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个”的比较研究
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比较研究以中日两国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者在语源、形态等方面的异同。
“个”与“個”在事物的认知意义方面存在共性,但在构词以及各自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标签:“个”与“個” 语源词法形态语义一、引言汉语在形态上属于孤立语,日语属黏着语;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日语的基本语序是“SOV”。
由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量词的认识上也具有共性,因此开展中日两国量词的对比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关于量词汉日对比的研究应首推《日華両語の数詞の機能》(渡边实,1953),该书中提到了汉日量词各自的属性、功能等内容。
国内的研究中,崔崟以中日两国小学国语教材中的量词为考察对象,在系统调查后写成《中日两国语言中的量词》(1989);陈绂的《汉日量词的比较研究——谈对日汉语量词教学的特点与方法》(1999),突破性地将汉日量词对比研究导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去;肖蓉(2007)从个体量词入手,更加细致地分析了汉日个体量词的异同。
汉日量词的整体对比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个体量词的单独对比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故本文希望通过汉日通用个体量词“个”与“個”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深化汉日量词的整体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辞典调查与语料库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辞典选用了《现代汉语八百词》《新世纪日汉双解大词典》等,语料库选用了CCL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量“個”的语源(一)汉语量词“个”的语源游汝杰(1985)提出汉语中几乎所有量词的语源都是可考的,唯“个”字不可考。
对此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的本义为“竹的枝干部分”,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量词的用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个”的本义是住房名,继而出现了其他用法。
颜师古注《汉书》:“个读曰箇。
箇,枚也。
”《说文段注》:“‘箇’或作‘个’,半竹也。
日语助数词和汉语量词的对照研究
[ 编号】 0 9 9 3 (0 )6 0 7 — 3 文章 1 0 — 5 0 2 1 0 — 0 9 0 1
在中国, 日语 学 习者 的数量 仅 次于 英语 。 称 唐宋 时期 的特征 。据 日本最 早 的文字资 料— — 《 堪 金 学 习群体第 二大 的外 国语 种 。 种语 言在历史 和文 石 文 》 载 , 语 助数 词 的使 用最 早 可 以追 溯到 公 两 记 3 1
好 的发 展 秦 朝度 量衡 的出现 为 量词 发 展提 供 契 结合 。 在学术 界并 没有特别 统一 的分类 。 中国著名
机 , 时将其使用 时 的词序 固定 下来 。到两 汉及南 语 言 文字 学家 黎锦 熙 ( 8 0 17 ) 《 同 1 9 - 9 8 在 国语 文法 》
北 朝时量 词 的应用 已较 为常见 . 在唐 宋时代 展现 出 (9 4年 ) 14 中首次 为 量 词 正名 , 词 此 前在 中 国被 量 完 美 的发展状 态 现代 量词 的功能基 本上是 承袭 了 称作 助数词 、 助名词 、 名词 、 副 陪伴词 、 范词等 , 这些
时 . 习惯性 的搭 配使 用 使得 事 物更பைடு நூலகம்易 区分 , 言 语 小说 《 其 语 竹取 物语》 曾这样描 述加 姬“ 三寸c 加 更加 丰 富多彩 日语 助数 词 自古 以来受 到我 国汉 语 I 为人 、 ) <L 为 9” 。诸如 “ ” 卷 、 量词 的广泛 影响 . 两者在 概念定 义和形 态结构 上均 “ 这样 古代汉 语 中较常见 的量词 . 寸” 在很 长一段 时
最 早 给 日语助 数词 确 定 名称 的是 江户 时 代 的
《2024年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范文
《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与翻译研究》篇一一、引言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数量词作为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两国语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数量词在表达方式、使用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
本文旨在探讨中日数量词的异同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期为中日语言交流与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日数量词的异同(一)数量词的表达方式1. 汉语数量词: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包括基数词、序数词、量词等。
其中,量词是汉语数量词的一大特色,如“一只鸟”、“两本书”中的“只”、“本”等。
此外,汉语中还常使用“多少”、“几”等疑问词来表示数量。
2. 日语数量词:日语中数量词相对简洁,主要以基数词和序数词为主。
虽然日语中也使用量词,但数量和种类远不如汉语丰富。
此外,日语中常通过添加后缀或助词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二)数量词的使用习惯1. 汉语使用习惯:汉语中数量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形成“数量词+名词”的结构。
此外,在表达复杂数量时,汉语中常使用“一……就……”的结构。
2. 日语使用习惯:日语中数量词的顺序较为灵活,可根据表达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日语中常使用“数词+名词”的结构,同时通过助词和后缀的变化来表达数量的增减。
三、中日数量词的翻译方法(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数量词的结构和含义不变,直接将其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言数量词。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应表达的数量词。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将原数量词的意思进行解释和转化,以更贴切地表达原文含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无对应表达或对应表达差异较大的数量词。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加一些数量词或其他词汇,以使译文更加准确、完整。
