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品味小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人公内心活动,分析作品主旨

(3)、学习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双层叙事结构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

准确把握索科洛夫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2年底,中国文坛上迎来了“破天荒”的喜事: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人”的?

评委会的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自己说辞:表现了苦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习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个怎样的文本呢?

同样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手。

同样是表现苦难的。

二、初步解题

意图:从题目入手,梳理故事情节。

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

明确:索科洛夫

追问:索科洛夫的身份?

明确:红军——农民——工人——战士——战俘——?

谁知道“遭遇”的意思的?

遇到的事情(多指不幸的)

索科洛夫的故事?

“引文”部分的遭遇:十月革命参加红军;大饥荒时失去双亲;复员后务农做工,建立家庭,生儿育女;卫国战争时离家参战;1942年受伤被俘,逃跑被抓;俘虏少校,成功回到部队。

“正文”部分的遭遇:

逃回部队——收到妻子和女儿死讯——找到儿子阿拿多里——儿子牺牲——在

乌留平斯克认识新儿子凡尼亚——遭遇车祸——到卡沙里谋生。

三、分析人物形象

伴随这种种遭遇,索科洛夫的心理状态怎样的?请依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1.逃回部队(“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受到过人的待遇”)——喜。“激动极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剥夺

2.家破人亡(“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了一团,怎么也松不开”“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悲。

3.找到儿子(“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喜。憧憬着和儿子一起生活的美好图景,说明对和平的向往。

4.儿子牺牲(“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这么厉害吧“)——悲。

这里索科洛夫为什么没有哭?

因为他这时因战争失去了儿子,失去了最后的亲人。一个人绝望的不是一直看

不到希望,而是给他希望以后又让他失望,当他失去妻子和女儿的时候,他得

知自己还有儿子,喜出望外,儿子就变成了他最后的快乐和希望,他所希望的

仅仅是和儿子一起共同度过剩下的时光,做着老头儿的梦想。而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感觉悲痛到极点,对生活绝望,哭不出来了,

所以下文说“埋葬了自己最后的快乐和希望”,连最后的欢乐和希望现在也失

去了,欲哭无泪。

这里索科洛夫着重讲述了儿子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

5.认识新儿(“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喜。凡

尼亚让我忘却了曾经失去儿子的伤痛,心里有了慰藉。

6.遭遇车祸(“这颗悲愁的心不让我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悲。为什么悲愁的心不让他在一个地方长久呆下去?因为战争给他带来了无尽

的伤害,他心里有着深深的缺口,这篇土地上留下的都是伤痛,他也害怕继续

受到心痛的折磨“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活动设计:

请在括号内填写一个词语、短语(双音节词、成语都可以),概说你对索科洛

夫的印象。

()的索科洛夫。

坚毅善良忠厚朴实

假想索科洛夫穿越时空,当选“2013感动俄国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他是一介凡夫,他是一个战士;他是一名战俘,他是一位英雄。

他坚毅,面对丧妻失女的打击,儿子牺牲的绝望,他挺直了腰杆;他善良,面

对没有亲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凡尼亚,他敞开了胸怀;他尊严,面对法西斯战

俘营肉体与精神的折磨,他承受了压力;他忠诚,面对祖国的需要,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他扛起了责任。

他是一只火凤凰,在苦难中涅槃,在涅槃中升华。

致敬,索科洛夫!

四、主题分析

我们都知道“文以载道”的道理,那么,从索科洛夫的遭遇中,你体会出作者

的用心了吗?

索科洛夫是不幸的。不幸的只是索科洛夫吗?

通过对课文的研习,我们可以发现肖洛霍夫用简短的笔墨就把索科洛夫前半生

的的遭遇讲述清楚了;通过索科洛夫的自述,我们了解了卫国战争后的遭遇。

就文章篇幅而言,可以看出,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了收养凡尼亚这一部分,下

面我们研习一下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这一部分:

遭遇中的遭遇——凡尼亚

他的遭遇怎样?

第14节:“爸爸在前线牺牲,妈妈炸死在车里”“从哪里来?不知道,不记得”他因为战争也变得失去父母,无依无靠他这样的遭遇使得索科洛夫想到了自己,也是因为战争变成了孤家寡人,唤起了索科洛夫对这个孩子的同情和爱心,也

唤起了他自己对亲情的渴望,所以收养了这个孩子。

那么凡尼亚得知自己找到爸爸了,心情怎样?

因为叙述者是索科洛夫,所以只能通过凡尼亚的动作、语言来表达凡尼亚内心

的心情:

动作:第16节,“他扑在我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

我们从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凡尼亚动作几近疯狂,为什么呀?因为他太渴望

父爱和亲情了,缺少父爱和亲情,为什么呢?因为战争,所以从这部分快乐的

描写反衬出了战争的残酷。

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

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

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

反衬出战争的残酷。

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

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

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

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

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历经苦难,人性升华。

五、再度解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