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中各种模型的等价转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1期测绘学院学擐
v01.18No.1捌年3月蛔l丑l0fⅫ蛐dsL唰g“^.哪岵肚200l文章编号:1009-427X(2001)01.0001.03
测量平差中各种模型的等价转换关系
周世健,减德彦,鲁铁定
(华东地质学院洲量系。江西临川344000)
摘要:基于测量平差中各种平差方法其函数模型的表达,文中重点论证了各种平差方法之闻的等价转换及箕相互关系,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种平差方法的理解与渗透,对测重教据处理理论曲分析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词:平差方法;函数模型;等价转换;关系
中图分类号:啪文献标识码:A
测量平差理论发展至今,其经典理论已趋于完善,特别是测量平差中各种平差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较为成熟。众所周知,平差方法的不同是因函数模型而异,即函数模型确定了平差方法的异同,但随机模型对同一平差问题总是一致的。目前对平差方法的研究,主要是概括平差模型的研究,用一概括模型从总体上来描述各种平差模型,各种平差方法的模型则为概括平差模型的特例,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文献[1,2],且主要体现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上,真正的平差计算仍按原有的平差方法进行,只是在公式的导出上可由概括平差模型简化导出。在测量乎差的参考书中,对各种平差方法均进行了详细的公式导出,并说明了概括平差模型与各种平差模型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对各种平差模型之间的关系未能进行论述。这样在测量平差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各种平差方法显得孤立,对初涉此领域的人,仍觉模糊,易于混淆与不解。本文作者力求在各种平差方法(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和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上进行必要的推导与论证,以利于得到各种平羞方法的等价性以及各种平差方法的联系性。
1各种平差方法的等价转换关系
1.1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的关系
对同一平差问题,不管用何种平差方法进行解算,结果应为一致。考虑改正数向量的协因数矩阵,用条件平差解算为
Q。‘=QA’Ⅳ:A口(1)
式中,Q为观测值向量的协因数矩阵;A为条件平
差中条件方程的系数矩阵(r×n),R(A)=r;Ⅳ-=A舭1
用间接平差进行解算,改正数向量的协因数
矩阵为
Q:=Q一捌‰。口7(2)式中,B为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系数矩阵(n×
#),R(口)=f;以=B’PB;P=口~。
对同一平差问题,上述的2个协因数矩阵应
相等,即Q,‘=Q。’,则有
舛7Ⅳ-一AQ=Q—J日批。一口7
上式两边右乘列满矩阵PB,有
QAlⅣ-_1AQ只8=QPB一丑Ⅳ-_181PB
故得
QA‘Ⅳ:A口=0
上式两边左乘行满矩阵A,有
ApA’^0一AB=0
由于A必’Ⅳ_~=I,所以
(盘㈨B。J=0(3)条件方程为
AV—W=0(4)
间接平差的误差方程为
’,=风一f(5)将(5)代人(4)式,得
拙一AI—W=0
顾及(3)式,则有
收藕日期:2000.09.04;傣回日期:2000.10—10
基盒项目:国亲自端科学基盎赞琦顷目(硎lo“)
作者筒介:周世健(1966一),男,江西安梧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测量空『可数据赴毫与吏形监测舟析研究。
2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W:一A1(6)一V+Bx—f=0(13)
从(3)式与(6)式可知,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系数矩阵之乘积等于0,常数向量则存在关系式(6),所以这两种平差方法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时,虽然没有什么联系,但组成后的系数矩阵满足恒等式(3)式,可用(3)式来验证组成的系数矩阵的正确性。从线性空间理论上去理解,则得到两个系数矩阵所构成的线性空间为互补空间,日为线性空间A的零空间,若有一系数矩阵,可通过解算得到相应的系数矩阵。由常数项的关系式(6),从而也可由其中一个方程的常数向量,得到另一个方程的常数向量并进行两个常数向量的检核。
广义平差中的许多方法是基于间接平差原理进行推导的,若依据关系式(3),则可导出基于条件平差原理的相应公式。诸如观测值的方差分量估计等则可仿此进行。
1.2间接平差与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
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数学模型为
AV+Bx—W=0,P(7)此模型通过变换可得到相应间接平差的模型,令
矿=AV(8)则(7)式成为
y=一(1lx—W)(9a)相应的随机模型为
Q,,=AQAl(9b)(9)式按间接平差原理解得未知参数估值为
x=(B1N2B)“B’Ⅳ。-1w(10)改正数向量的确定则对(9a)式变化为
AV+(蠡一w):0(11)(11)式中的蕊一w视为常数向量,故上式按条件平差原理解算得到改正数向量为
V=QAlK(12a)其中
x=Ⅳ:(w—Bx)
=Ⅳ:(W一丑(B’N2B)-181N2W)
(12b)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用的联系数向量均用K表示,但向量的维数和表达式都不同。
很明显,(10)与(12)式所得的;和y与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故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可按间接平差原理进行解算,这样也得到了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另一解法,这种解法也是阶段平差解法。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5)式可变为
上式与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模型(7)式进行比较可知,此模型是(7)式的特例,即A=一l,l=w。所以(13)式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其法方程式为
(罢,钏匀一m0(14,由(14)式的第1式,得
K:只函一PI
上式代入(14)式的第2式,得
B7喊一B7P1:0(15)(15)式即为间接平差的法方程式,可知间接平差可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进行解算,且可把间接平差视为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特例。1.3条件平差与附有条件的间接年差
条件平差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进行解算,是选n个未知数,即选n个观测值的平差值作为未知参数,£=工+y=F+XL,由于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为r,r=n—I,所选的未知参数多于必要观测数,故未知参数之间存在条件方程,方程的个数为r,形式可由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来确定,此时的函数模型为
y=茸c1(16)
Ax—W=0J
易知,此模型是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特例(B=I,1=0,C=A,眦=W)。
(16)式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解算,法方程为
掣洲》(々)=。m,由(17)式的第1式,得
xL=0,41置
代人(17)式的第2式,有
置=N2W(18)从而易得
y=丑=舭1N2W(19)(19)式与按条件平差原理进行解算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可分成两个平差模型(间接平差模型、条件平差模型)进行解算。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为
l。戤一,Pl(20)
Q一巩=0J
式中,c为sד维系数矩阵,R(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