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图文并茂)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史书的类别:
三、常识积累
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编年体: 通鉴》(最大的编年体史书)等。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国别体: 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郑国的危机迫在眉睫!
第二段
1.品味佚之狐劝说郑伯的语言艺术。 ①“国危矣”,“危”字表现了佚之狐对国运准确清醒的判断;
“矣”字为句末语气助词,加强了郑国危在旦夕的语气;此乃直 言相劝。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采用了“若……必……” 的句式,从假设角度进言郑伯,为郑伯出谋划策,帮助郑国解除危 机;一个“必”字,体现了佚之狐的信心和对烛之武才能的信任。
问题探究
5.品味郑伯劝说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问题探究
①首先,“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用 判断句诚恳地表明了态度,检讨过失,借此感染烛之武。从称谓看,用 “吾”“寡人(谦称)”称呼自己,放下身段;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 呼烛之武,表达了敬重之意。
②其次,“恭维”。一个“求”字,郑伯身为国君,却能放下身份,难能 可贵;同时,较自然地向烛之武传达:“国难当头,拯救国家的重任非你莫 属。”其谦卑、恭维之态,可见一斑。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一、情景导入
问:如何在齐桓公去世后称霸中原?
答:只需三步——吃饭、睡觉、打郑国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共53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 称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人,史学家、文学家。曾 任鲁国史官,晚年患眼疾,辞官还乡后,开始编纂 《左传》、《国语》。后世尊称其为“文宗史圣”、 “经臣史祖”等,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 山鼻祖,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作 品 简 介 《左传》
(2)介绍了核心人物是烛之武;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 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 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 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 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 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军:驻扎。 名词→动词
介绍背景——晋秦围 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 展埋下伏笔,试分析。
佚之狐言于郑伯 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如果。使:派遣 师必退。”公从之。 师:军队。
之:代词,他。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 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
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 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见秦 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之)烦执事。
于:对 无礼于晋: 于晋无礼。
晋侯、秦伯:晋文公、秦 穆公。五级爵位制。
《烛之武退秦师》(共74张PPT)
▪ 教训: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 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 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 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 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 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 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 透彻想干什么?
▪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 准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 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 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 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 由。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 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 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 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 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 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 现裂痕。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第三课时
勇敢无畏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 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 虎狼之地,能否说服秦伯谁也不敢打保票, 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 还可能被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后人 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 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落个“伯乐”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解得 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得那么 透彻想干什么?
▪ 与诸葛亮一样 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 准备。 尽管怀才不遇,但他的心始终没有 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 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 生一逞抱负的路径。“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 由。
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 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 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 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 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 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 现裂痕。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第三课时
勇敢无畏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 鄙:把…当作边邑。 [名意动] 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 其:这件事 焉:为什么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东西)。形→名
有益于秦)
为:给(晋君)许君焦、瑕
(三)且君尝为晋君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赐矣,()许君焦、
夫:发语词 何厌之有=有何厌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2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春秋内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 (春秋外传)。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 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 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4
(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 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 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 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 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 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 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 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5
春秋时期形势图
6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郑
有益于秦)
为:给(晋君)许君焦、瑕
(三)且君尝为晋君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赐矣,()许君焦、
夫:发语词 何厌之有=有何厌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2
史书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春秋内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 (春秋外传)。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 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 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4
(4)郑楚结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 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 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 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 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 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 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 言“且贰于楚也”之“贰”。 《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 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
5
春秋时期形势图
6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秦
函陵
郑
《烛之武退秦师 》ppt课件51张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 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 十倍的 索取赔 偿!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 利。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测
朗读正音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夫( fú)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秦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 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 十倍的 索取赔 偿!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 利。
《烛之武退秦师》PPT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营,成败难料。烛之 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 顾的冒险精神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而谈。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向秦伯陈述利害。 实则为郑,但表面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最终说服 秦伯,使其退兵。
文章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退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
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 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 《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
记事条理清晰,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记人婉 而有致,简而精,曲而达,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探究任务一 文章的文眼是哪个字?
