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中各种模型的等价转换关系
测量平差函数模型课件
编程语言与工具
编程语言
Python是最常用的编程语言,因为它具有简单易学、代码可读性强、拥有丰富 的科学计算库等特点。R语言也是一个常用的选择,特别是在统计分析方面。
开发工具
PyCharm、Jupyter Notebook、RStudio等集成开发环境(IDE)提供了丰富 的功能,如代码高亮、自动补全、调试等,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
评估模型在训练数据和测试数 据上的表现,以判断模型是否 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鲁棒性
评估模型对异常值和噪声的抵 抗能力。
可解释性
评估模型是否易于理解,以及 是否能够提供有意义的解释。
模型性能优化
01
02
03
04
特征选择
通过选择与目标变量最相关的 特征,降低特征维度,提高模
型性能。
超参数调整
调整模型学习过程中的参数, 如正则化强度、批大小、学习
遥感图像处理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平差函数模型 用于校正图像的几何畸变和辐射误 差,提高图像质量和识别精度。
平差函数模型的重要性
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平差函数模型对测量数据进 行处理和修正,可以减小误差、 提高测量精度,为各种应用领域
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促进科技发展
平差函数模型是测量数据处理和 分析的重要工具,其研究和应用 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平面控制网平差的原理
平面控制网平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通过构建误差方程 式和法方程式,求解各未知参数的最优解,从而实现平差 处理。
平面控制网平差的步骤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构建数学模型、平差计算、 精度评定等步骤。
高程控制网平差
01
高程控制网平差的应用
高程控制网平差主要用于高程测量数据的处理,通过对高程数据进行平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本节重点:(1)测量平差的函数模型定义,类型;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包括:条件平差法模型、间接平差法模型、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模型、综合平差模型;(2)测量平差的随机模型。
本节教学思路:首先说明平差的数学模型分两类: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进而分别阐述其定义、分类及建立的方法和模型的具体形态。
教学内容:一、平差模型的定义与分类1 •从模型的性质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函数模型连同随机模型称平差的数学模型;2 •函数模型又分为:条件平差法模型、间接平差法模型、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法模型、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模型、综合平差模型;二、各类函数模型的建立(一)概述1 •函数模型定义:在科学技术领域,通常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概括,用数学关系式来描述它的某种特征或内在的联系,这种数学关系式就称为函数模型。
2.函数模型的意义与特点函数模型是描述观测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的模型。
对于一个平差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是测量平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模型的建立方法不同,与之相应就产生了不同的平差方法。
函数模型有线性与非线性之分,测量平差通常是基于线性函数模型,当函数模型为非线性时(如(2-1-4 )式),总是要将其线性化。
(二)各种经典平差方法及其线性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
1.条件平差法及其函数模型首先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条件平差函数模型的建立方法。
A图2-2在图2-1中,观测了三个内角,n=3, t=2,贝U r=n-1=1,存在一个函数关系式(条件方程),可以表示为:L i L2 L3 -180 = 0令A13=[1 1 1]3 1 =[ L1 L2 L3 ] TA O=[-18O]则上式为AL A0 ~ 0(2-2-1 )再如图2-2水准网,D为已知高程水准点,A、B、C均为待定点,观测值向量的真值为〜〜[h i6 1 1〜〜〜〜〜h2 h3 h4 h5 h6 ]其中n=6,t=3,则r=n-t=3,应列出3个线性无关的条件方程,它们可以是:F i(~) * -h2 -~4 =0F2(~)-~3 E = 0F3(~)=~ _忘 _~6 =0AL =0(2-2-2 )般而言,如果有 n 个观测值Ll ,必要观测个数为t ,则应列出r=n-t 个条件方程,(2-2-3)如果条件方程为线性形式,则可以直接写为A ~ A 0 = 0r ::n n 1 r 1 r 〉」1将[二L •厶代入(2-2-4 )式,并令(2-2-4)则(2-2-4 )式为W - -(AL A o )(2-2-5)(2-2-6)(2-2-4 )或(2-2-6 )式即为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平差知识点总结
平差知识点总结(总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 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甬请直接删除测量平差知识点观测误差包括: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粗差:即粗大误差,或者说是一种大量级的误观测差,是由观测过程中的差错造成的。
发现粗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重复测量或多余观测,采用必要而又严格的检核、验算等,发现后舍弃或重测。
