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自然地理概况一般路基设计路基防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七桥

二、工程概况

2. 1项目地理位置

通扬线航道西起苏北运河高邮运东船闸,经兴化、泰州、姜堰、海安、如皋、南通、通州、海门,东至启东吕四港,全长约300公里,横贯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三市,

是《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中的“二横”,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两纵六横”干线航道网中的“三横”,作为公、水、铁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目前,该航道现状等级不一,除建口线经水利部门整治后基本达到三级标准及高东线高邮城区段按照三级标准建设了护岸,但水下疏浚未达到三级航道要求以外,航道等级基本为五〜七级,能全线通行的主要为100〜300吨级以下的船舶,为充分发挥通扬线航道的航运功能和作为,急需进行整治。

五七桥老桥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紧邻泰州市火车站,航道两岸地势平坦。老桥接线为3. 5m宽砂石路。航道北岸为苗圃种植园,南岸主要为农田和鱼塘。

2. 2桥梁现状

1 / 76

五七桥原桥为双曲拱桥,建成于1970年,为机耕桥,现为危桥。桥梁全长48. 8m,老桥宽2. 9m,通航孔净宽8m,净高3. 5m,通航孔净空不满足III级航道通航要求,需进行改建。

2.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及地方规划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情况如下:

1、本桥及初步设计桥位一致,属于移位重建。

2、桥梁宽度及初步设计一致。

3、主桥桥梁结构及初步设计一致,采用下承式预应力砼系杆拱,引桥及初步设计一致,采用PC空心板。

4、主引桥布跨及初步设计一致。

施工图及初步设计比较表

三、自然地理概况

3. 1地形地貌

拟建桥位区属平坦的长江下游新三角洲平原地貌单元,河网发育,横跨新通扬运河,两侧有沟塘、低层民宅和农田。拟建桥位区总体上地势较为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各勘探点孔口高程2. 66〜3. 20m,最大高差0. 54m。

3. 2气候

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及各市气象台的气候资料,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5.5℃,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1281mm,区域几乎每年均有雾、霜和降雪等情况。

航道沿线均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属于江淮两大冲积平原,平均气温在 16℃,最高气温36. 1℃,最低气温-6. 9℃。

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段)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高东线段属淮河流域,向南过通扬高速公路后属于长江流域,降水量充沛,每年夏季雨量偏多,集中于5〜8 月,年平均降水为1084mm。

通扬线沿线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最大风速为16. 7m/s,历年平均风速为3. lm/s,年风向最大频率为9%。本项目地处江苏中部,这一带近10年来遇到的最大台风是2011 年7月份在启东登陆的“梅花”台风,陆上风力达8〜10级,阵风11〜12级,沿海风力可达10〜12级,阵风13〜

3 / 76

14级。

航道沿线每年均出现雾、霜、雪等天气,常年无霜期为200〜220天,基本不影响通航。航道沿线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最小相对湿度为18%。

3. 3地质构造及地震

线路区构造部位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及淮阳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及泰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复合地带,构造形迹复杂。其中以新华夏系、华夏式和东西向构造在本区内特别发育,基本控制着本区构造的基本格局。对本线路段有影响的断裂有海安一南港断裂、黄桥断裂、泰州一安丰断裂、大泗庄一邓庄断裂、和桥一北涸断裂、茅山东侧断裂、宜陵一蒋王庙断裂。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沿线第四纪时期构造活动微弱,以间隙性的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无全新活动断裂,区域上处于稳定地块,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本区域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扬州〜铜陵地震带上。地震分布受活动构造体系或断裂带控制,主要集中于吕良〜宝应〜秦南一带的北区及仪征、扬州、镇江、丹阳一带的南区,三级以下有感地震频繁,较大地震有1624年扬州地震(6.0级),1913年、1930年镇江东部地震(51 / 4级)。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区划图上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 10g。

3. 4地基土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描述

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亚层,具体特征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上部夹有碎石碎块,不均质。普遍分布。

②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可塑,含铁锰质浸染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軔性中等。主要在运河北岸分布。

②a层粉土:灰黄色,很湿,稍密〜中密。干强度、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主要在运河南岸分布。

③粉质黏土: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④层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及灰色条带,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普遍分布。

⑤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⑥层粉土:灰色,湿,中密。干强度、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普遍分布。

5 / 76

⑦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⑧层黏土:灰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⑧a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⑨层粉质黏土:青灰〜灰黄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普遍分布。

⑩a层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密实,饱和。成分以石英和云母为主,分选性较好,粒径多在0. 1腿〜0. 5mm之间。普遍分布。

⑩层黏土:灰黄〜灰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普遍分布。

(11)层粉砂:灰黄色,密实,饱和。成分以石英和云母为主,分选性较好,粒径多在0.lmm〜 0.5mm之间。普遍分布。

(12)层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普遍分布。

各岩土层埋藏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各岩土层厚度、

层顶标高及层顶埋深详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