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明珠——浅谈淮河蚌埠段治理与蚌埠经济发展
浅谈淮河水文化建设与蚌埠城市发展
浅谈淮河水文化建设与蚌埠城市发展
王钰雯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17(0)2
【摘要】淮河,与我国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
淮河流域,不仅是我国
闻名的战略要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俗语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蚌埠市地处淮河中游,淮河在境内有140公里左右,蚌埠因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淮河水文化。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王钰雯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 2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聊城市城市发展与水文化建设
2.淮河水文化建设刍议
3.浅析淮河水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价值
4.浅谈治淮档案编研工作在淮河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5.加快蚌埠三
线船闸建设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蚌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蚌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蚌埠作为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蚌埠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蚌埠的经济发展状况。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蚌埠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蚌埠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等行业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蚌埠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也在加速推进,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蚌埠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近年来,蚌埠市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交通、生活垃圾处理、城市景观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蚌埠积极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蚌埠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再者,蚌埠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蚌埠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逐渐增多,为蚌埠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蚌埠也不断涌现出创新企业和项目,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蚌埠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和问题。
首先,蚌埠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过于依赖传统制造业。
这使得蚌埠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升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其次,蚌埠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市场需求有限。
与大城市相比,蚌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最后,蚌埠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仍然不够科学合理,城市空间存在浪费和失衡的问题。
对于蚌埠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蚌埠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提高蚌埠的经济发展动力。
其次,蚌埠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蚌埠将注重发展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产业,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同时,蚌埠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蚌埠经济发展
3、徐州都市圈:是苏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实施 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2008年在中国城 市群综合竞争力排名15,增长势头强劲。其范围囊括 了安徽皖北地区的淮北市和宿州市。
4、中原经济圈: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在中部崛起 战略中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也包括安徽省的5市1县, 阜阳和亳州积极响应,而蚌埠位于中原经济的最东缘, 受到的辐射相对有限。
总结:蚌埠周围有众多发展实力强劲 的都市圈、经济区和城市群包围,本 应该是发展机遇,但是蚌埠的发展好 像陷入了“孤立”。反而蚌埠周围的 滁州市、淮南市、阜阳市和淮北市等 因为加入这些都市圈、经济区和城市 群,各自寻求发展机遇,享受着区域 中心城市的辐射和优越的政策优势, 发展逐渐:蚌埠的发展受到来自合肥经济圈、南 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包围。
1、合肥经济圈:囊括了淮南市、滁州市和定远县,并 致力于建设“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
2、南京都市圈:包括安徽省的滁州市,其综合竞争力 一直居全国前五。
推进“淮蚌”融合构筑皖北发展龙头
