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竞赛实验复习培训讲学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力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初中力学实验的专题复,加深学生对力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简单机械的力和距离-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探究力矩的概念。
-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吊钩、物体等。
- 实验步骤:依次测量不同力矩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绘制力与力臂的图像。
-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图像分析,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矩的概念。
2. 实验二: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调整斜面的角度,测量小车在不同斜度下的滑动时间,并计算加速度。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率的关系,并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 实验三:研究简谐振动的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摆线的振动规律。
- 实验器材:弹簧、挂钩、滑块、万能计时器等。
- 实验步骤:改变挂钩的质量或弹簧的松紧程度,测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并记录实验数据。
-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简谐振动的周期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了摆线的振动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 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
- 预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和整洁。
2.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 仔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3. 实验数据处理:- 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绘制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
3. 如有不明之处,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实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高考力学实验是高考物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的部分。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特别为大家准备了高考力学实验的复习串讲,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简介高考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杠杆和平衡、弹簧振子、谐波振动、牛顿环、牛顿第二定律、牛顿定律、滑轮组、斜面运动等内容。
这些实验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力学实验在高考物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杠杆和平衡杠杆实验是力学实验中的经典内容,在高考物理中也是常考的题目。
学生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
通过杠杆实验,学生可以深入掌握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平衡规律。
三、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高考力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频率,了解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弹簧振子实验既考察了学生对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谐波振动五、牛顿环牛顿环实验是高考力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光的干涉现象,了解牛顿环的形成原理。
牛顿环实验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实验研究,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干涉现象,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力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过实验研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和运用。
八、滑轮组九、斜面运动总结:通过对高考力学实验的复习串讲,我们希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高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多加练习,勤于思考,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学生们考试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
力学竞赛培训课4章共48页
va
limMM2 limMM1 limM1M2 t0 t t0 t t0 t
va ve vr
05.01.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4
4-2 牵连运动为平移运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速度合成定理:绝对速度等于牵连速度与相对 速度的矢量和。
va ve vr
刚体作平移运动时,刚体上各点的速度相同, 都等于动坐标的坐标原点的速度。
05.01.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15
4-4 求平面图形各点速度的基点法
平面图形的运动可分解为两个运动:1. 牵连 运动(随基点的平移);2. 相对运动(绕基 点的转动)。
vMvevrvO 'vM' O
选择A为基点,则有:
vBvAvBA
05.01.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dk'
k' lim
sinτ
k'sinτ ωk'
dt t0
t
同理,
di'ωi',dj' ωj'
dt
dt
式中,ω是动坐标系绕
某轴转动的角速度。
05.01.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9
设刚体一方面对固定坐标系x,y,z作平动,另一 方面又绕自身的一个轴转动。
断变化。现求动坐标矢量i’、 j’ 、k’对时间的变化率。
设动坐标系绕某轴转动。则 动坐标矢k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6
05.01.2020
理论力学培训4章
7
设坐标矢k’在t和t+△t时刻的位置为k’(t)和 k’(t+△t),则有
d k ’ lik m '(t t) k '(t)li m k '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力学实验是重要的一部分,能有效地加深我们对力学概念的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会从重要的实验内容出发,进行力学实验的复习串讲。
1. 平衡点实验平衡点实验是力学实验中最基础的一个实验。
它通过静止物体在水平直线上的平衡状态,说明了平衡的条件。
这个实验需要使用到悬挂支架、滑块、质量块等实验器材,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重心、质心等力学概念。
除此以外,平衡点实验还有很大的应用,可以用于电子天平、物理实验中的自称法等。
2. 牛顿定律实验牛顿定律是力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而牛顿定律实验则是能够直观地展现出牛顿定律运用的场景。
这个实验可以使用到平衡车或小车、挂弹簧等实验器材,通过施加不同的力,观察物体的加速度改变,从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
在实验中,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最终能够取得出可验证的数据。
3. 万有引力实验万有引力实验是伽利略发现的原理,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接看到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使用“万有引力仪器”,以及挂上不同的质量物体,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实验。
从而可以通过测量,验证“万有引力公式”,呈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场景。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操作安全,确保实验器材的稳定性,避免对人或物造成损失。
4. 滑轮实验滑轮实验用于理解滑轮的功能和特性,能够有效地进行力学实践知识的掌握。
这个实验可使用到滑轮器材和质量物体,通过手动调整滑轮的位置、改变滑轮数目等,来验证力的传递、各部位的物理变化等性质。
