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6-1

合集下载

用整体方差分析法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用整体方差分析法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

方 案, 其特点是能对监测 网中所有 监测点在各个观测周期 中的变形参数及其精 度进行检 验和估计 , 考虑到 了同一监 测系统所 获得 的数据具有 相 当复杂的关联信息 , 与常规的对单个监测 点进行分析 的方法有 所不同。 这 关键词 变形监测 方差分析 假设检验 精度 估计
中图法分类号
1 整体分析的数学模 型
变形监测得到的是三维坐标数据 , 整体分析中 讲三维坐标变形 监i 分解 为三个一 维变量变形监 受 4 测, 即对 三个 坐标 参数 分 别 进 行 分 析 。设 有 n个 监
测点 , 进行 了 m期 观测 , 在第 i 设 周期 各监 测 点的观 测值为( , , ) 监 测点 在 初始 监测 周 期 的 … , 观测 值 为 ∽ 监 测 点 各 个 监 测 周 期 的 观 测 值 为
写 成矩 阵形 式 :
V =A + 量一 ,
(6 1)
( 7 1)
2 变形量 的最小二乘估计
根据最 小 二乘原 理 , 由式 ( ) 出误差 方程 2列
= 而 + , , + 多 一
则多余观测数即 自由度为 :
() 8
这 里采 用 K c 提 出 的线性 假 设 法 进行 检 ohKR. 验 ]故 作原 假设 与备 选假 设 为 ,
∑ =, 0∑ = 0
() 6
由式 ( ) 知 , 6可 m个 田 和 n个 中有 且 只 有 m 一1 i () 1 个 叼 和 凡一1 个 i 是相 互独 立 的 。式 ( ) 系统 效 6为
应 叼 和 y 的约束条件。 式( ) 3 的随机模 型 为
璞, , 男 昆明 理工 大学 硕 士 研究 生 。Ema . i l
第1 2卷

深基坑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处理方法

深基坑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处理方法

深基坑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处理方法深基坑工程是现代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挑战,它涉及到深埋地下的巨大土体开挖和支护工程。

在这一过程中,土体的变形是无法避免的,而人们则需要通过变形监测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深基坑工程中,变形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土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处理。

变形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测量支护墙体的变形、测量土体的沉降和位移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如倾斜度传感器、沉降计、位移计等。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变形监测的关键步骤。

工程师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判断土体的变形情况,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人工统计和计算,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处理变形监测数据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他们需要将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变形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其次,他们需要考虑土体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他们还需要关注时间因素,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判断土体的变形速度和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在处理变形监测数据时,工程师还可以借助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

他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类似工程的经验,判断当前工程的安全性,并根据情况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

此外,他们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地质和土力学知识,对土体的特性和变形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建议。

除了变形监测和处理,深基坑工程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土体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等。

此外,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土体的渗透和水压。

总之,深基坑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处理方法是确保工程安全和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处理,工程师可以及时发现土体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嘿,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聊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别看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它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监控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带你领略一下这个方案的精彩之处。

咱们得知道,建筑物变形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建筑安全的大敌。

所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就成了咱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任务。

一、方案背景话说这事儿起源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

尤其是那些大型、超高层的建筑物,一旦出现变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咱们这个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二、监测目的1.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稳定。

2.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这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测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变形数据的方法。

优点是精度高,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光学测量法:通过光学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拍照,然后分析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3.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得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

4.雷达监测法:通过雷达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优点是实时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全站仪测量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辅以光学测量法进行验证。

四、监测步骤1.建立监测点:在建筑物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采集变形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4.变形分析: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处理变形问题提供依据。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参考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参考

参考书目:《工程测量》(李青岳、陈永奇)《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大出版社)1 变形监测的概念,目的,意义?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目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获得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几何分析),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物理解释)。

意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掌握各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学上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 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的统称)3 引起变形的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自然因素工程自身与工程有关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等)(1)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会破会地壳上部平衡,造成地面变形。

