非尼迪(Infiniti)的牌子挂到自己的车上。

顽强的日本人很快赢得了市场的尊重。

从前汽车评论家们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车的嘲笑随着新的豪华品牌的推出而偃旗息鼓。

“日本豪华车”不容置疑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讴歌(Acura):日本豪华车的开路先锋2006年春,Acura在上海的“上赛道”开展媒体试驾活动。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第四版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第四版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冯德连第四版案例分析案例1—1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基本案情】萨卡尔(P.Sarkar)和辛格(W.Singer)对于联合国统计办公室从1970年开始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

研究显示,1970-1987年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单位价值相对于发达国家每年下降1%左右,18年间累计下降20%左右,但出口结构的调整未能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对包括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拉美半工业化国家的29个国家或地区1965-1985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研究显示,相对于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成品贸易条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970-1993年发展中国家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类似研究显示36个国家或地区中有23个贸易条件恶化。

在对66例最不发达国家所做的1990-2000年数据观察显示,有51例出现了贸易增长,但其中模糊贸易效应和恶性贸易效应占60%以上[Henry Veltmeyer (2004)]。

在全球贸易规模增长的背后,除了极少数的后起工业国家之外,发达国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的马太效应。

【国际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案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技术差异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3)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有限。

教材中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的分析假定(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过于严苛,导致国际贸易使两国互利的观点与现实不符。

【知识点】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生产可能性曲线。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绝对珍藏版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绝对珍藏版

Chapter 7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案例7-1案例名称:羊肉关税损害了美国消费者案例适用:进口关税的成本与收益案例来源:罗伯特·J·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原毅军陈艳莹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117~118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美国的养羊生产商长期依靠政府。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接受羊毛补贴,直到1995年国会颁布农场政策改革,补贴才被取消。

由于失去了援助,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又面对鸡肉、牛肉和猪肉的竞争,羊肉生产商提出了减少进口避免国外竞争者的请求。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羊肉进口都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国家在农业上拥有绝对优势。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非但不采取措施与这些国家竞争,反而在1974年的贸易法案中写入了一条“逃离条款”,为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提供暂时的喘息空间。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确定进口是否给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是这样,可以提请救援措施,该措施的采纳、修改或者否定由总统全权负责。

在1999年2月份,ITC并没有发觉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却接受了处于劣势的国内生产者提出的进口是损害根源的说法。

ITC没有取消进口计划,只是建议对超出上年的进口征收20%(在4年内逐步递减)的关税。

然而政府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比ITC的建议更加严格。

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第一年对所有的进口都征收9%的关税(2~3年降至6%,然后到3%),超过去年的进口征收40%的关税(2~3年降至32%和24%)。

美国羊肉产业联盟主席高兴地宣布,这一变化会给市场带来稳定。

征收羊肉进口关税的决定虽然在国内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却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

这一决定拆穿了美国政府对自由贸易地花言巧语,使其在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上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

减少进口的预期达到了,但保护羊肉产业的目的却并没有最终实现。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中的应用
【 教 法研 究 】
案例教学法在《 国际经济学》 中的应用
胡 帮 勇
( 重庆 三峡 学 院 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 重庆 4 0 4 1 2 0 )
摘要 : 《 国际 经济 学》 是 经 济类 专 业的核 心课 程 , 其 特 点在 于理 论 性 强 、 知识 点 多和教 学难度 大。 本文 以笔者 多年 的教 学 经验 为基 础 , 探 讨 案例 教 学在 《 国际 经济 学》 中的 应 用 , 以期提 高学 生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实际能 力 。 关 键词 : 案 例教 学法 ; 国 际经 济学 ; 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4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3 5 — 0 0 9 3 — 0 2

