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课堂实录(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

合集下载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及点评5

2.黄厚江《黔之驴》教学实录及点评5

【推荐】《黔之驴》教学实录《黔之驴》课堂实录执教者:江苏省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一、导入: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柳宗元的《黔之驴》,知道柳宗元吗?哪个朝代的?生:【齐声】唐代文学家。

师:他最擅长写什么?生1:杂文。

师:最擅长写杂文里的什么类型?生2:寓言。

师:真厉害,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记住啦!唐宋八大家主要都是散文写得好,柳宗元不仅散文写得好,传记写得也不错,写得尤其好的是寓言。

哪位同学说说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寓言有什么特点?生3:寓言能以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大道理。

师:你概括了寓言的两大特点,一是有故事,二是用故事反映道理,当然不一定是大道理。

而寓言故事又不同于一般故事,它还有什么特点呢?生4:寓言简短生动。

生5:里面人物都是动物。

师:这句话怎么表述?生6:里面的主要角色是动物或植物,一般不用人。

二、整体感知师: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谁啊?生:【齐声】驴!师:哪里的驴?生:【齐声】黔,贵州!师:这个说法基本成立,准确一点则是不成立的,后面再说。

“黔”怎么读?生:【齐声】qián!师:好的,那大家知道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什么?生:【齐声】读!师:对,首先要读。

课文读过了吗?注释读过了吗?生:【小声齐答】读了。

师:有点底气不足,注释要以默读为主,课文要以朗读为主。

请同学读课文,谁主动读?生举手。

师:女生优先吧。

听的同学可以想想她读得怎么样?应该怎么读?一女生朗读课文。

师:读得怎么样啊?与你们心中的标准一致吗?有没有觉得比她读得好的?一男生朗读课文。

读完学生鼓掌。

师:读得是否更好一些?这也是应该的,因为你比女生后读。

生笑。

师:女同学咬音很准,男同学把寓言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像最后一句就有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你愿意带大家一起读吗?生齐读。

师:谢谢这位同学,你的活比老师干得好!三、分析“驴”的形象师:读寓言要抓故事,读故事要抓主要形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黔之驴是什么样的驴?请用自己的习惯标画出哪些语句主要写驴,从哪些方面写驴,写出了一头什么样的驴?学生标画。

(完整word版)2019年《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

(完整word版)2019年《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

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沉默、思考)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b5E2RGbCAP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师:是吗?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

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p1EanqFDPw 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师:理由是什么?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DXDiTa9E3d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

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_________矣,其制可谓_________矣,宫中之女可谓_________矣,宫中之宝可谓_________矣,其费可谓_________矣,其奢可谓_________矣。

其亡亦可谓_________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_________矣。

RTCrpUDGiT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生:(默读课文、沉思)师:想好的请举手。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

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

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

(及时的鼓励)生:第六段,蹒跚。

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

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

(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师:走路的动作呢?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屏显:父亲翻月台图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生:是。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教学实录
黄厚江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年(卷),期】2014(000)009
【摘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文的写作。

写好记叙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写出事物或事情的特别之处。

先请大家来看一位作家写的一篇文章的开头。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黄厚江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中学 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奖杯背后的故事奖杯背后的故事r——"中国乳业年度牛人"获奖者风采 [J], 王兴文;王礞礞
2.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后面的故事——《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上) [J], 窦桂梅
3.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后面的故事——《牛郎织女》教学实录(下) [J], 窦桂梅
4.照片背后的故事--《晋察冀三英雄》背后的传奇故事 [J], 李耿成
5.带着学生与作家一起讲故事——《写出特别之处背后的故事》听课感言 [J], 张广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年整理〗《《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优秀教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黄厚江点评者:褚树荣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教学目标解释: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

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新教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

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

教学重难点解释: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

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

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师:上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专题第一个板块的第二篇课文《阿房宫赋》。

同学们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了很多问题。

但是大家提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解决,实际上也没有必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因为很多问题,只要把注释用心地琢磨一下,把上下文结合起来想一想,就能够自己解决。

