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训练(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2.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矿物如CaCO3的分解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4.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A.CO B.CO2 C.SO2 D.NO25.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6. 200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7.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A. 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D.紫色的石蕊试液8.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A.SO2、CO2B.CO2、CO、SO2C.CO、CO2D.CO、SO29.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A.制纯碱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灭火D.光合作用10.通过比较,我发现在实验室收集O2和CO2()A.都能用排水集气法B.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C.都能用向下排空气法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11.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A.稀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食盐水D.石灰水12.烧水的铝壶用一段时间后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去这层水垢的最好方法是()A.用刀铲B.加适量稀盐酸溶液C.煅烧D.加适量醋酸13.NO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 含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2.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由此导致( )A.温室效应B.臭氧空洞C.酸雨D.白色污染3.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尼古丁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4.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的吸收B.动植物的呼吸C.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5.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晚上熄灯一小时。
今年3月28日全球有超过十亿人参加这项活动。
下列说法与提倡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节约能源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欣赏城市夜景D.关注全球气候6.CO 2和O 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7.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O 2===CO 2B.2C+O 2===2COC.2CO+O 2===2CO 2D.CO 2+C===2CO8.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空气④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9.在右图装置中通入X 气体,并在管口P 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高温 点燃点燃点燃浑浊,则X可以是( )A.H2B.COC.CO2D.O2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 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酸雨的罪魁祸首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3.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6.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8.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9.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 B. C. D.11.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12.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
九年级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二板块你应尽力完成,第三板块则由你决定取舍)第一板块本课题你学到多少基础知识?不妨检测一下。
(约16min)1. (094、095;10s)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A灼热的炭粉B灼热的氧化铜C澄清的石灰水 D 浓硫酸2. (088;4s)CO和CO2性质不同,尤其是化学性质的不同,原因是()A.CO 不溶于水B.CO2比空气重C.二者分子结构不同D.二者制法不同3. (023;5s)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A.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B.燃烧煤炭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太阳能淋浴器4. (097;20s)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是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③D.①②③④5. (085;40s)将螳螂放在盛有CO2的A瓶中,将蟋蟀放在盛有CO和O2的B瓶中,两个瓶都拧紧瓶盖,结果瓶中的小动物不久都死了。
A瓶中螳螂的死因是____ ___;B瓶中蟋蟀的死因是___ _____。
6. (091、095、187;8min)右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化学性质的装置。
(1)A是CO 2制取装置,反应容器内装有石灰石,长颈漏斗内应注入。
(2)B装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3)C内装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的现象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D中有两支高度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故可用来。
(5)链接问题:从A瓶中放出的CO2是否纯净干燥吗?答。
若要制取纯净干燥CO2,我们可以把B、C两瓶中的试剂换成饱和NaHCO3溶液(能吸收HCl气体)和浓H2SO4(具有强吸水性),此时B瓶中一定盛,B瓶中一定盛;若试剂位置颠倒,则不能达到的目的。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一、实验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
B、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沉到烧杯底部。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B、现象:塑料瓶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降低,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干冰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操作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出再烘干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分析稀醋酸能使小花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干燥的CO2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
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
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O理解辨析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
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6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A.B.C.D.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3.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生煤炉的房间放一盆水防煤气中毒B.用发霉的花生榨食用油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D.使用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CO、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4.有关2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石灰水C.鉴别2CO、CO:将气体分别通过紫色石蕊试液D.鉴别2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有A、B、C、D四支试管分别充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橡皮塞时,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可以互相转化D.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一氧化碳能够燃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金刚石很硬D.石墨用于制电极——石墨能导电9.如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人工降雨B.植物的光合作用C.尿素化肥D.灭火器灭火10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把混合气体点燃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隔绝空气加热1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 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带答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氮气2. 如图为CO 还原CuO “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 热浓硫酸 H 2O +C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所需CO 可现制现用B. 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 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 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3. 在一硬质玻璃管中盛放着8gFe 2O 3,通入CO 气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2g ,则此时玻璃管内固体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为下列的( )A. 6.8gB. 5.6gC. 2.8gD. 1.2g4. 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C 2O 3,实验证明其化学性质与CO 相似。
