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环境心理学分析

合集下载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心理行为与人居环境浅析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人民的居住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后,开始追求更为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而我国的很多环境设计并没有真正从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人居环境的设计建设出现了种种问题。

本文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环境认知和环境行为等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居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居住区居民行为心理的设计策略,包括满足居民安全感、舒适感、私密性、领域性设计策略。

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环境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更意识到居住环境的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

关键词:心理行为人居环境环境设计绪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将心理学引入环境中,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一方面研究对人的心理影响,另一方面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对环境提出的要求,进而根据任的心理需求,改善和提高人们所处环境的质量。

一、心理行为人居环境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而居住心理则是研究对住宅空间及其周围环境的满意感、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私密性等心理感受。

人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或者是指用于表明人们思想、品质、心理等内容的各种外在活动。

居住环境是一种既定的物质空间,它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生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有机构成,并与共同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相互作用。

居住的环境住是人类生活的四大要素之一,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住宅及其周围的居住环境中度过。

住宅、小区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室内外环境布局对居住者心理及作为往往产生刺激和影响,人居环境首先要使居住者生活方便、安全,感觉舒适而具有美好的情趣。

环境心理学如何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环境心理学如何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环境心理学如何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带来的不良环境状况也日益凸显。

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项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在城市心理健康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环境心理学如何评估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了解城市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

城市环境中的噪音、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因素常常会带来压力和焦虑感,从而对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评估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时,需要考虑这些环境因素,并了解它们对居民的潜在影响。

其次,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健康的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可以使用已经验证过的心理健康指标量表,如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等。

此外,观察城市居民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

此外,通过深入访谈城市居民,了解他们对城市环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手段。

这些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综合评估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另外,城市居民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估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时需考虑这些差异。

实现这一点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将城市居民划分为不同的人口群体,并分别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将城市居民按年龄分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的人群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人口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城市居民的整体心理健康情况。

最后,评估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结果不仅仅是为了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改善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在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优化交通流动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减轻城市居民的压力和焦虑感,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的干预措施也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居民的心理问题,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小区心理调研报告

小区心理调研报告

小区心理调研报告小区心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旨在了解小区居民的心理状况,探究小区居民的心理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小区范围内发放问卷,并要求居民如实填写。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服务意愿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根据收集到的问卷数据,我们对小区居民的心理状况做了初步的分析。

1. 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调查样本中,大部分居民表示自己的心理状况良好,占比达到60%。

然而,还有30%的居民表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和焦虑。

这说明小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2. 居民的心理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小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

其中,90%的居民表示希望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40%的居民希望能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 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大部分居民(80%)表示愿意参加小区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

他们认为通过参加相关活动和咨询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四、调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小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小区可以组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咨询讲座、心理调节技巧培训等,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并教授居民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小区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居民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咨询心理问题,获得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3. 加强社区心理支持体系建设小区可以建立一个心理支持体系,通过成立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热线咨询和心理支持,尤其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帮助。

4. 加强心理健康宣传通过小区公告、宣传栏等途径,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使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活动中来。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小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居住区中的心理环境营造

居住区中的心理环境营造
沿 途 的 道 路 空 间 是 一 个 经 常 会 被 忽 略 的 元 素 .道 路 相 对 干 公
共广 场 、绿 地等 区域 来 说 ,是 一 个相 对独 特 的 带状 空 间 ,其 实 它
承载 了众 多 的心 理 期 望 。 美 国麻 省 理 工学 院 的 城 规教 授 凯 文 . 林 奇提 出了认 知地 图这一 心 理研 究 方法 公 众 印 象和 认 知地 图对 于
挤 、空 气质 量 、温 度 、建筑 设计 、个人 空 问等等 :其 中 .景 观 设
计 是 环 境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主 要 内容 之 一 . 居 住 区 空 间 设 计 与 人 的心
理 感受 密切相 关 。
间 能 够更 好 的体验 和感 受设 计 带来 的生 活情 趣 。
调 查 研 究 表 明 . 由 环 境 形 成 的 压 力 会 对 市 区 居 住 的 6 岁 以 上 5 长 者 的心理 健康 和 居住 满足 感产 生 影响 。这 些环 境 压 力主要 来 自 于 居 住 环 境 非 正 规 社 交 支 援 ( 家 庭 、 朋 友 、 邻 居 等 ) 社 区 服 如 务 及 设 施 和 使 用 公 共 交 通 之 方 便 程 度 等 .而 且 这 些 压 力 不 受 他 们 的 社 会 经 济 地 位 和 身 体 健 康 状 况 所 影 响 。 事 实 上 . 这 一 调 查 结 果
具 有普遍 性 。
因此 . 在 居 住 区 的 景 观 设 计 当 中 更 应 该 考 虑 居 民 的 行 为心 理 。 居 家 休 闲 的 主 体 人 群 由 老 人 和 小 孩 组 成 设 计 中 应 考 虑 他 们 的 需 求 ,兼 顾 周 末 居 家 休 闲 的 人 群 才 能 提 供 多 样 丰 富 的 休 闲 空 间 使 人 们 的 家 居 生 活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