在这里,我们一起研究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入题简洁,但包含了三层意思:一、不可能一一解决,是因为问题多,没有必要一个个解决,是因为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这里隐去不说了,有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大凡一线老师都有同感,学生有时候碰到问题,是因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二、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指点了一种读书方法:看注解、察语境、做比较。

文言文的很多问题不就是这样解决的吗?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典型性的问题,正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老王》课堂教学实录老王》教学实录及反思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语文教学通讯2012.09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

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

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

生:老实。

黄:请告诉同学们在哪一段。

生:在第 5 段。

黄:请大家标画出来。

还有吗?生:不幸。

在第 3 段。

黄:很好。

不幸,在第3 段,而且不止一个。

课文最后一段也有。

生:第 2 段,“脑袋慢”。

黄:哦,“脑袋慢”。

这个词加了引号。

表示特定内涵。

大家说说这个“脑袋慢” 是什么意思?生:滞笨。

黄:“滞笨” ?课文里有吗?这两个词能互相解释吗?不太好,“滞笨”一般是写动作,“脑袋慢”是写思想。

第2 段有一个词可以用来解释——生:失群落伍。

黄:对,失群落伍,是指思想上落伍。

其他骑三轮车的都已经加入组织了,他还没有加入组织。

这就是落伍,这就是“脑袋慢”。

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我”认为老王“老实”,但也有人认为他“不老实”。

“不老实”有许多不同的内涵,比如,有人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我们会说这个人不老实;有人爱撒谎,我们也会说这个人不老实。

你们说说,老王的“不老实”,可能指哪方面的问题?(学生没有反应。

)黄:大家到第3 段看看整个句子:“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摔一只眼。

”有两个词需要注意。

一个是“光棍”,你说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还有一个是“年轻”。

年轻时候不老实,年轻的光棍不老实,会干什么“坏事”呢?尽管同学们还不是成年人,但从阅读的角度还是应该能理解的。

这个“不老实”的说法是否可靠,我们不敢断定,但我们可以由此看出老王在他那个群体中是被人嘲笑的对象,是被人当做笑料的,而这恰恰使我们看到他的“老实”。

而且,我以为,一个年轻光棍。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

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怎么写出人物的特点。

比如说,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他呀,特别爱帮助人。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小明看到了,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还关切地问我:“疼不疼呀?”然后,他又带我去了医务室,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扶着我。

这就是小明,一个热心肠的同学。

再比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的眼睛会说话。

要是谁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只要用眼睛一瞪,那个同学马上就会乖乖坐好认真听讲。

有一回,我偷偷在桌子下面玩橡皮,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自己错啦,赶紧把橡皮收起来,认真听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通过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不是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清楚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怎么写出有趣的人物特点。

先来说说我的好朋友小花,她是个超级小吃货。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野餐,她带了满满一书包的零食。

刚到公园,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开始大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说:“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

”不一会儿,她面前就堆了一堆零食袋子。

还有我们的班长,他特别勇敢。

上次在操场上,有一只大虫子突然飞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上,大家都吓得尖叫起来。

班长勇敢地走过去,轻轻地把虫子拿下来,还安慰那个女同学不要害怕。

小朋友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就能发现身边人的特点,然后把他们写出来哟!《黄厚江作文课写出人物特点课堂实录》作文一同学们,今天来学学怎么把人物特点写好。

比如说我的爸爸,他是个足球迷。

每个周末,只要有足球比赛,他一定会守在电视机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大声喊着:“加油!射门!”那兴奋的样子,好像他自己就在球场上踢球一样。

还有我的邻居奶奶,她特别勤劳。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能看到她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给花浇水。

到了下午,又忙着做各种好吃的点心,送给邻居们品尝。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呀?多留意身边的人,就能写出他们的特点啦!作文二小朋友们,咱们一起看看怎么写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特点。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  黄厚江老师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黄厚江老师《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黄厚江老师亮亮老师《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兼评黄厚江老师的阅读生成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

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的感情。

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沉默、思考)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师:是吗?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

师:那今义呢?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

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

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师:理由是什么?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

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

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

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

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生:(默读课文、沉思)师:想好的请举手。

生:(无人举手,依然在思考)师:这样吧,你们想好了哪一空就说哪一空,怎么样?生6:老师,我填前三空,第一空是壮,第二空是大,第三空是多,其他空我还没想好。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黄厚江点评:刘恩樵/v_show/id_XMjY2MTI3NDY0.html【实录】《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黄厚江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