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表现出一致性,或者在观测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者为一常数,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消除或削弱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操作程序(正、倒镜,中间法,对向观测等);用公式改正,即加改正裁(如钢尺量距时的尺长误差等)。
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偶然性,即就单个误差而言,该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者随机误差。
采臥措施:处理带仔偶然误差的观测值,就是木课程的内容,也叫做测量平差。
偶然谋差又称随机误差,有以I、•四个特性:1)一定观测条件下,误差绝对值有一泄限值(有限性);2)绝对•值较小的课差比绝对值较人的课差出现概率人(渐降性):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同(对称性);4)偶然谋差的数学期望为零(抵偿性)。
衡量精度的指标有五个,分别眉中矗、平均矗、或然i灵差、极限i灵差以及相对中谋差。
其中中矗和极限误差以及相对中保差是工程測量中常用的指标。
5、相对谋差颠差、屮促差、极限促差等指标,对于菜些观测结果,有时还•侮全表达观测结果的好坏,例如,分别丈1000m及500⑴的两段距离,它们的中课差均为±2cn】,虽然两者■的中误差相同,但就M位长度而言,两者精度并彳、相同。
显然询耆的郴对蒂度比后者耍高。
一般:而言,一些与长度有关的观测俺或其函数值,单纯用中误苣还不能区分出蒂度的高低,所以常用相对课差。
现代平差理论与测量平差
现代测量与现代平差技术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现代测量平差中的各种理论与经典测量平差之间的关系,指出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仍然是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为核心,通过该模型在不同层面上的扩充、发展形成了若干新理论、新方法,并以图描述了经典测量与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中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
然后分别阐述了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中粗差理论、系统误差的处理、病态问题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处理、不等式约束的平差等的发展,最后综述了其他数据处理理论的一些发展情况。
最后讲了整体平差法是一个严格而又有效的平差方法,其应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
具体介绍了整体平差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实测GPS控制网的布设为例,探讨了它在现代测量控制网建立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技术优势。
关键词:经典测量平差;现代测量平差;高斯-马尔柯夫误差模型;误差模型扩展整体平差分级平差GPS控制网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in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surveying adjustment.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ories of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should be still based on Gauss-Markov error model. Through enlargement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model, new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worked out. A figure showing such relationship is given.Meanwhile, the theories on blunder detection, systematic error processing, ill-pose problem, nonlinear model,inequality constraints are elaborated. At the last the progresses of other theories on data processing are summarized.Key words: traditional surveying adjustment;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Gauss-Markov error model;extension of error model1、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发展概述经典的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是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为核心[1]:L=AX+Δ(1a)E(Δ) = 0,D(Δ) =σ20Q=σ20P-1(1b)Rnk(A) =n,R(Q) =R(P) =n(1c)这里L为观测向量,Δ为误差向量,X为未知参数向量,A为X的系数矩阵,E(·)为数学期望,σ2为单位权方差,P为观测权矩阵,Q为协因素矩阵,n为观测个数。
等价转化等价转化法
. . . ....07、等价转化法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的问题。
历年高考,等价转化思想无处不见,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练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是充分必要的,才保证转化后的结果仍为原问题的结果。
非等价转化其过程是充分或必要的,要对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无理方程化有理方程要求验根),它能给人带来思维的闪光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与非等价性的不同要求,实施等价转化时确保其等价性,保证逻辑上的正确。
