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的基本工作程序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油田勘探开发程序
4)开辟生产试验区 在详探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较有利的地区选择一块面
积,用正规井网正式开发,作为生产试验区,开展各种生产 试验。
大油田 开辟试验区 中小油田 选择试验井组 断块油田 可选单井
——油田上第一个投入生产的开发区,肩负典型解剖与生 产的双重任务。
16
开辟生产试验区原则: (1)具有代表性:油层分布规律、流体运动特点对全
9
1、预探(寻找油气田) 目的:发现油气田。
通过钻探寻找油气,并确定其工业开采价值,初步圈 定含油范围。
发现油藏是以第一口油井出油为标志,第一口井通常称 为发现井。
如: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3井(1959年9月26日) 胜利油田发现井:华8井 (1961年4月16日)
油藏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同一地质背景下形成的 若干个油藏组成一个油田。
注:油藏是一个地质实体,而油田在更多情况下指的是地面上一个相对集中 的含油区域。
10
工业开采价值:指可采储量能补偿它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 用。该指标与本国技术水平及政治经济政策的关系极大。
探井工业油气流标准
井深(m): <500 油流(t/d): 0.3 气流(104m3/d): 0.05
500-1000 0.5 0.1
11
Hale Waihona Puke 2、详探(查明油气田) 加密钻探,查明油气藏特征、含油气边界、为油藏工
程设计提供全部地质资料(圈闭类型大小形态、油层厚 度、流体物性、压力系统、油井产能等)。计算探明储 量,为油气田正式开发做好准备。 步骤:
• 地震细测工作; • 打详探资料井; • 试油和试采; • 开辟生产试验区。
12
1)地震细测工作: 主要是指在预探成果的基础上,配合钻探,加密地震测网
油田开发基本程序
一、开发程序一个油田完整的开发程序大体可分为以下流程:油田发现→油藏评价阶段→开发方案设计、实施阶段→调整阶段→提高采收率阶段→油田废弃。
每个油田由于开发地质特征不同,以及所采用的开发策略和技术措施不同,每个阶段所要工作和决策的内容有所不同。
㈠油藏评价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补充地震工作(加密地震测线或开展三维地震),布置详探、评价井,落实油藏基本地质特征和探明储量,取全取准开发设计必需的资料,为编制好开发设计方案创造条件。
一般来说,油藏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⑴搞清油藏构造、断层、裂缝特征及古、今地应力场;⑵研究储层性质、分布及平面、层内、层间的非均质特征;⑶分析流体性质及其分布特点;⑷确定油藏温度、压力系统,了解天然驱动能量大小和油藏类型。
⑸了解油井产能及吸水能力,包括天然能力和人工改造后的提高幅度;⑹研究油藏特性对钻采工艺技术的要求。
⑺计算及评价探明储量。
对于低渗透砂岩油藏需要特别强调的是:⑴形成低渗透储层的主要地质成因,以及储层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⑵天然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其成因;⑶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的方位)状况;⑷油水渗流特征;⑸油井产能和注水井吸水能力。
除油藏天然能量外,必须正确评价、合理保护人工改造后的产能和吸水能力,确定最大注水压力和估计最小油井流压,预测随含水率上升的产能变化。
为此,必须相应地开展油层保护、油层改造、高压注水、改善水质、深抽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㈡开发方案设计实施阶段在油藏评价基础上,进行开发方案的设计和编制。
内容包括:⑴油藏描述,建立油藏地质模型;⑵评价地质储量,预测可采储量;⑶制定开发原则;⑷设计开发方式;⑸划分开发层系;⑹设计井网系统;⑺论证注采压力系统;⑻预测产能、吸水能力,论证开采速度;⑼制定钻井、采油和地面集输工艺流程;⑽开发动态和经济指标预测;⑾优选方案,进行不确定性和风险评估。
㈢开发调整阶段⑴油藏开发方案调整的可行性论证;⑵井网调整;⑶层系调整;⑷注采系统的调整;⑸注采压力系统的调整;⑹开发方式调整。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方法参考资料
油气田勘探2009-11-27 15:03名词解释现代油气勘探:是在油气田形成模式与分布规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与综合分析,判断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否存在,不断缩小勘探靶区,最终发现和探明油气田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指位于同一构造单元之上,彼此具有相同的成藏地质背景和密切成因联系的若干个油气藏的集合,其中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它类型油气藏为辅,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和剖面上构成了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加连片的含油气带。
低熟油气:系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油气化探:主要是通过油气在扩散和运移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即油气藏与周围介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地球化学异常来进行油气勘探调查,确定勘探目标和层位的一种油气勘探方法。
综合录井技术: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一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工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气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技术。