国际经 济 学的 教学 目的及 学 习难度

在世 界 经济 一体 化 和经 济全球 化 的今 天 ,越来 越多 的 人关 注 国际 经济 问题 。能 够用 所 学理论 解 释纷 繁复 杂 的 国
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同时通 过案例 讨论 提 高学 生 的语 言表 达力 和逻 辑 思维 能力 。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实施 案 例教 学法 , 主要 能起 到 以下 几点 作用 : 首 先, 减 少 课程 的枯 燥性 和 提升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国际 经济 学 知 识点 繁 多 、综 合性 很 强 ,需要 用 到微 观和宏 观 的 分析 方 法, 对数学、 函数 及 图形 要求 较 高 。如果 按照 纯理 论 的教学 方式 , 很 多 知 识 晦涩 难 懂 , 学生 也 只是 热 衷 于 记结 论 , 知其 然不知其所 以然 。 而案例教学 , 让晦涩的知识变得更有立体 感, 有利 于降低课程难度 , 丰富教学方式 , 调动学生 的主动 参 与意识 。其次 , 案例 教学 有益 于 学生 的 “ 学” , 提 升教 学质 量。 案 例教 学不 同于传 统 的教学 方式 , 教师 不再 是 填鸭 式教 学 的主体 , 而是 根据 国际经 济 中的热 点或 特殊 的现象 , 创 建 现实 经济 生 活情境 ,用 贴 近生 活 的经济 现 象来 引导 学 生 自 动融 入积 极讨 论 的课程 教 学 中 。 在这 一过 程 中 , 教 师不再 仅 仅是知识传播者 , 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 而 是 让 学 生 自己去 讨论 、 分析 、 总 结和 思 考 , 以得 出开 放式 的 结论。事实上 , 很多国际经济现象并没有唯一 的解释方式 , 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同一个经济现象,让各种 解 释相 互竞 争 ,不要 简 单地 下结 论 ,授 人予 鱼不 如 授人 予 渔, 重要 的不 仅仅 是学 生 学到 了什 么 , 更 重要 的是 让 学生 如 何 学 习 。总之 , 案 例教 学在 国际经 济学 中的应用 , 可 以提 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提升学生查询资料 和整理资料 的能力 ,增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和协调 组织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 的全面培养 。最后 , 案例教 学有 益 于教 师 的“ 教” , 提升 教师 教 学水 平 。在案 例教 学 中 , 虽然 教 师起 的是 引导 作用 ,但 是 如何 引导 好学 生对 国际经 济现象的探讨并非容易。 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知道可能理论 就够 了 , 但 是在 案 例 教学 中 , 教 师必 须 提前 准备 案 例 , 对 国 际经济的热点和特殊现象要有高度的灵敏感。教师需要关 注学 术前 沿 , 不 断完 善 和更新 知专 业 学生必 须 掌握 的基 本 能力 之一 。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重理 论轻 实践 , 教 学效 果 差 , 因此 对 国 际经 济学 的教 学改 革 势在 必行 。 国际经 济学 是 以 国际经 济关 系 为研 究对 象 的学科 , 主要 由两 部分 内容 构 成 : 第一 部 分是 国 际贸 易理 论及 政策 ,主要探 讨各 国之 间的商 品 贸易 和服 务 贸易产 生 的原 因 、 利益 分 配 以及 由此诞 生 的 国际贸 易政 策 。 第 二部 分是 国际金 融部 分 ,主要 探讨 由于贸 易而 导致 的 国 际资本 的 流动 、 国际投 资 、 汇 率 以及 国际 收支 等 。该 门课 程 的知识 点众 多 , 需 要 良好 的微 观和宏 观 经济 学基 础 , 这 就 降 低 了教 学 的趣 味性 和学 生学 习 的积极 性 。学 生缺 乏将 理论 知识 用 于实 践 的能力 。案 例 教学 法在 很多 课程 的 教学 中起 到 了 良好 的效果 , 因此 , 如 何将 案 例教 学法 应用 于 国际经 济 学 的教学 当中是 本文 探讨 的 重点 。 二、 案 例教 学 法在 国 际经济 学 中的 意义 案 例 教 学 法 由美 国 的 科 普 兰 博 士 ( C o p e l a n d , D . ) 于 1 9 1 0 年 率先 在 哈佛 大 学商 学 院 中应 用 于实践 , 最 早 的案 例 教学 法应 用 于工 商管 理专 业 。科 普 兰博 士邀 请 了很 多优 秀 工商 管理 的从 业人 员走 进课 堂 ,向学生 展示 在管 理过 程 中 遇到 的各 种实 际 问题 ,科普 兰博 士要 求 学生 利用 管理 学 的 理论知识结合实际问题 ,写出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 可 能方 案 。案 例教 学法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该教 学方 法 由 于其 良好的效果很快在其他学科开始推广。根据哈佛大学 商 学 院的定 义 , 案 例 教学法 是 指学 生和 教师 互动 , 共 同参 与 对 某学 科 的案 例或 疑难 问题 进行 探讨 的教 学方 法 。在 案例 教 学法 中 , 学 生不 再是 被动 地接 受知 识 , 老 师也 不仅 仅 是现 有 知识 的传 播 者 , 教师 与学 生成 为平 等 的主 体 , 共 同参 与课 堂 的教 与学 。案 例教 学法 着 眼于 学生 的创 造力 和解 决 实际

