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的设置还需更加精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红星照耀中国》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大意义。
(3)分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革命精神。
(4)感悟作品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精神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举例:《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作者斯诺的第一手采访资料,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作品的艺术表现。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对纪实文学有更直观的认识。然而,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重点难点的解析仍需进一步细化,采用更多生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和激励。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将模拟斯诺的采访,通过这种形式体验纪实文学的创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钟)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了解纪实作品,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通过专题探究,感知书中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利用序言、目录进行整体把握,梳理作品中的事实,读懂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指导读者的生活。
二、教学建议《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
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予以报道。
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费正清评价该书:“《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部纪实作品,指导阅读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学习作者用事实来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方法,最终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教学过程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红星照耀中国》就是一部纪实作品,它不像一些文学艺术作品,要么有曲折跌宕的情节,要么有华丽隽永的语言或丰富神奇的想象,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我们该如何来阅读此类作品呢?活动设计一:七嘴八舌话方法1.归纳。
●利用序言、目录,获取整体印象●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读懂作者用事实表达的观点及持有的态度●结合实际,指导学习与生活2.读序言,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作者是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作品?作品有什么影响?题目是什么意思?3.根据目录制订阅读计划。
方法的归纳,是指导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教学手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推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一)猜读题目(二)浏览目录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一)选读。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四、布置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美国】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阅读全书,继续解谜。
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
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深受感染,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破题感知,知人论世。
◎解读文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访问陕北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新闻记者。
1937年7月底,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大河彼岸》等。
◎背景链接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2.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及意义3.体会红军革命领袖及其他“小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题目解说】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
1938年,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创作背景】在1936年10月,红军即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种种不实的谣言,千方百计地严密封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切消息,所以中国革命的真相,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完全是一个难以猜测的“谜二为了搞清陕北苏区这个“未知之地”的真实情况,揭开这个举世之“谜”,斯诺决心秘密前往苏区。
在得到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两家报纸的赞同支持后,经宋庆龄和华北地下党组织的具体帮助和安排,斯诺于1936年6月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一封用隐显墨水写的致毛主席的介绍信,加上“两只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J极为秘密地从西安出发,开始了影响他一生的“陕北之行二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
后来又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一个月内,重印发行十万册以上。
对比外媒报道的毛泽东和斯诺笔下的毛泽东,思考《红星》畅销的原因。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5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公开课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刻画人物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听、说、写、演五位一体和小组合作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快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经典的导读,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深化对红军精神的认识和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重走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点拨法、速读法、情景演绎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展示北京大学未名湖旁边的埃德加·斯诺墓图片,播放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片头片尾视频(共3分钟)板书:红星照耀中国。
二、小组汇报展示:(一)整体感知,观其大略1.每个小组为作品写上推荐词(每小组2篇)示例:第1组:如果你想了解或重温中国1928年到1936年的历史,你应该要读《红星照耀中国》。
第2组:在这里你可以与革命伟人近距离的接触,通过文字你仿佛可以感受得到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特立等伟人的音容面貌。
第3组:在这里你可以鲜明看到国共两党对人民群众的不同态度。
第4组: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红星照耀中国》,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这一答案。
第5组:《红星照耀中国》里有我们的革命信仰,有红军精神、长征军神。
第6组: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会感慨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你会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你身后。
它们激励着祖国不断壮大,激励我们完成肩负着的使命。
(以上为对名著内容的概括,计划5分钟)2.既然大家大力推荐这本书,那我们再一起快速阅读一遍,完成下面采访提(二)微观品味,抓其精要师:在这表格中,哪些内容你最感兴趣,读得最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采访对象(2分钟)师:对。
通过斯诺的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伟人的生平,更加敬佩红军这一群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将长征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克服羞涩、紧张等心理障碍。
举例解释:
-在分析纪实作品时,指导学生如何从字里行间分辨事实与观点,例如作者在描述红军长征时,哪些是客观记录的事实,哪些是带有主观情感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纪实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客观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历程。纪实文学作品是传承历史、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纪实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真实事件展现长征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汲取力量。
-识记并运用作品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斯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价值,例如斯诺作为外国记者,客观记录了中国革命的情况,为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真实资料。
-通过对红军长征过程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困苦的历程,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长征精神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星照耀中国》中的长征奥秘。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采用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计划第一步,导。
