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 井喷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井喷事故分析

井喷事故分析

2. 疏散转移 •组织当地群众疏散,指挥部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地区蔓 延扩散的情况,在对硫化氢的PPM浓度进行科学检测后, 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将气井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 群众全部转移。根据地形和交通状况,决定将受灾群众向 四个方向疏散,呈放射性状设臵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在 每个救助点均安排1名县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所在乡 镇的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个救助点分设医疗救治、 后勤保障、治安巡逻、信息联络等工作组,每个组在救助 点领导指挥下,各自开展工作。整个撤离过程有序展开, 灾区的65632名群众中,32526人安臵在指挥部设臵的县内 的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10228人有序转移到四川省宣汉 县,其余采取在当地县上工作组和基层干部的组织下,采 取了投亲靠友和群众互帮互助等方式进行了安置。
2. 设备原因
违章卸下钻具中防止内喷的回压阀。有关负责人员违反相关作 业规定,违章指挥卸掉回压阀,致使发生井喷时钻杆无法控制, 导致井喷失控。
3. 人员原因
(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 行90分钟泥浆循环,仅35分钟就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和岩石钻 屑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2)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没有排 出气侵泥浆,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 (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没有遵守每提升3柱钻杆 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最长达9柱才进行灌 浆,造成井下没有足够的泥浆及时填补钻具提升后的空间,减小 了泥浆柱的密封作用,不足以克服提升钻具产生的“拉活塞”作用 。 (4)当班人员没有认真观察录井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5. 安置善后 •稳定灾民情绪、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依理依法赔偿遇难 者、实事求是理赔财物、竭尽全力做好医疗保障。稳定灾 民的思想情绪,解除受灾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尽力做好灾 民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出动警力2000多人,组成8支流动 治安巡逻队,设臵54个警戒点,对各个灾民临时救助点加 强安全警戒工作,对群众转移过后的“空场”、“空街” 和公路两边的“空房”进行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 。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将救灾资 金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救灾物资交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 确保统一调拨使用。证救灾款物和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充 分发挥最大效益,并分阶段将救灾款物使用情况向社会公 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经得起任何检验和审查。

12.23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12.23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三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中,专家组对川东钻探公司“12.23” 特大井喷事故,从产生溢流到井喷、井喷失控、事 故扩大三个关键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层层剥茧 式的分析。 (一)产生溢流到井喷的原因分析 此次事故产生溢流到井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预测 不足;目前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 成熟;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起钻过程 中存在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 时发现溢流征兆。
二 事故发生经过
21时57分,当钻具下放10余米时,大量泥浆强烈喷 出井外,将转盘的两块大方瓦冲飞,致使钻具无支撑点 而无法对接,故停止下放钻具,抢接顶驱关旋塞未成功。 21时59分,采取关球形和半闭防喷器的措施,但喷 势未减,突然一声闷响,顶驱下部起火。作业人员使用 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粉沫喷不到着火部位而失败。随后 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从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泥 浆将顶驱火熄灭。此后,作业人员试图上提顶驱拉断钻 杆,也未成功。于是开通反循环压井通道,启动泥浆泵, 向井筒环空内泵注重泥浆,由于没有关闭与井筒环空连 接的放喷管线阀门,重泥浆由放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 继续。
三 事故原因分析
1.溢流发生的直接原因
循环时的排量为1.5m3/min,因此,循环过程中共打 井内钻井液为52.5m3。按215.9mm的井径和127mm外径 钻杆的环形空间,52.5m3钻井液只占2178m长的井段, 这样就有了1870m的环空容积的钻井液含气。这些气体不 断地滑移上窜,而且体积不断膨胀。根据“LOGGING实 时参数记录”,停泵时最少还有1m的岩屑气没带出来, 按孔隙度10%计算,其所占气体体积为0.0037m3,这个体 积的气体原始压力是43.65MPa,当它上升到井口时体积 将膨胀到1.62m3,这个体积在环空里占有67.5m的高度, 这就造成井下液柱压力下降0.965MPa,若有更多的岩屑 气和扩散气没排出,压力降低将会更大。