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探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探析


必 须 考 虑 学生 的适 应 性 及接 受 能力 ,因 此 必须 要 在 课 堂 讲 授与 案 例 教 学 间 有所 平衡 。如 何 将 有 限 的课 时 合 理地 分配 在 课 堂 讲授 、 讲 解 与 案 例教 学实 施 所 需 的 讨论 、辩 论 、 交流 上 ,将 两 者 组 织成 个有 机 整体 ,这 是 我们 必须 面对 的问题 。
活运用,重视总结与反 思,更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 目的达成。 【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应用
国 际 经 济 学 是 教 育 部 认 定 的 高 等 院校 经 济 类 核 心 课 程 ,其 主 要 内容 可 分 为 微 观 与 宏观 两部 分 ,前 者 主 要 讨 论 贸 易 的起 因、 利 益 及 贸 易政 策 的 制 定 ,后 者主 要 说 明 国际 经 济 活 动在 各 国 国 民 收入 决 定 中 的作 用 , 以及 国 内 经济 活 动 对 国际 经 济 关 系 的影 响 。 通 过学 习 国 际经 济 学 ,能 够 掌握 关于 国际 经 济 的 基 本 知 识 ,把 握 经 济 学 思维 方 式 和 研 究 范 式 ,这 对 于 应 对 全 球 化 竞 争 ,培 养 应 用 性 、国 际化 人才 至 关重 要 。 国际 经济 学课 程理 论 体系 庞大 ,有 一 定 的学 习难度 。在教 学 中 只依 靠传 统 教 学模 式 ,易形 成 老师 为主 、 学生 被动 的局 面 。学 生主 体 地 位 、 自我 意识 、 自主 能力得 不 到肯 定 ,最 终其 理解 多 停 留在肤 浅 的层面 ,不 能形 成独 立分 析 并解 决经 济 学 问题 的能力 。因此 ,应 该在 教 学实 践 中探索 引进 多种 教 学模 式 ,案例 教学 即 是其 中之 一 。 案例 教学 及其 特 点 所 谓 案 例 教 学 ,主 要 指 教 师 根 据 课 堂 教 学 目的 和 要 求 ,通 过 组织 学生 对 案 例 的 调 查 、 阅 读 、 思考 、分 析 、讨 论 和 交流 等 活 动 ,加 深 学 生 对 基 本 概 念 和 原 理 的理 解 和 运 用 ,进 而 提 高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的 教 学 方 法 。 案 例 教 学 由 美 国 哈 佛 法 学 院 前 院 长 克 里 斯 托 弗 ・哥 伦 布 ・朗 代 尔 ( C . c . L a n g d e l 1 )1 8 7 0 年 首 创 , 较早 主 要 在 法 学 、 工 商 管 理课 程 教 学 中运 用 ,而 后扩 展 运 用 于 其 他 学 科 。 作 为 一 种 力 图将 实 践 与 理 论 有 效 结 合 的 教 学 模 式 ,案 例 教学 主要题 设 计 出 合 适 的 案 例 是 教 学 成 败 的 关 键 。好 的 案 例 应 当 有 现 实 的 背 景 , 能够 让学 生 在 设 置 的情 境 中描 绘 、反 映相 关 的 经 济 问题 及 其 产 生 原 因 、存 在 背 景 和解 决方 案 。同 时它 们 难 易度 要 适 当又 能 凝 练 教 学 主 题 , 过 于 简 单 则 学 生 难 以 产 生 兴 趣 : 过 于 复 杂 , 则 工 作 量 大 易 给 学 生 造 成 挫 折 感 , 同 时 无 法 及 时 完 成 。 对 于 教 师 而

货币供给案例分析

货币供给案例分析

第九章货币供给案例分析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之谜自2006年初以来直到目前,流动性过剩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央行在最近几年虽然不断奋战过剩的货币流动性,却出现了越战越多的结果,也因为巨大的过剩货币正在强劲地推动中国的资产价格上涨,从而开始酝酿出日益扩大的资产泡沫风险。