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

现在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生:作者的家。

师:对。

是作者的家。

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

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

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

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生(齐):感叹号。

(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

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听黄厚江老师讲座记录

听黄厚江老师讲座记录

[转载]听黄厚江老师讲座记录推荐听黄厚江老师讲座记录前言:2012年10月26日(周五下午2:00----4:20),根据学校的安排,语文组5人到丹阳市第五中学听了省语文特级老师,现就职于苏州中学的黄厚江老师的讲座。

他讲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

现将其讲座的观点记录如下:第一块:提出本色语文的背景现语文教学异化了,也不大像语文课了。

现象为:一、语文教学人为拔高了1、语文的性质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如今有些课堂过分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了,且超过了作为初、高中生的心智。

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阅读,在古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文学习的能力。

2、关于课堂教学结尾的“临终嘱托”问题。

二、语文课形式化了上公开课前上网找课件。

只有形式没有语文。

老师听课比较关注课的形式。

三、语文教学贵族化了1、对特级老师课堂教学的误区:特级老师的课应该与众不同;特级老师的课应该一般老师上不了,即别人模仿不了。

2、新课改的课,应该是一般老师都能上得出来的课。

3、要研究家常课怎么教。

4、大多数老师都不能模仿上得课为“贵族化”的课,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

面对一些有着较强语文素养(朗读特别好,或某项语文技能特别好)的老师上出的课,我们一般的老师不要为不能模仿而感到“自卑”。

四、语文教学被转移了1、意思为: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院。

2、几句话:语文的一半就是爱情。

不要把一个美丽的童话,变与一个真实的故事。

五、语文教学萎缩了1、语文能力的训练应包括听、说、读、写。

现在不关注听、说,课堂教学已萎缩为“问题+答案”。

2、学生演讲,对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80%以上的语文课堂没有像样的作文课。

阅读教学就是变相的做练习。

出题目找答案是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阅读能力不是通过做练习培养出来的。

课内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外让学生适当做练习才是正道。

4、面对一张试卷,我们老师要分析一下,哪些题型是可以通过练习才可能提高能力的。

黄厚江《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及点评

黄厚江《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及点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谏太宗十思疏》教学实录及点评顾晓俊摘自:《凤凰教育网》实录:黄厚江师:同学们,上课。

生:起立!师:请坐。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谏太宗十思疏》。

(板书: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

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册,得到后人的敬仰,却主要因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冒死直谏的诤臣。

(板书:诤臣zh鑞g)他先后向太宗上书二十多次,虽然差一点因此掉了脑袋,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太宗的信赖,后人的敬仰。

《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议中最著名的一篇。

布置预习时,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认真阅读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段落。

其他同学看看他们的诵读有没有体现文言文诵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诵读课文三个段落)师:请一位同学对他们的诵读作一个简要的评点。

生:读文言文要注意断句,以及字音和现代文的不同。

这一点,他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可是读得不是很流畅。

师:这位同学强调了文言文诵读要注意字音和句读,这的确是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

不过,对于同学们来说,达到这个基本要求是不难的。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还应该能读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书:情味)也就是通过诵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遍录音诵读,再听我诵读。

然后请对我的诵读和录音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看怎样诵读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听课文录音)(教师诵读课文)师:好,请同学们对录音的诵读和我的诵读作一个比较和评价,说说你认为谁读得更好。

哪位同学先说?生:我更喜欢老师你的诵读,因为我感觉这是魏徵对太宗说的话,你的诵读体现了他对太宗所作所为的着急以及他激动的心情。

师:激动的心情,很着急,愿望很迫切?生:对。

师:谢谢。

其他同学呢,有没有不同意见?生:我也认为黄老师你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抑扬顿挫比较明显,而录音读的时候,感觉读起来好像比较平,比较柔。

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黄厚江作文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作文教学要提高效率,首要的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有准确的定位,对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准确的把握和真正的尊重,致力于学生写作状况的改善和写作过程的优化。

如果总在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动脑筋翻花样,恐怕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写作课,学习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板书“写出人物的个性”。

