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中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人工电离辐射,可以说,电离辐射就在我们身边。
电离辐射可以造福于人类,它在工业、医学、农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离辐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防护的三大原则
(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
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
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
来达到防护目的。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
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哪些的相关辐射污染
小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X线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安全管理
X线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安全管理人类在利用辐射技术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了X射线的潜在危险与可能对人体造成的诸多辐射危害,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在患者方面,工作人员方面,放射场所进行防护。
最大限度的控制最小的辐射剂量,合理使用X线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护及预防措施和科学的安全管理,保护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健康。
标签:X射线;辐射危害;防护安全管理1 电离辐射对人类的危害自1895年发现X射线至今,放射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净利益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定的危险。
X线的照射量可随射线剂量的增大可在体内累积,长时间受超剂量照射将引起全身性疾病,X线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下。
1.1以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为主,诉有乏力、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少数人牙痛、部分人易感冒、腰痛、关节酸痛等。
1.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主要为皮肤、指甲的营养障碍,长期被辐射部位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
1.3外周血液改变最常见的改变主要是对血液系统中白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易发生疾病。
1.4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
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
1.5 X线辐射可诱发癌症,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等。
人体易受辐射的组织器官: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
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薄的部分则相反。
人体各部位细胞对X射的反应程度不一,其中以性腺最为敏感。
乳腺是敏感组织,当大量人群每年普查时,要考虑潜在的致癌辐射风险。
与乳腺组织中的脂肪、皮肤、乳晕组织相比,腺体组织对辐射最敏感,在2.25 cm深处,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要比脂肪组织的吸收剂量高出30%[1],要求摄影时要合理使用自动曝光系统,在大量普查时按照ALARA原则在考虑乳腺的组成和厚度的不同时,充分利用曝光模式与cR的技术特点将入射剂量最优化,达到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危害。
2 防护2.1机房及机器的防护要求2.1.1机房宜较大,并有通风设备,就200Ma X线机而论,机房面积不得小于36 m2。
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五篇)
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
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
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
”的温馨提示标语。
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
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___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
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2、不得将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
4、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
5、实施放射____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___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
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
电离辐射急救措施
电离辐射急救措施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以将某些物质离子化的能力的辐射,常见的有α、β、γ射线。
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中,人类在使用这些辐射源时,很容易接触到这些辐射,一旦接触辐射,就容易发生辐射伤害。
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知晓并学习一些电离辐射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预防这些辐射危害。
急救措施1. 停止接触辐射如果意外接触了放射源,要尽快远离辐射源,避免继续接触辐射源,并寻求帮助。
2. 清洗污染物如果接触放射源或污染物,应立即用常规肥皂水或浓盐水冲洗污染部位,并送医院诊治。
3. 更换衣服污染衣服应脱下并放置在特定区域,以防止被其他人误接触。
换上新的衣服,如清洗时须与其他衣物分开。
4. 饮食清淡在接触放射源后,应避免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难于消化的食品,而要选择清淡的食物以减少辐射伤害。
5. 坚持规律生活在接触放射源后,应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注意合理饮食和饮水。
预防措施1. 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工业、实验室和医疗场所中,需要遵守相应的安全规程,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2. 利用防护设施在接触放射源的场所中,应穿上防护服,戴上防辐射眼镜和口罩等个人防护装置,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3. 避免接触源头在工作中应尽可能远离辐射源,在必要情况下应选择远离辐射源的工作位置。
4. 定期体检在接触放射源的场所中,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辐射伤害。
5. 加强知识了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及时了解相关的辐射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总结在接触放射源和污染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迅速进行相关的急救措施,并且加强日常的预防工作,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损伤。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有更多的有效手段来减少辐射危害,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 ppt课件
2255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66
(三)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77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88
(四)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ppt课件
2299
(五)标准
➢目前,我国已发布了涉及职业照射防护、公众照 射防护、放射性疾病诊断与处理、辐射剂量监测规 范与方法、放射性物质运输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等 一系列辐射安全和防护的标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 标准体系。
现行的与辐射安全和防护有关的部分标准:
ppt课件
3300
(五)标准
ppt课件
3311
(五)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我国放射性安全管理的第一部大法 授权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 管 作用和意义
ppt课件
1122
工业-辐照中心
ppt课件
1133
II类γ射线探伤装置
X射线探伤装置
ppt课件
1144
密度测量仪 Density Gauges
ppt课件
15
密度测量仪(核子秤)Density Gauges
传送带称重仪器 Belt weighing gauge
ppt课件
16
固定核子测量——料位计
➢ 要求废弃放射源返回生产厂、供应商,或送交废物库或处置 场;
➢ 建立放射同位素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对放射源实行动态跟踪 管理。
ppt课件
99