这种方法常用于处理那些在原语中隐含而在目标语中需要明确表达的数量关系。
四、案例分析以“一百个苹果”为例,在汉语中,“一百个”是明确的数量词,“苹果”是名词。
汉日词汇中量词的对比
浅析汉日词汇中量词的对比摘要:表达数量概念的功能是由数词和量词共同承担的。
无论哪国语言数词都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量词却不尽相同。
所谓的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者动作数量的词。
汉语中量词很丰富,但日语中就相对较少一些。
日、汉中量词的不一一对应而导致语言学习中的困难、不便。
关键词:汉日词汇;量词;对比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220-01一、量词概念差异(一)日语中的量词在现代日语中,原则上一个数词的后面必须要附加一个量词。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量词已经很少被用到。
形成了日语量词的一词多用的搭配功能,使得专有量词的用法主见缩小其使用范围。
比如日语中,“棹”的用法,在过去人们用细木棍等运送比较大的家具、物件等,因此使用“棹”来计量家里的立柜等大件家具。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使用“台”来代替这个量词。
再如,从前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笠”的量词为“蓋”。
随着“笠”从人们视线中的消失,其量词自身也就逐渐消失了。
因此量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二)汉语中的量词量词在汉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汉藏语言的独有特征。
汉语的十一大词类中,除了量词之外,其他十类词都是汉语和印欧语系语言所共有的,只有量词是印欧语系语言的缺项。
在汉语语法学的构建上,量词研究反应了汉语语法研究从语言共性向语言个性迈进的重大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昭示出汉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完善了语法体系的整体框架。
二、使用方法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这不仅仅是因为汉语中的量词数量多,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代汉语的数量结构中,量词的使用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数词和所指的计量对象必须由量词来连接,构成“数词+量词+名词(num+cl+n)”的结构。
这两个因素与几百个汉语量词与无数的计量对象的搭配组合,造成了汉语中量词复杂的使用情况。
汉语量词“个”与其在日语中对应用法的对比分析
汉语量词“个”与其在日语中对应用法的对比分析汉日量词之间的对比研究由来已久,日语中的常用量词多来源于汉语,但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个”在日语中的相应表达却不尽相同。
本文从使用范围、用词搭配、语法结构等几个方面考量汉日语言中“个”的表达方式,并对二者的特殊用法进行说明。
标签:汉日对比量词“个” “つ” “個”一、引言日语在历史上受汉语影响颇深,至今日语中还存在着大量汉字词。
汉语和日语都属于量词型语言,两种语言中都含有丰富的量词,《现代汉语量词语用辞典》(2002)中收录了常用汉语量词约600个,《大辞林》中收录了日语常用量词约130个。
尽管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量词,但是,日语语言系统中并没有将量词作为一个单独的词类,而是将其视为词缀,因此日语中并没有“量词”这一说法。
日语中这种类似于量词用法的词被称为“助数词”,顾名思义,就是数词的附属物。
《日本语教育大事典》中指出:“助数词是词缀的一种,是标志数量的一种词语,也是数词的构成要素。
”依此可见,助数词在日语中并不作为独立的词类而存在。
“个”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在日语中有与之对应的助数词“つ”和“個”。
“つ”属于和语词,即日语本身固有的词汇;“個”属于汉字词,即日语发展形成过程中从汉语发展过去的词汇。
作为表示数量的助数词,二者的用法有同有异,但日语中对应汉语量词“个”的用法的词并不仅仅是“つ”和“個”。
除此之外,本文从汉语量词“个”的特殊用法出发,探讨在日语中该用法是否存在及如何存在。
在汉日量词对比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日華両語の数詞の機能》(1953)中,作者渡边实对汉日量词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几点重要理论:1.数词只有同量词结合才能取得一个独立的词的地位;2.汉语量词是一个独立的实词,日语量词则是一个接尾语;3.汉语量词比日语量词发达的原因是它有区别同音异义词的功能;4.汉语量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个”有调整语调的作用。
二、汉语量词“个”与日语助数词“つ”“個”的基本共通点作为量词,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用来表示数量单位。
汉语和日语的量词对比
汉日语里数船只都可以用量词2 只8 隻) !艘3! 但用法却刚好相反4 汉语里数小船一般用2 只 8 隻) 3!数大船一般用2 艘 3!如 "一 只 小 船 %一 艘 货 轮4 在日语里正好相反!2 只8 隻) 3一般用于数大型 船只%军舰等!而2 艘3一般用于数小船!艇等4 如" 二艘;=ー>9一隻;船4
% 脚(在日语里可以作量词$在汉语中5 现代汉 语词典6* 商务印书馆# 里虽然没有量词这一用法$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经常可以把它当作量词 用"
量词% 脚(在 日 语 里 用 语 数 椅 子 !桌 子 等 有 脚 腿的道具$如)机一脚!椅子一脚等$这些在汉语里 要说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等" 而汉语里% 脚(可 以当作动量词用$如)他踢了我一脚!他踹了我两 脚等$日语里却没有这种用法"
量词% 轮* 輪# (在 汉 日 语 里 都 存 在 $甚 至 作 为 名词它们的意义还有重合的部分$ 但作为量词它 们的用法是不一样的" 在日语里一般用来数花和 车轮$如)花一輪!梅一輪!車輪二輪" 这些在汉语 里的说法是)一朵花!一支梅!两只车轮"
而汉语里的% 轮 (可 以 作 为 修 饰 用 量 词 $多 用 于数红日!明月等$如)一轮明月!一轮红日" 还可 以用于循环的事物或动作 $如 )他 比 我 大 一 轮* 即 十二岁# !球赛已打了一轮了"
数用壶9罐9坛装的东西!汉日语里都可以用 量词2 壶8 壺$ 3!如"8 汉$ 一壶酒(8 日$ 酒一壺4 但汉 语里还可以用2 坛!罐!听3等!而 日 语 里 却 没 有 这 些用法4 如"一坛酒9两罐水9一听饮料等4
从量词的使用看中日两国语言使用的差异
和 因思 维 的不 同 而 出 现 的 量 词 使 用 上 的错 误 。 的 放 矢 地 有 帮 助 同学 们 准 确 使 用量 词 。
一
() 国的 量 词 意 义 和 使 用 范 围都 是 相 同 的 1两
