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五七分册复习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分册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朱熹笔下的孔子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量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理学思想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据此设立了上海………………………………………………()A.英租界B.美租界C.法租界D.公共租界

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启超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源于…………………………………………………………()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②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③西学传入的不断影响④统治阶级的极力支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3、有人说:“从政治文化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假如这场革命能象________那样,除了在政治形式或社会生活上带来改变外,也造成政治文化的改变的话,中国就不必承受此后长期内乱的痛苦”。假如这一观点成立的话,空格内应该填入最典型、确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十月革命 C.彼得一世改革D.明治维新

39、历史事实的阐释——“西化”与“东化”

材料一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

----以上材料均摘自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问题:(12分)

(1)联系材料一,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6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联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后来中国人接受欧洲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2分)

(3)从“东化”到“西化”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9.(1)(运用核心史实,并阐释得当,每一部分得2分,边缘史实1分)

“物”的部分: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开设新式学堂等(2分);“心物”结合部分:戊戌变法,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分)辛亥革命,创建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制(1分);“心”的部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2分)

影响: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化转型(2分)(其他方面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物”的部分:明清以前,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以及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的西传。(1分)“心”的部分:16至18世纪儒学远播西方,儒学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等。(1分)

(3)原因:中国文明逐步落后于西方(2分)(或具体进行中西比较至少两方面要点。如政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文化专制与反封建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6.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

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2分)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5分)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2分)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3分)(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2分)

36.(1)同:神化君权;(1分)异:孟子在神化君权同时强调民本。(1分)(2)自由平等,分权思想,法治思想(或议会政治)。(每点1分)洛克提出了分权说,(1分)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1分)

(3)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1分)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分)

(4)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1分)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民主思想影响有限;(1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单薄。(1分)

(5)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思想,(1分)(或继承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借鉴

了西方启蒙思想。(1分)

37.启蒙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洛克主张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

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洛克支持社会契约论,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他也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一个人没有损害另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其事。洛克还第一个倡导了权力的分配,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它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制约,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摘编自现行高中教材第七册第3课相关内容材料二: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并不是自然而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社会改革者与革命者为争取权利,与统治当局和贵族阶层不断斗争的结果。

——杰里•本特利(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与孟德斯鸠对于洛克的思想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6分)

(2)以18世纪后期法国历史发展为例,说明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是“不断斗争的结果”。(4

分)

37.答到要点即可。(10分)

⑴卢梭:继承了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发展:契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而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

孟德斯鸠:继承了政治分权说;发展: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分立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止权力腐化和专制暴政。(6分)

⑵说明:在波旁王朝实行专制统治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大力宣传启蒙思想,培养了一批革命家,教育了人们。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体现“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的《人权宣言》发布。(4分)

第五分册

3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没有“一战”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发生B.俄国所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

C.“一战”激化俄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D.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38.近代西方文化对亚非地区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藉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及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