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措施B、这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而采取的措施C、这是唐朝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D、这是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推崇儒家思想而采取的措施2、题目:下列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记载时间跨度从黄帝到汉武帝D、《史记》在历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文献研究法B、实证研究法C、案例分析法D、历史比较法4、在历史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遵循的原则?A、尊重学生主体地位B、注重历史知识传授C、激发学生兴趣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辛亥革命6、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 《管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C. 《资治通鉴》提出“治世之道,以民为本”D. 《天工开物》记载“土木工程,无所不包”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A、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C、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B、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宋朝时期,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明朝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逐渐断绝9、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A. 儒家经典B. 道家经典C. 法家经典D. 佛教经典 10、以下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B.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C. 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D.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试卷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试卷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试卷单选题(共60题)1、唐诗句:“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句中的草市指的是()。

A.农村的民间集市B.城镇的商业市场C.买卖柴草的市场D.都城的花草市场【答案】 A2、1937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回忆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

”毛泽东所说的“这种制度”始于()。

A.黄埔军校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答案】 A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一顺口溜流传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4、1937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回忆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

”毛泽东所说的“这种制度”始于()。

A.黄埔军校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答案】 A5、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朝鲜战争停战【答案】 B6、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说:“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海牙会议C.日内瓦会议D.联合国大会7、苏格拉底认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这种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者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

”苏格拉底意在说明古代雅典民主制是()。

A.间接的民主B.少数人的民主C.不成熟的民主D.实质上的专制【答案】 C8、《伤寒》A.原书9卷,81篇B.全书10卷,22篇C.全书3卷,25篇D.全书8卷,73篇E.全书10卷【答案】 B9、某国际文件写道:“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40题)1、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

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

A.0.1~0.2B.0.2~0.4C.0.4~0.6D.0.7~0.9【答案】 C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

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

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B.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答案】 A3、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载文曰:“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这句话针对的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强行租借胶州湾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受挫D.《九国公约》的签订【答案】 C4、“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考问世界”的事实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5、1921年初,列宁认识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

滋生这一“反对”情绪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D.“玉米运动”的推进【答案】 A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所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由于同新的经济关系血肉相连.构成了整个社会变化的基干。

这里所说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答案】 D7、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答案】 C8、有学者认为:“16世纪前后,它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要点:
1. 历史学科知识:
- 熟悉中外历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各个历史时
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 熟悉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考察、历
史比较等方法;
- 熟悉历史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
-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对当前社会的影
响和启示;
- 了解历史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
的学习和研究。

2. 教学能力:
- 能够制定合理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
力和兴趣特点的教学活动;
-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能够准确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 能够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如考察、观察、实
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思考能力;
- 能够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内容涉及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历史学科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以下哪项不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D. 史料分析法答案:C解析:高中历史教学通常侧重于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

讲授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史料分析法则是通过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而实验法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理论或发现新知识,不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

2.题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首次实现了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秦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汉朝、唐朝和元朝都是在秦朝之后的历史时期,且都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并非首创。

3.题目: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C. 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D.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其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但文艺复兴并非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4.题目:在《史记》中,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实行分封制,巩固王权B.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D. 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答案:C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百家争鸣B. 独尊儒术C. 魏晋玄学D. 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A正确。

选项B,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但这一举措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与思想解放相悖,故选项B错误。

选项C,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探讨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无情、声无哀乐、言不尽意等形而上学问题,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特殊形态,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要代表,强调天理、良知等概念,但同样未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故选项2、某校高中历史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他可能会引用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苏格拉底B. 普罗泰格拉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主张。

选项A,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而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选项B正确。

选项C,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是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据,并非“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逻辑和理性,但并未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项D错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缺“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A.老子、泰勒斯B.孔子、苏格拉底C.孟子、普罗泰戈拉D.墨子、亚里士多德【答案】 B2、“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答案】 B3、20世纪初.明确主张进化史观,提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历史学家是( )。

A.王国维B.陈寅恪C.傅斯年D.梁启超【答案】 D4、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答案】 B5、《武力决策》一文写道:“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这里表达的思想后来被称为()。