我国辐射安全管理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60年) ➢ 《放射防护规定》GBJ8-74 (1974年)
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4篇)
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为确保放射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制定本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是为了规范放射诊疗工作,加强对放射诊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监管,确保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所有放射诊疗活动的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放射诊疗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四条所有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规程,并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并且正确操作放射设备和安全器材。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修复故障。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纪检监察机构,加强对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二章辐射防护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区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环境辐射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医疗辐射防护区域,确保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为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提供个人辐射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条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接受定期的辐射防护培训,掌握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放射诊疗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辐射防护记录和档案,保存相关信息和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放射设备和安全器材的购置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的确保其质量和技术性能。
第十五条放射设备和安全器材的使用和维护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的安全保障。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建立放射设备和安全器材的巡检制度,定期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辐射防护管理制度并落实,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四条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维护其资格证书的有效性。
第五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设立专门的辐射防护工作组织,负责辐射防护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辐射环境和个人接触剂量,并进行记录保存。
第七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第二章辐射防护管理要求第八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辐射防护管理计划,明确辐射防护目标和措施,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九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放射防护培训计划并组织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辐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划定辐射工作区域,并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放射废物管理计划,严格执行规定的处置措施,防止辐射废物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第十二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三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并记录保存。
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第十四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队伍的组成和任务分工,并进行演练,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三章辐射安全控制措施第十五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辐射防护设施和防护装备,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第十六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建立辐射工作区域和非辐射工作区域,确保非辐射工作区域不受辐射污染。
第十七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隔离、封闭、通风等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管理生产标准
对检查和抽查结果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应的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 建议。
辐射源的事故应急处理与报告制度
01
02
03
应急预案
制定辐射源事故的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 队伍、救援设,及时 向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 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事故调查
对辐射源事故进行调查, 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确保生产单 位在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方面有章可循 。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负 责
确保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和 监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对生产过程中的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 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 在的隐患和不足。
国家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各国政府根据国际电离辐射防护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准和规范。例如,美国环境 保护局(EPA)制定了《联邦辐射防护和测量法规》(FRPAA)等。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免受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环境和人类健康。
企业电离辐射防护措施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01
完善法规体系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提高法规的可
操作性和执行力。
02
加强科研与人才培养
我国将加大在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领域的科研投入,培养高素质的
专业人才。
03
推广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我国将积极推广先进的电离辐射防护技术与安全管理经验,提高全行业
对生产设备进行电离辐射安全性能评价
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存在安全隐患。
医院辐射防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保障全院职工和病人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主席令第 6 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 44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 31 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合用于本院内所有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人员和实验、科研场所以及相关活动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包括购买、运输、存贮、使用、生产、销毁等过程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许可登记“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的领导机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
按照国家和医院有关规定,实行辐射工作许可登记制度。
根据有关规定和医院具体情况,医务科以主体身份向政府环境辐射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医务科负责医院的辐射安全管理。
各涉源科室需取得“许可登记”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其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安全防护等纳入医院统一管理。
