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教案

合集下载

图形与位置

图形与位置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一、教案背景: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更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课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本着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的初步知识,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在现实有趣的操作活动中,从不同的方向辨认物体,通过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能用左、右等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课题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第一课时,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对位置。

2、学情分析:大多数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判断左右的方法和经验: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写字时用右手握笔等,然而这种认识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

本着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了一连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事物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3、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判断左、右的方法。

(2)在认识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左右、上下方位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4、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的辨别左和右5、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6、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利用百度搜索找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观察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现在已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表现呢?生1:上课坐端正。

生2:遵守纪律,认真听课。

生3: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能按照刚才说的去做,好不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下册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下册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下册图形运动、图形与位置图形与位置一、教学目标1.步入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四种基本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区分各种图形。

2.能正确表述直线、曲线的运动轨迹,理解方向概念。

3.能掌握图形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轨迹,初步建立空间直观形象认识。

二、教学内容1.基本图形的特点2.图形的位置关系3.图形的运动变化三、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图形的特点2.理解运动轨迹和方向概念3.掌握图形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轨迹四、教学难点建立空间直观形象认识,初步理解位置关系,能准确表述运动轨迹和变化方向。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2.操作性教学法3.归纳概括教学法4.综合教学法六、教学内容设计1.基本图形的特点教学目标:能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准确的图形简单的位置关系,和运动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建立空间直观形象认识,理解位置关系和语言表述困难。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课件,板书,游戏等方式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基本图形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其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图形,总结各图形的特征,运用口语表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进一步发展言语能力。

2.图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学生能初步理解位置关系,准确表述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位置关系,对基本图形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直观形象认识,掌握语言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通过讨论和比较不同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空间位置。

教师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放置在各种位置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完成相应的题目,从而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图形的运动变化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轨迹,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曲线的运动轨迹,理解方向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直观形象认识,掌握语言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和纸板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运动轨迹,掌握图形的运动方向和变化轨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图形与位置》精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图形与位置》精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2.图形与几何第5课时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难点: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老师板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二、归纳整理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街区平面图。

提问:仔细观察街区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提问:街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图上一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0m)2.根据比例尺提出求实际距离的问题。

(1)如果从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2)学生讨论路线。

教师:这几条路线就是要走的路程,那怎样求出实际行进的路程呢?学生: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路程。

(3)学生测量,汇报图上距离。

(课件动态演示)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学校到公园大约需要走多少米的路。

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距离?(学校到超市的距离、学校到邮局的距离、银行到医院的距离等。

)3.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件出示图。

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分别是哪几条?哪条路最近?(2)请你写出图上的七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3)银行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小明家在邮局的什么位置?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小结:先横着看,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当中的第一个数。

再竖着看,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两个数用“,”隔开。

三、课堂作业1.一个电影院装修前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0,35),装修后的最后一个座位的位置是(34,3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变化。

(2)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2. 方向和距离的确定3. 路线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向和距离的确定;路线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平移、旋转等。

(2)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的运动、风车的旋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①教师演示: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②学生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并总结变换规律。

③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操作心得,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2)方向和距离的确定①教师讲解:介绍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使用指南针、测量工具等。

②学生实践: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校园内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③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8)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图形的位置关系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特征等,为学习图形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通过生动的例子,如教室里的黑板和地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垂直、平行等。

3.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垂直、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的定义,并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位置关系,如窗户和地面、书本和桌面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关系。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判断一组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

第二课时: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位置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案例讲解:通过具体的案例,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理解图形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方法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垂直和平行关系进行平面布局设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设计一个房间的布局,要求运用垂直和平行关系,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5. 总结反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并对他们的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加深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表现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图形位置关系,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如为什么窗户和地面是垂直的,书本和桌面是平行的等。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图形与位置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图的知识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位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二、知识梳理1.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课件出示例题。

小明要从自己家去小红家,你能描述出他的行走路线吗?(如下图所示)(2)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3)小组讨论,明确描述简单路线的步骤。

(4)汇报。

预设生1:描述路线时要先看起点的位置,再确定方向,最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要走的实际距离。

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重复这个步骤。

生2:描述路线时一般用这样的描述方法:先……,然后……,再……。

(5)请学生按照汇报的方法,描述小明从自己家到小红家的路线。

预设生1:先在起点位置用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小明家到图书馆的方向。

生2:然后利用量角器量出横坐标与路线之间夹角的度数。

生3: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生4: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各个位置到下一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如下:生5:根据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我们得出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路线是:小明先从家向东偏北30°方向走200 m到达图书馆,然后从图书馆向东偏南40°方向走150 m到达体育场,最后从体育场向正东方向走250 m到达小红家。