(2)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量抽去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3)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移动。

(4)地壳中的应力长期的积累,引起地壳位移甚至地震 (5)与工程本身相联系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产生。

4 变形体的范畴:全球性变形研究(空间大地测量)、区域性变形研究(GPS、INSAR)、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

5.变形监测的内容及其分类分类:(1)按研究范围分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局部性的(2)按时间特性分类:运动式(变形总趋势朝一个方向)、动态式(观测主要得到振动的幅值,周期等信息) 静态变形: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占多数; 动态变形:变形体空间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一时刻的变化.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和民用建筑:对于基础而言:内容是均匀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本身而言:是倾斜和裂缝观测; 对工业企业等各种设备而言:是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对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观测瞬时变形、可逆变形、扭转; (2)水工建筑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浸润线)以及裂缝观测(3)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外部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伸缩缝的观测 内部观测(4)地表沉降:定期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

测绘数据处理-变形监测分析

测绘数据处理-变形监测分析

(5-6-5) 当一个点的两个坐标差均满足式(5-6-4)时,才能认为是稳定 点,或者应认为该点存在位移。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3
例8: 设有水准网如图所示。第一期观测数据为 第二期的观测数据为。
试用限差法判断点位的稳定性。 解:先进行第一期观测自由网平差。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4

不成立 不成立
成立 因此,点3是稳定点,而点1和点2是移动点。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7
2.平均间隙法
平均间隙法是检验网点整体稳定性的一种方法。设任意两 期坐标 和 ,其逆矩阵为 和 ,计算网内各点两期坐标 差(即间隙或位移量)
(5-6-6)
(5-6-7)
相应权阵为
(5-6-8)
(注:为矩阵的伪逆,且
;反之,应认为不稳定。 例 : 对某大坝水平位移监测网进行了两期观测,其平差结果 见下表。请用变形误差椭圆法对所有点作点位位移显著性判断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19
点号 水平位移 坐标权逆阵
/mm
坐标权逆阵
极限椭圆元素(t=2)
E
F
1
0.0 +0.2 0.046 0.012 0.041 0.094 0.042 0.072 0.80 0.50 37°58'
,则认为位移是
显著的。对于一个点来说,仅X、Y坐标的检验都认为不显著时,
才能认为是稳定的。
为了证实两期观测精度相同,往往在作检验前,先作F检验以
判断两期精度是否相同。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13
例:同上。试用检验法作单点稳定性检验。
于是
统计量F为
取a=0.05,查得
,显然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综述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综述

2024/9/15
变形监测
3
❖ 世间万物皆变形。
❖ 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 不变是相对的, 变化是绝对的。
❖ 绝对的“运动”和“变化”必然会导致物体 产生变形。
❖ 所有的变形都须有“度”(限度)。
❖ 只要变形的速度与程度不超过一定的“限 度”, 则这种变形是正常的、安全的, 否则就 是不正常的、危险的。
第三方实时监测(是指除施工单位和监理 单位的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 对施工过程中全天候的监测 )已逐步纳 入各大型重点工程, 成为其关键工序。
2024/9/15
变形监测
14
l 变形:
1 变形的定义
在自重和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有形 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形体或 位置的改变称为变形。
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各种荷 载作用于变形体, 使其形状、大小及 位置在时间域或空间域发生变化均为
2024/9/15
变形监测
19
2 变形监测的对象
广义而论, 变形观测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工程建筑物变 形、板块运动、地壳变形、滑坡移动等自然现象, 也包 括人类活动(例如石油开采、矿山开挖、水库蓄水、地下 水过量开采、地下核爆炸等)导致的地表运动。 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 小到一个工程建 (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建(构)筑物。 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 可将变形监测的研究对象划分 为三大类。
建筑物、大坝、防护堤、矿区等。它们产生变形的原 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自然条件及变化,包括建筑物地基的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变化 影响。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 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结构型式及动荷载(如风力、震 动)等。