非地震地质调查技术:是指除地震勘探技术以外的其他所有地质调查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油气资源遥感、非地震物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及其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钻井的人工露头。
直接油气显示主要包括地面油气苗、井下油气显示、荧光显示、气测异常显示等。
含油岩石:是指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
含沥青岩石:是指在岩石孔隙中充填有分散固态沥青的岩石。
泥火山:地下聚集的高压气体沿断层和裂隙伴随水、粘土、沙粒和岩块一起喷出地表,井形成锥形堆积体,这便是泥火山油矿物:石油氧化或热变质过程所衍生山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叫石油沥青矿物,简称油矿物气测录井:用精密的色谱气测仪器或其他仪器直接检测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的方法检测叫气测录井。
4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划分开发层系:
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 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 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油层 的作用,从而缓和层间矛盾,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2)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 (3)划分开发层系,能更好地发挥采油工艺手段的作 用,进行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和分层控制的措施。 (4)油田高速开发要求划分开发层系,可以提高采油 速度,加速油田生产,缩短开发时间,并提高投资回收 期。
§4-1 油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油田开发准备阶段的主要目的: 通过油田详探和开辟开发先导试验区认识油藏, 落实地质储量,掌握一定的油田生产规律,为编制正 式开发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一、油田详探 详探主要是通过地震细测、详探资料井、测井、试油试 采、分析化验及室内试验研究等手段来认识油藏的任务。 地质研究工作 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储 油层的构造特征研究、油水分布关 系分析、分区分层组的储量计算等
一、驱油能量和驱动方式
•
驱动方式:指油藏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 一种能量来驱油。
(1)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驱 油 能 量
(2)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 (3)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 (4)气顶气的膨胀能。 (5)重力能。 (6)人工注水注气的压能和弹性能量。
不同的能量方式决定了油藏的开采方式,开采特征、
采收率、布井方式等油藏的重要措施。
二、不同驱动方式下的开采特征
几个重要的开发指标
• 地层压力:油藏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压力,也称油藏 压力,记为pe; 井底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在生产井底测得的压力, 也称流压,记为pwf; 产液量:每天的油、水总产量,记为Ql; 产油量:每天的原油产量,记为Qo; 生产气油比:气产量与油产量的体积之比,记为Rp。
油气田开发概论第2章、油藏工程基础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制定和选择合理开发方案的具体原则:
(1)在油田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高速地开发油田, 以满足国家对原油日益增长的需要。 (2)最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保证油田的采收率最高。 (3)具有最好的经济效果。 (3)油田稳定生产时间长,即长期高产稳产。
(一)合理划分开发层系 划分开发层系: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
B、环状切割注水:注水井按照环状分布,
水井布在0.4R处。
C、中央注水:沿R:200~300m周围上布
4~6口注水井,中央布1~2口油井。
六、井网与注水方式
3、面积注水:把注水井按照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
在整个开发区域上。 ——切割注水的极限形式
面积井网布置系统
特征参数: M——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之比; F——每口注水井控制的面积; S——钻井密度(每口井的控制面积)-井网密度。
合理的注采井网和井网部署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较高的水驱控制程度; ★要适应油层的渗流特征,达到一定的采油速度; ★保证有一定的单井控制储量; ★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八、油田开发调整
油田开发调整的原因?
1、初期的井网比较稀; 2、初期的开发方案主要以主力油层为对象; 3、油藏的开发状况不断随着开发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开发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
三、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什么是油田开发方案?
