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启 示

合集下载

包容性增长的印度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包容性增长的印度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VI W P0l E NTS
包 及 容 性 增 长 的 印度 模 式 其对 中 国 的启 示
◎ 王 志章 王 晓蒙

要 :包容性 增 长作 为一 种新 的经 济社 会 发展 理 论 , 旨在 坚持 发展 经济 ,坚持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坚持 以人 为本 ,让 经 济全 球 化 和 经济 发展 成果 通 过扶 贫政 策 、扩 大生 产性 就业领 域 、提 高人 力资 源能 力和社会 保 障能 力等途 径 ,惠及 所有 国家和 地 区、惠及 所有 人群 。本 文分析 了包容 性增 长理 论诞 生 的背景 ,归纳 了其 概念 的 内涵 ,总结 了印度 实施 包容 性增 长的 主要做 法 ,并 以此 为借鉴 ,提 出了 中国实施 包容 性增 长的基 本路 径 。
内 。农 村人 口的7 %每 天 的生 活开 支 不 到 业 ,而不 是 收人 的直 接再 分 配 。为 了增 加 0
两美 元 。 可 见 ,贫 困 已经成 为 人 类 今 天 那 些被 排挤 在社 会 外人 员 的收入 ,有必 要
2)包 容 性 增 长 不 面临 的最 大敌人 。任 何 国家 如果 忽视 日益 调 整 再 分 配 的 政 策 ; (
当今世 界 正在 经 历一 次 历史 性变 革 ,全 球 而且 也 增加 了公 共 事业 投 资 的承载 压 力 。
08 7 体 系 加 速转 型 、全 球 贸易 治理 加 强 、解 决 据统 计 , ̄2 0 年 ,世 界 6亿 人 口中城市 全 球 贫 困 与 不 公 平 成 为 各 国 和 人 民 的共 和农 村人 口的 比例 已经 各 占5 %。 ̄2 5 0 00 4 同努 力 ,金 融危 机 带来 的连锁 反应 还 在延 年 ,预计 世 界城 市 人 口将达 到6 亿 。在非 0 伸 ,全 球 贸 易 责 任 急 需 强 化 等 。… 富差 洲 的 肯 尼 亚 ,未 来 1 年 城 市 人 口将 增 加 贫 20 00 20 距 、社 会 公平 正义 等 直接 威胁 着 人类 的和 1 0 万 ,从 目前 的4 0 万 增加 到5 0 万 ,

独立后印度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独立后印度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2012年9月刊改革与开放独立后印度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徐敏(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摘要: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世界性发展中国家。

独立后,印度公民教育承担起了为民主共和国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使命,并凸显了自身的显著特点,即注重公民教育的民族性、宗教性、世界性、实践性和渗透性。

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进程既各具特色又有相似之处,印度的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印度公民教育特点启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发展中国家,不但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统,而且有近代西方的文化理念。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1独立,并于1950年建立了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

自此,印度的公民教育承担起了培养适应民主共和国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使命。

“赋予学生民主的公民资格,灌输体现印度文化传统的道德价值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3]培养公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树立宗教共存的观念,通过渗透性的教育方法培养公民的世界眼光既是印度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又是印度公民教育的显著特点。

一、独立后印度公民教育的特点(一)以历史传统为依托,发扬民族爱国精神,注重公民教育的民族性18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长达200多年的殖民压迫中,印度教育深受英国殖民主义教育的影响,逐步西方化和殖民化。

19世纪30年代,担任国民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麦考利起草了教育备忘录,“其目的就在于造就一些具有印度的血统与肤色,但却具有英国人的道德、才智、见解和情趣的人,并且用这些受过英国教育影响的人影响一般平民百姓”[4]。

现在英语仍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西方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对印度公民仍有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中叶,获得独立后,印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以维护印度来之不易的主权和统一。

所以,“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印度为自由而斗争的历史、政治制度、宪法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就成为印度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5]。

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

印度教育发展研究及其借鉴意义摘要:印度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注重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印度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虽然教育事业进步显著,但是政府过分重视高等教育,轻视初、中等教育的做法也存在一定问题。

文章运用SWOT分析印度教育发展现状,吸收和借鉴其中有用之处,从推动“双一流”建设、注重教育公平、防止知识失业和人才流失三个方面提建议,以完善我国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印度;教育;SWOT分析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教育开端也较早。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2016年GDP增长率为7.1%,这与其大力发展教育有关。

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印度具有相似性,两者皆为发展中国家,通过梳理印度教育发展历程,了解其教育近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一、印度教育的近况印度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其中,初等教育分为小学阶段和较高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1—5年级,较高小学阶段是6—8年级,总共时长8年。

中等教育时长4年,分为初中和高中,每个阶段各为2年。

高等教育差别大,分为国家重点学院和普通高等教育。

此外,印度教育中还包含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其他方式。

(一)印度初、中、高阶段教育近况印度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比,较为薄弱。

虽为义务教育,但是没有完全普及,且辍学率也较高。

根据印度学校教育和文化部的数据来看,2014—2015年初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6.9%,辍学率为4.34%,距离100%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印度中等教育是一个过渡阶段,2014—2015年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78.5%,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为54.2%,数量不断减少。

