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课件ppt1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 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 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 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 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 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 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 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 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 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26、清平乐 村居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 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 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 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 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 好感受。)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醉里 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清平乐村居公开课PPT课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 忽见(xiàn)。
第12页/共14页
搜集辛弃疾写的词,比较不 同题材的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下一次的读书交流会上,我们将 举行“走进辛弃疾”班级赏词会。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 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3页/共14页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 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默读,联系插图,借助注释,理解词句。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第10页/共14页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第11页/共14页
爱国词举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 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è ɡū)。
辛弃疾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 省济南市)人。出生于 金人占领区。辛弃疾是 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 旗帜。
第1页/共14页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 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2页/共14页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PPT
下片写大儿子担负着溪东豆地里 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 只能做点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 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 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 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
中心思想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平静、悠闲的村居生活的向往与喜 爱之情。全词描绘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环境以及一个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图 景,展现出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这样安逸平静 的生活的向往。
目
第三章
录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 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 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 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 (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 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 园词。
翁媪(ǎo): 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 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 编织鸡笼。
亡(wú)赖: 这里指小孩顽 皮、淘气。亡, 通“无”。
卧:趴。
诗词翻译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 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 婆父老?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 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 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 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 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诗句赏析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茅檐低 小”,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 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 讲话的声音的。
诗句赏析
接着写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 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 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 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 农忙季节了。
清平乐村居(昌庆锋)PPT课件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yán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mèi 白发谁家翁媪。 ǎo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wúlài
bāo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2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 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 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 一种节奏。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 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 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 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 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 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 大业……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写作手法探讨与借鉴目•主题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01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少年时参与抗金斗争,后南归宋朝。
早期经历官场生涯文学成就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安抚使,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排挤。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030201辛弃疾生平事迹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此时他已被弹劾落职,闲居乡野。
时间背景描绘的是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地点背景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背景《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农村生活社会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农村生活相对平静。
经济状况南宋农村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生活较为贫困。
文化氛围南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文本解读与赏析02全文朗读及录音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材料附上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模仿。
重点词句解析与翻译重点词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深入解析,如“茅檐”、“溪上”、“青青草”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感受词的韵味。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美感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课文所展现的清新、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体验结合词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0303展现翁媪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展现他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01描绘翁媪的外貌特征白发苍苍,面容和蔼,穿着朴素,展现出老年人的慈祥与和蔼。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清平乐·村居
【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诗意: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
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 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 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 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四、精彩赏析。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急”“追” 的妙处是表现出了___儿__童__活__泼__、__好__动__的__天__性___________。 2.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亡赖”二字写出了小儿的___顽__皮__、__淘__气_________。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理解词语
【清平乐】 【村居】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词题。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 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 这里读wú。
指相互逗趣,取乐。 老翁、老妇。
我会认
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 热爱、羡慕与向往。
课文结构
茅檐 环境
溪上
清平乐·村居
低小
青青草
美
翁媪 人物
大儿、中儿、儿
怡然自乐
和谐农家 情趣盎然
课文主旨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押韵工整
押韵是古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押韵使诗句更加工整、有节
奏感。
节奏鲜明
古诗词的节奏感很强,通过合理 的断句和停顿,使诗句呈现出鲜
明的节奏感。
05
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
反映南宋时期农村生活面貌
01
描绘自然风光
课件中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南宋时期农村的自然风光,
如青山绿水、田园牧歌等,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农村的宁静与美丽。
现代人如何传承和发扬田园文化
挖掘田园文化的内涵
深入研究田园诗词等文化遗产,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田园文化。
创新田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创作新的田园诗词、歌曲、画作等艺术作品,以及开展田园主题的旅游、摄影、影视等活动,让田园文化以更加 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02 03
呈现生产生活场景
通过模拟动画、历史文物等素材,再现南宋农民的耕作、养殖、纺织等 生产活动,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解当时农村的社会状况。
展现农村文化习俗
