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指南录后序学案Word版含教学反思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精品教案(共三课时)(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随着人们自身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指南录后序》既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也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关。
如何在教学中既突出其文学性,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是本篇文章将阐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等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等相关问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读——“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1.了解《指南录》的作者和历史背景;2.介绍《指南录后序》的文学性和艺术创作特点;3.借助正反演绎法,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智慧,启迪学生思考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课时:讲授——“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1.了解“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内涵;2.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揭示该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等方面问题的启示;3.展开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讨应如何运用这一哲学思想。
第三课时:拓展——《指南录后序》与未来1.通过学习本科目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规划人生;2.探讨如何将《指南录后序》中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未来人生规划中;3.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体验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通过切入学生感兴趣的价值观、生活经验等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2.案例分析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生而知之,上愿明之,自助也”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人生、价值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3.对话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较灵活的师生间互动,通过对话,促使学生思考并探讨各种问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3训练:第2单元+指南录后序+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B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D .主辱,臣死有余僇【解析】 A 项,“陵”同“凌”;C 项,“见”同“现”;D 项,“僇”同“戮”。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76722026】A.⎩⎨⎧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 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将以有为.也 C.⎩⎨⎧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D.⎩⎨⎧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死而后已,亦义也.【解析】 A 项,介词,在。
B 项,动词,做;名词,作为。
C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D 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27】①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②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③以父母之遗体..行殆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⑤不复顾利害..⑥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⑦为巡船所物色..⑧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A.③④⑥⑧B.①②⑤⑦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⑥【解析】②中兴:国家由衰落而复兴。
④出没:时隐时现。
⑥曲直:是非。
⑧邂逅:不期而遇。
其余都不同。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北虽貌.敬B.道.海安、如皋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予分.当引决【解析】A、C、D三项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5.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导学号:76722028】(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3)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留取丹心照汗青(2)臣心一片磁针石(3)而死固付之度外矣阅读课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至“以至于永嘉”,完成6~9题。
苏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一
高中语文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学案一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文体特征。
2、掌握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为……所”被动句式。
4、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5、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学法指导】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材料翻译全文。
一、【自主学习】1、文化常识: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_______”或“_______”,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_______”或“_______”。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_______,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____________。
引言前言跋后序说明文议论文3、重点字音:德祐(yîu) 枢密使(shū) 缙绅(jìn)纾祸(shū) 觇北(chān) 翌日(yì)献谄(chǎn) 诟虏帅(gîu) 中兴(xīng)贵酋(qiú) 羁縻(jī)(mí) 二阃(kǔn) 愧怍(zuî) 自刭(jǐng)殆例(dài) 毗陵(pí) 巡徼(jiào) 檄文(xí) 余僇(lù) 渚洲(zhǔ)庶几(shù)(jī)号呼靡及(háo )(mǐ)二、阅读第一段:(1)解释加点词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3课时)
《指南录后序》教案第3课时学习内容:课文第六、七、八三段。
一、妙语珍藏: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
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
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
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
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
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
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
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二、学习第六、八段(一)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六、八段。
1、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⑴重点字词:A、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B、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C、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D、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2、学生举疑问难。