同时,在操作实验器材时,要注意确定好松紧程度、安置方式等关键点。
5. 弹性势能实验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形变中所存储的能量,通过弹性势能实验,能够进一步了解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变化。
这个实验核心装备是弹簧、挂坠器等,通过多次加重量、测量弹簧伸展长度等实验操作,最终达到验证“弹性势能公式”的目的。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测量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误差的存在,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教案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力学竞赛的解题能力,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培养物理思维。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力学中的力、运动、能量等基础知识,并结合竞赛题目进行讲解和练习。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物理竞赛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重要性。
二、讲解
1. 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2. 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学公式,引导学生进行运动分析。
3.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定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变化和转化关系。
三、练习
1. 针对力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分析力的作用和方向。
2. 针对运动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的计算方法。
3. 针对能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四、总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竞赛,提高解题水平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
1.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多思考和实践,提高物理竞赛成绩。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力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得到了提高。
希望学生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展现自己的物理才华。
初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案
初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理竞赛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物理基础知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声学等。
2. 物理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
3. 物理竞赛题型及解题方法: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证明题等。
4. 物理竞赛策略:知识点拓展、难题攻克、考试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定律和方法。
2. 实验法: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年物理竞赛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5. 模拟考试法: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介绍物理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定律,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框架。
3. 实验技能培养: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
4. 竞赛题型解析:分析历年物理竞赛题目,讲解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证明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5. 竞赛策略分享:分享知识点拓展、难题攻克、考试技巧等竞赛策略。
6.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解题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7.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8. 课程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参加物理竞赛相关活动,提高自己的竞赛能力。
4. 定期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3. 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力学实验是高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占据了考试总分的相当比例。
我们必须对力学实验进行充分的复习和掌握。
下面,我将为大家串讲高考力学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我们来讲一讲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
这个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金属丝或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外力,来计算杨氏模量。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细丝或优质钟摆弦作为实验材料,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然后,使用经过校准的外力计来测量外力的大小。
通过改变外力的大小,记下伸长量和外力的对应数值。
根据这些数据,利用公式计算杨氏模量。
在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及误差的处理。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验证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质量均匀的物体,并将其固定在平滑的水平桌面上。
然后,使用弹簧秤来施加不同的力,并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改变施加的力的大小,记下力和加速度的对应数值。
根据数据绘制力和加速度的图像,并通过直线拟合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在实验中,要注意力和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误差的处理。
再然后,我们来讲一讲动能定理的验证实验。
这个实验旨在验证动能定理,即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在实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用具有弹性碰撞的小车和弹簧杆作为实验装置。
通过控制小车的起始位置和速度,并固定弹簧杆的位置和弹性系数,使小车在碰撞后发生反弹。
然后,测量小车的质量、速度和反弹高度,并计算小车的动能变化和通过弹簧杆所做的功。
通过比较两者的数值,验证动能定理。
在实验中,要注意动能定理的量纲和误差的处理。
以上就是我对高考力学实验的复习串讲。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_______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
四、达标检测
1.某物理小组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
四、达标检测
①在甲、乙、丙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 动物体A,依据_二__力__平__衡_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②通过甲、乙两图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接触 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_大__,滑动摩擦力越大;
(2)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得小物块的质量是_9_8__g; 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物块的体积是_4_0__cm3,则 小物块的密度是__2_.4_5___g/cm3.
四、达标检测
(3)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 _等__臂___杠杆(选填“等臂”或“不等臂”).在探究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也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便于测量_力__臂__.
具有偶然性.
