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合集下载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心脏【检查方法及内容】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

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

将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与胸壁垂直。

左室长轴切面:M型超声取主动脉根波群,测量主动脉窦部(舒张期)及左房腔(收缩期)。

M型超声取左心室波群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收缩期末期、室间隔(舒张末期)、左室后壁(舒张末期)的内径及厚度,并由此计算出左室舒张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期容积(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二维于该切面测量主动脉环部、右室流出道、右室。

观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中段与基底段有无运动异常。

CDFI可观察二尖瓣主动脉瓣瓣口血流及左室流出道血流,室间隔是否完整。

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右室前壁、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三尖瓣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并测量肺动脉主干内径。

胸骨左缘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观察右室前壁、右心室、室间隔、左心室、乳头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及下壁,和心包膜等心血管结构。

二维观察左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的中段有无运动异常,通过M型超声观察左室前壁及后壁有无节段性运动异常较为直观。

CDFI可观察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肺动脉及其分支、主动脉瓣血流,室间隔有无异常分流。

心尖部四腔心切面: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或从胸骨旁心尖部断面继续向外下移动探头,直至左心室壁完全消失,在将探头方向标指向右胸锁关节,与左室长轴断面基本垂直,使图像的扇形尖端位于心尖部,扇面指向心底部,心脏十字交叉一般位于图像中央,同时显示四个心腔,二尖瓣和三尖瓣处于左右排列方向,以此作为确定切面位置正确的标志,图像的左右方位与心脏实际位置相同,上下位置正好倒转。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心脏【检查内容】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心功能:EF、FS、E/A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检查方法】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4.剑下四腔心切面[注意事项]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 右室<35mm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 右室<35mm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16—20mm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内容】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脏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心脏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心脏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1. 检查标准心脏科检查的目标是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以下是心脏科检查的标准:1.1 心电图(ECG):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律和心脏功能。

1.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1.3 血液检查:包括检查血液中的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酶)来评估心脏损伤。

1.4 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RI):通过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1.5 应力测试(Stress test):通过让患者进行身体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反应和耐力。

1.6 心脏 CT 扫描(Cardiac CT scan):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来评估心脏血管和异常结构。

2. 操作规程为了确保准确和安全进行心脏科检查,以下是一些操作规程:2.1 准备阶段:- 根据不同检查项目的要求,提前通知患者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如禁食、停止药物等)。

- 根据患者的病历和诊断要求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2.2 检查步骤:- 根据不同检查项目的要求,按照操作准则进行检查。

- 在操作过程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数据和图像。

2.3 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利。

- 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和消毒措施。

- 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或上级报告。

2.4 后续措施:-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以上是心脏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的概述。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规程应根据相关医疗机构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调整和执行。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手法与技巧
心脏超声检查的手法与技巧包括:
1.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者是平卧位,放松全身肌肉,充分暴露胸部。

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右侧,充分显示心脏的大轮廓。

2. 将超声探头轻轻按压在受检者的前胸壁,以减少探头与胸壁之间的
空气振动,从而影响超声的传导。

3. 开始于心尖五肋间隙开始扫查,然后一直沿着心室长轴扫查,一直
到心底。

4. 转动探头,使声束方向与心腔长轴一致,观察心腔大小时,探头不
宜上下移动,以免产生伪像。

5. 观察心脏的运动状态以及心脏的结构。

此外,还有其他的检查技巧,如快速充盈期观察房室结构时,要快速
而短暂地挤压探头,以使心房快速充盈,观察心室时则不要挤压探头。

这些手法与技巧有助于更清晰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运动状态。

请注意,这些描述可能因不同的医院和超声设备而略有差异。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最好向超声医师咨询具体的操作方法。

