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报道的采写准备与批评报道的注意事项
作业—如何做深度报道.doc

深度报道采访前的准备一、背景资料准备:背景资料是指与新闻事实有关的历史和环境因素以及知识性背景。
背景材料是深度报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分析原因、解释意义还是揭露真相,都需要从背景材料与事实材料的对比中得出。
电视深度报道中,除了与报道对象直接相关的背景材料,还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u与采访事件有关的人物、地区、关联事件的背景资料;u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对此类问题的法律、法规、制度;u专家学者对此类问题的见解、主张;u其他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二、初步确定采访对象一般来说,所确定的采访对象是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
深度报道采访对象的范围u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亲历者;u采访离新闻事件最近的人;u采访对新闻事件折射出的问题负有管理责任的行政管理部门;u采访新闻事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电视深度报道对采访对象的特殊要求:u采访对象应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u采访对象要尽量能说普通话;u采访对象应尽量没有令人听起来不愉快的语言毛病;u尽量选择能够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三、确定采访方案记者在制定深度报道类题材的采访计划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思维,这不仅仅是说在计划中要把采访问题、预期达到的目的设计全面,更强调的是以为深度报道可能涉及一些负面选题,有关当事人在发觉新闻媒体关注后不愿事情曝光而回避记者甚至互相串通说词,销毁证据。
所以采访程序的涉及极其重要:先采访谁后采访谁,先从什么渠道拿到证言证据再约见当事人,对哪方面的采访必须由几路记者同时进行?u重大深度报道通常是要预先集体策划;u如果是调查性报道,就要特别注意证据取得的途径和顺序;u对可能的变数,提前做好准备;u通过尽可能多样的方法和专家的权威论证,证明记者的观点;电视深度报道的主题电视深度报道主题的特点:u电视深度报道具有多元主题并存的可能,要处理好主题单一性和事件复杂性的关系。
u电视深度报道的主题具有动态性,随着新闻事实发展而不断深入;u电视深度报道具有多维报道取向,提炼主题要处理好事、情、理的关系,以“理”为目的”u电视深度报道主题具有开放性倾向,体现了价值多元化时代的特色;u电视深度报道的主题更要强调其新鲜性,紧扣时代的脉搏,甚至引领时代方向。
关于新手撰写新闻稿的注意事项

关于新手撰写新闻稿的注意事项“万事开头难,对于新闻稿,很多刚刚踏入记者都是一头雾水,那么写新闻稿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小编已经为大家罗列在下方。
一、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简单来说,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
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因此,我们在做新闻稿的初期要谨记一点,那就是,要有耐心。
二、积累新闻素材,找准新闻角度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报道的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1、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2、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作为一名记者,只有经常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深度报道的采写准备-精品文档资料

深度报道的采写准备目前各大媒体都把动态新闻作为自己的主打,但即使媒体有能力将所有“硬新闻”网罗尽净,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而深度报道则是媒体最有特色的部分。
因此主流媒体无不在深度报道上下足功夫。
而对深度报道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也就越来越为媒体人所关注。
功夫用在采访前采访前收集资料并寻找线人,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很难想象一个事前未做任何“功课”的记者能采写出一篇精彩的深度报道来。
那些出色而且有经验的记者会将采访前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几个文件夹。
对于调查性报道来说,在收集资料时要特别注意寻找并筛选线人。
如果能找到在相关领域人脉广泛、消息灵通又颇有见地的资深人士,那就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有了这样的线人就是采访成功的一半。
2007年1月《中国经营报》刊发了一篇引起震动的文章:《外资做庄中国股市揭秘》。
线人“张先生”―江苏一家金融机构主管经营业务的负责人―所披露的大量惊心动魄的内幕事实,成就了这篇出色的调查报道。
这篇报道的记者戴奕曾在证券业内工作多年,丰富的人际关系让他得以找到“张先生”这样的线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深“跑口”记者如果具备了良好素质,最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深度报道记者。
反过来讲,有志做深度报道的记者也最好先到一线做几年“跑口”记者,以积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脉。
碰上合适的线人,还有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确定这个线人在报道中有无他自己的利益关系,因为这关系到报道能否做到客观公正。
对于《外资做庄中国股市揭秘》的线人张先生,《中国经营报》的同仁也曾反复斟酌:他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来接受采访并提供材料?最后他们觉得,除了满足他的倾诉欲外,似乎看不到报道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然而,正因为他得不到任何“好处”,恰恰证明了他提供的情况是真实、公正的。
在选择线人时,就应该用这个逻辑去反向推理:得不到好处的线人才是最可靠、最公正的线人。
如果有利益关系的人,就需要时刻提防他将采访引入歧途。
2004年初,笔者到四川某地做砍伐天然林的采访,线索是当地人反映到环保团体,环保团体转给我们的。
新闻采写基本要求与规范(定稿)

新闻采写基本要求与规范一、采访准备(一)干事在接到采访任务后,无故不得拒绝与缺席。
(二)不能接受采访任务,需在任务下达时向部长或副部长请假并说明原因。
(三)在无特殊情况下(如临时通知等),接到采访任务后,必须在活动开始前5—10分钟到达现场,无故不得提前离场。
(四)采访活动前必须准备齐全采访工具,包括笔、纸、相机等。
(五)采访者衣着整洁,不得穿拖鞋和奇装异服。
二、写作(一)新闻写作必须遵循四个原则:1、真实准确,事实、数据、名称等来源可靠真实;2、思想正确,坚持国家政策方针、上级决策的正确方向;3、简洁明了,写作抓重点,详略得当;4、新颖独到,语言丰富,具有可读性。
(二)新闻稿件字数及格式1、新闻稿件不得少于规定字数。
一般简短的会议新闻报道100字左右,时事类硬新闻500字左右,民生类软新闻800字左右;2、格式规范。
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正文行距1.5倍行距)。
(注:个别稿件视具体情况而定)(三)涉及全校性重要工作和活动的新闻1、出现人物姓名一般应到校级领导为止,单位、部门负责人原则上不出现,只涉及到单位或部门名称。
