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距离保护的课程设计
距离保护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动作特性及应用;掌握距离保护的计算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的距离保护装置。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距离保护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使用距离保护相关设备,进行简单的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一步细化这些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介绍距离保护的定义、作用及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
2.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讲解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包括动作方程、动作区域等,让学生能够理解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
3.距离保护的应用:介绍距离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距离保护的实际应用场景。
4.距离保护的计算方法:讲解距离保护的计算方法,包括比值制动原理、整定值计算等,让学生能够掌握距离保护的计算技巧。
5.距离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介绍距离保护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距离保护装置的运行和维护技巧。
三、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动作特性、应用和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距离保护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距离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距离保护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距离保护装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距离保护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距离保护的相关知识。
距离保护课程设计
距离保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距离保护的概念,掌握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2. 学会计算并应用距离保护的动作时间和整定值;3. 了解距离保护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距离保护原理解决实际电力系统故障问题;2. 掌握距离保护的整定方法,具备独立进行距离保护装置调试的能力;3. 能够分析电力系统故障数据,判断故障类型及距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责任感,增强安全意识;2. 激发学生探索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的专业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 距离保护原理:介绍距离保护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动作特性;分析距离保护的动作方程及整定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距离保护的原理与动作特性”2. 距离保护整定计算:讲解距离保护整定值的计算方法,包括动作时间、整定电流及整定阻抗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3. 距离保护装置:介绍距离保护装置的组成、功能及分类;分析各类距离保护装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距离保护装置及其分类”4. 距离保护应用实例: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故障案例,探讨距离保护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六节“距离保护的应用实例”5. 距离保护调试与维护:讲解距离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介绍距离保护的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七节“距离保护装置的调试与维护”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距离保护原理第二课时: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第三课时:距离保护装置第四课时:距离保护应用实例第五课时:距离保护调试与维护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在讲解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整定计算方法及装置组成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220kV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探究
220kV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探究摘要:本文对220kV线路距离保护实施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220kV线路距离保护重合闸一、220kV线路保护的基本原理1.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1)距离保护的概念。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发生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的工作保护。
(2)距离保护的构成。
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
(3)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
在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的作用就是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测量故障环路上的测量阻抗Zm,并将它与整定阻抗Zset 相比较,以确定出故障所处的区段,在保护范围内部发生故障时,给出动作信号。
1)圆特性。
圆特性阻抗继电器,有全阻抗圆、方向阻抗圆、偏移阻抗圆,后者是传统继电保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阻抗继电器。
其中全阻抗圆特性无方向性,方向阻抗圆存在电压死区,偏移阻抗圆特性是前两者的综合,特性较好,应用较多。
2)四边形特性。
四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综合了电阻电抗型直线特性,并考虑了阻抗的方向性,是一种较为精确反映故障测量阻抗边界的阻抗继电器,具有良好的抗过渡电阻的能力。
在传统继电保护中,因难于实现而很少使用。
但随着微机保护的出现,这些功能在微机中非常容易实现,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圆特性的阻抗元件在整定值较小时,动作特性圆也就比较小,区内经过渡电阻短路时,测量阻抗容易落在区外,导致测量元件拒动作;具有多边形特性的阻抗元件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能够同时兼顾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和躲负荷能力。
