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中枢,增加肺部通气。患者长期靠这一反射性维持呼吸时,(如肺
源性心脏病,Ⅱ型呼衰的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后,PaO2的升高可
使这一反射机制消除,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
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进行低流量、低浓度的控制性给氧,并监测
PaO2的变化,维持患者的PaO2在60mmHg即可。
精选可编辑ppt
5、如有感染,去除引起感染的原因,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精选可编辑ppt
18
并发症8:鼻衄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掌握插管技术,插管时动作轻柔。
2、选择质地柔软,粗细合适的吸氧管。
3、长时间吸氧者,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做好鼻腔湿化工 作,防止鼻腔黏膜干燥。
精选可编辑ppt
19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皮下出血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抽血完毕后,棉签正确方法按压时间5分钟以上。
2、上肢静脉抽血,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如上 衣袖较紧,应协助病人脱去较紧的衣袖后抽血,避免影 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
3、提高抽血技术,掌握正确进针方法。
如果出现皮下出血,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
48小时后热敷,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 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 2ml时,须分次注射。
4、轮换注射部位。
精选可编辑ppt
8
并发症2:神经性损伤
预防与处理规范: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 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 面严格把关。
2、湿化液的温度以30-60℃为宜。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因具体的技术操作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技术操作及其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在注射前,检查医嘱和药物的正确性,确认药物与配合液的适应症和相容性。

●确认注射部位,消毒皮肤,采用无菌操作。

●预先检查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增加血管通畅性。

●在注射时,确保针头插入皮肤、静脉的角度正确,并避免多次进针、深度过大或过浅等操作。

处理规范:●注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

●如果发现注射物泄漏,应立即停止注射,更换装置并继续注射。

●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进行相应处理。

2.胃肠减压预防措施:●操作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减压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使用无菌器具,进行消毒操作。

●选择合适的减压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尺寸选择。

●在插入减压管前,确认患者口腔和喉咙内没有异物,避免误吸。

处理规范:●在减压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腹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减压,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减压过程中,如发现管路有阻塞、漏气或移位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在操作前,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颈部活动度和牙齿情况等,准备好必要的器械和设备。

●选择适当的气管插管尺寸,注意管道的清洁和消毒。

●操作时要准确掌握气管插管的技术要点,适当掌握插管的深度,避免插进处理规范:●如果气管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保持患者通气,进行抢救。

●如果患者出现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插管,进行相应处理。

●插管后,应进行呼吸机连接、气囊充气等操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4.输液预防措施:●在进行输液前,确认医嘱和药物的正确性,注意药物的稀释、稀释比例和注射速度等细节。

●选择合适的输液管和针头,消毒皮肤,进行无菌操作。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详细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过敏等,下面是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感染预防和处理规范1.1 预防措施1.1.1 洗手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需洗手。

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揉搓手部、指缝、指尖、指甲等处,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

需要消毒的情况下,应使用75%的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1.1.2 保持清洁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操作场所无菌。

对于需要开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术前皮肤消毒,避免手术时污染。

1.1.3 避免交叉感染不同患者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不同患者的器械、药品等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1.2 处理规范1.2.1 发现感染症状及时处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进行处理。

1.2.2 用药规范对于感染患者的用药,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同时,对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的情况,应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法,避免滥用和误用。

出血预防和处理规范2.1 预防措施2.1.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应注意操作规程,避免误伤血管和其他组织。

2.1.2 控制出血点在出血点进行止血措施,如使用纱布、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1.3 术后观察术后应加强观察,如发现出血情况,应及时处理。

2.2 处理规范2.2.1 停止出血如发现出血,应及时控制出血点,如使用压迫等方法控制出血。

2.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严重的出血情况,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过敏预防和处理规范3.1 预防措施3.1.1 了解患者过敏情况在操作前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特别是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先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过敏情况,避免因为药物过敏导致不必要的风险。

3.1.2 注意使用药物对于需要使用药物的情况,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向医生报告。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制定本规范。

二、合用范围本规范合用于各科室的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遵循本规范的要求。

三、相关概念护理技术操作:指护理人员为了实施医嘱或者满足患者生活、治疗、康复等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技术性操作,如注射、输液、输血、采血、口腔护理、鼻饲、氧气吸入、雾化吸入、备皮、伤口换药、冷疗、热疗等。