2、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重要人物姓名,特殊情况除外。
(四)新闻中涉及校内两个以上部门或校内人员排序时,一般参照学校机构设置的序列级有关文件处理。
(五)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面提一次,格式一般为“职务称谓+姓名”;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使用“主职务称谓+兼职称谓+姓名”的方式。
多个校领导参与的活动,可采用“校领导×××等”的简略形式。
(六)按照“文责自负”的原则。
1、新闻稿件应在标题下、正文前署作者真实姓名(姓名置于标题正下方,格式为:新闻部XXX)。
2、稿件涉及的数据、人名、职称等信息必须真实正确,如有伪造、不实等情况,采写的作者应对稿件内容负责。
(七)新闻写作必须完全根据活动现场采访材料撰写并独立完成,不得杜撰或抄袭。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有逻辑的新闻报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因素,呈现一个主题或事件的全部面貌。
它不仅要突破传统新闻报道的表面现象,还要加入更多的调查和研究,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以下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1.选题定位:深度报道需要选择一个具有较大关注度和社会意义的主题或事件。
主题应具备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可以展现一个问题的全貌和内在的复杂性。
2.全面调查:深度报道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可以通过采访专家学者、参观实地、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搜集丰富的素材。
在调查过程中,应该注重收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以便于全面客观地呈现问题。
3.深入分析:在报道中,需要对所选主题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对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归纳总结、对比比较、因果推理等手段,展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同时,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解释。
4.采访报道:深度报道需要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事务参与者、受影响的群体等,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采访应当针对问题的核心及其相关方面展开,通过深入提问和引导,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和丰富的观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避免主观评价:深度报道在呈现问题的多个方面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和个人观点。
报道应该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同时提供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呈现,让读者自行判断和思考。
6.结构清晰:深度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和理解问题的全貌。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可以采用信息导入、问题分析、主题展示、案例介绍、专家观点、数据分析等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7.语言流畅:深度报道要求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以便于广大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另外,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简性,避免冗长和啰嗦。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地揭示和探讨问题的新闻形式。
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以确保文章内容准确、严谨,并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在深度报道中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词汇,以免读者无法理解。
深度报道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逻辑。
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文章中可以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且与前后内容有关联。
深度报道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研究。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同时,我们还应该进行多方面的采访,以获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全面客观,避免片面性和偏见。
深度报道需要用丰富的词汇和精确的表达来描述问题。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而是要尽量使用具体、准确的词汇来描述问题。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语句的通顺和连贯,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深度报道还需要注意避免歧义和错误信息的出现。
我们应该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校对和审查,确保没有任何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
同时,在引用他人观点和数据时,我们应该标明出处,以避免侵权和误导读者。
深度报道是一种要求全面深入揭示和探讨问题的写作形式。
在进行深度报道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如准确、严谨、结构清晰、语句通顺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深度报道,吸引读者的关注,并传达出准确、客观的信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闻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旨在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个话题或事件,为读者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帮助记者和写手提升他们的报道能力。
一、准备阶段在进行深度报道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事项:1. 确定报道话题:选择一个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话题。
这可以是一个突发事件、社会问题、科技创新等。
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有足够潜力展开深入报道的话题。