急诊心脏超声标准操作规范

急诊心脏超声标准操作规范
▪ 对因疑似急性心肌缺血导致胸痛的患者,急诊重点心脏评估判断节段性室壁运动 异常及室壁增厚分析对技术及经验要求比较高。在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时,建议 由超声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进行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
谢谢观看
心脏急诊重点超声评估的临床目标
▪ 对于创伤患者,即使心包内的少量积液也可能会发展为凝血块,但血液动 力学可能是稳定的。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创伤患者,在提供初始治疗 之前,通常没有时间去请专业超声心动图医师做完整超声心动图检查。
▪ 如果决定施行急救心包穿刺术,则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最先在剑突下声 窗或其他经胸声窗中获取积液超声影像,据此确定最佳穿刺路径。危重患 者实施超声导引式心包穿刺术则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同时注 射生理盐水有助于界定穿针位置。如仪器具备穿刺针增强功能,则能更好 地确定穿刺针的位置。
积液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超声心脏多切面的成像可以精确的 检测心包渗出物。 ▪ 导致心包填塞的原因有心包积液、心包积血或心包血栓等,此外还有血压过低、心 动过速、奇脉逆脉及颈静脉怒张等临床表现,超声可快速、可视化观察心包状况。 ▪ 但是当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心包积液,而急诊重点心脏评估无法看到时,则应求助 于综合超声心动图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
▪ 对疑似肺栓塞而言,急诊重点心脏评估的意义在于:划分后续检查的优先 次序;改变鉴别诊断的评估方式;帮助医师为那些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做出 治疗决策。所以临床一旦疑似大面积肺栓塞,就应推荐利用完整超声心动 图来进一步评估右室大小及功能。
心脏急诊重点超声评估的临床目标
(4)循环容量评估: ▪ 从剑下切面检查下腔静脉(IVC)应当作为急诊重点心脏评估一部分(图7)。
▪ 急诊重点心脏评估可以精确地评估整体心脏收缩功能,辨识出微弱但可检 测的左室收缩功能,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强心剂支持或机械支持。

血管内超声标准

血管内超声标准

血管内超声标准
一、血管壁结构评估
1.血管壁厚度: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厚度,评估血管壁的结构是否正常。

2.血管壁弹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壁的弹性,评估血管壁的硬度是否正常。

二、血管内斑块检测
1.斑块形态:通过超声观察血管内斑块的形态,评估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2.斑块大小:通过超声测量斑块的大小,评估斑块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三、血管狭窄程度评估
1.血管直径: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直径,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

2.血流速度:通过超声测量血流的速度,评估血管狭窄对血流的影响。

四、血管功能评估
1.血管顺应性:通过超声测量血管的顺应性,评估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适应能
力。

2.阻力指数:通过超声测量阻力指数,评估血管的阻力情况。

五、血栓形成评估
1.血栓大小:通过超声测量血栓的大小,评估血栓对血管的阻塞程度。

2.血栓位置:通过超声观察血栓的位置,评估血栓对血流的影响。

以上是血管内超声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标准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血管的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血管超声检查要求

血管超声检查要求

血管超声检查要求
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之前,通常需要遵循一些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管超声检查要求:
1. 告知医生病史: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向医生提供自己的病史,包括过去的手术、疾病、过敏等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检查结果并准确诊断。

2. 遵循禁食要求: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之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要求的禁食时间。

一般来说,需要禁食8-10小时,以避免胃内容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3. 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在检查之前,患者需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超声图像质量的药物,如激素、避孕药等。

此外,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患者需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4. 保持冷静: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冷静,避免紧张或过度活动。

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进行检测。

5. 穿宽松衣服: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穿宽松的衣服,以便于检查部位的暴露和医生操作。

6. 遵守检查时间:血管超声检查的时间比较长,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多部位的扫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检查结果的解读:在血管超声检查之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诊断。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或有其他问题,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检查。

总之,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之前,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示和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冷静、放松心情,配合医生进行检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急诊心血管超声检查