2.自动重合闸的基本原理(1)自动重合闸的作用。
大多数发生在送电线路上的故障都是瞬时性的,在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以后,电弧即行熄灭,此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供电。
由于重合闸装置本身投资很低,工作可靠,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输电线路的三相一次重合闸。
线路距离保护设计之浅见
线路距离保护设计之浅见引言:线路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装置,对维护变电站电力系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电流电压保护,其保护范围要随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距离保护是广泛运用在220K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中的一种保护装置。
1.输电线路距离保护基本原理1.1距离保护原理图的绘制线路距离保护可构成三段式距离保护,其中距离保护第Ⅰ、Ⅱ段作为线路的主保护,距离保护第Ⅲ段为本线住保护的近后备保护和相邻元件的远后备保护。
由此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距离保护的原理框图。
图中距离保护第Ⅰ、Ⅱ、Ⅲ段的测量元件,叫阻抗元件或阻抗继电器,KT为延时特性元件,用于三段式保护的选择性,KS为信号元件,用于对相应的故障发出相应的信号。
这些元件综合构成输电线路三段式距离保护装置。
1.2距离保护原理图过程分析根据图中所示,图中阻抗测量值与整定值Zset进行比较,当Zm大于Zset 时,测量元件有输出,反之,无输出。
2KT和3KT分别是距离保护第Ⅱ、Ⅲ段的延时元件,它作为时序逻辑判断元件。
延时元件2KT用于判别故障是否在距离保护第Ⅰ段保护范围外的被保护线路内,故障点在该保护范围内时,延时元件2KT输出跳闸信号;否则2KT不输出跳闸信号;延时元件3KT则用于判别是否本线路发生了故障而主保护据动和判别是否相邻元件发生了故障而相邻元件保护或断路器据动,若出现上述举动情况,则延时元件3KT会有输出,使本线断路器跳闸。
元件1是电流或阻抗测量元件,作为整套距离保护的启动元件,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发生故障时有输出;元件2和3分别是振荡元件和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闭锁元件,分别在系统振荡和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时有输出,经非门闭锁保护,可防止保护误动作。
1KS、2KS、3KS为距离保护第Ⅰ、Ⅱ、Ⅲ段保护的信号元件,当相应段的保护动作时,相应段的信号元件动作输出保护动作的报警信号。
2.距离保护MATLAB建模目前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分析计算。
其中MATLAB软件是一种面向对象、交互式的程序设计语言,在工业界与学术界有着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矩阵运算,同时在自动控制模拟、数值分析、动态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的工能,它的基本数据元素是不需要定义的数组,其程序设计语言结构完整,移植性很高。
线路距离保护的课程设计
线路距离保护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线路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线路距离保护的判据,包括阻抗判据和时间判据。
3. 学生能够解释和计算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及时间特性。
4.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线路距离保护配置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电网系统中线路距离保护的设置和动作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研究,识别并解决线路距离保护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设计基本的线路距离保护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保护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他们学习电力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线路距离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目标定位于深度结合学生年级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不仅掌握线路距离保护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线路距离保护的原理与概念- 线路距离保护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阻抗特性与时间特性的基本概念2. 线路距离保护的判据- 阻抗判据的推导与应用- 时间判据的设置与调整3. 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及时间特性分析- 动作特性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时间特性的计算与优化4.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备与配置- 主要设备的功能与选型- 保护配置的原理及实际应用5. 线路距离保护的案例分析- 实际电网系统中线路距离保护的应用案例- 故障分析与保护动作过程解读6. 实践教学环节- 线路距离保护实验设计与操作-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以上教学内容将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线路距离保护的知识体系。
某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方案
某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方案1.1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概述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是指利用阻抗元件来反应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阻抗元件的阻抗值是接入该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也就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阻抗值。
因线路的阻抗值与距离成正比,所以叫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
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总工作于最大运行方式下,因此当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保护的保护围将缩短,灵敏度降低;而距离保护测量的是短路点至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受系统运行方式影响较小,保护围稳定,常用于线路保护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主要有符合要求电网结构、系统运行方式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来保证。
高压及以上等级电网中,继电装置可靠性和速动性有双重主保护来保证,其选择性和灵敏性主要由相间接地故障后被保护延时段来保证。