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 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程。
等价转化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应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进行。
它可以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转换;它可以在宏观上进行等价转化,如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普通语言向数学语言的翻译;它可以在符号系统内部实施转换,即所说的恒等变形。
消去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求值求范围问题等等,都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我们更是经常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进行等价转化。
可以说,等价转化是将恒等变形在代数式方面的形变上升到保持命题的真假不变。
由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要合理地设计好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避免死搬硬套题型。
在数学操作中实施等价转化时,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标准化的原则,即把我们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从超越式到代数式、从无理式到有理式、从分式到整式…等;或者比较难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以便准确把握问题的求解过程,比如数形结合法;或者从非标准型向标准型进行转化。
机场工程测量坐标系统及换算关系
机场工程测量坐标系统及换算关系摘要:重点阐述了我国测量坐标系和高程系的概念及分类,并结合重庆机场的工程建设对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换算关系。
关键词:机场工程测量坐标换算关系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measuring coordinate system and elev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hongqing airport of establishing independent coordinate system method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ordinate conversion between different coordinate relationship.Key words: the airport project coordinate conversion relation measurement1 概述坐标系指的是描述空间位置的表达形式,一个完整的坐标系统是由坐标系和基准两方面的要素所构成的。
而基准指的是为描述空间位置而定义的一系列点、线、面。
目前我国地形图使用最多的坐标系有地理坐标和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
2,机场地区坐标系的建立机场辐射区域较大,一般选址远离中心城区20-50km,根据现行测量规范规定,机场地区控制网最好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即将所有地面观测成果归化到国家参考椭球面上,并按高斯正形投影坐标系计算其在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值。
当长度投影变形比超过容许值,在日常的测图、用图工作中需要加入长度投影变形改正数,为避免进行繁琐的长度改正计算,同时出于机场地理参数保密的需要,可将任意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或者将任意子午线作为中央子午线建立机场局部坐标系统。
专题:解析几何中常见几何关系的等价转化方法
B、C 两点.直线 AB、AC 分别交 l 于M、N,判 断以 MN 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定点F?若经过,
说明理由;若不经过,指出点 F 在圆内还是圆外
XX分校
x2 y2 59 例 已知椭圆 1, A( ,4) ,过点 F (2,0) 的直 16 9 3 线 l 交椭圆于 M、N 两点,若 AMN 是以 A 为顶点
的等腰三角形,求直线 l 的方程
XX分校
例 已知双曲线
x y 2 ,过点 Q(0,2) 的直线 l 与
2 2
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A、B 两点,求 AOB 面 积的最小值
XX分校
线 l 绕 F 任意转动,恒有 | OA | | OB | | AB | ,
2
2
XX分校
2
2
2
求 a 的取值范围
x2 y2 例 如图,过椭圆 2 2 1(a b 0)的左顶点 A a b 作直线 l 交 y 轴于点 P ,交椭圆于点 Q ,若 AOP 是
等腰三角形,且 PQ 2QA,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
1 ,求 [ ,2] AOB 面积的取值范围 3
例 设直线 y 2 x m与 y 轴相交于点 P,与双曲线
y x 1( x 1) 相交于点Q、R,且 | PQ || PR | , 3 求 | PR | 的取值范围 | PQ |
2
2
XX分校
2 y 2 1( y 0) ,直线 例 已知双曲线 E : x 3 1 E 于 2
XX分校
x2 2 y 1 例 设过定点 M (0,2) 的直线 l 与椭圆 4 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 AOB 为锐角,求直线 l 的
斜率k 的取值范围
测量平差第八章
• 令:
V T PV 2K T ( AV Bx转 W置) 后2K得ST (Cx WX )
x
2K
T
B
2K
T S
C
0
V QAT K
2V T P 2K T A 0 V
BT K CT KS 0
§8.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 于是统一平差模型的基础方程为