——在深刻认识油气田地下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制定 油气田开发方针与原则,科学地对油气藏工程、钻井 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建设工程以及投资等进行设 计和安排,对油气田开发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包括 初步开发方案和正式开发方案。它是指导油气田开发 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
油田勘探和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油气勘探开发简介
油气勘探开发简介油气勘探开发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地下可燃性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
油气资源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勘探开发的目的是找出新的油气田,将其开发为可采控制的储量,并最终进行生产。
油气勘探开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勘探目标确定、勘探区域选取、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试和评价、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
首先,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确定勘探目标非常重要。
勘探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原理,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油气资源。
勘探目标的确定需要充分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其次,勘探区域的选取也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步骤。
勘探区域的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评估勘探区域的潜力和风险来确定最佳的勘探区域。
接下来,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环节。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等,以确定可能存在油气资源的地质层位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物理场,如地震震源信息、地电阻率、地重等来探测油气田的存在和分布。
钻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
通过钻探井眼,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物理信息,进一步了解油气储层的性质和属性,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以评估油气资源的可开发程度。
测试和评价阶段主要通过钻井后的测试和产品回收来评估油气储层的规模、产能和特征,确定是否具备经济开发的价值。
最后,油气田开发、生产和加工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最后阶段。
通过使用合适的采油技术和设备,将油气储层内的油气资源提取出来,并进行处理和加工,以满足能源需求。
油气勘探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钻井工程学、石油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它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时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油气勘探程序
4.2
油气勘探程序
• 区域勘探主要任务是从区域(盆地、坳陷、凹 陷)出发,进行整体调查,了解区域地质和石
油地质概况,查明生、储油条件,指出油气聚
集的有利地带,评价含油气远景,进行油气资
源量估算,准备好油气钻探的有利构造。
• 工业勘探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油田、查明油田。
二、区带详查
4.2
油气勘探程序
中国贫油论的来历
• 1914年2月,北洋政府与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中美陕直二省
石油合同》。
• 美孚首先对承德地区进行调查,认为该处是“沥青石油,不 是井油”,决定放弃。 • 对陕北5万平方公里地区作了地质普查,测量线路约400公 里。 • 在延长、延川一带进行地质详查,测成面积约100余平方公 里的1:12000的地形图,并予评价,陆续提供了钻探井位。
源量。
4.2 二、区带详查
油气勘探程序
• 区带详查的工作程序主要有:
• (1)地震普查和详查
• (2)参数井钻探
• (3)含油气系统分析
• (4)区带评价优选
4.2 二、区带详查
油气勘探程序
• 区带详查是指从区域普查指出有利的生油凹陷或含 油气系统开始,一直到优选出有利含油气区带的过 程。 • 而区带是指具有同一成因机制的勘探目标,它除了 具有大体统一的外部轮廓外,关键是在勘探工作中 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部署,是工业勘探的主战场。
四、油气藏评价勘探
4.2
油气勘探程序
• 油气藏描述的基本流程是,通过系 统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岩心分析资 料、数字测井与地质录井资料、地 震资料、测试资料,建立油气藏描 述的数据库;以此为依托,在油气 藏圈闭形态、储层结构与内部特征、 盖层及保存特征、流体性质与分布 特征的描述的基础上,开展油气藏 综合评价,计算油气地质储量,提 出探井部署意见,为开发方案的设 计提供依据。
(完整版)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经典再现、珍藏版)油气田勘探开发得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得流程有一个全局得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与研究出露在地面得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与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与聚集得有利地带与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得目得。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得限制。