2. 收集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新闻素材。
这可以包括既往报道、专家观点、数据统计等。
这些信息将为深度报道提供基础。
3. 制定计划:编写一个报道计划,列出需要采访的人员、地点和时间。
计划有助于组织采访过程并确保不遗漏重要细节。
二、采访技巧进行深度报道时,采访是获取信息和观点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采访技巧:1. 预先准备问题:在采访前制定一个问卷,列出要询问的问题。
这样可以确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并有助于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见解。
2. 深入挖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提问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详细解释和阐述。
3. 多元视角:除了采访专家和相关人士,记者还应该寻找不同的视角。
这可以包括普通民众、业内专家、政府官员等,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三、分析与整理采访完成后,记者需要分析和整理所得到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深度报道的分析与整理技巧:1. 归纳与总结:整理采访记录,归纳并总结关键信息和观点。
这有助于找到报道的主线和重点内容。
2. 事实核实: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要仔细核实事实和数据的准确性。
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3. 角度把控:考虑不同角度和观点,寻找可能的问题和争议点。
这有助于深入报道和展示多元视角。
四、深度写作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写作是最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深度写作的技巧:1. 结构清晰:在写作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清晰性。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深度报道是一种有力而全面的新闻写作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和详尽调查,对一个事件、主题或现象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描述。
深度报道的写作需要以客观、详实、有力的方式呈现事实,并通过采访、研究和分析等手段,使读者获得全面的信息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以帮助写作者有效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一、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深度报道的首要步骤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应具有广泛的公众兴趣和社会影响,以确保报道的重要性和可读性。
此外,主题还应具备足够的深度,能够提供足够的材料进行详尽的研究和调查,以保证文章的可信度和全面性。
二、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深度报道需要作者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以获取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这包括采访相关人士,阅读相关文献和报告,收集相关统计数据等。
作者应该做到对各方面的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寻找独特的视角和角度深度报道的魅力在于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需要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或视角来处理所选择的主题。
这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调查来发现不为人知的事实、观点或故事,并以此为基础来呈现报道。
这种独特的角度或视角将使报道更加引人入胜,并提供独特的价值。
四、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在深度报道中,事实和数据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者应该以客观、客观和准确的方式呈现事实,并通过引用数据和研究结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样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并使读者对所呈现的信息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五、注重细节和描写细节和描写是深度报道中的重要部分,它们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体。
作者应该注重观察和收集细节,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其呈现给读者。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容易地融入报道的情境中,并更好地理解事件或情况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六、进行有效的结构组织深度报道的结构组织是确保文章逻辑清晰和易读性的关键。
深度报道采写三原则

深度报道采写三原则2019-10-16深度报道在当前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深度报道在当今纸媒体中,再也不是只在重要时刻才会偶尔⼀露的新闻⼤餐,⽽是时常要见诸于报端、成为吸引读者眼球、提⾼媒体知名度的扣:⿍之作。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说:“今天,电视夺⾛了⽇报的时效优势,⾯对电⼦传媒⾼速传播的挑战,报纸的新闻报道已从时效竞争转向了深度报道,从⽽在公众中形成了‘在电视上得消息,在报纸上得解释’的视听习惯。
从抢第⼀落点转向打第⼆落点,追求报道的深度、⼴度和逻辑性。
报纸新闻报道的这种战略转移正是今天⾼质量报纸新闻版的⽣命⼒所在。
”近年来,《中国新闻周刊》⼀直以深度报道作为⾃⼰的主打作品和办刊的⽴⾜之路。
它的总编辑彭伟祥鲜明的提出:“作为新闻杂志⽽⾔,深度报道是⽴刊之本。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主编庄永志也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只是报道新闻,⽽是让公众读新闻、看新闻,还应该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
因⽽就需要新闻报道在深度上拓展。
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不能仅停留在第⼀层⾯――事件的表象上,⽽要深⼊到第⼆层⾯――事件的内在因素与整体模本的报道,以及第三层⽽――事件背后的社会发展体系,即构成这种事件模本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年轻⼜极具活⼒的《华夏时报》副总编辑刘珲以“⼈⽣三步曲”的形象⽐喻,显⽰了他们对深度报道的由衷偏爱:“都市报在‘童年’时,应以‘重磅炸弹’⼀鸣惊⼈,冲击市场、吸引眼球,使读者渐⽣阅读期待;‘青年’时,应该新招迭出、屡有⼤⼿笔,不断刺激读者购买;‘中年’时,锐意进取、常变常新,抓住⽬标读者,使其形成阅读依赖。
”从以上这些专家和新锐的嘴⾥已经不难看出,当前,深度报道在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深度报道?这个问题对新闻从业⼈员来说并不陌⽣,但是细究起来,恐怕也是奠衷⼀是。
