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黑腐病研究进展
甘蓝幼苗感染黑腐病后SOD_POD活性的变化
甘蓝黑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近年来,这种病害在我国蔬菜生产区普遍发生,造成甘蓝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品质和产量的严重下降。
不同甘蓝品种对黑腐病抗病性表现不同,除含有不同抗病基因外,内部的一些物理结构及各种氧化酶的特性也反映了植物的抗性。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能抵御活性氧及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增强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但对其在收稿日期:2009-05-09作者简介:崔瑞峰(1977-),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蔬菜育种研究。
抗病反应中的变化规律说法不一。
为此,本试验对4种不同抗病性级别的甘蓝材料苗期接种甘蓝黑腐病致病菌,测定SOD、POD 活性进行比较,以期得出苗期抗病性与其生理生化代谢反应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推广甘蓝新品种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供试材料本试验选用甘蓝庆丰(感病)品种为对照,以山文章编号:1003-8701(2009)05-0035-03甘蓝幼苗感染黑腐病后SOD、POD活性的变化崔瑞峰,杜娟(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本试验选取高抗、抗病、耐病和感病4种不同抗病性级别的甘蓝材料各1份,进行黑腐病病原菌的接种,并测定幼苗的SOD、POD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变化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014号组合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其它3种材料,而对照品种接种的与未接种的植株体内SOD、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
说明受病原菌感染后,植株体内酶活性的变化程度可反映其抗病性强弱,而且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保持了较高的酶活性。
关键词:甘蓝;黑腐病;SOD;POD中图分类号:S635文献标识码:AChange of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in Cabbage Seedlings Inoculatedwith Black RotCUI Rui-feng,DU Juan(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Engineering,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455000,China) Abstract:Four materials of cabbage that belonged to high-resistant,resistant,tolerant and susceptible were inoculated with black rot in this study.Suc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s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were tested.The 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of SOD and POD and resistance to black rot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resistant materials and susceptible materials,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in seedling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prolonging of time.The activity change range of SOD and POD in‘NO.014’between inoculated materials and non-inoculated materia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ree other materials.The change range of‘Qingfeng’between inoculated materials and non-inoculated materials was the lowest.The change degree of enzyme in plants could reflect the resistance ability.Furthermore the'resistant'materials had higher enzyme activity than the'Susceptible' materials.Keywords:Cabbage;Black rot;SOD;POD吉林农业科学2009,34(5):35-37,40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表1不同甘蓝材料黑腐病菌接种后与未接种S OD 活性umol/(g ·min)材料处理处理后天数(d)135101316014接种后222.6265.7358.4463.5466.1496.7未接种220.5261.6317.5376.7318.3385.3010接种后231.4231.9324.1331.6366.2405.3未接种227.7230.6303.6289.9324.7335.3011接种后242.5305.1329.8389.5432.6438.4未接种231.5291.7315.7369.7410.7369.4庆丰接种后239.1309.1243.3418.3421.4457.6未接种235.1301.1227.7391.7379.7395.6图1黑腐病菌处理后S OD 活性增减比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培育的甘蓝新组合011号(耐病)、010号(抗病)和014号(高抗)为鉴定对象,3个新组合的种子由张光星教授提供。
甘蓝细菌性的黑腐病
研究趋势
目前,甘蓝细菌性黑腐病的研究 正朝着综合防治的方向发展,旨 在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防治方
法。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应用 将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同时,科研人员还在深入研究病 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途径。
甘蓝细菌性的黑 腐病
汇报人: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原菌 • 发病规律 • 诊断与防治 • 研究进展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蓝、花椰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
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叶柄和茎。叶片受害,呈“V”形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叶柄受 害,病斑呈条状,褐色,维管束变黑;茎受害,维管束变黑,皮层腐烂,易开裂。此外,病株还会出 现叶片皱缩、发黄、萎蔫等症状,与健康植株形成鲜明对比。
的国际竞争力。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 害。
该病害在甘蓝生长过程中,通过灌溉水、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对甘 蓝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种植方式、品种抗性等多种因素 相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问题与挑战
发病过程
初侵染
病菌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侵入途径
病菌通过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等)或伤口(如昆虫咬伤、机械损伤等)侵入甘蓝植株 。
病症表现