A.甘地主义B.纳赛尔主义C.尼赫鲁主义D.苏加诺主义【答案】 A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答案】 C7、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A.①⑦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8、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事件是:A、戊戌变法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2、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光所著C、《史记》只记载了秦汉两代的历史D、《史记》共分为十二本纪,没有列传3、下列对“三国五德终始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由荀子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B、由贾谊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C、由班固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D、由蔡邕提出,是其五德终始说的延续。

4、下列对《乌托邦》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B、作者是德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C、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闵采尔,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D、作者是英国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弗德里克,书中描述了一个没有阶级差别和私有制的社会。

5、教师的哪些职业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A.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评价学生B. 课堂上纠正学生错误时采用讽刺挖苦的方式C. 在学生犯错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但不影响其自尊D.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但不接受学生的辩解6、在组织历史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当采用的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前设计好讨论主题和问题B. 正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C. 忽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个别观点D.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促进思维碰撞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蒸汽机8、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化运动——百日维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百日维新是由光绪帝发起的一场旨在改革清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体制的运动。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40题)1、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2、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B.门阀政治C.地方割据D.内阁专权【答案】 B3、梭伦写道:“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

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为。

使他们获得解放”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D.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 A4、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 D5、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答案】 A7、缺“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A.老子、泰勒斯B.孔子、苏格拉底C.孟子、普罗泰戈拉D.墨子、亚里士多德【答案】 B8、某科技史著指出:“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组合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地心说与日心说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进化论与量子论D.细胞学说与材料学【答案】 B9、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其主要史实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答案】 D10、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11、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委要求中央给予当地一定的权力,以便借助华侨众多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经济,中央同意给予政策支持。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创立科举制D. 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选项A,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B,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

选项C,科举制是隋朝时期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选项D,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无关,故排除。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同盟会C. 强学会D. 华兴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相关知识。

选项A,兴中会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A项错误。

选项B,中国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故B项正确。

选项C,强学会是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由康有为发起,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成立,但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C项错误。

选项D,华兴会是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但不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错误。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这一传说反映了()A. 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B. 远古居民已会人工取火C. 远古居民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D. 远古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神农尝百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选项A,远古居民过着群居生活,这是远古时期的基本社会状况,但材料中的“神农尝百草”反映的是神农在农业和医药方面的贡献,与群居生活无直接关联,选项A错误。

选项B,远古居民已会人工取火,这一技能主要提高了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但与“神农尝百草”中强调的农业和医药贡献无直接联系,选项B错误。

选项C,远古居民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这是远古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与“神农尝百草”中的农业和医药贡献不符,选项C错误。

选项D,远古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神农遍尝百草,不仅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草药,这体现了他在农业和医药方面的贡献,标志着人们开始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取食物,进入了农耕时代,选项D正确。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A. 《史记》B. 《天工开物》C. 《本草纲目》D. 《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这部著作的名称。

选项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材料“工艺百科全书”不符,选项A错误。

选项B,《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选项B正确。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干: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辛丑条约的签订2、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说法错误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 火药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方式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3、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下列哪一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A. 平型关大捷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长沙会战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政策表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均田制B. 隋朝推行“三省六部制”C. 唐朝设立“两税法”D. 宋朝实行“一条鞭法”5、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阶段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D. 宋元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B.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进行的一次全面改革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实行井田制的是秦国B、汉初,实行均田制的是汉朝C、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屯田制的是北魏D、唐朝,实行两税法的是唐朝8、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图存运动D、《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学说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儒家经典,推行法家思想C. 唐太宗时期,儒家思想被定为官方哲学,其他学派被禁止D. 宋太祖时期,儒家思想被恢复,与佛教、道教并立11、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始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 齐桓公称霸B.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C. 百家争鸣D. 秦始皇统一六国15、【题目】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17、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唐玄宗开元盛世B.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C.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融合D. 明朝中叶的土木堡之变19、下列关于《春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B. 由孔子整理,记载了鲁国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C. 以鲁国十二公为序,以鲁国国君在位年数纪年D. 系统地表达了孔子“仁”的学说21、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基本矛盾?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 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D. 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明朝朱元璋创立的选拔官员的制度C. 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选拔文官,排除武官D.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但考试内容不包括诗词2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B. 这是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C. 这是汉武帝为了推行儒家思想而采取的措施D. 这是秦始皇为了限制民间思想而采取的措施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请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理念?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老子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A. 商鞅变法B. 隋唐科举制改革C. 北魏孝文帝改革D. 清末戊戌变法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柏拉图B. 希罗多德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4、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A. 希波战争B. 伯罗奔尼撒战争C.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D. 意大利文艺复兴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春秋第一相”?A. 孔子B. 齐桓公C. 晏子D. 孙武6、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隋唐统一D. 宋朝建立7、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阶段?A. 夏、商、周B. 秦、汉、三国C. 宋、元、明D. 春秋、战国、秦8、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C. 《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9、在以下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抗日战争胜利B. 新中国成立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以下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政”,提倡“以德服人”B. 岳飞:主张“富国强兵”,力主抗金C. 沈括:提出“地动仪”,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D. 张载:提出“知行合一”,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11、题干: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A. 秦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2、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蔡锷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B.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C. 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D.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都北京朝代1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的B.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C.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15、下列哪一项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A. 探索未知世界B. 寻找海外奇珍异兽C. 扩展贸易范围D.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与朝贡体系16、抗日战争期间,哪一场战役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17、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开始出现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1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隋唐时期19、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实施的政策?A. 统一度量衡B. 实行郡县制C. 焚书坑儒D. 推广分封制 2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初是在哪个时期被发明出来的?A. 战国B. 东汉C. 唐朝D. 宋朝21、在以下历史时期中,哪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自耕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2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A. 苏轼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柳宗元23、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始皇帝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有力挑战封建神学创世说的科学著作是()。