1986年印度就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的观点,但实行情况并不乐观。

截至2015年,高中生修习职业课程的比例基本上在 4.5%左右徘徊,与25%的国家目标相距甚远。

印度的教育体制与发展

印度的教育体制与发展

印度的教育体制与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教育体制与发展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印度的教育体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教育体制概述印度的教育体制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部分组成。

公立学校为全国各地提供教育服务,而私立学校则是以商业模式运作,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

此外,印度还有许多宗教和语言的教育机构,为各个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印度的教育体制主要由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层次构成。

中小学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高等教育则是指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

职业教育则是为了满足不同行业和职业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二、教育发展的挑战尽管印度的教育体制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地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许多地区缺乏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

尽管印度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但整体上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同时,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很多有能力的教师选择离开教育行业,这给教育质量带来了挑战。

再次,印度的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需求不匹配。

现今社会的快速变化要求教育系统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然而印度的传统教育仍然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和性别不平等也是影响印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许多家庭面临经济压力,不能负担得起高质量的教育。

而女性在印度社会中仍然受到歧视,导致许多女孩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三、教育发展的机遇虽然印度的教育体制面临许多挑战,但也有不少机遇可以推动其发展。

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巨大机遇。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

同时,在线教育平台和数字学习工具的发展也为印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其次,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动力。

印度的初等教育

印度的初等教育

印度的初等教育印度初等教育:重要性与影响力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国家,初等教育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印度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印度初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开始逐步推行现代教育体系。

自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将初等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1986年,印度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以确保全国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初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据统计,印度小学阶段的毛入学率已从1991年的59%上升到2018年的92%。

此外,印度的小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这得益于政府在初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普及政策的实施。

印度初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初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印度广大民众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

其次,初等教育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初等教育的普及也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

尽管印度初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初等教育资源依然不足。

此外,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为了进一步发展印度初等教育,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投入:政府需要增加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包括教育经费、学校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3、弱势群体:针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和奖学金,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4、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项目制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印度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贫困和失业、生态环境恶化、制造业落后、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外商投资少、财政赤字问题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局动乱、落后的文化习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阻碍等等。

总结借鉴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教训,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印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原因;启示从上世纪90年代起,经过一系列经济改革,印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革以来的印度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增长阶段,平均年增长率从1950—1980年“印度式增长”阶段的3.15%上升到1980—2002年的6.10%,并再上升到2002—2007年的8.15%;印度的人均GDP也从2002年的507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65美元。

截至到2008年,印度GDP已近1.1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已达3110亿美元。

因此,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会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印度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

一、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始终是印度社会的一大问题。

虽然印度从1952年起就开始实行节制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中起步最早,但人口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目前印度人口仅次于我国,并有迅速超越我国人口总数的趋势。

印度人口众多但平均寿命较低。

同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印度落后的社会观念有极大关系。

不加节制的人口增长及较低的人口质量对印度的发展极为不利。

2、贫困和失业自印度独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劳动人民的生活也相应地有某种程度的提高。

但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利益却主要为上层富有阶级所攫取,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异常严重,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而贫苦的劳动人民为改革付出了代价却并未得到什么好处。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从依附理论角度分析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从依附理论角度分析

进 口替代依附与跨国公司依附是三种形式 ; 第四, 在 发展模式上主张克服依附关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脱
钩等等。依附理论使用的主要概念有 :中心” 边 “ 与“ 缘” “ 主国” 卫 星国” “ 民主义 ” 新殖 民主 ;宗 与“ ,殖 与“ 义” 等等。 ] [ 2
依 附理 论 在 世 界 比较 教 育理 论 中 也 得 到 了应
与行 为方式 等会 受 西方 影 响, 而容 易 对 西方 发 达 从
国家产 生依 附。
3 国 际知 识 系统 .
“ 学的历 史传 统是某 一种西 方传统 , 大 几乎 与第 三世 界 的知识 或教育 传统 没有什 么关 系。虽然许 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阿特 巴赫认 为“ 三世 界 大 学在 国际 学 术 系统 第 中处于边 缘 的位置 , 由多 种 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是

“ 中心” 边缘” 与“ 是阿特巴赫分析世界高等教育
发展的中心概念。 他认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是不平 等的 , 指出“ 现行的国际教育综合体系中存在着某
阶级冲突理论以及列宁的帝 国主义概念, 其主要观 点是 : 第一, 世界经济体系由核心国家与边陲国家构
成。 两者之间是一种不平等关系。 前者是导致后者欠 发达的根本原因; 第二, 发达与不发达是同一历史过 程 中的两个 互 为 因果 的 方 面 ; 三 。 民地 的 依 附、 第 殖
水平 良好 。 语的 普遍熟 练运用有 利于 在国 际科技 、 英
学术 、 息等方面 的快捷 交流 , 利于 印度 的教育模 信 有 式、 思维方式 和价 值观 念 融 入英 语 世 界 体 系和 现代 国际环境 , 而大 大便 捷 了印度 科 技 与 教 育 的发 展 从

[关于,教育改革,我国,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于,教育改革,我国,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印度教育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印度各级教育改革特点的分析,吸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一、印度的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印度教育经过独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多数邦已实行“十、二、三”新学制。