距离保护是以距离测量元件为基础构成保护装置,称阻抗保护。
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安装处的电压为系统的额定电压,电流负载电流,发生短路故障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
因此,电压和电流比,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有很大变化。
由于线路阻抗和距离成正比,保护安装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反映了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也反映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距离。
所以按照距离远近来确定保护动作时间,这样就能有选择地切除故障。
当前微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和网络化发展在计算机控制领域。
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的提高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和应用等方面。
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
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
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将为距离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
1.2本文研究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是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
计算和分析主要容是计算保护1距离保护Ⅰ段、Ⅱ段和Ⅲ段整定值和灵敏度,计算灵敏度同时要注意每个保护的动作时间要精确,上述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对设计提出的系统震荡和短路过渡电阻对系统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并确定距离保护的围,并分析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振荡时,保护1各段距离保护的动作情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兰州交通大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1 设计原始资料1.1 具体题目如下图所示网络,系统参数为:3115=ϕE kV ,Ω=151G X 、Ω=102G X 、Ω=103G X ,6021==L L km 、403=L km ,50=-C B L km 、30=-D C L km 、30=-E D L km ,线路阻抗/4.0Ωkm ,2.1=Ⅰrel K 、15.1K ==ⅢⅡrel rel K ,300max =-C B I A 、200max =-D C I A 、150max =-E C I A ,5.1=ss K ,85.0=re K试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本文要完成的内容是对线路的距离保护原理和计算原则的简述,并对线路各参数进行分析及对线路L1、L2、L3进行距离保护的具体整定计算并注意有关细节。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设计规程根据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有四条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作时应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
为保证可靠性,宜选用性能满足要求、原理尽可能简单的保护方案。
(2)选择性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
为保证选择性,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起动与跳闸元件、闭锁与动作元件),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应相互配合。
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
一、概述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110kV输电线路则是变电站与电网之间进行能量传输的关键部分。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距离保护是确保线路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
二、距离保护概述1. 距离保护的定义距离保护是一种通过测量线路电压、电流和阻抗,判定线路故障位置,自动保护系统中断故障区域的电流的保护方式。
2. 距离保护的功能距离保护的主要功能包括:准确判别故障地点,保护线路,提高传输线路的可靠性,减小电网故障范围,提高电网系统故障的瞬时稳定水平。
三、距离保护的设计要点1. 距离保护的选用在设计110kV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线路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距离保护装置,并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 距离保护的参数设置距离保护的参数设置应充分考虑线路的长度、负荷情况、设备特性等因素,确保距离保护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及时有效地切除故障区域。
3. 距离保护的联锁逻辑设计在设计距离保护时,需要考虑其与其他保护装置的联锁逻辑,确保各种保护装置之间能够协调配合,做到精确判别和准确动作。
四、距离保护的设计流程1. 简化网络建模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简化网络建模,确定线路参数、节点信息、拓扑结构等基本数据。
2. 计算线路参数根据简化的网络模型,计算出线路的参数,包括电阻、电抗等,作为后续距离保护参数设置的依据。
3. 距离保护参数设置根据线路的参数和具体要求,进行距离保护的参数设置,包括阻抗范围、保护动作时间等。
4. 联锁逻辑设计设计距离保护与其他保护装置的联锁逻辑,确保各种保护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合。
5. 验证与调试需要对设计的距离保护系统进行验证与调试,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运行要求。
五、距离保护的实例分析以某110kV输电线路为例,对其距离保护的设计进行实例分析,包括线路参数、保护参数设置、联锁逻辑设计等方面。
六、距禿保护的应用与展望1. 距离保护在110kV 输电线路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110kV输电线路的距禿保护应用情况,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1
辽宁工业大学微机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论文)题目: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1)院(系):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起止时间: 2014.12.15-12.26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续表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要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输电电路的保护方法有很多,比如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这些保护构成简单,可靠性强,一般能满足中,低压电网对保护的要求。
