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进程求解

合集下载

专题九考点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专题九考点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贴面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 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贴面”反映的是土地 有限而不是充足。因为经济发展快才导致房价高,造就了 “贴面楼”,此楼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 人居环境恶化。故选择 C 项。
答案:(1)D (2)C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 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 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答案:A
双项选择题 9.近 30 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主要表现在(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规模扩大
C.城镇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解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所以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加。而 D 选
(1)农民建“贴面楼”的直接目的是( ) A.满足流动人口定居 B.等待拆迁获取补偿
C.改善自家居住质量 D.出租“贴面楼”增加收入 (2) 农 民 建 “ 贴 面 楼 ” 的 事 实 反 映 这 一 城 市 城 区 () A.土地供给充足 B.经济发展缓慢 C.房屋租金较高 D.人居环境恶化
解析:(1)“贴面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 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 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 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等待拆迁获得补偿不是直接目 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选择 D 项。
解析:根据图中①②③④各个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发展的特点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①代表的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高, 投资环境好,易吸引众多外资。②代表的是浙江温州地区, 原因是温州企业多以个体私营为主,小商品销售发达。③ 代表的是苏南地区,原因是临近“长三角”,乡镇企业发 展快,因而城市化扩散迅速。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当地提供 优惠政策 土地 劳动力 服务设施
阅读资料“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图” ,“三来一 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来料加工为磐安县农民 收入贡献15个百分点,到 2006年底,发放加工费 10344万元,加工人员年 人均收入3400多元。
玉山镇是磐安县开展来料加工最早、最好的镇。从周边发达市县 寻找商机。开展箱包、头花、串珠、节日灯、 座垫、玩具、手 套、袜子、帽子、围巾以及一些小工艺品的加工。2003年政府 又投入近10万元资金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租用了两个摊位,新设 立了磐安县驻义乌来料加工办事处。 2006年发放加工费1900万 元;全镇有加工人员5448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54.3%,占 在家成年妇女总人数的95%以上。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 4.46亿人 34474.2亿元
湖南
占全国面积的20.78% 占全国总人口的34.76% 占全国的33.67%
江西
2.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范 围


国内生产总值
四川
贵州 云南
福建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 小珠三角: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 大珠三角: 小珠三角与香港、澳门。 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九个省份和
4、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管理。 珠海
澳门 香港 广州


小榄镇:五金
看看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常用品(品牌) 是来自于珠江三角洲的?
提示:可从电子、机械、家电、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等 考虑其品牌产品
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东莞) 深圳 康佳集团
深圳市诺亚舟教育控股有限 广东 (广州) 百斯盾 服饰 公司 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汕头) 广东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皮皮熊玩具有限公司

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特点
工业化进程通常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包括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以及生产方 式从手工业向机械化的转变。工业化还带来了城市化的发展,因为制造业往往集中在城
市地区。
区域工业化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例如,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 现工业化的国家,这一过程大约始于18世纪中叶,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其他 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紧随其后,也实现了工业化。
影响因素
影响区域城市化的因素包括经济、社 会、自然环境、政策和制度等。这些 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或制约城市 化的发展。
04 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 系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工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01
工业化进程中,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城市经济增长,
为城市化提供动力。
工业化带动人口流动
02
工业化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速城
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形成,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演变。如今,许多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而发达国家则努力保持其工业竞争力。
区域工业化的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驱动力
区域工业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内部需求 、外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内部需求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 量,而外部市场需求则为企业提供了销 售机会。技术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 的技术支持,而制度创新则有助于降低 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劳动密集型区域工业化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对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具有优势,能够提供大量 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 染等问题。
资本密集型区域工业化
这种类型的工业化对资金充足、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优势,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 经济增长。但同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也面临着投资风险、产能过剩等问题。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正利用地区为例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我国珠江三角洲正利用地区为例
相机的装配、玩具制造等。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 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 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优越
良 好 位置优越: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为劳 的 动密集型产业移入提供可能 区 位 接近市场 可以发展出口为 条 主的外向型工业 交通便利:特别是海运 件:
国际经济环境
与全国其它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有哪些?
2、根据上题的结果,你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20 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 件是什么? 对外开放的政策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 位条件。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地价低廉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的理想之地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自身因素)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 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 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 展。
中 国 第 一 侨 乡 江 门
——
阅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 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 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 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说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工业化和城市化1、城市化的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集中和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2、衡量城市化的标志: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⑵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工业化是否完成的指标:⑴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15%⑵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口<20%⑶城镇人口/总人口>60%4、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5、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⑴一般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