(1) A V B xW 0
• 令:
V T
PV
2K T
( AV
B转x置 W后) 得2K
T S
(Cx
WX
)
x
2K
T
B
2K
T S
C
0
V QAT K
2V T P 2K T A 0 V
BT K CT KS 0
§8.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 或者
N aa
cc
BT
uc
0
sc
B
cu
0
uu
C
su
0
cs
CT
us
0
ss
K
cn n1 cu u1 c1 c1
(2)
C
su
x
u1
WX
s1
0 s1
(3) V Q AT K n,1 n,n n,c c,1
(4) BT u,c
K CT
c,1 u,s
Ks
s1
0
u ,1
§8.2 基础方程和它的解
• (3)、若选u<t,且未知数参数独立,条件方程中含
未知参数x ,线性形式为A V B x。W 这0时基础方程(2)
多只能列出t个函数独立的参数。在不选择参数时,
一般条件方程数c等于多余观测数 ,r 若n又t选用了
《平差数学模型》PPT课件
一般而言,如果某一平差问题中,观测值
个数为n,必要观测个数为t,多余
观 测 个 数 为 r=n-t , 再 增 选 u 个 独 立
参 数 , u=t , 则 总 共 应 列 出
c=r+u=n 个 函 数 关 系 式 , 其 一 般 形
式为
L~ F(X~)
n1
或:
L~BX~d
n1 nt t1 n1
将 L ~L代入上式,并令
则:
l Ld
BX~l
n1 nt t1 n1
上式就是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
03.02.2021 8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L~ F(X~)
4.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n1(X~) 0
如果在某平差问题中,选取u>t个参数,线性形式的S1函数模型为
其中包含t个独立参数,则多选的 s=u- t个参数必定是t个独立参数 的函数,即在u个参数之间存在着s 个函数关系式。方程的总数
产生矛盾
平差
求改正数V
L1L2L3180
消除矛盾
Lˆi Li Vi
“观测值估值” (又叫平差值、 最或是值、最 或然值)来代 替观测值
我们把按照某一准则求得观测值新的 一组最优估值的计算过程叫平差。
V称为观测值的改 正数
03.02.2021 5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 在科学技术领域,通常对研究对象
7
第二节 测量平差的数学模型
一、函数模型
3. 间接平差法
参选数择几X~ 何,模将型每中一t个个观独测立量量表为达平成差 u 1
所选参数的函数,共列出 r+u=r+t=n个这种函数关系式,以 此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 称为间接平差。(见例子)
四种经典平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四中经典平差模型的分析与设计在生产实践中观测的数据可以通过以最小二乘原理为基本原理进行平差提高测量精度,但由于所设参数个数与观测个数和非必要观测个数的关系不同,可以分为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四种。
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亦可为以后的某些理论推导作必要的准备。
3.1条件平差模型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AV+W=0其中A=,W=,V=随机模型:D=法方程:其中:解之得 K= 误差方程: V=观测量平差值:平差值函数:其权函数式为单位权方差的估值: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阵:条件平差的基本向量的协因数和互协因数3.2附有限制参数的条件平差模型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如果观测值个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则多余观测数r=n-t。
若不增选参数,只需列出r个条件方程,这就是条件平差方法。
如果又选了u个独立量为参数(0<u<t)参加平差计算,这就可建立含有参数的条件平差作为平差的函数模型,这就是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方法。
②式中,V为观测值L的改正数,为参数近似值的改正值,即随机模型:D=为了求出能使的一组解,按求函数条件极值的方法,组成函数式中,K是对应于条件方程②的联系数向量,为求的极小值,将其分别对V和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则有由两式转置之后第一式左乘,再加②式得其基础方程解算此基础方程,通常是将其中的改正数方程代入条件方程,得到一组包含K和的对称线性方程组,即令,上式也可写成:③上式称为附有参数的的条件平差的法方程。
解上面的的第一式得,又以左乘③的第一式,并与第二式想减,且令,得:解之,得求出后,即可求得K,最后可以求定V:继而,可计算平差值平差值的权函数式为单位权方差的估值:平差值函数的协因数阵:其中,、、、可以通过查表获得它们的的公式L W X K VL QW AQX 0 0K 0 0V 0 00 03.3间接平差模型在一个平差问题中,当所选的独立参数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t时,可将每个观测值表达成这t个参数的函数,组成观测方程,这种以观测方程为函数模型的平差方法,这就是间接平差。
测量平差中的数学公式汇编
测量平差中的数学公式汇编本节对测量平差中的数学公式进行整理和归纳。
其中包含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门测量平差中经常出现的数学知识。
这些公式是学习测量平差的重要工具,是学习测量平差的必备知识。
2.1高等数学2.1.1全微分函数z=f(x, y) 的两个偏导数f'x(x, y), f'y(x, y)分别与自变量的增量△x, △y乘积之和f'x(x, y)△x + f'y(x, y)△y若该表达式与函数的全增量△z之差,当ρ→0时,是ρ( ) 的高阶无穷小,那么该表达式称为函数z=f(x, y) 在(x, y)处(关于△x, △y)的全微分。