下列关于C 2O 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C 2O 3中碳的化合价为+3B. C 2O 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 在一定条件下C 2O 3能还原氧化铁D. C 2O 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 25.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 PM2.5 B. SO 2 C. CO 2D. N 26.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A. 人工增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制纯碱、化肥D. 灭火器灭火7.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A.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二氧化碳用来制汽水8.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物质甲乙丙选项A Fe2O3CO2H2OB C CO CO2C CaCO3CaO Ca(OH)2D H2SO4H2O H2A. AB. BC. CD. D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序号物质性质用途A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制冷剂B活性炭吸附性防毒面具C氧气助燃性医疗急救D木炭可燃性做燃料A. AB. BC. CD. D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植物的呼吸作用C. 化石燃料的燃烧D. 利用太阳能发电11.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C. 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12.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 ①②B. ③C. ②③D. ①③1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B.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 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 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14.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图中能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 医疗急救B. 霓红灯C. 人工降雨D. 高能燃料15.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16.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N2B. O2C. H2D. CO2二、填空题17.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化学上通常用一些化学符号表示物质、粒子等,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 ;(2)“雪碧”中的一种酸_____;(3)“洋和大曲”中的主要成份酒精______;(4)能进入人体血液中的亚铁离子____;(5)分子结构与足球相似,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方面研究的单质____;(6)农村大力推广使用的沼气(又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7)一种有毒气体,可用于铁的冶炼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含答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低碳生活”已成为热门话题。
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A.酸雨B.白色污染C.臭氧层破坏D.温室效应2.洁净的空气中性质比较活泼的化合物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某种稀有气体3.“吸烟有害于健康”。
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尼古丁B.一氧化碳C.焦油D.甲醛4.下列有关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可用作气体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碳酸水”的pH小于7D.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5.下列一氧化碳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6.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7.“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C.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D.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9.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62021年同步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有关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C.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响制备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2.能惹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COB. CO2C. SO2D. NO2二、简答题3.该校同窗搜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来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枯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4.以下有关CO2的实验,请回答以下效果中.〔1〕A实验的现象为______.〔2〕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3〕C实验的现象为______.〔4〕D实验只能证明CO2的______性质.5.依据如下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效果.〔1〕C装置中发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经过B装置停止实验时的现象,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______.〔3〕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A装置反响后的液体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二氧化碳这一性质,可以用于______〔填字母〕A、灭火B、消费饮料C、光协作用D、气体肥料〔4〕经过D装置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即不能熄灭,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从而使温度降低。
B、二氧化碳可用廓清的石灰水检验。
C、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制备。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应选:D。
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停止剖析、判别,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题主要考察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停止.2.【答案】B【解析】解: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惹起温室效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测试卷有答案
〔1〕氧化铁〔Fe2O3〕洞内可能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通过火把燃烧情况,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发生危险.
20、 〔1〕160 〔2〕80∶73 〔3〕32.3%〔或10/31〕
4. 用CO复原CuO,当mgCuO部分变红时停顿加热,待冷却后停顿通CO,此时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ng,实验共用去wgCO,生成ag CO2,那么最终得到Cu的质量为
A.4〔m-n〕g B.16w/7 g C.16a/11 g D.4m/5 g
5. 木炭粉、一氧化碳分别复原一样质量的氧化铜,那么所需木炭粉、一氧化碳二者的质量比是
17.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响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展研究,装置如下图.
〔1〕假设:该反响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响,测定参加反响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产生反响,可用来隔绝氧气.
〔4〕实验〔如表〕.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体的呼吸 C.木炭燃烧 D.煅烧石灰石
二、 填空题
16. 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沉淀后,假设继续通入CO2,会发生另外的反响,方程式为:CO2+ H2O+CaCO3=Ca〔HCO3〕2.假设向一定质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沉淀的质量〔纵坐标〕与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横坐标〕有如图的关系.请答复以下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的效果,使人如入仙境的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的性质,说出它的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干冰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二、预习展示学习建议:认真学习,然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下面的关于二氧化碳学案的检测题,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C+O2点燃CO2Ca(OH)2+CO2====CaCO3↓+H2O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练习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我国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因为香烟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物质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焦油D. 烟灰2.下列物质中,能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A. 氮气B. 氢气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3.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常温下都较稳定③常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都具有还原性⑤都具有氧化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⑤4.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反映实验目的.符合如图装置的设计意图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能源;③说明CO得氧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A. ①②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C. 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Fe2O3=2Fe+CO2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6.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不正确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 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 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A. AB. BC. CD. D7.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C60表示一个C60分子B. 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C. 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8.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X是()A. O2B. CH4C. H2CO3D. CO9.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 H2O(H2O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C CaO(CaCO3)高温煅烧D CO(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A. AB. BC. CD. D10.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第2页,共14页A. 氧气与氮气---闻气味B. 水银与石蜡---比较状态C. 水与过氧化氢---二氧化锰D.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观察颜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1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模拟炼铁原理示意图。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检测(附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上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7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H2B.N2C.O2D.CO2答案 D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N2和O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不是温室气体;氢气不是温室气体。
故本题选D。