日语 和 汉 语 中有 很 多 量 词 。 字 一 样 , 意 义 和 用 法 上 汉 在 也 一 样 。 反 映 了 人 们 对 事 物 的看 法 是 相 同 的 , 者 说 在 日 这 或 本 引 进 汉 语 时 , 直 接 引 用 了汉 语 的 量 词 。 此 直 到 现 在 , 就 因 某 些 量 词 在 使 用 上 都 是 相 同 的 。如 册 、 、 ( ) 栋 ( ) 瓶 个 佃 、 楝 等 。 “ ” 日 、 两 国 语 言 中 都 给 印 刷 物 作 量 词 。 三 册 册 在 汉 如 书 / 三 册 。“ ” 容 器 做 量 词 , 于 瓶 装 的 东 西 。 一 瓶 本 瓶 给 用 如 啤酒 / L 瓶 。而 “ ”佃 ) 是 通 用 个 体 量 词 。 比较 而 匕, 一 , 个 ( 则 但 言 。 语 中 的“ ” 用 起 来 会 更 宽 泛一 些 。 汉 个 使
中 国 的 文 化 和 文 字 很 早 就 传 人 了 日本 , 日本 的 文 化 深 受 中 国 文 化 的影 响 。 因而 中 日两 国语 言 中 自然会 有 很 多 相 同 或 相 似 的 语 言 现 象 。 在 一 般 人 看 来 , 日两 国语 言 应 当 中 有 更 多 的 相 同性 。 种 想 法 源 于 两 种 语 言 的 渊源 关 系 , 实 这 事 也 正是 如 此 。但 是 ,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言 必 然 会 发 生 变 随 语 化 。在 这 些 渐 进 的 演 化 过 程 中 , 日本 人 渐 渐 地 完 善 了 自 己 的语 言 , 日语 中某 些 词 语 的 用 法 更 贴 近 本 国 人 的 心 理 和 使 生活 习惯 ,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某 些 汉 字 的 意 思 就 变 得 面 目全 但 非 。 部 分 的汉 字 及 意 义 得 以保 留 。 中 也 有 更 适 合 日本 人 大 其 生 活 习惯 的 东 西 稳 定 下 来 。我 们 可 以 从 这 些 语 言 现 象 中体 会 两 国语 言 的 不 同 之 处 。 本 文 拟 从 量 词 的 使 用 情 况 来 分 析 两 国语 言 中存 在 的 思 维 差 异 。 这 会 对 日本 留学 生 的汉 语 教
汉日对比语言学张岩红教案
汉日对比语言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汉日对比语言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
2. 掌握汉日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 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汉日对比语言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一、汉日对比语言学的概念与背景
1. 介绍汉日对比语言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意义。
2. 探讨汉日对比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二、汉日语音对比
1. 介绍汉日语音的差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对比。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汉日语音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律。
三、汉日词汇对比
1. 介绍汉日词汇的差异,包括词义、用法、搭配等方面的对比。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汉日词汇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律。
四、汉日语法对比
1. 介绍汉日语法的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对比。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汉日语法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律。
五、汉日语用对比
1. 介绍汉日语用的差异,包括礼貌用语、委婉表达等方面的对比。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汉日语用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律。
教学方法:
1. 采用讲授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通过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教学评估:
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作者:廖苏婷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汉日量词的类别、意义功能和特殊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不同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同根同源的汉日量词(日语称之为助数词)存在诸多差异。
针对这种差异,本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促进对汉日量词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汉语日语量词助数词比较一、引言汉语和日语之间存在诸多共性,日语中很多文字都来源于汉语,但两者都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点。
以汉日量词为例,虽然两者同源,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差异。
例如,在形容纸的数量时,汉语中常用量词“张”,日语中用量词“枚”;汉语中说“一只猫”,日语中则是“一匹の猫”。
许多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容易先入为主,以汉语量词的观念来学习日语量词,从而引起许多误解误用。
基于此,本文以较为常见且容易混淆的汉日量词为主,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日语和汉语学习者重新认识量词有所帮助。
二、量词的概念与分类(一)量词的概念汉语对量词的研究由来已久。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到了“量词”这一概念,并把量词划分在名词类中定义为:“量词就是表数量的名词,添加在数词之后,用来作所计数的事物之单位”。
1961年,丁声树等人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量词作为独立的词类进行分析。
20世纪50年代,《“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1954~1956年拟定)正式将量词定义为: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词是量词,并将量词划分为现代汉语11个词类中的一个类别。
日语中称量词为“助数词”或“类别词”。
池上祯造(1983)定义日语量词为:“助数詞は、接辞の一つ。
ひとつ·ふたり·みっか·四箱·五棟·六皿·七本·八軒·九冊·十首などのように数詞に付属する接尾語を言う場合が多い。
”(笔者译:助数词是接续词的一种。
多数情况下接续在例如ひとつ·ふたり·みっか·四箱·五棟·六皿·七本·八軒·九冊·十首等数词后面做接尾语)。