井喷事故分析

井喷事故分析
井喷事故分析
一.事故概况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重庆市开县高 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 的“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 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 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 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事发现场当时空气中 弥漫着像臭鸡蛋一样的硫化氢气味,事发地方圆5 公里内的10万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立即通知事故发生地的高桥镇党委政府,以最快的速 度组织群众向安全地带疏散转移。
迅速电告附近的正坝镇、麻柳乡,从人力、车辆等方 面进行支援。
2. 疏散转移
组织当地群众疏散,指挥部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 地区蔓延扩散的情况,在对硫化氢的PPM浓度进行 科学检测后,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将气井为中心, 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根据地形和交 通状况,决定将受灾群众向四个方向疏散,呈放 射性状设臵15个政府集中救助点,在每个救助点 均安排1名县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所在乡镇的 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个救助点分设医疗救 治、后勤保障、治安巡逻、信息联络等工作组, 每个组在救助点领导指挥下,各自开展工作。整
4. 灾民返乡
首先组织1000余名工作人员,对灾区内所有被毒 死的动物进行清理,对动物尸体分类进行深埋或 焚烧;组织庞大的卫生防疫队伍,对事故区进行 消毒处理,防止疫病的发生;由环保部门以井口 为中心,建立6个流动监测站,对灾区环境、大气、 地表水等指标,进行全天候采集监测;由卫生部 门对灾区的粮食、蔬菜、肉食品等进行抽样化验; 将灾后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印制 成《灾民返乡须知》,发放到每一户灾民手中, 详细告知灾民返家的八大注意事项。全面实施后,
5. 安置善后
稳定灾民情绪、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依理依法赔 偿遇难者、实事求是理赔财物、竭尽全力做好医 疗保障。稳定灾民的思想情绪,解除受灾群众的 后顾之忧,在尽力做好灾民思想工作的同时,还 出动警力2000多人,组成8支流动治安巡逻队, 设臵54个警戒点,对各个灾民临时救助点加强安 全警戒工作,对群众转移过后的“空场”、“空 街”和公路两边的“空房”进行巡逻,防止不法 分子趁火打劫。建立了严格规范的救灾款物管理 和使用规定,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储存,救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Page 7
经验教训
1、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三基工作”。事故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适应作 业,应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基本技术要求,熟悉安 全操作程序、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3、杜绝“三违”。事故暴露出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 员没有按法规、标准做好技术和施工方案组织生产。
4、重视设施管理,保证相关人员能熟练使用配备的各 种HSE设施,加强生产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
论证。
Page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Page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Page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1223井喷事故分析