居住区环境的心理学分析

居住区环境的心理学分析
区规 划 中相 应 的 设 计 方 法 与 原 则

五 —
并提 出在 新 型 居 住
【 关键词 】 环境心理 环境层 次 居住 环境 居 住区规划
A bs r t act Th s a t l u s f war h t h s t fr i n i l ea p an i g i b i i g t e r s d n i i i e p t or rc d t a e es en i o esde t t al a ar l n n s u l n h e i e t d al

Key or w ds ̄
e vr mena s c oo y e vr n n v l e ienil n i n n ; e ie t l r a pa nn ni on tl y h lg ; n i me tl e;r sd t vr me t r sd n i e ln ig p o e ae o aa
是 满 足 物 质 与 精 神 、 生 理 和 心 理 需 求 ,包 括 城 市 建 筑 在 内 的一 切 技 术 和 艺 术 成 果 。 这 是 环 境 系统 中 的
住 宅 楼 、 院 落 、 组 团 和 小 区 四 个 层
原 则和 方法是 十分有效 的。
次 ,空 间 由私 密 到开 放 、尺 度 由 小 到 大 。 具 体 的表 现 是 : () 领 域 的 归 属 性 明确 ,归 占有 1各 该 领 域 的 部 分 居 民使 用 或 所 有 。 () 领 域 要 体 现 出内 聚 性 ,按 照 2各 各 个 领 域 层 次 分 级 多 中 心设 计 。 小 区 级 的 聚 性 表 现 在 结 合 会 所 等 公 共建 筑 而 设 计 的室 内外 公 共 聚 集 场 所 ; 或 者 通 过 中心 绿 地 系统 在 获 得 良好 景 观 的 同 时 ,为 人 们 提 供 高 品质 的聚 集 空

居住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居住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居住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

居住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住环境对人们产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居住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居住环境的建议。

首先,居住环境的噪音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城市中交通流量大、建筑工程等噪音污染频繁,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下会导致人们易怒、焦虑甚至失眠。

研究表明,长期居住在噪音环境中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改善居住环境噪音污染,比如设置隔音设施、提高交通管理等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居住环境的自然景观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自然景观具有平静、宁静的特点,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

绿地、公园、花草树木等都能够提供人们喜闻乐见的自然元素,让人们放松身心,恢复精神。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增加自然景观,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绿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居住环境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感知到的来自朋友、家人和社区的支持和关怀。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群更容易应对压力,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而居住环境中的社会凝聚力和邻里关系互动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增强社区凝聚力,可以开展各类社区活动、建立邻里互助网络等,创造一个友善、和谐的居住环境。

最后,居住环境的居住条件和安全对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居住条件的好坏和住房安全与个人的心理安全感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居住环境恶劣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人更容易感到恐惧、焦虑,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推进安全住房建设,如完善房屋安全检测制度、改善社区治安状况等,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居住环境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改善居住环境成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关键方向。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减少噪音污染、增加自然景观、促进社会支持和社区凝聚力、提高居住条件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改善措施,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研究

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研究

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研究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好的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不仅要考虑居民的物质需求,更需要考虑居民的情感需求。

对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研究意义1.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居住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居民在其中度过大部分的时间。

