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2山地的形成限时规范特训新人教版170816343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项选择50题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单项选择50题

……外…………○……订…………○…学校: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订…………○…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单选题:50题,每题2分,满分100分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

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任一级河流阶地沉积物堆积过程中 A .地壳相对稳定 B .地壳持续上升 C .河流不断下切 D .河流间断上升3.据图所示A .东南部有冲积扇分布B .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C .该地位于青藏地区D .该河段位于河流中下游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 .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B .乙处断层发生在丙处花岗岩之后…………○………订…………○…学校: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订…………○…C .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 .图中显示该地形成3次褶皱5.图中显示该地至少发生过几次地壳的抬升运动 A .2次 B .3次C .4次D .5次某科考队沿下图中M 、N 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 由新到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处可能是 A .背斜山B .向斜山C .背斜谷D .向斜谷7.沿M 、N 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实线代表地势起伏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A .B .C .D .读“等高线分布图”(已知a >b >c >d ),回答下面小题。

…○…………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级:_____考号:___________…○…………装…………订…………○………线…………8.沿PQ 线所作的剖面图下列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9.结合上题结论分析,关于①②数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①为c ,则②为d B .①②都可能为c C .①b ,②为cD .①为b ,②可能为b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数值为相对于该地某处的相对高度,P 、Q 为该地某河流同一支流的不同河段剖面。

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填空汇总

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填空汇总

第四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____________3.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比较4.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

2.主要表现形式等五种形式4.影响:“削高填低”,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 。

【指点迷津】1.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从形式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属于垂直运动,但从本质上看,喜马拉雅山的上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外力作用2.“华北平原又名黄淮海平原,完全是由海河、黄河、淮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具有片面性,在华北平原形成的过程中,除了泥沙淤积以外,还有地壳不断下沉,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风化作用就是风力作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概念连同 ,是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合称岩石圈 2.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

(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上部或 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 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 和压力下经 作用形成。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4.各种岩石间的转化关系【规律总结】(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教学教案)第一章:地表形态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表形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地表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地表形态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地表形态的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3. 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表形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的重要性。

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作用等。

4. 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城市发展等。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地壳运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地壳运动的主要类型:断裂、褶皱、火山等。

3. 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地壳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壳运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地壳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第三章: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3. 了解气候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气候作用的概念与重要性。

2. 气候作用的主要类型:风化、侵蚀、沉积等。

3. 气候作用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作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通过图片、模型等资料,展示不同类型的气候作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3. 分析气候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作用。

4. 讨论气候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 形 成 的 先 后 次 序 : 构 成 尖 顶 山 的 玄 武 岩 、 构 成 平 顶 山 的 玄 武 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 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 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 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 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形成沙滩等
性)
滨海地区
2.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二、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主要是__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__。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有哪些?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 作用
温度、水、 __生__物__
使岩石发生_崩__解___、 _破__碎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条件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侵蚀 水、_冰__川___、 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
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 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 发时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

【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区域地质简图为载体,考查背斜、向斜的特点及 岩层的新老关系,主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
答案 (1)A (2)A
题组•训练突破
角度1 背斜、向斜的判断及形成的构造地貌 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对M岩层(沉积岩)进行研究。下图示意钻探区地形及 获得的钻探数据,下图中数据包括M岩层底面的海拔和埋藏深度。据此完 成第1~3题。
断层位 移方向
形成的地貌
以水平方 向为主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以垂直方 图示
向为主
断层位 移方向
形成的地貌
岩层运 以垂直方 动方向 一侧岩体相对 上升 向为主 地表 常成为 块状山 或高地
形态
另一侧岩体相对下降 常形成 谷地 或低地
举例 华山 、庐山、泰山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方法
图示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未侵蚀 常形成山岭
地貌
常形成谷地或盆 断层相对上升的

一侧,常成为块状
侵蚀后 背斜顶部受张力产 向斜槽部受挤压, 山或高地;相对下
构造 地貌
生裂隙,常被侵蚀成 不易被侵蚀,常形 沉的一侧,常形成
地貌
谷地
成山岭
谷地或低地;沿断
层线常发育成沟
图示
谷、河流,有时形
成泉、湖泊
B.东谷为背斜侵蚀形成
C.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
D.七里冲属于断裂下陷形成谷地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五老峰为断块山,悬崖壁立,相对高度大;峰丛 林立为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山峰如尖角,岭脊如刀刃,为冰川地貌的特点;庐 山在长江以南,图示长江在庐山左侧即北侧,不能确定五老峰的东西坡度特 点。第5题,虎背岭处为断层;东谷为向斜;五老峰断裂抬升形成单面山;七里 冲属于向斜谷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及结果(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上下不平。

2.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褶皱山脉和断裂带形成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地貌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始于岩浆,最终又回到岩浆。