为了防范这个风险,政府一方面在加强回收过剩流动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打压地产和股市的泡沫,这些做法无疑都是对的,但要“治本”还得从消除产生过剩货币流动性的根源入手。

我不是研究金融和货币问题的学者,但也希望搞明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可是我在经过一番研究努力后,对流动性产生的原因不是更明白了,而是更糊涂了,因为围绕流动性产生的原因,有太多的谜团。

说出来请教大家,特别是从事金融货币理论研究的学者。

谜题之一:货币乘数之谜从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源头看,可能是货币乘数的上升,即每单位基础货币所派生形成的广义货币倍数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始终是各国央行消减货币流动性的重要工具。

为了抑制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增长,近几年央行除了不断扩大对冲操作业务,也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率金,从2003年到2007年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6%提升到9.5%,连续提高了7次,但是根据央行的报表计算,中国的货币乘数却从2003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末的5.3,为什么在央行大幅度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会不降反升呢?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不仅与存款准备金率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对存款的比率有关,而且这两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和货币乘数成反比关系。

所以,如果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而超额准备金率或现金比率下降的时候,就会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导致货币乘数上升。

从2003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比率的确有下降的情况。

2006年末与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抵消掉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现金比率的下降后,仍然实际提升了1.1个百分点,按照这个结果,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计算,本应使货币乘数下降6.1%,但实际结果却是到2006年末,货币乘数反而上升了25.3%,这个结果,当然会导致货币过剩流动性的急剧增长。

外汇与汇率 案例

外汇与汇率 案例

(外汇与汇率)案例案例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对美元汇率的两次联合干预1973年美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由于美国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处境,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汇市场因此开始不断抛售美元,使美元的汇价一路下跌。

面对美元跌势,卡特政策决定干预外汇市场。

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项反通货膨胀计划,但对美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表示,因此,美元反而在外汇市场上狂泻。

面临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中央银行被迫进行不改变自己政策为前提的大规模干预,买美元抛本国货币,但收效甚微。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稳定美元汇率。

由于前一星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使外汇市场大失所望,卡特这次宣布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

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

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衡美元的外汇价格。

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对其货币紧缩政策更是十分警觉。

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从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7.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后,美元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瑞士法郎。

在针对日元动用了500万美元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也升至187.5日元。

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5%。

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上干预。

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

但是,在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真正采取倾向紧缩性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

国际经济学实践心得

国际经济学实践心得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国际经济学实践项目,通过这些实践,我对国际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学实践中,我发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投资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分析国际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则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

1. 案例分析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在研究国际贸易时,我们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探讨了贸易战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我国应对策略。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不仅了解了国际贸易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 模拟谈判在模拟谈判实践中,我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某一议题进行谈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博弈论等,制定谈判策略,争取本国利益。

通过模拟谈判,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谈判技巧。

二、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挑战在国际经济学实践中,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难题。

由于各国文化、价值观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沟通与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1. 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但在国际交流中,语言障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我们需要加强语言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翻译软件、同声传译等工具,降低语言沟通的难度。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我们在沟通与合作中产生误解。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学会在尊重中求同存异。

三、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在国际经济学实践中,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浅谈《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

浅谈《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
维普资讯
坝 代 教 胄
浅谈 《 国际经济学 》案例教学
李 淑 艳 ( 州大 学松 田学 院 广 东 增城 广 5 17 1 3 0)
摘 要 :针 对 《 际经 济 学 》教 学效 果 不理 想 的现 象 ,本 文提 出 国 际经 济 学案 例 教 学 的 方法 。文 章从 运 用 案 例教 学的 必要 性 入 手 ,介 国 绍 三 种 适 合 国际 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最后 提 出在 实 施 案 例教 学 中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 关键 词 :国 际经济 学 案例 教 学 ‘ 。


二 、《 际经 济 学 》案 例 教 学 的 方 法 国 案 例 教 学法 改变 了传 统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内容 死 板 、教 学 方 式 单 和 教 学效 果 不 佳 的缺 点 ,从 对学 生 进 行 素质 教 育 和 培养 创 造 能 力 的角 度 ,弥补 了传 统 教学 方法 的不 足[ 案 例教 学 内容丰 富 ,应 2 ] 。