但由于印度两极分化严重,广大人民生活贫困;由于宗教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过高,愚昧落后的现象很普遍。

因此,印度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例如教育浪费现象严重,文盲多,流生率高,印度独立后制定了不少扫盲计划,但收效不大,主要是由于经济落后,人口剧增.原有文盲没扫除,新文盲又不断增加;课程偏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脱节,忽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操作课。

一些活动、学习脱离就业的需要,学生离校后面临失业的危险;高等教育急剧扩大,盲目发展,超出国家经济水平的需要,造成大学毕业生过剩,人才外流等。

这些问题在发展中国家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2O世纪8O年代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年代。

印度总理拉·甘地在1985年1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宣布。

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同年,印度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政策透视》的文件,并在全国广泛讨论的基础上于1986年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即“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为印度今后的教育改革制定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根据《政策》的要求,印度教育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初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普及和提高14岁以下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初等教育质量。

改革措施要采取最好的方法激励学生入学;规定了小学的基本设施;提出了系统的非正规教育计划。

2.中等教育改革除了继续扩大儿童接受中等教育机会外,重点发展“标兵学校”。

设立标兵学校是为了使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有机会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更快地成长,特别是对那些来自全国各农业地区的天才儿童,这样做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平等,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改善学校教育。

印度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它经历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屈辱的殖民掠夺时代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时期。

它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又是一个正在奋力追赶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印度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又不同于中国的道路。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印度经济在最近20年来展现出一种崛起的态势。

1978~2000年间,印度经济以6%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间,则以7.5%的速度增长,这使之成为四分之一世纪里世界上绩效最好的经济之一。

在过去20年里,中产阶级的规模已扩大了四倍(达到近2.5亿人),每年有1%的贫困人口越过了贫困线。

同时,人口增长从每年2.2%的历史增长率下降到今天的1.7%,这意味着增长已带来了巨大的人均收益,依照购买力平价,自1980年以来,从 1,178美元上升到3,051美元。

二、印度发展模式的变迁印度独立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尼赫鲁模式向辛格模式的转换。

独立前的半个世纪,印度的经济是停滞的。

1900~1950年间,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0.8%,恰好与人口增长率相当,这导致了人均收入无增长。

在独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经济增长加快,1950~1980年间,达到平均3.5%的年增长率。

但人口增长也加速。

人均收入的净效应体现为仅有1.3%的年平均增长率。

印度人悲叹此为“印度增长率”。

当然,这与印度教无关,而与贾瓦哈拉•尼赫鲁总理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总理的费边式社会主义政策紧密相关,他们监管着印度最黯淡的经济年代。

父女俩以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糟糕特性的混合经济束缚了印度人的动力。

他们的模式是内向型和进口替代式而非外向型和出口替代性的,这种模式使印度放弃了在二战结束后全球贸易带来的繁荣中的份额享有(1950~1980年间,发展中世界总体上的人均收入增长率近于3%,高出印度两倍以上)。

尼赫鲁创办了垄断性的公共部门,用世界上最严厉的价格和生产控制过度管制了私有企业,阻碍了外国投资,由此使印度失去了外国技术和外国竞争所带来的利益。

印度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改革

印度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改革

印度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改革近年来,印度一直致力于改革其教育体系,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政府深知这一点,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教育改革。

本文将对印度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改革进行探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印度的教育体系印度的教育体系由中央政府、各邦政府和私立机构共同管理。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和中学,在印度的法律规定中是义务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和专业学院。

此外,印度还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实验室,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印度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不够高,师资力量短缺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其次,教学内容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和创新的培养。

最后,印度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严重的资源不足。

二、教育改革的举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举措。

首先,政府大力投资于基础教育,提升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此外,政府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其次,印度政府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学生还需要学习实践技能、领导力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此外,印度政府还推动了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和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课程。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印度已经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改革教育体制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努力。

未来,印度的教育改革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首先,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改革。

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同时,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其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印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其启示

印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其启示

种 姓 ,15 属 于表列 部 落 , 1.% 女子 占 ̄4 .8 , 199 % 农 村学 生 占 7 .4 。19 74 % 9 5年 , 就读 于政 府 、 凡 地 方 团体 举 办 的学 校 或 政 府 资 助 的 私 立 学 校
的儿童 均可 以享 受 免费 午 餐 , 这 个 “ 费 ” 在 免 计 划 中表 列种 姓 学 生 占受 益 人数 的3 .3 。 另 65% 外 , 度不 少私 立 学 校 通 过 奖 学 金 的 形式 为 社 印
为底层群体提供免 费的校 服。18 96年第五次
印度 教育 调 查 报 告 显 示 ,1 8 % 的学 生 获 得 4 .9 了免 费 校 服 , 益 学 生 中 有 3 .4 属 于 表 列 受 30%
列部族的教育 , 国家应保 护他们免受社会歧视

童塑 ! ! 垦 塑 固
JAOYU GAI I GE
16 98年、96年、92年的《 18 19 国家教育政策》 和 17 99年《 国家教育政策》 草案) ( 都提出要为 1 4
岁 以下儿 童提供 免 费 的义 务 教育 。
2 免费校服、 . 免费午餐及免 费教科书 印度各邦 的公立学校 取消 了义务教育 阶
段 的学 费 。对 处 于社 会 底 层 的 表列 种 姓 和 表
对某些直辖 区的政策优 惠, 印度各邦和中央直
辖 区基础教育 的人均经 费存在很 大差别。一
般 来说 , 于边 远 地 区的 人 均 初 等 教 育经 费偏 处 低 , 些人 口大 邦 的小 学 生 人 均 基础 教 育 经 费 一
也 较低 。
务教育 。19 92年后修改 的《 国家教育政策》 提 到, 在进入 2 世纪前 , l 使所有年满 1 岁的儿童 4

在教育方面,中国和印度有何不同?