⑵发达国家: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为例)1、存在的问题: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⑵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⑶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如服务设施效益不佳、基础设施成本高等问题⑷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特大城市少,难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城市化建设思路:⑴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

⑵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⑶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⑴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⑵“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大城市圈⑶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⑷保障进城农民利益,使农村城市化有稳固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网络来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离地面20200千米的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组成。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件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 程课件
• 区域工业化概述 • 区域城市化进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析
01
区域工业化概述
工业化的定义与特征
工业化的定义
区域工业化是指一个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主要 表现为工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及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手段的 现代化。
生态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 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频发。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优化
区域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传统产业 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加快发展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促进生产要素 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创新驱动
0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挑 战与对策
资源环境压力
资源短缺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部分地区 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等。
环境污染
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 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态平衡。
进口替代阶段
随着工业基础的逐步建立,区 域开始发展民族工业,以替代 进口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出口导向阶段
在这一阶段,区域工业产品开 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导向型 经济逐渐形成。
成熟阶段
区域工业发展成熟,形成了完 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成为
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技术进步
资源禀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
模式 推动力 区位条件 特点
存在问题
珠江 三角 洲模

对 外外 企建开立放、毗国优邻家惠港政策澳,外为化向 主 进型 , 程经 城 快济 市
遍地开花, 城市间功能 重复,协调 性差
模式 推动力 区位条件
特点
存在问题
苏南 模式
大城市 扩散、 乡镇企 业发展
生产要素的聚集, 经济基础好, 产品市场的获得, 城市密集度高,依赖地域内部和 交通发达 国内市场,城市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
背景 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 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 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 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 生产厂家
高新技术产业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 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 政区之首
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环境污染加剧; 矿产、能源短缺; 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产业结构图
(3)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 变化? 产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 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 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 业升级工作?
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 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 欠发达地区转移;珠三角地 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生 态工业。
【深度思考1】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 性因素有哪些?
提示 (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 (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北部有南岭阻隔,经济 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2019·合肥模拟]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 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 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 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 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 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 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 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完成。

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主要特征与路径选择

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主要特征与路径选择

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主要特征与路径选择一、安徽区域工业化进程及主要特征从生产力角度看,人类社会依次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知识社会。

在工业社会,工业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进程影响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

安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但是区域内部各市工业化进程存在阶段性差异。

以工业化程度系数为评判标准(见表一),2021年,17个地市中,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淮南、淮北6市的工业化程度系数达到1,率先步入工业化社会;安庆、蚌埠、滁州、巢湖、宣城、池州、黄山、阜阳8个市的工业化程度系数达到0.5,进入了半工业化社会;而六安、亳州、宿州3市的工业化程度系数低于0.5,仍处于农业化社会,成为全省工业化的“短腿”。

区域工业化阶段性差异及特征主要为:1.区域工业化阶段差异与人均GDP水平差异密切相关从表二可见,各市工业化阶段性差异是与人均GDP水平差异密切相关的,说明工业化是造成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1年,马鞍山、铜陵、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等7市的人均GDP超过*****元,其工业化系数(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基本超过4。

黄山市的工业化系数为1,但是由于旅游产业的拉动力大,使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

其第三产业占比47.7%,仅次于合肥的49%。

人均GDP相对较高的宣城市,虽然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一般,但是其农业产业化以及旅游经济的贡献大。

亳州、宿州和阜阳3市的工业化系数低于0.5,仍处于农业化社会,其人均GDP排名也是倒数第三、四、一名,六安的工业化系数达到0.6,其人均GDP排名倒数第二,在于其老区、库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

2.区域工业化阶段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方面从表三可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与工业化进程的相关性。