黑腐病在甘蓝叶片上表现为水渍状淡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黄褐色坏死斑,边 缘常具有黄色晕圈。在叶脉上可形成“V”形坏死斑。
甘蓝类黑腐病形成与防治和治疗
品种退化
长期种植同一品种的甘蓝,容易造成品种抗性退化,增加感 染病害的风险。
栽培管理
01
02
03
轮作制度
连作或轮作不当,病原菌 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增加 病害发生的概率。
施肥管理
过量施用氮肥或施肥不均 衡,导致植株生长弱,抗 病能力下降。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导致病原菌积累。同时, 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 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
利用对甘蓝类黑腐病具有拮抗作用的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 ,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
生物肥料
使用生物肥料,如生物有机肥、生物 菌剂等,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 甘蓝的抗病能力。
未来治疗技术的创新方向
高效低毒药剂研发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 药剂,既能有效控制甘蓝类黑腐 病,又能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的 影响。
生物农药应用
利用生物农药进行甘蓝类黑腐病 的治疗,具有环保、安全、高效 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治疗技术的 创新方向。
综合治疗技术
结合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 防治等多种技术手段,制定综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 防治成本。
灌溉方式
大水漫灌或浇灌次数过多 ,容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 ,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 病害的发生。
03
甘蓝类黑腐病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黑腐病具有较高抗 性的甘蓝品种,降低病害 发生的概率。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 理,如温汤浸种或药剂拌 种,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 原菌。
轮作与土壤消毒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及时诊断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防治
02
通过合理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增强了羽衣甘蓝植株的
抗病性和适应性,减少了病害的发生。
提高产量和质量
03
在防治过程中,注重提高羽衣甘蓝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优质高
产的目标。
花椰菜防治效果
科学预防
针对花椰菜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注重预防工作,采取科学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
控制病情蔓延
在病害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蔓延和传播,保护花椰菜的生长发 育。
结球甘蓝霜霉病
叶片出现不规则黄色病斑,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霉层 。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
结球甘蓝黑斑病
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黑 色霉层。通风不良、湿度高、氮肥过多时易发病。
羽衣甘蓝病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羽衣甘蓝软腐病
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成褐色腐烂状,湿度大时产生白色霉层。多 发生在根茎部或叶柄基部。
03
在农药防治中,应优先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 理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
对防治措施改进的建议
加强甘蓝类蔬菜病害发生规律的深入研究,为制 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的病害发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 案,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加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保型防治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力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 。
甘蓝类蔬菜常见病害防治
contents
目录
• 甘蓝类蔬菜病害种类 • 病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 病害防治方法 • 防治措施应用效果 • 结论
01
甘蓝类蔬菜病害种类
结球甘蓝病害
总结词
在甘蓝类蔬菜中,结球甘蓝病害最为常见,主要包括黑腐病、软腐病、霜霉病等。
甘蓝黑腐病的发病规律 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 蔬菜种植技术
甘蓝黑腐病的发病规律甘蓝黑腐病的防治-蔬菜种植技术甘蓝黑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毁灭性病害,常与软腐病混合发生,造成大面积死棵。
甘蓝移栽后,从出生第一片叶起,便可发生此病。
多从叶缘的虫咬伤口处开始发病,病斑向两侧和向内扩展呈“v”字形。
虫害伤引起的病斑不规则,初发病时叶片褪绿显灰绿色。
天晴时,病斑萎蔫,阴天、傍晚又恢复正常,持续几天后失去恢复能力。
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叶色变褐,干燥时变脆干枯,根茎处维管束变黑,叶柄中空干腐,病害沿植株维管束发展,从外叶蔓延至内叶,最后外叶枯死,包心不紧。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甘蓝黑腐病的发病规律甘蓝黑腐病的防治。
甘蓝黑腐病是危害甘蓝的一种重要病害,从苗期至结球期都可发病,多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重发,往往给菜农带来严重损失。
一、危害症状甘蓝幼苗染病后,子叶呈水渍状,病叶自叶缘顶部凹陷处开始变黑,病斑以叶脉为中心扩大,后期病叶枯萎垂下。
结球后的甘蓝发病时,叶球上生出淡黑色病斑,局部叶脉变紫黑色并逐渐扩大,但不会软化腐败。
甘蓝根茎染病后,导管部变黑渐腐,根茎内生出空洞。
剖开染病球茎可见:维管束全部变黑或腐烂,但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球茎呈黑心或干腐状,这一点区别于甘蓝软腐病(养殖:/)。
二、发病规律该病初侵染源为带菌种子和土壤中的植株病残体。
该病原菌可存活2~3年,通过灌溉水、农事操作及害虫危害传播蔓延。
此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9℃,耐干燥。
因此,温度高、播种早、管理粗放、害虫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病较重;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土壤排水功能差,氮肥施用量大,有机肥、钾肥、微量元素肥等施用量少,土壤微生物环境不平衡等,有利于该病原菌的存活及繁殖。
三、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
播种前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15分钟,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浸种2小时。
浸种完成后,用清水漂洗4~5次,晾干待播。
2.农业措施。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
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50.7×1.0-3.0μm,具1-5根极