在教育方面,中国和印度有何不同?

在教育方面,中国和印度有何不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而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大国,在教育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本文将就这两个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国和印度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不同,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教育阶段,从小学起,呈现出一种竞争式的教育模式,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从而实现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的提升。

而印度则是基于由海德拉巴教育委员会于1964年提出的“十年制利用”计划,实行小学6年、中学4年的教育模式。

此外,两国的大学入学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高校招生需要参加高考,而在印度,大学的录取方式则是根据学生的高中成绩和竞争性考试的成绩来判断。

二、教育资源的不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两个国家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中国,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城镇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有着良好的教学条件,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落后,教育设施偏弱,教师队伍水平不够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

印度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人口庞大,印度教育资源分布状况不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

印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很多荒凉的农村地区,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都很差,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的不同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尤为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重,分级教育和选择性教育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识。

教育中强调的“国家富强”和“个体成功”思想,处于整个社会开发模式的核心位置。

然而,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教育的宗教和文化影响也比较多。

它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与传统宗教和文化休戚相关。

因此,印度在塑造学生的语言和认知领域上表现出独特性,也是印度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和印度在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教育竞争激烈,重点发展,但也存在着城乡、贫富差别等问题。

印度技术学院发展战略启示

印度技术学院发展战略启示

印度技术学院发展战略启示一、明确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期望。

办学理念的确立有利于高等院校的正确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印度技术学院筹建之时,恰逢印度发展的艰难时期,因此,学校办学理念定位于服务国家社会需要,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人才,促进印度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明确的办学理念使印度技术学院的发展有了方向,也使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都有准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

相比之下,我国当前部分工程技术院校仍然存在着办学理念不够明确、不切实际等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尤其是一些从高职高专升格为本科的高等技术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与学校现状相符合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

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正确认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才能促进这类院校建立顺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办学理念,从而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强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和方向性。

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搭建平台长期以来,印度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主要实行分权管理。

因此,印度的大学都具有较高的自治权利。

印度技术学院被国家重视的程度同样也体现在这种自治权的权限上。

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技术学院法案》,确立了印度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地位。

凡课程设计、招生、教职员招聘全由教师组成的学术议会裁定,不必受非学术势力干扰。

印度技术学院所享有的自主权,不仅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颁发学位文凭等方面,甚至在学院的政策、制度上都有着特权和自由。

大学自治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自主权及学术自由,这种自由性为学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足够的空间,有利于学院的稳定发展。

在我国,大学自治虽然在理念层面提出了很多年,但在实施层面始终没有很好地落实。

高等技术院校要实行自治,一方面,需要转变官管学的观念,认识到大学自治是大学的本质,也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旨在培养英才的印度“新星学校制度

旨在培养英才的印度“新星学校制度

旨在培养英才的印度“新星学校制度实现教育公平是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是各国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但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实现需要经过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有效地兼顾教育公平和效率更是一个难题。

本文结合我们于2022年4月对印度“新星学校”教育制度开展的实地考察,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介绍,希望藉此对我国在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有效推进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一、新星学校制度的发展印度的标准化示范学校设想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

最初的设想是在印度的学校中选择一定比例的学校,把它们建设成为教育示范机构(Pace-etterintitution),旨在保证各地区所有学生均等地享有就学机会和优质的学校教育。

然而,这个设想当时由于受到经费、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的限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甘地政府“教育为民、教育为国”的倡导下,该计划又重新得到了重视。

1986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在印度境内的每个区域都建立一所免费的寄宿制示范中学,通过此方法消除不平等,向尚未得到教育机会的儿童平等地提供教育机会;同时,选拔优异人才,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水平,促进民族融合。

该计划于1986年正式实施,随后正式命名为“新星学校计划”。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计划已经覆盖了印度全境的34个地区,学校数量也增加至500多所。

制度日趋完善。

截至2005年3月31日,该计划已经建设学校551所,年平均录取学生2万余人,已经发展成为印度普通中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理念印度政府实施“新星学校”计划的核心理念是:确保公平、促进优异。