汉日量词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 0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o (0 1 1 -131 625 9 2 1 )20 0 .0 4
一
、
引 言
近年来我 国 的 日语 教育有 了长 足发展 ,已成为仅 次于英语 的第二 火语 种 。在 日语学 习的基础 阶段 ,对 汉语 和 日语语 言系统进 行一些 有针对 性的对 比分析 ,有 利 于确 定教学 中 的难 点 和重点 。一 般来说 , 日语 与 汉语相 同的现 象学生 比较容易 掌握 ,不 同的尤 其是相似 而又有 区别 的现象 ,则难 以掌握或 掌握 不 准。汉 日 量词既有相 同点又有 不 同点 ,学 习难 度较大 。 日语学 习者一般 只在课 堂上 学 习和使用 日语 ,课后 没有真 实 的 日语使用环 境 ,因而在学 习过 程 中要较 多地 受汉 语 ( 母语 ) 的干 扰 和影 响 。在 日语教 学 中 ,教 师 有 意 识 地对汉语 和 日语量词 进行 比较 ,有利 于排除母 语 干扰 ,使 学生 在基础 阶段养 成 良好 学习 习惯 ,“ 症下 对 药” ,把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教师把 日语和汉语 ( 母语 )进 行对 比,找 出它 们 之问 的差 异 ,就 能较 好地 了解真 正 的学 习难 点 是 什 么 ,并为教授 这些难 点做好 准备 ,从 而提高教学 质量 。可 见 ,对 比分 析 的 目的就 是通过对 比学 习者母 语 和 目的语 的体 系 ,一方 面找 出相 同 的一 面 ,为学 习者更顺 利地 、更成功地 实 现迁移创 造条件 ;另一方 面找 出 其相 异 的一 面 ,防患 于未然 ,阻止或减 少母语 干扰 的发 生 ,使 学 习者 能够 自觉地 避免或少 犯语言错 误 。
为适用于多种物品的通用量词。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 的方式仍常见,何时使用量词有明确的规律。 郭先珍在 《 汉语量词的应用》 中提到,魏晋南北朝是汉语量词空前发展的时代 ,不仅 总体数量多, 而且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大量增加 ,使用上 已相当成熟 。 …数词 与名词结合 ,中间插人量词 ,已成为规律 例如 “ 九枝花” ,在词序上使用 “ 、量、名” 的结构。黄盛璋先生 《 数 两汉 时代 的量词》统计 了大量汉 代文献 , 仅见到十几个例子 ,可见魏晋南北朝是汉语量词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当时常用的量词 如下。度量衡单位量词。如 “ 分、寸、尺、丈、端、匹、合、升、斗、石、钱 、两 、斤、里” 等。容器 量词。如 “ 器、钵、笼 、薄、瓶、盆、殴 、盘、钟、壶、箱、车、船 、屋 、库 ”等。个体量词 。通用个 体量词 ,如 “ 、个 ”等;专用个体 量词,如 “ 枚 位、员、方、简、首、句、曲、文、封 、两、匹、更 ” 等;泛用个 体量词 ,如 “ 口、头、腔、根 、本 、枝、支、领、袖、绪 、床 、只、点 、天 、滴、片、股、 问、面、分、子、级 、树、通、陈、人 、物、事” 等。集合量 词。如 “ 双、两 、发、架、丛、副、具、 合、部 、家、户、行 、列”等。当时常用的动量词有 “ ” 过 ,相 当于现代汉语 中的 “ 。它几乎可 以应 次” 用于一切动作和行为,例如 “ 洗数十过” “ 、 思论一过”等。此外 “ 遍、回、通、下 、次 、返、度” 等, 也是南北 朝时期常用 的动量 词 。 唐代以后 , 表示行为单位的动量词如 “ 回、次、遭 ”等,逐渐出现。例如:自今 以后 知人意 ,一 日 须来一百回。( 杜甫诗 )一 日踏春一百回。( 孟郊诗 )贾客停非久 ,渔翁转几遭。( 僧可朋诗) 唐宋以后 , 量词进一步发展 , 其应用情况与现代汉语量词 比较接近。从某些量词应用范 围的变化看, 有些应 用范 围扩 大了 ,有 些应 用 范 围缩 小 了 ,有 些应 用 范 围转 移 了。例 如 “ ” 个 ,唐 代 以前 不 能 用 于 事 物,而唐代 以后应用范围扩大了, 诗文、小说中常常用于事物。如 “ 只有这一哭 ,有好些个原因” ( ・ 明 凌潆初 《 二刻拍案惊奇》 。又如 “ ,唐代以前十分活跃 ,鸟类、鱼类 、器物等均可计量 ,唐代以后其 ) 枚” 应用范围渐渐缩小 ,只用于某些器物、硬币。以上用法在现代汉语 中仍然保持着。从量词与名词的结合方 式看 , 唐代以后量词用于名词前 代 以前 “ 再” 表示动量 “ 两次” ,如 “ 一鼓作气 ,再 而衰 ,三而竭” (《 左传 ・ 公 十年 》 ,“ ” 为 “ 庄 ) 再 第二 次 ” 两次 ” 的意思 。而唐 代 以后 ,由于动量词 “ 、“ 次” 的应用 , “ 再” 表示 “ 两次 ” 的用法 已消失 。 薯 汉语量词由少到多 ,由应用不普遍到应用较普遍 ,说明它是汉语 中有生命力的一类词。 ( ) 日 量词 的产生 二 语 日 语的量词比汉语的量词出现晚一些 。李庆祥在 《日 语量词详论》 中提到 ,从 4世纪 ,即 日本大和 时代初期 就开始 出现 了量词 的用法 。后来 随着文字不 断传人 日本 ,我 国古代 的大量 量词也传 到 了 日本 。在 很长一段 时间里 ,日本人原 封不动 地 将其 用 于 日语 中 的计 量上 。 日本 奈 良时 代 初期 ,量 词 的运 用 已较 普 遍 ,而且在 表记 、运 用和读 音方面开 始形 成 自己的特 点 ,不 再完全 照搬汉 字 了。 进入平安时代 ,日 语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量词的数量大有增加 ,而且量词的各种类别也基本形 成。尤其是和语量词 的增加 ,使量词初步形成了体系。到了镰仓时代 ,在 《 下学集》 《 和尔雅》 《 贞丈杂 记 》 等辞 书中 ,还专 门将量词 归纳为 类 ,加 以说 明。 明治维 新 以后 ,由于言 文一致运 动 的兴起 ,书面语逐渐 向 口语靠 近 ,量词 的运用 就更加普 遍 了 。这个 时期 的量词 ,不管在 数量上 还是在类 别上都 变化较 大 。尤其 是 明治初 期 , 日本政 府实 行对外 开放政 策 ,学 习西方 ,大 量 的西方 文化通 过翻译介 绍 到 日本 。在 这个 过 程 中根 据 翻译 的需要 , 日本 人 又 创造 了一 些 量 词 。其 中一 部分经过 一段时 间的使用 以后 固定 了下来 ,而另 一部分则 被淘 汰 �
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
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1. 引言1.1 介绍汉日语指示代词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成分,它们在句子中起着指示和代词的作用。
汉语和日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其指示代词的用法和语法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中,指示代词通常包括“这”、“那”、“这个”、“那个”等词语,它们用来指代离说话者近的事物或人。
汉语指示代词的使用相对简洁明了,常常直接放在名词前面或者句子中。
而且在汉语中,指示代词的数量和性质比较丰富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不同的词类进行变化和使用。