一个好的小区环境设计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也能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良好的环境设计能够使居民在心理上感到舒适、安心,从而提高居住小区的整体生活品质。

2. 增加社区凝聚力一个充满情感的居住小区环境设计能够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在这样的社区中,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密切,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区风气更加团结。

这有助于解决社区内部矛盾,促进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情感研究也对居住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个充满情感的环境能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使他们更加珍惜和爱护社区环境,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这对于现代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情感元素1. 自然元素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自然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

优美的植被景观、清新的空气、舒适的气候都能够让居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放松和愉悦。

自然元素还能够降低小区的环境噪音,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 社区设施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的社区设施也是重要的情感元素。

包括景区环境、休闲设施、活动场所等,这些社区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更能够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 文化氛围一个拥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居住小区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

小区内建筑风格、艺术装饰、文化底蕴等都会对居民产生情感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是指为居住区内的居民提供集体使用的公共场所,包括公园、广场、步道、休闲娱乐设施等。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人的需求、社交互动、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

首先,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

人的需求包括身体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需求。

身体上的需求包括休息、活动、交通等;心理上的需求包括情感表达、社交活动、观赏欣赏等。

因此,设计师应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合理规划和设置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布局,例如提供休息区、运动设施、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第二,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促进社交互动。

公共空间是居民进行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能够增进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因此,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设置合适的座椅、休息区和聚会区,提供景观和照明等设施,以吸引居民在公共空间中停留和互动。

第三,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注重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自然环境中度过一段时间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增强情绪和注意力。

因此,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自然元素,如绿植、水体和景观,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为居民提供放松和愉悦的场所。

最后,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历史。

文化历史是一个社区的独特标识,与人们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密切相关。

因此,设计师应该通过公共空间的元素和装饰,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风格、民俗习惯等,以增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应该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需求,促进社交互动,注重自然环境和融入文化历史。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居住区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建筑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泉水湾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

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

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

其中的次级领域与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

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

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

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近几十年来,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居住空间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

以下我们将对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意义及其作用进行系统的介绍。

首先,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意义。

通俗的说,就是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人类在居住空间环境中的心理行为和反应,即如何通过空间环境布置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同时,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也包括对居住空间本身的空间物理特性和特殊功能的研究,以及不同空间环境布置对人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影响,以及空间终端技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研究,等等。

其次,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作用。

专家认为,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可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使人们心情更好。

同时,将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居住空间建设中也可以提升居住空间
的安全性、便利性,从而改善和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

此外,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消除环境对人的心理压力,恢复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心理均衡,从而缓解人们的压力和心情,增强人的社会关系,让居住空间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营造良性的心理环境,进一步促进个人心理发展和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有必要从多方面、系统的去思考和研究,然后将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积极转化为居住空间的实际设计和应用,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将与心理学
的理论及其相关的技术紧密结合,使居住空间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当今复杂的生活需求。

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探索

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探索

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人居环境设计中,除了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外,心理学因素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索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分析其对人们的影响。

首先,色彩的运用在人居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心理暗示和情绪表达,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明亮的颜色如黄色和橙色常常用于激发人们的活力和快乐感,而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则更适合用于创造安静和放松的氛围。

人们在选择居住的环境时,常常会受到色彩的影响,因此设计师需要在选择色彩上做出合理的考虑,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光线的设计也是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线对于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具有明显影响。

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线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改善人们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尽量利用自然光,增加大窗户和天窗的设计,让室内拥有充足的自然光线。

同时,在夜间或阴天,合理的人工照明也应该被考虑进去,以保持室内的舒适度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同时,空间布局和组织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一个舒适而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个宽敞的客厅和卧室会让人感到自由和舒适,而狭小的空间则容易引发心理的压抑和焦虑。

此外,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应该合理划分,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活动需求。

比如,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的厨房可以提高做饭的效率和兴致,而一个专门的办公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度。

此外,人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方式也会受到人居环境的影响。

一个舒适和宜人的环境可以提供安全感和放松效果,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设计师可以在人居环境中增加一些绿色植物,使用柔和的音乐和香气来创造一个宜人的氛围。

这些元素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平衡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光线、空间布局和组织等因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工作效率。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而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为居住区环境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感知和评价是主观的,因此设计师需要了解人们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偏好和感知方式。