(6)教师总结。

描述行走路线要记住“三看”,即一看起点(找准观测点),二看方向(向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三看距离(行走了多远)。

(7)请你结合刚才的描述,说一说小明回家时行走的路线。

(引导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2.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1)课件出示例题。

小芳从家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30°方向走100 m到达公园。

你能画出小芳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吗?(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画路线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与位置》这一章节展开,内容包括了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以及坐标与图形的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坐标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并能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坐标网格图。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位置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坐标进行图形定位。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加深对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

板书设计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3. 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用坐标描述其位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图形与位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坐标与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题目,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位置关系的关键,对于后续的练习和应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图形的平行关系:在讲解平行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数学学科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形状的认知、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操作。

本文将环绕着图形与位置展开讨论,从认知、位置关系、图形变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认知1.1 图形的基本认知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

1.2 图形的分类图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边数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根据角度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1.3 图形的属性每种图形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如圆的半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属性,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位置关系2.1 图形的相对位置图形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的关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坐标确定图形的位置。

2.2 图形的相似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相似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缩操作。

2.3 图形的重合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重合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彻底相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使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三、图形变换3.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挪移一定的距离。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3.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3.3 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转,使得图形关于该直线对称。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翻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转操作。

四、应用实例4.1 图形的应用图形与位置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建造设计、地图制作等。

图形与位置复习教案

图形与位置复习教案

图形与位置【复习内容】:方向与路线,用数对表示位置【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使学生深刻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图形与位置》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1、方向与路线⑴、填一填:⑵、说一说:①、让学生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的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

②、举例:从学校出发到你家的路线。

⑶、看图回答问题。

从少年宫出发到车站怎么走?从车站出发到少年宫怎么走?2、确定位置:◆出示课本例题。

①、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组成坐标系。

大本营在大鸣山东偏北37度,或者北偏东()度。

离大鸣山图上距离是()厘米,实际距离是()米。

师:那大本营的位置怎样描述?②、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可以将大鸣山作为参照点,水平、竖直方向组成直角坐标系。

大鸣山的位置(0,0)大本营的位置表示为(,)。

也就是从大鸣山向东行()米,再向北行()米到大本营。

师:那大本营的位置怎样描述?二、巩固与应用:教材第80~82页1~5题。

1、第1题。

对于路线图的描述,需要说清楚行进的方向和距离。

答案:⑴、淘气从胜利小学东门进入校园,向西走300米到圆形花坛,再向北走100米到综合楼,然后向西走300米才能到达活动场。

⑵、排球场在圆形花坛的东南方向200米处。

羽毛球场在圆形花坛的西南方向200米处。

教学楼在圆形花坛的南350米处。

2、第2题。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要注意分清这两个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注意说说数对中每个数的含义。

3、第3题。

运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方位角来描述。

如:以搜救船为中心,失事船只P的位置在东偏北30°,200海里处。

以搜救船为中心,失事船只P的位置在北偏东60°,200海里处。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正确识别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复习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特征和位置的概念,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态度。

2.通过复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对常见图形和位置的认识,能正确识别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特征和位置的概念,能够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图形和位置复习要点、练习题等)•图形卡片和模型•实物或图片展示位置和方向的例子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和位置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创设情境,引入图形与位置的总复习课题,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教科书中的相关章节,复习并识记与图形和位置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通过教学课件或板书,展示图形和位置的知识框架,包括图形的分类、特点以及位置关系的描述等。

•引导学生回顾并整理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4.教学活动•图形识别游戏:利用图形卡片进行识别游戏,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位置描述练习: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图形与位置的练习,互相交流并解决问题。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复习要点,强调图形和位置知识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图形和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标题:《总复习:图形与位置》图形分类:-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位置关系:- 上下、左右、前后- 相邻、相对位置实例展示:(图形卡片和位置实例图片)七、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图形与位置(赵静)

图形与位置(赵静)

图形与位置淮安市实验小学赵静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99——100。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激励参与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喜欢旅游。