急诊心血管超声检查

前间隔
后间隔
前壁
下壁
后壁
侧壁
a
11
心尖段 后间隔
下壁
前壁 侧壁
a
12
该分段方法的优点是每个节段都可在一个 长轴切面和与其对应的短轴切面上显示。三 个短轴切面(每个短轴切面对应左心室三部 分中的一个部分)和三个长轴切面可显示全 部6个基底段、6个中间段和4个心尖段。
因此,无论从三个短轴切面还是三个长轴 切面进行分析,左心室壁所有节段及其相互 关系均可包括。
特殊类型:1.主动脉弓局限性夹层;2.逆 行性夹层。
a
26
❖ 检查切面:胸骨旁长轴切面、短轴切面、胸 骨上窝切面、腹主动脉切面等。
❖ 经胸超声检查局限,仅能显示升主动脉近端、 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近端,不能对夹层进行 全面的诊断。
❖ 直接征象:发现撕脱内膜。
❖ 间接征象:升主动脉明显扩张;彩色多普勒 真假腔;主动脉瓣反流。
a
35
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大量心包积液以及右心房塌陷。
A图:舒张晚期右心房壁的正常轮廓
B图:心室收缩早期,右心房壁向内塌 陷,提示此时心包内压高于右心房压。
a
36
❖ 心包填塞的多普勒表现:包括三尖瓣及二尖 瓣的流入血流、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的流出 血流随呼吸的变化,以及上腔静脉和肝静脉 血流的变化。
急诊心血管超声检查
a
1
胸痛
胸痛可由许多心脏和非心脏原因引起,在 成人最常见引起胸痛的临床心脏病变是冠心 病。然而,部分胸痛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可 能由其他相关心血管异常引起胸痛,包括: 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夹层、 心包炎、二尖瓣脱垂、急性肺动脉栓塞。
a
2
❖冠心病 ❖主动脉夹层 ❖心包病变(心包填塞)

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

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一)超声心动图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方案1、操作规范(1)操作步骤主要包括探头标识与图像规范。

经胸超声心动图探头为电子相控阵探头,探头侧方有一凸起的标识或指示灯,该标识所指的方向与屏幕图像上的标识相一致(通常位于屏幕图像右侧)。

超声心动图所描述的长轴切面相当于在心脏的长轴做纵向切面,指示向右肩方向,图像示主动脉在屏幕右侧;短轴切面相当于在垂直于心脏的长轴切面做横切,指示向胸部外侧缘,图像示肺动脉或左心室游离壁位于屏幕右侧;心尖四腔切面相当于在心尖部做冠状切面,指示向胸部外侧,图像示左房室位于屏幕右侧。

经胸超声心动图常用声窗包括胸骨旁左缘区、心尖部区、剑突下区、胸骨上窝区及胸骨旁右缘区(图6-3-1)。

图6-3-1探头在人体放置方位示意图(2)测量参数由于心脏是一个不停跳动的泵器官,其测量受仪器、切面、时相、测量角度及图像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规范化测量变得较为困难。

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测量需要注意选取标准的切面和时相,并且在规定的位置进行测量,以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中国成年人超声心动图测量总体要求:与声束方向平行或近于平行的距离测量,采用从回声前缘测到回声前缘(leading edge to leadingedge)的方法;与声束方向垂直或近于垂直的距离的测量,采用从黑白界面测到黑白界面(black-white interface to black-white interface)的方法,即心腔或血管腔内膜与血液交界界面。

·左心房前后径(图6-3-2)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收缩末期。

测量要点:测量游标置于主动脉窦部和左心房后壁,测量线垂直于左心房长轴(或从主动脉远端后壁取垂直线到左心房后壁进行测量)。

左心房测量应避开膨大的无冠窦窦壁和肺静脉开口。

·右心房长径、横径、面积(图6-3-3)图6-3-2左心房前后径测量图6-3-3右心房测量①右心房长径:三尖瓣环平面中点到右心房顶的距离。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规范及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超声科诊疗技术规范

超声科诊疗技术规范

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超声科诊疗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规范第二章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第一节心脏第三章腹部超声检查规范第一节肝脏第二节胆囊与胆道第三节胰腺第四节脾脏第五节肾脏第六节输尿管第七节膀胱第八节前列腺与精囊第四章妇科检查规范第五章产科检查规范第六章眼球第七章甲状腺第八章乳腺第九章睾丸附件: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基本要求第一章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规范超声检查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临床上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

一、一般项目。

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二、超声声像描述,包括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