生鞭毛。
在牛肉汁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至 灰白色的圆形菌落。
在寄主上可产生深褐色色素。
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特点、病原 菌形态特征进行诊断 。
注意与甘蓝霜霉病、 甘蓝黑腐病的区别。
必要时,进行病原菌 的分离和鉴定。
03 甘蓝细菌性黑斑 病的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农药,如铜制剂、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每隔7-10天喷洒 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能有效地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发生。
以菌治菌
利用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喷洒拮抗菌剂,能有效地控制病害 的发生和蔓延。
04 甘蓝细菌性黑斑 病的研究进展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
汇报人: 2023-12-01
目录
•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概述 •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的诊断和识别 •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的研究进展 •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实践 • 展望与建议
01 甘蓝细菌性黑斑 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甘蓝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由细菌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和可靠性。
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化学防治
研究有效的化学药剂和治疗剂,以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通过拮抗、竞争 、捕食等方式,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轮作制度、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减少病原菌 的滋生和传播,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甘蓝类黑腐病发生与防治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的特点,可用于防治甘蓝类黑腐病 。例如,使用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剂抑制病原菌的生 长和繁殖。
增加有益菌群
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群 的数量,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 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铜制剂、抗生 素类药剂等。
05
甘蓝类黑腐病防治建议和 展望
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01
深入研究甘蓝类黑腐病的发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为研发新型防 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02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投入,加快研发高效、低毒、低成本
的防治药剂和技术。
加强与国际先进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
03
甘蓝类黑腐病防治技术。
农事操作
农事操作如耕地、播种 、收获等过程中,病原菌 会通过农机具、人畜和灌 溉水等方式传播。
易感植物和环境条件
易感植物
甘蓝类蔬菜如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等对黑腐病高度敏感。其他十字花 科蔬菜如大白菜、萝卜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环境条件
高温高湿、连作地、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过量等条件下容易发生甘蓝类黑 腐病。另外,植株生长不良、受到其他病害或虫害侵害时,也容易感染黑腐 病。
要点二
Vibrio cholerae
病原菌中的一种名为产毒菌株的霍乱弧菌,能够产生 耐热、稳定的肠毒素,导致人类感染后出现急性腹泻、 呕吐等霍乱症状。
传播途径
01
02
03
风雨传播
病原菌可以通过风雨传 播,从植物伤口或气孔侵 入,引起植物发病。
昆虫传播
甘蓝黑腐病苗期抗病性鉴定
psr vC mps i黄单胞杆菌属 , et s . i p a ets r 甘蓝黄色杆 菌) 由 , 中国农 业科学 院蔬菜花卉所提供 。
12 方 法 .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 每个处理 2 株 苗 , O 3次重复 。种子于 8月份播种 , 温室育苗 。幼苗 4 ~6片
黼指c一 数
得 高抗病 品种 。
般, 幼苗生长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 。 122 病原菌接种 接种液制备[用 常规配制法 , .. 6 配制 成 1 0c / 浓度 的细菌悬浮液 , ×1。f n u 冰箱 中保存 备用 。
接种方法参考蔡岳松 、 龚静 、 李永镐 等凹 引, 采用喷雾 接
温水浴浸泡几分钟 , 再用 1 高锰酸钾处理 2 i, 5 n清水 m 冲洗 3 ~5次。育苗土 消毒 , 干燥箱 10 8 ℃烘 2h后 7 ̄10
备用 。将营养钵 ( c 8 mX8c 在 1 福 尔马林溶液 中浸 m)
种作 对照 , 采用 1 0cun 浓 度黑 腐病 菌种 悬 浮液 ×1 f/ 喷雾接种于 4 片真叶甘蓝幼 苗。进行甘蓝 不同材料 ~6 间抗病性 比较鉴定 。试验显示 , 种后 7d 右 , 接 左 幼苗 叶
摘
要 : 京丰”“ 以“ 、庆丰” 铁 头” 和“ 3个生产上的主干甘蓝品种为对 照, 5 对 个新 育成的甘蓝
新 组 合 (00号 ”“ 1 号 ”“1 “1 、0 1 、0 2号” “ 1 、0 3号” “ 1 ” 进 行 苗 期 “ 蓝 黑 腐 病 ( a bg l k 和 04号 ) 甘 C b aeba c
rt” o)病原 菌的接种处理 , 调查其病情指数 , 并进行抗病性鉴 定和分级 。结果表 明 : 3个对照品种 中 “ 头” 铁 表现 为“ 抗病”“ ,京丰” 现为 “ 病” “ 表 耐 ,庆丰” 则表现 为 “ 感病” 份 甘 蓝新 组合 材料 中, 。5 “1 04号” 表现 为“ 高抗”“ 1 ,00号” “1 和 0 2号” 组合表 现 为“ 病” “ 1 抗 ,0 1号” “ 1 和 0 3号” 组合表 现 为
甘蓝常见病害
甘蓝常见病害甘蓝是春秋季为数不多的蔬菜之一,而且经济实惠。
然而甘蓝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病害,导致甘蓝减产。
下面介绍甘蓝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
1、甘蓝黑腐病甘蓝黑腐病主要发生在结球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菜花等甘蓝类蔬菜,在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早衰等不利条件都可引起黑腐病,它主要危害叶片、球茎、叶球。
1.1发病症状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染病时,病菌会从水孔侵入,多从叶缘开始发生,叶缘呈“V”字形病斑,在病斑周围常具有黄色晕圈,叶片上有不规则的淡褐色病斑,病斑会逐步蔓延扩大致使周围组织变黄枯死;病叶上的病菌由叶部导管传导到茎部的导管上,再从茎部导管向上、下发展,引起植株萎蔫,同时维管束变黑腐烂。
环境干燥时,叶片病斑干而脆,但没有臭味,湿度大时,病部腐烂。
1.2发病原因该病主要是由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Xa侵染所致。
病菌在种子或在病残体内存留在土壤中或在种株上越冬。
如果播下带病的种子很可能被害而不能出苗,即使出苗后,病菌也会从幼苗子叶叶缘水孔侵入,会引起幼苗发病死亡。
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1年以上。
田间传播病菌的载体主要是农事操作、雨水、病株、肥料、灌溉水、昆虫等。
病菌从虫伤口或从叶缘的水孔侵入,上下蔓延,造成系统性侵染。
此外,带菌的粪肥,也可传播病菌。