地质勘探得过程就是必不可少得,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得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与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得地区与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得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得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得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得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得就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就是一种极重要得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得地震波在弹性不同得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得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得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与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得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得目得。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与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得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得任务就是在地质工作与其她物探工作初步确定得有含油气希望得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得情况记录下来。
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完整的勘探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区域普查阶段、圈闭预探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油气生产阶段(图3)。
图3 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
1.1 区域普查阶段
对盆地、坳陷、凹陷及周缘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选择性地进行非地震物化探和地震概查、普查,以及进行区域探井钻探,了解烃源岩和储、盖层组合等基本石油地质情况,圈定有利含油气区带。
1.2 圈闭预探阶段
对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地震普查、详查及其它必要的物化探,查明圈闭及其分布,优选有利含油气的圈闭,进行预探井钻探,基本查明构造、储层、盖层等情况,发现油气藏(田)并初步了解油气藏(田)特征。
1.3 油气藏评价阶段
在预探阶段发现油气后,为了科学有序、经济有效地投入正式开发,对油气藏(田)进行地震详查、精查或三维地震勘探,进行评价井钻探,查明构造形态、断层分布、储层分布、储层物性变化等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类型、储集类型、驱动类型、流体性质及分布和产能,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和开发经济价值,完成开发方案设计。
1.4 产能建设阶段
按照开发方案实施开发井网钻探,完成配套设施的建设,并补取必要的资料,进一步复查储量和核查产能,做好油气藏(田)投产工作。
1.5 油气生产阶段
在已建产能的区块或油气田维持正常的油气开采生产,并适时做好必要的生产调整、改造和完善,提高采收率,合理利用油气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一、地质勘探阶段1.前期调查:通过资料搜集、地理勘察等手段,了解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潜在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2.选区工作:根据前期调查结果,确定可能存在油气资源的目标区域,并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等方法进行初步筛选。
3.地质勘探:在选定的目标区域开展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测量、钻井勘探等,以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确定潜在油气资源的位置和规模。
二、地球物理勘探阶段1.震源勘探:通过地震勘探方法,获取地下岩石结构和构造的信息,确定油气储集区的位置和构造。
2.电法勘探:利用电磁法等方法,研究地下岩石的电性质,判断油气储集层。
3.磁法勘探:通过磁场测量,识别地下油气矿藏的地质界面和油气组成。
4.钻井录井:在确定有潜在油气资源的区域进行钻探,通过地层和岩性的记录,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
三、油藏工程阶段1.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的结果,制定油藏开发方案,包括油井布置、注水方案、油气采收率预测等。
2.油井建设:依照设计方案,进行油井钻井、设备安装、固井等工作,确保油井的安全运行。
3.油藏开发:实施油藏开发计划,包括油井的采油、注水等操作,逐步开发油气资源。
4.油藏管理和优化:对已开发的油藏进行监测和管理,优化开采方案,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四、生产阶段1.油气生产:实施油井的生产,包括采油、油气调控、油品处理等。
2.生产监测:对生产的油气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调整生产方案。