三、诊断意见,1、有无病变以及病变部位或性质。

2、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

3、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4、必要的建议如:随访和建议其他检查。

5、签名与日期。

四、超声检查报告应注意字迹工整、不应潦草、涂改,避免错别字。

条件允许者,最好用计算机打印方式生成。

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出具假报告。

第二章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第一节心脏【检查内容】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心功能:EF、FS、E/A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检查方法】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4、剑下四腔心切面[注意事项]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 右室<35mm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 右室<35mm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16—20mm第三章腹部超声检查规范第一节肝脏【检查内容】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及测量

心脏超声标准切面及测量
• 二尖瓣环的左右经:19—31mm; • 右心房内径:上下经34—49mm; 左右经
29—45mm; • 三尖瓣环的左右经:17—28mm; • 下腔静脉(呼气末):12—23mm。
超声多普勒测量
正常人心腔内血流速度
探查部位 二尖瓣 三尖瓣
主动脉瓣 肺动脉瓣
LVOT RVOT
儿童(m/s)
relaxation
• D. restrictive
physiology
• E.pseudonormalization

成人(m/s)
1.0 (0.8-1.3) 0.9(0.6-1.3)
0.6(0.5-0.8) 0.5(0.3-0.7) 1.3(1.2-1.8) 1.35(0.9-1.7)
0.76(0.5-1.05) 0.75(0.5-1.0)
1.0(0.7-1.2) 0.9(0.7-1.1)
0.76(0.5-1.05) 0.75(0.6-0.9)
Schematic depiction of mitral and pulmonary vein inflow patterns
• A. normal mitral inflow • B. normal mitrai and
pulmonary vein inflow
• C. stiff and poor
大血管短轴切面
• RVOT;主动脉前壁上缘—右室流出道 心内膜的垂直距离:19—22mm;
• 主肺动脉内径:15—25mm; • RPA:10—14mm, LPA:8—16mm; • 肺动脉瓣寰:11—22mm.
心尖四腔心切面
• 左心房内径:收缩期测量; 上下经31—51mm; 左右经25—44mm;

超声规范检查标准最新

超声规范检查标准最新

超声规范检查标准最新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超声规范检查标准:一、检查前准备1. 患者应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部位的暴露。

2.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可能需要空腹或充盈膀胱。

3. 对于腹部超声,建议患者检查前2-4小时饮用500-1000毫升清水。

4. 患者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超声凝胶的过敏。

二、设备与操作标准1. 使用的超声设备应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2. 超声探头应保持清洁,使用一次性探头套,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4. 超声检查过程中,应遵循最小剂量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三、检查流程1.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模式,如B模式、M模式、多普勒模式等。

2. 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仔细观察图像,记录关键信息。

3. 对于动态结构,如心脏、血管等,应记录动态图像。

4. 检查结束后,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图像质量控制1. 图像应清晰,分辨率高,无明显噪声和伪影。

2. 图像应包含足够的解剖信息,便于诊断。

3. 对于关键部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4. 应记录并保存图像,以备后续分析和对比。

五、报告撰写与记录1. 超声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撰写。

2. 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部位和目的。

3.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超声所见,包括正常和异常发现。

4. 报告应提供诊断意见或建议,并注明医生的签名和日期。

六、隐私保护1. 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检查结果应严格保密。

2. 检查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 所有记录和图像应妥善保存,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七、后续跟进1.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沟通和安排。

2. 对于异常发现,应与主治医生进行讨论,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

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规范与控制》的制订旨在把超声检查技术纳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使我院超声诊断工作在医疗实践中有章可循,努力提高诊断水平及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一).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一)质量控制的范围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质量控制的起点与提高1.在立足于中等医院(二级医院)的基础上,带动基层(一级)医院。

2.参照国内外新技术的开拓、进展和应用情况,不断提高质量控制要求,修订内容,逐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3.本次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现阶段行业内的基本质量标准,而绝非最高标准。

(三)质量控制原则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

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门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

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面上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多种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

抽查不应事前通知。

3.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该单位对《自治区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

(四)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1.人员专业素质(1)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及超声诊断上岗证。