相 互关 联 的几 章 讲授 后 ,可 以 安排 综 合 性 案 例 ,并 组 织 学生 讨论 分 析 。例 如 学 习 国际 收 支 、汇 率 、货 币危 机 理 论 和货 币金融 体 系等 理论 后 ,向学 生 介 绍有 关 东南 亚金 融 危机 的 资料 :19 9 7年 7月 2 日从 泰 铢 贬值 开 始 ,历 时 两 年 之 久 ,危 机 重 心从 东 南 亚 的 泰 国转 移 到 台 湾 ,再 转 移 到韩 国 ,最 后 又重 新 回到 东 南 亚 的印度 尼 西 亚 ,经 历 四波 。仅 19 97年 7 到 19 年 1 月 98 月半 年 时间 ,东南 亚 绝 大 多 数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货 币贬 值 达 3 % ~ 0 ,股 市 跌 幅达 0 5% 3 % 0 0 6 %。接着 ,学 生 围绕 任课 教 师提 出 的问题 展 开热 烈 的讨 论 , 背 景 做 出 特 殊 的要 求 ,但 把 教 学 本 身 看作 一 项 实 践 活动 ,强 调专 业 实 训 在 其 中 的重 要 作 用 ,要 求 教 师 首 先要 参 加 一个 由 国际 劳工 组 织 和 中 华青 年 联 合 会认 可 的师 资 培训 课 程 并 获得 合格 证 书 ,以 提 高 教 师在 实施 创新 教 学 方 法的 能力 。然后 完 成 至少 两 次 K B的 A 教 学 任 务 后 ,提 交 课 程报 告 ,并 被 评估 合 格 后 颁 发 资格 证书 。这 些 都值 得 我 们 的学科 教 育 去认 真 借鉴 ,加 快 中 国教 育 变革 的进 程 。 『 论 文得 到 天 津 工 业 大学 高等 教 育教 学 改革 研 究 项 目的 资 本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的概念、原理和政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际经济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际经济学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教师详细介绍国际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政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国际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5. 知识拓展:介绍国际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国际经济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测验: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4. 教学反思:根据测验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法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经济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 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

《国际经济学》课程分析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标准学时:72课程类型:理论课《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它是国家教育部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与其关系较大的学科和课程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教学互动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在内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国际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目录【案例5-1】案例名称: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 (1)【案例5-2】案例名称:欧盟内部贸易又创新高;中国成为境外消费大国 (3)【案例5-1】案例名称: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知识点:产业内贸易理论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黄卫平胡玫等译《国际经济学》 2013年1月第8版。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口也少得可怜。

加拿大的汽车工业被美国汽车工业的几个大厂商所控制。

这些厂商发现,在加拿大大量建立分散的生产体系比支付关税要划算。

因此,加拿大的汽车工业实质上是美国汽车工业的缩版,大约为其规模的1/10。

但是,这些美国厂商在加拿大的子公司也发现小规模带来的种种不利。

一部分原因是在加拿大的分厂比其在美国的分厂要小;但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的工厂更加“专一”——集中精力生产单一型号的汽车或配件。

而加拿大的工厂则不得不生产各种各样不同的产品,以至于工厂不得不经常停产以实现从一个产品项目向另一个的转换,不得不保持较多的库存,不得不少采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等等。

这样加拿大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的要低大约30%。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通过努力在1964年同意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附有一些限制条件)。

这一举措使汽车厂商得以重组生产:这些厂商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削减其产品种类。

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及就业水平并没改变。

加拿大一方面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再生产的汽车型号,另一方面向美国出口加拿大仍生产的型号。

在自由贸易前的l962年,加拿大出口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汽车产品然而却进口了5.19亿美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1968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成为24亿美元和29亿美元。