三、典型例题
【例】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步骤
三、典型例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石块重为 1.4 N; (2)排开的水重为 1.4 N;
(3)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他物体再进行
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 B (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力学实验专题复习(4课时)
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
假设与猜
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 作
一、知识考点
实验1.测量密度
正确使用天平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包括天平 的放置、调平、测量、读数等等。放置天平时,需要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 线处;调平时需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 放砝码,砝码不合适时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 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力学竞赛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3. 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竞赛题目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方式。
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入力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理论讲解:系统讲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等知识点。
3. 案例分析:选取数个力学竞赛题目,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5. 练习和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辅助手段:1. PowerPoint课件:用于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2. 教学实验器材:适当的力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力学原理。
3. 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3. 竞赛成绩:参加力学竞赛,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竞赛表现。
七、教学反思和改进:1.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希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物理竞赛培训资料必修一
第一讲:力学中的三种力【知识要点】摩擦角将摩擦力f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合成一个力F,合力F称为全反力。
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f m/N,则称φ0为静摩擦角。
由于静摩擦力f0属于范围0<f≤f m,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F'同接触面法线的夹角⎪⎭⎫⎝⎛=-Nftg01α≤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
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F'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33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度的力F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最小?【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m,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练习】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滑动摩擦因数NFFf mf0αφθF PθFμ1和B 、C 间滑动摩擦因数μ2有可能是:( )A 、μ1=0,μ2=0;B 、μ1=0,μ2≠0;C 、μ1≠0,μ2=0;D 、μ1≠0,μ2≠0;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着带孔的两个挡板,一平板穿过挡板的孔匀速向右运动,槽中间有一木块置于平板上,质量为m ,已知木板左、右两侧面光滑,底面与平板之间摩擦因数为μ0,当用力F 沿槽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F 与摩擦力μmg 大小关系是( )A 、F >μmgB 、F=μmgC 、F <μmgD 、无法确定3、每根橡皮条长均为l =3m ,劲度系数为k =100N/m ,现将三根橡皮条首尾相连成如图所示的正三角形,并用同样大小的对称力拉它,现欲使橡皮条所围成的面积增大一倍,则拉力F 应为多大?4、两本书A 、B 交叉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设每页书的质量为5克,两本书均为200页,纸与纸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3,A 固定不动,用水平力把B 抽出来,求水平力F 的最小值。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
一、导入
1. 展示一道力学题目,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解决。
2.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的力学知识,如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分解等。
二、力的基本概念