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监测点布设与数据处理方法

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监测点布设与数据处理方法

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监测点布设与数据处理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地质条件、建筑材料质量、自然灾害等,建筑物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点布设和数据处理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技术要点。

一、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监测点的位置应该选择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主体结构、支撑系统等。

通过合理布设监测点,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监测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结构特点: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是监测点布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监测点应包括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如地基、立柱、梁、楼板等。

2. 功能区域:建筑物往往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公共区等。

在监测点布设时,应该根据功能区域的不同考虑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3. 变形方向:建筑物的变形通常包括平面变形和垂直变形两个方向。

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到这两个方向上的变形情况,以确保全面监测。

二、数据处理方法监测点布设好后,接下来就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的目标是从海量的监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建筑物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1. 趋势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建筑物变形的趋势。

这有助于了解变形的速率和方向,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峰值分析: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一些突变点或突变区域,这些突变点或突变区域可能是建筑物发生较大变形的地方。

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峰值分析,可以准确地找出这些突变点或突变区域。

3. 统计分析:监测数据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修正和优化。

统计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为进一步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Eco 参数 X 是混凝土假定弹模与实际弹模之比。 E
i 0
§3 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3.1 确定性模型 (2)确定性模型各分量的计算 ②温度分量: 分析资料,确定起始时刻,以此时刻测得的各测点温度、位 移、水位等为初始值,以初始温度代入有限元计算,得位移 值。逐次把每只温度计变化10℃,求出各温度计变化10 ℃ 时位移与初始位置差值,作为温度计系数:
T (t ) bi ( x, y, z )Ti (t )
i 1
k1
Ti (Ti T0 ), T (t ) Ti T0
k1 i 1
以参数y修正:
参数 y 是实际线胀系数与假设张胀系数之比。 co
fT (t ) y bi ( x, y, z)Ti (t )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2 统计模型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3 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
4 安全监测模型的数据诊断 5 变形监测的动态模型 6 灰关联分析及GM模型 7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及应用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分析任务:对具有一定精度的观测资料,通过合理 的数学模型,寻找出建筑物变形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发展 规律;掌握变形量与各种内外因素的关系,确定出建筑 物变形是正常还是异常,防止变形朝不安全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物顶部位移:日照作用、大气温度、风力情况、 基础的不均匀沉陷、地下水位、渗流作用 大坝顶部位移:库水位、温度、坝基、渗流 回归分析:从数理统计理论出发,在进行了大量试验和 观测后,寻找出建筑物变形量与各种作用因素间关系的 方法。所建模型叫统计模型。
§1 统计模型及处理技术 第七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1.变形的类型(了解):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1)水准基点: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

一般3~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普通混凝土标;地面岩石标;浅埋钢管标;井式混凝土标;深埋钢管标;深埋双金属标(2)工作基点:用于直接测定监测点的起点或终点。

工作基点布置:应在变形区附近相对稳定的地方,其高程尽可能接近监测点的高程。

工作基点埋设:一般采用地表岩石标,当建筑物附近的覆盖层较深时,可采用浅埋标志,当新建建筑物附近有基础稳定的建筑物时,也可设置在该建筑物上。

工作基点观测:应经常与水准基点进行联测,通过联测结果判断其稳定状况,保证监测成果的正确可靠。

(3)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点的简称,布设在被监测建(构)筑物上。

5.监测点布设要求:位于建(构)筑物的特征点上,能充分反映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点位应当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护,标志应稳固,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还要考虑建筑物基础地质、建筑结构、应力分布等,对重要和薄弱部位应该适当增加监测点的数目。

盒式标志;窨井式标志;螺栓式标志6.监测点分类:基准点:基本控制点,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一般每个工程要3个以上;7.监测点设置一般原则:要能够反映变形监测对象整体及关键部位的位移;便于现场观测;便于保存,并不易受损;不同监测对象类型的相应规范要求。