具体的原则和目标如下。

第一,确保学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第二,全面贯彻国家新课程大纲,提供高质量现代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环境教育和体育教育),鼓励学术优异和创新。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0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职教平台任何产业的发展都必须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做支持对高新技术来说更是如此印度软件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获得如此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其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的软件人才而这些软件人才的获得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定位于职业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一印度软件人才培养定位于职业教育的原因分析印度软件人才主要通过职业教育而非学术教育培养这是印度软件人才培训模式的首要特点究其原因即他们充分认识到软件人才主要的能力是做要拥有大量的能够实际地开发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软件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掌握系统的计算机理论进行计算机科学研究软件业是个技术更新非常迅速的行业其人才和师资培养必须跟上技术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大学课程往往很僵化当时也缺乏资金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及其培养模式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二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一市场驱动课程每年更新培训单位和大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新技术和新技术产生的背景二证书观念淡化学员关注的是能得到什么工作投入的能回报多少三注重工作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训特别强调工作态度表达能力和小组一起工作的能力等技术外的素质的形成他们经常要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不用体态语言正确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因为这一能力在人机对话中十分重要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直觉的训练因为计算机中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逻辑所能解决的四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培训边工作边学习掌握技术的能力五重视课程开发在大型的软件人才培训中心如N I I T的培训中心有专门的课程开发部有大量专家专门负责课程开发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许多培训中心引进了I SO9000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祝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摘要印度目前已成为世界软件主要出口国之一其软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它的成功取决于它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的软件人才以及其独特的定位于职业教育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透视,反思我国教育体系,提出一些对我国的启示,以便在今后的发展中借鉴,取得更大的进步关键词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启示三对我国的启示首先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是职业教育而不是学术教育他们成功的经验证明即使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即使是软件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职业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他们在这一模式的选择过程中有资金短缺等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原因是根本性的即他们否认学术教育模式具有培养大量的技术娴熟的软件人才的能力这与当前我国的软件人才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我国一谈到发展软件人才教育便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要建立学院建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认为职业教育太低级不够档次在课程设置上更是一味地强调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结果呢也许学生头脑中记住了许多原理能够撰写出大量的学术论文但却设计不出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软件目前我国许多软件公司招聘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已反映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这一深刻问题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其实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中大量的是实用型能娴熟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人才学术型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通常只是少数对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是职业教育而不是学术教育哪怕对于软件这样一个高新技术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已逐渐让人们忘记了一个基本问题即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其结果是在教育与社会课程与工作之间逐渐形成了一道鸿沟学校老师只知道教给学生知识却很少反思学生需不需要这些知识还有没有对他们更有价值的知识印度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是很有启发的其次在教学方面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不是按照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再到实习的路径来展开教学的而是把教学顺序完全颠倒过来先从做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如遇到问题再以此问题为基点去学习专业理论这一全新的课程安排顺序是以两个基本观念为基础的1基础理论并不是做的必要条件在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生同样能够学习如何做并且什么是基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理论问11现代企业教育M OD ER N EN TERPR I SE ED U C ATI O N2006年第12期下学术理论现代企业教育题2做中学既是知识社会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我们常说要学会如何学习但是学校外的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中进行的因此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就是要学会在做中学而只有从做开始展开的教学程序才有助于这一能力的形成反思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展开的顺序其模式几乎千篇一律的是从理论到实践这一模式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几乎把它作为了法定程序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的背景下这一模式的影响力更是有增无减许多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基础理论的课时进一步增加而其结果便是一方面学生厌学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技能越来越差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将何去何从印度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也能给我们一定启示再次在课程开发方面他们通常都拥有大量的专门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这说明他们已把课程作为软件教育整个过程的核心作为软件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打造培训品牌的基石课程意识已深深渗透到了其整个教育理念中与之相比较当前我国职业学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发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学校通常只有教学概念而无课程概念更没有专门负责课程开发的人员如果要开设新专业或是进行课程调整往往只是参照其它学校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很少在课程环节开发面进行投资学校对教学方法的思考要远远多于对课程的思考而事实上课程之于学校就好比生产线之于企业只有生产线改造好了企业才有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对学校而言教学是受制于课程的如果课程不做根本调整仅仅从教学改革入手根本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质量的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要走上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就必须大大增强课程意识肯在课程开发方面进行投资印度与我国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它的职业教育,软件业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适当借鉴印度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并努力为我国职业教育及软件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参考文献:[1]付瑛周谊.印度的职业教育.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4月.[2]印度的职业教育和师资培训.海外职教.南京职教信息网.htt p://w w w.n j /zou j inzhij iao/h aiw ai zhij iao/25.h t m[3]职业教育定位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职教论坛.2002年第24期.[4]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M].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第24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商务E-bus i ne ss专业主要是为培养通过运用国际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务交易和工作流程的复合型实用性专门人才网络化的计算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由于英语是网络主要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对英语的需求究竟有哪些方面需求程度如何原因何在在教学方面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以专门用途英语E ngl i s h f orSpeci f i c Pur pos e简称E SP的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对江苏徐州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56名学生平均年龄19-20岁男29名女27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为ESP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1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是确保E 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自R i cht er i ch(1972)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以来需求分析(n e e d sanal ysi s)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在国外外语教学中已经二三十年了需求分析从一开始就属于评估研究范畴(Suar ez,1994)它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能够引起重视(Cohe n e t a l,2000:390)需求分析中有关需求的定义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可以指学生目前的学习要求及未来的工作要求这种以目标为导向(goal-or i ent ed,W i ddow son,1981:2)的需求属目标需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英语需求问卷调查邵朝霞1范林榜21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009摘要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网络化的计算机而英语是网络主要语言文章以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某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英语需求问卷调查揭示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化的研究和ES P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启示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需求分析(obj ect i ves,B er w i ck:1989:57)2)需求是外语学习者要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要做的事情(W i ddow son,1981:2)这是一种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需求定义它涉及到外语学习中行为的转变及学习的手段3)需求可以被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认为是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是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M ount f or d,1981)4)需求也可看作是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即他们自己希望从外语课堂中获取什么5)还可以把需求看作欠缺与不足即学习者自身所缺乏或感到缺乏的东西需求分析包括教学活动开始前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客观信息(如外语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学习目的和目前的外语水平)和主观信息(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的数据的收集(B r i ndl ey,2002:439)需求分析有两种最常用的模式目标情况分析(T ar get Sit uat i o n A nalysi s)和当前情况分析(Pr esent Sit uat ionA na l ysi s)目标情况分析是在一门外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而当前情况分析则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主要了解学生的语言现状调查学生的语言强项和弱项即优势与劣势需求分析最好是把目标情况分析和当前情况分析两种模式相结合尽量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从多种渠道用多种工具了解和获取多方面的相关信息在外语教学中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弄清楚学生指望得到什么和他们的实际情况换句话说就是了解他们已经有了什么。