记作:dz=f'x(x, y)△x + f'y(x, y)△y2.1.2导数常见公式① C'=0(C为常数函数)② (x^n)'= nx^(n-1) (n∈Q*);熟记1/X的导数③ (sinx)' = cosx(cosx)' = - sinx(tanx)'=1/(cosx)^2=(secx)^2=1+(tanx)^2-(cotx)'=1/(sinx)^2=(cscx)^2=1+(cotx)^2(secx)'=tanx·secx(cscx)'=-cotx·cscx(arcsinx)'=1/(1-x^2)^1/2 (arccosx)'=-1/(1-x^2)^1/2 (arctanx)'=1/(1+x^2)(arccotx)'=-1/(1+x^2) (arcsecx)'=1/(|x|(x^2-1)^1/2) (arccscx)'=-1/(|x|(x^2-1)^1/2) ④(sinhx)'=coshx(coshx)'=sinhx(tanhx)'=1/(coshx)^2=(sechx)^2 (coth)'=-1/(sinhx)^2=-(cschx)^2 (sechx)'=-tanhx·sechx(cschx)'=-cothx·cschx (arsinhx)'=1/(x^2+1)^1/2 (arcoshx)'=1/(x^2-1)^1/2 (artanhx)'=1/(x^2-1) (|x|<1) (arcothx)'=1/(x^2-1) (|x|>1) (arsechx)'=1/(x(1-x^2)^1/2)(arcschx)'=1/(x(1+x^2)^1/2)⑤ (e^x)' = e^x(a^x)' = (a^x)lna (ln为自然对数)(Inx)' = 1/x(ln为自然对数)(logax)' =x^(-1) /lna(a>0且a不等于1)(x^1/2)'=[2(x^1/2)]^(-1)(1/x)'=-x^(-2)2.1.3泰勒公式设函数f(x)在x=a的邻区内n+1阶可导,则对于位于此邻区内的任一x,至少存在一点c,c在a与x之间,使得:此公式也被称为泰勒公式。
测绘技术中的测量平差原理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測量平差原理解析测绘技术中的测量平差原理解析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土地界定、地籍管理、基础设施规划等众多领域。
在测绘过程中,测量平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测量平差原理及其应用。
1. 测量平差的概念和目的测量平差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根据观测数据的误差特征和认定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和调整,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观测误差,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2. 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2.1 观测数据的模型化测量平差首先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模型化,即将观测量表示为数学方程。
这些方程通常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几何关系得出。
例如,在高程测量中,可以利用水准差测量方程将观测数据进行模型化。
2.2 误差的传递与权系数的确定测量中的各种误差会通过观测数据的模型传递到测量结果上。
为了实现测量精度的提高,需要对各个误差源进行分析,并确定权系数。
权系数决定了各观测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误差传递公式进行计算。
2.3 平差方程的建立和求解通过观测数据的模型化和误差分析,可以建立平差方程。
平差方程的求解是整个测量平差的核心环节,它通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矩阵运算、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2.4 结果的检验和精度评定平差结果的检验是测量平差的最后一步。
通过与实际情况对比,验证平差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还要评定平差结果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通常包括单位权中误差、最大误差等参数。
3. 测量平差的应用领域测量平差在实际测绘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测量平差为GIS建设提供了精确的地理数据。
在将各种原始数据整合到GIS中时,需要进行数据匹配和转换,这就需要借助测量平差的方法来处理不同数据源的不一致性。
3.2 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测量平差可以用于道路设计、建筑物定位、矿山开采等过程中。
高三数学等价转换知识点
高三数学等价转换知识点高三数学学习中,等价转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等价转换是指将一个数学问题或表达式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三数学中的一些常见等价转换知识点。
1. 符号的等价转换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符号,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等价转换,可以简化问题的处理。
比如:- 等号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含有等号的方程通过变形转化为另一种等价形式,使得问题的解更易求得。
- 不等号的等价转换:如在不等式中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操作,将不等式转化为等价但更易处理的形式。
2. 基本等价变形在数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等价变形是常见且常用的。
比如:- 分数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或将一个分数转化为小数形式。
- 百分数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或分数形式,或将小数或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形式。
- 幂数和根号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含有幂数或根号的表达式通过变形转化为等价形式,使问题更易处理。
3. 几何图形的等价转换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几何图形,通过等价转换,可以得到与之等价但更易处理的几何图形。