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的原则:以安全监测为目的,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测点的布置应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与规范进行;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积极选用效率高、可靠性强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各监测项目应能够相互校验,以利于进行变形分析;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减少费用;方案中临时监测项目和永久监测项目应相互衔接;应尽量减少与工程施工的交叉影响。

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方案与数据处理

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方案与数据处理

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方案与数据处理1. 引言变形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用于探测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为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从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2. 测量方案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方案需要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测量精度、稳定性和适应性。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和倾斜仪等。

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和非接触测量等,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监测方案。

同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等。

3. 测量误差分析测量误差是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尤为重要。

其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是主要的误差来源。

系统误差是由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误差引起的,如仪器校准不准确等;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环境因素和操作人员的不确定性引起的。

对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和解决,可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

4. 数据采集与存储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需要准确采集和存储测量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现场观测和远程监测两种方式进行。

现场观测一般采用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连接测量设备和计算机,及时获取变形数据。

远程监测则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将测量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进行实时分析和存储。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数据库和云存储等,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误差校正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滤波和数据修正等,用于去除异常值和减小测量误差。

误差校正则通过建立误差模型和修正算法,对测量误差进行补偿。

数据分析则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得结构物变形的特征和趋势。

6. 结果展示与报告高精度测量变形监测的结果展示与报告是将测量数据转化为工程决策的重要环节。

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1. 引言在施工工程中,变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会对工程的结构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变形监测与控制是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施工工程中的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讨。

2. 变形监测技术的应用变形监测技术是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现代的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测量软件和无线传感器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工程变形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和报警。

3. 变形监测方法的选择在选择变形监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应该综合考虑工程类型、施工条件和监测目的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例如,在大型桥梁工程中,可以采用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而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可以使用无线传感器进行变形监测。

4. 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变形监测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施工工程的变形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变形控制的方法与技巧变形控制是在发现工程变形问题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常用的变形控制方法包括加固加强、压力平衡和轴力调整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变形控制的时机,合理选择控制时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通过及时采取变形控制措施,成功避免了桥梁的变形问题,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7. 变形监测与控制的挑战与展望当前,施工工程变形监测与控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需要不断提高,还需要加强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控制。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形监测与控制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施工工程提供更好的保障。

变形监测中数据处理方法综述

变形监测中数据处理方法综述

变形监测中数据处理方法综述作者:候晓康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的工程建设单位加强了对于大、中型工程的建设。

在此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工程建设单位加强了变形监测作业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相关效益的提高,技术人员需加强对于数据的优化处理。

故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变形监测中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S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37-011 变形监测技术内容概述及监测方法分析1.1 变形监测技术内容概述变形监测技术的本质便是测量,主要是利用监测技术对被监测的工程对象所存在的位置空间进行准确定位,还可以利用变形监测技术对工程内部结构形态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使得在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合理安排,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因此,在工程监测中利用变形监测技术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变形监测技术能对工程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将其参数、设计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还可以根据施工质量,对工程的变形特点做出分析,通过预估的方式对桥梁变形进行预报。

工程变形监测的主要方法便是利用工程测量的相关知识以及先进的测量手段,借助精密的测量仪器、设备,在工程水平、垂直的两个方向,对其变形的程度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测,从而对工程的整体性能进行判断。

1.2 变形监测技术方法分析这种监测方法已经被应用多年时间,技术发展得较为成熟,且测量准确度较高、成本较低。

但极易受到天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利用人工进行操作,使得劳动强度较大。

第二,摄影监测法。

这种监测方法主要是基于地面摄影的测量办法,可以将其利用在距离较小、范围较小、高度较低的范围内进行监测,如对大型工程利用这种监测方法,则会出现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从而使得监测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摘要 (I)Abtract.............................................................................................................................................. I I1 工程概况 (1)2 监测目的 (2)3 编制依据 (3)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4.2 监测点的建立 (4)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5.2沉降观测方法 (8)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6 成果提交 (10)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8 报警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3)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1 工程概况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2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高速公路边坡位移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高速公路边坡位移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浅谈高速公路边坡位移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摘要】根据普惠高速公路某段边坡坡体的长期实际变形观测资料,阐述了边坡监测的方法,以及常用的监测方案;通过资料分析得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系统不断完善,并逐渐进入山区。