课件中还可以介绍南宋农村的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乡土文化等,让学 生领略到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习俗。
传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4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白描手法运用
01
02
03
简练传神
白描手法以简洁的笔墨, 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进行形象描绘,达到传 神的效果。
细腻入微
白描手法注重细节描绘, 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事 物的细微之处,使读者产 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质朴自然
白描手法追求质朴自然的 表现风格,不刻意雕琢和 粉饰,以真实、自然、生 动的形象感染读者。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4张PPT)
远离了纷飞的战火, 抑郁不得志的辛弃疾, 来到了这里,看着这幅画面……
[宋]辛弃疾
ǎo chú
wú bō
景物
思维导图
人物
景物
思维导图
人物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 饶州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 “吴音”。 ③[翁媪]老翁、老妇。⑤[亡赖]同“无
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吴音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 饶州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 “吴音”。 ③[翁媪]老翁、老妇。⑤[亡赖]同“无
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思维导图
清平乐·村居
对照区分
《清平乐·村居》 《村居》
词牌名
分隔
què
下阕
què
上阕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辛期弃间疾采字取幼积安极,措号施稼,轩召居集士流,亡山,东人。 中训国练南军宋队豪,放嘉派奖词耕人战,,人注称意词安中定之民龙生,。 与他苏一轼生合坚称决“主苏张辛抗”金,,与但李不清被照采并用称, “不济断南受二到安朝”中。投降派、主和派的打击, 曾长期闲居江西。
景物
人物
那时的辛弃疾, 看到了一幅
的乡村生活图
他的心情是
。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 自己爱好的场景,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再 写下来。
小练笔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小练笔
中儿正织鸡笼
小练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1张PPT)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翁
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 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和老妇。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卧]:趴着。
读了这首词,你好像看到了哪些景物?都有何特点?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 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 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 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天真 有趣
作业布置
背诵《清平乐·村居》。
谢谢同学们观看
《古诗三首》(二)
《清平乐·村居》
发现不同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牌名
yuè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 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美在何处? 联系整首词,想象这老两口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陶醉、酒醉、沉醉……
从“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 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26、清平乐 村居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大儿子早已外出干活儿。天刚蒙蒙亮,鸡还没打鸣儿,大 儿子就起来了。他没打扰大家,留了个便条儿,就独自一人扛 着锄头,戴着草帽,去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了。 屋外的空气清新。小溪旁长有许多嫩绿的草,小溪里长着 碧绿的荷叶,有的还结了莲蓬。鸡在“咯咯”地叫,仿佛在说: “我们的‘房子’在哪儿呀?”而二儿子正用自己最快的速度 编织鸡笼。织啊织,就差一点儿就织完了。鸡好像也知道二儿 子正为它们织鸡笼,所以在二儿子身旁踱来踱去,有时还友好 地啄一下二儿子的小脚丫。 在三个儿子中,诗人辛弃疾最喜欢的就是三儿子。喜欢他 的年幼无知,喜欢他的天真活泼,还喜欢他顽皮的性格。三儿 子此时正卧在溪边剥莲蓬呢!一边剥还唠叨着:“一颗,两颗, 三颗……” 看着这些和谐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动人场面,辛 弃疾提笔写道: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改写《清平乐· 村居》
朋友们,你们知道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吗?他写的诗词 可以堆成一座“山”,或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可大作家 总不能成天闷在家里呀,所以一天…… 可怕的暴风雨刚刚平息下来。乌云逐渐散开,天空飘浮 着一朵朵白云。看!在那遥远的东边,冒出了一缕缕刺眼的 橙光……太阳升起来了,天边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新的一 天开始了! 这时,辛弃疾正愉快地在溪边散步,看着这一切动人的景 象,辛弃疾不禁诗意大发。正要提笔写作,却被眼前的和谐 景象给震住了。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 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 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 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 派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笑声从屋里漫出来了。 多无忧无虑的老人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醉里 吴音 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 刚饮罢酒,亲热地在一起悠 闲自得地聊天。
•词中有故事
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 妻在亲热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 什么?老婆婆会谈些什么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无赖”,“亡”读wú,
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
小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 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 感受。)
这里指顽皮、淘气。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 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 点中你读到了什么?
•词中有故事
这首词中有几个人?这个故 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 方?
茅檐 低小,溪上 青青草。
• ②茅檐:茅屋 ,茅屋的屋檐。
•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
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 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 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 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诗句理解: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 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 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 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 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 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 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 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派的 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
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 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 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 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 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 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 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 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yán
清
茅檐低小,
①清平乐 村
平 乐
溪上青青草。 居:清平乐, 醉里吴音相m媚èi好,词牌名。村居,
·
ǎo 这首词的题目,
村 辛 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乡村生活。
居
弃 疾
大儿锄豆溪东,
“乐”在此处 yuè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bāo péng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 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 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 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 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 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 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 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 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村居 清 高鼎
•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
看看这两首诗词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
•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
•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 ⑦织:编织。
•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 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 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 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 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笔。)
26、清平乐 村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 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 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 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26、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 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 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 有3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
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 《清平乐 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
•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 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 长短句。
•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有“唐诗”“宋 词”“元曲”之称。《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 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题目。而唐诗一般 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这样读起来朗朗 上口,很有韵味。
26、清平乐 村居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明代著名的 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