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防震措施

合集下载

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抗震措施案例

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抗震措施案例

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抗震措施案例
重点建设工程加强抗震措施案例如下:
1. 学校建筑: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将学校建筑与避难场所相结合,其中公立学校约90%有避难场所功能。

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推出了“校舍补强计划”,对中小学校舍及体育馆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的主要特点是从整体抗震性能出发,找出最薄弱环节,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抗震加固。

例如采用增加斜向钢支撑、屋盖水平拉结措施来增加建筑物强度,采用柱子外包钢或增大截面等来控制构件变形。

2. 体育馆建筑:美国主要采取的抗震加固措施是将体育馆外墙的填充墙改为钢板剪力墙以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并在与墙相连接的径向钢梁的连接节点上增加梁腋板以提高节点抗震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能。

此外,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前,体育建筑主要为砌体结构,规模较小,承重形式单一,未考虑抗震设防。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建筑师。

日本的防震措施

日本的防震措施

日本的防震措施概述日本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一个岛国,经常受到地震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自然灾害,日本政府和民众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措施,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些防震措施包括建筑物设计、灾难预警系统和紧急撤离计划等,使得日本在地震灾害中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建筑物设计日本在建筑物设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防震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尽量减少破坏。

一项关键的措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横梁,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建筑物还经过了地震工程师的详细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承受一定强度的地震。

另外,许多建筑物还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通过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层或隔震装置,将地震的能量转移到隔震层上,从而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这种技术在大型商业建筑物、桥梁和重要的公共设施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灾难预警系统日本拥有先进的灾难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前发出地震警报。

这个系统利用了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差异,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来判断地震是否会达到某个区域,并向该区域的居民发出预警信息。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在地震发生前短暂的时间内提醒人们采取行动,还可以触发自动停止电梯、关闭燃气等安全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紧急撤离计划在地震发生时,日本政府提倡民众采取紧急撤离的措施,以确保整个社区的安全。

日本的城市规划中,有大量的疏散设施和紧急避难所,供居民在地震发生时避难使用。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还定期组织防灾演习,提高居民对地震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紧急撤离计划中,日本还注重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照顾和保护。

特殊的疏散设施和设备被设置在社区中,以确保这些群体在地震发生时也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

后续灾害应对除了上述防震措施之外,日本还注重地震后的灾害应对。

日本政府和民众经过长时间的紧急演练和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灾后救援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紧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网、食品和物资储备等。

日本防震措施

日本防震措施

日本防震措施1. 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频繁地发生地震,因此日本长期以来致力于开发和实施各种防震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应用于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还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以提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主要防震措施。

2.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日本拥有先进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到地震活动并提供预警。

该系统由地震仪网络、测震台站和地震预警中心等组成。

一旦监测到地震,地震预警中心会立即向公众发送地震预警信息,使人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例如躲避掉落物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3. 地震建筑标准日本制定了严格的地震建筑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性。

这些标准要求建筑物必须在地震荷载下保持结构稳定,抵抗地震力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震动对建筑物和居民的影响。

标准还包括防震设备的安装,如减震器、隔震器和加强支撑结构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4. 防震教育和公众宣传日本重视防震教育和公众宣传,致力于提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会组织地震演习,教授学生如何避难和自救。

此外,政府和地方机构还定期举办防震讲座和培训,向公众传授有关地震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些教育和宣传活动,人们学会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并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和沉着。

5. 防震科研和技术创新日本在防震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政府和学术机构积极组织研究项目,研究地震的机理、预测方法和灾害风险评估等。

同时,新的防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智能建筑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振动情况,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高性能的防震装置可以比传统的设备更有效地减少地震对设计结构的影响。

6. 居民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日本鼓励居民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政府负责向居民提供有关地震的信息和指导,同时还提供防震设备的指导和培训。

居民被鼓励团结合作,参加社区的防震计划和活动,以提高整个社区的抗震能力。

法隆寺五重塔的保护措施

法隆寺五重塔的保护措施

法隆寺五重塔的保护措施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法隆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塔。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法隆寺五重塔进行定期维护和修复。

由于木结构的特殊性,五重塔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蚀,需要定期进行维护。

每年都会有专业的修复工作人员对五重塔进行维修,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维护工作包括木材更换、漆面修复以及搭建临时支架等。

五重塔采用了防火措施。

由于木结构的塔楼容易受到火灾的威胁,为了保护五重塔,人们在其周围设置了防火带。

防火带内禁止使用明火和烟火,同时还安装了灭火设备和报警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进行处置。