围绕文眼,串联全文脉络
退之缘由
佚之狐荐烛之武退
郑伯劝烛之武退 烛之武劝秦伯退 秦师退迫晋军退
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 对方(秦穆公) 以:来
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 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以为:以(之)为,把…… 作为
行李:外交使者
【识文断义】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关于史书体例(一)
•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44张PPT-(共44张PPT)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 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 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 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 艺术表现能力。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 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文学常识
共其乏困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 西。
3、古今异义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1)东道主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例:行李之往来。
(2)行李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共其乏困。 (3)乏困 今义:疲劳。
古义:那人。
(4)夫人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 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 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 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 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 有感化晋国。
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 已,通 “矣”,
能为也已
了。
(2)行李之往来, 共,通 “供”,
共其乏困
供给、供应。
(3)夫晋,何厌 厌,通 “餍”,
之有
满足。
(4)秦伯说,与 说,通“悦”,
郑人盟
高兴。
(5)失其所与, 知,通 “智”,
不知
明智,聪明。
2、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6、敝 ①坏破旧 例:使史更敝衣草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②谦词,敝人 。 ③疲惫。 (例: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④损害,衰败。 (例: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重要虚词例释
1、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 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 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 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 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连环画
时代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 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 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 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 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 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 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 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 ,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 了。
释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 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 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 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 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 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 。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 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 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 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 是晋文公。
《烛之武退秦师》ppt课件
说:通“悦”,高兴。 盟:结盟。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戍:守卫。 乃:于是。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
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
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 就率军回国。
烛之武说退秦 师。赏析其高 妙的劝说艺术。
子犯:狐偃的字。之:指秦军。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敝:损害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因:依靠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
文
秦晋围郑
章
临危受命
结
智退秦师
构
晋军退兵
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不慌不忙地问了秦穆公几个问题:
问题一:您灭亡了我们郑国,土地归谁?土地如果归秦国,就郑国与秦国本 土地理上不接壤的实际情况,这土地您守得住吗?
问题二:郑国亡国,土地归于晋国,对您秦国有什么好处?
问题三:如果郑国没有被灭亡,秦国的商旅和使节经过郑国时,郑国提供必 要的给养和帮助,对您秦国有害吗?
导入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利益,翻 云覆雨;秦晋之好,转眼间顿为敌国。同学们知道,在大兵压 境、国家危如累卵的时候,以自己超卓的胆识,只身说退强大 敌军的故事吗?知道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转眼之间成为盟友,而 盟友之间则差点发生战争的原因吗?那就让我们走进《烛之武 退秦师》,感受一下春秋时期那刀光剑影,欣赏那惊心动魄的 唇枪舌剑吧。
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 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 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 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 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 “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 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烛之武退秦师》 图文
⑵波澜起伏。如大兵压境,郑国危在旦夕,让人捏把汗, 而烛之武的出现让事件出现了转机,但他又推辞;后来, 郑伯的认错,才使事件得以解决,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 致,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⑶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 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话语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 只是略作交代,对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和百 姓是如何等待消息的,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 武的形象。