同学们读完序言之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期待。
第二步,读。
1.每天阅读一个小故事,15分钟左右,阅读快慢节奏自己把握,切不可走马观花,要边阅读边思考。
2.阅读时,拿笔,在书上做圈点勾画。
精彩文句、段用红比笔波浪线勾画加批注;富有哲理、启发或感悟的句子,用红笔横线勾画加批注;有困惑的地方用铅笔以问号加文字提问的方式批注;对于关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等非常有感触的地方,随手用黑笔写下自己的评论。
之所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是方便同学们辨别笔记的类型用以完成后续读书卡片中的任务。
疑问处用铅笔批注是便于在问题得到解决后,进行二次笔记,即擦除问号,并附上解决此问题的头脑思考历程,或对此问题的看法见解。
第三步,检查。
1.每日检验,以读书卡片的形式做积累和汇报。
具体表格就每一个故事的特色教师自行设计。
2.每周检验,因为每一篇目大致有4到6篇,而此时学生对整一篇章认识较为系统,所以每周可以写心得体会,内容既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启发等。
每周可穿插一些小活动,便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选起作文课的一节,让同学们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上台讲解故事,当然形式也可不限,之所以这样做,一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否则每天不是读就是写,可能会使得名著阅读很难坚持下去。
第二是便于同学们沟通思想,深入对名著的理解。
第三,便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为之后的交流会打实基础。
3.读完整本书后,展开读书交流会。
在这一形式中,有利于学生的头脑风暴式的见解,而且学生们越是到了阅读后期,越是有可表达的内容,这一形式更为直接活泼,当然交流会要求老师把握好题目。
同时也可以办手抄报,这一形式便于展示。
如果同学们通过每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升了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锻炼锻炼学生对整本书目框架的驾驭能力以及多元评析鉴赏能力。
第四,常规工作。
每位同学每天在阅读推进表上签到,小组长检查督促,如有未完成要告知老师。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通过自由阅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学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思考红色精神的现代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纪实性红色文章,践行和传承红色精神。
教学难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的通俗读物。
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
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白修德通过阅读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与影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共同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信息,了解该作品的影响力。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写作背景”的课件内容。
教师做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特点是什么?2.如何阅读纪实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教师可以补充介绍纪实作品的种类,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纪实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纪实作品的特点,掌握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面的问题。
1.分享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2.哪一位共产党领袖最令你崇拜?试着找出有关他的肖像描写。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4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品读文本,,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速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部作品,这节课我们主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大家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大家会一起探索、谈论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红军曾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岁月,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错,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写是一首,关于这一重大事件,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我们的第一组同学来为大家讲解。
二、教学过程:(一)七律·长征(PPT展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看了这首诗,你能说出红军长征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吗?明确答案:湘江之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张国焘分裂会宁会师总结: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显示出了惊人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所敬佩!斯诺在作品中为我们一一展现,下面请第二组同学为我们进一步讲解。
(二)阅读(文段1) 《红星照耀中国》P158~P159文本在现:时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4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通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2.能力目标: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教学难点: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一、解题《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书名给出的答案,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预言。
所以第一个中译本发行时,改用《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先读这部书的序言。
二、问苍茫大地——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1.方法指导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
下面,我们通过读序言,跟随作者的脚步,踏上八十年前的红色之旅,去追问中国这片苍茫土地的未知命运。
2.学生活动一:用5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
3.互动交流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答案。
也可以找两个学生上台演板。
最后引导学生读两篇序言重合片段,找出答案。
老师顺势评点并生成板书:深入前线,追寻真相;由点到面,人物访谈;追溯过去,探询未来。
4.小结: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的结论。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征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讲解长征精神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我应该在课堂上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感受到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实际意义。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难点解释: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2)理解并评价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过程中,要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培养历史观念和审美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红星照耀中国》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纪实作品的理解和长征精神的感悟程度各有不同。在课堂上,我尽力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们体会到长征的艰难历程和伟大精神。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纪实作品的特点,我觉得自己讲解得还不够透彻,有些学生可能仍然对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这些特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白纪实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
第二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远东前线》《为亚洲而战》《复始之旅》《大河彼岸》等。
斯诺于1928年来到中国1936年6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者1972年2月1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内容摘要】《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时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1)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2)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3)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红军的军事策略;(4)作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刻画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书中那些鲜活的历史真实,以及作者呈现这些历史真实的艺术技巧。
1.鲜活真实的内容(1)人物的真实性。
作者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2)叙述内容的真实性。
书中记录了作者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全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编排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整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3)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对背景环境的介绍和描写,奠定了整本书真实感的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2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纪实作品”的含义、基本特点。