五重塔还使用了防震措施。

日本地处地震带,为了防止地震对五重塔的破坏,人们在塔内设置了防震装置。

这些装置可以减轻地震对塔楼的冲击力,保证塔楼的稳定性。

五重塔还采取了防腐措施。

由于塔楼是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容易受到虫蛀和腐朽的侵害。

为了延长塔楼的使用寿命,人们在木材表面进行了特殊处理,使用了防腐剂和防虫剂,以保护木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重塔还进行了环境保护措施。

法隆寺周围环境的改善对于保护五重塔也十分重要。

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治理污水等,使法隆寺周围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减少了对五重塔的污染和危害。

五重塔的保护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法隆寺作为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政府加大了对五重塔保护的投入,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了专门的保护机构。

同时,民众也积极参与到五重塔保护的行动中,通过募捐、参观等方式,为五重塔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人力支持。

为了保护法隆寺五重塔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维护和修复、防火措施、防震措施、防腐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社会参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五重塔的安全稳定,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日本人抵御地震有哪些措施
日本是一个多发地震国家,那么日本人抵御地震的措施有哪些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日本抵御地震措施
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说是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平均就发生4次。

“久病成良医”的日本人在应对地震威胁的经验上,确实称得上是举世无匹。

他们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成熟的政策框架,系统的地震救灾减灾战略,专门的指导机构指导一系列的行动,比如说预防性的行动,应急救援、还有灾后的反应和重建等;
2.有深入全社会的系统的安全培训,一旦发生险情,该如何疏散、躲避、到何处聚集,小学生们都烂熟于胸。

而且很多家庭、学校、甚至酒店房间都有“地震应急包”,就算受困也能短期维持生存等待救援;
3.有先进的抗震建筑。

日本高层、特高层大楼每隔数层会有一层防震措施,就像我们垒积木一样,我们垒一个完整的“高楼”容易倒,但是我们可以把几个小积木垒接起来,用“胶”粘连,下层建筑震动会在粘结处震动被化解一部分,对上层的影响就变小了,这是常见的防震措施。

此外,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所筑,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4.另外,日本在地震预警方面做得也很出色,可以在地震发
生,但震动尚未传到地面之前12秒预警,并将预警在所有电视频道上播出。

国人看到预警之后就会从容应对的。

比如收到了这样的预警,日本的新干线列车就会停止。

日本的防灾减震措施

日本的防灾减震措施

日本的防灾减震措施概述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常年承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本长期以来在防灾减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防灾减震措施,包括地震预警系统、建筑物防震设计、灾害救援机制等。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是日本防灾减震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波传播到主要城市之前几秒至几十秒的时间内发出警报。

这些宝贵的几秒钟可以让人们有时间采取避难措施,减少地震对人们的伤害。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通过监测地震发生时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的传播速度来预测地震的强度和到达时间。

当地震预警系统检测到地震后,会立即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向公众发送警报信息。

建筑物防震设计日本的建筑物防震设计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

在建筑设计中,日本采用了多种防震措施,包括基础设计、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等。

首先,日本的建筑物基础设计采用了深入地下的桩基础或者宽而浅的基础,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的稳定性。

其次,日本的建筑物结构设计采用了柔性设计和抗震结构,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

此外,日本的建筑物材料选择方面也非常讲究,使用抗震材料和适应地震波传播特点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

灾害救援机制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灾害救援机制,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组织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日本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灾害管理机构,负责地震、台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和救援工作。

其次,日本的灾害救援机制包括警报系统、紧急撤离计划和应急通讯系统等。

这些机制可以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将信息传达给公众,并组织紧急撤离和救援行动。

此外,日本还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享灾害救援经验和资源,提高抗灾能力。

防灾教育和意识培养除了上述的防灾减震措施外,日本还非常重视防灾教育和意识培养工作。

在日本,防灾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相应的课程来教授防灾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在防灾演习中学会如何正确避险、紧急求救等。

日本地震措施

日本地震措施

日本地震措施引言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国家,经常遭受强烈地震的威胁。

为了保护国家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地震措施。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地震防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措施的效果。

地震预警系统日本非常重视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该系统通过监测地震的震源和传播速度来提前预警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

一旦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人们可以有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做出反应,例如寻找避难所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地震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

地震监测网络由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监测仪器组成,这些仪器能够准确测量地震的震级和震源位置。

地震预警系统则是根据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预定的警报等级发出提前预警信息。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成功提前几十秒发出警报,从而减少了许多伤亡和损失。