A.《九十五条论纲》B.《物种起源》C.《纯粹理性批判》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答案】 B2、历史学者曾指出:“罗斯福政府的活动,是以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的。

”凯恩斯的思想运用到罗斯福新政中最明显的表现是()。

A.整顿银行和金融B.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C.国家干预经济D.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案》【答案】 C3、美国史学家史景迁曾这样描述:“蒸汽轮船在长江上穿梭,上海的外滩新式大银行一线排开,军事学堂用源源印刷的西方战术和科学教材训练年轻的军官,奏折通过电报闪电般地从各省传到军机处。

”他描述的境况的时期是()。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答案】 D4、《全球文明史》写道:“席卷整个中国的战争对正在兴起的官僚精英和平民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挫折。

在这个时代,军事技能和体能被看作比士所具有的文学和礼仪才能更有价值。

”文中的“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宋金对峙时期【答案】 A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答案】 B6、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

”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B.内阁专权C.地方割据D.门阀政治【答案】 D7、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具有普遍性,成为古代世界民主政治的典范。

当时,雅典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议事会C.十将军委员会D.元老院【答案】 A8、《新元史》记载:“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B.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C. 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D.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关系。

选项A、B、C,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

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A、B、C均正确。

选项D,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生产状况的表现,而非生产关系的特点,D错误。

2、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其中“礼”是核心。

关于西周“六艺”教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B. 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C. 以道德教化为主D. 奠定了我国私学发展的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

选项A、B、C,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其教育内容以“礼、乐”为中心,以“射、御”为习武之事,以“书、数”为文化教育的基础。

“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这种教育体制反映了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以道德教化为主,A、B、C正确。

选项D,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奠定了我国官学发展的基础,而非私学,D错误。

3、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孔子的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儒学的创立B. 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C. 扩大了教育对象D. 实现了教育公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创办私学的意义。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题目:在下列历史人物中,被誉为“史学之父”的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希罗多德D. 孔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世界历史中“史学之父”的识别。

A项,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了《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人,但并非“史学之父”,故A错误。

B项,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但他并非“史学之父”,故B错误。

C项,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史学家,被西方尊称为“史学之父”,他写的《历史》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故C正确。

D项,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与“史学之父”无关,故D错误。

2.题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由哪位皇帝创立,并作为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A. 秦始皇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康熙帝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创立者。

A项,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实行的是郡县制,并未创立科举制度,故A错误。

B项,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虽然对科举制度有所发展,但并未创立殿试,故B错误。

C项,武则天是唐朝的女皇帝,她创立了殿试制度,并亲自在洛阳殿策问贡士,这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故C正确。

D项,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此时科举制度已经存在并发展了一段时间,康熙帝并未创立殿试,故D错误。

3.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A.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B. 反对神权至上和教会权威C. 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D. 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之一,它反对中世纪神学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故A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B项,反对神权至上和教会权威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故B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

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