特别是随着深度报道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定义、理念、规则也有了新的内容。
1、深度报道的起因如何给深度报道下⼀个定义,恐怕与当初给新闻下定义⼀样难。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对某一特定事件、现象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的报道形式。
它不仅要求记者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求记者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以下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一、标题要准确简洁,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独特性,能够准确地传达文章的核心信息。
二、文章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
可以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来组织文章,使得文章的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每个段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并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来使得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三、文章的内容要准确严谨,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
记者在采访和撰写报道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于涉及到的事实和数据要进行核实和验证。
如果有争议的观点或信息,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求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四、语言要简练明了,通俗易懂。
记者在撰写深度报道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和晦涩的词汇和句式,以免读者难以理解。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五、要点应表达清晰,语句通顺,使用词汇丰富。
记者在撰写深度报道时应该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六、注重背景分析和深度解读。
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在撰写文章时进行全面的背景分析和深度解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内在逻辑。
记者可以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和参考专家意见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和观点,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七、引用合适的案例和数据。
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能够引用合适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这些案例和数据应该具有可信度和代表性,并能够很好地与文章的主题和重点相对应。
八、注重人物访谈和故事叙述。
深度报道可以通过人物访谈和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深度报道采写步骤与过程

深度报道采写步骤与过程——以南方都市报为例一、怎样才能写好深度报道·一个前提·一个核心观念·十二种武器:细节、展现、虚实、起伏、呼应、棒喝、冲突、人物、情感、开局、收束、结构(一)一个前提:采访·采访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的关键,优秀的写作必然建立在成功的采访基础上面。
·如果你觉得你的报道写得不好看,那多半是因为你的采访不够。
⑴采访认知的三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五灯会元》卷十七个案:禽流感举报人乔松举卷入敲诈勒索案被抓事件调查2005-12-9 鲍小东⑵行动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⑶采访与写作的互动①采访之前确定写作的框架,甚至设置细节,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采访写作个案:浙大金庸办公室门把上的灰尘2004年12月30日,杭州依旧风雪萧然。
记者来到浙大玉泉校区,浙大专门为金庸设立的办公室在工商管理楼的二楼。
这个办公室已经设立了许多年,却几乎没有被使用过,走廊尽头,一块与众不同的镀金牌子镌着”金庸办公室“五个字。
房门紧锁,已经泛出锈迹的门把手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尘。
——2005-1-4 外滩画报②采访之中随时发现你的开头、重点与结尾写作个案:诗人马骅之死开头:一切似乎都有预定。
2004年6月16日晚上,马骅在他8平方米的简陋宿舍里招待朋友,酒酣之余,他拿起吉他唱歌,弦拨了几下突然断了。
朋友说,把它接上吧。
马骅说,算了,由它去。
就在这个晚上几乎同一时候,马骅最好的朋友之一、从前的校园歌手许秋汉,在母校北大的舞台上,弹断了手中吉他的弦。
4天以后,马骅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300米处遭遇车祸,被抛入滔滔江水中。
而那把断弦的吉他,还静静地摆放在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小学二楼那间老师宿舍里。
论述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

论述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与写作技巧深度报道是一种详尽、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新闻报道形式。
它不仅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还深入研究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意义。
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和写作技巧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引人入胜的开头:深度报道的开头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使用引用、故事、引发争议的观点或相关统计数据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迅速展示报道的主题。
2.详尽的事实和证据:深度报道的核心是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作者应该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收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这包括采访相关人士、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数据等。
3.多角度的观点和分析:深度报道应该考虑到事件的多个角度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作者可以采访各方代表,收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