建筑物抗震措施日本是世界上最具地震活动性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国在建筑物设计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抗震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地稳定和安全。

日本的建筑物抗震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震结构设计日本的建筑物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而不是传统的木结构。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更好地承受地震力。

2. 抗震支撑系统建筑物通常有抗震支撑系统,如铅橡胶支撑和液体阻尼器等。

这些系统能够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少对建筑物的损害。

3. 地基加固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日本通常在建筑物基础上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如加固地基土壤或采用深基坑等。

4. 室内防护在建筑物内部,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人员的安全。

例如,建筑物内有指示标志和疏散通道,以便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这些抗震措施使得日本的建筑物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更好地保护居民的安全。

居民防震意识和准备工作除了政府和建筑物的措施外,居民自身的防震意识和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

日本的抗震建筑

日本的抗震建筑

日本的抗震建筑张磊【摘要】在地震频发的年代,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建筑抗震技术是最关键的核心.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这个国家从制定法律时就严格要求建筑的抗震.他们采用的技术分为以下六种:①地基地震隔绝术,在建筑物底部安装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抗震缓冲装置;②钢筋混凝土结构,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原先的砖结构;③箱体设计,民宅采用箱体设计,使得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④“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⑤“滑动体”基础,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者滑动体,形成滚动式支撑结构;⑥可漂浮的抗震住宅或廉价的“抗震居屋”.【期刊名称】《四川建材》【年(卷),期】2012(038)004【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地震;建筑;抗震技术;局部浮力;滑动体【作者】张磊【作者单位】中国汉嘉设计集团西南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0 前言近几年来,相继发生了多次重大地震,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智利发生8.8级地震,4月中国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2011年2月新西兰发生6.3级地震等等。

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

为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作为一名建筑师有必要探讨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

那么针对抗震国外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他们的建筑抗震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呢?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近邻日本的建筑说起。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

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

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 m。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

日本预防地震措施

日本预防地震措施

日本预防地震措施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那么你知道日本预防地震措施是怎样的吗?以下就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日本预防地震措施,希望对你有用。

日本地震的预防措施社会教育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

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

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

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

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完善的建筑物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

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

日本房屋地震为何不倒

日本房屋地震为何不倒

1日本的建筑利用刚性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一座号称日本最高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确保了抗震强度。

这种钢管的直径最大达800毫米,厚度达40毫米,而且钢管中还注入了比通常混凝土强度高3倍的高强度混凝土。

在中国,高层公寓通常以柔性结构为主流,一般靠整个建筑来减弱地震引起的摇动。

这种建筑在强风刮过来时,楼的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摇动。

而日本建筑多数采取刚性结构,这样摇动大大降低。

例如,7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使用橡胶日本建筑师普遍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日本东京有一座免震结构公寓,尽管高达93米,但其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

地基设水槽日本开发出一种“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使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用来灭火,或者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生活用水。

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八层楼医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滑动体基础用“滑动体”基础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

这种技术适用于独户、古旧建筑,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

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形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日本防地震措施

日本防地震措施

日本防地震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经验丰富。

本文将介绍日本在防地震措施方面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效果。

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政府在防地震措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建筑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其中一些重要的法规和要求包括:•建筑物法:建筑物法规定了建筑物的强度、耐震性和逃生通道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该法规,所有新建筑物必须满足一定的抗震等级,而老旧建筑物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结构检查和维修。

•耐震设计技术指南:日本建筑学会制定了一系列耐震设计技术指南,包括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抗震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南具有权威性,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按照这些指南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震对策基本法: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减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和策略。

根据该法律,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地震对策计划,包括提高地震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速度、加强公众教育、培训和演习等。

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除了政府法规和建筑要求,日本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技术:•基础设计:地震时,建筑物的地基是最先受到振动冲击的部分。

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的力量,日本的建筑师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地基上采用混凝土桩基或悬挂式地基等抗震设计。

•结构设计:日本的建筑师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来设计建筑物。

这些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时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防震减震技术:日本广泛采用了多种防震减震技术,例如隔震结构、补偿系统和防震设备等。

这些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冲击,减少结构的破坏程度。

地震预警系统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准确的之一。

该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提前发出警报,使公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避险和逃生。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

日本防震救灾的做法、经验及启示率团赴日本考察旅游业发展时,我们特地留意考察了日本的防震救灾工作。

日本在防震救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日本高度重视防震救灾教育,着力提升民众的防震救灾意识、知识和技能。