1.3综合防治措施提倡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3.1农业预防为主。
一是采取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二是整地选地时避免过岗过涝地块,适时播种。
三是采用无病土育苗,以保证苗健无病。
四是在无病区留种或无病株上采种,可从源头上减少菌源。
五是播种前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浸种或50℃温水浸种20min,种子处理后清水漂洗3-5次,晾干后待播,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六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追肥,防止早衰。
预防菜青虫等发生,以减少虫口数量,减少病菌侵染。
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收获后应清洁田园,减少病菌越冬数量。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
2023-11-08
目 录
•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概述 •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规律 •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案例分析 •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未来研究和展望
01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是一种由欧文氏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
湿度
湿度是影响甘蓝细菌性软腐病发 生的重要因素。在多雨、多雾、 多露的高湿条件下,病害的发生 和蔓延会更加严重。
土壤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可在 土壤中存活多年,土壤的带菌量 和性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
病害循环和传播
初侵染源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病 残体、未腐熟的农家肥等部位越冬,成为下 一季的初侵染源。
对作物的影响和损失
影响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会导致甘蓝叶片和茎部组织腐烂,严重影响甘蓝的产量和质量 。
损失
如果不及时防治,该病害会导致作物大片死亡,甚至可能造成绝收,给农病 规律
发病条件和环境因素
温度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适宜温 度范围较广,一般在15-30℃范围 内均能发病,但以25-28℃最为适 宜。在高温干旱或阴雨高湿条件 下,易导致病害发生。
05
甘蓝细菌性软腐病的未来 研究和展望
病原菌的基因组学和进化研究
病原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发现 与致病力、抗药性等特性相关的关键基因, 为病害防控提供新的靶点。
病原菌的进化研究
探究病原菌的进化历程和适应机制,揭示其 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异和演化趋势,预测未来 病害的发展趋势,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防治措 施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巧防治和治疗
诊断和识别
03
症状识别
甘蓝叶片出现“V”形黄褐色或 褐色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
向内部扩展,造成叶脉坏死。
叶片坏死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脱 落,植株生长受阻。
根茎腐烂时,病部呈水渍状,腐 烂变黑,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
菌脓溢出。
鉴别诊断
与甘蓝软腐病的区别
软腐病为害根茎和叶片,但无黄色晕圈和菌脓。
与甘蓝黑胫病的区别
分布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中 国也广泛发生。
传播
病菌主要通过带菌种子、土壤及 植株病残体传播,风雨、灌溉水 、昆虫及农事操作等均有可能加 重病害发生。
危害和影响
危害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不仅影响甘蓝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对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造 成严重的威胁。
影响
该病会导致甘蓝叶片枯黄,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进而影响其 生长发育。同时,病菌还会在土壤中大量繁殖,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生态 环境。
05
治疗方法和实践
常规治疗方法
种子处理
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 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 种后播种,可减少病原菌 的侵染。
农业防治
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轮 作,选用抗病品种,清洁 田园,施足底肥,培育壮 苗,合理浇水等。
化学防治
用链霉素、土霉素、氯霉 素、琥胶肥酸铜等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
替代疗法
黑胫病主要为害根茎部,造成根茎部腐烂变黑,但不溢出菌脓。
诊断步骤
观察甘蓝植株的症状 表现,确定是否符合 细菌性黑腐病的症状 特征。
根据病原菌的鉴定结 果,确诊是否为细菌 性黑腐病。
若症状符合,需采集 病样,进行病原菌的 分离和鉴定。
防治策略和方法
04
甘蓝主要病害资料
甘蓝主要病害资料1 黑腐病黑腐病是甘蓝主要病害之一,属于细菌性病害。
田间实拍:表现症状:主要危害叶、叶球或叶茎。
幼苗到成株均可染病。
细菌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萎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或细黑条。
成株受害,多从叶缘及虫伤处首先出现黄褐色“V”字形病斑,病部叶脉坏死变黑,以后沿叶脉、叶柄蔓延到茎部和根部,严重时被害叶叶柄及茎部干腐,造成外叶枯死,结球不紧。
防治处方:75%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3%中生菌素600~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严重时,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600倍液。
2.霜霉病田间实拍:表现症状:初时在叶片上产生褪绿斑点、扩展后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大小5-10毫米或更大,黄色或淡黄褐色,稍凹陷。
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白色霉层。
有时病斑正面亦生有白色霉状物。
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连片,致使叶叶干枯。
防治处方:64%杀毒矾5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80%大生800借液,或72%克露600倍液,或30%绿叶丹300倍液。
3.病毒病田间实拍:表现症状:苗期染病,叶片产生近圆形斑点,直径2-3毫米,以后整个叶片颜色变淡或变为浓淡相间绿色斑驳。
成株染病除嫩叶出现浓淡不均斑驳外,老叶背面有黑色坏死斑点,病株结球晚且松散。
有时叶片皱缩,质硬而脆,新叶明脉。
防治处方:病毒病一般是由蚜虫传播,所以一定要从源头上清除防治。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7%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0倍液。
已经染病可用2%宁南霉素200~4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200倍液4.软腐病软腐病是甘蓝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
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40%~60%。