通过呈现不同的观点,读者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4.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为了使报道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作者可以选择适当的人物故事和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个人经历和具体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问题。
5.逻辑清晰的结构:深度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追随报道的逻辑线索。
一种常用的结构是:引言部分介绍主题和问题,中间部分提供详细的背景信息、事实和分析,结尾部分总结主要观点和得出结论。
6.使用多样化的写作技巧:为了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可以运用一系列写作技巧。
这包括生动的描写、对话的运用、比喻和类比的使用、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等。
此外,作者还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报道的呈现方式。
7.编辑和校对:深度报道的写作过程中,编辑和校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应该仔细检查文本,确保逻辑清晰、表达准确,避免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此外,编辑和校对还可以帮助作者进一步提炼和精炼报道的内容,使其更加简明扼要。
总之,深度报道的文本构成和写作技巧需要结合充分的调查研究、多角度的分析、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结构。
稿件采写主要注意事项

稿件采写主要注意事项第一篇:稿件采写主要注意事项新集二矿宣传培训交流材料稿件采写主要注意事项一、提高稿件命中率的技巧要认真研究媒体特点。
写稿一定要符合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及其专版、专栏的特点。
注意研究专栏特点,熟悉专栏风格,针对专栏写稿,稿件的“命中率”自然就高。
多研究媒体版面、专栏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写适合版面、栏目所需的稿件,远比漫无目的、瞎撞乱碰写稿的刊发率一定要高。
媒体开辟的新专版、新专栏,在一定时期相对固定,这给我们为专栏、专版写稿提供了广阔舞台。
“研究媒体,分析版面”,是提高宣传稿件命中率的诀窍。
研究各个媒体的版面和专栏的特点,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写稿,因此要认真了解各家媒体有哪些栏目及其特点。
另外,报纸经常举办各类征文,它同专栏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基层通讯员可以在这些园地施展自己的才能。
提高稿件命中率不妨从写专栏稿件开始。
准确把握好报道时机。
新闻讲究时效性,我们一些基层通讯员对新闻未能及时报道,使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新闻事实错失报道良机,抓不住宣传动向;没有养成读报纸、研究问题的好习惯,懵着脑袋只管写稿,其结果可想而知。
只要我们培养了自己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并且知道如何采写新闻,才能较好的把握报道时机。
另外,要保持临战敏感,脑子里一有灵感,一有火花,马上就采写,成稿后认真审核并及时上报。
现在投稿很方便,最主要的是在采写上不要耽搁。
报握好了报道时机就成功了一半。
掌握良好的新闻写作技巧。
一是“标题取胜法”。
标题犹如“文眼”,文眼巧不巧、亮不亮,直接关系到刊稿率。
好的标题就像一双美丽的眼睛一样,令人过目难忘,自然容易引起关注。
如果标题俗套、形式呆板,言之无味,肯定令人反感。
可见,要想自己的稿件脱颖而出,必须从标题入手,一下子就把编辑的眼球抓住。
二是“导语取胜法”。
古人云:“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要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加以提炼、概括和展现,往往就能引起编辑的重视。
提高采访技巧打造深度报道

提高采访技巧打造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闻行业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分析和撰写,为读者呈现出更为全面、精确和有深度的新闻内容。
然而,要打造一篇具有深度的报道,并不仅仅是凭借一些简单的技巧就能完成的,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并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注重细节,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采访技巧,打造深度报道。
一、准备工作提高采访技巧的第一步是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采访某个主题或人物之前,应该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详尽的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相关数据和其他相关报道。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被采访对象,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还需要合理安排采访时间和地点,确保采访顺利进行,并提前做好采访笔录和录音设备的准备。
二、沟通与倾听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注重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
要提问清晰明确,避免使用模糊或偏颇的语言,确保被采访对象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
同时,要注意倾听,耐心聆听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并及时追问不清楚的地方。
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将其写入报道中,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三、深度挖掘信息深度报道的核心是挖掘隐藏在事件或人物背后的内涵和故事。
在采访中,记者需要通过提问、追问和观察,从被采访对象身上挖掘出更多的信息。
此外,还要注意采访环境、现场细节和人物表情等,这些常常蕴含着不言而喻的故事。
记者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包括深度访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展现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四、多方求证与分析为了保证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记者需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多方求证。
这包括与其他相关人员、专家或权威人士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和观点,以避免因个别观点或片面信息而形成错误报道。
此外,记者还需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形成对事件或人物的全面评价,以确保报道具有深度和独特性。