3、翻译第六、八段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
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同情我的志向啊。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指南录后序》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在我们的高中中学习语文,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
其中,我们必修的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文学著作。
对于文学作品的了解和理解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更是对人生价值观、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深入认识和体验。
今天,我们要来讲述的是《指南录后序》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选材背景《指南录后序》是元代袁枚(一八三〇~一七九々)所著,共计十八卷。
后序是作者在《指南录》撰成之后所作的补追,因此被称为《指南录后序》。
《指南录》本身是一部典型的笔记性著作,记录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自然和社会风情,每一个地方都以独具特色的文字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人文地理资料。
二、导学目标本单元,我们要学习《指南录后序》中的内容和文化价值,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化背景,并通过分析比较固有印象与实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和特点。
三、导学过程1.预读指导我们首先从全文的结构进行预读。
看清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手法,理解文本的主题和内容,并注意在预读过程中提取字词、句子等相关信息。
2.阅读导练(1)结合自身所知,简要阐述此文可能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2)阅读第一段,回答:何以使得元人有义无返呢?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3)阅读第二段,回答:作者用“吐舌出怀,一泄有余”的写法表达什么情感?(4)阅读第三段,回答:为什么作者在第三段用四川人为例子进行举匾呢?(5)阅读整个文本,找出作者对各个地区的印象,以及他具体在哪些地区体现了这些印象?3.思辨探究(1)袁枚在《指南录后序》中说“各地风物之异,观之使我贪玩高妙之士,顿生矫情,轻资财,乐滋味之中,鼓舞上气。
”试分析此句话,作者为何称之为“君子所当有之习”,我们应当如何理解?(2)"人共贵矣,乃见畜击及他物之斗人也。
”这句话是袁枚在《指南录后序》中说的。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苏教版
《指南录后序》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本教材属于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军号,为你长鸣”的初版块“烈士的决断”中的内容。
《学科教课指导建议》对本课教课的“基本要求”和“教课目的”是认识作者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坚毅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教课目的】、知识目标:①掌握文中常有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根源]②读并研习文本,认识文天祥的的写作目的,领会他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频频朗读,培育学生剖析、理解、归纳、鉴赏语段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朗读、商讨课文感觉文天祥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②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崇高的精神。
【重点难点】、经过朗读、商讨课文感觉文天祥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修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和崇高的精神。
、归纳整理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
【学情剖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对文天祥其人其事已有所认识而且已经具备初步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本教课方案主要经过问题商讨的方式,来领会文天祥在作出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教课方法】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练习法与议论法。
用朗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频频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议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色。
利用多媒体展现。
[根源:]新讲课教课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省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案、部署作业【课前准备】生自主预习课文,发放预习教案让学生提早认识文天祥事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课课程】(一)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状况并认识学生的迷惑,使教课拥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现目标一、导入用春联“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引出文天祥其人其事;全体学生背诵初中已学过的《过零丁洋》:“辛苦遭受起一经,兵戈零落周围星。
河山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惊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5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指南录后序》教案5目的要求一、接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而出、忍辱负重、九死一生的爱国思想和崇高感情。
二、学习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三、学习作者精练生动的语言;掌握古汉语的一些特点。
认知和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和理解“莫”“者”“所”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四、了解序言的写法。
要点难点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再读本文,以便更具体更深切地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一点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了解时势是如何造就英雄的。
三、学习本文把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的写法。
四、学习有关疑难词语。
写作背景《〈指南录〉后序》有关史实述略黄庆发《〈指南录〉后序》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篇广为传诵的名文。
文中记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逃归永嘉这一段历经艰险的过程;并以充沛的感情,抒写了作者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讲授时,应补充介绍一些有关具体情况,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天祥的崇高精神。
现在按照课文的段落次序,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材料。
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文章开篇点明奉命使元的时间为“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二月实为正月的误记。
当时的形势怎样呢?从1234年(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窝阔台)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
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沦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
到了1275年(德佑元年),刚继位的赵显,年仅四岁,太皇太后(宋理宗后)谢道清主持朝政。
一方面,迫于形势,皇帝下哀痛诏自责,号召各地官员起兵“勤王”;另一方面,南宋王朝又准备妥协投降,以求苟安。
朝中大官僚又多属投降派,有的逃跑,有的迎降,有的暂作观望;真正主张抗战并有一定实力的,唯有刚从赣州起兵的文天祥和另一将领张世杰两人而已。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必修3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资料
资料《指南录后序》的二十二个“死”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