山区高速公路一般地形条件复杂,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隧道,会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人工开挖边坡,极易诱发滑坡,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我国多年前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山体滑坡事件:如2002年由于暴雨在云南山区诱发了多起滑坡或泥石流;如2007年11月,在湖北宜万铁路巴东木龙河段附近山体滑坡并造成多人死亡等等。

边坡工程的安全性保障变的越来越重要。

长期以来,边坡工程的安全主要依靠设计来保证。

但由于岩土体复杂,岩土力学尚具有半经验半理论的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岩土工程的安全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还有较大困难。

因此对公路边坡特别是对破坏后果严重的重点边坡应有相应的监测手段,做好监测与设计、施工、勘察的动态互补,利用监测与勘察指导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安全和公路的正常运营。

2.边坡位移变形监测方法边坡位移变形监测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大地测量法、全球定位系统法(gps)和近景摄影法。

(1)大地测量法常用的大地测量法主要有两方向(或三方向)前方交会法、双边距离交会法、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几何水准测量法以及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等。

大地测量法由于能够准确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并且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因此在边坡位移变形监测中被广泛应用。

(2)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法gps测量法的基本原理是用gps卫星发送的导航定位信号进行空间后方交会测量,确定地面待测点的三维坐标。

gps测量法由于观测站之间无须通视,选点方便;而且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可以同时测定,对于运动的观测点还能精确测出它的速度,因此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正变的越来越多。