但是因为保护灵敏度受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所以可能导致保护范围的缩小,这时对线路的保护就达不到要求。
由于现代电网的发展迅速,电压等级也飞速增长,因此电流电压保护也就不在适合35kv的电网,因此距离保护就成了主要的保护方式。
距离保护可以应用在任何结构复杂、运行方式多变的电力系统中,能有选择性的、较快的切除相间故障。
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距离保护在有些情况下也能动作;当发生两相短路接地故障,它可与零序电流保护同时动作,切除故障。
本文主要是针对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而设计的,介绍了距离保护的原理,分析在系统故障时,保护的第Ⅰ段,第Ⅱ段,第Ⅲ段的整定值,灵敏度的校验及动作时间的计算。
及系统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振荡时,保护1各段距离保护的动作情况。
最后对系统进行整体硬件设计,画出硬件图,并用仿真软件MATLAB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距离保护;整定计算;系统振荡;MATLAB仿真;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2 本文主要内容 (1)第2章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整定计算 (3)2.1 断路器1QF处的第Ⅰ段距离保护整定 (3)2.2 断路器1QF处的第Ⅱ段距离保护整定 (4)2.3 断路器1QF处的第Ⅲ段距离保护整定 (5)2.4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保护动作情况 (6)2.5 过渡电阻对相间短路保护的影响 (7)第3章系统硬件设计 (9)3.1 CPU最小系统设计 (9)3.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0)3.3 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设计 (11)3.4 报警显示 (13)第4章系统软件设计 (14)4.1 系统主流程图 (14)4.2 参数有效值计算 (15)第5章系统仿真及说明 (17)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19)参考文献 (20)第一章绪论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电力是当今社会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线路的距离保护
第五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电流、电压保护具有简单、经济、可靠性高的突出优点,但是,它们存在保护范围、灵敏性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影响较大的缺点,尤其是在长距离重负荷的输电线路上以及长线路保护与短线路保护的配合中,往往不能满足灵敏性的要求;此外,在多电源环形网系统中,选择性也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电压等级在110kv 以上、运行方式变化较大的多电源复杂电网,构成保护时通常要求采用性能更加完善的距离保护装置。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由于电流、电压保护所反应的电气量随系统运行方式、系统结构、短路形式的改变而变化,使得它们的保护功能难以满足系统发展的要求。
如图5-1所示,距离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线路阻抗大小进行工作的,该阻抗是由被保护线路始端测量电压m U 与测量电流m I 的比值来反应,称为测量阻抗Z m 。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测量阻抗Z m 是负荷阻抗Z L ,它是额定电压NU 和线路负荷电流L I 之比,值较大。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测量阻抗Z m 反应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Z k ,它与距离成正比,值较小,而且短路点愈靠近保护安装处,母线残压remU 愈低,短路电流k I 愈大,其比值Z m 愈小,保护愈先动作。
测量阻抗Z m 的大小,反应了短路点的远近,当Z m 小于保护范围末端的整定阻抗Z set 而进入动作区时,保护动作。
因此,距离保护是以测量阻抗的大小来反应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
使距离保护刚好动作的最大测量阻抗称为动作阻抗或起动阻抗,用Z OP 表示。
由于距离保护反应的参数是阻抗,故又被称为阻抗保护。
因线路阻抗只与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短路时电压、电流的比值有关,而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距离保护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距离保护动作时间t 与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之间距离l 的关系 f(l)t ,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线路距离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一种常用保护方式,它主要通过对线路的阻抗进行测量,判断线路故障发生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对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线路距离保护主要是基于线路故障时,故障点到保护位置的距离会产生阻抗变化的原理而设计的。
具体来说,当线路发生故障时,故障点到保护位置的距离越近,其阻抗值越小;反之,距离越远,其阻抗值越大。
因此,通过对线路阻抗进行测量,并对比设定值,可以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从而进行保护措施。
(一)距离保护元件的选型距离保护元件的选型是线路距离保护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距离保护元件时,需考虑其测量范围、灵敏度、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常用的距离保护元件有阻抗式距离保护、反向功率距离保护、延时差距式距离保护等。
对于不同的电力系统和线路条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距离保护元件。
(二)保护的触发基准线路距离保护的基本保护原则是“发现故障,断开故障,保护不误动”。
因此,在设计线路距离保护时,需设置触发基准,即在保证保护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保护的触发速度,以避免故障继续蔓延,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三)保护的动作特性线路距离保护的动作速度、动作灵敏度、误动灵敏度等性能指标是保护设计的重要要点之一。
在设计保护的动作特性时,需考虑故障类型、故障电流等因素,以设定合理的故障电流阈值和故障电流稳定性范围,并优化距离保护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确保保护能够及时地进行故障切除。
线路距离保护设计中,保护的完整性是指保护系统可靠运行的能力,即保障保护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时,仍能够确保保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确保保护的完整性,关键在于对保护系统进行复杂的故障分析、评估和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隐患。