通过对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师可以合理安排空间布局、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居住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互动和交流。

社交互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可以影响人们之间的社交行为。

通过合理设置公共活动空间、社区设施和交通路径,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此外,环境心理学还强调了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以促进社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自然环境的引入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减少压力和疲劳感。

因此,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可以增加绿化面积、设置景观花园和运动场所,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照明设施、监控系统和防护措施,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此外,环境心理学还强调了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和控制感,因此设计师可以在居住区环境中增加一些个人化的元素,如照片墙和个性化装饰,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和满意的居住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居住区环境设计是指通过对居住区的空间、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和反应,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

首先,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人类对环境的需求。

人类对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

例如,人们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需要安静的环境来休息和睡眠,需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等。

此外,人们还需要社交和交流的机会,需要感受到社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了解人类对环境的这些需求,从而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反应。

人类对环境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例如,人们可能会因为环境的美观和舒适而感到愉悦和满足,也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嘈杂和拥挤而感到不适和疲劳。

此外,人们的行为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人们可能会选择在环境舒适的地方休息和交流,而避免在嘈杂和拥挤的地方停留。

设计师可以通过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了解人类对环境的这些反应,从而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创造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最后,环境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

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应该是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和反应的环境。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和景观来创造出美丽和舒适的环境,通过控制噪音和温度来创造出安静和舒适的环境,通过设计社交和交流的空间来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环境。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

总之,环境心理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和反应,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心理学-柠檬丽都住宅小区分析

环境心理学-柠檬丽都住宅小区分析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Psycholog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F Environment
到中心绿地频率和目的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Psychology
OF Environment
常去的场所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Psychology
OF Environment
对小区中心绿地评价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Psychology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OF 横向人物行为分析总结 Environment
Psychology
在柠檬丽都的中心绿地里共历时7小时的观察发现, 70%的被调查者几乎天天从这里经过,这里几乎是小区 内部居民的必经之路。到这里所涉及到的人群较多,学生 、家庭主妇、店铺老板、管理人员、其它小区为抄近路的 居民、偶尔来看房的未来业主、拜访朋友的人等等。但绝 大部分还是小区内部居民,并且女性居多。60%的居民 到中心绿地主要都是为了散散步、呼吸绿地的新鲜空气, 也有遛狗、与熟人邻居闲聊、健身、驻足观赏、上学、上 下班等一系列行为活动。62.3%的被调查者更愿意到这 里来亲近自然环境或健身,63.3%的人认为铺装广场、 坐凳等人工设施缺乏。
照明景观分析
OF Environment
1.主路照明采用白色灯光,但亮度不足,绝大多数居民反映主路两边的照明根本 不能满足需要,没有安全感,希望尽快换掉,建议用光线较强的灯光。 2.步行路及道路两侧的照明景观比较单调,造型单一。 3建议增加地灯,强调小范围的层次性,并能提高夜晚广场景观的向心性和安全 感。 4.缺乏绿地照明景观,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选择性的照亮植物或者植物群落 的部分或者全部形体轮廓,营造一种含蓄的景致。
2009级城市规划1班

从心理学分析小区环境

从心理学分析小区环境

从环境心理学解析小区环境学号:201407717 姓名:杜世强专业:建筑学 老师:程 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生活逐渐演变着,其中主要的就是衣、食、住、行。

而住的地方尤其重要,慢慢地,建筑学逐渐走入人们的思想中,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逐渐提升。

许多人都想要住的地反可以天人合一,都想要找到风水宝地。

在各种思想都逐渐渗入到建筑中时,就渐渐地形成了建筑心理学。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正式出现在东汉末年。

它本身杂合了多家思想,但却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地上,具有深厚的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

其思想来源可以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宇宙中心观,是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

它的出现给中国后来的建筑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上古时代便有圣人伏羲做“八卦”,中古时代便有姬昌演变八卦为六十四卦,既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文王拒而演《周易》”。

而《周易》的出现在建筑风水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的核心思想观象、通变、和阴阳刚柔观念等等,在中国的建筑中一直有不可代的地位。