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项目简介及启示

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项目简介及启示
的规 定 .因此政 府 对学前 教育 财政 投入 的稳定 性较
安 哥瓦迪 ( n aw d)是 印度 I D A gn ai C S项 目的主 差 、随意 性较 大 ,使 我 国学前 教育 事业 发展 缺乏基 要组 织 形 式 。印 度 把 全 国偏 远 和 落后 地 区 划 分 为 本 的经费保 障 。
口裴 培
由于教育经 费 的有 限 ,印度 一 直重视 高等教 育 政策》 ,将儿 童视 为 国家 最重 要 、最 有价 值 的资源 ,



国家 要 向 所 有儿 童提 供 充 分 的服 和技术教 育 的发 展 ,对 基 础教育 投入 不足 。 面对 这 文 件特 别 强 调 “ 种情 况 ,印度 政府 于 17 启 动 “ 体 性儿 童 发 务 ” 95年 整 。以确保其 身体 、智力 和社会性 得 到充分 发展 。
过 20万 的儿童 死于 可预 防的传 染病 ,而 因营养 不 学 龄前 儿 童 、孕 妇 和 哺 乳期 母 亲 的 营养 与 健 康 水 0
良导致死 亡 的儿童更 是 占死 亡儿 童 的 5 %。 [ 0 2 3婴
平 ,包括 补 充 营养 、幼 儿教 育 、免 疫 接种 、体 检 、
发展 ;第五 ,通 过适 当的保 健和 营养教 育 ,提高母
17 9 4年 ,印 度议 会 通 过 了 《 了儿 童 的 国家 亲照料 儿童正 常 的健 康 与营养方 面需求 的能力 。( 为 5 3
92
三 、 印 度 “ 体 性 儿 童 发 展 服 务 ” 计 划 整
学 前教 育是基 础 教育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是 个体 终 身教 育 的起 始 和奠 基 阶段 。政府通 过政 策 的制定
17 94年 ,印 度 政 府 开 始 特别 关 注 “ 体 性 ” 整

印度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印度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大 学补 助金 委 员会 是 由 中央政 府 领 导和 管理研 究 生教育 机
构 直接领 导 的, 主要 职责 是促进 、 展和 协调大 学研 究生教育 ; 发 维 本 文 主要 从 高等教 育 中的研 究 生教 育来 分析 印度 和 我 国研 持 和提 高研 究生 教 学 、 试和 科 学研 究的适 当 的标准 ; 考 调查各 高
s s mA dsc yt e n oi e
{占 I 缸会 } l J
20.( ) 8下 09
印度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刘 雪娇
摘 要 印度 自 14 年独立后 , 97 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 , 尤其是研究生教育, 其成就举世瞩 目.我国的国情和印度有许 多 相似之处, 曾经都有沦落为殖民地的历史背景, 都是人 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印度研究生教 育在飞速发展中遇到的挫 折、 教训 以及所得的经验, 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研 究生教 育
校 研究 生教育 的财 政需 要 , 并对 不 同大 学的研 究生教育 给予适 当 的赠款 。 实 上 , 学补 助 金委 员会 在 印度独 立 以来 已帮助 大学 事 大 印度研 究生 教 育的现 状
究生 教育 的差别 , 以及我 们从 中获得 的一些 有益 的启 示 。 开始 于 1 9世纪 5 年 代 , 14 O 到 97年独 立 和 学 院逐渐 增加 了研 究 生教 育 的课 程 , 发展 了学位 标准 , 新 新建 前 , 国只有 l 所 大 学能 进行研 究 生教 育 , 全 8 培养 的研 究 生数 量 和 扩建 了许 多图书 馆 、 实验室 、 室和学 生宿舍 , 教 建立 了鼓励优 秀 少 , 长慢 , 量低 。 立后 , 增 质 独 印度 政府 及其 领 导人都 十分 重视 发 学生 的奖 学金制 度 , 以及 促进 科 学研 究 的研究 金制度 。这 些 “ 硬 展研 究生教 育, 调研究 生教育对 印度 社会 和经济 发展 的极端 重 件 ” 强 设施 的置 办 , 但为 “ 不 软件 ” 供 了保 障 , 能促进 研究 生教育 提 更 要性 。 以 印度 政府 为加 快研 究生 教育 , 定对 研 究生教 育进 行 的质量 飞速 发展 。 所 决 由于上 述措 施 得 以实施 , 印度 研 究生 教育 获得 了高速 发展 , 改革 , 立适 合 于 印度 社会 和经 济 需要 的研究 生 教育 的模 式 、 建 方