换而言之,加拿大的进口和出口均大幅度增长。

贸易所得是惊人的。

国际经济学5 - 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国际经济学5 - 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的自然禀赋 要素的供给 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
要素相对价格差
生产成本差异
商品价格差异
贸易产生
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 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5.4B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 衡框架 H-O定理单独分析了生产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派生需求
的供给要素(在技术和偏好 不变)的差异对相对商品价 格的影响。 特别是,Olin 假定不同国家 的偏好相同。这样在不同国 家就产生了对最终产品和生 产要素的相似需求。因此,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供给的差 异导致了不同国家间相对生 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最终,技术相同,但是生产 要素价格不同导致了相对商 品价格的差异和国家之间的 贸易。因此,是相对生产要 素供给的差异导致的相对生 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和商品价 格的差异由双线部分表示。
4.
5. 6. 7. 8. 9.
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均为不完全专业化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为了分析的方便) 两种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国内要素自由流动,不能国际间自由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壁垒
10. 资源充分就业 11. 贸易平衡
5.2B 假设的含义
1. two nations, two commodities (X and Y), two factors( L and K) 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和B国),两种商品(X and 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 本)。
要素密集度的几何说明
为什么B国在生产两种商品时都使用了比A国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技术? 资本和劳动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替代?
5.3B 要素丰裕度
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是要素丰裕度,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经济资源的相对丰
裕程度
有两种方法来衡量: 物理定义法(根据一国现有的劳动和资本的总量)。 例如AB两个国家,如果A国的总资本与总劳动数量之比大于B国,则A国称为 资本丰裕型国家,B国称为劳动丰裕型国家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配额和倾销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配额和倾销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配额和倾销目录【案例6-2 】案例名称:美国食糖进口 (1)【案例6-3 】案例名称:中美水产第一案 (3)【案例6-2 】案例名称:美国食糖进口知识点:配额(补)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海闻蔡荣等译《国际经济学》2002年4月第1版第190〜191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美国食糖问题的起因与欧洲农业问题有些相似,联邦政府保护的国内价格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水平。

但与欧盟不同的是,美国国内的供给没有超出国内需求。

因此美国政府可以运用配额制度使其国内食糖价格一直保持在目标水平。

美国食糖进口配额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在美国销售食糖的权力被分配给了外国政府,然后由外国政府将这种权力分配给各自的厂商。

因此食糖进口配额形成的“租”由外国人获得。

配额将美国食糖进口量限制在大约213 万吨,因而美国市场的食糖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40%还多一点。

作为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食糖进口配额说明了保护的倾向:给一小部分生产者提供保护,使每个生产者获取很大的利益;由广大消费者来支付这些代价,但每个消费者只负担很少一点。

但是从食糖生产者的角度而言,进口配额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美国的食糖工业只雇佣可约12000人,食糖生产者从进口配额中的所得,表现为一种隐含的约每人9万美元的生产补贴。

这也就难怪美国的食糖生产者会极力维护进口配额。

反对实施进口配额保护的人经常试图从进口限制所“保留”的每个工作机会所产生的消费者成本,而不是从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角度来提出批评意见。

研究过美日食糖行业的经济学家们都相信,即使实行自由贸易,大部分的美国食糖生产者仍将生存下来,只有2000到3000人可能失业。

因此,被“保留”的每一个工作机会的消费者成本超过50万美元。

问题:请结合配额,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评析:进口配额指的是对可能进口的商品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是以向一些个人和公司颁发进口许可证来得到实现。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国际经济学的课堂上,讲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各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参与国都获得利益。

二、思政融入点。

1. 合作共赢理念。

在讲解比较优势理论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理论背后的哲学思想。

就像班级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一样,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优势。

国际间的贸易就像是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幽默地说:“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国家都像一个超级爱显摆又小气的小朋友,只想着自己什么都干,不跟别的国家合作,那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只有自个儿玩的小朋友的游乐场,多无聊啊。

就像有的国家擅长种香蕉,有的国家擅长造汽车,大家互相交换,就都能吃到香蕉开上汽车,这就是合作共赢的魔法。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合作共赢不仅仅是在国家之间的一种经济交往模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也要学会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势,积极合作,而不是一味地竞争和封闭自己。

2. 全球化视野与开放包容心态。

当分析国际贸易中的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时,可以提到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例如说:“咱中国就像是一个超级学霸,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学的大课堂。

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国的小伙伴来一起玩。

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门。

这就告诉我们,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不能做个躲在小角落里的小蜗牛。

我们要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去发现世界的精彩,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模式等。

”鼓励学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文化特色。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闭关锁国是没有出路的。