在现代的建筑学中,建筑风水学是一门研究建筑“风水”的学科,人们在选择住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而风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建筑风水学有它的科学性,它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这些室外建筑中还要考虑到一些禁忌,也就是煞,例如,角煞,冲煞,穿堂煞,天弓煞,枪煞,天斩煞等等。

就拿住宅小区来说,对于小区的风水学理论,一直是开发商和买房者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个小区的风水是可以决定这个小区的价值的。

下面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小区和风水之间的关系。

先我们来看楼盘用地选址的一般要求:1.交通便利。

2.周边配套齐全。

3.周边环境。

噪音、废气、菜市场污染严重。

4.位置与城市规划。

5.位置与地块形状。

6.位置与用地成本;用地成本与“位置”关系密切,两者成正比例关系。

用地,定制48万方恢弘规模的传世庄园群。

项目将分4期进行开发,其中一期25栋庄园建筑分布在项目东北地块,后期三个组团沿着地势的自然走势形成相对独立领域。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居住空间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一门学科,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深入研究人们在住宅环境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出现,让研究者们更加宏观地了解人们在居住空间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并分析他们在不同空间环境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进而准确针对不同环境中人们的心理需求,让住宅空间环境更多地为人们的情绪提供支持。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以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心理控制学、生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等多重心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人们如何接受他们环境,以及住宅空间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特征。

研究者们提出,住宅空间环境对人们的情绪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和积极的情绪,也可以让他们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因此,研究者们将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不同的多学科交叉的角度,研究住宅空间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特征,以及如何调节人们的情绪特征。

从理论上说,住宅空间环境对人们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可以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来解释的。

比如,环境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在住宅空间环境中可以获得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认可感,这样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绪。

此外,营造住宅空间环境也可以降低人们的压力,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设计合理的居住空间,可以让房间里的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的湿度,从而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此外,住宅空间环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和装饰来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

一种色彩会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红色能够让人们感觉兴奋、显著,而蓝色则会让人们感觉镇定、舒适;装饰也可以起到调节人们情绪的作用,例如花卉、摆件等能给人们带来安静、宁静的感觉,而古董陈设则能给人们带来有历史感和艺术感的情绪体验。

另外,居住空间环境也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带给家庭成员温暖和支持,还可以激发家庭成员的积极的情绪,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住宅心理学

住宅心理学

住宅心理学住宅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居住环境中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讨的是住宅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期望。

住宅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住宅的设计、布局、装饰、色彩、光线、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以及住宅与个体心理健康、幸福感、社交关系、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关系。

在住宅心理学中,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住宅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而一个拥挤、嘈杂、灰暗的住宅环境则会给人们带来压力、焦虑和不适感。

住宅的设计和布局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使居住者更加舒适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

例如,厨房和餐厅的合理布局可以提高烹饪和用餐的效率,使居住者更加愉快地享受美食。

此外,卧室的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宽敞、通风、光线明亮的卧室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促进身心的休息与恢复。

住宅的装饰和色彩也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例如,暖色调的色彩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而冷色调的色彩则会给人一种冷静、清新的感觉。

此外,住宅的装饰风格也能够反映居住者的个性和兴趣,增强居住者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

除了设计和装饰之外,住宅的光线和噪音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自然光线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增强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而噪音污染则会给人们带来压力和干扰,影响睡眠质量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应该合理安排窗户和采光设备,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干扰。

住宅的空气质量也是影响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

空气质量差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住宅设计中应该考虑到通风设备的设置和空气质量的监测,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住宅心理学研究的是住宅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装饰、色彩、光线、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环境心理学与居住舒适度

环境心理学与居住舒适度

环境心理学与居住舒适度居住舒适度是指一个人在特定住宅环境下的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因为一个舒适的住宅环境可以提供身心放松和恢复的场所。

而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提升居住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居住舒适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人的感知、情感、行为和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为了实现居住舒适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设计。

室内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可以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与个体的需求相匹配。

此外,室内设计应该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营造出舒适和温馨的氛围。

例如,采用柔和的照明,温暖的色调和舒适的家具布置,能够促进居住者的放松和安心感。

其次,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噪音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知和心理状态。

保持室内的温度适宜、湿度适中,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同时降低噪音水平,有助于提升居住舒适度。