印度教育经费投入及启示

印度教育经费投入及启示
第 入 。 等 院 校 可 以 通 过 向 社 会 提 供 有 偿 服 务 可 生 产 获 教 育 。 目前 已 经 有 几 个 州 开 始 征 收 此 税 ; 二 种 是 大 高 Grd aeT x 。大 学 毕 业 生 税 是 一 种 专 门 取 利 润 , 某 种 程 度 上 可 以看 成 让 社 会 分 担 学 校 设 备 学 毕 业 生 税 ( a u t a ) 从 成 本 , 者 充 分 利 用 学 校 资 源 的一 种 方 式 。 这 种 有 偿 向 使 用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的 单 位 征 收 的 教 育 特 别 税 。 由 或 理 生 产 或 服 务 包 括 举 办 远 程 教 育 、 社 会 提 供 出 版 物 和 是 高 等 教 育 存 在 外 部 性 。 业 在 运 用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向 企
四、 印度教育投入的经验借 鉴
1印度教育投入的来源 .
印度 教育投 入 由五大 部分组 成 。 一 , 府 支 出。 第 政
州 的 人 口紧 随其 后 , 名 第 二 , 进 入 了 ‘ 人 ” 乐 部 这 项 经 费 包 括 中 央 政 府 和 各 州 政 府 对 教 育 的 投 入 , 排 也 亿 俱 是 行 列 , 年 只 有 这 两 个 州 的 人 口超 过 了亿 。 因此 , 两 教 育 经 费 的 主 要 来 源 。 其 中 州 政 府 占 教 育 投 入 的 主 当 这 个 省 虽 然 是 经 济 强 省 , 同 时 也 是 人 口大 省 , 均 教 育 体 。 印 度 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经 费 投 人 又 分 两 个 部 分 , 但 人 支 出 和 其 它 州 相 比失 去 了优 势 。人 口比较 少 的 Sk i 即 计 划 内 拨 款 (l t y和 计 划 外 拨 款 ( o —l t i m k Pa o l ) n ua N npa o . n u

印度扫盲教育经验及其启示

印度扫盲教育经验及其启示

印度扫盲教育经验及其启示摘要:扫盲作为全民教育的六大目标之一,对于实现全民教育至关重要。

印度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文盲人口大国。

自独立把扫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大量的文盲人口,严重制约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结印度的扫盲教育经验,必然对发展中国家的扫盲教育事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印度;扫盲教育;经验及启示一、印度扫盲教育的经验(一)政府高度重视扫盲教育首先,印度政府把扫盲教育当成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

独立后的印度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从而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真正的独立。

然而教育落后、成人文盲率高成为印度发展经济的严重阻碍。

印度的独立之初,全国的识字率仅为14%,而女性的识字率就更低,仅为8%。

因此,印度政府在建国后马上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了扫盲教育在国家的重要地位。

1988年成立专门指导成人教育的国家教育机构——国家扫盲教育委员会,统一协调和组织各项扫盲计划。

1977年,印度政府发布的《成人教育——政策声明》中指出,成人教育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并在历次的五年计划中都有对扫盲教育给予充分的考虑。

印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对于扫盲教育的目标是到2012年,男性的识字率达到85%,女性的识字率达到80%。

政府组织和参与大量的扫盲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多种途径筹集扫盲教育经费。

1.国家采取直接拨款的方法。

大力支持扫盲教育,扫盲教育经费逐年递增,仅在“十五”期间,就为扫盲教育拨款124.150亿卢比。

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2007-2012年)拨款 3 494.6亿卢比作为扫盲教育的经费。

2.各州政府也同中央政府共同分担扫盲教育的经费。

在全民识字运动(TLC)和识字后计划(PLP)中,全民识字运动中每个识字者大约需要90-180卢比。

识字后计划的项目中每个识字者大约需要90-130卢比。

这些费用是由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支付,一般的地区是按照2 ∶ 1的比例进行支付,而在部落地区则是按照4 ∶ 1进行支付的。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关于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的论文报告一、引言二、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简介三、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2. 改善科研管理制度3.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4. 创新技术转移机制5. 推动产学研合作四、案例分析1. 在电子科技领域实现突破的印度企业-HCL公司2. 南亚大学-印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典型案例3. Gurugram中文越狱游戏在印度的繁荣表现4. 水晶固体材料技术领先的印度建材企业5. 通过海外并购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创造强大生态的印度IT巨头-Tata Consultancy Service五、结论引言科技成为了拉动国家经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相对欠缺。

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的困境,尤其在科技方面缺乏优势,这一点在与中国的比较中尤为明显。

印度政府利用科技进步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发挥国家科技机构和企业的优势,提高国家综合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旨在介绍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并分析它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简介印度的科技绩效评估模式主要是对一些大型科技机构和科技企业进行评价,这些机构和企业涵盖每一个领域,如农业、医疗、计算机科学等。