推进“淮蚌”融合构筑皖北发展龙头2005年底,安徽省从统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出发,作出了构建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要把“两淮一蚌”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带动皖北地区发展的新兴城市经济圈。
这一战略决策是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给“两淮一蚌”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这一决策的背景下,对于一座老工业基地淮南来说,如果能联合同在淮河岸边、近在咫尺的蚌埠市,实施一体化战略,就能更好地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担当起在皖北开发中的龙头角色。
1 推进淮蚌一体化的战略意义1.1推进淮蚌一体化,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蚌埠和淮南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推进一体化的条件。
推进淮蚌一体化,不仅可以整合两市资源,集聚优势,形成整体优势,而且可以带动淮蚌的城市转型,推动淮蚌率先加快发展,形成皖北地区发展的突破口和龙头,确立和促进淮蚌在皖北的中心地位,进而培育出我省继皖江城市群、合肥经济圈之后的第三大增长极。
1.2推进淮蚌一体化,有利于加速皖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正处在工业化初期的皖北地区,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实情,加速推进工业化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淮蚌两市的工业基础较好,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工业结构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两市可以在煤炭、电力、机械、煤化工、生物化学、建材工业等方面加强合作,做大做强,集聚更多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扩散,辐射和带动对皖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1.3推进淮蚌一体化,有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
在安徽周围已形成了南京、徐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在省内也已形成了皖中的合肥、沿江的芜湖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而皖北地区目前尚没有能统领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受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状,各地统筹发展不够。
推进淮蚌一体化,不仅可以在较短时间形成一个区域中心城市,而且可以形成错位发展、合力发展的有利局面,增强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合理调配淮河蚌埠闸上水资源 保障安徽沿淮淮北经济社会发展
全 区河流湖泊众多, 淮河 以北 主要天然河流有洪河 、 颍 河、 西淝河 、 芡河 、 涡河 等 , 地势平坦 ; 沿淮 主要 的湖泊洼地 有 城东湖 、 城西湖 、 家湖 、 邱 姜唐湖 、 埠湖 、 瓦 寿西 湖 、 董峰 湖 、 渔湖、 汤 高塘湖 、 欠河洼 、 山湖 、 荆 天河洼 、 方邱湖 等 1 3 个, 承担洪水滞 蓄任务 , 总蓄洪面积 15 k 2滞 蓄洪 量 6 90 m , 0 亿m 3对有效削减洪峰 , 保证淮北大堤 、 津浦铁路及城镇安 启用困难 , 即使最后勉强启用 , 也达不到应有 的行 洪效果 。 只能起到暂时调蓄洪水的作用 。而且壅 高了水 位 , 延长 了 高水位历时 , 反过来 又加重 了灾情 。 四是淮河流域历 史上受黄泛 的影 响 ,打乱了水系 , 河 道湖泊淤塞 , 治理难度大 ; 淮河干流凤 台河段 、 蚌埠河段 明 显束水 , 山 一老子 山( 浮 人洪 泽湖 ) 河段 淤积 严重 , 围垦 过 度, 壅水阻水严重。 五是淮 北坡水 区河 流 , 腹背受洪 水威胁 , 上游客水 先 抢 占河槽 , 下游排水机会减少 , 往往形成 “ 门淹” 洪涝矛 关 , 盾突出。所谓 “ 关门淹” 形成 的涝灾 , 2 0 、0 7年等 如 05年 20 不少地方大面积淹水 , 道路不 通 , 屋等财产受淹 , 房 有的长 达 1 个月, ~2 损失严重 , 当地民众苦不堪 言。几个大水年 洪、 涝灾成灾 比例一般为 3: 7左右。
1 . 水资源量及特 点 .1 2 淮河 以北地 区多年平 均降水量为 8 5 5 mm,淮河以南为 12 m 空间分布不均 , 1 m。 1 由北向南递增 ; 年内分配不均 , 淮河以 北地区汛期降水约占全年的 6 % ,淮河 以南汛期降水约 占全 5
加快治淮工程建设 为蚌埠崛起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克赛活动 ,不断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 划” 落实 , 巩 同和发展活动 成果 , 把作 快柞进治淮事 、 发腮 ,为令 建成 小康
建设 。 根掂水利部部 署, 进一步规 范 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为全面深化水 社会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r } 1 罔梦 带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 ,落实事业单 利改革 、推进新一轮治淮提供有 力保 作 新 的 更 大 页献 ■ 位分类改革 作 ,适时开展事业单 位 障。持之 以恒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_ 地 市 治淮 论 坛
加 快治 淮工 程建 设 为 蚌 埠崛 起 提 供水利 支 撑和 保障
施 永坚
安徽 省蚌 埠市 地 处淮 河 中游 下 涡河近期治理等 。 河治坤 、 茨 准新河 【 六 J 洪
段, 处 r各 内河 支 流 的下 游 , 淮 河 流 经 大洪水之后 ,国家和省加大了治淮 丁 致涝 应急处理等 r , 茨淮新河 、 怀洪 新
部人 事 制 度 改 革 ,不 断加 强 各 级 领 导 务 和 后勤 保 障 水 平 。 继续抓好援藏 、 援 和第 四批 伞 同 文明 单位 申 报 T 作 深 入
班 f建 设。 坚持“ 信念 坚定 、 为民服务 、 疆、 援边和扶贫T作。
勤政 j ’ 实、 敢 于担 当 、 清I 下廉 洁 ” 的 好
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认真做好信 风 规 定 执 行 情 况 的 督 检 查 , 更 好 发 挥 深 入开展精 神 义明创建
学 黄彳 } u 新修 订的 《 党政 领 导十 访维稳 丁作 ,伞面做好离退休 职T管 审 汁监督作