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
这里,为论述的方便,先将有关文字抄录并编号注明“死”字次序如下:呜呼!予之及于死(1)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2);骂逆贼当死(3);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4);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5);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7);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8);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9);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11);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12);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13);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14);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15);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16);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17);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8);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19)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20)生,昼夜事也,死(21) 而死(22)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凡“死”字共二十二处。
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①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②至“死”(19)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
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
“死”(20)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后,指出《〈指南录〉后序》一文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动解释。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元已基本上稳定地统治了北方和中原地区,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并不断南侵。
当时南宋王朝的奸相贾似道只顾追求欢乐,不问边事,国势岌岌可危。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元将伯颜大举入寇,前锋直达鄂州(今湖北武昌),朝廷闻报,惊恐万状,乃下诏勤王。
次年(宋恭宗德佑元年),贾似道迫不得已,亲自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军大战于池州(今安徽贵池),结果大败,伯颜进占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德佑二年(1276年)初,又进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本文开头说的“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就是上述形势说的。
[附录]关于文天祥起兵勤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勤王诏至赣(今江西赣州),天祥捧之涕泣,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山蛮,得万人,遂入卫。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专题 《指南录后序》学案1(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学案教师版一、课程学习目标——明确方向,学习自主化。
理基础知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掌握二、知识体系梳理——整体把握,系统形象化。
记叙抒情叙述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指南录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后序议论阐述自己的报国志愿三、基础知识构建——抓牢主干,知识网络化。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
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政治家、文学义,卒年47岁。
他的诗文,如《扬子江》《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在宋末文坛上有着重要地位。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状元),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他把出使被扣押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
后来端宗赵昰派遣他南下与元军作战,端宗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文体解释序,也叫“叙”或“引”,一种介绍文章或作者的文体,现在文中成为“引言”或“前言”。
一般写在书前,写在后面的成为“跋”或“后序”。
《指南录》,诗集名称。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缙.(jìn)纾.(shū)觇.(chān)谄.(chǎn)羁縻..(jīmí)诟.(gòu )渚.(zhǔ)阃.(kǔn)诋.(dǐ)迥.(jiǒng)殆.(dài )刭.(jǐng)邂逅..(xiè hòu)檄.(xí)徼.(jiào )毗.(pí )僇.(lù) 怍.(zuò)4、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通全文,掌握枢、缙绅、萃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2)了解作者生平及其爱国思想,了解写作背景,在通读全文后能简单的给文章划分层次;(3)了解序、跋等文学常识;2、过程与方法:学会处理有一定长度的文言文,迅速给文章分层、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知文天祥的爱国情感;活动一:任务一、走进作者,感受大家魅力(5分钟)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
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
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指南录》是文天祥自由出使北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
以《扬子江》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之句命意,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附——1、文天祥的几首诗: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后人纪念文天祥的对联:(1)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2)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3)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敢问何为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你读到的文天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感受到的文天祥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让你想起了哪些英雄?起来说说。
任务二、关于“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苏教版必修三《指南录》后序学案【精品教案】.doc
《指南录后序》学案省华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学习要求]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1注音释义士苹(cui)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尊(ju)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仓)于前(恶:坏事。
构恶:做坏事。
)予甥(JI)摩(ml)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谒(yi)北(诣:到……去。
)天高地俱(jiong)(迥:远)避苗(zhu)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i)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仓)(恶:困难。
)%1通假字:层以错出(见,通“现"。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1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裕敬(貌:表面上)早行零宿(草:在荒野里。
露:在露天下。