2.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3.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培养从“阅读纪实作品”中,获得人生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手段】白板功能、投影仪功能和“班级优化大师”功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屏幕上的这段文字出自那篇作品?这是什么类型的作品?(使用白板播放PPT。
)(板书课题:纪实作品的阅读)二、我来问请同学们以“组团”为单位,自学课文内容。
然后每个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说明“含金量”,也就是这个问题答对了给几颗星。
问题的表述格式是:某团的问题是……,含金量……颗星。
请团长把写在纸上面。
三、我来答授课老师出示答题规则:先让提出问题的团队指定别的团回答,答对了,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功能给回答对问题的团队成员加星。
如果没有回答对,各团就抢答这道题。
谁答对了给谁加星。
(白板出示)授课老师通过展台逐一展示五个团的问题。
各团积极答题。
班长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记录成员表现。
四、我来讲(一)探讨“纪实作品”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1.探寻“纪实作品”的含义。
2.探讨“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
明确: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
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白板展示)(二)探讨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要求。
明确: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五、我来练1.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问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序言和目录,你有什么收获?明确:《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通过主持人介绍读书作用以及意思,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介绍精彩故事情节,再次加强学生对经典的掌握。
英雄人物故事的讲解,感受人物的伟大情怀。
通过学生演绎精彩片段,感受敌人的残酷,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学生把书中感人的情节,经过自己的合理想象,艺术加工,添加细节描写,丰富故事内容。
课题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
读书汇报
授课时间
课时数
3
授课方法
汇报、点评
教具准备
PPT手抄报资料
教学
目标
1、通过读书汇报加深对名著情节、人物的理解掌握。
2、引导学生感受红军精神,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重点
通过阅读人物故事,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阅读纪实性作品了解长征的历史作用。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本次读书汇报的得失,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继续阅读红色经典,感受人物精神。
板
书
设
计
读书汇报会
1、话说红色经典
2、群英会
3、红色经典诵读
4、红色经典再现
5、我写我心
教
学
得
失
录
本堂课准备稍显粗糙,学生汇报语言口语化强,再有除汇报的学生外,其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还有孩子演绎的红色故事,台词稍显简单,读书汇报需要教师深入其中,参与指导
1、导入
2、汇报
三、总结
主持人明确本次读书汇报的内容。
1、汇报《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精彩故事情节。
2、“群英会”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
1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故事
2毛泽东、朱德的故事。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8
读书破万卷,革命行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利用KWL表格梳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想知的知识,汇总学生的问题,明确最有价值的研究点:读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以学定教。
2、小组合作探究,筛选出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影响的书刊,找出事实。
从《苏维埃掌权者》一节中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毛泽东的态度。
3、研究读书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请学生畅谈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探究,筛选出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影响的书刊,找出事实。
从《苏维埃掌权者》一节中筛选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毛泽东的态度。
教学难点:得出书刊对毛泽东思想产生影响的结论,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胸怀祖国的壮志。
三、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中的一本,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四、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喜欢读书。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知识增长大大超过个人接受的速度,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对纪实作品的阅读没有深入接触,需要加强学生对纪实作品阅读方法的指导。
他们对KWL阅读方法比较感兴趣,能够在自读的基础之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读书交流,提出阅读问题,进行研究性探索。
五、课前准备:学习自主阅读第四篇《一个党员的由来》中的前三个小章节: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并利用KWL表格梳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想知的知识,汇总学生的问题,明确最有价值的研究点。
六、教学方法:KWL阅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KWL阅读法是Ogle 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导读教学活动设计一、设计说明部编版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反复呼吁:现在语文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他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让孩子“连滚带爬”地读,也主张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考试而读书。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强调建立学生长久读书兴趣的重要性。
①现行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体系,每学期有两个名著导读,还有四部自主阅读篇目。
目的就是要拓展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改变语文课读书少甚至不怎么读书的状况。
特别是名著导读活动的科学编排。
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激发兴趣、示范读书方法的编排。
在介绍了某部书的内容后,就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式或某类书的阅读策略。
力求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努力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因而,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就很重要,特别是整本书阅读指导。
该堂课设计的总方向是:激发阅读兴趣、总结阅读方法,习惯阅读生活。
二、主要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期安排的第一次名著阅读。
它是一部纪实作品,是一部报告文学(我倾向于通讯,是通讯中的访问、散记集,它的文学性不如报告文学强)。
记录的是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根据地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以及自己的分析、探究和体会。
所以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清楚的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以及后录(补记),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读作品,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接着分析作者用“什么事实”说的“什么话”,体会和辨别作者关于事实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最后就是从中受到的启迪,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帮助。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接近400页三十多万字,它不是一节两节课的事。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教案_0
斯诺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生动鲜活、饱满自然。作者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呢?
1、交流“阅读练习第(二)篇第3题”的答案。
题干:3.试分析作者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周恩来的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①使用外貌描写来彰显周恩来独特而吸引人的气质;②将作者心中的“狂热分子”与眼前“安详”、“深思熟虑”的周恩来实行对比,突出周恩来温和的性格特点;③通过乡间漫步这个细节描写来塑造周恩来平易近人、充满活力的形象。
题干:4.作者在作品的开篇中罗列的一系列问题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以这个系列问题设置悬念,以替读者解开谜底的方式叙述,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这些问题为下文作者的采访奠定了基础,作者的采访就是围绕这个系列问题展开。
3、快速翻阅作品,查找下列文段,联系下文,讨论:作品的结构有何特点?