(一)明确保护的范围和目的,包括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线路长度及类型、负荷情况等;(二)对线路距离保护的检测元件、采样方式、触发方式等进行选择和布置;(三)设计距离保护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并进行参数设定;(四)对保护系统进行整体测试和调试,确保其运行正常,对潜在故障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复;(五)对保护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检查系统的完整性,保障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2.绘制10km长线路(1DL与5DL所在线路)上保护的原理图;
3.编写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5月21日:领取任务书,分小组学习设计指导书及设计规程;
5月22日:分小组学习电流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工作原理和整定方法;
5月23-27日:决定保护整体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 目: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初始条件:
原始数据:接线图如图所示,
参数说明:发电机、变压器的参数示于图中,线路正序阻抗为0.55Ω/km,线路长度示于图中,降压变电站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时限为0s,过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s.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关键字:继电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
1.
1.1.
下图为某电力系统主接线。该系统由某发电厂的三台发电机经三台升压变压器由A母线与单侧电源环形网络相连,其电能通过电网送至B、C、D三个降压变电所给用户供电。
1.2.
(1)110KV网络的接线如图所示,部分参数如图中所示
(2)网络中个线路均采用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电流电压保护,所有变压器均采用纵差保护作为主保护,变压器均为Y,d11接线
因此Ⅰ段保护不满足灵敏度要求。
对6QF进行限时速断保护:
灵敏性校验:
,不满足灵敏性要求。
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不能对6QF进行与相邻下一段的二段保护进行配合的整定计算。
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由初始条件可知线路CD最大负荷电流为120A,因此进行下面的整定:
对8QF的定时限速断保护分别进行近后备和远后备的灵敏度校验: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
输电线路距离保护齐广振20071626一、引言保护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输电线路的保护有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分。
主保护一般有两种纵差保护和三段式电流保护。
而在超高压系统中现在主要采用高频保护。
后备保护主要有距离保护,零序保护,方向保护等。
电压保护和电流保护由于不能满足可靠性和选择性现在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是二者配合使用。
且各种保护都配有自动重合闸装置。
而保护又有相间和单相之分。
如是双回线路则需要考虑方向。
在整定时则需要注意各个保护之间的配合。
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电容,互感,有无分支线路。
和分支变压器,系统运行方式,接地方式,重合闸方式等。
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在220KV及以上系统的输电线路,由于电压等级高故障主要是单相接地故障,有时可能回出现故障电流小于负荷电流的情况。
而且受各种线路参数的影响较大。
在配制保护时尤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和参数的影响。
二、阻抗测量的原理假设一根均匀电缆无限延伸,在发射端的在某一频率下的阻抗称为“特性阻抗”。
测量特性阻抗时,可在电缆的另一端用特性阻抗的等值电阻终接,其测量结果会跟输入信号的频率有关。
特性阻抗的测量单位为欧姆。
在高频段频率不断提高时,特性阻抗会渐近于固定值。
例如同轴线将会是50或75欧姆;而双绞线(用于电话及网络通讯)将会是100欧姆(在高于1MHz时)。
粗同轴电缆与细同轴电缆是指同轴电缆的直径大还是小。
粗缆适用于比较大型的局部网络,它的标准距离长、可靠性高。
由于安装时不需要切断电缆,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计算机的入网位置。
但粗缆网络必须安装收发器和收发器电缆,安装难度大,所以总体造价高。
相反,细缆安装则比较简单,造价低,但由于安装过程要切断电缆,两头须装上基本网络连接头(BNC),然后接在T型连接器两端,所以当接头多时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隐患,这是目前运行中的以太网所发生的最常见故障之一。
国内标准计算机网络一般选用RG-8以太网粗缆和RG-58以太网细缆。
(50欧)RG-59 用于电视系统。
110kv电网距离保护设计
1。
原始数据系统接线图如图所示,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
参数如下:电动势:发电机:线路:线路阻抗:距离保护: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线路阻抗角均为75,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图110kV电网系统接线图2.分析要设计的内容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故障期间以及故障后的恢复过程中,许多控制操作日趋高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次泛指继电保护技术和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成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设计、配置、整定、调试等技术,也包括由获取电量信息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经过继电保护装置的断路器跳闸线圈的一般套具体设备,如果需要利用通信手段传送信息,还包括通信设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
在距离保护中应满足以下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这几个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整定每个电力原件的继电保护。
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技术性,使继电保护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发挥最大效能.这次课程设计以最常见的110KV电网线路保护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设计,要求对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课程有综合的了解.特别是对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路、发电厂的电气部分有一定的研究。
重点进行了距离保护和振荡闭锁的分析,继电保护中距离保护、最大和最小运行方式的具体计算。
3.运行方式分析3。
110kV线路微机距离保护装置的设计