1. 动手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2. 讲解力的定义、单位和方向,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三、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不同情况下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叠加原理。
四、牛顿三定律
1. 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牛顿三定律的含义,如何应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中。
2. 举例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向量法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力的合成问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力的合成结果。
六、综合练习
1. 给出一组力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进行力学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正确解答出问题。
七、总结
1. 让学生复习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平时多做练习,加深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竞赛力学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
高考力学实验复习串讲一、弹簧的胡克定律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弹簧拉伸时弹性形变的规律,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
2、实验器材:弹簧、挂钩、千分尺、称量器、载物盘。
3、实验步骤:(1) 将弹簧挂在支架上,将一个挂钩挂在弹簧下端;(2) 在弹簧下端挂有一个载物盘,在载物盘中放置适量的铅块,使弹簧拉伸;(3) 记录载物盘中铅块的质量和弹簧的长度。
4、实验数据处理:(1) 绘制载物盘中的质量M与弹簧拉伸长度l之间的关系曲线;(2) 利用实验数据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5、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弹簧的胡克定律:F=kx。
二、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的杨氏模量,掌握材料的弹性特性。
2、实验器材:金属丝、螺旋测微器、载片等。
3、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绕在载片上,使其拉直;(2) 用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3) 在金属丝上挂载适量的铅块,使其产生形变;(4)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形变后的金属丝的长度。
4、实验数据处理:(1)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金属的杨氏模量。
(2) 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以及不确定度的处理。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g,了解地球表面的重力。
2、实验器材:简单的摆线、秒表、尺子等。
3、实验步骤:(1) 将摆线挂起,使其摆动;(2) 用尺子测量摆线长度;(3) 开始计时,记录摆动时间,并停止计时。
4、实验数据处理: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摆线的摆动周期T;利用摆动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g。
四、测量声速的实验2、实验器材:声波发生装置、振动频率计、距离计、秒表等。
3、实验步骤:(1) 在声波传播介质中设立两个点,用声波发生装置在一个点发出声波;(2) 用振动频率计测量发出的声波的频率;(3) 用距离计测量声波从发出点到接收点的距离;(4) 开始计时,记录声波传播的时间,并停止计时。
4、实验数据处理: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力学实验专题复习PPT课件
Python
一种通用编程语言,通过各种数据处 理库(如NumPy、Pandas等)可以 轻松实现数据处理和分析。
03
经典力学实验案例
单摆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单摆的周期公式,了解单摆的振 动规律。
实验原理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通过测量单摆的摆长和周期,可以 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单摆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单摆装置、计时器和测量尺。
落体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落体装置、计时器和测量尺。
2. 将落体从一定高度释放,同时开始计时。
落体实验
3. 测量落体下落的时间和下落 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3,至少进行5组 实验。
5.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自由落 体的运动规律。
碰撞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了解碰撞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原理
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和能量守恒,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的物体状态,可以验 证碰撞的基本规律。
碰撞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碰撞装置、测量尺、速度计和动量计。
2. 将两个物体置于碰撞装置中,调整物体之间的距离和速度。
碰撞实验
3. 记录碰撞前后的物体速度和位置。
5. 重复步骤2和3,进行多次碰撞实验, 以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处 理,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 析。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等部分
。
02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平均值法