地震来临时,这些意识、知识和技能在自救互救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在加强预防上下功夫,把强化防震救灾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见闻:5月18日,我们抵达日本后入住的第一个宾馆是大阪酒店。

走进宾馆,我们就看到了醒目的地震避难通道指示牌;走进房间,看到桌上摆放了紧急避难说明书,上面详细说明了避难通道和避难常识。

类似的情况,在日本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这些场景使我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防震救灾教育,并掌握了相关的自救知识。

场景的背后,说明日本的防震救灾教育已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据了解,日本十分强调,防震救灾最关键的是国民个人的努力以及地区内民众的相互帮助,个人的自助和地区的共助比国家提供的公助更重要。

因为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受灾地区的通讯系统和交通运输中断,中央政府往往很难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外部救援人员一般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够赶赴灾区。

鉴此,日本在长期的防震救灾实践中积累的首要一条经验,就是加强防震救灾教育工作。

一是全民教育。

每年9月1日是日本防灾日,8月30日至9 月5日是日本防灾周。

在防灾日和防灾周,日本各行各业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防震演习,不仅使民众增强了防震意识,而且使他们掌握了防震知识和技能。

二是学校教育。

日本的成功做法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防震救灾意识和技能。

日本的小学每月都要进行防震演习,以便小学生在真正遭遇地震时不但不慌乱,而且懂得如何规避和救助。

三是地震体验。

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

中心内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和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供市民亲身体验6 级地震的状态。

在京都市民防灾训练中心,我们看到前来参观和接受防灾教育的人群络绎不绝。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

xx房屋建筑防震措施初探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9日21时,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截至5月22日10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1151人遇难,288431人受伤,累计失踪29328人。

有种说法:造成人员伤亡的不是地震,而建筑物的不抗震是更大级别的地震。

不错,事实证明,提高建筑的防震抗震水平,是避免造成伤亡的最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我们东邻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

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

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里氏8级地震,只造成1人死亡、2人失踪和500余人受伤,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的分析和探讨,以给国人有所启示。

一、以法律作为保障一次次惨痛的地震悲剧在日本发生,1923年的关东里氏8.1级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踪;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里氏7.2级大地震,造成6434人死亡、约4万余人受伤。

然而面对不可避免的天灾,日本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生存就必须采取果断有效措施。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

《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日本的防震设计与防震经验

日本的防震设计与防震经验

如 具 备 共 同 的 储备 粮 仓 库

抗 灾用饮 用 水
患 于 未然

抗 震 减 灾工 程 是

门需 要 在实
日本

井 和 紧急 医疗 救 护 室 给 予 支持


甚 至 拥 有供 直 升 飞 机 起 降 的 场 地

政 府 方 面 对 产 业 界 的 这 种举 措 在政 策 上
践 中不 断总 结 和 发展 的学 科
地 固定起 来

由 滚 珠 支撑 整 个 建 筑
纵 横 交 错 的钢 梁 把 建 筑 物 同地 基 紧 紧

当 发生 地 震 时

富有 弹 性 的 钢 梁 会 自动 伸 缩

于 是 大 楼 在 滚 珠 上 会 轻 微 的前 后 滑


可 以大大 减 弱地 震 的破 坏 力
(王 爱之 )
维普资讯
特别是将科技手段运用其 中

以 保 护 生 命 和 财 产 尽 可 能 不 受 或 少 受 震 灾 的伤 害 和 损



在这 方 面

E ! l 本 人 进 行 过 有益 的 探 索 和尝 试
” 。
积 累 了不 少 宝 贵 经 验
他 们 十 分 注 重 和 强 调 的是


用 最 先 进 的科 学 技术

次地 震 将 为 中国 今 后 改 进 建 筑 抗 震 设 防提
左 右地 震
(新华社 )
“ ”
C

讨 论2

日本 国 内

些 城 市 出现 的 兴 建
抗 震抗 灾 公 寓

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

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

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引言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处地震活跃带,日本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地震防范工作。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应对能力,日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防震演练措施。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以及其效果。

1. 震灾预警系统日本的防震演练措施中,震灾预警系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该系统可以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震的震源和震级,并在地震发生前几秒钟到几十秒不等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出预警信息。

这些预警信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电子屏幕等多种途径传达给公众,提醒他们即将发生的地震,并引导他们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震灾预警系统的快速响应时间为公众提供了宝贵的逃生和保护时间,有效减少了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项措施在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地震(日本东北地震)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许多人及时逃生。

2. 震后应对演练日本还组织了大规模的震后应对演练,以模拟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和自救互救行动。