3. 大国担当与公平贸易。

在讲述贸易摩擦的案例时,比如中美贸易摩擦。

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贸易就像一场游戏,但是这个游戏得有规则。

美国有时候就像一个有点任性的大孩子,觉得自己力气大,就想改变游戏规则,给我们中国制造一些小麻烦。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国际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案例内容: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1 Introduction案例1-1案例名称:甚至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也不全是美国生产的案例适用: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性案例来源:萨尔瓦多著朱宝宪吴洪等译《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年9月第1版第1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市场销售的IBM公司个人电脑,许多零部件其实是国外生产的,表1表明:生产成本总计860美元,其中625美元用于海外生产零部件的成本(其中230美元花费在美国自己在海外开设的工厂上)。

如果所有的海外生产都在国内进行,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从而提高个人电脑价格。

实际上,IBM公司1992年的新型PS/55laptop完全是在日本生产的。

案例评析: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隔绝的状态下生存。

一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诸如工业、服务部门、收入和就业水平等等,都与其贸易伙伴的经济紧密相连。

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案例中,IBM的个人电脑是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各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产物,在美国国内只能完成构成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在总成本860美元中,美国自己工厂所占的部分仅为230美元。

因此,其不仅是属于美国的,更确切的说,应是属于世界的。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这种国际分工合作的产品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已经没有多少产品可以只依靠国内资源来获取生产的竞争优势。

当然,这也仅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一种简单表现。

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复杂问题,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一个特定国家中的不同部门之间经常会产生强烈而不均衡的影响。

同时,国家间相互依赖也表现为一国的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也是如此)。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国际经济学的知识以正确看待和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各类事件。

Chapte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Ricardian Model案例2-1案例名称:蜡烛工的请愿案例适用:比较优势理论案例来源: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海闻蔡荣等译《国际经济学》 2002年4月第1版第28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在重商主义哲学盛行时期,保护主义蔓延,被激怒的法国经济学家Frederic Bastiat(1801—1851年),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最成功地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现摘录如下: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容忍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我们的顾客全都涌向了他,当他出现时,我们的贸易不再与我们有关,许多有无数分支机构的国内工业一下子停滞不前了。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我们所请求的是,请你们通过一条法令,命令关上所有窗户、天窃、屋顶宙、帘子、百叶宙和船上的舷窗;一句话,所有使光线进入房屋的开口、边沿、裂缝和缝隙,都应当为了受损害的工厂而关掉。

这些值得称赞的工厂使我们以为已使我们的国家满意了,作为感激,我们的国家不应当将我们置于一个如此不平等的竞争之中……仅仅因为或部分因为进口的煤、钢铁、奶酪和外国的制成品的价格接近于零,你们对这些商品的进口就设置了很多限制,但为什么,当太阳光的价格整天都处于零时,你们却不加任何限制,任它蔓延? 如果你们尽可能减少自然光,从而创造对人造光的需求,哪个法国制造商会不欢欣鼓舞?如果我们制造更多的蜡烛,那就需要更多的动物脂,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牛羊,相应,我们会见到更多人造草场,肉、毛、皮和作为植物生产基础的肥料。

案例评析:比较优势原理指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通过专业化分工,各国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生产率的产品,提高了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使世界福利增大。

通过贸易使得各国获利。

案例中当时盛行贸易保护主义,认为进口产品会威胁本国产业,进口限制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因此政府应当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

而比较优势理论有力的压倒了贸易保护主义者。

巴斯底持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的故事更有力的打击了贸易保护主义。

太阳可以看作是能高效生产太阳光的厂商,生产成本为0。

由于有了这个“厂商”使得国内“太阳光”厂商失去了国内市场,倘若没有太阳,国内会生产并出口人造光。

根据贸易保护主义,太阳光威胁到了国内人造光市场,应该禁止使用太阳光。

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会禁止使用太阳光,而自己进行生产。

原因就在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该国应该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太阳光。

一国的资源是有限的,该国停止生产“太阳光”会节约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商品。

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福利。

Chapter 3 The Specific Factors and IncomeDistribution案例3-1案例名称:埃尔切事件案例适用: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案例来源:张翔:“埃尔切纵火事件与中国的全球化”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年10月14日,第三版。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位于西班牙东南部阿利坎特省,人口约20万的埃尔切市,一直为欧洲的鞋业中心之一,鞋业作坊有六七百家之多,依靠发展制鞋业一度富庶。

中国鞋商1998年才正式进入埃尔切市,由于中国产的鞋子款式、设计制作美观新颖,再加上价廉物美,在欧美很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该市由华侨华人开的鞋业公司、制鞋工厂和仓库式批发零售商店已增至60多家。