甘蓝的病虫害有哪些甘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蚜虫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防治和 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化学防治可选用高 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物理防治可以设置黄板诱杀或安装防虫网。 在甘蓝栽培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
除残株败叶,减少虫源。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主要危害甘蓝的叶片和嫩茎,以幼虫取食叶 肉为主,严重时叶片只剩下表皮,形成“天窗”状。 斜纹夜蛾的成虫为夜蛾,幼虫呈暗绿色或黄褐色,背 部有黑色纵线。斜纹夜蛾在甘蓝上一年发生多代,以 蛹在土壤中越冬,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方法:斜纹夜蛾的防治主要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 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生物防治可以释放斜纹夜蛾的天 敌,如寄生蜂、蜘蛛等;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的 化学药剂,如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在甘蓝栽培 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残株败叶,减少虫 源。同时要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避免与斜纹夜蛾 喜食的作物相邻种植,以减少虫源。
04
CATALOGUE
甘蓝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甘蓝品种 ,如绿球60、中甘17号等。
避免连作,最好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 减少病原菌积累和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清洁田园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增强植株抗病 能力。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残叶等,减少病原 菌传播。
生物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等生 物农药防治甘蓝病虫害。
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甘蓝病虫害,如 瓢虫、草蛉等。
以菌治虫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 甘蓝病虫害,如芽孢杆菌、木霉菌 等。
化学防治措施
防治虫害
使用化学杀虫剂如敌百虫、吡虫 啉等防治甘蓝虫害。
甘蓝类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甘蓝类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夏秋雨季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细菌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侵染引起。
该病可为害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和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甘蓝类受害最重,萝卜次之。
1症状识别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叶球或球茎,各生育期均可发生。
幼苗出土前引起烂种,造成缺苗。
苗期子叶受害呈水渍状,致使植株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
真叶上病菌主要由叶缘水孔侵入,形成“V”字形病斑;亦可从叶内伤口侵入,在其附近形成不规则病斑。
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坏死,具明显的黄绿色或黄色晕边,病健界线不明显。
病斑中叶脉灰褐色或黑褐色,缢缩变细(较粗的叶脉较为明显)。
病菌进一步沿叶脉向叶内或四周扩展,可形成较大的坏死区或不规则黄至黄褐色大斑,其边缘淡黄色。
病害严重时可引致全叶枯死或外叶局部或全部腐烂。
气候干燥则病斑干枯或呈穿孔状。
病菌通过茎部维管束进一步蔓延到短缩茎、叶球,使外部叶片变黄直至萎蔫枯死。
球茎受害则维管束变为黑色或腐烂,但不臭,干燥时呈干腐状。
病菌从果柄维管束进入角果,或从种脐侵入种子内部,造成种子带菌。
2发病条件与规律病菌在种子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在留种株与十字花科冬菜上越冬。
借带菌种子、带菌堆肥、病苗、灌溉水、风雨及农事操作等作远距离或近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出土时子叶及幼茎即可发病。
病菌从子叶和真叶的水孔和伤口侵入。
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温度51℃经10min,日均温16~21℃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
高温高湿,多雨露重的天气利于病菌侵入和病害流行。
育苗期间遇上大雨或定植后遇暴风雨,往往病势发展快。
低洼易积水或灌水过多,播种偏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早衰及害虫(黄条跳甲、小菜蛾等)防治不及时的田块病害往往发生较重。
3防治方法3.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如普通结球甘蓝中的西园3号、4号及中甘9号等,花椰菜中的厦花杂交1号,白雪公主及福花1号等,青花菜中的中青1号、2号,碧秋等均较抗病,宜根据生产要求,或消费习惯因地制宜的选用。
甘蓝黑腐病菌XC_3374基因功能的初步探究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S u b t r o p i c a l A g r o - b i o r e s o u r c e s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r h e f u n c t i o n s o f XC 3 3 7 4 g e n e i n X a n t h o m o n a s c a m p e s t r i s p v . e a m p e s t r i s Xc e 8 0 0 4 s t r a i n w e r e p r e l i m i n a r i l y s t u d i e d i n o r d e r t o l a y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f u t u r e s t u d i e s o f L — a s p a r a g i n a s e f u n c t i o n i n X c e 8 0 0 4 . 【 Me t h o d 】 F r o m
目标基 因已缺失 ,缺失突变体D M3 3 7 4 构建成功 。平板检测法结果表明 , xG _ 3 3 7 4 基 因突变后不影 响胞外多糖及胞外 酶 的合成与分泌 。在MMX 基本培养基上 , 突变体菌株能够正常生长 , 形成 的菌落大小与野生型菌株基 本相同 , 表 明缺 失 突变体不是营养缺 陷性 。游动平板检测结果表明 , XC _ 3 3 7 4 缺失 突变体 的运动能力 比野生型稍强 , 但差别不 明显 。 采用剪 叶法 检测缺失突变体 的致病性 , 结果表 明, 野生型X c c 8 0 0 4 和缺 失突变体 D M 3 3 7 4病 斑平均长度 分别为 1 3 . 0 0 0 和1 1 . 9 8 3 m m, 两者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结论】 XC _ 3 3 7 4 基因突变体在胞外多糖 、 几种胞外 酶的合成与 分泌 、 致病性等 各种表型与野生型基本一致 关键词 : 甘蓝黑腐病菌 ;X c c 8 0 0 4 ;x C 3 3 7 4基 因;突变体 ; 表 型 分 析 ;L 一 天 冬 酰胺 酶 中图分类号 : ¥ 6 3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3 ) 0 1 — 0 0 0 1 — 0 5
桐梓县甘蓝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调查