五、精心撰写最后,一篇深度报道需要有一篇精心撰写的文章。
在撰写过程中,记者需要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和含糊不清的描述。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和采访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和采访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中一种重要的新闻形式,它不仅要求记者对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分析,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并提供有关采访的建议,帮助读者掌握深度报道的要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深度报道之前,记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1.研究主题:了解事件的背景、相关方面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使得自己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来撰写深度报道。
2.制定调查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提高采访效率。
3.收集资料: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专家访谈等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为报道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二、采访技巧深度报道的关键环节在于采访,以下是一些采访技巧:1.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寻找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人士或专家,他们能够提供权威的意见和见解,为报道增添可信度。
2.设定开放式问题:通过提问来引导被采访者表达观点和看法,避免仅仅得到肤浅的回答。
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发被采访者的深思和回忆,从而得到更具价值的信息。
3.倾听和观察:耐心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在他们表达意见时注意观察其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提供更多的报道元素。
4.保持客观中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应该让自己的观点干扰对方的回答,尊重和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被采访者的观点。
三、写作技巧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与一般新闻报道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合适的角度:在深度报道中,记者可以突出事件的某一方面,或者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突出报道的深度和独特性。
2.结构清晰:深度报道应该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从而更好地组织报道的逻辑和主题。
3.运用引用和案例: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经典案例,可以为深度报道增加权威性和可信度。
记者应该注重引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或引导性的引文。
深度报道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详细而全面地揭示其中一事件、现象或问题的报道形式。
它要求记者充分调查、分析和整理信息,并通过透彻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和深入的探讨来揭示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深度报道通常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求。
1.选题与定位:选择一个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话题或事件作为报道的对象。
定位报道的角度和立场,明确目的是为了揭示真相、分析问题或提供解决方案。
2.调查与收集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这可以包括采访关键人物、分析相关的数据统计和趋势、查阅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文献等。
3.分析和整理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理性而客观的分析。
挖掘其中的矛盾、争议和趋势,以及与该事件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历史背景。
4.展示多维度观点:在报道中呈现各方面的观点和立场。
展示不同人群、组织机构甚至国家的立场和逻辑,以全面了解事件或问题。
同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估、对比和解释。
5.引用权威的专家和证据:使用权威的专家意见和具体数据支持观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揭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探讨,揭示事件或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包括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引用相关研究结果或分享个人的观点。
7.适度运用叙事和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提升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同时,运用描写来展示事件或问题的细节和影响。
8.保持客观和中立: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的干扰,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反方观点,做到全面公正。
9.结构合理和逻辑清晰:在深度报道中,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逻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思路。
适当使用标题、副标题、段落和转折词等,让报道更易读。
10.吸引读者和引发思考:通过深度报导真正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可以在开头运用引言、提问或者引发故事悬念等方式。
总之,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具备专业素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充分挖掘信息、分析问题,并通过文字的精细和逻辑的严密来把握事件的实质。
采写报道时注意事项

采写报道时注意事项第一篇:采写报道时注意事项大家采写报道时请注意:一、准确判断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稿件一定要有新闻价值。
对本网投递的稿件中所报道的内容,至少应该对全省范围有某方面的新闻价值。
作者在选择报道“点子”时,应根据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仔细判断所选题材或材料有无新闻价值以及价值大小。