2.(2017湖南永州中考)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红色—紫色—红色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D.红色—无色—红色答案 B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H2CO3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溶液恢复中性,石蕊溶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因此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3.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通过红热的铁丝C.用燃着的木条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答案 A 要除去CO 中含有的少量CO2,加入的物质只能与CO2反应,不与CO 反应,且反应后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杂质。
红热的铁丝不与CO2反应,B项错;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除去CO2,C项错;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CO发生反应,D项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不与CO反应,A项正确。
4.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答案 D D项中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物理性质);A项中的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的性质;B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C项中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D。
5.实验室中常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B.反应完成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减少,减少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C.为保证实验安全和得到纯净的还原铁粉,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一氧化碳至试管冷却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故B项错误。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
中考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含解析)一、单选题1.实验室要收集一试管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A. B. C. D.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B. CO和CO2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 反应CO+CuO Cu+CO2说明CO和CO2都有还原性D.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3.将CO2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活性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 红色→紫色→无色B. 红色→无色→紫色C. 蓝色→紫色→无色D. 无色→紫色→红色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A. B. C. D.5.下列关于CO2 与CO的不同点的比较,错误的是()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 危害: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6.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B.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C.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D. 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7.下列关于碳和碳和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CO2既可用排水法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C. 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热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检验纯度C. 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D. 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做法或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 由"氮气不为人体所吸收"可推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C.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D. 用带火星的木条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的氧气比空气中少10.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物理性质有关,也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 人工降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灭火D. 用作化工原料11.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 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条件有关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组成不同12.用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装入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出现浑浊,继续加热,但始终没有看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A. 碳过量很多B. 氧化铜过量很多C. 反应还没有发生D. 装置漏气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B. 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C. 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D.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二、多选题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 H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B NaOH溶液 Ba(OH)2溶液先加入CuSO4溶液、过滤C CO气体CO2气体通过灼热的CuOD CuSO4溶液 H2SO4溶液加入足量的氧化铜、过滤A. AB. BC. CD. D15.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的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B. 生成CO2的分子个数为原来分子总数的三分之二C. 反应后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D.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16.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把一支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无明显现象B. 烧杯中溶液变浑浊C. 试管内液面上升D. 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17.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B.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D.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18.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A. B. C.D.19.下列叙述中,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它来制铅笔芯B.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烧,可用于灭火C. 一氧化碳能燃烧,所以可作燃料D. 活性炭疏松多孔,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三、填空题20.现有① 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态氧,⑥水六种物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B. 空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C.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造成酸雨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气用于制造氮肥,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B. 活性炭用于防雾霾口罩,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D. 石墨可用作电车的电刷是利用其导电性和润滑性3.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过程中能够消耗二氧化碳的是()A. 燃料燃烧B. 光合作用C. 食物腐败D. 工业炼铁4.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CuO发生了还原反应C. 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既能有效防止CO污染空气,又能充分利用能源5.生活中容易发生“煤气”中毒,这是因为“煤气”中含有下列哪种气体()A. 二氧化碳B. 天然气C. 一氧化碳D. 液化石油气6.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B.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C. B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D. C处酒精灯作用是处理尾气7.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的原因是: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
其中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A.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 含碳燃料的燃烧D. 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8.宴会上,服务员向桌面上的一个容器中放入些固体,餐桌上立即雾气缭绕,好似人间仙境。
服务员所放固体是()A. 冰B. 碳C. 干冰D. 红磷9.碳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元素。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B. 金刚石、石墨之间可以转化,该转化为物理变化C. 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制碳酸饮料D.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 活性炭−防毒面具B. 氧气−气割C. 木炭−铅笔芯D. CO2−气体肥料11.“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九年级化学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 -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为__无__色、__无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__大__,__能__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叫__干冰__,易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__燃烧__,也不__支持燃烧__。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 2+H 2O===H 2CO 3__。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 2===CaCO 3↓+H 2O__。
此反应可用作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用途(1)干冰易升华,可用于__人工降雨(或作制冷剂)__。
(2)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于__灭火__。
(3)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__气体肥料__。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__温室效应__。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__无__色、__无__味的气体,__难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__小__。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燃烧时产生__蓝__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CO+O 2=====点燃2CO 2__。