当今社会的确是一个高速发展、竞争激 烈的社 会,是 一个追 求速成 的社会 ,许多 的人都 在赶路 脚步匆 匆,忙 着做着 自己的 事情。 生下来 后,忙 着长大 ,忙着 工作, 忙着打 拼,睁 开眼就 是各种 烦心事 压在心 中:房 子、孩 子、车 子、位 子、票 子……他 们唯恐 落后于 人,唯 恐受人 轻视 ,跟别 人比金 钱、比 地位, 比拥有 ,不停 地奔波 ,你追 我赶, 气喘吁 吁,为 了追求 物质财 富、争 取想得 的名和 利、实 现个人 的理想 ,呈现 在人们 面前的 总是一 副:麻 木的表 情,忙 乱的脚 步,总 以为前 面有一 个巨大 的幸福 在等着 他,为 了早日 抵达目 的地, 日夜高 速奔跑 前行, 生命就 在疲于 的奔忙 中消耗 掉,精 神也在 残酷的 竞争和 快节奏 的生活 中趋于 紧张, 以致麻 木或崩 溃。百 花的争 奇斗艳 ,吸引 不了他 们向前 凝望的 眼神; 婉转悠 扬的歌 声,打 动不了 他们执 着的心 灵;灵 山香气 氤氲, 难以改 变他们 坚毅的 神情; 一路上 风光无 限,停 滞不了 他们奔 忙的身 影,他 们关注 着一些 虚无的 东西, 而忘了 生命的 本质意 义。748219美 文网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 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 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 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四)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 戍之,乃还。 • 横戌(xū)戍(shù) 点空心戊(wù)。 • 说( yu è),高兴, 喜欢。这个意义后来 写作“悦”。注意: 是古今字而非通假字。 • 盟,结盟,和好,讲 和。 • 戍之:守卫郑国。 • (杜甫《石豪吏》诗: 三男邺城戍。)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春秋时期秦晋郑楚四国关系图
春秋时秦晋郑楚四国位置关系图
秦
(穆公)
晋
郑
(今河南)
(位于今陕西中部、 (位于今山西、陕西 甘肃东部一带) 中部及河北南部)
楚
(文公)
(今湖北)
烛之武退秦师(一)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 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二)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 於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 既知:已经知道。 • 以烦执事:拿(这事)来麻烦你的办事人员。执 事,本指办事(人员)。这里表示不敢直接与尊 者说话,而只能请手下办事员转达。所以“执事” 成了对说话对方的尊称。 • 越国:(动宾关系)越过一个国家 • 鄙远:(动宾关系)把远方(之国)作为边界 • 以为东道主:把(郑国)作为东边道上的主人 • 行李之往来 ——外交人员来往时 • 乏困:乏,行而无资;困,居而无食。
烛之武退秦师
• 1、既:已经;2,尝:曾经; • 3、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实力变得雄厚,您 的实力变得薄弱了。 • 4、厌:通"餍”,满足; • 5、越国以鄙远:越过晋国,把远方的国家作为秦 国的边境。 • 6、以为东道主:把它当做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 的主人。 • 7、将焉取之:从哪里得到呢? • 8、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围攻郑国, 郑国既然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灭亡了郑国对您 有好处,那就冒昧的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手下 的人了。越国在偏远的地方,您知道是很困难的, 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 很优厚,您很微薄啊。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认 为它是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往 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尝试给予晋惠公恩 惠,(晋惠)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 惠公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 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能让它讨厌呢? (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 想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 谁又会得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只有您贪 图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_图文
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为:给
(晋君)许君焦、瑕
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版:防御工事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 所知:所+动 夫:发语词
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有何厌 厌:满足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东:向东。 名→状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 封:使……成为疆界 使动
。 肆:扩张。
晋,唯君图之。”秦伯 阙:使……削减 焉:哪里
分析人物形象
临危受命:
烛之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 虽满腹牢骚但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说退秦师: 夜縋而出
勇敢无畏 机智善辩
大度,屈尊自责,动之以情 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
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从谏如流 知错能改 谦恭明理
佚之狐
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对郑、 秦、晋三国的形势也有充分的洞察 力和预见性。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侧面写烛之武
烛之武打动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夜,缒而出。欲见扬秦先伯抑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以退为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阐国明以鄙远,君知其
《烛之武退秦师》_图文.ppt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 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 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 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中。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郑伯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共69张ppt)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词典
《尔雅》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 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 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 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 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 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 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
1.以其无礼于晋 (晋文公逃亡时郑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晋 公 子 重 耳 流 亡 图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晋
1.以其无礼于晋 (晋文公逃亡时郑 国没有以应有的礼
国
遇接待他)
2.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城濮之战
前632年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你知道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汉书》等。
积累语文小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1.臣之壮也
2.越国以鄙远
3.共其乏困
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
1.臣之壮也(壮年)
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 的地方)
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 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 用法。
--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 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你知道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汉书》等。
--
秦军氾( fán)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
1.题解:
• 明确: 退:使动用法。 使······撤退
•
师:军队
2.题目引出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为什么退?