汉语和日语中的指示代词在语法特点和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深入研究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有助于加深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及其应用,以及语法差别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2000字完】1.2 研究意义研究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汉语和日语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语法结构和词汇表达上存在着诸多差异。
通过比较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可以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模式,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汉日语指示代词在日常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地运用指示代词能够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由于汉语和日语指示代词的差异,可能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沟通障碍和误解的情况。
研究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深入探讨汉日语指示代词的语法差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为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汉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汉语的指示代词在语法上具有一些特点。
汉语的指示代词包括“这、那、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用于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距离、数量等。
“这”和“那”用于指示较近或较远的事物,“这个”和“那个”用于具体指示单个事物,“这些”和“那些”用于指示多个事物。
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的对比研究和对日汉语教学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引言 (2)1.1 汉日量词的研究状况 (3)1.2 选题意义 (5)1.3 研究方法 (6)2、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及称量范围 (6)2.1 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 (6)2.2 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称量范围 (8)3、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句法功能对比 (19)3.1 独立使用时的句法功能对比 (19)3.2 与数词等组合后的句法功能对比 (20)3.3 小结 (23)4、对日汉语教学的建议 (23)结论 (25)参考文献 (27)日语文献 (29)日语译文 (33)致谢 (36)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对比研究和对日汉语教学专业:对外汉语姓名:彭梦霞学号:2009020862摘要:“条”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十分频繁一个量词,在日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是量词“本(ほん)”,两者的用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希望对这一对量词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汉日量词的一些差异性,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希望能够对母语是日语的学习者以及所有的汉语爱好者有所启示。
全文主要分为三大章:第一章主要考察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由来以及称量范围,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两者在称量范围上的差异。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汉语量词“条”和日语量词“本(ほん)”的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日语语序的典型代表是SOV,量词在句中的位置较为灵活。
第三章根据所学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了对日汉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汉语爱好者以及对日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语量词“条”;日语量词“本(ほん)”;汉日对比;句法功能;对日汉语教学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tiao”is a measure word that is used very frequently.But in Japanes e has a measure word to correspond with it: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The usage of them have same points and different points.this paper hopes to compare with the pair of measure word to know some difference of them.and we also hope to have implications for native Japanese learners as well as Chinese lovers.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origins and the using scopes of the 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and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We hope to know the difference of the origins and the using scopes between them by statistical .Chapter two mainly discusses the syntactic functi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and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Chinese basic word order is SVO and the position of measure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fixed.But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word order is SOV,so measure word in the sentence is more flexible.The third chapter based on what we have learned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Chinese to Japanese,hoping to be helpful to Chinese fans as well as Chinese teaching to Japanese.Key W ords:Chinese measure word “tiao”; Japanese measure word “hon”; contrast on Chinese and Japanese; syntactic function; Chinese teaching to Japanese1、引言量词是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类词,也是十分特殊的一类词,它经常和数词连用,合称数量词。