3.油田管理和维护:对油田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油田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流程包括地质勘探阶段、地球物理勘探阶段、油藏工程阶段和生产阶段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各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支持,以确保勘探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油田开发地质学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 烃源岩:凡能生成并提供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岩)。
2. 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 岩性标准层: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厚度不大,分布面积广泛的岩层。
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 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升高的系数,称为地温梯度。
6.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 油气藏:在岩石中相对富集、有开采价值的油气。
8. 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 岩心收获率:岩心的实际长度与钻井进尺长度的比值。
10. 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 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 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14. 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 折算压力:就是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基准面上的压力。
16. 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17. 油气初次运移:即在生油层中生成的油、气向附近的储集层中的运移。
石油工程技术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简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简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2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2.1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2.1.1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石油开采全过程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第九章 油气勘探的程序和任务
如松辽盆地,40年代,由于没有对整个盆地进行区域 普查工作,对盆地全貌认识不清,油气勘探工作都集 中于南部油气苗较多的地区,为查明最有利的油气区。 勘探多年未见成果。50年代,由于进行了全盆地区域 勘探工作,对盆地构造单元、生油深凹陷分布有了清 楚的认识,部署的松基三井发现了工业油流,很块就 查明了大庆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成效。
油气勘探程序
勘探阶段 勘探对象 勘探主要任务 区域勘探阶段 含油气区 含油气盆地 选盆选坳( 选盆选坳(凹) 地质调查 非地震物化探 地震普查 钻科探井 综合勘探 盆地分析模拟 地层、 地层、构造研 究、 烃源岩特征( 烃源岩特征( 生烃、 生烃、排烃条 件)、 评价二级构造 带及有利聚集带 准备。 准备。 盆地或凹陷资源 量 圈闭预探阶段 区带 圈闭 定带、 定带、发现油气 田 油气藏评价勘探阶 段 油气田 探明油气田 滚动勘探开发阶 段 圈闭 油气田 发现、 发现、探明油气 田 隐蔽油气藏勘 探技术 综合勘探新技 术 评价井 开发井
四、区域勘探工作部署原则
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 (一)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着重查明区域地质构 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 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 重视各种类型的生、 盖组合, ( 二 ) 重视各种类型的生 、 储 、 盖组合 , 正确选择 目的层 提高圈闭的准备质量,保证预探顺利进行。 (三)提高圈闭的准备质量,保证预探顺利进行。 地制宜选择工种, (四)地制宜选择工种,加强综合勘探
区域勘探:分为大区勘探和盆地勘探。 区域勘探:分为大区勘探和盆地勘探。前者是在一个大区
开展勘探,划分和优选含油气盆地; 开展勘探 , 划分和优选含油气盆地;后者是对选出的含油气盆 地开展勘探,划分和优选出含油气区带, 地开展勘探 , 划分和优选出含油气区带,搞清远景资源量空间 分布。预测有利的远景区带。 分布。预测有利的远景区带。
油气田开发地质
油⽓⽥开发地质⼀、油⽓⽥开发阶段储层评价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近年来在该研究⽅⾯的新进展有哪些?答:每个开发阶段的资料基础和所要解决的开发任务不同,因⽽储层评价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1、开发准备阶段(1)对各含油层系进⾏地层对⽐:对开发⽬的层系进⾏油层组划分,做出油层综合柱状图,油层对⽐剖⾯图。
(2)描述各油层组岩性特征:分析统计岩⽯成分、含量、粒度中值、分选系数、胶结物含量、胶结类型。
(3)分油层组统计有效厚度:作出含有层系和分油层系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作出含油⾯积图,描述砂体的连续性、稳定性、⽅向性。
(4)沉积亚相分析:分析各亚相带的旋回性、韵律性等,作出相模式图。
(5)开展孔隙结构研究:确定各套开发⽬的层系的储集空间类型;分油层组统计孔喉⼤⼩、孔喉均值程度、作⽑细管压⼒曲线分析。
(6)物性分析:统计孔隙度、渗透率及渗透率分布,各油层组或含油层系建的渗透率级差、变异系数,作⾮均质评价;作出含油饱和统计。
(7)渗流特征分析:分含油层系、油层组确定润湿性;作出相当渗透率曲线;作出敏感性评价。
(8)隔层研究:确定隔层标准、统计含油层系、油层组间的隔层厚度,隔层的孔渗性、裂缝特征、钻遇情况,描述隔层的岩性,作出隔层平⾯等厚图。
(9)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储层的概念模型。