这种评价通常包括一些指标,如研究经费、人员数量、研究成果等。

这些指标是根据政府的科技政策和需求设定的,并通过科技部门的监督、评审和检查不断更新。

印度国家科技绩效评估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在印度,政府通过为学生提供奖学金、与国际顶尖高校合作等措施,鼓励年轻人才在创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从而推进国家科技研发和发展。

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在技术领域对学生的奖励和资助,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和提供更多的博士后研究机会来培养更多的创新英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摘要:教育是发展中国家进步的根本源泉,教育问题也是历届政府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人口,如果能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转变为人力资本,所实现巨大的社会收益。

本文将以印度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印度教育发展中国家启示
一、印度教育现状
1、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龙头,高等教育经费在教育总经费中一直占较大份额,近几年才有所减少。

他们50年代中期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所印度理工学院(IIT),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40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今天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印度经济的大厦。

印度成功地培养出许多世界级的研究生,许多高校是世界一流的,印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高校教师很高的待遇。

80年代中期,印度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向中东石油国家输出了100万名工程师、教师和医生,数万人受聘于联合国组织和世界银行,每年获取上百亿美元的高级劳务外汇。

1995-1996学年,印度高等学校在校生640万,教学人员31万,各类高等教育机构8722家。

高等教育是印度教育名符其实的重大戏。

2、职业教育独树一帜
印度职业教育近年来突出的成就是,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印度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软件人才。

在印度政府的引导下,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外资大量地流入计算机教育领域。

使印度逐步形成了产业化的IT职业教育。

在印度,计算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城市。

一般的中等城市也有上百家。

每家机构的学员都在 800 人以上。

每年能培养出数万IT人才。

另外印度政府还特别鼓励和支持著名IT业公司办学。

如印度著名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信息系统高级管理人才的大学。

以开发教育软件为主的全国信息技术
研究所有限公司在印度和世界30多个国家设立了上千个培训中心,每年培养20 万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印度著名的TATA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计算机教育子公司,全面负责信息技术的教育和认证工作,并且成功地规划和编写了一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的计算机教材。

3、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发展缓慢,学校的软硬件都难以令人满意。

据印度政府1996年的统计,注册上一年级的儿童50%以上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退学,有的邦辍学率高达70%。

印度1996年适龄人口中初中、高中新生入学比例分别为12%和15%。

虽然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已经在2001年被写入法律,但教育质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据印度最大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统计:即使在5年级,35%的印度孩童还不能读和写。

根据政府统计的数字,只有1/4的学生能读完8年级,只有15%的学生会进入中学。

在2.02亿的入学学生中,只有7%,也就是大约1400万能毕业。

二、印度教育的问题
由于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人口过快增长,国民平均生活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总体投入不足,印度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扫盲和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初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高等教育投入却在盲目攀升,导致印度的高科技人才大量外流,大量大学毕业生待业和失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切合本国需要等。

印度政府的整个教育计划资金分配是:高等教育占20.9%,初等教育占32.4%,这种分配比例显然对初等教育过低,而对高等教育过高,因为全国72%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乡村教育条件比城市要差,但对它的教育投资还不到一半,只占44%,这是很不够的。

因此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结果使生产力水平过低,人们生活贫困。

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极力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尽量为所有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过去几十年间,印度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教育投资来说,印度在国民收入和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都上升得很快。

但是人均水平仍然很低,虽然对教育发展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落后的基本状况。

另外在高等教育中也并非没有问题。

2005-2006学年其高等教育在校生40.4%是人文
与艺术类,21.9%学的是商业,19.6%学理科,18.1%学工程技术、法律和其它专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学农林专业的仅为1%。

这使得印度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研究生无法就业,当然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也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原因。

这说明,印度的教育要得到健康发展,建立一个符合本国实际的、民主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还需要艰苦而长期的努力。

三、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印度教育的长处,同时要避免印度教育发展的不足。

1、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平衡城乡教育差距
许多发展中国家把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是不合适的一种举措。

发展中国家应当把大部分的教育预算用于发展初等教育上。

同时因为大部分的儿童在农村,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包括直接的财政支持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这样既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又可以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2、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中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没有印度这儿重视,比如我国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很少有人问津,一方面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另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和职业教育是不同的,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职业教育似乎更适合快速提高生产力水平。

职业教育方式,投资少而效益高,对低收入和以种种原因失去受正规教育机会的人群最为有利。

3、创造吸引人才回国的大环境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后流动到别的国家,为别的国家服务。

这样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损失了本国投入的大量人力资本。

另一方面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关键性专门人才的供给,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了留住人才必须创造有利的环境,增强对本国人才甚至是外国人才的吸引力。

4、加强教师培训,实施课程革新
发展中国家普遍关心如何培养教师、招聘教师、留住教师、提高教师质量的问题。

其基本手段包括提高工资、提供住房、组织培训、号召校本进修。

另外针对高等教育课程脱离实际的问题,应该实施课程革新,增加现代科学知识,删减
庞杂的学科内容,强调发展学生能力,加强教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加强学生生活技能及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透视印度教育汪文勇电子科技大学网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措施宋利芳教育学
印度的教育发展《国外教育发展》示范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