比如:- 三角形的等价转换:如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等特征,将一个复杂的三角形转化为与之等价但更易处理的简单三角形。
- 直线和曲线的等价转换:如通过平面几何中的线性变换,将一个复杂的曲线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使问题的求解更加方便。
4. 数学表达式的等价转换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等价转换,可以将一个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转化为与之等价但更易处理的形式。
比如:- 代数式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代数式通过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配方法等变形,转换为更简洁或更易计算的形式。
- 级数的等价转换:如将一个级数通过换元、分部积分等变换转化为与之等价但更易求和的形式。
综上所述,等价转换是高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通过等价转换,我们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与之等价但更易处理的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第六章近代平差简介
• b)秩亏测边网或边角网重心基准 • c)秩亏测角网重心基准
• 以上两项均有: i 1 条件成立, i 1 参照a)的水准网重心基准,可知b)、c)两项中也 有重心基准条件存在。
i
ˆ x
m
ˆi 0 0 , y
m
6、秩亏自由网平差的一些特性 • 1)参数估计值的有偏性
~ 由 Ax l
T T • 2)、x ˆ x ˆ min与G x ˆ 0等价
ˆ U 0的条件下,对x ˆ有 不同基准下的平差,均 是在满足Nx ˆ解。设有满足不同基准 不同的约束,故而产生 了不同的x 的 ˆ1 U 0 Nx ˆ1、x ˆ 2,有: 两个最小二乘解 x ˆ2 U 0 Nx ˆ1 x ˆ2 0 上两式相减: N x ˆ1 x ˆ 2=GD 考虑:NG=0 故有:x ˆ x ˆ GD 式中D未知, x ˆ T x ˆ min,需要: 若要满足x ˆ T x ˆ ˆ x T x ˆ ˆ T G=0 x ˆ T x ˆ min G T x ˆ 0 =2 x =2 x D D
• 1)、水准网的G阵
2 -1 -1 如前例:N=-1 2 -1 其中:R N 2, d 1 -1 -1 2
N有一个为零的特征值。 设其特征向量为:G= g1
g2
g3
T
2 -1 -1 g1 NG 0 -1 2 -1 g 2 0 -1 -1 2 g 3 得通解:g1 g 2 g 3 c--任意常数 标准化后:G =
T
若G阵经标准化: G G=I 则可用:Q x ˆx ˆ=QG-GG
T
T
注意:秩亏网平差的广 义逆法及附加阵法均是 在最 小二乘原则下得到法方 程后,由于其系数阵秩 亏, 再加上最小范数约束而 得到的结果,所以这两 种平 差法的结果完全相同。
测量平差最小二乘法与数学模型
测量平差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完善和人为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测量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提高成果的质量,处理好这些测量中存在的误差问题,观测值的个数往往要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也就是要进行多余观测。
有了多余观测,势必在观测结果之间产生矛盾,测量平差的目的就在于消除这些矛盾而求得观测量的最可靠结果并评定测量成果的精度。
测量平差采用的原理就是“最小二乘法”。
测量平差是德国数学家高斯于1821~1823年在汉诺威弧度测量的三角网平差中首次应用,以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得到发展,测量平差已成为测绘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丰富的基础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之一。
最小二乘法与数学模型最小二乘法在我们研究两个变量(x,y)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通常可以得到一系列成对的数据(x1,y1、x2,y2……x m,y m);将这些数据描绘在x-y直角座标系中(如图1),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令这条直线方程如式(1-1)。
Y计=a0+a1X (1-1)其中:a0、a1是任意实数为建立这直线方程就要确定a0和a1,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将实测值Y i与利用式(1-1)计算值Y计=a0+a1X的离差Y i-Y计的平方和∑(Y i-Y2最小为“优化判据”。
计)令:φ=∑(Y i-Y计)2(1-2)把式(1-1)代入式(1-2)中得:φ=∑(Y i-a0-a1X i)2(1-3)当∑(Y i-Y计)平方最小时,可用函数φ对a0、a1求偏导数,令这两个偏导数等于零。
(1-4)(1-5)亦即:ma0+(∑X i)a1=∑Y i(1-6)(∑X i)a0+(∑X i2)a1=∑(X i,Y i)(1-7)得到两个关于a0、a1为未知数的两个方程组,解这两个方程组得出:a0=(∑Y i)/m-a1(∑X i)/m (1-8)a1=[∑X i Y i-(∑X i∑Y i)/m]/[∑X i2-(∑X i)2/m](1-9)这时把a0、a1代入式(1-1)中,此时的式(1-1)就是我们回归的元线性方程即:数学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1期测绘学院学擐v01.18No.1捌年3月蛔l丑l0fⅫ蛐dsL唰g“^.哪岵肚200l文章编号:1009-427X(2001)01.0001.03测量平差中各种模型的等价转换关系周世健,减德彦,鲁铁定(华东地质学院洲量系。
江西临川344000)摘要:基于测量平差中各种平差方法其函数模型的表达,文中重点论证了各种平差方法之闻的等价转换及箕相互关系,得到的结果有利于各种平差方法的理解与渗透,对测重教据处理理论曲分析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词:平差方法;函数模型;等价转换;关系中图分类号:啪文献标识码:A测量平差理论发展至今,其经典理论已趋于完善,特别是测量平差中各种平差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较为成熟。