部选拔任川 1 作 条例》 , 进一 步深化 f 理和 眼务T作 ,不断提升机关综合 服 活 动 ,组 织 做 好 伞 困水 利 义 } i 月 单 位 复 审
振兴蚌埠经济的想法及策略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吸引优质资源 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体 系的质量和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环境监管 ,严格落实环保法规和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循环生产模式,促进资源 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和减少排 放。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吸引力 。
拓展招商渠道
利用多种途径开展招商活动,如举办招商推介会、参加国际会展 等。
强化项目对接
积极寻找与蚌埠产业契合的投资项目,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交流。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蚌埠与周边地区和 外界的交通通达性。
社会稳定问题
蚌埠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 要关注民生问题,加强社 会稳定和民生保障工作。
02
振兴蚌埠经济的想法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蚌埠市应加强科技 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吸引创新人才和企业聚集,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金融支持等方面,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
蚌埠市应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 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培育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 能源、生物医药等,提高产业 层次和竞争力。
加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 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优 势产业。
人才流失问题
蚌埠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 流失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强人 才引进和培养。
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
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安徽蚌埠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潜力。
未来,安徽蚌埠的发展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首先,安徽蚌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辐射能力强。
蚌埠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与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相邻,交通便利。
同时,蚌埠拥有京沪高速、徐明高速、大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以及京沪高速、京九铁路等多个铁路交通枢纽,使得蚌埠具备了很好的交通辐射能力,将来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
其次,蚌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蚌埠地处黄淮海平原,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这为蚌埠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还可以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
此外,蚌埠还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素质较高的工人,为蚌埠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蚌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蚌埠拥有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特别是汽车产业,在蚌埠已经初具规模,有一些知名的汽车企业落户。
未来,随着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优惠,蚌埠的汽车产业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蚌埠还具备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这些新兴产业。
另外,作为中小城市,蚌埠的市场潜力仍然较大。
蚌埠现有的市场规模较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蚌埠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这将为蚌埠的商业、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蚌埠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地方特色小吃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客商前来消费。
综上所述,安徽蚌埠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应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动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项目建设的落地。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好环境资源,提高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蚌埠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蚌埠的发展前景
蚌埠的发展前景蚌埠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的支持和蚌埠本地政府的积极推动,蚌埠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是我对蚌埠发展前景的观察和分析。