非农就业比例超过50%的8地市依次为铜陵、马鞍山、芜湖、淮南、合肥、淮北、巢湖、安庆,其二产就业比例分别为34.5%、39.9%、27.8%、35.3%、27.8%、22.9%、29.8%、22.9%,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排列前六位的工业化程度系数达到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提高消费需求: 城市化提高居民收入水 平和消费能力刺激工业 产品的市场需求
城市化优化产业结 构:城市化推动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促进工业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发展带来人口 聚集促进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城市化提供劳动力、 市场、基础设施等条 件推动工业化发展
互动发展模式:工业 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形成良性循环
互动发展机制:政府政 策、市场机制、社会文 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 动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社会问题等
对策: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加强社会治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 量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问题与对策
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重工业
对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问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城市病
对策:加强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
对策: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
问题: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 制发挥不充分
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阶段: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农村人口比重较高 中期: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农村人口比重逐渐减少 后期:城市人口比重较高农村人口比重较低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策: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
问题: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 资源配置不合理
对策: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 场机制作用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概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家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提高。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展开分析,分别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区域工业化进程区域工业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提高区域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建设水平。

可以说,区域工业化进程是城市化的重要基础,只有发展了工业才能建设起现代化的城市。

在加快区域工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不同,因此如何协调区域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实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打破行业垄断,引导跨区域合作,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等。

加强产业培育产业培育是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之一。

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不仅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中,应该加强对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是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核心战略之一。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才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实施人才战略,既可以提高人才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可以促进其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发扬,为区域工业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促进城市化进程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进程需要经历城市化率不断提升、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体系更加完善等多个阶段。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护环境城市化进程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

因此,应该重视城市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知识讲解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知识讲解
判断依据: 工业产值增
幅的明显差异。
思考:为什么19 90年前后珠江三角洲 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 长差异如此明显呢?
第一阶段以劳动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前)附加值低;
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1990年以 后)附加值高。
第一阶段:发展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民工潮
第二阶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城乡一体化 城市群体系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 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
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 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同日,相邻的佛山、东莞和深圳 等珠三角城市也出现灰霾天气。
水污染
工业污水导致小河 变成暗红色,大量 鱼儿为此丧命.
广东乐昌一位村民在 水田里抓起一把黑乎 乎的粉尘溶解物,跪 在镜头前哭诉,村小组 最后一块水田即将无 法耕种,求记者帮助 挽救这块保命田。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 南中等职业中学近700 名师生3年来饱受马路 对面的陶瓷厂排放的有 害气体的侵袭,学生要 戴口罩上课,老师要闭 门办公,校园里的树部 分已经枯萎。
材料1:珠三角的位置
维多利亚港
香港
澳门
材料2: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 厦门),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 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材料3:位于珠三角范围内的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
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 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国内 背景
全国 最大 侨乡 之一
投资、引商、 推
引资

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
先 优于其他地 机 区吸引外资
国家 的对 外开 放政 策
发挥劳动力丰富、地 价低廉的优势
接受港澳产业 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的扩散
参于广泛的国际分工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的条件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 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可结合下图逐一分析。
(1)第一阶段:
工业基础薄弱
矿产资源贫乏

劳动力丰富
1979 1990

政策、侨乡优势
主导 劳动密集 产业 型产业
附加值 相对较低
引 进
资金、 技术、 设备
建 立
生活消 费品加 工厂
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增加值 增长较慢
发展 使
发展 高新 技术 产业
产业 升级
图解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珠三角模式
对外开放
小商品经营
大城市扩散
森林、矿产 资源开发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 业建立
工城 业市 化化
谢谢观看









202X
改革开放初期
外商投资 规模较小
吸引外资额 增长缓慢
(2)第二阶段:
政策优势
已不明显

1990

年 以 后

考点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考点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考点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开始扩大差距。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开始推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

首先,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工业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优惠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

例如,政府可以为在特定地区设立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并提供廉租土地供其使用。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会加大对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以满足工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需求。

同时,政府还会制定相应的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布局。

再次,政府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

政府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政府还会引导企业实施产业升级,转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提升整个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会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

政府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政府还会通过引进外地人才和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来补充人才需求。

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会带来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扩张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会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会扩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再次,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失,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对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关怀。

总体来说,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各方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够稳步推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原创2:4.8工业化与城市的推进过程及产生等问题