对多次测量的数据进行 平均处理,以减小随机
初中力学竞赛讲解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竞赛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重点:1. 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
2. 学生在实际竞赛中的心理调节和策略运用。
教学难点:1. 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教学准备:1. 力学竞赛教材及相关习题。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竞赛模拟试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
2. 提问:力学竞赛有哪些题型?解题方法有哪些?二、讲解1. 基本题型及解题方法:a. 计算题:掌握公式、单位、数据转换等基本技能。
b. 应用题:分析题目,找出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计算结果。
c. 实验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结论。
2. 常见力学知识点:a. 力的概念及分类。
b. 力的合成与分解。
c. 力的平衡。
d. 动力学基本定律。
三、练习1. 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 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四、总结1. 总结力学竞赛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举例说明力学竞赛中的典型题型和解题方法。
二、竞赛模拟1. 发放竞赛模拟试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困难,及时解答。
三、分析1. 分析学生竞赛模拟试卷,找出错误原因,讲解正确解题方法。
2. 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总结1. 总结学生在竞赛模拟中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 强调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在实际竞赛中发挥出色。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对力学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碰撞一、内容要点精讲1、碰撞的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运动的物体在瞬间接触,速度发生突然改变的力学现象称为碰撞。
2、碰撞现象的基本特征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撞物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位移可略去不计,但速度可产生有限变化。
碰撞时产生的碰撞力可能极大并发生急剧变化,难以测量。
通常用碰撞力在碰撞过程中的冲量来度量碰撞的强弱,碰撞冲量为式中,v和u分别是物体作为质点在碰撞开始瞬时和碰撞结束瞬时的速度。
3、研究碰撞问题的两点基本假设(1)在碰撞过程中,普通力(非碰撞力)的冲量忽略不计;(2)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忽略不计。
4、碰撞过程的两个阶段(1)变形阶段。
从两个物体开始接触到两者接触点处沿公法线方向无相对速度为止,这时变形获得最大值。
(2)恢复阶段。
从两个物体接触点处在公法线方向获得分离速度到两个物体脱离接触为止。
在这阶段中物体的变形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5、碰撞的分类碰撞时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碰撞力。
(1)按物体的相处位置分类对心碰撞与偏心碰撞:若碰撞力的作用线通过两物体的质心,称为对心碰撞,否则称为偏心碰撞。
见下图(a),图(b)正碰撞、斜碰撞:若两物体碰撞时各自质心的速度均沿着接触处的公法线,称为正碰撞;否则称为斜碰撞。
下图中,AA 表示两物体在接触处的公切面,BB 为其在接触处的公法线(2) 按其接触处有无摩擦,分为光滑碰撞与非光滑碰撞。
(3) 按物体碰撞后变形的恢复程度(或能量有无损失),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与塑性碰撞。
(1k =,完全弹性碰撞;0k =,非弹性碰撞或塑性碰撞;01k ,弹性碰撞)6、恢复因数K恢复因数K 表示物体在碰撞后速度的恢复程度,也表示物体变形恢复的程度,并反映出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的程度。
(1)正碰撞k式中和分别表示碰撞开始和碰撞结束时质心的速度。
(2)斜碰撞k和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式中αβ(3)两物体相互碰撞式中分别为两物体的碰撞点在碰撞结束和碰撞开始时沿接触面法线方向的相对速度。
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教案完美版
选修课程备课本力学竞赛辅导课时编号: 1 时间:年月日D.与F的大小有关课时编号: 2 时间:年月日课时编号: 3 时间:年月日(b)课时编号: 4 时间:年月日的物体用一通过定滑轮的轻绳栓住,在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下匀速运于墙壁,则物体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为:对斜面的压力大小表示有以下四式:①。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 M+ Nsinθ课时编号: 6 时间:年月日是两个位于固定斜面上的正方形物块,它们的质量相等。
与斜面的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正受到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雨滴下落过,其中是为比例系数,则雨滴在刚开课时编号:7 时间:年月日一、力的效应1.内、外效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受力物发生形变;二是使受力物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前者表现为受力物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内效应;后者表现为受力物的运动方向或快慢发生变化,故称为力的外效应。