各科室根据所属实验室的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装置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岗位职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辐射安全责任书(需盖医院公章)等,报医务科备案,作为许可申请和环保部门检查的依据。
涉源科室购买、处置放射性同位素(新购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首先向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后续工作程序。
第三章放射工作人员管理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根据卫生部第 55 号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申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医院正式聘任职工、年满 18 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3.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有资质科室举办的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4.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培训合格证、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健康体检结果参加之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审查。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asicstandardsforprotectionagainstionizingradiationandforthesafetyofr adiationsources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2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的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
3一般要求3.1适用3.1.1实践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a)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c)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d)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
3.1.2源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b)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
3.1.3照射3.1.3.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
但下列各种情况,如果未被排除或有关实践或源未被豁免,则应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a)涉及天然源的实践所产生的流出物的排放或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所引起的公众照射;b)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1)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2)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3)喷气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c)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根据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
标准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我国在核能、医疗、工业等领域中,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电离辐射防护标准是指在核能、医疗、工业等领域中,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辐射防护的设施和设备、辐射防护的管理和监督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电离辐射防护的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辐射源安全标准是指在核能、医疗、工业等领域中,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辐射源的分类和管理、辐射源的安全措施、辐射源的监测和报告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辐射源的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例如,在核能领域中,我们需要建立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核电站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
在医疗领域中,我们需要建立医疗辐射防护制度,制定医疗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医疗设施的安全运行。
在工业领域中,我们需要建立工业辐射防护制度,制定工业辐射防护措施,确保工业设施的安全运行。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确保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管理。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
摄入
通过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吸收
6、辐射防护大纲
为实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必须制定和 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大纲。
包括:健全辐射安全组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训练、 合理的设施设计、可行的操作规程文件、可靠的个人 安全保障、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有效的监测计划和 周密的应急计划等。
问题
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什么? 对于外照射,辐射防护主要有三种方法?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我国公众和职业照射人员从辐射实践中接受的照
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不对伴随辐射照 射的有益实践造成过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人类提 供合适的保护。具体来讲,就是要防止有害的 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 之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2、辐射防护的基本任务
既要保护环境,保障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 员,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安全和健康,又要允许进 行那些可能产生辐射照射的必要活动;提高辐射 防护措施的效益,以促进核科学技术、核能和其 它辐射应用事业的发展。
射的剂量限值是多少?
谢谢大家!
➢人相关评价——关心多个源对单个人的照射。
通常需要把上述两种不同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采用。
5、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
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外照射 主要来源于x、γ、β、中子等射线。
内照射是指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 照射。人体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途径有吸入、食入、 通过皮肤、毛孔或伤口吸收进入,以及医疗诊治
50 mSv
50 mSv (皮肤)
4、辐射防护体系的几个重要概念
4.1 三类照射: (1)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 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 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 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目标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目标放射防护应遵循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原则,使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仅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而且控制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当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值接近或达到管理目标值时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控制。