2、开发⽅案设计与实施阶段(1)进⾏油层对⽐:将含油层系细分到⼩层,作出油层综合柱状图,对⽐剖⾯图,分区块作出连通图、⼩层平⾯图。
(2)开展⼩层沉积相研究:将沉积相带划分到微相,研究各微相平⾯分布与纵向变化,研究各微相带岩⽯的结构、构造,孔隙度、渗透率的纵横向变化,作出孔渗平⾯等值图。
(3)孔隙结构研究:以微相带为单元研究不同岩⽯的孔隙结构,⽤⽑细管压⼒曲线作出孔喉体积、渗透率贡献图。
(4)成岩作⽤研究:研究成岩作⽤对孔隙类型和分布的控制。
(5)⾮均质性研究:以⼩层为单元,进⾏平⾯、层⾯、层内⾮均质性描述,统计变异系数、⾮均质性系数和级差数据等。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培训教材
中国石油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教材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油气田开发地质培训项目组2006年4月目录1. 前言 (1)2. 非海相碎屑沉积体系 (2)2a.引言 (2)2b.低弯度曲流河体系 (2)2c.高弯度曲流河体系 (3)2d.风积体系 (5)2e.冲积扇体系 (6)3.浅海和深海沉积体系 (8)3a.引言 (8)3b.三角洲沉积体系 (8)3c.滨海沉积体系 (10)3d.深海沉积体系 (12)4. 层序地层学 (14)4a.引言 (14)4b.基本概念 (14)4c.专业术语 (15)4d.层序地层实例 (16)4e.体系域 (17)4f.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18)4g.与开发地质的相关性 (18)5.储层地球物理学 (20)5a.引言 (20)5b.术语和基本概念 (20)5c.地震采集 (22)5d.地震处理 (23)5e.地震构造解释 (24)5f.波阻抗、属性分析、直接烃类显示和4D地震 (25)i6. 裂缝性储层 (28)6a.引言 (28)6b.重要概念 (28)6c.裂缝类型 (29)6d.裂缝面特征 (31)6e.探测与量化裂缝 (32)6f.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与产率 (33)6g.数据收集与储层描述 (34)7.毛细管压力 (36)7a.简介 (36)7b.浮力和毛细管压力 (36)7c.毛细管压力方程 (37)7d.确定毛细管压力 (38)7e.排替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分布 (39)7f.雷文瑞特J-函数 (40)7g.储层封堵层 (41)7h.静水压力油藏和水动力油藏 (42)7i.毛细管压力如何控制油水界面的实例 (43)8.储层非均质性和地质统计学应用 (44)8a.引言 (44)8b.储层非均质性的类型 (44)8c.非均质性识别步骤 (45)8d.获取正确非均质性的重要性 (47)8e.为什么需要地质统计学 (48)8f.如何计算变异函数 (49)8g.变异函数模拟 (50)8h.克里格法与条件模拟 (51)8i.对象建模 (52)8j.连续高斯模拟 (54)9.地质细胞建模 (56)ii9a.引言 (56)9b.确定工区 (56)9c.数据导入与质量检查 (57)9d.框架构建 (58)9e.三维网格 (60)9f.属性建模 (61)9g.容积测定与有效厚度 (64)9h.实现评估 (66)9i 比例放大和输出 (67)9j 数值模拟和储量 (68)iii1. 前言开发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已知油藏的油气勘探和生产。
油气田开发地质的基本工作程序
前言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成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
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有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是搞好开发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开发地质的核心任务是油藏描述,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个三维的、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正如前述,完成这一工作要应用多种技术采集的资料,进行构造的、储层非均质性的及流体的等多方面的研究。
但是不论进行油藏整体研究或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不论应用何种技术方法,开发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工作程序,即“三步工作程序”。
具体地说是:第一步建立井孔柱状剖面(一维)第二步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二维)第三步建立油藏属性空间分布(三维)用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流行术语来说,相应的就是分步建立井模型、层模型和参数模型。
建立井孔一维柱状剖面是开发地质工作认识油藏最基础的第一步工作,前面已有论述,所追求的目标是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所取得的各种资料信息,转换成内容全面、精度高的各种开发地质属性。
以下9项参数是每个井孔一维柱状剖面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参数。
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判别:产(含)油层,产(含)气层和产水层;给出: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值。
当然,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建立岩石相剖面以及相应地导出一些岩石结构参数(有时甚至是孔隙结构参数),一般都已成为常规手段。
开发地质工作程序的第二步是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
这有两个要求:第一,等时对比。
即通过对比,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地分别连接起来,形成若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
这是由点到面的过程,也是由一维井孔柱状剖面向建立三维油藏地质体过渡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精细对比。
井间对比单元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储层描述的精细程度。