Thi s pa pe r i n t r odu c es a n ew m i cr oc o m pu t er pr ot e ct i o n de vi c e ba s ed on 1 1 0 k V t r an s mi s s i o n l i ne F r om t h e ov e r a l l s y s — t em de si gn mi cr o co m pu t er di s t a n ce pr o t e c t i on de v i c e t o pr o t ec t t h e n t e ch ni ca l f ea t ur es an d f un c t i on s of s of t wa r e d e—
验 的基 础 上 ,因此 保 护 装 置 在硬 件 结 构 采 用 总 线 不 扩 展 的单 片 机[ 3 ] , 核 心 CP U 板 采 用 多 层 印 制 电 路 板 以及 表 面 贴 装 技 术 , 会 大 大 提 高 整 套 保 护 装 置 的抗 干扰 能力 。同 时应 用 先 进 的双 CP U 技术 和 I S P技 术 , 使保护装置的保护性能更加优越。
刘 方 何 晓 冉 王 星 ( 国网湖南省 电力公司邵阳供电分公 司, 湖南 邵阳 4 2 2 0 0 0 )
摘 要
介 绍 了一 种 基 于 1 1 0 k V输 电 线路 的新 型微 机 保 护 装 置 。 从 微 机 距 离保 护 装置 的 系统 总体 方 案设 计 、 保 护 功 能的 主要 技 术 特点 和 软 件 设 计 等方 面进 行 了具 体 的 阐述 , 实现 了适 用 于 1 1 0 k V及 以下 电压 等级 输 电线路 的微机 距 离保 护装 置 的 设计 。 关键 词 : 距 离保 护 , 重合 闸 , 微机装置 , 零序 保 护
35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说明
.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题目:35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完成时间:目录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摘要 (5)前言 (6)第一章概述71.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71.2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71.3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71.4继电保护发展历史8第二章设计容及过程102.1 电力系统距离保护102.1.1距离保护概念及适用围102.1.2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102.2 阻抗继电器102.2.1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112.2.2阻抗继电器的实现方法112.3 距离保护的整定的计算142.3.1 35KV双回路线路的继电保护的原理图152.3.2距离保护的整定162.4本设计的具体计算202.4.1距离保护Ⅰ段的整定计算202.4.2距离保护Ⅱ段的整定计算和校验202.4.3距离保护Ⅲ段的整定计算和校验21第三章总结203.1距离保护的优缺点和应用围203.2设计心得20参考文献22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生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作用是:全系统围,按指定分区实时地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信号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
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
大量机组、超高压输变变电的投入运行,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电力系统事故扩大的根源,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电力系统事故具有连锁反应、速度快、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社会性的灾难。
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3)
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设计(3)1. 引言在高压输电线路中,距离保护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方式。
本文将针对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进行设计,并在前两篇文章中已经完成了距离保护的三个步骤,包括距离保护测量方案、选定合适的CT和VT以及距离保护动作特性。
本篇文章将从保护设备的相应参数以及保护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 保护设备的相应参数距离保护中,相应参数的选取对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下表列出了距离保护中常用的几个参数,以及其选取标准。
参数选取标准阻抗变化量≥2%零序系数≥20间隙深度≥80%角度偏移量<90°短路电流距离保护动作时,电流不应小于定值的40%地故障电流距离保护动作时,电流不应小于定值的10%距离保护动作时间距离保护测量方案确定后,应根据系统特性和保护的动作特性,选取合适的时间值在选取这些参数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进行权衡和考虑,同时还需考虑保护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3. 保护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距离保护应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保护。
常见的导致距离保护误动的因素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和小信号冲击等。
因此,为了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可靠的测量方案: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案,确保系统中的参数符合保护的要求。
2.谐波滤波器:在距离保护的输入端接入适当的谐波滤波器,以过滤包含谐波的信号。
3.终端暂态抑制器:距离保护终端应安装专门的暂态抑制器,以消除小信号冲击。
4.人工屏蔽计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屏蔽计算,以降低本地小信号故障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距离保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避免保护误动的情况发生。
4. 结论本文针对220kV输电线路距离保护进行了设计,从测量方案、选定合适的CT 和VT以及距离保护动作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同时,对保护设备的相应参数以及保护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线路的距离保护
第五章 电网的距离保护第一节 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电流、电压保护具有简单、经济、可靠性高的突出优点,但是,它们存在保护范围、灵敏性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影响较大的缺点,尤其是在长距离重负荷的输电线路上以及长线路保护与短线路保护的配合中,往往不能满足灵敏性的要求;此外,在多电源环形网系统中,选择性也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电压等级在110kv 以上、运行方式变化较大的多电源复杂电网,构成保护时通常要求采用性能更加完善的距离保护装置。
一、距离保护的基本概念由于电流、电压保护所反应的电气量随系统运行方式、系统结构、短路形式的改变而变化,使得它们的保护功能难以满足系统发展的要求。