农技服务2019,36(9):36〜37桐梓县甘蓝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调查张永平】,王秋萍",罗佳兴】〈1.贵州省桐梓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桐梓563200,2.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1400)[摘要]为桐梓县甘蓝病萸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桐梓县甘蓝病萸害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桐梓县甘蓝主要病害种类有9种,即软腐病、病毒病、黑斑病、菌核病、根肿病、黑腐病、黑胫病、灰霉病和根结线虫病,其中灰霉病发生严重,软腐病中等;主要害虫种类有6目15种,分别是鳞翅目6种、鞘翅目4种、柄眼目2种、半翅目1种、直翅目1种、双翅目1种,严重危害的有菜青虫和小菜蛾。
[关键词]甘蓝;病虫害;种类;桐梓县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为十字花科芸臺属的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
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甘蓝病害发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甘蓝的产量和商品品质近年来,贵州有关甘蓝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已有一些报道,如何永福等⑵报道了贵州息烽县甘蓝主要病虫害为酚虫、小菜蛾、菜青虫、病毒病、黑斑病和霜霉病等。
当前,针对贵州桐梓县甘蓝病虫害的调查未见报道。
因此,于2017-2018年对贵州桐梓县甘蓝主产区甘蓝病害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当地甘蓝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査时间为2017-2018年,调査地点为贵州桐梓甘蓝产区茅石镇、狮溪镇、容光镇、夜郎镇等10余个乡镇。
1-2调查方法采用定点与定时、普查与详查、病发特点特征与病原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凋查时对凋查田块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10丛,共调査50丛。
1.3病虫害种类鉴定1.3.1病害将采回实验室的标本进行症状观察,选取症状典型的标本直接提取病原物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对病征不明显或复合侵染的病害,采用常规组织分离培养鉴定法,接种于PDA或NA平板培养基上,在23〜25摄氏度条件下培养纯化,观察培养性状,进行种鉴定。
甘蓝黑胫病介绍
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以厚垣 孢子和菌丝体形式存活,成为
下一季的侵染源。
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 存活多年,并可传播到其他地
区。
病原生活史
病原菌以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形 式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萌 发产生菌丝,侵染甘蓝幼苗, 引起初侵染。
在甘蓝生长期间,病原菌可多 次产生新的厚垣孢子,进行再 侵染。
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夏季和雨 季是甘蓝黑胫病发病高峰期。
在抗病育种方面,虽然已经培育出了一些抗病品种,但抗病性仍然不够稳定,需 要加强育种研究。
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病害防治技术的研 究和推广。
05
甘蓝黑胫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种植区的选择和布局
总结词
甘蓝黑胫病的发生与种植区的选择和布局 密切相关。
VS
详细描述
在选择种植区时,应避免在发病区域进行 种植,以降低病原菌的传播风险。此外, 合理布局种植区,避免连作和重茬也有助 于降低病害的发生。
对甘蓝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是优化防 治策略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防治前后的病情变化,评估防治效果,及时 调整防治策略。同时,对防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甘蓝黑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对甘蓝的生长发育和 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2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甘蓝生长的中后期,病原菌通过侵染植物根部 和茎基部,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矮小,甚至整株死亡。
参考文献3
甘蓝黑胫病在田间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生,会给种植者带来较大 的经济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甘蓝细菌性的黑腐病
甘蓝细菌性的黑腐病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是甘蓝最重要的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田间识别]叶片发病多从叶片边缘形成“V”字形病斑,或在叶片任何部位形成不规则形病斑。
病班黄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部叶脉坏死变黑。
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根部维管束变黑,植株叶片枯死。
[发病原因]病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
在田间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水孔、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系统侵染。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尤其是暴风雨可使病情明显加重。
[防治要点]
①使用抗病品种,如中甘9号、西园3号、夏光等。
②使用无病种子。
一般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
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链毒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拌种。
③适期播种,适度蹲苗。
施足腐熟粪肥,避免土壤过旱过涝。
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④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二年以上轮作。
⑤药剂防治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14%络氨铜350倍液,或60%百菌通600倍液。
- 1 -。
一种甘蓝类蔬菜苗期黑腐病的防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甘蓝类蔬菜苗期黑腐病的防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许园园,严继勇,曾爱松,邢苗苗,卢昱宇
申请号:CN202111027697.8
申请日:20210902
公开号:CN114009259A
公开日:
20220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甘蓝类蔬菜苗期黑腐病的防治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播种前土壤处理:除去土壤中的植株残体,撒入杀菌剂;步骤二、播种时防治:甘蓝类蔬菜种子用75%的百菌清拌种后播种;步骤三、播种后防治:1)每天定时通风并控制棚内的湿度,使得棚内的相对湿度低于70%;2)若连续阴雨天超过3天,则进行一次烟雾防治;步骤四、发病初期处理:定期巡视棚内甘蓝类蔬菜,若发现黑腐病感染种株,拔出黑腐病感染种株,并在拔出黑腐病种株的土壤位置撒入生石灰,对棚内种株每隔5~7天进行一次烟雾防治或者膜下滴罐防治,连续防治2~3次。