并发症:指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或者之后,由于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于是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意外事件,如感染、出血、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空气栓塞、溶血反应、低血糖反应等。

预防:指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或者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指在发现或者怀疑有并发症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者消除并发症的危害。

四、基本原则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诊断、过敏史等,并评估患者对操作的适应性和配合程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或者清洁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材料,并正确使用和处理。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和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后,应做好相关的宣教和指导,并定期复查和评价。

五、具体内容(一)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 疼痛(1)发生原因:注射前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怖。

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者不均匀。

注射针头过粗、欠锋利或者有倒钩,操作者手法欠熟练。

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引起疼痛。

(2)预防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正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1.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注射药物后外伤、出血:在注射药物时,应确保针头稳定,注药缓慢,避免对血管壁造成外伤,注射后嘱咐患者轻轻按压穿刺部位。

(2)静脉局部感染:应在操作前洗手、消毒,穿刺前用无菌巾固定表皮,确保穿刺部位干净。

穿刺后应巡视穿刺部位,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

(3)静脉穿透或穿透床单:穿刺时应注意选择静脉较深部位,并在穿刺后检查针头位置是否正确,避免在床单或患者体内穿透针头。

2.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尿道出血:导尿前要确定导尿管的位置,避免过度扭转或插入的力度过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轻柔,避免拉伤尿道。

(2)尿道感染:导尿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外科手术衣,使用无菌导尿包,而且要做好尿袋的消毒与更换,保持导尿管通畅,并经常巡视。

3.拔胃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恶心呕吐:在拔胃管前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拔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和呕吐。

(2)反流性吸入:拔胃管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呼吸情况,避免管道内液体意外进入气管和肺部,可请患者深呼吸,且手指按压患者的套囊口,减少吸入风险。

4.换药、打针等操作的预防和处理:(1)药物过敏:在给患者新药物之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采用皮肤试验等方式进行鉴别,并在给药前对药物进行过敏试验。

(2)局部感染: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技术,包括手术常规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棉签等。

操作后要及时处理穿刺部位的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3)疼痛和紫癜:在打针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但要避免插入太深,从而引起疼痛和紫癜。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最新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静脉穿刺1.预防措施: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管径,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和引流方式。

4)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

2.处理方法:1)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停止穿刺操作。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局部按摩、热敷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二、留置导尿1.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导尿器和导管,避免过粗或过细选择不当导致导尿器拔出或感染。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导尿和引流方式。

4)监测尿液量和质量,及时更换或清洁导尿器。

2.处理方法:1)出现导尿器拔出或感染症状时,及时停止留置导尿。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更换或清洁导尿器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三、翻身护理1.预防措施:1)在翻身前,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快速翻身造成疼痛和不适。

2)在翻身时,应避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拉扯和过度伸展。

3)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安全和有效的翻身。

2.处理方法:1)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翻身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如采取局部按摩、给予镇痛药物等。

4)如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四、口腔护理1.预防措施:1)在口腔清洁前,告知患者并让其保持正常呼吸。

2)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3)注意清洁过程中咳嗽、呕吐等体征,及时处理。

2.处理方法:1)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口腔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如有口腔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简介作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技术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技术操作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容易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就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阐述,包括预防和处理规范。

二、输液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静脉注射引发药物渗漏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制剂稀释和输注速度控制,加强患者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输注,更换输液管路,及时处理导致渗漏的原因。

2. 静脉穿刺导致血肿或血管破裂预防措施:操作前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避免静脉抽吸力过大,穿刺后注意观察。

处理规范:停止穿刺,用纱布进行冷敷或用绷带进行包扎,观察是否需要做进一步处理。

3. 静脉输液发生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皮肤,观察静脉穿刺口的变化。

处理规范: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做相应感染控制。

三、换药伤口护理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伤口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保持手部和伤口的清洁,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

处理规范:对感染进行抗菌治疗,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变化。

2. 伤口裂开预防措施:操作前评估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固定伤口。

处理规范:及时调整敷料,观察裂开情况并进行处理。

四、导尿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尿道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时采用无菌导尿管,保持外生殖器清洁。