众所周知,当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或多个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也可能保持不变,这说明力对同一物体的外效应可能相互抵消。
2.合力与分力合力与它的那组分力之间,在力学效果上必须具有“等效代换”的关系。
二、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两个力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共物,等大,反向,同直线,缺一不可。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用于物体同一点上的二力可以合成一个力—即上述二力的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法是等效的。
若分力不只两个,三角形法就变成多边形法。
3.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2.推论:三个斜交的平衡力一定是共点力。
1.如图所示,轻杆BO一端装在铰链上,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装一轻滑轮,重为G的物体用细绳经滑轮系于墙上A点,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若将A点沿竖直墙向上缓慢移动少许,设法使系统重新平衡,则细绳所受拉力F r和轻杆所受压力F N大小变化情况是:A.F r变小B.F r不变C.F N不变D.F N变小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球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C.N变大,T变大D.N变大,T变小3.如图所示,四块质量均为m的砖块被水平压力F夹在两竖直木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则第1块砖对第2块砖的摩擦力f12=__ __,第3块砖对第2块砖的摩擦力f32=_ __.4.如左下图所示,质量为0.2千克的物体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当木板与水平面夹角为30或45时,物体所受磨擦力的大小相等,则物体与木板间的滑动磨擦系数为______,若木板与水平面间夹角为60时,物体所受磨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竞赛实验复习力学竞赛实验复习一、填空1、拉伸试验进入强化阶段时,如果在某点处卸载,可得到一条卸载曲线,它与曲线起始的弹性段直线部分基本平行,卸载后若重新加载,加载曲线会沿卸载曲线上升到卸载起始点,然后曲线基本与未经卸载的曲线重合,可见,屈服载荷点明显增高了,这就是材料的冷作硬化效应。
2、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E。
它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只能由实验来测定。
3、铸铁压缩时,由于剪应力的作用,试件沿斜截面断裂,但是发现断口倾角略大于45°而不是最大剪应力所在截面,这是因为试样两端存在摩擦力造成的。
4、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可用于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根据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构件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5、电阻应变片是一种电阻式敏感元件,一般由基底、敏感栅、覆盖层、和引线四部分组成。
6、低碳钢Q235的抗拉强度是350MPa,某铸铁的抗拉强度是300MPa,可见低碳钢Q235的抗拉性能低于(高于、低于、等于)某铸铁的抗拉性能。
7、低碳钢Q235拉伸试件直径为10mm,它的屈服承载力大约是18.5KN;10mm直径的低碳钢压缩试件它的屈服承载力大约是18.5KN,它的极限实验荷载不能确定。
8、在做低碳钢拉伸试验时,如果断口离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由于试件夹持的影响,使延伸率的值偏偏小,因此必须使用断口移中法法来确定l1。
9、低碳钢扭转时,断口沿横截面破坏;铸铁扭转时,断口沿与轴线成45°螺旋面破坏。
10、 0.2是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
11、.塑性材料的 ≥5% ,脆性材料的<5% 。
12、低碳钢的极限应力为 s ,铸铁的极限应力为 b 。
13、测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时,在试件两侧粘贴电阻应变片是为了 消除上下夹具不在垂直线上,试件不直等的影响。
14、采用等量加载的目的是验证力和形变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胡克定律。
15、电阻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H 是指 横向 灵敏系数与 纵向 灵敏系数之比值,用 百分 数表示。
16、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安装在被测构件上的电阻应变片,在其 轴向 受到单向应力时引起的 电阻 相对变化与由此单向应力引起的试件表面 轴向应变 之比。
17、已知某低碳钢材料的屈服极限为s σ,单向受拉,在力F 作用下,横截面上的轴向线应变为1ε,正应力为σ,且s σσ>;当拉力F 卸去后,横截面上轴向线应变为2ε。
问此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是多少?(12E σεε=-) 18、在材料的拉伸试验中,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的材料,以 作为屈服极限(产生0.2%的塑性应变时的应力 or 条件屈服极限 or 名义屈服极限 or σ 0.2 )19、对同一材料的共6个标准试件,通过拉伸试验分别测得其断裂强度为470MPa, 480MPa, 465MPa, 380MPa, 485MPa, 475MPa. 通过平均法得到该材料的断裂强度为(475MPa ,应该去掉有明显偏差的数据后再取平均值)20、在对实验结果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 )确定的回归方程偏差最小。
A 、 最小二乘法 B 、 端值法 C 、 平均法 21、如指定有效位数为3,则实验数据10.45(+)、10.35、9.565(-)、-9.575的修约结果分别为 10.5 、 10.4 、 9.56 、 -9.58 。
22、当应变计与应变仪连接的导线较长时,例如大于10 m 以上,由于导线本身有一定电阻值,它和应变计一起串联在应变电桥的桥臂上而又不参加变形,这将使指示应变小于真实应变,可以通过改变应变仪的 来修正。
23、压缩实验时,试件两端面涂油的目的是;低碳钢压缩后成鼓形的原因。
