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教案2

合集下载

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总复习总结】

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总复习总结】

中原回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忆亚洲的封建社会:日本的大化改新及阿拉伯国家的建立2、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及西欧城市的兴起学习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学习难点: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学习过程: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兴起和统一】:1世纪前后,日本岛国开始出现;到5世纪是,大和统一了日本。

★【日本——大化改新】(内因)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外因)。

根本原因:。

公元646年,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改新学习的对象:。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

大化改新是。

理解:日本大化改新各项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开放问题:日本效仿中国改革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创立了伊斯兰教。

建立与统一: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传教但结果失败→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的国家,。

→630年,再次兵临麦加城下,占领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1》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他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二>、中古欧洲社会【封建社会:5世纪——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1、说出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一、作业检查完成情况:优良中差自评:教师评价:背诵5分钟,提问上节课相关知识点二、知识回顾1.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2.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3.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三、知识整理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历史:日本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思考:奴隶制之后的历史形态是什么?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实施改革改革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改革核心人物——中臣镰足(1)646年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社会过渡。

(2)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原因就国内而言;从国际来看是先进制度的影响。

(3)孝德天皇效法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的势力,形成了以为首的国家。

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土地所有制上,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知识拓展: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一般指通晓、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的“侍”(罗马字:以Samurai来显示,或者Bushi。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学案(第2、3课时)(气候和河湖)白庄矿学校李娟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2、对比亚洲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3、归纳总结地形与气候,了解亚洲与欧洲的河湖。

教学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教学难点:欧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亚洲的气候知识储备:学习气候从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这几方面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8内容及《亚欧气候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2)最广的是那种?分布在那里?(3)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分布在那里?(4)完成P7活动题目。

(5)亚洲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6)阅读亚洲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指出他们的源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小组交流:总结亚洲气候有哪些特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家住俄罗斯的一个城市的中学生大卫乘飞机到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探亲,临行前妈妈嘱咐他要多带几件棉衣。

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二)学习任务二:欧洲的气候1、自主学习读图1-7,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解决以下问题:(1)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2)欧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度,为什么?(4)欧洲欧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内陆气候特征是否一样? (5)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说一说两种气候的特征。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探究结论:欧洲气候特征;(1)以温带气候为主。

6.1亚洲及欧洲 课时2 亚洲与欧洲地形

6.1亚洲及欧洲 课时2 亚洲与欧洲地形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地形分布格局 和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多冰川地貌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大陆外侧多岛弧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2课时 亚洲与欧洲地形
【课前回忆】 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你还记得吗?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950米。
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脉?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2.以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 高度?
挪威的峡湾
挪威的峡湾
芬兰冰川湖
【当堂检测】
地壳不稳 定,位于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 带。
【质疑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你认为分析一
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02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02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四、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各组派代表对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展示,提出本组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解答,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意见作出汇总。
五、质疑拓展,教师引导
各组提出未能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筛选共性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引导帮助同学解决。
魅力精讲:
1、看地图上的图利分析亚洲的地形。
教具和
教学手段
学进去,讲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播放《亚洲雄风》),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说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哪个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一节亚欧地形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拓展应用:
六、检测反馈,巩固记忆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习题。
2、组内或组间互批订正,教师适当引导。
七、小结反思,领悟升华
师生互动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章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第一节自然概况2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特点



课题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
第2课时




1、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学会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4、掌握亚洲及欧洲的世界之最。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推荐初中地理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2)亚洲的地理位置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作业布置]见基础训练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二、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三、亚洲的气候(一)气候负责多样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5)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6)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7)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8)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二)大陆性强(9)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公开课教案 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公开课教案 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和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欧洲列强争霸斗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战争危机加剧的原因1、通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和政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列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的根源及其具体表现。

②运用表格法和图示法归纳有关历史知识,揭示复杂的国际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化繁为简,把握历史基本线索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体会到创新和进取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旗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热爱科学、钻研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②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人帝国主义阶段后,抓紧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的分析,认识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亚、非、拉美地区的宰割与奴役基础上的,它必然遭到亚、非、分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反击。

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战争危机,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与争夺.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教学重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教学难点: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和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顾第20课的相关内容作答后,教师指出: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态度不同,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争夺霸权和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包括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篇1】新年伊始,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我根据七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课堂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三课建设工作。

使每位受教育者做的自己”的“多彩教育”核心价值观,落实“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育人理念,以“多彩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多彩课堂”构建为着力点,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构建多元的、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发展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方式,生成开放的、独具二七标识的“多彩课堂文化”,努力实现“多彩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能够查找出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并且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

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比较零碎。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2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案山东省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案山东省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教案总课时:第10课时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2课型:新授课时: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中相邻大洲的分界线,读图2—29至2—34,让学生查找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2、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

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3、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

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4 、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点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教学难点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教学方法读图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互助互查预习1,复习提问:读图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世界上最大的大陆?2,创设情景: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陆,亚洲与欧洲之间怎么区分?老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导学提纲:1、认真观察图2-31至2-33完成下列要求: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①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新知②教材P30活动题2③你能找出以海峡作为分界线的大洲吗?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位置(从沟通的海洋、两侧的大洲两方面入手),培养读图能力。

2、读课本P.31“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①读图2-35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③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点拨解惑1、师友释疑: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分辨洲界的图例符号:(1)依次找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按照自北向南的顺序)(2)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3)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4)引导学生总结大洲分界线的特点。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学案初三历史组主备人YJ◆、学习目标1.大化改新的影响;2.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知识清单全练一、大化改新1.兴起:日本各岛很早就有人类居住,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国家。