众所周知,平差方法的不同是因函数模型而异,即函数模型确定了平差方法的异同,但随机模型对同一平差问题总是一致的。
目前对平差方法的研究,主要是概括平差模型的研究,用一概括模型从总体上来描述各种平差模型,各种平差方法的模型则为概括平差模型的特例,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文献[1,2],且主要体现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上,真正的平差计算仍按原有的平差方法进行,只是在公式的导出上可由概括平差模型简化导出。
在测量乎差的参考书中,对各种平差方法均进行了详细的公式导出,并说明了概括平差模型与各种平差模型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对各种平差模型之间的关系未能进行论述。
这样在测量平差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各种平差方法显得孤立,对初涉此领域的人,仍觉模糊,易于混淆与不解。
本文作者力求在各种平差方法(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和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上进行必要的推导与论证,以利于得到各种平羞方法的等价性以及各种平差方法的联系性。
1各种平差方法的等价转换关系1.1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的关系对同一平差问题,不管用何种平差方法进行解算,结果应为一致。
考虑改正数向量的协因数矩阵,用条件平差解算为Q。
‘=QA’Ⅳ:A口(1)式中,Q为观测值向量的协因数矩阵;A为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的系数矩阵(r×n),R(A)=r;Ⅳ-=A舭1用间接平差进行解算,改正数向量的协因数矩阵为Q:=Q一捌‰。
口7(2)式中,B为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系数矩阵(n×#),R(口)=f;以=B’PB;P=口~。
对同一平差问题,上述的2个协因数矩阵应相等,即Q,‘=Q。
’,则有舛7Ⅳ-一AQ=Q—J日批。
一口7上式两边右乘列满矩阵PB,有QAlⅣ-_1AQ只8=QPB一丑Ⅳ-_181PB故得QA‘Ⅳ:A口=0上式两边左乘行满矩阵A,有ApA’^0一AB=0由于A必’Ⅳ_~=I,所以(盘㈨B。
J=0(3)条件方程为AV—W=0(4)间接平差的误差方程为’,=风一f(5)将(5)代人(4)式,得拙一AI—W=0顾及(3)式,则有收藕日期:2000.09.04;傣回日期:2000.10—10基盒项目:国亲自端科学基盎赞琦顷目(硎lo“)作者筒介:周世健(1966一),男,江西安梧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测量空『可数据赴毫与吏形监测舟析研究。
2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W:一A1(6)一V+Bx—f=0(13)从(3)式与(6)式可知,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系数矩阵之乘积等于0,常数向量则存在关系式(6),所以这两种平差方法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时,虽然没有什么联系,但组成后的系数矩阵满足恒等式(3)式,可用(3)式来验证组成的系数矩阵的正确性。
从线性空间理论上去理解,则得到两个系数矩阵所构成的线性空间为互补空间,日为线性空间A的零空间,若有一系数矩阵,可通过解算得到相应的系数矩阵。
由常数项的关系式(6),从而也可由其中一个方程的常数向量,得到另一个方程的常数向量并进行两个常数向量的检核。
广义平差中的许多方法是基于间接平差原理进行推导的,若依据关系式(3),则可导出基于条件平差原理的相应公式。
诸如观测值的方差分量估计等则可仿此进行。
1.2间接平差与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数学模型为AV+Bx—W=0,P(7)此模型通过变换可得到相应间接平差的模型,令矿=AV(8)则(7)式成为y=一(1lx—W)(9a)相应的随机模型为Q,,=AQAl(9b)(9)式按间接平差原理解得未知参数估值为x=(B1N2B)“B’Ⅳ。
-1w(10)改正数向量的确定则对(9a)式变化为AV+(蠡一w):0(11)(11)式中的蕊一w视为常数向量,故上式按条件平差原理解算得到改正数向量为V=QAlK(12a)其中x=Ⅳ:(w—Bx)=Ⅳ:(W一丑(B’N2B)-181N2W)(12b)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用的联系数向量均用K表示,但向量的维数和表达式都不同。
很明显,(10)与(12)式所得的;和y与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故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可按间接平差原理进行解算,这样也得到了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另一解法,这种解法也是阶段平差解法。
间接平差的函数模型(5)式可变为上式与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模型(7)式进行比较可知,此模型是(7)式的特例,即A=一l,l=w。
所以(13)式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解算,其法方程式为(罢,钏匀一m0(14,由(14)式的第1式,得K:只函一PI上式代入(14)式的第2式,得B7喊一B7P1:0(15)(15)式即为间接平差的法方程式,可知间接平差可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原理进行解算,且可把间接平差视为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的特例。
1.3条件平差与附有条件的间接年差条件平差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进行解算,是选n个未知数,即选n个观测值的平差值作为未知参数,£=工+y=F+XL,由于必要观测数为t,多余观测数为r,r=n—I,所选的未知参数多于必要观测数,故未知参数之间存在条件方程,方程的个数为r,形式可由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来确定,此时的函数模型为y=茸c1(16)Ax—W=0J易知,此模型是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函数模型的特例(B=I,1=0,C=A,眦=W)。