24、颈缩阶段中应力应变曲线下降的原因1.灵敏系数;2.减少摩擦、压头及支撑面对其塑性流动的限制;3.采用的原始面积及长度计算应力应变,而不是实时的真实面积和真实长度。
(1.灵敏系数;2.减少摩擦、压头及支撑面对其塑性流动的限制;3.采用的原始面积及长度计算应力应变,而不是实时的真实面积和真实长度。
)25、应变仪的灵敏度系数12.30K=,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22.06K=,仪器的读数是1400εμε=,则实际的应变值是ε=(358 )。
26、有效数字计算:6.118+0.214-3.69+5.3575=( 8.00 );5.25×4.369×2.1=( 48.2 )。
27、在进行电测试验时,若将两个电阻值相等的工作片串联在同一桥臂上,设两个工作片的应变值分别为ε1、ε2,则读数应变(221εε+)二、选择题1、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变化。
试判断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B )(A)屈服应力提高,弹性模量降低;(B)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C)屈服应力不变,弹性模量不变;(D)比例极限不变,塑性不变。
2、根据图1示三种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出如下四种结论,请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σb强度极限, E弹性模量, δ延伸率):( B )(A)σb(1)=σb(2)> σb(3);(B)σb(2)> σb(1)>σb(3);E(1)> E(2) > E(3); E(2)> E(1) > E(3);δ(1)> δ(2)> δ(3);δ(1)>δ(2)> δ(3);(C)σb(3)=σb(1)> σb(2);(D)σb(1)=σb(2)> σb(3);E(3) > E(1) > E(2); E(2) > E(1) > E(3);δ(3)> δ(2)> δ(1);δ(2)> δ(1)> δ(3);图1 图23、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路径有以下四种,正确的是:( D )(A)OAB →BC →COAB ;(B)OAB →BD →DOAB ;(C)OAB →BAO→ODB;(D)OAB →BD →DB。
4、圆轴扭转实验中,低碳钢和铸铁分别沿哪个截面破坏?( C )(A)均为横截面;(B)均为450斜截面;(C)横截面和450斜截面;(D)450斜截面和横截面5、低碳钢加载→卸载→再加载路径有以下四种,正确答案是 A 。
A OAB →BD →DBB OAB →BD →DOABC OAB →BAO→ODBD OAB →BC →COAB6、塑性材料冷作硬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了变化。
试判断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B 。
A 屈服应力提高,弹性模量降低 B屈服应力提高,塑性降低C 屈服应力不变,弹性模量不变 D屈服应力不变,塑性不变7、圆轴受扭矩T的作用,用应变片测出的是 C 。
A 切应变B 切应力C 线应变D 扭矩8、材料a,b,c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
强度、塑性最好的材料分别是 BA a,bB a,cC c,bD c,a9、同一种材料,加工成标距为5d 和10d 两种标准试件,测得的延伸率5δ A 10δ。
A ﹥B ﹤C ﹦D 随机10、按照国标,压缩试样一般制成圆柱形,常用的压缩试验方法是两端平压法,那么压缩试验结果与以下哪些条件有关?A :试样高度与试样直径之比;B :试样上下端面与试验机承垫之间的摩擦力C :试样上下端面的平行度;D :试验机加载速度的控制答案:ABCD11、在剪切弹性模量G 的实际测试中,除了另贴一片补偿片组成单臂半桥测试,也可在试样表面某点的正反对称位置各贴一个±45°片,将他们接成全桥,则根据电测法原理,应变仪读数是:A: ε仪=ε片,灵敏度是单片的两倍B: ε仪=2ε片,灵敏度是单片的两倍C: ε仪=4ε片,灵敏度是单片的四倍D: ε仪=ε片,灵敏度是单片的四倍答案:C12、拉伸试验的载荷-变形曲线中,弹性段往往并非和理论分析一样是一条直线,起始段经常出现明显的弧线,这是因为:A :加载速度不稳定造成的B :试件材质原因造成的C : 绘图装置误差或软件采集滞后等因素造成的D : 系统误差,如系统刚性不足、系统间隙、试件装夹不牢打滑等因素造成的 答案:D13、弹性模量E 试验中,可以将拉伸板同一截面正反两个应变片串联起来组成单臂半桥或接入相对桥臂组成全桥,这样可以减少哪种误差?A :可减少应变片零点漂移产生的误差B :可减小由于试件前后变形不均匀导致的误差C :可减少应变仪信号不稳定产生的误差D :可减少载荷不稳定产生的误差答案:B14、在国标GB/T228-2002中,对具有物理屈服现象金属材料的屈服性能指标有明确定义,图示中,哪一种不正确?A BC D答案:C 15、CSS —1110电子万能试验机的载荷分为100KN ,50KN ,20KN ,10KN ,5KN 五个不同量程。
现有圆截面试件,其直径为9.96mm ,材料的b σ值约为580Mpa ,应选用( A )量程进行拉伸破坏实验。
(A) 100KN (B) 50KN (C) 20KN (D) 10KN16、有四枚电阻应变片1R ,2R ,3R 和4R 贴在构件的四个测点,用单点加温度补偿法逐点测得四个点的应变分别为μεε3001=,μεε3002-=,μεε4003=,μεε4004-=。
若将这四枚应变片接成图示的全桥形式,应变仪的读数是( A )。
(A)μεε1400=rd(B) μεε600=rd(C) μεε800=rd(D) 0=rd ε 17、图示拉伸试件。
拉断后试件的总长度由0L 变为1L 。
标距部分长度由0l 变为1l , 材料的延伸率为( D )(A) 01L L - (B) 01l l -(C) %100001⨯-L L L (D) %100001⨯-l l l 18、图示三条曲线代表三种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弹性模量最大的是( A )(A )材料A(B) 材料B(C) 材料C(D) 无法确定19、构件上贴有灵敏度系数为2.2的应变片,加力后用灵敏系数为2的应变仪得到的读数为330με,构件上测点的实际应变是( C )(A) με330 (B) με165 (C) με300 (D) με66020、液压摆式万能试验机,示力盘上共有四挡刻度盘。
选取哪一挡刻度盘读取载荷是依据( D )。
(A) 试件的材料; (B) 加载速度的快慢;(C) 指针偏转的程度 (D) 摆锤的设置21、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性能的变化是 ABE 。
A .比例极限提高B .屈服极限提高C .弹性模量降低D .延伸率提高E.塑性变形能力降低22、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如图。
若加载至强化阶段的C 点,然后卸载,则应力回到零值的路径是沿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