(2)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

(3)沉积岩和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三大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岩浆。

新视野拓展新教材案例——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摘自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8 山地的形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8 山地的形成

学案18山地的形成[目标定位]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a.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____________,叫做褶皱。

b.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本形态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背斜向上拱起中心部分②________,两翼③______发育成山岭,但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④______向斜向下弯曲中心部分⑤______,两翼⑥______发育成谷地,但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⑦______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⑧_____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并沿⑨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a.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b.错误!垂直方向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⑫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2.议一议: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4.判断: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

探究点一褶皱山、断层山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哪一处属于背斜?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什么?(2>③处地形属于什么类型的山地?试列举出我国属于此类型的名山。

(3>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何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说出其判断依据。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第四篇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山岳的形成一、大地的骨架——山脉山脉是沿某一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一般都由几条或多条山岭组成。

它们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犹如大地的骨架。

几条走向大致相同的山脉排列在一起,又可构成一个更为巨大的带状山地,叫山系。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位于南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主峰勃朗峰呈掌状向四周延伸,向东延伸的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山脉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南延伸的有亚平宁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有狄那尔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延伸的有比利牛斯山脉。

位于北美西部的科迪勒拉山脉,长7000—8000千米,它的支脉与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相接,构成世界上最长的山系(全长1.7万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

据地质考察,在距今约 2.3—0.8亿年的中生代时期,这里还是浩瀚的大海。

在这两座大山脉的沉积岩层中,科学工作者曾发现大批代表海洋环境下生长的菊石类和鱼龙等化石。

经测定,这些化石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两座巍峨的大山至今还在继续上升中。

山脉所在地区也是地壳运动最为剧烈的地方,火山、地震常在这些地区发生。

如阿尔卑斯山脉南支亚平宁山脉的维苏威火山、安第斯山脉北段的科帕克西火山,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火山。

由于山脉海拔特别高,在不同的高度上,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雪线以下的高山植被呈垂直分布,雪线以上则常年积雪。

即使在赤道地区,山脉的峰顶也是白雪皑皑,寒气刺骨。

非洲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600多米,顶峰布满白雪,人们称之为“赤道雪冠”。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在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山东•泰山
——杜甫《望岳》
珠穆朗玛峰 (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日本富士山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学习目标: 1、辨认不同的山地地貌。 2、区别不同类型的岩层结构。
一、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 1、褶皱 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
D
❖ A.风蚀地貌 B.流水堆积地貌
❖ C.风化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 3.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形成的。
作用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
❖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 4.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 B.黄土高原的黄土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B
复习: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表
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部,风化,侵蚀, 主要是太阳辐 搬运,堆积 射能
总的趋势是 使地表起伏 状况趋于平 坦
表,以内 力作用为 主
课堂练习:
❖ 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B
❖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 C.地震 D.火山活动
❖ 2.塔里木盆地中沙丘属于
课堂练习
(3)图中c处是 断层,判断依据是 岩体发生破裂,而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和位移。 该处由于岩石破碎 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从成因上讲,d山称 断块 山,它是 断层 相对上升 的岩块。它与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成因 不同 ,此山在形 态上的最突出特点是 有陡崖 。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 成 低地或谷地 地貌。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基础知识]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梳理 [知识点归纳](带★为强化记忆内容)、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而其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3、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裂谷、海洋)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

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降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种运动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强调: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体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它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5、侵蚀: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常见的侵蚀地貌有流水侵蚀(溶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举例)6、搬运: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7、沉积: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堆积地貌有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

(举例)8、★判断下列各图所示地貌类型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先明确其名称)9、★完成右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10、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骨架,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11、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包括两种最基本的形态背斜和向斜 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板块处在运动中:①背离运动,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和海洋(大西洋、红海)②相对运动,形成褶皱山(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结合P73图4.10,注意板块边界位置)13、★研究背斜(向斜)的意义,第一:背斜通常是较好的储石油、天然气的构造,而向斜利于地下水的储存;第二: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原因 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承压张力向外,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好,且背斜中的地下水易顺着地层流向两侧,而向斜为地下水汇集处容易塌方。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62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课件(湘教版)(62张PPT)
积雪融水
东北地区
西北干旱、 永久性积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高原山地气候区,河流
半干旱地区 和冰川融水 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和青藏地区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①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 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 ③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④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 ⑤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 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 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 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 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答案】❶碎石 ❷下渗 ❸降水 ❹地下淡水 ❺地下咸水 ❻倒灌 ❼升高 ❽大 ❾集水 (1)B (2)D
[核心归纳]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海—信陆——风热—带力—、性—西质—风差—带异—、形—极成—的 地——东季—风风—带→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 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多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能加大降水量。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含解析

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地表形态塑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热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1)地壳运动:1运动形式:A.水平运动:造成岩层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B.垂直运动: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两种方向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过程缓慢,不易察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岩浆活动:1形式:主要有岩浆喷出(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但作用微弱。