变形监测——精选推荐

变形监测——精选推荐

变形监测1.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变形监测⼜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2.变形监测⽬的与意义: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法3.变形的分类:1)全球性变形监测研究:地级移动监测,地级板块运动监测,地球旋转速率变化;2)区域性变形监测研究:地球形变监测,城市地⾯沉降变形监测;3)⼯程及局部变形监测研究:⼯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坡体,地下开采,开挖引起的变形4.测绘发展史:1)甚长基线⼲涉测量2)卫星激光测距3)GNSS 4)卫星重⼒探测技术(卫星测⾼,卫星跟踪,卫星重⼒梯度测量)5)合成空孔径雷达⼲涉测量6)摄影测量⽅法7)三维激光扫描仪8)专门测量⽅法:短距离测量,准直测量,铅直测量,静⼒液体测量,振动摆动测量,挠度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9)常规⼤地测量:经纬仪测距,全站仪测距,⽔准仪测量;测量四化:⾃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络化5.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监测⽅法(技术),物理量(监测内容),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平位移监测,挠度监测,裂缝监测),渗流监测,应⼒、应变监测(传感器),周边监测变形监测的精度:根据规范,观测的中误差应⼩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6.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灾害预报的⼀般过程(主要内容)(⼀)变形监测的⼯程设计;⼯程概况,⽬的,精度,周期,⼯程技术规范,选择监测⽅法和主要监测内容,监测的可⾏性和先进性,埋点(基准点,⼯作点,监测点)(⼆)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监测仪器(传感器)――>物联⽹――>平差⽅法,⼩波分析――>(点的稳定性进⾏检验;剔除误差数据,去噪;差补,拟合;平滑)1⼏何分析(⼤⼩,形态,位置的分析)2物理解释(建模)(1)回归分析(⼀元线性回归)x-y;(多元线性回归)x1,x2,x3,->y;(逐步回归分析)(2)灰⾊系统的分析模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据量少,信息安全情况(⼤数据)――规律(3)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时间+变形)(4)⼩波分析(⼩波+神经⽹络;⼩波+模糊数学;⼩波+建线算法)(5)HHT(振动信息)(四)变形分析的预报和预警,分析及提出防治措施(破坏及不稳定的允许值)7.监测⽅案(监测系统)设计:A设计原则:(1)适地制宜地选择监测⽅案,⼈⼯监测与⾃动监测相结合;(2)监测仪器精度满⾜要求,可靠性强,牢固性好;(3)监测点不宜过多(监测点成线分布),布点充分考虑变形体结构重垂⼒⽅向或最⼤挠度⽅向(经验);(4)监测⽅案要进⾏优化和⽐较验证⼯作,保证监测⽅案在技术上有保障,经济上可⾏,数据可靠,符合实际⼯程需求B变形监测五固定原则:三点固定(基准点,⼯作点,变形监测点);观测路线和观测⽅法固定;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员固定;观测条件和环境⼀致C监测内容:根据监测需要和⽬的来确定D仪器和⽅法选择:符合精度要求;适合周围的环境条件;有⾜够的量程;光学->机械->电⼦;静态观测和动态观测相结合(RTK)E精度确定:允许变形值0.1~0.05(1)典型精度1mm(2)特殊⼯程0.1mm(3)滑坡10――50mmF.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1)基准点: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数学模型
x(t ) = f ( xt −1 , xt −2 ,⋯) + at
§6.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对模型 f取线性形式 , 且假定 at 是白噪声 序列 , 其 均值为零,当取有限项时,模型成为
xt = ϕ 1 xt −1 + ϕ 2 xt − 2 + ⋯ + ϕ p xt − p + at
§6.1 回归分析法
由于许多非线性问题转化线性问题来解 决,因此,我们所需解决的问题可看成是一个变 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问题,即多元线性 回归问题。 多元线性回归的中心问题是: �确定对变量影响的因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运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
§6.1 回归分析法
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六章 变形分析与建模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
§6.1 §6.2 §6.3 §6.4 §6.5 §6.6 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Kalman滤波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频谱分析及其应用
§6.1 回归分析法
一、曲线拟合
Yt = f (t ,θ ) + ε t
几类典型的趋势模型: 1 多项式趋势模型 2 对数趋势模型 3 幂函数趋势模型
x t − ϕ 1 x t −1 − ϕ 2 x t − 2 − ⋯ − ϕ p x t − p
= a t − θ a t −1 − ⋯ − θ a t − q
' 1 ' q
称为自回归滑动平均过程,记为ARMA(p,q)
§6.1 回归分析法
由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得多元线性回归模 型
y = xβ + ε
(x ,在最小二乘法下,
T
x)
矩阵回存在接近于零的特征根,从而使得 β 接近 不可估,为此提出了一些新的估计方法,其特点 是估值的有偏性,故称为回归的有偏估计。例如 ,岭估计;Stein估计;主成分估计;特征根估 计等。
Yt = a0 + a1t + ⋯ + ant Yt = a + b ln t
n
Yt = at
b
§6.1 回归分析法
一、曲线拟合
Yt = f (t , θ ) + ε t
几类典型的趋势模型: 4 指数趋势模型 5 双曲线趋势模型 6 修正指数模型
Yt = ae
bt
Yt = a + b / t Yt = L − ae
F = S剩 S回 / p /( N − p − 1)
§6.1 回归分析法
3.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显著并不意味着每个自变量 x i 对因变 量 y 的影响都是重要的,这就需要对每个变量 进行考察。如果某个变量
x j 对 y 的作用不显
= 0
著,则相应的回归系数 β j 就应为零。 � 进行检验原假设 � 求统计量 � 进行F检验