处理规范:进行抗菌治疗,及时更换导尿管。

2. 导尿管堵塞预防措施:定期冲洗导尿管,保持尿液畅通。

处理规范:将堵塞的导尿管更换,或进行适当的冲洗。

五、口腔护理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牙结石形成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使用牙刷和牙膏进行清洁。

处理规范:定期到口腔科就诊进行牙结石清除。

2. 口腔黏膜损伤预防措施:操作时注意力度和角度,选用软毛牙刷。

处理规范:停止操作,观察黏膜损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六、胃管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 胃管误吸预防措施:定期检查胃管位置,避免胃管脱出食道。

处理规范:及时拔出误吸的胃管,观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原因(1)病人精神紧张、恐惧。

(2)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大,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发生机械断裂而产生疼痛。

(3)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痛觉。

(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

(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病人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按压,按皮内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至局部直径约O.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

(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

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亦能减轻疼痛。

(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O.1ml)。

(6)注射待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7)对剧烈疼痛者,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

(8)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二)局部组织反应1.原因(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如疫苗注射)。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大。

(3)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有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等表现。

3.预防及处理(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日常工作中的常见任务,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病人口腔、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不正确的操作常常会导致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一、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但是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溢液、局部感染、血栓和静脉炎等。

因此,护士需要严格遵守以下预防和处理规范:1. 操作前准备a. 牢记病人姓名、病历号和输液种类。

b. 要求病人坐起来或躺平。

c. 选择合适的静脉,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 输液过程a. 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在连接前使用消毒剂消毒。

b. 插入针头或导管后要小心移动或摇晃,避免脱落。

c. 注射液体时,应逐步注射,注意速度和压力,以免引起液体积聚。

d. 输液时需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停止。

3. 操作后注意a. 根据需要更换输液器、针头或导管。

b. 定期更换输液位置,减少静脉损伤。

c. 随时观察输液情况,必要时停止输液。

二、护理病人口腔有关口腔护理,主要针对口腔及咽喉部位的清洗、消毒、润滑等护理工作。

口腔有关操作繁琐、感受独特,也存在一些并发症。

1.口腔护理前要了解病人个人卫生习惯,判断口腔有无患病、龋齿、牙周炎等情况,特别注意口腔有无外部伤口。

2.口腔护理要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品:如口腔清洁剂、消毒液、润滑剂等。

3.口腔护理的方法要正确、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有适当的力度,对病人口腔不要造成伤害。

4.口腔护理后要及时记录口腔护理的情况,并观察病人口腔症状,做好必要处理。

三、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但是并发症也较多。

1. 在插入导尿管和拔出导尿管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尿液外溢,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型号,不要过度拉伸,遵循严格无菌操作规范。

2.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视情况及时更换。

3. 观察尿液颜色、量、味道,及时发现和处理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四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五节肌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七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九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一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二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四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五节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1%~2%双氧水含漱。

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尔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

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注射(简称肌注)卡络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方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方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一)血压测量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血压高估/低估】1、血压计的高度、上臂的位置应与心脏的高度相同:若血压计的高度高于心脏,则血压值偏低。

血压计的高度低于心脏,则血压值偏高。

高度每相差1cm,血压值将相差0.7㎜Hg。

如果上臂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可使收缩压和舒压增高;反之,如果上臂位置高于右心房水平,则使收缩压和舒压降低。

2、血压计袖带的宽度应以上臂围长的二分之一为宜:血压计袖带过宽,压力降低,使收缩压值偏低;袖带过窄,压力升高,使收缩压值偏高。

3、血压计袖带的高度:将袖带至于肘关节上2-3㎝,袖带气囊的中央部置于肱动脉处。

听诊器放在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注意听诊器不应与袖带相互挤压。

因为互相挤压会产生杂音,影响测量时的听诊效果。

4、系血压计袖带的松紧度应以可以放入2-3个手指头为宜:血压计袖带系得过松,难以阻断血流,使血压值偏高;血压计袖带系得过紧,则可使血压值偏低,并且因为静脉也同时受压,引起前臂淤血,影响搏动音的读取。

注意袖口不可禁锢上臂。

5、充放气系统:测量血压时袖带逐渐充气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至少再升高20㎜Hg,放气速度应均衡。