1223井喷事故分析

23日12时
•因机械故障停止起钻操作,用了4个多小时进行检修,在16时20分时检修结束后,没有下 钻进行泥浆充分循环继续起钻作业。
21时55分
•录井员发现泥浆溢流,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井队采取多种措施未能 控制,22时4分,井喷完全失控,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大量溢出。
•压井成功持续约85小时的井喷失控得到控制
5.
安置善后
稳定灾民情绪、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依理依法赔偿遇难者、实事求
是理赔财物、竭尽全力做好医疗保障。稳定灾民的思想情绪,解除受 灾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尽力做好灾民思想工作的同时,还出动警力 2000多人,组成8支流动治安巡逻队,设臵54个警戒点,对各个灾 民临时救助点加强安全警戒工作,对群众转移过后的“空场”、“空 街”和公路两边的“空房”进行巡逻,防止不法分子趁火打劫。建立 了严格规范的救灾款物管理和使用规定,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专户储 存,救灾物资交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确保统一调拨使用。证救灾款 物和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并分阶段将救灾款物使 用情况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经得起任何检验和审查。
1.
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
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赓即将此重要情况 通知开县,同时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 场。开县县委、县政府在简单查明井喷事故的情况下,迅速作 出反映。 立即通知事故发生地的高桥镇党委政府,以最快的速度组织 群众向安全地带疏散转移。 迅速电告附近的正坝镇、麻柳乡,从人力、车辆等方面进行 支援。 副县长王端平率领50多人的先遣抢险队伍立即赶往事故现场。 继续做好县政府的值班工作,及时收集情况,向县政府主要 领导、分管领导汇报,确保信息畅通。 做好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的各项准备工作。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稍有火星就会引发危险,因此封井口不成功后,他们从一
开始就使用水来稀释气柱,压住泥沙碰撞铁塔产生的火花。
凌晨3时30分,曲靖市消防支队官兵接警后迅速出动,使
用高压水枪向着铁塔及气柱喷射,避免高速喷出的沙子因
摩察过热产生危险。并有5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前封堵井
口。
可编辑ppt
13
云南曲靖天然气井喷
造成的危害: 由于在钻井前,井控设备(封井器、地面加重泥
2004年12月3日凌晨2点50左右,云南曲靖发 生天然气井喷,发生井喷的曲2号井是中石化南 方勘探开发公司云南分公司已探明的天然气开采 井,位于曲靖市麒麟区与沾益县交界处,由滇黔 桂石油勘探局在一周前负责打井施工,井喷时钻 井深度已达550米,接近天然气的开采位置。
可编辑ppt
9
井喷现场 可编辑ppt
此次天然气井漏事故情况很复杂,是井底井喷,井 中管漏,地面泄漏。
可编辑ppt
21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泄漏事故的发现
25日早晨6点多一高桥镇居民发现 距井场一公里左右的河面出现了十 五厘米高的浊水注。经测试,不含 硫化氢,含甲烷。
可编辑ppt 河流渗漏的气体像管涌一样不停往22上冒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直接原因。 ➢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
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人员中毒伤亡。
可编辑ppt
5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正常情况下,人吸入760~1000毫克/
立方米数秒钟后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呼吸 加快直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而该井的硫化氢含量达151克/立方米。
浆等)已经准备到位,因此仅4个多小时就控制住 了井喷。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Pag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 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
▪ “12.23”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 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Page ▪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 7、卸掉钻具回压阀,接顶驱不成功。 ▪ 8、关防喷器未能控制。 ▪ 9、应急决策系统权限不明确。 ▪ 10、高产高含硫水平井工艺不成熟。
Page ▪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Page ▪ 8
Page ▪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二)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原因分析 井喷现象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 常见,其本身并不是事故,只是一种灾 害现象。但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特大井喷 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 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为什么普通 的灾害现象会演变成一场严重的事故,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其中的原因值得我 们深刻反思。
川东钻探公司也制定有《应急工作手 册》,其中包括井台为每个当班钻井工 人配备专用呼吸仪,并配有公用呼吸仪, 还包括一旦有井喷发生,应有消防车、 救护车、医护人员和技术安全人员在井 场值班等等,然而当12·23井喷事故暴发 时,人们既没有看到钻井工人们面戴呼 吸仪自救和救人,也没有见到消防车、 救护车飞驰而来,说明这些措施根本没 有落到实处。
(3)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在事故发生时,未能 及时、有效地采取预控措施,把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是导致事故扩大和升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中 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虽然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由 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吴华任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但由于平时准备不充分,对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在应急处理时没有把事故现场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放 在首位,导致决策出现重大错误,未能及时放喷点火 制止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扩散,致使井喷事故 扩大,产生重大人员伤亡。从而使重庆12·23气矿井喷 事故从一个一般安全事故发展为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特 大事故,也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开采史上最惨痛的事故 之一。
(2)单一的隐患并非一定会发生事故, 但隐患的增多和积累必然会导致事故发 生。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 二公司钻井12队队长吴斌,明知钻井内 没有安装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 但作为钻井队队长,他既未向上级汇报, 也未采取任何措施制止这一违反操作规 程的行为,消除隐患,而是放任有关人 员违章操作,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钻井作业井喷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次压井 3月27日上午10时,对罗家2井实施快干水泥封堵压井,
用泥浆泵和四台压裂车同时正反注密度2.00g/cm3、粘度 大于156秒的高粘泥浆71.8m3,反注缓释G级水泥121吨, 密度1.89g/cm3,反注快干G级水泥65吨,密度1.89g/cm3, 四台压裂车反替密度2.00g/cm3,粘度58秒的泥浆30m3, 泵压控制在26.4MPa以内。经过1小时40分钟的紧张施工, 第一轮压井结束。现场观测,井口压力有下降。到14:30, 罗注1井油压、套压又有回升,油压到11.46MPa,套压到 10.78MPa。
2019年3月25日,位于开县高桥镇的罗家二井发生 天然气泄漏,与“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罗家十六号 井同井场。该井于2019年11月开钻,2000年5月完工, 井深3404m,日产气六十三万方。此次井漏是在实施 二次完井作业、准备投入开发的作业过程中发生的。
此次天然气井漏事故情况很复杂,是井底井喷,井 中管漏,地面泄漏。
事故原因: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
井喷现场
云南曲靖天然气井喷
事故原因: 压力不平衡导致。由于该井为曲靖盆地摩擦的参探井,
勘探公司对地层压力预测不准,处理不当,而造成井涌、 井喷。当打井接近天然气开采层时,由于钻柱内液柱压 力小于地层压力,造成井喷。井喷刚开始时,往往由于 压力差太大,形成的气流流量也很大,人员无法接近井 口,会给抢险带来难度,因此就先采取压制气流,稀释 气柱为主,避免因此产生的燃、爆现象。