油藏描述的现象,从一套含油层系一直要逐级解剖到流体流动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石油开发地质学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是正确管理油气藏的基础,已成为与石油勘探并列的、石油地质学的两大分支学科之一。
石油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尽管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更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有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把握这些原则,是搞好开发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
开发地质的核心任务是油藏描述,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个三维的、定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正如前述,完成这一工作要应用多种技术采集的资料,进行构造的、储层非均质性的及流体的等多方面的研究。
但是不论进行油藏整体研究或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不论应用何种技术方法,开发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遵循一个基本的工作程序,即“三步工作程序”。
具体地说是:第一步建立井孔柱状剖面(一维)第二步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二维)第三步建立油藏属性空间分布(三维)用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流行术语来说,相应的就是分步建立井模型、层模型和参数模型。
建立井孔一维柱状剖面是开发地质工作认识油藏最基础的第一步工作,前面已有论述,所追求的目标是把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所取得的各种资料信息,转换成内容全面、精度高的各种开发地质属性。
以下9项参数是每个井孔一维柱状剖面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参数。
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判别:产(含)油层,产(含)气层和产水层;给出: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值。
当然,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建立岩石相剖面以及相应地导出一些岩石结构参数(有时甚至是孔隙结构参数),一般都已成为常规手段。
开发地质工作程序的第二步是建立分层井间等时对比关系。
这有两个要求:第一,等时对比。
即通过对比,把各个井中同时沉积的地层单元逐级地分别连接起来,形成若干个二维展布的时间地层单元。
这是由点到面的过程,也是由一维井孔柱状剖面向建立三维油藏地质体过渡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精细对比。
井间对比单元的精细程度,直接决定了储层描述的精细程度。
油藏描述的现象,从一套含油层系一直要逐级解剖到流体流动单元。
一套含油层系往往已经属于“期(阶)”一级或更小的地质时代单位,而一个流动单元的规模上限,则小到一个上、下由不渗透泥质岩分隔的砂体(就碎屑岩而言〉。
由于砂体内部还存在着复杂的建筑结构单元,经常发现一个砂体内部还应该划分成一些更小规模的流动单元。
因此,开发地质工作井间等时对比的“分层”单元至少要细到每个单砂层。
只有把井间每个单砂层的等时对比关系建立起来,才有可能建立以砂体为单元的储层空间分布格架。
这就是我国开发地质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为之不懈奋斗的“小层对比”研究。
对于陆相碎屑岩沉积,井间时间地层单元对比要达到这么高的分辨率,传统的地层学方法都几乎不可能。
60年代初,大庆油田提出“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方法,利用沉积旋回成功地解决了湖相沉积碎屑岩储层的分单砂层等时对比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重大创举。
然而,对于大段(逾百米)连续的河流和冲积环境沉积的单砂层对比,至今还有一些难点有待解决。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兴起,为时间地层对比框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然而即使副层序的等时对比仍然达不到小层对比的精度。
要在油田开发中成功地应用层序地层学,还有待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实际应用。
解决了井间的地层等时对比以后,开发地质工作进入第三步工作:在储层分布格架内进行各种属性空间分布的描述。
传统的方法以分层的各种等值图来表现,现代计算机则可以用整个油藏的三维数据体来显示。
但不论何种表现方式,这一步工作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对井点间无资料控制的油藏部分作出合乎实际的估计和预测,即如何利用井点的己知参数进行井间参数的内插、外推。
正如前述,这一部分需要预测的储层体积往往是有资料体积的干百万倍。
预测精度直接关系着储层模型的精度。
如何完善这-步工作,也是开发地质工作者一直迫求的目标,近年兴起的开发地震和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技术,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而发展起来的。
应该说,实现这一目标,满足油田开发日益深入的需要,可能还得经过一代人的努力。
从开发地质的三步工作程序不难看出,开发地质技术有三大套支柱技术。
一是井柱一维剖面上各种开发地质属性如何求准求精的一整套技术;二是以尽可能小的地层单元,实现井间等时对比的一整套技术;三是如何利用已知井点,预测、估计井间广大体积的油藏属性的一整套技术。
可以这样说,开发地质工作一出现,从事这-工作的各行各业都在为发展和提高这三套技术而不断攀登。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是如此,随着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
开发地质研究的综合性研究-个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研究工作,除了开发地质资料的采集必须依赖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个油气藏的各项开发地质特征,必须综合起来加以统一研究,才能认识清楚。