在西华人鞋商的销售额占当地的20%左右,很多西班牙商人也在大量进口并销售中国鞋,仅去年西班牙就从中国进口鞋子6190万双,占其鞋类进口总额的47%,价值高达2.2亿欧元。

以温州鞋为代表的中国鞋,2002年才开始零星进入埃尔切市场,但是温州鞋进入埃尔切之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已占到埃尔切鞋类批发量的30%,对当地的制鞋工业形成了客观威胁。

一部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鞋厂由于缺乏竞争力纷纷倒闭。

近30年来,该市制鞋工人失业率增长了30%。

2004年9月17日,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16个货柜、价值约800万元温州鞋被当地不法分子烧毁,价值十多亿元的温州鞋也遭受着被焚烧的威胁。

“烧鞋事件”如不尽快得以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当地中国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尚危及今后中国产品出口西班牙等欧洲市场。

甚至有报道称,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第一起严重侵犯华商合法权益、野蛮排斥华人的暴力事件”。

中国鞋被焚事件惊动了埃尔切这座20万人口的西班牙小城。

多数埃尔切市民对中国商人持同情态度,认为商业竞争不可以成为烧鞋的理由。

埃尔切的Casimir Gomez先生说,这两天的烧鞋事件震动了该市。

他还说:“中国鞋质量好,价格便宜,我每过一两个月就会带着妻子去逛一逛。

商人之间的竞争应该采取正当手段,烧鞋的人非常不理智。

”还有的市民愤愤不平地说:“烧鞋的行为真是愚蠢!”案例评析: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李嘉图模型提出不仅所有的国家从贸易中获利,而且由于贸易没有影响收入的分配,每个个人的福利也都得到改善,那么国家间的相互贸易应是受人欢迎的。

然而在现实中,贸易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贸易收益的分配是非常不均等的。

特定要素模型的分析表明,贸易会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使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对流动要素的拥有者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不均等的影响,原因有两个:第一,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第二,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提高某一种产品的产量一般会减少对某些生产要素的需求,同时会提高对另外一些生产要素的需求。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也许某项贸易对一个国家来说整体上是有利的,但是它通常也会对这个国家的不少利益集团带来不利影响。

在本案例中,埃尔切的鞋商和鞋业工人可以看作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

一方面,他们在与中国鞋商的竞争中缺乏优势而失业;另一方面,其在贸易中的损失不能有效的从其他途径得以解决,寻找新的工作或转行都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

对他们而言,其在贸易中是受损的。

而对其国内的鞋类消费者而言,由于贸易的发生,进口鞋商的进入,导致竞争的加剧,使得他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鞋类产品,他们是贸易的受益者。

因此,他们对烧鞋事件进行了严厉的指责。

埃尔切纵火事件的发生正反映了贸易在一国范围内产生的收入分配效应。

在现实世界中,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使得受损者和受益者同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贸易自由化迟迟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中贸易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非常关键的。

Chapter 4 Resources and Trade: TheHeckscher-Ohlin Model案例4-1案例名称:中美贸易案例适用: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验证案例来源:罗伯特·J·凯伯(Robert J. Carbaugh)著原毅军陈艳莹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9月第1版第72页。

在编辑过程中做了适当修改。

案例内容:俄林理论的研究。

研究者根据技术密集度将131个样本产业分为10组。

第一组中的产业技术含量最高,而第十组的产业技术含量最低。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高技术产业;第1组至第3组占美国对中国出口的77.8%。

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在低技术产业,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0.7%集中在第9组和第10组。

案例评析: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是国家间比较优势的源泉,在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贸易模式。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正如我们所知,美国人力资本(技术)丰富,而非熟练劳动力稀缺。

相反,中国则拥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

那么根据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美国在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将向中国出口富含大量熟练劳动力的产品,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比较优势,向美国出口包含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

上述案例中,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杂志、办公与计算机设备,客机及零部件、工业无机物,机械、涡轮机、油脂和石油等高技术产业组;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中于编织、羊毛、皮革加工和制成品,童装、非橡胶鞋等低技术产业组,中美之间的这一贸易模式非常符合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预测,验证了赫克谢尔—俄林理论的结论。

Chapter 5 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案例5-1案例名称:日本向缅甸的转移支付案例适用:国际转移支付案例来源:张曦:“日本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世界经济》 2004年第2期, 第6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