重庆1223事故分析

重庆1223事故分析
“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
及 时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应急处置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 至少1小时17分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 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 没有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 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应急防护常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 人员和人民群众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 识,致使事故损害扩大(如有部分撤离群众就 是看到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火灾,而自行返回 村庄,造成中毒死亡)。---2职工死亡(通知 当地人员撤离时中毒)、241当地人
重庆12.23井喷事故分析
井喷事故概况
❖ 事故时间:2003-12-23 21时57分 ❖ 事故地点:重庆市开县高桥镇 ❖ 事故单位: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 ❖ 事故损失: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人241人)
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撤离灾区群众65632人、至04-02-09合计门诊 26555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
(二)管理原因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该井场现场管理不 严,存在严重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
2.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未按照有 关安全标准标明井场周围规定区域内居民点 等重点项目,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 危险因素缺乏分析论证。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
经验教训及注意点(3)
❖ 直接原因5/6:指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 经验: 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动作决不姑息---如现 场安全阀前手阀不可关闭、水封槽前管 路不可有阀门等 当经济与安全发生冲突时,一切以安全 为第一。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4〕录井工肖先素在罗家16号井录井房 值班,负责对钻井作业进行监测,23日 18时40分至19时40分,录井记录已显示 有9柱钻井液未灌注泥浆的严重违章行为, 肖先素未及时发现;之后,她发现了也 未立即提出警告纠正,违反有关规定。 从而丧失了最后一次将事故扼制在萌芽 状态的时机。
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违 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虽然钻井技术 和设备都属一流,但公司上下都对平安生产缺 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缺乏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中石油 集团上下虽然也制定有一系列平安操作标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 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四川石油管理局?钻 井技术操作规程?等,但这些操作标准根本没 有认真贯彻、执行,成为蒙混上级的摆设。因 此,才会出现层层违章作业,设计的层层“关 口〞没有一道真正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从而导 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1. 危机的预防成为摆设。公共危机的预 防,是指危机发生前,政府和社会所采 取的旨在防止危机发生、防止〔未来可 能发生的〕危机扩大、减少危机损失的 各种措施,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减少危机 发生、减少危机损失的关键,是其他危机管理 措施的根底。危机预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 过平时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危机的隐患,从而 防止危机发生;二是通过充分的思想准备、组 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பைடு நூலகம்准备为 〔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的爆发设置层层“屏 障〞、建立各种“防火墙〞,提高整个社会抵 抗危机的“免疫力〞,一旦危机爆发,就能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沉着应对,从而防止危机扩 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尽可能减少危机造 成的损失。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列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列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例分析赵胜绪事故背景“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境内,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等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此次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1]。

事故涉及的主要问题1.罗家16号井采用的是“过平衡钻井”,即钻杆内外的泥浆形成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地层流体(天然气)原则上不可能进入井筒,即使井口敞开也不会发生井喷。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的专家排除起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侵现象以及地层可能出现溶洞等异常情况,从而断定发生井喷的原因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起钻时没有注入足够的泥浆,或者是泥浆的密度不够,二者的结果会使井内液柱压力减小,导致地底有毒气体涌出。

2.井喷是石油钻探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便发生井喷,如果得到合理的控制也不会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各国的石油工业都有一套完善的防喷操作规程。

对于本次发生的井喷,钻井工人虽然立即开动防喷器封闭了钻柱和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但是没有及时抢接顶驱或者抢接失败,泥浆高速从钻杆中间的泥浆孔喷出,才导致井喷失去控制。

3.井喷失控之后,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毒气体喷出并扩散。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201004 重庆开县重庆开县“12·23”“12·23”“12·23”特大特大特大““井喷井喷””事故事故■事故经过事故经过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

由于大量的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喷出达30米高程,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

井喷事故波及28个村庄,总共造成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多人受灾。

当时有媒体估算,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环境受到的影响无法估量。

■事故事故原因原因原因事故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对这口高产出的气井预测不足,对高含硫高产出的水平井钻井工艺还不够成熟,违章违规,在起钻过程中,泥浆的循环时间严重不足,又不按规定进行灌注,没有及时发现溢流的征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产生井涌、井喷。