如图5-1所示,距离保护是反应被保护线路阻抗大小进行工作的,该阻抗是由被保护线路始端测量电压m U 与测量电流m I 的比值来反应,称为测量阻抗Z m 。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测量阻抗Z m 是负荷阻抗Z L ,它是额定电压NU 和线路负荷电流L I 之比,值较大。
当线路发生短路时测量阻抗Z m 反应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线路阻抗Z k ,它与距离成正比,值较小,而且短路点愈靠近保护安装处,母线残压remU 愈低,短路电流k I 愈大,其比值Z m 愈小,保护愈先动作。
测量阻抗Z m 的大小,反应了短路点的远近,当Z m 小于保护范围末端的整定阻抗Z set 而进入动作区时,保护动作。
因此,距离保护是以测量阻抗的大小来反应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确定动作时限的一种保护。
使距离保护刚好动作的最大测量阻抗称为动作阻抗或起动阻抗,用Z OP 表示。
由于距离保护反应的参数是阻抗,故又被称为阻抗保护。
因线路阻抗只与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短路时电压、电流的比值有关,而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距离保护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二、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距离保护动作时间t 与保护安装处至短路点之间距离l 的关系 f(l)t ,称为距离保护的时限特性。
110KV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
XX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10KV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学院:专业:班级:XX: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设计原始资料1.1具体题目如图1.1所示系统中,发电机以发电机-变压器组方式接入系统,最大开机方式为4台机全开,最小开机方式为两侧各开1台机,变压器T5和T6可能2台也可能1台运行。
参数为:115/3E KVϕ=,121222.1.1..18G G G G X X X X ====Ω,,, 1.3 2.3 1.4 2.410G G G G X X X X ===Ω,,0.50.640T T X X ==Ω,60km A B L -=,40km B C L -=,线路阻抗120.4Ωkm Z Z ==,0 1.2km Z =Ω,线路阻抗角均为75°,max max ..300A A B L C B L I I --==,负荷功率因数角为30°; 1.2SS K =, 1.2re K =,0.85I rel K =,0.75IIrel K =,变压器均装有快速差动保护。
G1G2G4G31234T1T2T5T6T3T4AACB图1.1 系统网路连接图试对1、2、3、4进展距离保护的设计。
1.2完成内容我们要完成的内容是实现对线路的距离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
距离保护是利用短路时电压、电流同时变化的特征,测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响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而工作的保护。
零序电流保护是指利用接地时产生的零序电流使保护动作的装置。
在电缆线路上都采用专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来实现接地保护。
摘要电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
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平安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
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构造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
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故障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型式的短路。
因此,通过短路计算得到并设定继电器动作的整定值是继电保护不可或缺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初始条件:原始数据:接线图如图所示,参数说明:发电机、变压器的参数示于图中,线路正序阻抗为Ω/km,线路长度示于图中,降压变电站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时限为0s,过流保护动作时间为1s.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选择并整定1、3、4、5、8、9号保护装置;2.绘制10km长线路(1DL与5DL所在线路)上保护的原理图;3.编写设计说明书;时间安排:5月21日:领取任务书,分小组学习设计指导书及设计规程;5月22日:分小组学习电流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工作原理和整定方法;5月23-27日:决定保护整体设计方案;5月28-29日:进行保护整定计算、设备选型及图纸绘制;5月30日:对配置结果进行分析并调试修改配置及整定方法;5月30日:撰写设计说明书;5月30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线路距离保护的设计摘要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继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继电保护的萌芽期、晶体管继电保护、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和计算机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发展。
继电保护的原理是利用被保护线路或设备故障前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为信号量,当突变量到达一定值时,起动逻辑控制环节,发出相应的跳闸脉冲或信号。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要求是有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这次课程设计以路保护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设计,要求对整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面的课程有综合的了解。
特别是对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电路、发电厂的电气部分有一定的研究。
重点进行了电路的化简,短路电流的求法,继电保护中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具体计算。
关键字:继电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1.系统初始条件.主接线图下图为某电力系统主接线。
该系统由某发电厂的三台发电机经三台升压变压器由A母线与单侧电源环形网络相连,其电能通过电网送至B、C、D三个降压变电所给用户供电。