本发明的防治方法可以对甘蓝类蔬菜种株苗期黑腐病进行有效防治。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灵街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马静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甘蓝黑斑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CATALOGUE 目录•甘蓝黑斑病概述•甘蓝黑斑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甘蓝黑斑病的诊断与识别•甘蓝黑斑病的防治方案•无公害防治技术的优势与前景分布危害甘蓝黑斑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症状甘蓝黑斑病的病原特征气候条件土壤肥力连作栽培管理甘蓝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农业防治措施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黑斑病甘蓝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最好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甘蓝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残体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合理施肥、浇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选用对甘蓝黑斑病有针对性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增加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性昆虫、蜘蛛等,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选用低毒农药适时用药甘蓝黑斑病的典型症状甘蓝黑斑病的发病特点病原菌在土壤中或植株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主要侵染叶片。
高温高湿、多雨、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长势弱等条件下易发病。
甘蓝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甘蓝黑斑病与类似病害的鉴别与甘蓝黑腐病的鉴别甘蓝黑腐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病斑呈“V”形或不定形,边缘不明显,有时沿叶脉发病呈褐色条斑,逐渐扩展成黄褐色或暗褐色坏死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
而甘蓝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深褐色,内部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上常有黑色霉层。
与甘蓝霜霉病的鉴别甘蓝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或紫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
而甘蓝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深褐色,内部灰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上常有黑色霉层。
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有效预防种子带菌。
预防方案优选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抗病品种。
轮作倒茬避免连作,最好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蓝黑腐病研究进展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由于甘蓝黑腐病的危害性较高,应当加强甘蓝黑腐病的监督和预警工作,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甘蓝生产的安全性,保护农户的利益,保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 丁万霞,李建斌,徐鹤林.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上)[J].上海蔬菜,2000(1):15-16.[2] 李树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 Williams P H,Staub T,Sutton J C.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in Cabbage to Black Rot[J].Phytopathology,1972(3):247-252.[4] Williams P H.Black rot:A Continuing threat to World crucifers[J].Plant Disease,1980,64(8):736-742.[5] 彭銳,雷建军.甘蓝抗黑腐病研究现状[J].西南园艺,1998(3):29-32.[6] 李径略.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的调查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 李明远.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现状及发展的浅见[J].中国蔬菜,1993(4):38-40.[8] 罗宽.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研究[J].中国蔬菜,1983(3):51-54.[9] 崔文华,王修垣.野黑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L4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J].微生物学报,1990,30(6):428-432.[10] Vicente J G,Conway J,Roberts S 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origin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races and relatedpathovars[J].Phytopathology,2001(91):492-499.[11] 翟文慧,张涛涛,胡俊,等.大白菜黑腐病鉴定的湿度试验及其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相关分析[J].中国蔬菜,2010(10):59–63.[12] 李经略,赵晓明,李惠兰.甘蓝苗期黑腐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0(3):26-28.甘蓝是居民餐桌上的重要蔬菜之一。
最新数据表明,重庆市甘蓝的生产面积4.07万公顷,产量112万吨,是重庆栽培面积排名第四的主要保供蔬菜,可以四季生产,周年供应。
但甘蓝黑腐病严重威胁着甘蓝的产量和质量。
甘蓝黑腐病最早在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地区发生,对该地区的甘蓝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从而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此后,甘蓝黑腐病迅速蔓延。
在20世纪90年代,甘蓝黑腐病在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甘蓝生产上均有发生,成为该地区威胁甘蓝生产的主要病害[1-4]。
我国首例甘蓝黑腐病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华北地区被发现,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甘蓝黑腐病在山西、北京和山东等地区的甘蓝生产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至80 年代,该病在我国各地方全面暴发,使得甘蓝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受到了严重威胁,降低其品质和产量,严重时可使甘蓝减产70%,是影响甘蓝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5-8]。
为了有效防控甘蓝黑腐病的发生,很多学者从甘蓝黑腐病的症状、侵染规律、生理小种的划分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对甘蓝黑腐病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甘蓝黑腐病的症状甘蓝黑腐病可侵染甘蓝的幼苗期和成株期,但是主要侵染甘蓝成株期。
黑腐病直接为害甘蓝的叶片、叶球和球茎。
甘蓝黑腐病病菌为水孔侵入,侵染子叶时呈现水浸状,然后迅速蔓延至真叶出现小黑斑点;侵染真叶时,病菌多从叶缘侵入发生,形成黄褐色的“V”字型枯斑,而后病斑逐渐沿叶脉向内扩展,致使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使叶片产生大面积黄褐色斑或叶脉坏死变黑呈网状;黑腐病病菌也可从伤口侵入,在叶侵染部位形成不规则的淡褐色病斑。