(2)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 +CuO=====△Cu +CO 2__。
(3)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生物体因缺氧而中毒。
6.用途:用作气体__燃料__,用于__冶金工业__。
小节练习1.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B )A .红色——紫色——红色B .紫色——红色——紫色C .红色——紫色——蓝色D .红色——无色——红色2.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D )A .CO 2B .N 2C .O 2D .CO3.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 ,下列关于CO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CO 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 .CO 可用于冶炼金属C .CO 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 中毒4.仔细观察煤炉中煤的燃烧,你可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堂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1.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A.水蒸气B.CO C.CH4D.CO22.“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3.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把二氧化碳变成汽油”的高效转化新途径。
即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汽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随堂练习
第2课时一氧化碳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2.近年来,媒体常报道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
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盆旁边放一盆水B.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C.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D.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3.可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看颜色 B.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C.闻气味 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4.以下几种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O B.CO2C.H2D.O25.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6.按要求写出煤炉中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煤炉底部在煤充分燃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_ __。
(2)煤炉中部产生毒气的反应:__ _。
(3)煤炉表面产生蓝色火焰的反应:__ _。
7.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 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接着将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 _,即证明有CO存在。
8.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 )A.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将混合气体点燃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9.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毒B.可以燃烧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10.在如图装置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以是( )A .H 2B .COC .CO 2D .O 211.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初级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6单元课题3_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分钟训练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地,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地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答案:碳 氧 氧原子 有很大地不同2.一氧化碳主要化学性质是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地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答案: 可燃 还原 毒 燃料 还原3.影视舞台上常用于产生云雾翻滚地效果,使人如入仙境地物质是_________,其中产生云雾效果地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它产生雾地性质,说出它地两个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干冰 干冰升华时吸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作制冷剂 用于人工降雨4.用纯净地CO 还原CuO 时,试管中地CuO 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地气体通入澄清地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地石灰水_________.答案:黑 红 变浑浊10分钟训练1.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地混合气体20 g ,其中氧元素地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地氧化铜再通过足量地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地质量为________.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地质量不变,得20 g ×(1-64%)=m(CaCO 3)×12%则m(CaCO 3)=60 g.答案:60 g2.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地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地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地毒性.答案:血红蛋白 氧气 氧气3.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地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地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由题意得m(CO 2)×4432=m(CO)×2816m(CO 2)∶m(CO)=11∶14 答案:11∶144.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本题是化学原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地能力. 答案:C+O 2 点燃 CO 2 Ca(OH)2+CO 2====CaCO 3↓+H 2O5.下列有关CO 地说法正确地是( )A .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地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地性质.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地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地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里地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致使人体缺少氧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炉火上放一盆水,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所以此方法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答案:D6.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地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地叙述中,正确地是()A.都是无色有毒地气体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地对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毒地气体,A错.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B错.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当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当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C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D错.答案:C30分钟训练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地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地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动植物地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地燃烧③死亡动植物地腐烂④矿物如CaCO3地分解A.①③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地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一方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断消耗空气中地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动植物地呼吸作用、矿物燃料地燃烧、死亡动植物地腐烂、矿物如CaCO3地分解等又产生二氧化碳.答案:D2.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地是( )A.CO B.CO2 C.SO2 D.NO2思路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地含量增多,使地球气候逐渐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答案:B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地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地是( )思路解析:A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石反应,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些均是二氧化碳地化学性质地体现.D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地密度比空气大,这是二氧化碳地物理性质.答案:D4.2010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出了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全降解塑料——二氧化碳聚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地是( )A.生产该聚合物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地排放,减缓温室效应B.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地廉价资源生产全降解塑料C.该塑料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方面D.二氧化碳聚合物就是固体二氧化碳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聚合物是一种无毒、阻气、透明地全降解塑料,并非固体CO2,可用来包装食品、制一次性餐具等.由于CO2是生产聚合物地原料之一,故能减缓温室效应.答案:D5.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地是( )A. 澄清地石灰水B. 蒸馏水C.灼热地氧化铜D.紫色地石蕊试液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地差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一氧化碳能使灼热地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答案:B6.