放气的速度以每次血管搏动水印下降2㎜Hg为宜。

放气太慢则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压读数增高。

放气速度>2㎜Hg/s时,测得的收缩压偏低而舒压偏高。

当心率很慢时推荐放气速度为2-3㎜Hg/s。

6、为获取准确的血压读数,应“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在测量完一次血压后,应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两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若两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压读数相差大于5㎜Hg,则间隔两分钟后再测量一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皮下出血】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1、血压计的袖带不宜系得过紧:因为患者有出血倾向,若患者的血小板在3-5万/μl时可造成皮下出血。

2、密切观察皮肤的颜色等,及时更换测量部位。

(二)冰袋冷敷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皮肤冻伤1、向患者解释使用冰袋冷敷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同意和合作。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精品阳新县人民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阳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二零一七年四月修订第三版感谢下载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第二节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第三节皮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7)第四节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0)第五节肌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1)第六节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2)第七节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3)第八节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7)第九节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9)第十节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3)第十一节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6)第十二节雾化吸入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9)第十三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2)第十四节洗胃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33)第一节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1、原因(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1%-2%双氧水含漱;昏迷病人禁止漱口;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银尓通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卫生系统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卫生系统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一、测体温 ( 口表 ) 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体温表破损1、预防(1) 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2) 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3) 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2、处理(1) 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

(2) 立即报告护士长。

(3) 嘱患者漱口、吐出。

(4) 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2 、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 )、床档碰伤肢体、床档断裂1 、预防(1) 护士每班检查床档功能。

(2) 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3) 教会患者家属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2 、处理(1) 报告护士长、医师。

(2) 按医嘱对患者碰伤肢体进行检查,必要时拍片,明确诊断。

(3) 立即报修。

(二)、约束带过紧,肢体淤血,皮肤破损1 、预防(1)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2) 使用约束带,必须垫衬垫。

(3) 注意约束松紧。

2 、处理(1) 报告护士长、医师。

(2) 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3) 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3 、口服给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但因口服给药吸收慢,故不适用于急救,另外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患者也不宜用此法。

( 一 ) 、给药对象、药品及给药时间错误1 、原因( 1 ) 给药前未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a. 不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目的;b. 不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c. 不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 未严格根据医嘱给药或盲目执行医嘱。

(3) 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原则。

(4) 未对患者进行有关药物知识的宣教。

(5) 未及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

2 、临床表现给药对象、药品及给药时间的错误不仅会使药品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感染预防:1.保持手卫生:操作前后、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操作时避免用手触摸患者暴露于外面的部位,避免污染。

2.使用无菌操作器械: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纱布等无菌包装物品,确保患者断裂。

3.使用消毒剂:对于需要清洁和消毒的物品,遵循正确的步骤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彻底消毒。

4.切断传染源:严格执行患者隔离措施,包括分离感染患者、正确使用隔离衣、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出血处理:1.预防感染:处理出血时要注意用无菌物品,避免感染。

2.高压止血带的使用:紧急情况下使用高压止血带,松解后也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准备止血药物和材料:在处理出血伤口之前,准备好止血药物和材料,以最短的时间内尽量迅速止血。

损伤预防:1.谨慎操作: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手势和操作程序,避免操作不当、手忙脚乱等导致的意外损伤。

2.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装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没有损坏。

对于需要替代或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维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和整齐:维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清除可能导致滑倒、摔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障碍物。

其他不良反应处理:1.观察患者状态: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2.提前准备常用药物和物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准备可能需要使用的药物和物品,以便迅速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停止操作和适当的护理干预。

总结起来,预防和处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医护人员应当经常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临床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临床抢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并发症1、肋骨骨折预防:①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②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①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

②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的处理,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尤其注意尽快消除反常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供氧、纠正呼吸与循环功能紊乱和防治休克。

③需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可同时对肋骨骨折进行不锈钢丝捆扎和缝扎固定或用克氏针作骨髓内固定。

2、损伤性血、气胸预防:①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不间断地进行,不能冲击式猛压,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以免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