2.统一:本州中部兴起的奴隶制国家(),于()世纪统一了日本。

3.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颁布改新诏书,()开始了。

内容:政治上建立了()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个了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要()向()过渡的标志。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未形成统一胡国家。

人民渴望统一。

()创立的()应运而生。

建立:穆罕默德最初在()传教。

622年,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统一:()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三、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王国。

2.改革:8世纪前期,()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3.封建教会: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

4.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声调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

()和()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基础闯关全练1.公元7世纪中期,下列哪一国家仿效我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A 阿拉伯帝国B 罗马帝国C 日本D 法兰克王国2.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 乔达摩悉达多B 耶稣C 安拉D 穆罕默德3.穆罕默德最早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A 麦加B 麦地那C 巴格达D 罗马4.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A 商人 B 国王 C 教会 D 农民5.在西欧的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是A 佛教B 基督教C 伊斯兰教D 犹太教6.我们平常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的都城是A 罗马B 君士坦丁堡C 巴黎D 巴格达7.下面这座大教堂作为一卒雄伟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治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而她的美丽庄严,依然撼动每一个参观者的心。

粤人版地理七级下册_《亚洲概述》优教学案(第2课时)

粤人版地理七级下册_《亚洲概述》优教学案(第2课时)

《亚洲概述》优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主要气候的分布地区,归纳亚洲的气候类型、特点,理解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

2.掌握亚洲的地理分区。

3.了解亚洲人口超过1亿以上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分布和地区。

学习任务及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展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_________显著、___________分布广。

2.气候分布:3.影响因素: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综合影响,亚洲的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三、人口众多的大洲3.关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跨纬度广 B.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C.地形高低起伏大 D.植被多种多样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5~6题。

4.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5.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A.炎热干燥 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 D.河网密布6.世界人口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北美洲7.世界上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分布最多的大洲是()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拓展阅读】亚洲名称的由来亚洲的名称很古老,全称为“亚细亚洲”,是英文“Asia”的音译,意译即“东方日出之洲”。

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南古代腓尼基人创造的。

公元前2 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即“东方日出处”,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地理教案二: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地理教案二: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地理教案二:认识亚洲的地理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之一,也是世界各种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决定了亚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对亚洲各国地理特点及其发展现状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洲。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亚洲地处东半球,北纬12°-78°,东经25°-170°之间,西侧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南跨赤道,北邻北冰洋,东隔大西洋与美洲相望,西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隔,北隔白令海峡、勘察加海峡与欧亚两洲相对。

面积达到4.36亿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亚洲的地理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东南亚半岛东南亚半岛是一个水网纵横的地区,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组成。

这个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自然灾害的挑战,如洪水、地震和火山爆发。

非常漂亮的海岸线和热带雨林为这个地区带来了许多旅游业,如泰国、菲律宾等国都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2、中亚和西亚中亚和西亚是一个多山且多沙漠的地区,由如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国组成。

这个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建筑物。

这个地区的重要性无法被低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3、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是由六个国家组成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和不丹。

这个地区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包括高度的人口密度、贫困、疾病和自然灾害。

然而,南亚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4、北亚北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资源的地区之一。

俄罗斯被视为这个地区的领导者,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这个地区的发展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极端温度和地形,使得经济上的开发比较困难。

5、东亚东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区,由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组成。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教学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教学案

第2讲世界重要地区考纲考情核心素养思维导图[考纲展示]亚洲、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

[考情分析]以区域图或地理要素分布图为依据,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1。

区域认知:以某区域的背景材料或区域图为载体,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综合思维: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内部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比找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48页考点一亚洲、东南亚1.一个大洲——亚洲(1)位置错误!(3)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4)人文地理特征①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文化类型多样。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2.东南亚(1)位置和范围①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扼十字路口的咽喉。

②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①人口特征: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1.东亚与中亚的地理特征2.东南亚与南亚的地理特征[知识拓展]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分析南亚水旱灾害频繁主要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这是由西南季风强弱决定的,若西南季风来得太早,或去得太晚,或风力太强,就容易发生水灾;若西南季风来得太晚,或去得太早,或风力太弱时,就容易发生旱灾.考法一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命题点睛:以西亚、东南亚、西欧和北美等世界热点地区局部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地形特征及成因、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工农业生产等。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欧洲与亚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 通过地图阅读和分析,使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人口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对大洲地理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一、亚洲1.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望。

2. 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3. 气候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亚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

5.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以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最多。

二、欧洲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西半球,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望。

2. 地形特征: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3. 气候特征:欧洲气候类型多样,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国家与地区:欧洲有近50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5. 人口分布:欧洲人口分布较均匀,以俄罗斯、德国两国人口较多。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亚洲和欧洲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猜测片中的景观所在地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与欧洲。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Step 3:地图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

2. 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密集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

Step 4:小组讨论1.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Step 5: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国家数量、人口分布等关键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七年级班
小组:姓名:科
目地理


亚洲及欧洲


7-2-00
4

计王霖泽


王霖泽




3
学习目标1、识记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理解其气候特点。

2、会分析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

3、6、学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阅读亚欧地形图,培养学生归纳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的特点。

5、密切联系前面所学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知识,提高分析归
纳能力和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一、自主学习
1、
带、温带和温带、亚寒带、气候等。

2、欧洲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