例如,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的舒适感,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以提升人们的心情和注意力,而低噪音环境可以减少人们的压力和疲劳感。

此外,自然环境的融入也是提升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包括绿化、自然光线和自然声音等。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放松和恢复,并且对心理健康有益。

因此,在居住环境中增加植物、贴近自然的色彩和材料,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声音,可以提升居住舒适度。

另外,社区环境对于居住舒适度也有显著影响。

社区内的交通、娱乐设施、社交空间等因素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便捷的交通和多样的娱乐设施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社交空间则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社交支持感。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总结起来,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和提升居住舒适度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关注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设计、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噪音等因素、自然环境的融入以及社区环境的便利和社交空间等方面,可以提高住宅环境的舒适度。

居住区的环境心理研究

居住区的环境心理研究

实例二:
围墙的设置。设置一段围墙,是领域 的界限,维护领域内的利益,也给一帮退 休老人找到了一个冬天晒太阳、下棋打牌 的场所。因为围墙南段向北封闭,挡住了 北风,向南开敞,迎来了充足的阳光。如 果设计师掌握了人使用环境的特点,想为 老人们开辟一个更舒适宜人的休息环境, 就可以在南段围墙南边设置桌椅,种些花 草;如果不想在此地开辟休息场所,植灌 木丛就可控制休憩的行为不在此地发生。
实例一:
某建筑学学生在调查中碰到这样一种 情境:一广场长台阶上坐着四个人,左边 一对情侣,右边一老人带着小孩,他去坐 在中间,感到很自在。一会儿,老人带着 孩子离开,他顿时不自在了,原因是他与 一对情侣的空间距离,因右边的空出而显 得太近了。
例子说明,人的日常行为不是固定在某 一空间地点的,不能静态地描述人的行为 规律,行为心理,而实际上人的行为心理 一直在不停地变化发展。随人际、时间而 变化的心理行为太微妙了!难道还需要建筑 师这么细致地观察吗?况且,建筑师只是处 理空间问题,不涉及空间地点变化的情境; 似乎与建筑师无关,其实不然,建筑师给 定的空间环境是方便还是束缚人的空间使 用方式,却是一个纯粹的建筑设计问题。
(4)加强交往活动与功能设置:邻里交往活动不 仅限于交谈,配建适当的服务设施,引入健身、 棋牌、茶室、儿童游戏、集会等功能,将闲暇居 民聚在一起,促进他们相互交往和沟通,更利于 产生社区感。
六、结语
面对城市居住生活区的设计,我们不能只停留 在创造通常的物质空间,要提升到营造良好的环 境心理的高度,人们置身其中能体会到“生命价 值”和空间“使用价值”。居住环境作为一个多 层次的大系统,同时也是开放和动态的。随着社 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有着不断拓展的丰富内涵,并且永无止境,这将 不断赋予居住区规划新的理念。但无论怎样,从 系统的内化层次出发,分析变化着的因素,营造 适合于人们心理需求的居住环境,始终都能达到 一种新的平衡。这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 全面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

居住环境能影响心理健康

居住环境能影响心理健康

居住环境能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影响人心理健康的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居住地的环境作为影响心理的社会因素,势必会对我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官方医学杂志《神经病学》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提到,以下4种居住环境会明显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1.贫困地区。

生活在这里的人心理认知水平、记忆力远低于常人,同时,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和脑萎缩。

2.人口密集地区。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拥挤、噪声和光污染可以直接导致人们压力变大。

人天生就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同时,人也需要时间去接近大自然。

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人会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3.水边。

大量数据表明,生活在水边的人,往往寿命更长,心态更加豁达。

幸福状况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的人。

4.绿地。

抑郁症是人类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环境是其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老年人和中低收入人群,对抑郁更为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居住环境附近绿地越多,居民焦虑程度越低。

文/肖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应用环境心理学学科理论对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分析,解析户外环境与人群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人们行为模式的差异与联系,探寻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的需求,寻求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心理需求的途径。

【关键词】环境心理;年龄层次;行为模式;公共空间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解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近年来,景观设计项目中越来越重视对人的行为习惯与心理感受的考虑,“以人为本”成为首要设计思想。