旅游不仅可以放松我们的身心,还能增长见识。

前不久,老师的朋友来淮安游玩,我准备带她到我们淮安的一些景点看一看。

(出示课件景点图片)瞧,这是我们那天大致的活动地形图,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点大概在什么地方吗?(生说)2.揭示课题:大家对这些景点的位置还是非常了解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整理和复习六年来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梳理归网,主题内化1.构建网络,自主参与(1)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呢?请大家回忆后在小组内交流,组长带领组员将整理好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在本子上。

(2)小组整理知识,教师巡视。

2.辨析网络,充分参与(1)刚才大家小组交流很投入,合作得非常好。

现在我们请几个小组来给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请学生展示。

师:这个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还有补充的吗?(2)学生发言时,教师边归纳并板书共四种方法:方法一:方位——上、下、前、后、左、右提问: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会了用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你还记得有哪些方位吗?你能用这些方位来说一说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哪一面吗?学生交流,说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方法二: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提问:仅有这几个方位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图形与位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几何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图形的特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互动的方式掌握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点、线、面等。

2.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

3.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图形的位置关系判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位置关系的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黑板、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铅笔、直尺、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图形的基本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2.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学会使用直尺和橡皮擦画出直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

3.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画直线段,并互相检查和交流。

4.教师总结直线段的特征,如长度、方向等。

第二节:图形的位置关系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形重叠、相离等。

2.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图形,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4.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判断图形的位置关系,并互相检查和交流。

第三节:图形的变换与推理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等。

2.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上台示范。

3.引导学生总结图形的变换规律,如平移不改变形状、旋转改变方向等。

4.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图形变换的题目,并交给其他同学解答。

第四节:小结与评价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图形的基本特征和位置关系。

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讨论图形与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3.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判断图形与位置关系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图形的命名和位置关系判断的能力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这是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与位置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在练习讲解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准观察点,画线路图和十字形准确寻找物体的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多样的练习并用闯关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选定好观察点找准物体的位置,并能表述出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选定观察点找准位置突破方法:适时提醒,同步演示十字形,精确讲解,及时小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进行图形与位置的综合练习。

下面进入闯关活动。

二、闯第一关:我会找(题目见课件)引领学生通过示范的路线寻找另一条从笑笑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要用到数对。

三、闯第二关:我会分析1、以小明家为观察点找到学校的位置。

完成这一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以小明家为观察点画十字形,二是要观察学校在这个十字形的什么角度,三是要用快捷的方法填出实际距离就要理解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变换观察点再填空。

提醒学生每次以谁为观察点。

动画演示引导解决。

四、闯第三关:我会选1、看图选择正确的说法,关键引导学生结合选项确定观察点看图验证说法是否正确。

2、以广场为观察点学校在北偏西30°的方向上,选择正确的图。

(见课件)以广场为观察点画好了3个十字形,主要观察学校在十字形的什么方位。

引导一一分析。

五、闯第四关:我会算以三井小学为观测点,算一算,填一填。

(题目见课件)课件以三井小学为观察点画好十字形,讲解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各建筑物所在的方向,并根据给出的条件算出实际距离。

六、闯第五关:我会当导游1、结合图做到演示、讲解、填空同步,让学生看得分明。

2、给出一个图引导学生描述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路线。

七、全课小结1、点拨正确寻找图形的位置要注意的三点。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引言《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探讨的是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解析: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位置的概念。

知识讲解: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位置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反馈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引言概述:
《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本篇说课稿将从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形的分类
1.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2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区别
1.3 常见的二维图形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二、图形的基本属性
2.1 边和角的概念及特点
2.2 对称性与轴对称的区别
2.3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图形的变换
3.1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3.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则和方法
3.3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应用举例
四、图形的位置关系
4.1 图形的内外关系及判断方法
4.2 图形的相交关系及判断方法
4.3 图形的重合关系及判断方法
五、图形的应用
5.1 图形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5.2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5.3 图形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包括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变换、位置关系以及应用。

同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位置关系2. 运用位置关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地图、建筑平面图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

2. 讲解图形的位置关系(1)定义:图形的位置关系是指图形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2)分类:图形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平行关系,二是垂直关系。

① 平行关系: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 垂直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些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位置关系,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4. 解决问题(1)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等,让学生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学生应能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找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这些关系。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案详解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图形的位置和运动的概念;2、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性质;3、掌握图形的基本运动,如平移、旋转和翻折;4、能够准确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如“在左边”、“向右平移2个单位”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运动和位置概念的掌握;2、难点:图形的基本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几个介绍课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为学生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辨图形名称和性质,并建议学生要认识到不同图形的特点,以方便后面的学习。