第三篇《在保安》第五章《红军剧社》最后一段
【明确】:作者斯诺在记录受访者毛泽东、彭德怀的革命历程时,将受访者大段大段的原话忠实地记录下来,没有作者个人主观情感的介入。这体现了纪实作品客观真实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斯诺求真敬业的精神。
2、交流并修改“阅读练习第(五)篇第3题”的答案。
题干:3.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一篇?该篇在写作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一章《“真正的”红军》最后一段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五章《红军战士的生活》最后一段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三章《实践中的统一战线》最后一段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二章《保安的生活》最后一段
【明确】:作者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结构,以一章集中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有时在一章结束时,用类似“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方式引入下一章,环环相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这节课,咱们从序言和目录入手,对《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进行了初步探究,了解作 者的创作过程,也学习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同学们能回顾一下咱们学到的读书方法吗?
读题目,猜其内容;读序言,观其大略;读目录,抓其精要;读正文,探其究竟。 这节课我们对这部书只是粗知皮毛。课堂上留下的许多疑问,还有待于课后读书解决。 五、布置读书计划 课外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以 3—5 人为单位自组研究小组,在本书第一篇第一节“一 些未获解答的问题”中,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按照下面计划,反馈 探究结果: 1.小组选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公布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 2.小组成员围绕所提出问题,开展阅读,用便利贴回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组之间可以在看帖后写跟帖互相点评质疑,小组成员再阅读、再回帖答疑。 3.小组成员收集所有跟帖,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做成 PPT 文件;并根据《评价量规表 一》对跟帖及回帖进行评选,优质帖给实心星星,垃圾帖给空心星星,最高给五颗星。各小 组推举代表组成“苏维埃委员会”。 4.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报告(每组 8 分钟展示时间)。“苏维埃委员会”根据现场表 现填写《评价量规表二》,评选出最佳研究小组。综合各组评分评出“最佳跟帖王”、“最牛 回帖王”、“最囧跟帖王”、“最雷回帖王”。 5.活动总结、颁奖。
作 者
采访 时间
采访 路线
影仪上展示学生答案。也可以找两个学生上台演板。最后引导学生读两篇序言重合 片段,找出答案。 老师顺势评点并生成板书: 深入前线,追寻真相;由点到面,人物访谈;追溯过去,探询未来。
2/4
4.小结:序言告知我们,“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在中国及世界局势即将发生大转变的 关键一年,冒险来到西北红色区域采访后的结论。那么他在苏区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呢?让我们把视线焦点集中到他笔下那一群“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身上。 三、谁主浮沉——探询预言产生的过程
作者所称赞的“不可征服”的革命青年包括哪些人?他凭什么认为这些人能够成为中国 这片大地的主宰?他们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精通法术,能上天飞行,呼风唤雨?
在给你们上课之前,老师带着这个疑问去看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哇,里面 好多的“星”,身价好高啊。作者在甘肃边境采访当地农民时,有个老头说花一百元钱就可 以把他家门口那座山都买下来。而书里那些“闪闪的红星”(大人物),他们的悬赏金额却是 以“万”计算的。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序言,明确“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历史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通 过读目录,查找作者采访的人物,探询预言产生的经过;通过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 人物特点,激发进一步阅读探究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 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书名给出的答案,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预言。所以第 一个中译本发行时,改用《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预言? 要解开这个疑问,咱们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先读这部书的序言。 二、问苍茫大地——明确预言产生的社会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这一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 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
教学难点:自由阅读,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点,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一、解题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
你想知道他们是谁,身价为什么这么高吗?那我们就来看书,寻觅这些红星的踪影吧! 这么厚的一本书,该读哪里呢?老师提示一下,大家不妨借助书的目录。 1.方法指导 读目录,可以对作品的内容要点和篇章结构有所了解,迅速查阅到所需要的部分。 2.学生活动二:借助目录找出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物,通过阅读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5 分钟),阅读中把你关注到的具体细节简要记录在便利贴上,准备以《原来你是这样的 _________》为题,做一个人物的口头介绍。 3.学生分组交流 5 分钟,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讲述:《原来你是这样的***》 4.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分享。原来这些我们平时觉得高高在上的领袖人物,也有可亲可 敬甚至可爱的一面。《红星照耀中国》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首次刻画了共产党著名人物,首 次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信念和目的”。这些著名人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使得作者确信 他们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成为自己国家命运的主宰者?这个问题,要留给同学们在自主的阅读 中去解答。 四、课堂小结
1/4
1.方法指导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 下面,我们通过读序言,跟随作者的脚步,踏上八十年前的红色之旅,去追问中国这片 苍茫土地的未知命运。 2.学生活动一: 用 5 分钟时间浏览一篇序言(译者序和作者序任挑一篇),根据下表提示,运用跳读法 采集信息点,记录在便利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