(经典回放)含有硫地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地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地是( )A.SO2、CO2B.CO2、CO、SO2C.CO、CO2D.CO、SO2思路解析:CO2不属于大气污染气体,故A、B、C三项排除.答案:D7.(经典回放)小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装置A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装置B 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思路解析:CuSO 4CuSO4粉末变成蓝色晶体,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CO2,从而可推出石蜡中含有碳元素.答案:白色固体变成蓝色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8.现有A和B组成地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地化学式:A.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此题是实验推断题,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目中有关信息和物质间地联系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 CuO CO2Cu CO9.通过实验探究地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地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地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地方案.A同学地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地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地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地干燥地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请你对A、B两同学地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1)哪个同学地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案合理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地物质,既需证明它能与水反应,又需要证明反应后生成物具有酸性.A同学做地实验甲,易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地错误结论.B同学做地实验乙,其中Ⅱ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Ⅳ说明只有二氧化碳与水相互作用后地产物才能使石蕊变红,与Ⅰ实验对比说明该产物具有酸性.答案:(1)B同学地实验方案合理(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地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地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地结果,而是酸作用地结果,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地物质10.某纯净气体通过下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地组合是什么?思路解析:本题是由实验现象探讨物质组成地题目,有一定地开放性.实验过程中,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气体既不是酸性气体(CO2、HCl、SO2……),也不是碱性气体(NH3).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经过B装置反应后有CO2气体生成.已知通入地气体和B中玻璃管内盛地黑色粉末都是纯净物,说明玻璃管中盛地不是炭粉跟氧化铜地混合物.根据已有知识可确定气体和黑色粉末地可能组成是: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答案:氧气和炭粉或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粉末.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V7l4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
CO2 能与水反应;CO2 能与氢氧化钙反
应。
3.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有:;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4.CO2的用途:
等。
课堂练习】:
2.下列图中,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切割金属 B .霓虹灯
3.近年来地球气候逐渐变暖,科学家们认为这是“温室效应”所致。
下列气体进入大气层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是( )
1.下列有关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C .医疗急救
D .灭火
A.CO .CO2 C.SO2 D.NO2
4.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 ),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实验4: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漓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2 的目的是:;
(2)补充实验3:
;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
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课后巩固】: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2.下列气体中,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是()
A.氮气 B .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
化碳
3.2011年11月28日到12月11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
1)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导致(填序号)。
A.温室效应B .酸雨C .白色污染D .臭氧层空洞
2)为了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X+H2O,则X(甲醇)的化学式为。
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02 气体性质的实验:
是,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02 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试液里(图乙),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王丽同学轻轻捏丙中胶头滴管(图丙),看到的现象
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课前预习】: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是一种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 可燃性:反应的现象
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② 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现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人烧杯中图甲),观察到的现象
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4.CO的用途是和在冶金工业中作。
【课堂练习】:
1.“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尼古丁D .焦
油
2.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
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D.一氧化碳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 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B .蒸馏水C.灼热的氧化铜 D .紫色的石蕊试液
4.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CO2+C2CO
B.2C+O22CO
C.2CO+O22CO
2
D.C+O2 CO2
5.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的下列气体组合中都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是( )
A.SO2、CO2 B.CO2、CO、SO2 C.CO、CO2 D.CO、SO2 6.木炭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① 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
它们都能与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由于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请写出区分它们的化
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课后巩固】:
1.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利用一种复杂的金属复合物研制出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颜色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
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2.鉴别O2、CO、CO2 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 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 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 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4.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_ 5.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改进措施是。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3)实验过程中,图中A 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处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是.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 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无色无味,大,能,干冰。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H2O===H 2CO3;CO2+Ca(OH)2===CaCO 3↓ +H 2O 。
3.CO 2,O 3,CH4 和氟氯代烷,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谨乱砍乱伐等。
4.灭火,做制冷剂,气体肥料,化工原料。
课堂练习:
1. D 2. D 3. B 4.(1)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将干燥纸放入CO2 中,干燥纸不变色;
(3)CO2+H2O═H2CO3 。
5.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得
20 g×(1-64%)=m(CaCO3)×12% 则m(CaCO 3)=60 g。
答案:60 gCO2+H2O═H2CO3
课后巩固:
1.D 2.D 3.(1)A (2)CH 3OH(或CH4O) 4.(1)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①密度比空气大,②不支持燃烧。
(2)①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中液体呈红色;② CO 2+H2O═H2CO3。
(3)烧瓶内溶液变浑浊,气球逐渐涨大;澄清石灰水吸收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同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涨大;Ca(OH)2+CO2═CaCO3↓ +H2O。
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课前预习
1.无色无味,略小,难
2.①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CO+O 2 2CO2;②黑色粉末变红,CO+CuO Cu+CO 2。
3.CO,O2
4.作燃料,还原剂。
课堂练习:
1.A 2. D 3.B 4.C 5.D
6.①氧气(或氧化铜),C+O2 CO2(或)CO+CuO Cu+CO 2.
② CO2+Ca(OH)2=CaCO3↓ +H2O.(写一个即可)
课后巩固:
1.A 2. D 3.A
4. C CuO CO2 Cu CO 5.(l)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把尾气点燃,
(2)先通一氧化碳。
(3)黑色粉末逐渐变红;CO+CuO Cu+CO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