事故扩大、恶化原因:现场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拆除了在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也就是防井喷的装置,导致了井喷的严重失控。

井喷失控以后,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确定为特大责任事故后,重庆市公安机关随即成立了“12·23”专案组,于2004年1月2日正式立案侦查,1月10日,经检察机关批准,依法对王建东等3人实施逮捕。

王建东,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开县高桥镇16号井现场负责人。

宋涛,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技术员。

向一明,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

公安机关侦查查明,2003年12月20日、21日,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此情况告诉了宋涛,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压阀,并令工人实施。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列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列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例分析赵胜绪事故背景“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境内,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等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此次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1]。

事故涉及的主要问题1.罗家16号井采用的是“过平衡钻井”,即钻杆内外的泥浆形成液柱压力大于地层压力,地层流体(天然气)原则上不可能进入井筒,即使井口敞开也不会发生井喷。

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局事故调查组专家组的专家排除起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侵现象以及地层可能出现溶洞等异常情况,从而断定发生井喷的原因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起钻时没有注入足够的泥浆,或者是泥浆的密度不够,二者的结果会使井内液柱压力减小,导致地底有毒气体涌出。

2.井喷是石油钻探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便发生井喷,如果得到合理的控制也不会酿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各国的石油工业都有一套完善的防喷操作规程。

对于本次发生的井喷,钻井工人虽然立即开动防喷器封闭了钻柱和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但是没有及时抢接顶驱或者抢接失败,泥浆高速从钻杆中间的泥浆孔喷出,才导致井喷失去控制。

3.井喷失控之后,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毒气体喷出并扩散。

L-16H 井12.23井喷特大事故调查解析

L-16H 井12.23井喷特大事故调查解析
2021/6/14
警示与建议
加强井控意识教育,提高全员井控水平 当前,领导层、甲方人员、机关干部的井控培训在某些单位还比较 薄弱,岗位操作者的培训应进一步加强落实。
连续起出9柱钻杆未灌浆造成液面降低38m,按1.43g/cm3密度计算,液 柱压力下降0.55MPa。
本井所钻地层压力系数为1.28g/cm3 (同平台L2井实测), 使用钻井液密 度1.43g/cm3,井底垂深3410m,按此计算产生溢流液柱压力下降应大于 520.221M /6/1P4a,气体在环空应有不少于357m的长度。
罗家16H井
12.23井喷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2021/6/14
Wang Baoxin
目录
❑ 概述 ❑ 调查组织 ❑ 事故经过 ❑ 原因分析 ❑ 警示与建议
反思……
2021/6/14
概述
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市开县高 桥镇小阳村1组,是川东罗家寨 构造上的一口国家重点工程科 研项目水平井。该井目的层是 飞仙关段鲕粒溶孔性白云岩, 富含硫化氢(H2S含量151g/m3)、 中含二氧化碳(10g/m3)。钻探 目的:培育百万方高产井,为 罗家寨气田开发作准备。
有充足的时间,并不致危及井场安全 井口钻杆被全封闸板挤扁,井口喷流减
少、形成套压,可实现从放喷管线出口 放喷点火 放喷管线出口距井口120m
2021/6/14
原因分析
事态扩大
现场井控工作的失误
未适时检测天然气和 H2S的浓度,无法提供不能放喷点火的依据和 可能安全点火的时间 未执行放喷点火的规定 没有放喷点火的任何准备,包括现场勘察、明确职守人员任务、向 决策人汇报、点火工具准备等,停喷后2.5h才点火增加了形成危害的时间 确实不具备点火条件,放喷则是重大失误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7.2):“在允许关井套压内严禁放喷。” 本井地层压力43.6MPa,防喷器承压70MPa,即不应放喷。此外,关井 可加速井口钻杆氢脆断裂,大大减少有毒气体扩散时间。

四川开县“罗家16H井”井喷事故分析周桂政

四川开县“罗家16H井”井喷事故分析周桂政

四川开县“罗家16H井”井喷事故分析周桂政发布时间:2021-11-04T02:48:17.70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作者:周桂政[导读]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12.23”井喷特大事故,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二百四十三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长城西部钻井有限公司辽宁盘锦 124000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12.23”井喷特大事故,从井内喷出的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扩散,导致二百四十三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

这一事故已过去17年,但事故发生的根源依旧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总结,并以此为鉴。