2、学习基本概念教师会为学生讲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概念,重点说明左、右、上、下等基本位置概念和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运动类型。

教师在讲解的同时,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不同位置和运动类型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3、学习基本运动教师介绍平移、旋转、翻折三种基本运动,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画纸上自己活动、观察图形运动变化,从而体验这些运动的基本特征。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工具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运动。

4、训练课本课的训练课重在练习,以巩固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概念。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辨认和分类不同图形,在巩固基本知识北段逐渐向变化和运动中引领,逐步提高掌握能力的要求,例如让一个图形经过两次平移后,还能确定它的位置。

5、课程延伸如果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可以通过与数学课程结合,引出图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拓展更广泛的数学应用。

6、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不应过于简单,可以通过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方式的多样化来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对于出现知识点掌握不够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组织补课和专项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能力。

四、教学策略教师主要采用以下策略来助力学生的学习:1、通过具体的图形模型、问题及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让学生学习;2、注重把握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启示和小问题引导;3、重视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关注,适时赏识学生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发挥长处学习;4、采取“三步曲”教学法,即观察-引导-实践,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掌握知识。

图形与位置的教案二:教孩子认识“左上角”和“右下角”

图形与位置的教案二:教孩子认识“左上角”和“右下角”

图形与位置的教案二:教孩子认识“左上角”和“右下角”。

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左上角”和“右下角”两个概念。

2.能够在视觉上准确地定位相应的位置。

3.能够利用图形位置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操作。

4.培养孩子们对图形和位置的观察力及想象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引出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概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并询问学生图形中有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逐一识别出图形的四个角,并分别介绍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概念和位置。

老师可使用图示和示意图进行解释。

2.教学方法:动手实践为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概念和位置,老师可以选择使用过程实践的方法进行教学。

比如,拿出几张颜色鲜艳、造型简单的卡片,并要求学生按照指示放置在空气中。

比如,“将红色方块放在左上角”,“将绿色长方形放在右下角”等。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使他们逐渐感知左上角、右下角的具体位置。

3.教学案例:训练孩子们的实际操作技巧a.小朋友们做一个练习,把一套九宫格卡片放在黑板前相应的位置,比如,一号放在左上角,二号放在右下角等等。

b.老师分别展示手提袋、井字棋盘、犬井棋盘等相应图形,并向学生们提问:手提袋的左上角在哪里?井字棋盘的右下角在哪里?犬井棋盘的左上角在哪里?c.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左上角或右下角的概念呢?请学生们举例说明。

4.教学巩固:游戏练习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进行巩固。

比如,教师可以将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方块卡片放在黑板前,各5个;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四色方块卡片按照指示放在某个位置上,如红色放在左上角等。

时间结束后,要行列位置完全相符,并没有错漏的将赢得胜利。

三、结语教育是一项全面立体的工程,孩子们在学习认识图形与位置时,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注重方法的策略以及效果的评价。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借鉴,增强学生们对图形位置概念的认知,以及对世界周围事物的理解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与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角年级下册第80~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利用比例尺、量角器等解决平面图中的问题,并用数对表示位置。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经历复习与总结“图形与位置”有关知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平面图、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运用多种方向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和作图的能力。

难点:在复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的词?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图形与位置”的知识点,为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应用打好基础。

二、回顾与整理平面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平面图。

教师:仔细观察平面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
学生甲:王村在镇政府的西北方向。

学生乙:四里庄、军屯在镇政府的同一个方向。

学生丙: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2.提出问题(1),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然后交流。

重点交流方法:先量出镇政府与各村庄之间的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3.提出问题(2)。

学生实际测量,并利用前面得到的距离及角度数据,描述各村庄的位置。

学生甲:刘庄在镇政府北偏东30°方向1350米处。

学生乙:郝庄在镇政府南偏西40°方向750米处。

......
4.提出问题(3)。

让学生在教材上标出汽车站的位置,然后交流。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
1.出示教材第81页例2。

A(l,6)B(2,l)C(7,2)D(6,7)E(6,6)
2.提问:毎个字母中的数对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学生甲:A的位置在第1列第6行。

学生乙:括号中的数字,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
3.在教材中的坐标纸上描出A、B、C、D、E各点的位置。

在展示台上边展示边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根据数对确定五个点的位置的。

四、巩固与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