一个油气藏的开发地质特征包括构造的、储层的和流体的多方面内容,从宏观的到微观的又可分为多级层次,若把表征各种开发地质特征的参数、指标、属性全部列出来,将以数百计(参看《油气藏描述手册》)。
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而繁杂,必须逐项分别加以研究描述,一些较大的油气田,也常常组成几个工作小组,分别进行工作。
然而,对-个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全面完整的描述,绝不是各项开发地质特征的简单迭加,而必须是从成因上加以有机的综合。
由于开发地质工作经常在大量资料数据基础上进行,尤其是油气田正式投入开发以后,常常容易忽略综合这一环。
一个油气藏形成并以今日之面貌存在,是地质历史上构造的、沉积的、地化的、水动力的等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现今表现的所有开发地质特征.在成因上互为因果、互有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
通过成因上的相互联系的研究,不仅可以补充单项描述的不足,而且也只有在成因上得到合理的综合解释.才是真正圆满地完成一个油气藏的描述。
开发地质工作者最熟悉的油水系统与构造、储层的联系,就是最好的例子。
只有正确描述构造现象和断层分布,才能合理解释油水系统;但已识别的油水系统,经常是补充构造、断层描述的重要依据。
储层结构的差异是控制油水过渡段长短(甚至油水界面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储层内油水饱和度的非均质分布,可以识别可动油与残余油,进而识别今油水界面和经过再次运移余下的残余油的古油水界面;而储层性质在含油、含水区和油水过渡段内的分区性变化,并非是沉积作用所造成,而是由于含有不同流体和不同油水饱和度带来的差异成岩作用所致。
一个油藏钻遇古残余油段时,勘探地质人员根据一定的含油饱和度,往往坚持是产油层;而开发地质人员根据含油饱和程度与储层性质好坏呈反相关的非均质现象,以及岩心中泥浆反侵入环的存在,判断是含残余油的产水层。
测试证实后者的判断正确。
这样争论的实例,在实际生产中一而再发生,正说明从成因上综合认识油藏开发地质特征的重要性。
构造活动控制沉积物的分布,这是众所周知的地质常识,然而在一个油田(藏)这么小规模的局部范围内,却经常发现沉积影响构造的现象。
油田构造高部位往往是储油砂岩相对发育之处,这实际上是差异压实作用提供了一个高点位于储油砂岩较厚处的构造雏形,后期构造运动利用这一雏形,使其发展为局部构造。
这样的实例在我国油田屡见不鲜,陆相生油凹陷侧缘的近源沉积体几乎都与局部构造重合,即便是大庆长垣这样的大型构造圈闭,也深深留下了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的印痕。
垂向上油气水系统的划分,只有在搞清隔层条件和储层垂向上的连通性时,才能最终确认。
在晚期形成的次生油藏,一定的储、隔层条件可以出现多套油水系统;而在早期形成的原生油藏,同样的储、隔层条件则可能只是-套很单一的油水系统。
稠油油藏往往分布于近沉积物源的储层粗相带,而远源的细相带却常常由于油质轻而获高产。
这是不同相带储层的水动力开启程度完全不同所致。
至于储层的各种属性及其非均质性,总是在沉积相分析和成岩演化史上得到成因上的解释后,才能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这已成为开发地质中的共识和必做的常规工作。
在一个油气藏的范用内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沉积作用所导致的储层差异,-般总是比成岩作用所造成的非均质要大。
这是由于正-个油气藏范围内,-个相对集中的储层段一般处于同一成岩阶段,所经历的成岩过程基本相同,而不同相带储层的原始矿物组成和结构不同,使得相同的成岩作用在不同储层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我国著名的特低渗透率安塞油田,浊沸石溶蚀的次生孔隙为其储层的主要储油空间,然而次生孔隙的相对发育带仍然受分流河道相所控制。
沉积相分析之所以在储层研究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因为沉积环境在成因上制约了储层的展布和非均质性,而沉积学的丰富理论知识,如大量的沉积模式,各种沉积环境中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序规律的总结,不同沉积方式形成一定规律的层内非均质性,等等,以及近年来储层沉积学积累的定量知识库,都可以为储层描述提供有力的依据。
近来储层地质研究中出现各种术语的“相”,并以这些“相”来描述储层性质的规律性。
但在没有建立这些“相”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相序规律以前,不能说已建立了“相”模式,也不可能以此对储层作出规律性的估计和预测,这种“相”的实际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开发地质研究的综合性,体现在从成因上综合解释各种开发地质特征,真正的油藏描述决不单是现象的描述,而应该有成因的解释,这样才能作出合乎逻辑的预测,为向前推进油田开发阶段服务。
开发地质特征的相对性一个油气藏的所有开发地质特征,都是在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定型的。
数十年或上百年的油气藏开发历程,相对于形成油气藏所经历的以干万年或亿年计的漫长地质历史,只是非常短暂的一刻。
所以人们习惯于把油气藏投入开发前的原始地质特征,相对地称为静态特征,它们都应该并可以用-定的概念和量化标准加以表征。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开发地质特征都有其绝对性。
然而,由于人们认识的相对性,开发过程中人们所能作用于油气藏的措施的相对性,以及一些开发地质特征之间客观存在的相对性,在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实际工作中,除了描述它们绝对性一面以外,更应该强调注重它们的相对性。
前文巳述,划分“渗透层”、“有效层”和“隔层”,是建立井剖面必须进行的最基础的工作。
这三者和相互之间是相对的,有效层下限和隔层标准都可能随着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而改变。
在大庆油田开发历程中,随着采油工艺技术的提高,把有效层渗透率下限从50×10——3μm2降至10×10-3μm2,目前又在努力挖掘低于这一标准的“表外储层”,使之上升为有效层;隔层的厚度标准逐步向5m降至3m,目前又降至lm 左右,使更多的薄储层投入了开发,这就是很典型的实例。
大庆油田主体喇、萨、杏3个油田的油藏类型也有其明显的相对性。
尽管其储层为一套井段长逾500m的砂、泥岩间互的河流一三角洲沉积,仍属于有统一油水、油气界面的块状油藏,只受长垣背斜构造控制,众多断层和泥质夹层对油气水分布不起任何隔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