.相关参数(1)110KV网络的接线如图所示,部分参数如图中所示(2)网络中个线路均采用带方向或不带方向的电流电压保护,所有变压器均采用纵差保护作为主保护,变压器均为Y,d11接线(3)发电厂的最大发电容量为:2*90MW,最小容量为2*20MW(4)网络的正常运行方式为发电厂发电容量最大且闭环运行(5)110KV断路器均采用SW6-110型断路器;ta3的跳闸时间为(6)线路AB、 BC、AD和CD的最大负荷电流分别为230、150、230和140A;负荷自启动系数Kss=(7)各变电所引出线上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如图所示(8)线路的正序电抗均为X1=Ω/km(9)电压互感器的变比nTA=110000/1002.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计算网络参数选取基准功率SB=100MVA和基准电压为V B=Vav258.050100129.0S S X X X X N B F(N)*F3(B)*F2(B)*F1(B)*=⨯=⨯===263.0401001005.10S S X X X N B B1(N)*B2(B)*1(B)*B =⨯=⨯==175.0601001005.10S S X X N B B3(N)*3(B)*B =⨯=⨯=121.0115100404.0V S XL X 22N B 1*(B)L1=⨯⨯=⨯=181.0115100604.0V S XL X 22N B 2(B)*L2=⨯⨯=⨯=151.0115100504.0V S XL X 22N B 3(B)*L3=⨯⨯=⨯=151.0115100504.0V S XL X 22NB 4*(B)L4=⨯⨯=⨯= 525.0201001005.10S S X X X X X N B B4(N)*B7(B)*6(B)*B B5(B)*4(B)*B =⨯=⨯====最大运行方式下的最大电源阻抗: 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最大电源阻抗:.最大短路电流计算和整定计算为计算动作电流,应该计算最大运行方式下的三相短路电流,为校验灵敏度要计算最小运行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电流。
为计算2OF 、4OF 、6QF 、8QF 的整定值根据如上系统图可知,最大运行方式要求1QF 断开,等值阻抗图如下:图 系统等值电抗图(1)电力系统网络等值电抗图为:最大运行方式时:计算K1点短路时的短路电流,系统的等效阻抗为: 由上面已经计算出,基准电流为:KVA 502.01153100V 3=⨯==B B B S I ,基准电抗为:Ω=⨯==26.132502.031153Z B BB I V ; 三相短路电流标幺值为:34.3314.005.11)3(max 1===X E I k 三相短路电流的有名值为:最小运行方式时: 三相短路电流的标幺值为:55.2412.005.11)3(min 1===X E I k 三相短路电流的有名值为:(2)保护8QF 的整定对保护8QF 的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三段式包括:瞬时性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以及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下面首先对8QF 进行瞬时性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下面对一段保护的灵敏度进行校验:代入已知数据得:由于Lmin<0,因此灵敏度不够。
8QF 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整定:对8QF 的二段保护进行灵敏度校验:3.169.085.128.18min18<===II II set K sen I I K ,可知不满足条件 因此,针对上面的情况,则8QF 与相邻下一段的二段保护相互配合,则得到其整定值为:灵敏度校验: 3.194.036.128.18min18<===II II set K sen I I K ,仍然不能满足要求。
由于所给条件有限,不能继续对8QF 的二段保护进行符合灵敏度系数的整定。
8QF 的定时限电流整定:由初始条件知道线路AD 的最大负载电流为230A,因此有下式:对8QF 的定时限速断保护进行灵敏度校验: 近后备:5.161.249.028.18min 18.>===III III set K sen I I K ,满足灵敏度要求。
远后备:2.19.149.094.08min 28.>===III III set K sen I I K ,也满足灵敏性的要求。
总结:对于保护8QF 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由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到,Ⅰ、Ⅱ段保护都不能满足灵敏性要求,可以获取更多条件来进行整定,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保护来整定,例如距离保护等;而Ⅲ段保护可以满足灵敏性的要求。
(1)电力系统网络等值电抗图如下:图5-3 K2点短路时等值电抗图最大运行方式下有:系统的等效阻抗为:465.0151.0151.0163.01X =++=三相短路电流标幺值为:26.2465.005.11)3(max 2===X E I k 而三相短路电流有名值为:最小运行方式下:系统等效阻抗为:563.0151.0151.0261.01=++=X 三相短路电流的标幺值为:87.1563.005.11)3(min 2===X E I k 三相短路电流的有名值为:(2)保护6QF 的整定同8QF 的过程一样对6QF 进行相同的整定计算。
首先进行瞬时性电流速断保护:灵敏度校验:因此Ⅰ段保护不满足灵敏度要求。
对6QF 进行限时速断保护:灵敏性校验:3.180.018.194.06min26.<===II II set K sen I I K ,不满足灵敏性要求。
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不能对6QF 进行与相邻下一段的二段保护进行配合的整定计算。
定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由初始条件可知线路CD 最大负荷电流为120A,因此进行下面的整定:对8QF 的定时限速断保护分别进行近后备和远后备的灵敏度校验:近后备灵敏度校验:5.176.325.094.08min26.>===III III set K sen I I K 远后备灵敏度校验:2.184.225.071.08min36.>===III III set K sen I I K 总结:通过上面的整定计算,可以看到6QF 的Ⅲ保护满足灵敏度要求,可以对线路进行保护;而Ⅰ、Ⅱ段保护不能达到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计算条件,没有继续往下整定,而也可以采用距离保护等保护。
(1)本电力系统的等值电抗电路如下图所示:图5-4 K3点短路时电抗图最大运行方式下有:图5-3所示的等效电抗为:646.0181.0151.0151.0163.01=+++=X 则K3点发生三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三相短路电流的有名值为:最小运行方式下:图5-3所示的等效电抗为: 744..0181.0151.0151.0261.01=+++=X所以K3点发生三相短路时最小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标幺值为:三相短路电流有名值计算为:(2)保护4QF的整定对于4QF的瞬时性电流速断保护整定有:保护4QF的灵敏性校验:由以上计算知4QF的Ⅰ段保护灵敏性要求不满足。
而对于4QF的Ⅱ、Ⅲ段的保护,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详细的数据,所以不能进行Ⅱ、Ⅲ段的整定计算。
同时针对于保护4QF,因为正常运行时有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流过,为了增大其工作的可靠性,可以增加一个功率方向继电器,以防止线路XL2上某一点发生短路时流过4QF的正向短路电流小于系统正常运行是流过4QF的反向单电流(注:这里正向电流方向是指由母线流向线路)。
保护2QF的整定,根据图2-1的电力系统网络图可以看出,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可能有正向电流通过,因此要是有正向电流通过,则线路一定发生故障。
为此只需要在保护2QF处加一个功率方向继电器就可以实现线路的保护,而不用分析线路的运行方式。
由以上计算可知电流保护的Ⅰ段保护灵敏度都不能满足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更好的运行,且考虑电压等级为110KV,所以可以采用距离保护。
3.距离保护整定计算计算网络参数由电力系统网络图有下列参数:整定值计算8QF 距离保护整定值计算1)距离Ⅰ段整定阻抗 2)距离Ⅱ段整定阻抗 与相邻下级L3配合有:按躲过相邻变压器出口短路整定有:取以上两个计算中较小者为Ⅱ段整定值,因此8QF 的Ⅱ段整定值为:Ω=II2.118set Z 。
进行灵敏度校验有:25.156.0202.11Z Z Ksen L48set <===Ⅱ,不满足灵敏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