②根据病人的年龄和胸部弹性施加按压力量。

处理:①若为闭合性气胸:气体量小时无需特殊处理,气体量较多时可每日或隔日行胸腔穿刺排气一次。

②若为张力性气胸,可安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将气体持续引出;提醒外科医生应早行剖胸探查,处理肺部破裂口。

③予患者吸氧,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④患者若继续出血不止,除抽气排液和适当的输血外,应考虑开胸结扎出血的血管。

⑤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参考文献】吴欣娟.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版.二、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1、气管内套管阻塞预防:①及时吸痰,一次吸净;吸痰前按需稀释痰液;选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内套管定时清洗,更换切口敷料。

②加强气道湿化。

③定时翻身、叩背,正确吸痰,动作轻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黏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

④定时测量气囊内的压力。

处理:若发现痰痂阻塞气管内套管,可行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钳除痰痂,如无效,则更换内套管。

2、气管套管脱出或旋转预防:①加强巡视,床旁备无影灯、气管切开包。

②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长度、弯度、型号适当的内套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基础+专科)2012.10目录第一章基础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口腔护理二、床上洗头三、床上擦浴四、留置导尿五、灌肠六、测量体温七、测量血压八、冰袋冷敷九、热水袋使用十、壁式氧气吸入十一、保护用具使用十二、吸痰十三、洗胃十四、鼻饲法十五、口服给药十六、皮内注射法十七、皮下注射法十八、肌内注射法十九、静脉注射法二十、周围静脉输液法二十一、静脉输血法第二章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胰岛素注射二、深度机械排痰三、压缩雾化吸入四、胃肠减压术术后护理五、腹腔引流管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七、持续膀胱冲洗八、静脉留置针穿刺九、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十、PICC置管术的护理十一、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十二、输液泵使用十三、心肺复苏术十四、心电监护仪使用十五、除颤仪使用十六、会阴擦洗第一章基础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和口腔情况,采用适当的口腔护理溶液,运用特殊的口腔护理手段,为患者清洁口腔的方法。

常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一般每天2~3次,如病情需要,可酌情增加次数。

窒息窒息是指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1.医护人员为昏迷患者或使用了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棉球遗留在口腔,或棉球过湿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2.为有假牙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严重者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临床表现】窒息患者起病急,轻者出现呛咳、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2.对于清醒患者,操作前询问其有无假牙;昏迷患者,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

如为活动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防误吸。

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4.如患者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

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5.如果异物己进入气管,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口腔及牙龈出血【发生原因】1.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患者,龈沟内皮组织充血,炎性反应使肉芽组织形成,口腔护理对患处的刺激极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操作时动作用力过大,易造成口腔及牙龈出血,尤其是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

3.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开口器应用不当,造成口腔及牙龈损伤、出血。

【临床表现】以牙龈出血持续不止为主要症状,出血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出血量约为20 ml~500ml。

【预防及处理】1.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细致,特别对凝血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要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

2.正确使用开口器,应从患者臼齿处放入,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强行使其张口,以免造成损伤,引起出血。

3.若出现口腔及牙龈出血者,止血方法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及敷盖牙周塞治疗剂。

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肉注射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恶心、呕吐【发生原因】如操作时棉签、血管钳等物品刺激咽喉部,易引起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恶心为上腹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并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流涎、出汗、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严重呕吐时呕吐物可为胆汁或部分肠内容物。

【预防及处理】1.擦洗时动作要轻柔,擦舌部和硬腭时不要触及咽喉部,以免引起恶心。

2.止吐药物的应用。

常用的有:吗丁啉:口服每次10mg,每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胃复安:口服每次5mg,每日3次;针剂lOmg/次,肌内注射。

3.嘱患者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二、床上洗头床上洗头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是为了满足卧床患者对自我清洁及尊严的需要。

主要适用于不能下床,同时病情允许床上洗头的患者。

烫伤【发生原因】1.水温过高。

2.患者感觉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发红,甚至出现水疱。

【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洗头前,用水温计测量好水温,水温以43℃-45℃为宜。

2.洗头前先用手捧少许热水于患者头部试温,询问患者感觉。

3.洗头过程中注意观察头部局部皮肤的变化,如发生烫伤立即停止洗头,遵医嘱给予局部应用药物。

头痛【发生原因】1.洗头水温过低,由于冷水刺激导致神经高度紧张产生应激反应,引发紧张性头痛;由于冷水的刺激造成头皮血管收缩,脑血管容量减少,血压升高,引起血管性头痛。