如何将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有效地应用在居住小区景观实践设计中的研究正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普罗旺世小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探寻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求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的方法。

1 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场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一方面。

应用最多的五条理论依次为:环境感知理论、私密性需求、领域性特征、个人空间尺度理论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

1.1 环境感知理论人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器官感觉来接收环境信息。

从环境获取的这些信息,经过感知者自身的经验,把知觉对象的前后关系和背景参与进来,形成人对环境的感知。

人通过环境感知来感受和评价公共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环境的感知又有所不同。

1.2 私密性需求私密性即人们(个体或群体)设法控制自己对别人开放或封闭的程度。

私密性包括四种类型: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

它是一种能动的过程,重要的是要给使用者提供选择的机会。

环境的设计是尽可能提供私密性调整的机制。

所谓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平静和有效。

1.3 领域性特征领域性指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领域有三种类型:首属领域、次级领域和公共领域。

其中的次级领域与我们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半私密空间较为相似。

领域性行为有两个作用:认同感和安定、家的感觉。

领域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增进对环境的控制感。

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感。

故在景观设计中应包括增进领域感和设计可防卫空间等多种设计手法。

1.4 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个人空间是人们周围看不见的界限范围内的空间,主要指的是人际距离,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关。

包括:亲密距离(范围为0~0.45m)、个人距离(0.45~1.20m)、社交距离(1.20~3.60m)和公共距离(3.6m以上)。

在景观设计中主要给人提供不同空间功能下的舒适距离。

1.5 不同年龄段人群相互交往的需求根据生物学的交叉圆理论,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相互交往的场所,即活动领域应是两两相交,但又不相互重合的“圆”,交叉部分是彼此共同的世界,不交叉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天地。

所以,功能泾渭分明的环境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更不用说清一色的均质环境。

2.1 小区概况普罗旺世位于郑州金水区国基路与索凌路交汇处,项目占地1600亩,总投资30亿元,由信和(郑州)置业有限公司开发。

项目以法国南部小镇——普罗旺斯为蓝本。

一期开发了“香榭丽舍”、“枫丹白露”两个TOWNHOUSE组团。

二期开发多层别墅型住宅,西班牙风格“温莎城堡”、“罗蔓维森”系列,含多层、小高层、高层豪宅和双拼别墅。

普罗旺世六期波特兰,采用全案精装修,共10栋34层高层,属于城市功能多元复合社区。

普罗旺世五期地中海广场处于普罗旺世中心区域,以宏达路为基准分为南北两个街区,北区以集中大型商业设施为主,南区以住宅为主。

【普罗旺世成树万千】35000㎡南北双私家公园,私享自然恣意环绕,此前未有此后稀有【普罗旺世名门书香】贝斯特外语幼儿园、一八联合国际学校,文脉底蕴书香典范【普罗旺世主题生活】大型超市、儿童会馆、运动会馆、邻里中心…缤纷生活举步即至【普罗旺世大城精品】珍稀多层洋房、罕贵楼中楼、沿街高层、中央公园高层,别墅级居住感受。

【普罗旺世超低密度】总容积率1.5,当别人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您生活在公园美景环绕中。

2.2 小区游憩者及其活动特征2.2.1 小区游憩者通过对小区公共休闲空间的游憩者调查分析,发现85%是本小区的居民,10%是来访者,5%是小区内部某些士多、发廊等的外来顾客。

由此可见,小区公共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本小区居民服务。

观察发现在小区休闲空间停留的人群中40%是老年人,30%是儿童, 20%是中年人,10%是青年。

由此可见,儿童与老年人是使用此公共休闲空间的主要人群,因此下面重点对儿童与老年人的行为与心理进行分析。

2.2.2 活动特征户外活动分三种类型: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

必要性活动指居民都要参与的日常生活事务的所有活动。

自发性活动指居民自愿参与的散步、晒太阳等活动。

社会性活动指在公共空间中有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 包括儿童游戏、互相交谈及最广泛的社会性活动——被动式接触, 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

本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提供给居民的行为活动空间较之城市大型户外公共空间更具有尺度小、亲和力强、舒适性好的特点。