②如何退? ③结果怎么样?
--
课文讲解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5、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食” 有“吃”、“吃的东西”“专指饭”等等词 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 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 强阅读能力。
6、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 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
关于《左传》
--
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 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 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 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 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 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 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 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 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quē )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 shù)之
--
多音字
quē (阙秦)
阙
què(宫阙) bó(薄弱)
薄 báo (薄片)
bò(薄荷)
--
--
--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因为 连词
(把,介词)
于:对 状语后置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古今义:贰(古:从属二主,今:“二”的大写。)
翻译: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 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 氾水的南面。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 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 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中。
--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要整理 到积累本上)。 2、异读字(一个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 且音不同则义不同的字)。 3、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 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情色彩的变 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
功分化伏笔。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状语后置: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如果 使:派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师:军队 辞:推辞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 明确:1.秦晋的友好关系。(“且君尝为晋 君赐也,许君焦、瑕”、“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2.扩张争霸的野心
--
秦晋围郑
秦晋围郑
--
晋
军
秦
军
国危矣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
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
秦国和霸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礼于晋
贪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 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 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 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
提问:郑国得罪的是晋国,为什么秦国要 出兵?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 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 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
4、偏义复词:即一个词由两个意思相近或 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只取其中的一个 语素的词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左传》
--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 具书和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 用法。
--
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 翻译成现代汉语。 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
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 你知道吗?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春秋》、《左传》、《资治 通鉴》等。
国别体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
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史记》、《汉书》等。
--
秦军氾( fán)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 wéi )也矣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
1.题解:
• 明确: 退:使动用法。 使······撤退
•
师:军队
2.题目引出了哪些问题?
明确:①为什么退?
②如何退? ③结果怎么样?
--
课文讲解
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5、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如“食” 有“吃”、“吃的东西”“专指饭”等等词 义,如何判断一个词究竟用哪个词义呢?主 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增 强阅读能力。
6、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 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
关于《左传》
--
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 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 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 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 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 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 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 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 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 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 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 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共( gōng)其乏困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quē )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
使杞(qǐ )子、逢(páng)孙戍( shù)之
--
多音字
quē (阙秦)
阙
què(宫阙) bó(薄弱)
薄 báo (薄片)
bò(薄荷)
--
--
--
故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 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 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 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 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 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战争。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因为 连词
(把,介词)
于:对 状语后置
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军:驻军。 名→动
古今义:贰(古:从属二主,今:“二”的大写。)
翻译: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 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 氾水的南面。
和文学常识。
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 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态度。
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 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中。
--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每篇课中出现的通假字要整理 到积累本上)。 2、异读字(一个字保留了两个以上的读音, 且音不同则义不同的字)。 3、古今异义。有:词义的扩大、缩小、词 义的转移、词义的轻重、词的感情色彩的变 化和名称说法的改变。
功分化伏笔。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状语后置: 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如果 使:派
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师:军队 辞:推辞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 明确:1.秦晋的友好关系。(“且君尝为晋 君赐也,许君焦、瑕”、“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2.扩张争霸的野心
--
秦晋围郑
秦晋围郑
--
晋
军
秦
军
国危矣
秦晋围郑形势图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
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
秦国和霸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礼于晋
贪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 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 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 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
提问:郑国得罪的是晋国,为什么秦国要 出兵?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 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 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 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 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 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 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 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
通假字的四种类型(基本规律) 1.声、韵母都相同:系向牛头充碳直
“直”同“值” 2.声母相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风”同“放” 3.韵母相同: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 4.形近通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
--
4、偏义复词:即一个词由两个意思相近或 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只取其中的一个 语素的词义,另一个只作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