(16)式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原理解算,法方程为掣洲》(々)=。
m,由(17)式的第1式,得xL=0,41置代人(17)式的第2式,有置=N2W(18)从而易得y=丑=舭1N2W(19)(19)式与按条件平差原理进行解算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可分成两个平差模型(间接平差模型、条件平差模型)进行解算。
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为l。
戤一,Pl(20)Q一巩=0J式中,c为sד维系数矩阵,R(c)=5。
第1期周世健等:测量平差中各种模型的等价转换关系3;7(王≠;,),而需对;7进行修正才可进行相应的“‘曼矗2I暇一砜。
1矿㈣1(24)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可按附有条件的间前n个未知参数与1.3中所选的观测值平差值一样,其余的u一/1,个未知参数之间函数独立。
显然存在函数关系,未知参数之间的条件方程即为附y.(Io)㈡1(25)Ah+m—W:0J(25)式与(20)式比较可知,(25)式为(20)式(25)式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进行解算,法雕甜料…,A舭7K+瓜一W=0(≥托)一㈤=。
c刀,(i1)y+(:)z一(:。
)=。
c28,∽蚓料…,K,:蕊一P/(30)(Nc-训≯(B眶Tp/,/-=。
㈤,间接平差的法方程。
所以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可关系是:间接平差是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的特例差的扩展模型。
上述各种平差模型的等价转换关图1各种平差方{岳的等价转换关系2结论1)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之间存在关系式AB:0,W:一Af,利于进行条件方程与误差方程的(下转第7页)第1期爨钢等:数字水准仪综合精度检测方法研究7量误差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发现在一般测量中无法发现的问题。
如测量精度不但与距离有关,还与编码规则、高差读数等有关(28m两个粗差的重复出现);4)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由于电子水准仪的最小读数一般为0.01m,这样可能分辨不出尺长误差小于0.01IItⅡIa/I!Q(即10x10“)的数值,不如用光电显微镜测标尺的精度高,后者可以分辨小于1×10“的尺长误差。
数字水准仪检测方法的研究在国内还刚刚开始,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对不同厂家仪器的试验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上述检测方法。
致谢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99本2班娄原松、朱晓露2位同学参加了部分试验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1]精密数字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审定稿)[R]国家地晨局,1999.12【2]*信安,袁树忠.刘玉J!I【.赢颊澉光干涉仪[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3]孝广云,樊铜.亭宗春藏频激光干涉仪在洲距仪精度自珊植测中的应用[Jj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1999,(3)MeasuringAccuracy豫旺嚷ofthe埘gi锄LevelsFANGang,ZHAORui,LIGuang-pm,XUEZhi-hong西船矿鼬-扣曾叫f'‘≈印崎lr,fovnaaonD埘惦靠嘈抽晌吼凸q弛衄450052,伍酬Abdr哪:AI脚nahod0fk咖出弈t日lhdvfith面佃titansbydouble帅蹦cylaserm出啪衄isintroducedinthisp叩erThediffe帕ace嘛w唧姆翻le.,d麒崦mdintefferometerreadi硝m蒯error.This脚melbod季嘴岫a酬ttmu]tinl碰叫digjl日llevelmdmiffs面thearosetime脚瞄:蝴㈨;删豳;k鼬;㈣责任编辑陶太欣………………………………~……………m…………………一………(上接第3页)检核与转换。
特别是广义平差中,许多方法是基于间接平差模型导出的,利用此关系式就可直接得到基于条件平差模型的相关公式。
2)问接平差可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模型进行解算,且为其特例;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同样可按间接平差原理进行解算,为阶段平差解算方法,均可保证结果的一致性。
3)条件平差可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进行解算,且为其特例(选n个观测值的平差值作为未知参数);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也可按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原理进行解算,也为阶段平差解算方法,同样可保证结果的一致性。
4)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可按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进行解算,并可认为是其特例;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也可按附有未知数的条件平差模型进行解算,解算的结果都可保证其正确性。
参考文献:[1]於宗恃.于正林.测量平差原理[M]武汉:武双测绘科技大学出版杜,1900.[2】王新洲广义平差的概括模型[Jj武援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0.Z5(3):257—260.[3]持宗俦,鲁林成渊t平差基础(增订本)[M].北京:测绘m版社,1983.[4]黄雏彬.近代平差理论厦其应用[MJ.北京: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