原创2:4.8工业化与城市的推进过程及产生等问题

(4)下列有关长江江苏、上海段沿岸地区城市由
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此过程称为城市化 B.在此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此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此过程主要表现为逆城市化
解析:(1)图例中已显示a、b、c、d四类城市等级。
(2)城市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广,职能种类越多,彼 此距离越远,反之亦然。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聚焦点一: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产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
产业升级面 临困境
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 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由 群;重视科技、人才的 于南岭阻隔,国内腹地 引进;推进“泛珠三角”
范围小,影响产业升级 的区域合作
规律技巧总结: 分析解答有关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需要
具备区域开发和整治的眼光,即熟悉其内容和步骤。 区域开发与整治的内容和步骤: 区域开发整治的实质,是从区域角度,协调好自
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大题材料一中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充分探究 区域开发和整治内容基础上提出的。
材料二 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 “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 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 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
变式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
变式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劳__动__密_集___ 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 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外,最 重要的国际背景是_国__际__产__业_结__构__调__整__。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2)
水平 本__低_的优 _提__高_ 势丧失
劳__动__密__集__型_产 业不能支撑该 地区工业化的 进一步发展
产业 升级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
新 技 术 产

世界:经济__全__球__化__、__信__息__化__,发
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_经__济__结__构__调__整__
全国 最大 的电 子
信息 产业 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产业比重变化
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5个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优越的政策: 如降低税率、土地租金等
3、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 近东南亚) 交通(水运、陆运) 政策(对外开放) 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
相互促进
城市化
3、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条件较好 优惠政策
第一阶段
条件较好 优惠政策
D莱州湾
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资__金__、技 术、_设__备__
建立
生__活__消__费__品__ 加工厂
工业增
加值增 长_较__慢_
改革开放 外商投资 吸引外资额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
展的原因是什么?
珠三角发展探秘
1、国际 背景因素
发达国家和地 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2.政策 因素
3.区位 因素
4.人文 因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优越 农业基础好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交通便利
(图片点击可放大)
相对位置 著名侨乡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 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 国其它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
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 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一。从经济方面 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 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 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 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矿产资源贫乏
优势、侨乡优势 型产业 (原因?)
第二 阶段
1990年后
政劳逐策动渐优力丧势低失已 成不本明优显势,恰化国产逢、家业世信与结界息地构经化区调济和新整全发一球达轮
高新技术 产业
增长迅猛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加快了城市化 进表程现
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 景观。
第二节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活动建议:
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 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 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与解决方案

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与解决方案

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与解决方案一、绪论区域工业升级是指在现有工业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更新升级生产的技术和产品、重新组织生产过程,提高工业链的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的过程。

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抉择,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和解决方案。

二、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1、科技创新区域工业升级的核心在于创新,而科技创新是区域工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2、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区域工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品牌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因此,企业应该增加品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3、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是区域工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国际上优秀的企业建立联系和合作,吸收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三、区域工业升级的解决方案1、环保生产环保生产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企业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样不仅符合社会责任,也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监督体系。

2、产业链整合产业链整合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通过产业链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规模效益的提高。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还能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

四、总结综上所述,区域工业的升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产业和企业不断努力。

本文从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战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工业升级的路径,从环保生产、产业链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工业升级的解决方案。

只有创新和开放的精神,才能引领区域工业升级的道路,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工业化进程求解
区域工业化进程求解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工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业界普遍认为“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改进工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竞争力,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促进工业发展的目的”。

通过两化融合,对工业来说其核心就是提高管理、生产和销售水平。

而工业水平的提高,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产量的增加。

这是最显而易见、但却最具悖论的两化融合成果。

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效率的提升,必然导致产品产量的增加。

而在当今中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还远未实现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工业产能过剩已日益严重;若两化融合的目标或最后实现的结果,是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那岂不是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速了工业的产能过剩,这难道不是与我们实施两化融合的初衷相悖吗?
质量的提高。

这是最希望实现的两化融合成果。

水平的提高,即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导致“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高新民),进而可以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但我们仍需注意,升级、换代后的产品是否还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能耗的降低。

这是最受欢迎的两化融合成果。

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工业能耗的降低,既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可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不二选择。

从业人员的减少。

这是最有可能、但又最难接受的两化融合成果。

效率提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减少从业人员的人数,进而降低企业成本。

但在中国(即使是欧美),工业都是实现就业的支柱行业,从业人员的减少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人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

因此,推进两化融合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对工业化所处的发展进程、工业化发展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来决定不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区域,其开展两化融合的时机和切入点。

对工业化进程快于信息化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加快信息化工作的步伐;
对工业化进程慢于信息化水平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力度;
对工业化进程与信息化水平相当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时,应保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同步进行。

(作者为山东威海市经信委副主任)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