一、管理目标值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均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标准要求,如下表所示:二、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水平管理目标根据《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1-2020)中6.3.1条:治疗机房(不包括移动式电子加速器治疗机房)墙和入口门外30cm处(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下述a)、H∙:b)和c)所确定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ca)使用放射治疗周工作负荷、关注点位置的使用因子和居留因子,由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求得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H∙:量率参考控制水平cH∙≤He/(t×U×T)cH∙—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单位为微希沃特每c小时(μSv/h);He—周剂量参考控制水平,单位为微希沃特每周(μSv/周),其值按如下方式取值:放射治疗机房外控制区的工作人员:≤100μSv/周;放射治疗机房外非控制区的人员:≤5μSv/周。
t—设备周最大累积照射小时数,单位小时每周(h/周);U—治疗设备向关注点位置的方向照射的使用因子;T—人员在关注点位置的居留因子。
b)按照关注点人员居留因子的不同,分别确定关注点的H∙,max: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cH∙,max≤2.5μSv/h;1)人员居留因子T>1/2的场所:cH∙,max≤10μSv/h;2)人员居留因子T≤1/2的场所:cc)由上述a)中的导出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HcH∙,max,选择和b)中的最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cH∙。
其中较小者作为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c 根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中5.3.1条:在核医学控制区外人员可达处,距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控制区内屏蔽体外表面0.3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宜不大于2.5µSv/h;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分装柜或生物安全柜,应采取一定的屏蔽防护,以保证柜体外表面5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值应不大于25µSv/h。
电离辐射应用的防护与安全
电离辐射应⽤的防护与安全放射⼯作⼈员所受职业照射的防护⼯作场所周围环境及相关公众的防护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医疗照射的防护(医疗诊疗)α粒⼦与物质的相互作⽤β粒⼦与物质的相互作⽤β衰变β-衰变β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俘获与物质的相互作⽤中⼦与物质的相互作⽤在实际⼯作中,⼤多数情况遇到的是快中⼦,快中⼦与轻物质发⽣弹性散射时,损失的能量要⽐与重物质作⽤时多得多,例如,当快中⼦与氢核碰撞时,交给反冲质⼦的能量可以达到中⼦能量的⼀半.因此含氢多的物质,像⽔和⽯蜡等均是屏蔽中⼦的最好材料。
辐射对⼈体的照射⽅式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
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体的照射;内照射是进⼊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对⼈体的照射。
由于两种照射防护的基本思路是不同的,因⽽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法也是不同的。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时间防护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措施:做好预试验,减少受照时间距离防护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成反⽐(点源)措施:远距离操作;屏蔽防护措施:设置屏蔽体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根据辐射源的辐射特性来选择;屏蔽快中⼦:⼀般选取含氢的材料;屏蔽γ射线:尽可能选取含重元素的材料;屏蔽⾼能电⼦:靠近辐射源处选⽤含轻元素⾼的材料,在含轻元素材料之后⽤含重元素⾼的材料。
正在探索辐射在细胞、DNA线度上的能量沉积过程,以⾄于最终与DNA损伤相联系。
⽅法包括微剂量学、Monte Carlo 模拟(数学+物理学+ 计算机+辐射化学+ 辐射⽣物学),仅有初步结果。
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
当超过某⼀特定确定性效应的阈值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增加的效应。
确定性效应(受到照射⼀定会发⽣,有阈值):基本明确。
已能利⽤⾎液学、染⾊体畸变分析及物理技术,给出合理、可靠的判断。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其发⽣的⼏率(⽽⾮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的⼤⼩有关的辐射效应。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ionizingradiation and for the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以下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等)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2 定义本标准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见附录J(标准的附录)3 一般要求3.1 适用3.1.1 实践适用本标准的实践包括:a) 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b)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c) 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d) 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3 .1. 2 源3.1.2.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源包括:a)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b) 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发、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c)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源。
3.1.2.2应将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装置或设施中的每一个辐射源;必要时,应按审管部门的规定,本标准的要求应用于被视为单一源的整个装置或设施。
3.1.3照射3.1.3.1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足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
3.1.3.2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若需要应遵循本标准对干预的要求。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它能够去除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产生电离现象。
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等。
为了防护电离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屏蔽防护:使用适当厚度和材料的屏蔽物来阻挡电离辐射的穿透。
例如,使用厚实的混凝土墙壁、铅板、铅玻璃或钢板作为屏蔽材料。
2. 距离防护:远离辐射源增加距离可以减少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根据辐射强度的逆平方定律,将距离平方倍增可以将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少到原来的1/4。
3. 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减少接收辐射剂量。
尤其是在长时间暴露于辐射源附近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4. 封装防护:对于放射性物质,可以采用封装或密封措施,将其包裹起来,避免辐射物质的释放,减少辐射的扩散范围。
5. 个人防护装备:对于工作人员或需要接触辐射源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制服、帽子、手套、护目镜等。
6. 定期监测:对于需要长期接触辐射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了解辐射暴露情况。
总之,防护电离辐射需要通过屏蔽、距离、时间、封装和个人防护装备等多种手段来减少辐射剂量,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模版(3篇)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模版为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安全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1、放射科____线辐射防护工作由放射科主任负责,科室指定兼职人员协助科主任做好____线辐射防护工作。
2、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增强放射防护意识和责任性,在放射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科室定期____对放射科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查。
3、放射诊断人员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各级各类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安全性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发生。
4、放射科各____线检查室、治疗室、控制室的辐射防护必须达到国家要求,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查防护用品。
