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质毒性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5-3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剧毒 高毒 中毒 低毒 微毒
小鼠一次经口LD50量/ [mg.(kg小鼠) -1]
≤10 11~100 101 ~1000 1001 ~10 000 >10 000
小鼠吸入染毒2hLD50 量/[mg.(kg小鼠) -1]
≤50 51 ~500 501 ~5000 5001 ~50 000 >50 000
M=M1+M2(1-M1)
拮抗作用 (Antagonism)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 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 < M1+M2
四、毒作用的过程 (Process of Toxic Action)
1、进入体液 2、毒物与受体进行原发反应 3、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的继发反应
五、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
慢性毒性常用参数:
阈剂量(浓度)(Threshold Dose):是指在长
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浓度)。
最高允许剂量(浓度)(Maximum Permissible Dose) :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机体受
损害的最高剂量(浓度)。
毒性单位:
空气中:mg/m3、mg/L,水中: mg/m3、 μg/L 哺乳动物:mg/kg(体重)或mL/kg(体重)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 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 M1+M2
相加作用 (Additive Effect)
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 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M=M1+M2
独立作用 (Independent Effect)
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 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 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
兔经皮LD50量 /[mg.(kg兔) -1]
≤10 11 ~50 51 ~500 501 ~5000
> 5000
三、毒物的联合作用
(Complex-Action of Toxicant)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 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称为毒 物的联合作用。
协同作来自百度文库 (Synergism)
要求:1、要标出材料的出处
2、不能集中在一两篇文献中查找
(1)Cu 和 Ni (2)Hg 和 Zn (3)As 和 Fe (4)Cd 和 Mn (5)Cr 和 Ag
小结
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3、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4、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5、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6、污染物质的毒性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 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五节 污染物质的毒性
第五节 污染物质的毒性
(Toxicity of Pollutant)
一、毒物 (Toxicant)
毒物是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 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并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 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半数有效剂量(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半数有效浓度(EC50,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半数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 半数致死浓度( LC50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致畸物 (Teratogen)
二噁英、有机汞、苯二甲酸酯、砷酸钠、 硫酸镉、醋酸苯汞等。
致突变物(Mutagen) DDT、二噁英、苯、臭氧、砷酸钠、硫酸镉、 亚硝酸盐、铅盐等。
读书报告
重金属元素在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中 的迁移转化。(可以包括各元素的丰度、分 布、存在形态、迁移转化过程、对环境各圈 层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二、毒物的毒性 (Toxicity of Toxicant)
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 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毒物所处的基体因素 机体暴露于毒物的状况 生物因素 生物所处的环境
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
效应:个体生理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
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 称为效应。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中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包含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 和缺失四种类型。
3、致癌作用 (Carcinogenesis)
致癌物根据性质可分为: 化学性致癌物 物理性致癌物 生物性致癌物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按照对人和动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确证致癌物、可疑致癌物和潜在致癌物。
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遗传毒性致癌 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4、致畸作用 (Teratogensis)
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 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称为先天性 畸形或畸胎。
环境和生物体中的部分“三致”毒物
致癌物 (Carcinogen)
艾氏剂、苯并[a]芘、双(2-氯乙基)醚、 氯乙烯、氯仿、四氯化碳、狄氏剂和异狄 氏剂、二噁英、亚硝酸盐、石棉、镉酸盐、 砷化物、放射性核素、霉素、病毒等。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Toxic Action)
1、酶活性的抑制
有些有机化合物与酶的共价结合 有些金属离子与含巯基的酶强烈结合
某些金属取代金属酶中的不同金属
2、致突变作用(Mutagensis)
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改变, 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
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糖类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低级 醇 CO2
有机酸
无O 甘油 脂肪酸
有O 草酰乙酸
延胡索酸
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
异柠檬酸
脂肪
琥珀酸
蛋白质 氨基酸 NH3
α-酮戊二酸
作业: 本章课后习题:1、2。
反应: 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
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 反应。
100
反
(
效
)
应
强 度
50
(
)
%
剂量
剂量—反(效)应曲线
毒作用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oxic action):
急性(Acute) 慢性(Chronic) 亚急(或亚慢) (Sub-acute)
急性毒性常用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