通过询问调查,发现35%的人来公共休闲空间的目的是散步,30%的人来喝茶与打扑克牌,25%的人是休息与聊天,10%的人是来做运动。

3 环境心理学理论在本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评析3.1 公共空间景点布局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同一景点的环境感知有很大不同。

这正证实了文中叙述的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感知理论、领域性特征等五条相关理论。

下面是各区域分析3.1.1 健身区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对空间感知的不同,因此所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观察发现老年人大都喜欢坐在边缘的石板凳上,观看周围的活动或相互间聆听交谈。

而中部的康乐建身设施则成为儿童攀爬娱乐的领域。

虽然老年人与儿童对环境的喜好各不相同,但两者的活动之间又有明显的联系与交叉。

很多老年人为看护儿童,经常放弃边缘的座椅,站在健身设施旁观看孩子们玩耍,而儿童则常常攀上爬下以展示自己的本领。

3.1.2小广场小广场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聚集交流的场所,位于步行道交汇点。

只要天气晴朗,该处的人流量就十分大。

小广场座椅摆放的距离基本符合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中的社交距离,人们可以一边喝茶抽烟打牌,一边聊天闲谈。

这种社交距离很好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小广场仿佛成了成年人的专属领域,由于缺乏适宜儿童活动的空间,儿童从不会自发性地在此停留(除非被坐在那里的亲人们叫住),往往作为通过的路径快速跑开。

紧邻小广场有一块较为开阔的活动场地。

白天场地上空无一人,但到了晚上,这块场地便成了老年人们跳舞的露天舞池,有时还会有些中年人在踢毽子。

可见,同一块场地在不同的时间段也有不同的功能和领域性特征。

3.1.3 绿化小庭院绿化小庭院是整个小区公共休闲空间中最为理想的休息场所。

院中小径设计成流畅的曲线, 以引导空间的序列变化。

院内还利用植物来创造小尺度空间,以增强安全感。

该庭院在建筑创造的灰空间下,既使人们的私密性需求得到满足,又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多样的行为活动。

院内的居民或独处、或亲密、或拉琴唱小曲、或聚集围观,不同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休息方式。

3. 2 小区道路设计3.2.1 道路的安全性为了有效保证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小区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

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并结合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及绿化、铺地划分空间, 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老人活动场地。

这样的做法显得更富活力。

3.2.2 道路的舒适性出于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推儿童车的父母等的考虑,小区道路设计为坡度变化不大的坡道或步行道,并相应设有无障碍通道。

步道的铺装为防滑,防目眩的材质,且利用铺装的变化来显示高程的变化。

另外小区内还有一些富有趣味的道路,如镶嵌于草地上的条形花岗岩踏步、用鹅卵石拼成不同图案的小径等,这些都能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更丰富的交流活动空间。

3.3 植物配置3.3.1 大型乔木小区内高大乔木丰富,多以构树、大叶樟、小叶榕等为主,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搭配栽植。

夏季浓密的枝叶为游憩者提供广阔的树荫,冬季树叶掉落便于阳光洒入场地,给游憩者提供一处晒太阳的佳所。

这种季相变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以及对于私密性、领域感的需求,在视觉、触觉上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感知。

3.3.2 小乔木与灌木在小区中各景点与道路旁点植紫薇、鸡蛋花、桂花等观花观叶的小乔木与灌木,有效地增加了视觉以外的嗅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过程。

3.3.3 草本与地被小区中设有一片小草坪。

儿童常常在草坪上追逐、翻滚,对草地与泥土的柔软与芬芳的感知丰富了儿童对于公共绿地的体验,青少年及中年人也因这样的感知会坐在草地上读书看报或打牌聊天。

4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1)综合考虑居民在游憩时的多感官体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各种感知的交替作用和交互作用。

(2)小区内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半私密空间等多层次空间领域的考虑与设计。

(3)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专属性活动空间,又必须考虑相互交叉活动场所的设计与营建。

(4)小区内休息座椅等公共设施的设置需要符合个人空间尺度理论中相应的距离要求,以促进人们特定活动的发展。

5 结束语通过对普罗旺世小区的调研与应用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分析,初步解析了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的普遍应用价值,同时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户外空间有着不同的需求,从而对今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作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