韩语分类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
式 的创 新是 一 个创造 性 的思 维活 动过 程 , 努 力 探 索创 造 性 展 小组 竞争 形式 , 不断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性 。
教学 , 改 革传统 教 学模 式创 造力 是 推动 韩语 基础 课不 断 更 新完 善 的重要 动力 。 因此 , 韩语 课 教改 方 向应从 培养 学生 思维 的 灵活性 及 独创性 方面去 研究 探 索 , 重 新构 建新 的适 应 时代 发展 的教 学模 式 , 使高 等职 业教 育人 才 的培养 向综
作 为一名 外语教 师应具 备前 瞻 意识和 创 新意识 , 韩 语 体 系。在 韩 国语 教学 实践 中, 使学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不 断体 课 是一 门 实践性 很 强 的课程 , 推 动韩 语专业 基 础课 教 学模 验 进步 与成 功。 培养 学生 之 间 团队合作 精 神 , 在 课 堂 中开
韩语分 类词 与汉语量词的对 比研究
王 丹 ( 辽宁 机电 职业技术学院)
使用很多同形的词语,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在意义以及用法方 对 比研 究 , 将 有 助 于 对学 生 进行 有 针 对性 的教 学 , 也 有 助 面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旨在揭示同形异义的韩语分类词与 于加 深 对韩语 分 类词本体 的研 究。
( 1 9 9 2 至 墨 很 多 ( 1 9 9 3
, 、
、
9 4 4个量词 ; 《 汉语量词大辞典》 ( 1 9 9 6 ) 收录了 8 9 2个汉语 一
,
,
囊 收 雹 6 个
 ̄ 法 , 1 9 9 9 ,
’
…… …
。 z : 进 = z I 存 L l / V 比 , X . ' 较 I : - L - 研 I  ̄ J Y 究 \ 一
日语中的数量词
才能准确表达事物的关于日语的数量词日语的数词分为基数词,序数词和量词(助数词).① -------------------- 基数词 基数词是单纯用以记数的数词,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十一以下的基数词有音读和训读两种,十一以上采用音读。
音读:—二 U )三(KAz )四(0 ct/v )五(G A (6 < )七(02A (db ) 九(<±( I : 9 )十一(C ⑦刁“弐)二十((C I : 0)) 二十一(【二百()三百 mg 〈)千(乜/v )三千 一万百万卞〈圭人)千万(it A/求A/) —億(I 、弐指 < )一兆(C 、二 *>^9) 训读: —(<h o )- (3xAzo )三(四(J : -90 )五(ooo )六(C-^o ) -t o o ) 九(C ^0o ) 十(Lh )② 序数词 序数词是表示事物顺序的数词。
序数词由基数词前而加上表示顺序的接头词或者后边加上表 示顺序的结尾词构成。
例:第一(fd 劣)第一/ 第五回(/^、芒力7、)第五次/ 一番(2叫)一号 -oi 第一个/ 第五行目第五行③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计虽:需称的数词。
基数词一般借助于量词, 日语中量词很多。
有些和我们习惯的汉语不太一致,如”本 现/b )必枚(扛、)必匹 e $)"等。
④ 特殊数词★人(CAz ): 一人 (?>=◎) 二人三人(…… ★ H ((C ^>) : 一H (ooZ: ^>)二日(3、"□力、)三日(族。
力、)四日(J :。
力、) 五日(“二力、)六日七日(肚O 力、)八日(9Z»)九日(H ①力、) 十日(七指力、)十四日力、)二十日((止"3力、)二十四日°力、)oa 。
⑤ 数词的音变基数词和某些量词结合时,往往发生音变。
常见的有促音变和浊音变。
上而提到的数词几百, 几千的都有音变现象。
日本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
汉 日量词 的实际运 用情 况进 行 对 比 , 借 鉴 前 辈 和时 贤 的研究 成果 , 重 点研 究汉 语 量词 中同 E t 语 用法 不 对应 部 分 , 以求 对 教 学 实 践 提供 帮助 , 提 高 日本 学
生 学 习量词 的效率 。 ( 二) 国内量词 的研 究现 状
跟汉 日量词 的对 比研 究方 面 相 比, 教 学 方 面 的
于具体 教 学 活 动 的 目的。偏 误 分 析 是 指将 学 习者 的语 言偏误 加 以描写 、 分类 , 分 析其 产生 的原 因 ; 根
弊。文章通过分析 日本学 生作文 中经常 出现 的量词偏误 , 探 讨汉 日语 量词之 间的差 异 , 为教 学提供 参 考, 使 学生 能够更好地掌握汉语量词 的用法。 关键词 : 量词 ; 对 比; 量词偏误 ; 偏误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H 0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1 0 1 2 ( 2 0 1 3 ) 0 2 —o 0 6 7 —0 5 。
一
、
引言
语 时 的译法 , 同时也对 两种 语 言 中 的量 词 进行 了分
类和对 比分析 ; 此外 , 张麟声 的《 汉 日语言对 比研 究》 ( 1 9 9 3 ) 也有一部分章节对 日语助数词 和汉语
中 的量词 进 行 了 比较 详 细而 深 人 的分 析 。虽 然 这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本 文研究 起 因和 目标
的次范 畴划 分 为 三个 层 次 。 由于 像 朱德 熙 先 生 这
样 的分 法 简 单 可 行 , 且 与 日语 量 词 的分 法 不 谋 而
合, 因此 可在对 外汉语 教学 中拿来 借鉴 。 2 . 日语量 词 的 分 类 。 日语 助 数词 也 基 本 分 为 个 体量 词 、 集合 量词 、 复合 量词 等 , 但 是 值得 注 意 的 是, 在一 些类别 中 , 尤 其是 名量 词 、 动量 词 以及 复合
日语_助数词_和中文_量词_的对比研究.kdh
策、法规,系统地掌握档案学、管理学理论知识,掌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探索出一定的规律,开展高等院校之间学术交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能力。
技术实践能力方面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
如熟练掌握档案门类划分、分类整理、保管、鉴定、编目、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各个业务流程。