)师:那什么是人物的个性呢?生1:我认为是人物独有的特点。

(师板书“独有”。

)师:是的,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独有的特点。

请大家从学过的课文中举例子,说说课文写出了人物怎样的鲜明个性。

生2: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教学生写字,就表现了老师慈爱负责的个性。

师:是的,这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写出人物的个性。

除了通过事件写人物之外,还有许多细节也可以写出人物的个性。

《我的老师》中有能表现蔡芸芝老师个性的细节吗?生3:“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的细节,表现了老师的和蔼亲切。

师:很好,这个细节就是老师充满爱的个性动作。

其他同学还能说说不同的例子吗?生4:动作描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

如《赵普》,他向宋太祖推荐人才,太祖不任用,他就反复推荐,气得太祖撕坏了他的奏章,他回去把撕坏的奏章粘贴好,第二天还是推荐这个人。

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太祖终于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表现赵普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师:有很多同学学习文言文只注意字词和句子的理解,而这位同学从文言文中学习写作的手法,非常可贵。

生5:还有外貌描写。

鲁迅的胡子是“隶体的…一‟字”,头发是根根直竖的,这就写出了鲁迅的瘦削、严肃,表现了他的顽强、倔强与刚正不阿。

师:除了具体事件、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一句话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来。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要人物是那位船长,他的一句话就能表现他的性格。

有同学记得吗?生6:“……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完整版)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完整版)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师:(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生:(小声的)山高啊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生:(学生背,比较整齐)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生2:凫(fú)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师:什么“崖”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生:(同声)奇险/也如此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生4:靠前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人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生7:想象丰富,奇特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生8:噫吁嚱!生9:噫吁嚱!生10:噫吁嚱!生11:(感觉读不出来)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生:(同声)还没有呢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生:(学生读)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生:(学生划这三句)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生:(学生笑)生12:(第一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生13:(第二个学生读)“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师:第一个同学读得比较豪放,第二个同学的情感把握得更出色一些,把三句的变化读出来了这三句的读法很有讲究第一句要读得豪迈,第二句要读得低沉,第三句要读得感叹那么,这三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4:把文章串起来师:这是结构上的作用除了把文章串起来,还能把文章的层次向前推进一层生15:内容上,能够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师:这个情感的变化,很重要就是文章的脉络要从内容、形式、情感上来考虑除了这三句,其他又写了什么?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合作朗诵一下诗歌,我读这三句,你们读其他部分(师生合作朗诵)师:说一说,除了这三句,还写了哪些内容,与这三句有什么关系生16:写了蜀地的形成师:教师板书,也就是来由生17:行走在蜀道中师:压缩一下,就是旅途生18: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师:为什么要写这个神话生19:可以写出险峻,神奇师:刚才这三句如果是关键句,那么,关键句中,还有关键部分,还有一个诗眼是什么?生20:诗眼就是“难”师:蜀道“难"在哪里?生21:难在蜀道之路的艰险还难在守道之人的凶残师:一个是本身的,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原因导致了蜀道之难与刚才几句有什么关系?生22:关系很清楚第一是写蜀道的高和险,渲染出蜀道之难第二是写蜀道上行道之人的艰难,第三是通过想象,写蜀道之难的外在原因师:想一想,李白为什么要把蜀道写得那么难?生23:我觉得是李白通过蜀道之难,说明人生之路的艰难生24:我觉得是李白政治上的艰难师:老师板书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关于李白把蜀道说得艰难的原因有多种,我随便列举了一下第一,政治上的艰难第二是人生的感喟第三是送友人入蜀第四是关心故人(杜甫)第五是劝明皇不要入蜀第六是讽刺军阀那么,同学们能否从文本中找到根据?生25:最后一句是表达政治上的艰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生26:送友人的依据是:“问君西游何时还?”生27:挂念老杜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生28:劝明皇不要去蜀“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师:这里的“险”,除了蜀道自身的高险之外,还有“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之险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生29:我觉得人生感慨,可能更好一些师:关于上面的这几种原因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第三种辛弃疾的很多诗歌,就既有送友人,又在感慨人生其他的各种观点,有的经不起推敲比如关心故人杜甫,据考证当时杜甫已经不在四川了比如劝明皇不要入川,当时安史之乱早就平息了,都不足为据有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还有人说,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效果不一样比如有人把“噫吁嚱”独立排行也有人把,“噫吁嚱,危乎高哉”排在一行除了句子的排行之外,有时候断句,也影响排行比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可以断句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生30:书上的好师:对,还是书上的好这种排列有一种参差的美,还能把空山的空旷,人的孤独和惆怅表达出来现在,我们尝试一下,如果让你来排,你如何排,大体上是如何排的?然后,把你们的排法诵读出来,我在黑板上划出图谱生:(按照自己的排法,诵读全文)师:(在黑板上按照学生的诵读,划出图谱为什么竖着写,在这里找到了落脚)为什么强调这种图谱和分行? 生31:形式上给人高峻的感觉师:的确是这样,这是形式上给人的感觉李白需要的时候,三个字,五个字,七个字生32:还有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师:很好,通过诗句的长短,映衬出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生33:我觉得这还是李白作为诗仙的一种语言的艺术师:非常好,我觉得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把握形象表达,感情变化,语言艺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观课黄厚江: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共生写作教学案例之一