这些演练通常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地进行,包括以下内容:•震力感知训练:培养公众对地震的感知能力,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度和方向。

•安全逃生训练:教授公众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进行安全逃生,包括选择逃生通道、避开危险地带等。

•自救互救演练:培训公众基本的急救知识和灾难自救技能,以提高大家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灾后重建模拟:模拟震后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测试应急机构的应对能力和资源调度能力。

通过这些震后应对演练,公众可以提前了解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行动,有效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强化日本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抗震法规,并大力推广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强化。

这些法规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采用抗震技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抗震技术包括:•减震装置的应用:通过在建筑物中安装减震装置,减少震动对结构的冲击。

•高性能材料的使用:采用高性能材料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日本建造沿线减振住宅
在铁路或轨道沿线建筑的房屋,经常会由于火车或车辆的经过而产生振动。

要削减振动,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现在,日本有了一种新方法,可以用低成原来建筑可减振的沿线住宅。

首先凿开地面下12英寸厚的混凝土,在上面铺设抑制纵向振动的3英寸的缓冲材料(树脂型的隔热材料),再加上12英寸厚的混凝土基础。

在混凝土和地基之间夹杂汲取振动的胶制材料(1.3英寸厚的胶制底),使整个构造变成“五层构造”。

另外,在房屋柱与柱之间的17个地方添加金属制的防振板。

采纳约20种的树脂混合制成的“特别粘弹性物体”夹在钢板中间。

防振板可以汲取产生摇动的能量。

为了削减噪音,沿线路一面的窗户尽量做小,采纳组合玻璃窗。

建筑总费用约为2800万日元的房屋,三部分的改变费用只要110万日元。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

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这也是日本总结历次地震灾害教训的结果。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

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

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的7.2级“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的少,而且海啸伤亡人数占这次灾难的大部分,因房屋倒塌伤亡人数很少很少,日本的房子是按着防8级地震设计的,但这次9级地震,大部分的房屋都抗过去了,那么日本人的房子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日本校舍:第一避难所
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

上个世纪80年代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能力。

如果严格依照防震标准设计和施工,大部分建筑物应该能够抵御类似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

在校舍防震方面,日本做得较好。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

这也是日本总结历次地震灾害教训的结果。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

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要求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加强房屋抗震性。

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户地区的7.2级“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最新抗震要求(抗震要求为7级)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日本校舍多采用钢骨架,可以起到弹性防震作用。

高层建筑:抗震性一定弱吗?
专家认为,只要建筑达标,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不一定差。

以美国洛杉矶地震为例,有些摩天大楼尽管摆动厉害,有时摆幅达二、三英尺,但因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抗震性,所以仍安然无恙。

在日本,许多高层公寓开始销售不久即告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高层公寓多半与高层写字楼作了同等水平的抗震设计。

日本大京公司的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168根,确保了抗震强度。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6级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三井不动产公司2000年已向市场投放40栋这种建筑。

日本的房子上面经常能看见有红色箭头的玻璃,在建设的时候就设计成可逃生的玻璃。

高层的建筑的玻璃都是砸不开的,为了防止地震时玻璃破碎坠落伤人。

但为了帮助救人和逃生,有些玻璃设计成可砸碎的,并贴上箭头告知。

新型抗震设计:可以救命
近年来,国外科学家运用现代科技,设计建造了不少新型抗震建筑。

美国建造了一种可以防震的“滚珠大楼”,如硅谷最近兴建的一座电子工厂大厦,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会轻微地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

地震高发区日本在这方面也特别有经验,他们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

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

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

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近年来,日本一些城市出现兴建“抗震抗灾公寓”热潮,这也是吸取神户地震的教训而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

这种公寓抗灾功能强,具备共同的储备粮仓库、抗灾饮用水井和紧急医疗救护室,甚至拥有供直升机起降的场地。

日本神户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题: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
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

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

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2006年,日本警方逮捕了一名建筑设计师和一家房产开发公司社长,揭露了该设计师与房产开发公司勾结,擅自修改设计方案,减少钢筋用量和粗壮度,导致众多住宅楼抗震能力下降的罪行。

警方曾极力要把他们处以“预谋杀人罪”。

严控新建房屋质量的同时,不少地震多发国家还十分注意对危房进行加固,防患于未然。

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6.7级的地震,许多房屋严重开裂,但并未倒塌。

何以如此幸运?原来,1981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要求:房主必须对老旧砖石
结构房屋加固,主要措施之一是用钢筋锁固山墙,增强抗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