)目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谭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即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1一词多义涧]A,名词彼节者有间jidn,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扁鹊立有回jidn (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I可jian (之间)B,动词jia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Gn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a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回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A.动词ml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摩(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i徒摩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i众人皆以奢摩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i天高地迥,号呼摩及(无,不。
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 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1古今异义穷饿矛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6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指南录后序》教案6[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1、掌握“数”“分”“间”“拜“直”“为”等实词词义2、理解本文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设想与教法学法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练习法与讨论法。
用诵读法使学生整体理解,反复体悟作者的以死报国之志,用练习法使学生掌握重点词句,用讨论法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朗读,讲读第5、6、1、2、3段第一课时:讲读第4段,总体讨论与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学生背诵《过零丁洋》二、听读掌握“觇chan“萃cui”等字字音三、疏通字词,理解文意,读读议议第五六段1、概括两段大意2、这两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明确:1、诗集的写作情况,结集的目的,诗集的命名。
2、说明第一段(一)朗读第一段(二)参照注解,理解文意。
(三)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都督B、迫C、战、守、迁皆不及施D、萃聚集E、意F、缙绅G、莫知计所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莫:没有人,不定代词作主语H、众谓吾一行为可以纾祸“谓···为”“说···是”2、填空A此段交待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背景和当时的心情与意图。
表现了他在国事危急时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B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
C哪一句表现出使前的形势时北兵···。
D文天祥出使前的心情怎样?予不得爱身第二段(一)朗读(二)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构恶构:造成,恶:仇恨B、直C、驱D、隐忍E、将以有为也: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以”后省“此”2、翻译A、予分当引决,然而引忍以行B、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3、讨论A、这一段叙述了文天祥出使北营的经过B、他出使北营经历了几个阶段?···轻吾国/···不得归矣/···C、分当引决”却“将以有为”表现了什么?这一段中抒情的句子有?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第三段(一)、朗读(二)、练习1、解释下列词句A、具B、大举C、诡辩D、草行露宿E、无聊F、靡2、翻译中兴机会,庶几在此3、讨论A、给此段分层,分别概括大意。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之指南录后序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指南录后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口述作者的相关知识(履善、宋瑞、文山、南宋、爱国、《文山先生全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2.能给19个加点字注音;3.能写出“除、萃、会”等22个实词的意思;;4.能写出“缙、陵、见、僇”四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5.能写出“无聊、至于、慷慨、物色、彷徨、遗体”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6.能写出“轻、貌、分、诡、草、露、日、道、序”等词的活用情况和意义;7.能写出“使、间、度”这三个词在句中的不同意思;8.能辨析“”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9.能准确辨析课文中的被动句、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10.能准确翻译文中的句话。
课前预习作业一.文学常识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
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二.拼写下列19个字词的拼音。
枢.(shū)密使缙绅..(jìn )(shēn)纾.祸(shū) 觇.(chān)翌.日(yì) 遽.(jù) 羁縻..(jī)(mí)诟.(gòu)东西二阃.(kǔn) 诋.(dǐ) 自刭.(jǐng) 檄.(xí)文巡徼.(jiào)邂逅..(xiè)(hòu)毗.陵(pí) 愧怍.(zuò)三.解释下列22个加点实词的意思。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2.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3.会.使辙交驰适逢4.北邀当.国者相见主持5.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6.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7.抗词慷慨..意气激昂8.北亦未敢遽.轻立刻9.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挑拨,陷害10.予羁縻..不得还软禁,扣押11.予自度.不得脱揣度,估量12.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13.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14.分当..引决本当,理当15.追购.又急重金收买16.竟.使遇哨假使17.殆例..送死殆,接近于。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2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最新同步教案《指南录后序》教案2第一课时的设计思路:“我只爱用鲜血写成的著作。
你将体验到,鲜血即思想。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一课时以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师:有这样一副对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同学们说说,这个人物是谁啊?生:文天祥。
师:对,是文天祥,他的名句是——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诗放在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背景下来审视,一种历史的震撼就扑面而来。
谁来说说文天祥的故事。
生:文天祥考中状元,后来官至南宋丞相,在家里是孝子,最后为国尽忠,是位民族英雄。
生:最后坚强不屈,在北京从容就义。
师:历史记载,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
考中是年仅20岁,可谓少年得志,一朝成名天下闻。
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生:指南录后序师:什么是序生:一种介绍说明文集或者文章的文体。
《指南录》是诗集的名称。
师:什么是后序。
生:“后序”——第二篇序。
后面补上去的。
师:序就是一种文体,标题直接点名明文体有哪些?生:师说。
六国论,生: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师;中国古人的诗集名称是有含义的,这里为何叫指南录呢?生: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生:是作者在逃亡途中记录的诗歌,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写成的。
师:对,关于诗集的名称文章中是有说明的,是哪些部分?生:是第五自然段。
生:还有最后自然段。
师:我们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说说这两个段落的意思。
(生朗读,讨论)生: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的,和过程,生: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
师:这里运用的表达方式是——生:说明,表述简洁,明了。