某些只适合在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范围传播而对全省范围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请不要向本网投递。
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很多,下面择要简述。
1.内容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
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新闻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稿件中报道的事实要真实、准确。
要反映事物的本质真实,不要满足于表象真实,很多情况下“眼见”未必为“实”。
因此,请在采写过程中认真核实材料,谨防上当受骗;不可凭道听途说的材料写报道,更不可虚构。
如果发现报道内容严重失实,将取消作者向本网投稿的资格,并根据情节轻重和后果严重程度,对其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商业信息或广告,在本网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向本网投递商业信息或广告,其内容一定要真实、准确。
严禁投递虚假广告,违者将对其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导向正确。
新闻报道要以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稿件发布以后应该对社会有积极正面影响,不应该产生负面消极影响。
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对社会负责。
商业信息或广告,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严禁投递非法违法广告,违者将受到严肃查处,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时效性强。
实效性是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之一。
网络新闻的更新频率大大高于传统媒体,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
近一年来,本网未能采用的稿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时效性差。
部分来稿的投递时间比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晚了好几天,其新闻价值被大打折扣,贻误了发布时机。
因此,请大家最好多发当日新闻,尽量不要等新闻事实发生过后几天才写出“马后炮”式的报道。
“马后炮”稿件一般很难被采用。
如何进行深度报道

如何进行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
他们扮演着挖掘真相、传递信息的角色,而深度报道则是记者职业中最具挑战性和价值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深度报道,以帮助记者们更好地展现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对所要报道的主题有足够的了解和兴趣。
选择一个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和具备潜在影响力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和背景知识的积累,找到一个有深度、有价值的主题,这将为深度报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收集信息在进行深度报道之前,记者需要广泛收集信息。
这包括通过采访专家、参观现场、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料。
记者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多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深入调查和采访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
这意味着记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事件的方方面面。
记者应该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此外,记者还应该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可能存在的线索和证据,以支持他们的报道。
四、分析和解读深度报道不仅仅是对事实的呈现,更需要记者进行分析和解读。
记者应该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揭示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故事。
这需要记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以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深度报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呈现。
记者可以选择写长篇报道、制作纪录片、进行专题访谈等方式,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喜好。
记者还可以利用图表、图片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报道的可视化和互动性。
六、持续跟踪和反馈深度报道不应该止步于一篇文章或一个节目。
记者应该持续跟踪报道的主题,及时反馈和更新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并增加报道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进行深度报道需要记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调研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观点。
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广泛收集信息、深入调查和采访、分析和解读、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及持续跟踪和反馈,记者可以进行更加深入和有影响力的报道。
深度报道的采写要求

深度报道的采写要求一、采访目标以深度报道形式完成,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话题,同时要求采写对象的社会影响力和相关的专业背景,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二、采访内容1. 深度采访对象(1)采写对象具体是谁?有何社会地位和职业背景?(2)采写对象在该领域内是否有特权和权威性?2. 采访主题(1)明确深度报道的主题和话题是什么?(2)主题要求有新意,有社会关注度。
3. 采访提问(1)确保提问的问题具有深度和挑战性,能引导采写对象深入思考和回答。
(2)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采写对象的特点和主题需求设计。
4. 采访地点和时间(1)确定采访地点和时间,确保信息的获取完整和准确。
(2)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确保采访的质量和效率。
三、采访方式1. 面对面采访(1)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能更好地了解采写对象的真实情况和态度。
(2)面对面采访能更好地引导采写对象回答问题并留下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2. 电话采访(1)在不方便面对面采访时,可采用电话采访的方式,确保信息的获取。