(3)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1)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

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

(完整word版)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word版)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心脏及大血管【检查前准备】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

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5.检出心包疾病。

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

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

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

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

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解读PPT课件

心脏超声检查规范化中国专家共识 (2024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挑战诸多
规范化操作需要统一标准、培训 医生、更新设备等,面临诸多挑 战。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断准确性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诊断误差 。
促进经验交流
统一标准有助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经验 交流。
推动技术发展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推动心脏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 发展和进步。
02 心脏超声检查基本规范
检查数量增加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脏超声检查数量逐年增加。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心脏超声检查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检查结果解读不一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医生对检查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差异。
规范化需求及挑战
需求迫切
心脏超声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 中占据重要地位,规范化操作有 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一致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脏超 声检查专业人才,为推广和规范化心脏超声检 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和实施效果评价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对 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
观、公正的评价。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如理论 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病例 分析等,注重考核学员的综 合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心肌病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扩大,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心功能降低。需与高血压性心脏 病、缺血性心肌病等鉴别。
肥厚型心肌病
心室壁增厚,以室间隔为主,呈不对称性肥厚。需与主动脉瓣狭窄 等引起的继发性室间隔肥厚鉴别。
限制型心肌病
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心房扩大明显。需与缩窄性心包炎等鉴别。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筛查策略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一、心脏及大血管【检查前准备】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

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

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

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

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

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

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

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

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

心脏彩超质控标准

心脏彩超质控标准

心脏彩超质控标准心脏彩超质控标准是指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为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设立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心脏彩超检查的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解释,以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临床应用的精准度。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心脏彩超质控的一些标准:设备质量控制:设备校准: 确保心脏彩超设备定期校准,以保证图像和测量的准确性。

设备维护: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操作规范:操作培训: 心脏彩超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操作和解读图像的标准。

患者准备: 提前告知患者心脏彩超检查的注意事项,确保患者配合检查。

图像采集标准:适当的标准断面: 确保心脏彩超检查覆盖所有必要的标准断面,如心脏的各个腔室、瓣膜和大血管。

图像质量: 要求获取清晰、对比度良好的图像,以确保医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准确评估。

测量和分析标准:测量一致性: 确保在不同操作人员之间,同一患者的心脏彩超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测量的准确性: 提倡使用标准的测量方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和文档标准:完整的数据记录: 要求在每一次心脏彩超检查中完整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时间、操作人员等。

结果文档的规范: 确保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规范的文档记录,包括结论、建议等。

质控审核:定期质控审核: 设立定期的质控审核机制,对心脏彩超检查的质量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

问题反馈和改进: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心脏彩超质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一致性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医学影像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心脏【检查内容】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心功能:EF、FS、E/A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检查方法】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4.剑下四腔心切面[注意事项]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 右室<35mm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 右室<35mm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16—20mm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内容】1.肝脏的形态大小、边缘、包膜,膈顶部、肝叶边角部位。

2.肝实质内回声的均匀程度3.肝内占位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后方增强或衰减。

4.肝内管系分布、走向;有无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等;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血管内有无栓子。

5.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6.肝门部及腹腔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检查方法】(1)先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或第4~5肋间开始探测,并确定肝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间逐一向下探测,观察每一肋间切面声像图的改变,注意门静脉、肝静脉、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变化。

(2)右肋缘下纵切观察肝在锁骨中线肋缘下的厚度和长度,并沿肋缘下肝下缘处斜切,观察第一、第二肝门及肝静脉的一系列图像,对通过第二肝门显示肝右静脉长轴斜切面图,记录右肝最大斜径。

(3)剑突下观察肝左叶各个纵切面的图像,应尽可能显示左叶肝的上缘,并通过深吸气后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腹主动脉矢状面记录左肝长度和厚度,通过下腔静脉矢状面记录尾叶长度。

(4)沿剑突下肝下缘做向上后方向的斜切面,观察肝左叶门静脉的结构,并显示门静脉左支切面,记录尾叶的宽度和厚度。

(5)当发现肝内病灶时,从纵、横、斜各切面图观察并记录,尤需注意肿块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