xt = (1 − θ B − θ B − ⋯ − θ B )at
' 1 ' 2 2 ' q
q
顾及Bk为线性推移算子,则
xt = a t − θ a
' 1 t −1
− ⋯ − θ at − q
' q
此式为滑动平均过程,记作MA(q)
§6.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实际中,要进行模拟,既包括自回归部分,也包 括滑动平均部分,这时数学模型为
,⋯ , β
p
回归系数为 β = ( β 0 , β 1 , β
)T
§6.1 回归分析法
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由最小二乘法可求得回归系数的估值b:
b = ( x x) x y
由回归系数的估值可求得回归方程:
T
−1
T
ˆ = bx y
§6.1 回归分析法
2.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模型 y = x β + ε 中因变量 y 与自变量 x 1 , x 2 , ⋯ ⋯ , x p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需要 进行检验。 � 建立原假设 H 0 : β 1 = 0 , β 2 = 0 , ⋯ , β p = 0 � 求统计量 � 进行F检验
§6.1 回归分析法
对于非线性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变量的变 换转化为线性问题。例如,多项式关系
y = a 0 + a1 x + a 2 x
应用变量变换
2
+ ⋯ + anx
n
z1 = x , z 2 = x , ⋯ ⋯ , z n = x
2
n
转化成线性关系
y = a 0 + a1 z 1 + a 2 z 2 + ⋯ + a n z n
第六章 变形分析与建模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
§6.1 §6.2 §6.3 §6.4 §6.5 §6.6 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灰色系统分析模型 Kalman滤波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频谱分析及其应用
§6.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观测数据之间呈现相关性, 对时间序列
{x ( t )} (t= …,1,2,3, …)
y = xβ + ε
T
其中,设有N个变形量: y = ( y 1 , y 2 , ⋯ , y N ) 有p个影响因子:
⎡1 x11 ⎢1 x 21 ⎢ x= ⎢⋮ ⋮ ⎢ ⎢ ⎣1 x N 1
x12 x 22 ⋮ xN 2
2
⋯ x1 p ⎤ ⎥ ⋯ x2 p ⎥ ⋱ ⋮ ⎥ ⎥ ⋯ x Np ⎥ ⎦
bt
§6.1 回归分析法
一、曲线拟合
Yt = f (t ,θ ) + ε t L Yt = −bt 1 + µe
−θt
几类典型的趋势模型: 7 Logistic模型
8 Gompertz模型
Yt = L exp[− βe ]
§6.1 回归分析法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实际中, 变形值与变形因素之间的关系并 非都是线性的, 常呈现曲线关系, 另外,影响 变形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为此,需要解决一 个变量与多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而且,许多 因子对变量的影响还是非线性关系。
§6.1 回归分析法
逐步回归计算过程: 1.选第一个因子。由分析结果,对每一影响因 子x与因变量y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由显著性 检验来接纳因子进入回归方程。 2. 选第二个因子。对一元回归方程中已选入的 因子,加入另外一个因子,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方 程进行检验。
§6.1 回归分析法
逐步回归计算过程: 3.选第三个因子。根据已选入的二个因子,依 次与未选入每一因子,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三元 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来接纳因子。 在选入第三个因子后,应对原先已选入回归 方程的因子重新进行显著性检验。 4.继续选因子。
H0 :β
F=
j
b2 j / C jj S 剩 /( N − p − 1)
§6.1 回归分析法
三、逐步回归计算
由于多元回归本身不能判断各个自变量对因 变量是否都是显著的,由它所求得的回归方程不 是最佳的。 最佳回归方程:满足选进回归方程的因子都 是显著的,而未选进回归方程的其它因子的影响 不显著。
为自回归过程,记作AR(p)。现用线性推移算子Bk 表示,即 代入得
B xt = xt −2 , ⋯ B p xt = xt − p
22Biblioteka (1 − ϕ1 B − ϕ 2 B − ⋯ − ϕ p B ) xt = at
p
§6.2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1 − ϕ 1 B − ϕ 2 B 2 − ⋯ − ϕ p B p ) −1 = 1 − θ 1' B − θ 2' B 2 − ⋯ − θ q' B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