观课黄厚江: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共生写作教学案例之一

观课黄厚江: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共生写作教学案例之一记叙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共生写作教学案例之一黄厚江(江苏省苏州中学)师:我刚才听了一节课,发现同学们身心发展非常健康,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故事。

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但是,你能从生活中发现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故事,并不等于就能写一篇好文章。

我们一般从生活中看到的原始素材和故事,往往都比较单薄,还不是一个丰富的故事,所以对于我们想写好记叙文的同学来讲,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素养,就是要善于对事件进行展开。

(板书:事件展开)比如刚刚有个同学看到小猪,这个同学看到一对情侣,如何把你看到的这个镜头转化成一个故事呢?从看到可写的故事到有分量的文章,中间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有很多要求。

我们今天来尝试事件怎么展开。

事件展开有很多种方式,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其中一种。

先给同学们读一篇文章,这是我们班一位同学写的。

我先读前面的一部分,大家听的时候就要在脑子里想一件事。

想什么事啊?生:想后续事件的发展。

师:非常好。

作文的题目叫“满分”。

(板书:满分)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作准备。

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诵下来,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果然考场上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过了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考试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

”他两眼发光,激动地盯着老师。

“王小川!”接着是热烈的掌声响起。

随着掌声,他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

他知道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

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99分很是刺眼,就差一分啊,就一分啊,满分就与他失之交臂。

他的心中是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他却无比疑惑:这道题目我明明是正确的,为什么扣我一分呢?“题目明确规定算到小数点的后两位,你为什么算到第三位呢?”老师呵斥。

“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数值上没有错啊。

”他的争辩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那可不行,一切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你先回去吧,下一次好好努力。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

《老王》课堂实录三则(王君、黄厚江、肖培东)一、《老王》课堂教学实录(王君版)(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师:这节课呢,是一个研究课。

我们会上45分钟左右。

写完了没有?好,放笔。

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背刚学的《海燕》的第一段。

预备,起!生: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师:停!高傲的飞翔是一种很浪漫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向往。

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爱开玩笑,就像《老王》当中,个体的生命状态很多时候不是飞翔的状态。

而是这样的──读这个句子,预备,齐![投影展示]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读)师:这是老王的状态。

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生:活命。

师:为什么?生:我们平常都拥有很多东西,而他就只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所以他生活很艰苦。

师:活命意味着艰苦。

我们平时不是活命,是什么?生:生活。

师:没错!我们是过日子,我们是生活。

但是老王是──生:生存。

师:对,生存状态上的生活。

活命。

什么是活命?这就是活命──[投影展示]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师:一个人以活命的状态走到生命的尽头就是这样的。

来,你来朗读。

注意那个很复杂的字“翳”是读“yì”。

我给你配点乐,慢点,你先酝酿感情。

(师打开音乐。

指示学生开始)(二生诵读)师:你的状态肯定不是“活命”,她的状态也肯定不是“活命”,因为你们都读笑了,你们还不理解文章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活命”。