、一、基本情况介绍(1)、构造位置:四川盆地温泉井构造带东段罗家寨潜伏构造。

、地理位置: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1组(2)、设计井深:垂深3410m;斜深4289m。

(3)、井别:开发井;井型:水平井(水平段长700m);(4)、目的层:目的层是三叠系飞仙关段第一、第三层。

(5)、事发前施工情况,φ215.9钻头钻井深4049.68 m,垂深3381m。

二、事故发生经过2003年12月23日2∶29用密度为1.43g/cm3、粘度为63s的泥浆钻至井深4049.68m,层位为飞仙关,实际泥浆密度为1.43g/cm3。

2∶29-3∶30循环泥浆;3∶30-12∶00起钻至井深1948m;12∶00-16∶20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于是停止起钻,开始检修顶驱;16∶20 21∶51继续起钻至井深209.31m;21∶51-21∶54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别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 1.1m3。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告发生了井涌;21∶55发出警报,并立即下放钻具(当时钻具已起至钻台面以上20m左右),同时发现泥浆从钻杆水眼内和环空喷出,喷高5-10m,发生井喷;21∶55-21∶59关球型防喷器和半封防喷器,钻杆内喷势增大,液、气一起喷至二层台;21∶59-22∶08立即抢接顶驱,由于钻杆内喷出液气柱的强烈冲击,抢接顶驱不成功,钻具上顶撞击顶驱着火;22∶08-22∶10关全封防喷器,顶驱火自灭,钻杆内失控。