5、在放射检查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在登记室、____线检查室设置告示牌,做放射检查时,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____周至____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放射影像检查,在放射检查中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___进行屏蔽防护。
6、操作人员在放射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检查室,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陪同检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陪同人员应尽量远离设备。
7、技术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影像质量、减少废片、避免重复照射。
8、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带个人计量仪、接受专业及放射防护培训,定期健康查体,医院应建立个人计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9、____线等机器应当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模版(2)【医院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1. 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放射防护工作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放射辐射的危害。
2. 所有医务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熟知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中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摘要:当前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
电离辐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人类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电离辐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谨慎使用电离辐射技术,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是医院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电离辐射在医疗中应用的范围来探讨如何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关键词:电离辐射医疗防护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0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37-01
电离辐射技术自从发明以来,就获得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是近几十年的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临床医学中电离辐射技术主要是用来为病人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在未来的医院的发展中,医用电离辐射技术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当然我们在看到电离辐射技术的好处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电离辐射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人体患病或死亡,因而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对于长期从事电离辐射工作的医护人员而言就显得特别重要。
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首先必须要明确电离辐射的概念以及在医院的应用范围。
只有在充分了解了这两点之后,才能谈得上防护电离辐射。
1 电离辐射在医疗中的使用范围
电离辐射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包括氦核、电子、质子、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在长期的医学治疗过程中,人们对电离辐射的性质有了深入地了解。
人们加强了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电离辐射在医疗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根据笔者分析基本上可以把应用范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学诊断;另一类就是医学治疗。
电离辐射的应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用的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利用各种射线装置产生射线来应用,另一种形式就是服用放射性药品来应用。
利用射线装置进行医疗诊断的是:普通x线机,ct机,x线专用摄影装置,乳腺x线机等。
射线装置用于医疗治疗的是:电子直线(电子直线)加速器,质子治疗装置,x射线深部治疗机等。
通常用到的放射性药品有:i-131,i-125,f-18等放射性药品。
2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本身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遗传效应和躯体效应。
躯体效应主要指的是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远期效应三种形式。
遗传效应主要指的是在生物体遭受到辐射后其本身没有损害,而是遗传到下一代身上的效应。
遗传效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电离辐射不会对照射主体造成影响,而是对下一代造成
影响;二是遗传效应造成损害时间长,危害大;三是遗传效应具有可遗传性。
3 对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
在明确了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之后,我们就来详细论述如何进行电离辐射的防护与管理,笔者认为针对电离辐射的防护要从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防护与管理。
接下来就来详细论述。
3.1 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又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的防护:时间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
时间防护主要指的是在外照射过程中要采取严格措施来限制缩短照射时间,从而实现防护目的。
电离辐射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关系,照射时间越长,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因而要严格控制照射时间,要减少累积剂量。
当工作人员不得不在辐射场内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采用轮流与替换
的方法来进行操作。
屏蔽防护主要指的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隔上一层屏蔽装置,从而来实现防护目的的行为。
屏蔽防护中对屏蔽材料的选择是根据电离辐射的类型来进行选择的,例如针对β射线则可以采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来进行防护,常用材料为铝、玻璃、有机玻璃等;而针对x、γ射线距离防护主要使用铅、铁、混凝土、砖、石、铅玻璃等;而防护中子辐射主要使用石蜡、聚乙烯、硼酸、水溶液等。
距离防护指的是在工作中拉大人体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来实现防护的目的。
3.2 内照射防护。
电离辐射在医疗中应用的时候,放射性物质可
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者是粘膜等形式进行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它会引起全身以及组织照射。
因而对内照射的防护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内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
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在工作中经常要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袖套、口罩、工作鞋等进行洗消,加强这些物品的防护。
在内射防护中除了可以采取以上几种措施外,还可以从放射源的角度来进行预防。
在医疗中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那些能量低,容易防护的放射源。
随着电离辐射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医疗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广。
电离辐射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疑难杂症。
但是同时其本身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做到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卢希庭.原子核物理(修订版)[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
[2]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岗位培训丛书编写委员会.核安全综合知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修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2004
[4] 伊院淑.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与监测技术及放射事故案例选评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