[投影展示]“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例

黄厚江《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师:这篇文章感动了很多人,你们有没有感动,请举手!(1、由“感动”入手切入话题简洁自然)师:没有感动的举手——刻薄点说,两次都不举手说明你那个…好吧,哪个呢,下课再说吧。

生:第六段。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他嘱咐我路上要小心。

师:平常的句子能看出感动,不容易!生:课文最后一句。

师:恩,那么大年纪,想到这些,可见父子情感之真挚。

生:走了几步又回头,依依不舍。

师:细节写出了父亲的爱。

生:第四段,茶房……再三叮嘱。

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

你很主动,主动的同学是优秀的。

连不感动的同学也很快主动了。

(及时的鼓励)生:第六段,蹒跚。

说明父亲很努力才买了橘子,但是回来,扑扑身上的尘土,很轻松似的。

师:你真是个读书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很轻松的样子。

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感动的内容都与什么相关?(2、明确问题,直击重点内容)生:背影,都与背影相关。

师:或远或近,都相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高大?生:不高大,肥胖,衰老的……师:衣着呢,不许看书!直接回答。

(不许看书,既是对看书专注力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印象程度。

)生:黑色马褂,黑布小帽,深青色棉袍师:走路的动作呢?生:蹒跚。

师:课文围绕它写,那么怎么去感受这个背影呢?大家看这幅插图,这个插图能不能表达这种情境?(3、结合插图内容让学生对父亲的背影有更直接更鲜明的印象,如果此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呢?然后对比课文的描写呢?)屏显:父亲翻月台图师:如果配文字,应该是哪些文字?生:他两手攀在上面……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师:你们圈画出最能表现父爱的词语(教师开始读……)(4、由对整件事的印象具体到词语的表达,逐渐深入理解和细化对“父爱”的感受。

)生:蹒跚……艰难……照应前面的肥胖等等。

师:换“徘徊”行不行?恩,这个是内心活动,不是动作。

生:向左微倾……吃力。

生:攀、缩、吃力。

师指着屏幕上的插图:这幅图?(师比划)两手向上攀?生: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记叙文写作:故事的拓展执教:黄厚江苏州中学高三(5)班2013年12月3日第六节录音整理:张瑛评点:蔡建泉师:有没有同学认识我没有太伤感了。

我看了半天,也一个都不认识。

不认识不影响我们上课。

这节课我们上作文课。

高考作文是个大题目,也是个难题,不管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老师来说。

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走进高考的考场,准备写记叙文的举手。

(五六个学生举手)坚决不写记叙文的举手。

(也有部分学生举手)师:要不要写记叙文,这是高考作文必须面对的策略。

江苏有一个传言,就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写记叙文,你们听说过吗其实这句话不可信。

黄老师告诉你们两句话,每个省里面都是记叙文得高分,这是真的;但能不能反过来推断,记叙文就一定得高分不能。

这位同学坚决不写记叙文,我很支持你,但是有风险。

但一个理智的高三学生,应该练好三招:第一招,不管遇到什么题目,第一选择写什么文体,但有的材料不一定适合你擅长的文体,所以三种文体都要会写,有一种文体写得特别好。

当然不管你的第一选择是不是记叙文,还是要把握记叙文的写作。

(板书“记叙文写作”)写得好的,争取拿高分;写不好的,特殊情况也能写得出来。

这是比较理智的态度。

(1以上为进入主题的前奏:首先是了解学情,看看学生对于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态度。

是本课教学的出发点,一是让教师心中有数,二是为后面教学铺垫。

其次是从高考文体的智慧选择,辩证看待记叙文在高考复习中的意义,使学生学有动力,努力有方向。

)师:现在接着问的问题是,如果写记叙文,你觉得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指名第一桌的一位学生)生:审题。

师:审题以后干什么生:立意。

师:这是你们黄老师教你们的啊(学生笑)师:审题是不错的,但审题后怎么就凭空立意了呢立意是根据什么来立意呢一个题目的指向是很多的,如果看到一个题目,写记叙文,先去想立意,这就错了。