甘蓝成株期侵染黑腐病后,甘蓝结球松散,发病严重的病株球茎维管束变黑或腐烂而不发臭,干燥条件下,维管束形成黑色空心干腐,并无臭味散发,可通过此特点区别于软腐病。
2 甘蓝黑腐病的侵染规律甘蓝黑腐病是一种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黑腐病病菌主要在适宜的环境下由植株伤口和水孔侵入,侵入甘蓝植株维管束后,在维管束内大量分泌β-半乳糖苷、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甘露聚糖酶,其后作用在侵染植株的细胞壁,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多糖、细胞胶质物等[9]。
这些大量增殖的病原菌和细胞糖类物质堵塞维管束导管,限制了维管束水分运输,形成“V”字型病斑,病斑快速蔓延使叶脉变黑,故而称作黑腐病。
甘蓝黑腐病病原菌可在种子、留种植株、田间的病残体上越冬保存,其中种子带菌是黑腐病传播的主要方式,因而要对甘蓝种子进行严格处理,以此起到控制黑腐病病原菌传播的效果。
甘蓝黑腐病病原菌可通过昆虫、病株、农具、灌溉水、雨水、肥料等传播。
黑腐病侵染与湿度、温度有很大关系,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植株徒长、多雨、连作、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植株早衰等因素均会加重甘蓝黑腐病的发生。
黑腐病病原菌的侵染通常伴随其他病原菌的复合侵染,继而造成复合病害的大流行。
3 甘蓝黑腐病的生理小种划分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几乎可以侵染十字花科作物,因此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划分也十分复杂。
当前在国际上通用的是Vicente等[10]的生理小种的划分标准。
Vicente等利用7 个十字花科蔬菜品种作为鉴别寄主:Wirosa F1(Brassica oleracea)、Florida Broad Leaf Mustard(Brassica juncea)、Miracl F1(Brassica oleracea)、Just Right Hybrid Turnip(Brassica rapa)、Seven Top Turnip(Brassica rapa)、Line 14R of Cobra (Brassica.napus)和PI199947(Brassica carinata)等将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划分为6 个生理小种,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小种(表1),在其中1号小种占具主导地位,其次是4 号小种,剩下的生理小种占据较少。
此表看出1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为最普遍的生理小种引起芸薹属作物感染黑腐病。
国内的甘蓝黑腐病菌致病力划分标准研究较少,有一些黑腐病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例如翟文慧等[11]采集了11个地区的黑腐病病样,对分离后的代表性菌株鉴定表明,61株菌株均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其中1号生理小种占主导地位为54.1%,4号生理小种占其次为36.1%,3號生理小种占最少,但是没有发现2号、5号、6号生理小种。
据统计表明,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1号、4号生理小种比例相当,1号生理小种主要在南方、西南、沿海地区[12]。
4 甘蓝黑腐病的综合防控在甘蓝黑腐病的防治过程中,1)选育抗病品种。
可选择重庆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秋实系列品种中抗病能力强、优质、高产、适宜当地栽培的甘蓝品种。
2)在栽培选择上,要注意轮作换茬,多与其他科类作物(如黄瓜、南瓜、茄子、辣椒等)轮作,可大面积减轻甘蓝黑腐病的发生。
3)在生产管理中,要注意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做好药剂消毒及高温消毒;根据栽培条件和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适宜时期播种;在培育壮苗的过程中,用多菌灵等化学药剂对基质、穴盘、苗床进行杀菌,并且宜采用地膜覆盖的形式高畦栽培。
整个苗期注意合理浇水、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药剂等。
1)施水量过多会加速甘蓝黑腐病的暴发,遇到积水应及时开沟排水,遇旱应及时灌溉,避免田间过旱过涝。
2)做到科学施肥,增强甘蓝的抗病能力,提高甘蓝的品质。
3)在药剂防治方面,甘蓝黑腐病的发生初期,可在叶面喷洒一定的细菌类杀菌药剂,并且重点喷洒在发病部位或者茎部;不可单一过量使用药剂,间隔8~12 d喷洒1次,连续喷2~3次。
4)及时清除田间染病的严重病株,隔离清理,喷洒生石灰防治病原菌的扩散。
5 展望甘蓝黑腐病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花菜、萝卜等蔬菜,并且甘蓝黑腐病发生迅速、影响程度高、防治较难,一旦大面积暴发,对蔬菜产业造成巨大的威胁。
1)国内在甘蓝黑腐病的生理小种划分上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加强此类研究,以便明确各地区的生理小种划分,有效地针对生理小种类型筛选抗病品种。
2)在黑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的研究上,病原菌在不同蔬菜上的症状不完全相同,其侵染致病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在后续的研究中,要结合不同作物研究其致病机理,才能更好地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3)由于甘蓝黑腐病的危害性较高,应当加强甘蓝黑腐病的监督和预警工作,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甘蓝生产的安全性,保护农户的利益,保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 丁万霞,李建斌,徐鹤林.我国结球甘蓝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上)[J].上海蔬菜,2000(1):15-16.[2] 李树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 Williams P H,Staub T,Sutton J C.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in Cabbage to Black Rot[J].Phytopathology,1972(3):247-252.[4] Williams P H.Black rot:A Continuing threat to World crucifers[J].Plant Disease,1980,64(8):736-742.[5] 彭锐,雷建军.甘蓝抗黑腐病研究现状[J].西南园艺,1998(3):29-32.[6] 李径略.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的调查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 李明远.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现状及发展的浅见[J].中国蔬菜,1993(4):38-40.[8] 罗宽.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研究[J].中国蔬菜,1983(3):51-54.[9] 崔文华,王修垣.野黑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L4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J].微生物学报,1990,30(6):428-432.[10] Vicente J G,Conway J,Roberts S 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origin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races and related pathovars[J].Phytopathology,2001(91):492-499.[11] 翟文慧,张涛涛,胡俊,等.大白菜黑腐病鉴定的湿度试验及其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的相关分析[J].中国蔬菜,2010(10):59–63.[12] 李经略,赵晓明,李惠兰.甘蓝苗期黑腐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0(3):26-28.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