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师:历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会。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2、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鉴赏语段的能力。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自读、自译、讨论、串讲相结合。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过零丁洋①【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②干戈寥落四周星。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④零丁洋里叹零丁。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讲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
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
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二、了解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
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三、解题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一篇序言。
“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指南录后序》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指南录后序》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指南录后序》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引言:《指南录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后记性质的文章。
这篇文章是对《指南录》的评述和总结,是一篇具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意义的杰出文本。
本篇文章将介绍《指南录后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以及如何利用该文本进行精品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指南录后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指南录后序》是韩愈在完成《指南录》之后所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南录》的评述。
韩愈在这一部分中对《指南录》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所涉及的科技知识和农民生产技术、以及文学创作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他认为,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促进农民生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体现文化的深度和韵味。
他还特别重视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来获取科技知识和生产技术,因为这样的研究方法才能够确保获取的知识和技能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第二部分是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在这一部分中,韩愈强调了文学要围绕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展开,要以人民为中心,要注重描写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要倡导道德正义和人性的发扬。
他认为,文学可以通过反映现实、批判不良现象、提倡正义和人性的优良品质,来引起人们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关注和热情。
第三部分是对学术研究和教育的看法。
在这一部分中,韩愈批判了儒家学派的陋习,认为他们过分注重经典的表面形式而忽略其中蕴含的实质内容。
他还强调了知识的广博和多样性,认为只有拥有宽阔的视野和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发扬才干。
同时,韩愈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张要以实践为基础,注重以身作则的师德,建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
总之,《指南录后序》是一篇非常具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意义的杰出文本。
它为后来的文学、学术和教育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二、如何设计精品导学案《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本,可以用作高中语文的课程内容。
针对这篇文章,我结合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一个精品导学案,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指南录后序 Word版含答案
(1~5) 脱险经历
{ )追忆脱险
结集目的 ①
{ { ) } 报国之志 报效志向
指南录后序 (6~8) 诗集名称 ②______ 【答案】 ①写作目的 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2
1
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下来自的问题。1.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出使北营严峻形势的一项是( )
到……去,往/动词,像/动词,比得上/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
“把……怎么样” (4)名词,本分,职责/动词,辨别/动词,分配,分给/名词,长度单
位,寸的十分之一 (5)动词,列举罪状/副词,屡次/名词,命运 (6)结构助词,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死” (7)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相
(8)宾语前置句 然而侥幸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 (9)状语后置句 每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东路一带周旋。
[识作者] 千古忠臣——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字履善,
2
1
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 湖南提刑、赣州知府。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 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昰,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 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 )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扁鹊立有间(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安得广厦千万间( ) (1)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录后序本课话题——爱国奉献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元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文天祥为纾国难,挺身而出,出使元营,在元营抗辞慷慨,欲以死报国,以身殉节。
后被元军无理扣押,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隐忍以行”;为回归南宋,他百折不回,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全力投身新中国建设,60年来,他艰苦奋斗,屡克难关,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赤子情怀昭日月。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无题》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