2、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
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服务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
光盘数据库、电子文档的问世以及校园网络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给档案员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员要在新的条件下尽快地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就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信息加工技术等,否则无法适应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
如在校园网上建立档案网页,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档案信息,建立专题数据库,如教学档案数据库、学籍档案数据库、科研成果数据库等,方便师生们通过检索,获取所需信息,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五、创新素质1、观念创新。
高校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档案部门若想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档案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开展档案工作,如开展档案的达标升级,校园网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等。
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增强敢想、敢做的意识,主动将现代科学手段和档案工作相结合,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的理念、创新方法,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2、信息创新。
在现代信息社会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
日语中的数量词
关于日语的数量词日语的数词分为基数词,序数词和量词(助数词)。
①基数词――――基数词是单纯用以记数的数词,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
十一以下的基数词有音读和训读两种,十一以上采用音读。
音读:一(いち)二(に)三(さん)四(しよん)五(ご)六(ろく)七(しちなな)八(はち)九(くきゅう)十(じゅう)十一(じゅういち)二十(にじゅう)二十一(にじゅういち)百(ひゃく)三百(さんびゃく)千(せん)三千(さんぜん)一万(いちまん)百万(ひゃくまん)千万(せんまん)一億(いちおく)一兆(いっちょう)训读:一(ひとつ)二(ふたつ)三(みっつ)四(よっつ)五(いつつ)六(むっつ)七(ななつ)八(やっつ)九(ここのつ)十(とお)②序数词序数词是表示事物顺序的数词。
序数词由基数词前面加上表示顺序的接头词或者后边加上表示顺序的结尾词构成。
例:第一(だいいち)第一/第五回(だいごかい)第五次/一番(いちばん)一号一つ目(ひとつめ)第一个/第五行目(だいごぎょうめ)第五行③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计量名称的数词。
基数词一般借助于量词,才能准确表达事物的数量。
日语中量词很多。
有些和我们习惯的汉语不太一致,如“本(ほん)”枚“(まい)”匹“(ひき)” 等。
④特殊数词★人(にん):一人(ひとり)二人(ふたり)三人(さんにん)。
★日(にち):一日(ついたち)二日(ふつか)三日(みっか)四日(よっか)五日(いつか)六日(むいか)七日(なのか)八日(ようか)九日(ここのか)十日(とおか)十四日(じゅうよっか)二十日(はつか)二十四日(にじゅうよっか)。
⑤数词的音变基数词和某些量词结合时,往往发生音变。
常见的有促音变和浊音变。
上面提到的数词几百,几千的都有音变现象。
1、促音变基数词“一,六,八,十,百”和ka,sa ,ta ,ha 行假名为首的量词结合时,基本上本身最后的一个假名发生促音变。
另外ha 行假名为首的量词也相应音变为半浊音。
例:一課(いっか)六ヵ月(ろっかげつ)八冊(はっさつ)十ロ(じゅっきろ)百回(ひゃっかい)一杯(いっぱい)六分(ろっぷん)八匹(はっぴき)十頭(じゅっとう)百発(ひゃっぱつ)2 、浊音变基数词“三”何“”与某些ka ,sa ,ha 行假名为首的数词或量词结合时,ka ,sa ,ba 行假名为首的词要发生浊音(半浊音)变。
汉日量词比较简析
汉日量词比较简析关键词:量词;助数词;修饰关系;独立性;差异性一、汉日量词结构:汉语和日语的名词都没有单复数的形态标记,因此量词成为了名词数量范畴的语法标记。
从语法结构来看,汉语中的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通常放在动词后面,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
日语的量词被称为助数词,在现代日语中,量词属于黏着语,不属于一个词类,是词缀的一种。
二、汉日量词比较:(一)分类比较1、汉语中量词的分类:汉语中量词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認为分为两大类,名量词和动量词。
其中名量词又包含七小类,包括专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计量名量词、通用名量词等。
名量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
名量词分为专用名量词、临时名量词、计量名量词、通用名量词等。
专用名量词一般表示特定的搭配,部分是从名词借用来的,比如:“条、根、颗、缸、箱”等。
临时名量词指的是某些名词由于特定的语境临时作为量词来使用,例如:“坐了一屋子人”、“拉了两车货”、“堆了一床东西”。
“屋子”、“车”、“床”本身是名词,在这里临时组合用来表示动作的程度,但是如果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不能作为量词使用,因此被称作临时名量词。
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
汉语中的动量词常常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比如:“试一次、吃一顿、看一眼、睡一觉”等。
包括专用动量词,比如“次、回、遍、下、顿、场”,这类量词与动词的组合能力较弱,只能和部分动词进行组合;工具动量词,如“踢了我一脚”、“我打了他一巴掌”、“她瞪了我一眼”,“脚”是“踢”的工具,“巴掌”是“打”的工具,“眼”是“瞪”的工具,同样的,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脚”、“巴掌”、“眼”也只是名词,不能作为量词来使用。
另外,把名量词和动量词合在一起,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虽然在形式上基本是“名量词+动量词”的结构,但是这种情况下名量词的使用一般比较开放,动量词比较受限,一般只有“次”最常用来组合成复合量词,比如“班次、人次、件次、卷次、辆次、批次”等。
日汉翻译中“(一)量”的加译浅析
2342019年23期总第463期ENGLISH ON CAMPUS日汉翻译中“(一)量”的加译浅析文/周超蓉间、位”等。