(指名第一桌另一位同学)你认为呢生:还是审题。

师:审了题,第二件事是什么生:我写记叙文的话要先想内容。

师:两个同学不同做法,一个先想立意,一个先想内容。

倾向于第一位同学的请举手(没人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和他不一样,写记叙文不能先立意,记叙文的立意是生长在材料中的,所以第二位同学是对的,要先确定内容,内容也可以称作故事或事件。

如果写记叙文,看到题目就要拼命想内容。

大家知道中国有个作家叫莫言吧大家知道莫言获了个小奖是吧(学生笑)他获奖时发表的演说——生:讲故事的人。

师:对,这句话很重要,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高考作文要写记叙文,必须把这句话默诵无数遍,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们要学会讲故事。

(2这一环节,显示了黄老师处理写作理论传授与写作实践之间关系的过人之处:他没有不分主次地去谈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要求,而是抓住一点——写记叙文与写其他文体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点,让故事去打动人,让故事说明道理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确立正确的写作认识。

是主题先行,还是主题后生,这里没有必要展开,但是黄老师的主张已然隐含其中了。

)师:接下来的问题是,你们能不能从生活里找到一个与材料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能不能(生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师:生活中是找不到一个与题目要求完全吻合的故事的。

反过来,我们能不能把生活里的故事原样搬到作文里来呢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我们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恰当的、必要的加工,对故事进行加工是一个很丰富的内容。

今天只讨论一个问题,记叙文故事的展开(板书“记叙文故事的展开”)。

我们要加工一个生活中的原始故事,怎么加工展开呢(3黄老师这堂课上要学生解决的问题至此正式展开了——如何加工生活,展开故事,写成一篇情节集中,有波澜曲折,能够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的作文。

)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每个同学向往的,叫“满分”,当然我和我们班同学讲,考试不要追求满分,写作文尤其不能追求满分,这两句话希望大家也记住。

下面我先读这篇文章的第一个板块。

(师走到窗口光线好的地方读学生作文)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

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

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作准备。

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于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出来了,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

果然,考场上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困难。

过了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考试,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

”他坐在那里,两眼发光,激动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王小川。

”热烈的掌声响起,他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他知道,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

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99分,很是刺眼,就差一分,就一分哪,满分就这样与他失之交臂。

他心中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他却无比疑惑,“这道题我明明是正确的呀,为什么要扣我一分呢”“你看,题目明明规定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为什么要计算到第三位呢”老师责问他。

“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我的数值上没有错啊!”他争辩着,但是显得苍白无力。

“那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去做,下去吧,下次你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努力。

”(4黄老师采用自己朗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我想有几点考虑:一是简捷,成本比较低,免去制作课件的工夫;二是能够训练学生的专注度,学会聆听并且最大效益的记住故事内容;三是便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听较之于用眼更能激发联想。

)师:这样的文字,如果要放到高考作文里去,肯定还很单薄,题目是切合“满分”的,内容还不够丰富,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把故事再进行展开,下面请我们同学来谈一谈,如果让你展开,接下去,你会怎么写(指名第一桌一位男生)生: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拿到满分。

(师板书“反思自己”)再加一些描写。

师:描写什么生:心理描写。

师: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生:后悔。

师:后悔没有看清楚要求,是吗师:这位同学第一个发言,难度比较大,思路还没有展开。

其他同学再说说。

(指名后座一位女生)生:没有想到后面怎么写,但我的立意是这样,他没有得到满分是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去做,如果我要立意的话,后面的故事要体现一个道理,不是任何事情都要循规蹈矩。

师:请注意,我们今天不是讲道理,现在大家的记叙文讲道理讲得太多了。

记叙文是靠故事来讲道理的,而不是靠你自己在文章中讲道理的,大家明白这句话吗电影《红高粱》里面,作者站出来告诉大家了吗没有呀。

所以莫言反复强调,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们要讨论的是故事往后怎么写。

这位同学讲的反思,其实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大家想象一下,一篇文章,前面一段故事,后面就写自己的心理,故事还是很苍白,这是高中同学写作文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写记叙文故事很局促,然后后面是大段的议论,讲道理,或者是大段的感受,我们要尽量控制这样的内容。

我们要让事件向前发展。

有没有同学能让故事向前发展的(指名一女生)(5如何展开故事,学生陷入了习惯性思维所形成的陷阱:刚刚展开故事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理性的分析,凭主观给故事贴标签,这是学生写记叙文的通病。