2.洗头后未及时擦干头发而受凉,引发头痛。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头痛,常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廓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上的疼痛。

【预防及处理】1.根据季节开窗或关窗,室温以22℃~26℃为宜。

2.用水温计测量好水温,水温以43℃-45℃为宜。

3.洗头过程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呼吸有异常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应停止操作。

4.洗头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头发,避免受凉。

三、床上擦浴皮肤的护理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满足患者身体舒适和清洁的需要。

床上擦浴主要适用于制动、活动受限,而病情允许进行擦浴的患者。

烫伤【发生原因】同床上洗头法。

【临床表现】同床上洗头法。

【预防及处理程序】同床上洗头法。

个人隐私暴露【发生原因】操作人员保护患者隐私意识不强。

【临床表现】患者躯体外露。

【预防及处理】1.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保护患者个人隐私。

2.擦浴过程中尽量减少患者身体不必要的暴露,既防止受凉,又防止个人隐私暴露。

心力衰竭【发生原因】1.患者本身存在心脏疾患,床上擦浴后受凉诱发心力衰竭。

2.床上擦浴水温过低,冷水刺激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骤然增加,造成急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大汗、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预防及处理】1.调节室温在24℃~26℃,水温50℃~52℃以为宜。

2.为患者擦浴的过程中,注意为患者保暖。

3.如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绀、气促、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擦浴。

同时抬高床头,氧气吸入,严重者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药物应用和实施紧急救治。

四、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管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需每小时监测尿量及尿比重的危重、休克患者;盆腔手术前需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的患者;泌尿系手术后为了便于引流和冲洗的患者;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及需行膀胱功能训练的患者。

预防非盆腔手术手术时间过久,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

尿路感染【发生原因】1.操作过程中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选择导尿管型号不合适,造成导尿管插入不顺利而反复多次插管。

3.导尿管留置后护理措施不当,造成泌尿系统上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检查可见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可见阳性结果。

【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是预防留置导尿管术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导尿管留置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必须符合灭菌要求。

2.合理选择尿管: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尿管。

一般选择14号、16号、18号硅胶导尿管。

3.加强导尿管留置后的护理,同时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留置尿管的相关知识宣教,鼓励其主动参与护理。

(1)清洁尿道口每日两次。

普通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抗返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2)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3)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因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等导致尿路感染。

(4)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日。

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

4.若已经发生尿路感染,应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同时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

血尿【发生原因】1.由于个体差异、疾病等因素影响导致留置尿管长度不当,造成尿道损伤。

2.第一次放尿过快、过多,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出现血尿。

3.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尿道黏膜损伤出血。

4.导尿管意外脱出,损伤尿道黏膜。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尿痛、尿液颜色改变,实验室检查可见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预防及处理】1.留置导尿管时,见尿后再插入7~10cm,再向气囊注入生理盐水,防止膨胀的气囊卡在尿道内口,压迫膀胱壁,造成黏膜的损伤。

2.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

3.选择质量好的导尿管,如果出现气囊回缩较差,不可强行将导尿管拔出。

4.患者翻身或离床活动时,固定好导尿管以防其脱出。

5.患者出现血尿时,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膀胱痉挛或萎缩【发生原因】1.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阻塞,泌尿系感染等是(其)较为常见的因素。

2.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意、便意、尿频、尿急、膀胱区和会阴部难以忍受的胀痛或痉挛性疼痛。

出现膀胱冲洗不畅甚至冲洗液回流,冲出液血色加深、导尿管周围有尿液溢出等。

【预防及处理】1.根据导尿管上注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2.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每3h~4h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3.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

拔管困难【发生原因】1.尿管末端形成结石: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2.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3.盲目拔管,导致尿道痉挛,拔管困难。

4.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临床表现】患者留置尿管拔出困难。

【预防及处理】1.留置导尿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

每月更换尿管一次。

2.选择质量好的导尿管,留置导尿前仔细检查导尿管质量。

3.遇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时,使用拇指与食指将外露尿管拧搓数遍,然后将注射器插入气囊口部注入5 ml气体后抽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