但是“(一)个”却都大量出现,開译本中共计29例,占总数的72.5%,刘译本中共计102例,占总数的79.68%,林译本中共计33例,占总数的68.75%。
仅次于“(一)个”的“一种”所占比例也不过在10%左右,相差巨大。
2.“措定文”中的加译。
谢秀忱在《现代日语语法》一书中,介绍了日语句子的分类。
其中,按照谓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四类:判断句、描写句、存在句、陈述句。
句子类型谓语例句判断句名詞宾语句あれは地図です。
描写句形容词宾语句ここのお茶がおいしい。
形容动词宾语句あの人は親切だ。
存在句存在动词宾语句彼は図書館にいる。
陈述句动词宾语句梅の花が咲く。
判断句是以指定助动词“だ”、“です”结合体言做判断句谓语,说明主体“是什么”的句子。
对于日语中的名词宾语句,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法。
三上章在《现代语法新说》中将日语的名词宾语句分成“指定文、措定文、端折文”三类。
在“AはBだ”这一句式中,若A=B,则为指定文,如“鈴木さんはあの人だ”;若A﹤B,则为措定文,如“犬は動物だ”;从主语宾语的意义关系上来看,《哥儿》中有加译的“是(一)量NP”结构其原文都属于措定文。
原文:家を畳んでからも清の所へは折々行った。
清の甥というのは存外結構な人である。
林:房子卖掉后我也常跑去阿清婆那里。
阿婆的外甥实在是个好人。
開:家宅卖掉后,我也时常到清的地方去。
清的外甥想不到是个好人。
刘:自从拆散了家以后,俺时常去探望清婆。
清婆的侄儿这个人,是个想象不到的好人。
“好人”是一个集体概念,代表的是一类人,是指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所有人,而“清婆的外甥”是千千万万“好人”中的一个。
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包含关系的,属于措定文。
引言数量词在我国由来已久,通常是数词和量词的组合的总称。
数词是人类最初创造和利用的词类之一,几乎是各种语言都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汉语中量词的比较研究
一、日汉语中量词的定义
《日本语教育辞典》对助数词的定义为:助数詞は接辞のひとつで、数を表す語について数詞を構成する要素である。
日本著名语言学专家饭田朝子认为:在日语中数事物的时候,原则上数词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像‘鉛筆一本、猫三匹’这样伴随着接续词一起出现的。
像这类直接接在数词之后的词我们称之为助数词。
[1]而《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中汉语关于量词的记录为: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分为两类,计算事物的叫名量词,计算行为动作的叫动量词。
[2]这是关于量词最早的一个较明确的定义。
此外,还有的汉语学家认为:单位词(量词)是名词的一种、表示人物的数量。
由于经常和数词一起使用,所以又称为‘量词’。
二、日汉语中匹的用法比较
在日语的《大辞泉》(小学馆)中匹的用法是:
匹(名)①用于指成对做的大人的衣物和羽毛织物;②数钱的单位。
古代是10文,后来25文为一匹。
(接尾词)助数詞。
用于数鸟类、昆虫类、鱼类等的动物。
根据前面出现的数词上变为「びき」「ぴき」的读法。
如:二ぴきの猫。
另外在《日本国语大辞典》(第八卷)中匹的用法如下:
匹(名)布棉、特别是针织物得长度的计量单位。
(接尾词)用于数昆虫类、鱼类等动物。
原来是指牛马等大型兽类,后来逐渐包含小型动物。
《现代汉语辞典》(1977年)中关于匹的用法是这么记录的:
匹量词①用于马,骡等。
②用于整卷的绸或布(五十尺,一百尺不等)。
三、日汉语中匹的可计数对象比较
日、汉语中的匹的用法有很多不同的情况。
首先从固定构成上来看,一般情况下汉语中的匹后面直接跟修饰的对象,构成为:数字+匹+(修饰语)+中心词。
如:一匹白头的蚯蚓、一匹马、一匹布等。
而日语中的匹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数字+匹+の(修饰语)+中心词,如:一匹の黒い犬、一匹の魚等。
二是中心词+数字+匹,如:蜘蛛が一匹、鼠一匹、蝮が十匹等。
另外,日、汉语中的匹各自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用法。
比如:
①好像是一匹绷紧了的绸缎,颤抖了,波动了,嗡嗡地发声了。
《活动变人形》
②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
《呐喊》
③那道水在火光中像一匹白亮的绸子,被烧得卷卷曲曲。
《红高粱》
如上,汉语中的匹接绸、缎、布等的例文较多,但是日语中的匹很少有这种使用方法。
④その網へ貼りつけたように、やはり蛾が一匹じっと静まっていた。
『雪国』
⑤水門のたまりの上を何百匹という数の蛍が飛んでいた。
『ノルウェイの森』
⑥しかし敏捷そうな蜘蛛が一匹、ぐるぐる廻りはじめた。
『砂の女』
日语中的匹可以计数大多数的昆虫类、汉语的匹则没有这种用法。
⑦男一匹一人で食って行けりゃ、女中の子でも差し支えねえわけだ。
『野火』
⑧さればと云って男一匹が、母の死のために大事な未来をむざむざ埋めてしまうでもなかろう。
『痴人の愛』
日语中的匹可以接男、汉语中的匹没有这种用法。
⑨一匹の魚が喉にハリを刺したまま(一条鱼,喉头挨了针刺)『日本戦後名詩百家集』
⑩鮪の二匹や三匹釣ったって、びくともするもんか。
(即使钓到三条两条金枪鱼也没啥了不起。
)『坊ちゃん』
如⑨和⑩日语中的鱼类几乎都可以用匹来计数,翻译成汉语是则为条。
暗い町を一匹の黒い犬が駈けていて、その炎のような口の喘ぎが見え(梦见夜里街道上跑着一条黑狗,它张着嘴直喘粗气,红红的舌头吐在外面。
)『金閣寺』
長く東から西へ貫いた廊下には鼠一匹も隠れていない。
(从东到西长长的走廊上,连一只老鼠也藏不住。
)『坊ちゃん』
さすがに嗅ぎつけて来たとみえ、一匹の小猫、下女の背後に様子を窺うのも可笑しかった。
(有一只小猫看来早已闻到了香味,跟在女仆的身后窥伺着,那样子怪好玩的。
)『破戒』例~,日语中的一匹の犬、猫、鼠等、翻译成汉语为一只。
有几个扛着枪的牵来几匹骆驼。
(その何人かは鉄砲を担ぎ、五、六頭の駱駝を引いていた。
)《骆驼祥子》
把敌人解决了,缴获了一百多匹马。
(敵を消滅し、百頭余りの馬を手に入れた。
)《毛泽东传》
有几十匹骡马拉着碌碡,从海一样高粱地里,压出两大片平坦的空地,破坏着与工地紧密相连的青纱帐。
(数十頭の騾馬に引かれたローラーが高梁の海に広々とした平坦な空き地をつくり出し、工事現場に接する緑のとばりを破壊していた。
)《红高粱》例~中,汉语的骆驼、马骡、马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可以用匹计数、翻译成日语为頭。
结语:
量词是日汉两种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汉语和日语在计数物体的大多时候都必须依赖数词和量词。
本论文通过三个语料库中的具体用例,考察了作为量词的汉语中的匹和日语中的匹的用法,归纳了它们的异同点,并就其日汉互译的情况作了简单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只是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中日语言学习者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注释:
[1]饭田朝子(2004)《数え方の辞典》小学馆。
[2]《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1956年。
[3]即:北京日语研究中心bjstcコーパス、;北京大学cclコーパス;kotonoha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