(2)电话采访要求在采写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避免打扰。
3. 邮件采访(1)邮件采访可以在事前预约后进行,方便采写对象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回答问题。
(2)邮件采访需要准备充分的问题清单,确保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四、采访流程1. 事前准备(1)对采写对象的背景和主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做好提问准备。
(2)准备好采访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2. 采访过程(1)确保采写对象的同意和配合,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意愿。
(2)引导采写对象思考和回答问题,确保获取信息的全面和准确。
3. 采访后续(1)整理采访所得的信息和内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根据采访内容进行相关的调研和深度研究,完善深度报道的素材和资料。
五、注意事项1. 尊重采写对象的意愿和隐私,确保采访过程中的尊重和谨慎。
2.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和效果达到预期。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一、一般来说,采访对象往往都很忙,他们是不愿在一个对她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如果对采访对象毫无了解,一开始就提出诸如你今年多大年纪?你出生在哪里?之类鸡毛蒜皮的问题,采访对象不仅会对你的无知感到厌烦,还会认为你对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尊重,马上就会失去谈话的欲望,采访自然也难以进行。
采访前要把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对采访有用的信息,根据需要拟定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在提问的时候也不至于问一些外行话。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
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
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
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
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
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
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
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
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深度报道的采写准备与批评报道的注意事项
时政新闻部
赵玉峰
随着时代文明的进展,传媒已越来越趋于市场化、经济化,而对于报纸媒体来说,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深度报道、批评报道和新闻特写。
对此,以下是自己从业几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所摸索总结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与分歧,望大家海涵……
深度报道的采写准备
深度报道是新闻事件的延伸、深挖。
所以,在写深度报道时,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个人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阅:
首先要对事件有初步了解。
在采写深度报道前,对事件的客观了解至关重要。
所谓记者是“万事通”,就包括这个含义。
在确立一个选题时,一定要多方面参阅资料,对事件有客观、全面的了解,以防止采访时做“瞎子”、当“傻子”,在采访中被事件所左右,失去了自己采访的主心骨。
其次,在初步了解情况后,就要为采访列纲。
比如采访重点是什么?采访对象该有几个,该是谁?采访步骤该怎么走?
比如采访某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自己要首先确立此次采访包括哪些内容。
比如:新农村建设是建设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成果体现在哪里?哪些人受益?这些问题,就是要在采访前所要准备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采访,才能挖出东西。
试探性的采访,没有内涵。
深度报道最重要的就是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我认为,在采访中,只要切记“问、听、看、记、受”五个字,采访中就不会有什么遗漏了。
问就是问问题,看见不懂、不理解、不了解的马上就问,不懂不怕,就怕事后再琢磨;记就是随时做好笔记,每一个环节、细节,都要记下来,以免事后写稿时再绞尽脑汁的苦想;最关键的是“受”。
这个受就是感受的意识。
新闻现场的第一感受永远是真实不加虚构的,有了感想或感受,一定要纪录下来,过去了,就没有那个“味道”了。
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心去感受。
深度报道忌讳的就是采访部扎实、准备不充分、了解不透彻。
事后再想弥补,就难出好稿件。
批评报道的注意事项
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在此,用自己几次采访批评报道的经历,总结几点经验,避免大家被批评报道“伤了身”。
在采访批评报道时,切莫相信“一言堂”。
切记“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大凡有争议、争论的事件,当事双方一定都有责任在其中。
所以,作为记者,一定要把握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切不可相信某一方的一面之词,一定要客观、真实的把双方意见都体现出来。
谁对谁错,读者评价。
在采访批评报道时,一定要注意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批评报道最关键、最难的地方。
常规的取证方法大家都晓得,在此只说下如何克服取证难,和如何避免取假证。
在采访中,
事件双方一定都各有证据,记者一定辨别是非黑白,认清什么是假证。
同时认真收集、妥善保留好一切证据,为以后留证,以免被一篇稿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在采访批评报道时,记者一定要恪守新闻工作纪律,一定保持好与事件当事人的距离。
在采访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时,当事双方都会极力拉拢记者,希望记者能为自己一方说话,想尽办法拉拢记者。
因此,在采访中,一定要与事件双方当事人保持好距离,一定要保证稿件的真实、客观、公平、公正。
都说21世纪的记者属于高危行业之一。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采访批评报道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取证、询问、调查等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可能遇到意料外的危险情况。
在此,建议大家在采访批评报道时,最好两个人一同前往,首先可以彼此照顾安全,其次,可以在事后稿件出现证据、调查等某方面问题时,彼此能作证清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