(6)应同时观察脾脏有无改变并测其厚度及肋缘下长度,必要时测脾长度和脾静脉宽度。

【注意事项】1.探头应于探测区内连续进行观察,不应点状跳跃式探测。

在每一探测切面进行观察时,应将探头进行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可连续广泛地对肝内结构和病灶进行观察。

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应让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观察到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特别是肝上缘近膈区。

深呼气比深吸气观察到的肝范围要广泛,注意勿遗漏近膈肌区的小病灶。

2.探测肝脏时要同时观察脾脏的变化,因为很多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血吸虫肝病等均常有脾大;原发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探测脾脏有助于鉴别诊断。

3.探测肝内占位病变时需记录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对临床估计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4.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时,需记录门静脉各分支及主门静脉大小及其内有无癌栓。

因为肝癌病人常发生门静脉癌栓,而超声显像较CT检查容易发现,这对估计预后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难以做出诊断的弥漫型肝癌,当发现门静脉有癌栓时,有助于诊断。

5.探测肝脏病变时要同时记录有无胸腹腔积液,因为靠膈顶部的肿瘤及肝脓疡容易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积水;肝硬化、肝癌病人常出现腹水;常规探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胆囊与胆道【检查内容】1.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囊壁的厚度、囊壁是否光滑。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占位性病变。

3.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检查方法】1.病人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胃肠气体干扰多。

(2)右前斜位:患者向左转体450是常用的体位。

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3)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问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断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端病变是十分重要的切面。

【注意事项】1.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

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

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2.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1)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总胆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2)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鉴别诊断。

3.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

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患者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的扩张较明显。

除鉴别肝内外梗阻外尚需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

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

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

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

4.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的方法:(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袢气体强回声的干扰。

(6)可反复改变体位。

胰腺【检查内容】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

2.胰管内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压迫及其转移。

【检查方法】(1)平卧位,侧卧位、坐位、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

(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的关系。

(5)肝外胆道扩张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

(6)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检查。

【注意事项】1.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3.胰头部有占位,需观察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

4.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

5.胰腺外伤或炎症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

6.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

脾脏【检查内容】1.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脾静脉及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

【检查方法】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探头位置:左肋间、左肋下。

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

4.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注意事项】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脾实质实性占位良恶性判断应进一步检查。

肾脏【检查内容】1.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回声。

有无手术史,有无异位肾(盆腔、胸腔)、萎缩肾或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单肾)。

2.肾皮质、髓质(锥体)的厚薄和回声强度有无异常改变;有无集合系统(肾盂、肾盏)扩张征象。

3.肾内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回声异常。

4.若发现局限性回声异常,应确定其部位(肾实质、锥体或肾窦区)、大小、形态和回声特征。

5.肾周有无积液或其他异常征象。

6.怀疑肾脏恶性肿瘤时,应常规检查肾门部及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

【检查方法】1.病人体位(1)侧卧位:为最常用的探测位,患者被探测侧的手举过头部,必要时可用一枕头垫于对侧,以便操作。

此法可获较满意图像。

(2)俯卧位:此法也常用,可用一枕头置于腹侧。

但此法图像常不如侧卧位清晰。

(3)仰卧位:多作为辅助检查时用,或用于显示肾血管情况。

2.探查方法和步骤(1)冠状切面:将超声扫查线位腋后线,使声束指向内偏前方,探到肾脏后,再调整位置和声束方向,以获得肾的最长径和肾门为准。

一般肾呈豆形,由于肾上极较深略偏后,下极较浅略偏前,且左右肾上极分别被脾、肝所覆盖,故扫查时应注意探头位置。

(2)背部切面:如患者肥胖,其图像不如侧腰部探查清晰,由于肾位于背部肌层深处,上极靠内侧,下极偏外侧,虽易显示肾的形态,但难以显示肾门,同时因上极受肺的遮盖,故需通过呼吸活动的调节才能显示上极。

一般左肾中上部前方可见脾静脉和胰尾,而右肾中上部前方为肝或胆囊及下腔静脉,两肾中下部前方均为肠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