重庆开县 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 井喷事故分析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 的直接原因。 7.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 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吴华赶至距事故矿井五百米 左右的高桥镇后,并未立即派人或自己到事故矿井进行现 场勘测、检验硫化氢与空气结合后点火是否会发生爆炸; 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吴华在明知发生硫化氢中毒已造成人 员死亡后也未及时做出点火决定,吴华直到下午十四时许 才前往事故矿井,在进行勘验后才实施点火。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犯罪嫌疑人吴斌,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 公司十二队队长。
吴斌的主要责任在于:作为钻井队队长的吴斌明知钻井 队没有安置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的后果,但他既未向上 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消除隐患,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 作,致使井喷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吴斌既未抓住时机及 时点火,也未向上级请示采取点火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增多。
犯罪嫌疑人吴华,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 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目前为警方在此次事故中逮 捕的最高职位的犯罪嫌疑人。吴华在川东钻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
吴华的主要责任在于:发生井喷事故的当晚二十二时十三分, 吴华接到事故发生的报告后,没有果断采取点火措施;从川东钻 探公司本部所在地重庆赶往井喷事故发生地开县,二十四日凌晨 一点左右在途中有人向其请示点火,吴华并未答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各基层组织及时组织撤离搜救,开县灾区6万多 灾民的疏、搜救、安置、返乡,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全 部完成。
灾民被妥善安置
灾民被妥善安置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中石油紧急通知各油气企业排查钻井安全隐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 油气企业对正在施工作业的各钻井现场逐井检查,特别是对 重点井、可能含硫油气井要重点检查。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吴华赶至距事故矿井五百米 左右的高桥镇后,并未立即派人或自己到事故矿井进行现 场勘测、检验硫化氢与空气结合后点火是否会发生爆炸; 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吴华在明知发生硫化氢中毒已造成人 员死亡后也未及时做出点火决定,吴华直到下午十四时许 才前往事故矿井,在进行勘验后才实施点火。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2004年1月11日重庆市公安局通报,在中石油川东钻探 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中,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 王建东、宋涛、向一明3人于1月10日被正式逮捕。
侦查查明,2003年12月20日、21日,开县罗家16井现 场组负责人、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定向井中心 工程师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 此情况告诉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 队技术员宋涛。王建东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 压阀,宋涛对王建东的提议未表示异议,并在12月21日下 钻的钻具组合中卸掉回压阀。而按照企业的相关技术规程 和“罗家16井钻开油气层现场办公要求”的明文规定,这 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违章操作, 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规定,向一明的行 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2004年1月15日重庆市公安局又逮捕三名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 “12·23”特大井喷事故中直接责任人吴华、吴斌、肖先素。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犯罪嫌疑人肖先素,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录井 工作人员。
肖先素主要责任在于:在罗家十六号井录井房值班,负责 对钻井作业进行录井监测。在二十三日十八时四十分至十九时 四十分,在录井纪录显示已起6柱钻具未灌钻井液的严重违章 行为时,肖作为现场负责的录井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上述情况; 发现后,又未及时向司钻发出警告要求纠正。
四川重庆开县高桥镇 “12·23”特大井喷事故分析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在四川重庆开县高桥镇,正 在进行钻井作业的罗家16井突然发生井喷事故,大量硫化氢 有毒气体从井底溢出,导致附近村民中毒。截止目前造成 243人死亡、近2155人受伤住院,其中危重病人27人。事故 发生后,当地已紧急疏散 6万多群众,周围约5公里范围内 已被封闭。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 的直接原因。 7.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 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以下是本次井喷事 故现场的相关图片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的井喷现场
井喷现场
井喷着火后的村镇
井喷远景
两 名 儿 童 的 眼 睛 被 有 毒 气 体 伤 害
为遇难者整理服装
中毒死亡的家禽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2003年12月23日深夜,“12·23”特大井喷事故突 然发生,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猛烈喷射30多米高,失控的 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向四周弥漫,距离气井较近的重庆市 开县4个乡镇6万多灾民需要紧急疏散转移。
救 助 中 的 伤 者
在医院治疗中的受灾群众
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也积极行动,奔赴灾区, 对灾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消毒和卫生监督,确保了灾民点无 疫病流行和食物、饮水中毒事件发生。压井成功后,又在 四十八小时内迅速完成了灾区消毒防疫处理清理并指导焚 烧、深埋畜禽尸体六千八百九十九头(只),消毒面积达 一百二十五万平方米,为确保灾民返乡后的生活安全身体 健康提供了保障,赢得了社
犯罪嫌疑人吴华,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 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目前为警方在此次事故中逮 捕的最高职位的犯罪嫌疑人。吴华在川东钻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
吴华的主要责任在于:发生井喷事故的当晚二十二时十三分, 吴华接到事故发生的报告后,没有果断采取点火措施;从川东钻 探公司本部所在地重庆赶往井喷事故发生地开县,二十四日凌晨 一点左右在途中有人向其请示点火,吴华并未答应。
面对紧急情况,高桥镇党委和赶赴现场指挥救助的县 委政府派来的干部,在向附近乡镇求援的同时,立即决定: 竭尽全力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挨家挨户“拉网式”搜索, 先抢救学生、老人和儿童,再救青壮年,党员干部最后撤 离!
灾区群众撤离现场
事故发生后民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在灾难压顶、情势纷乱、人心难安的紧要关头,开 县县委在15个灾民救助点、10个医疗救治点、82个搜救小 组中建立了107个临时党支部,成为救灾抢险的核心堡垒。
吴华、吴斌、肖先素行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王建东明知卸下回压阀可能造成井喷事故的后果,却提出卸下 回压阀的钻具组合方案;宋涛明知王建东的方案违背了有关的规 定,不提出异议,未尽到现场技术人员的职责。依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刑法》第134条规定,两人的行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3年12月23日19时至20时,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 钻井12队副司钻向一明,带领4名工人在罗家16井进行钻具起钻 操作中,在起了6柱钻杆后才灌注钻井液1次,致使井内液压力下 降,违反了单位有关细则中“起钻中严格按照要求每起3柱-5柱 灌钻井液1次”的规定及川探12队针对罗家16井高含硫天然气井 的特点所作出的每3柱灌满1次的规定。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犯罪嫌疑人吴斌,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 公司十二队队长。
吴斌的主要责任在于:作为钻井队队长的吴斌明知钻井 队没有安置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的后果,但他既未向上 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消除隐患,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 作,致使井喷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吴斌既未抓住时机及 时点火,也未向上级请示采取点火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增多。
驻渝某集团军派出70人防化分队:
26日上午10时,奉成都军区命令,重庆警备区政委段 树春率领驻渝某集团军防化连70余名防化兵和20台运送成都 军区救灾物资的车辆驰援开县灾区,投入井喷事故现场搜救 行动。
救护人员准备上现场
救护人员准备上现场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中灾民得到救治
“12 · 23”特大井喷事故突然发生后,开县卫生局立 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组织医疗队赶 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治工作先后设立十八个 临时医疗救治站,十个巡回诊疗组,抽调一千六百名医护 骨干,全力投入医疗救治工作。医疗卫生人员顶着刺鼻的 毒气,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事故核心区抢救中毒灾民。有 42800多灾民得到救治,2155人被收治住院,经过医护人员 精心护理和全力抢救,他们得到了康复,恢复了正常的生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