而喷出岩又分为裂隙式(线状)喷发或中心管道式(点状)喷发。

(3)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1.风化: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1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

2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3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新疆和田模拟)平潭位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有一种特殊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层石蛋”(图1),“千层石蛋”上有一层层的圆圈式纹理,独特的地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部分)”。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千层石蛋”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2.与“千层石蛋”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岩浆活动②冰川侵蚀③变质作用④球状风化⑤流水堆积⑥海浪侵蚀A.①⑤⑥B.①④⑥C.③④⑤D.②④⑥(2024·河北承德期中)下图示意野外钻探过程中对某岩层的钻探数据统计,其中横线以上数据为钻井顶的海拔,横线以下代表该岩层顶部的埋藏深度。

据此完成3~5题。

3.该岩层所在区域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谷B.向斜谷C.背斜山D.向斜山4.在Ⅴ点进行钻探,最可能发现()A.金属矿产资源B.地下水资源C.油气资源D.地热资源5.推测沿Ⅰ→Ⅵ钻探点一线出露地表的岩层新老变化为()A.由老逐渐变新B.先变老,后变新C.由新逐渐变老D.先变新,后变老(2023·广东实验中学模拟)2019年8月,水手在汤加群岛附近先是发现海上上升蒸汽柱,然后看到海面覆盖了大片“浮石筏”(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推断组成“浮石筏”的物质是()A.海洋污染物组成的陆地B.鱼类、水藻组成的群落C.由海底岩浆喷出快速冷却形成D.由海水上升导致岩石上浮形成7.此处两侧板块运动方向和地形是()A.相向运动海岭B.相向运动海沟C.相离运动裂谷D.相离运动岛弧(2023·河南郑州统考)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全新世(距今约1万年)以来,山前形成逐层叠覆的三期洪积扇,洪积扇发育主要受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4.2 山地的形成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答案 C
解析甲处于向下凹的岩层中部,即向斜的槽部;图中花岗岩层破坏了石灰岩层,说明花岗岩形成晚于石灰岩;乙山为背斜山;该地地势起伏较小,根据图示海拔高度可以判断主要为丘陵地形。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②断层破碎带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注意图中丙断层两侧没有陡崖和低地,故不能据此判断,排除①、④,故选D 项。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
答案 C
解析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丙处不是地垒,因为其右侧不是断层,而是大洋板块往大陆板块下面俯冲。

4.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
A.崇明岛B.夏威夷岛
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C
解析崇明岛是沉积岛,夏威夷岛是火山岛,喜马拉雅山脉是巨大的褶皱山脉,属于两个大陆板块水平挤压隆起形成的,只有台湾岛和图示成因是相同的。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 题。

5.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答案 B
解析从剖面图显示的岩层弯曲形态可以看出该河谷所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顶部被外力侵蚀形成河谷。

6.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为在岩层上形成的沉积物;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甲地位于平均洪水位之下,不适合聚落的发展。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

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

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答案 D
解析图中③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
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

8.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

9.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 m B.45 m
C.75 m D.105 m
答案 C
解析由于等高距为20 m,故③处海拔低于⑤处20~60 m;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③处钻到4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 m,故75 m 是可能的。

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万达高速公路)已经全部建成通车。

下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

其原因主要是( )
A.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B.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
C.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
D.减少对土地占用,保护耕地资源
答案 A
解析根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原因在于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
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

11.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B.地形
C.技术D.移民
答案 B
解析万达高速公路沿线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施工的最大障碍是地形。

二、综合题(共2题,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8分)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下面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简述该河谷的成因。

(8分)
(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

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

(12分)
(3)从地质构造角度简析④⑦两个地点需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的原因。

(8分)
答案(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区内可溶岩分布广泛;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3)有断层存在,岩层运动活跃,易渗水、崩塌。

解析(1)读图可知东雅砻江河床下部岩层为背斜构造。

背斜顶部岩石脆弱,易被侵蚀。

(2)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

该区域降水多,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溶蚀强烈。

(3)④⑦两处有断层存在,易发生崩塌。

13.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28分)
(1)说出a范围的地质构造及判断理由。

(8分)
(2)推测图示地区各岩层的形成过程。

(10分)
(3)解释b区域河流形成的原理。

(10分)
答案(1)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2)岩层③②①按顺序沉积;在岩层①沉积后,岩浆侵入②岩层形成④岩层。

(3)b区域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集水而成河流。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范围岩层中间为①岩层,两侧为②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第(2)题,从图中看出,④处为山地,结合岩层分布可判断为火山;因而图示区域岩层从③到①先后沉积,之后又有岩浆侵入岩层②,形成岩浆岩④。

第(3)题,b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为谷地,
集水成为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