——拿破仑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5.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何塞·马蒂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邂逅..( ) 纾.祸( ) 觇.北( )献谄.( ) 贵酋.( ) 羁縻..( )愧怍.( ) 殆.例( ) 巡徼.( )檄.文( ) 余僇.( ) 天高地迥.( )【答案】xièhòu shūchān chǎn qiújīmízuòdài jiào xílùjiǒ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层见错出( )(4)臣死有余僇( )【答案】 (1)“缙”通“搢”,插 (2)“陵”通“凌”,欺侮(3)“见”通“现”,出现 (4)“僇”通“戮”,罪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间⎩⎪⎪⎨⎪⎪⎧得间.奔真州(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扁鹊立有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3)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固不如.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如.土石何( )(4)分⎩⎪⎨⎪⎧予分.当引决()五谷不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6)之⎩⎪⎨⎪⎧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7)以⎩⎪⎨⎪⎧以.资政殿学士行(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然而隐忍以.行(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以.捕系死( ) 【答案】 (1)名词,机会/名词,中间/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动词,夹杂/动词,参与/量词/副词,悄悄地,暗中 (2)副词,无,不/动词,倒下/动词,退却 (3)动词,到……去,往/动词,像/动词,比得上/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4)名词,本分,职责/动词,辨别/动词,分配,分给/名词,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5)动词,列举罪状/副词,屡次/名词,命运 (6)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死” (7)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相当于“率领”/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北虽貌.敬( ) (2)予分.当引决( ) (3)草.行露.宿( )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5)道中手.自抄录( ) (6)都督..诸路军马( )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8)道.海安( )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 (10)名.曰《指南录》( ) (11)即具以北虚实..告诉东西二阃( ) (12)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13)诡.踪迹(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名词作状语,按职分 (3)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在露天里 (4)名词作状语,每天 (5)名词作状语,亲手 (6)名词作动词,统率 (7)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8)名词作动词,经过,取道 (9)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10)名词作动词,命名(11)形容词作名词,虚实情况(12)形容词作动词,轻视(13)形容词作动词,隐蔽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今义:不吝惜。
(3)不复顾利害..今义:利益和损害。
(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今义:(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5)以至..于永嘉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6)为巡船所物色..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7)几彷徨..死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古义:今义:尸体。
【答案】(1)可以凭借。
(2)意气激昂。
(3)个人的安危。
(4)没有依靠。
(5)到达。
(6)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7)走投无路。
(8)留给自己的身体,赋予的生命。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死生,昼夜事也。
( )(2)予羁縻不得还。
( )(3)为巡船所物色。
( )(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 )(5)质明,避哨竹林中。
( )(6)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7)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 )(8)而幸生也何为?( )(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译文:【答案】(1)判断句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
(2)被动句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
(3)被动句被元兵巡逻船盘查。
(4)被动句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
(5)省略句天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
(6)状语后置句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
(7)状语后置句不幸吕师孟在我出使前就挑拨陷害我,贾余庆在我出使后又讨好敌人。
(8)宾语前置句然而侥幸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9)状语后置句每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东路一带周旋。
千古忠臣——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赣州知府。
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昰,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主要作品有《过零丁洋》《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等。
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
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
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
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但也有居后的。
通过记叙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决心,抒发了作者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指南录后序⎩⎪⎪⎨⎪⎪⎧⎭⎪⎪⎬⎪⎪⎫叙述种种磨难抒发无尽感慨(1~5)⎩⎪⎨⎪⎧出使缘由被扣原因忍辱意图脱险经历追忆脱险结集目的报国之志(6~8)⎩⎪⎨⎪⎧① 报效志向诗集名称②______【答案】 ①写作目的 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出使北营严峻形势的一项是( )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②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④北邀当国者相见 ⑤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⑥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⑦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A .①②③⑥B .①②④⑤C .①③④⑦D .①②③④ 【解析】 ⑤属于文天祥对形势结果的推测,⑥不属于当时的严峻形势,⑦是出使的目的。
2.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主要叙述了文天祥在元军营中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
B .文天祥刚到元营,痛骂元军统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C .“直前”的动作,“诟”“数”的言辞,使文天祥的凛凛雄姿毕现纸上。
D .虽然军事上失利,但作为国家使节,作者气节坦荡,大义凛然,坚决斗争。
【解析】 B 项,“痛骂元军统帅”不是刚到元营时。
二、阅读课文第3~5段,回答下面问题。
3.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情形的一项是( )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②得间奔真州③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⑤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解析】 ①作者尚未开始逃亡,②叙述找机会逃亡到真州。
都不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的情形。
【答案】 D4.下列对第5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九死一生的经历回顾。
B.文章扣住一个“死”字,从赴敌营抗辞说到“至通州”,一口气历数出十八个“死”。
C.“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表明了作者对死亡的态度,而为了“将以有为也”,他万死不辞,对自己经历的磨难无怨无悔。
D.段末,一句“呜呼”总揽全段;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的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
【解析】B项,作者历数十八个“死”,是从赴敌营抗辞说到“以小舟涉鲸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