黄老师敏感地意识并及时纠正了这一偏差,要让故事来说话。

教师存在的意义就在这里。

)生:他拿到考卷后,可能会跟第一名的同学(满分的同学)有交流,故事就向前发展。

师:怎么发展(板书“和满分同学交流”)生:他一开始会非常执着于满分,但是交流过后,了解到满分同学的……师:是不是经验怎么考到满分生:他能够明白重点并不在分数……师:怎么明白记住莫言的话,记叙文就要讲故事,你把故事讲给我们听。

生:其实这次考满分的同学平时物理成绩不算特别好……师:但是他得了满分。

生:得满分的原因只是他很踏实。

师:他能严格按照试卷的要求写,所以下面我们就按试卷的要求写,就能得满分,是这个意思吗生:是。

(似乎有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师: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

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

其他同学有没有(后排一男生举手)这位同学主动要发言。

(6一番折腾,多次纠结,考验着教师的耐心,也检测着教师的智慧。

教师及时的调适,把期望值降下来,让学生放松心情,才能有出现转机。

高明的黄老师及时对自我进行反思,一句话“不要紧,可能黄老师对大家的要求高了。

其实大家想的时候也不一定受我的要求束缚。

”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禁锢。

)生:他第一段写中考前,然后他写这次考试是一模考试,说明接下来会有二模考试,二模考试后还有中考,就是会有两次考试。

师:就是说后面还要写二模考试。

(板书“二模考试”)二模考试故事会出现什么情节呢生:如果写这次考试考了99分,下次考试吸取教训考了满分,这是小学生作文。

那应该怎么写(生笑)师:你认为,二模考试他能考到满分吗生:肯定考不到满分,会比上次99分还不好。

师:那为什么第二次又没考到(满分)呢生:第二次(没考到满分)是因为心里更执着。

第一次心里想着要考满分,因为小数点的问题没有考到满分,下次他会更仔细地去看里面的小细节,越仔细,就会导致一些大问题出错,二模也就不会考好。

师:越纠结,越会出大问题,还是没考好。

生:这个时候会出现转机,老师再去找他——师:是他去找老师。

生:他去找老师,说:“我上次我那么认真考了99分,这次二模为什么比上次还糟呢”老师可以提点他,和他分析很多方面的原因,“你学习成绩好,学习很认真,但是没有把心放开来去考试,心钻死了要考满分……”师:老师又跟他讲道理了。

(生大笑)生:稍微和他说几句,他心中有一种感觉,下一次会调整得更好。

(7本堂课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这位男生声音很亮,与前面两位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教师学生耳边为之一振;他的设想很好地呈现了记叙文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与原文形成了逻辑上的关联,正是黄老师所期待的,也是预设之下的必然生成。

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自然而酣畅淋漓,体现了本色语文下作文教学的生动境界。

)师:下一次我们再说,好不好先说到第二次。

被他这么一说,有没有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了,来说说(前排一男生举手)生:他和老师去争辩后,很不爽,一气之下把考卷给撕了。

师:卷子撕过以后呢生:他想,我已经很努力了,老师还是把我训了一顿,万分不爽,想下次一定要考满分,让老师闭嘴的意思。

师:你这主要是和老师斗争。

(生笑)生:但是他二模还是没有拿到满分,他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追求满分我们不一定要追求满分的结果,追求满分的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充实的过程,尽管他最后没有拿到满分,他还是很高兴……师:告诉你,字数已经超过了。

(生笑)生:没有超过。

师:800字,过了。

生:真没超过。

我要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师:立意很好,很深刻。

但是字数超过了。

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男生举手)哦,有,越来越活跃了啊。

生:拿到满分的同学张小川——师:王小川。

你下面准备写王小川生:王小川和他是好朋友,因为王小川考了满分,他自己查了一分,后来——师:你是写他和王小川的关系,对不对他和王小川的关系恶化——生:也不是恶化,可以设计一个情节,他在去食堂的路上,王小川从对面走过来,王小川和他打招呼,但他没理,可以写写文中他的心理活动,王小川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找他到一个环境好的地方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