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一种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是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观察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观察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用实物或挂图等直观教具或演示实验来讲解说明某一问题时,就能抓住本质,看到其中的变化和区别,从而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其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传授知识与学生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观察等,其中以观察为主,因此在课堂内外创设观察环境,如: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动物行为等,对学生观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生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当然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生物观察中去。学生只有兴趣浓郁,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古往今来,生物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不少源于观察兴趣。达尔文自幼勤于观察,使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从“狗进食流唾液”这一极为普通的生理现象的长期观察研究中,首先提出
“条件反射学说”,他提出“观察、观察、再观察”,勉励后人重视观察。
1.设置教学环境,激发观察兴趣
准备好成套的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设计观察步骤。学生对活体标本及实地观察最感兴趣。
2.提出疑问,激发观察兴趣
根据教学要求提出观察目的,提出思考题、观察作业,使学生观察活动有目的、有结果。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组织学生观察时,要求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觉、知觉,把感知方向集中在一定对象和现象上。在组织观察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为什么而观察,观察的中心与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应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等。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顺序观察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起点,按一定的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如:讲授《心脏的结构》时,准备猪的心脏作标本,让学生观察猪的心脏,先让他们观察外形,然后放在解剖盘中,分别让学生捏心脏的上面和下面的心壁,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让学生捏心室的左右两侧壁,比较哪一侧的心壁厚,哪一侧的心壁薄。
2.对比观察
把两个或几个大同小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观察,从中发现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细微区别,以获得清晰的概念。如:讲授“种子的结构”一节时,分别让学生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抽学生回答观察得出的结果。结果是,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相同点是: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都有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两种植物种子结构的不同点是:①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②菜豆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几种种子的结构,这种“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比较观察方法,可进一步帮助学生揭示生物体的本质特征。
3.全面观察
通过某一实物的特征有意识地放在易混实物中,进行全面观察,从现象中见本质,从而获得对某一实物的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如:讲授《叶的形态》时,搜集许多不同植物的叶,让学生把平行脉和网状脉的叶分开,把单叶和复叶分开,这样通过学生对实物的全面观察,很快分出来了。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了平行脉、网状脉、单叶、复叶等概念。
4.重点观察
按某种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在全观察的基础上,对被观察对象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某一处或几处关键点进行重点观察。如:
讲授“被子植物分科”时,把不同科植物的花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区别,找出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从观察结果中学生能得出,十字花科的植物的花的特征:“花冠呈十字形”“花瓣四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尽力为学生创设观察环境,加以观察训练,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和认真观察的习惯。
1.运用多种感官协助观察
人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所以,在观察中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多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讲一讲、摸一摸、做一做,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增加观察效果。
2.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观察不认真、不细致,“走马观花”就视而不见,“有眼不识泰山”;观察的只是浮光掠影,就会只见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见事物的本质。
3.在观察中思考、分析问题
思考应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必要时还可以在观察之前,或
延伸在观察之后。启发学生在观察时要开动脑筋,通过对被观察对象的分析、比较、概括,以保证观察得更深刻、更细致。
4.乐于记录观察的结果
观察时单靠记忆是不行的,要教会学生随时把观察到的情况,
按要求加以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