首先,蚌埠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拥有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
蚌埠已经形成了以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且拥有多家大型企业。
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发展支持力度的加大,蚌埠的工业经济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随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兴起,蚌埠将有更多的机会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其次,蚌埠作为国家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拥有丰富的钢铁资源和产业基础。
随着国家政策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日益增加,一些小型钢铁企业不得不关闭或整合,这将为蚌埠的钢铁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另外,蚌埠还积极推动钢铁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力度,促进钢铁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升级。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蚌埠的钢铁产业地位和竞争力。
再次,蚌埠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
蚌埠连接着沪宁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大广高速铁路等多条干线铁路,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此外,蚌埠还拥有规模较大的民航机场和物流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物流及交通配送条件。
这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蚌埠投资兴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蚌埠注重提升人才质量和城市品质,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蚌埠积极推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来到蚌埠发展。
政府还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将进一步提升蚌埠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企业来到蚌埠,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蚌埠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蚌埠的钢铁产业基地地位稳固,有望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浅议蚌埠市城市河道综合规划建设
现淮 滨公 园的文化 内涵 , 建设 有 自己特 色的独特景观 。
3 . 2 规 划 与 管理 相 协 调
老式 的堤 防规划 以防洪为 主要功 能 ,配 备 防汛道路
及相应 的照 明及 绿化设 施 。因为城 市现代 化发展 的同 时
2 . 2 综 合 规 划 与 环 境 不 协 调
一
4 水 库 水温预 测
根据历年水库 水位 监测资料 分析 ,王圈水库的初始水 位为 4 2 . 3 8 m, 初始水温 为 0 ℃, 出水流量取近年取水量的平
定阻力 , 减少其动能 , 这种现象在模 型 中运用 C h e z y 公式
表示 , 设定 C h e z y 阻力系数为默认值 ; 另一方 面就是 库底 沉 积物 同水体间的热交换 , 虽然其数量级小 于表面热交换 , 但 其对下层滞水层水温有一定影 响, 模型通过沉积物温度 、 水 温和热量交换系数 3 个参数进行计算 ,其中沉积物温度 和
航运 、 居 民饮 用供水源 起着多方 面的作用 。
2 蚌埠 市 城 市 河道 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由于长期 以来 经济快 速增 长所造 成 的水资 源污染 等
人为 破坏 的加 剧 , 以及 管理 薄弱 , 造 成河 道保 护 、 整治 和
建设始终 处于 滞后状 态 , 尤 其是河 道 的综 合建设 、 经 济发 展工作与 日新月异 的城市建设 步伐 不相适应 。
河 道 管理 包 括河 道工 程 管理 和社 会 管理 两大 职 能 , 在规 划前期 和河道 管理单 位及 时沟 通 ,掌 握准确 的管 理 信息 , 可 以大大 降低管理 成本 , 避免河 道丁 程规划 与管理
浅谈淮河水文化建设与蚌埠城市发展
设 计滨水驳岸 时 ,应 结合河体的滞
洪设计 , 在非洪涝 时间提供亲水空 间 , 在 洪涝期间提供完善 的滞洪 空间 ,提升西
③ 滨水 空间设计
水体保 护规划设计 。首先考虑水 溪南村滨河空间 的 自然属 性。临水部分
护要求 , 其外 观造型 、 体量 、 色彩 、 高度 质的改善 , 采用人工手段促进水体 中有 规划设 计慢行步道和 自行 车道 ,提升西
年 的文 明史 的 主要 发 源 地 之 一 。俗 语 缘 , 地 形波 状起 伏 , 有低丘 、 残丘、 岗 印 迹 , 孕 育 了 源 远 流 长 的淮 河 文 化 , 形 成
说“ 走 千走万 不如淮河 两岸 ” , 蚌 埠市 地 、 洼地等 。 境内河流 、 湖泊众多 , 主要 了独 特 的魅 力 。 地处淮河 中游 ,淮河在境 内有 1 4 0公 河流有 淮河及左 岸汇入 的泥黑河 、 茨 双墩遗址文化 。双墩遗址位于蚌埠
一
子河 、 鲍家沟等支流今 是7 0 0 0年 前古代 文 明的象征 , 具有
、
蚌 埠 的 淮 河 水 文 化 资 源
史载蚌埠 “ 古乃采珠之地 ” , “ 蚌” 7 3 0 0年 前 , 被确 认为我 国文字 的起源之
一
蚌埠在淮河边上 , 蚌埠 以淮河为界 ,呈北部开 阔平 是一种水生的动物 ,
性 的历 史建 筑 群 以及 为 了保 护 文物 为村民提供新 的收入来源 ,提高经济 意对水体的生态保护 ,不要过多人工设 而且可丰 富游客旅行体验。 古 迹 的完整 和 安全 所 必 须控 制 的周 效益 ,
围地 段 。
计痕迹 。设计时把 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 同
生态区主要 分布在丰乐河岸 的古 时要尽量满足游人 和当地 居民对环境 的 呈现出 自然的面貌 ,在规划设计时应 的设计 要依据现有 的地形 ,结合周边环 境, 设计 风格上要 自然古 朴 , 体现 野趣 ,
蚌埠市发展前景
蚌埠市发展前景蚌埠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我对蚌埠市发展前景的看法:首先,蚌埠市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
蚌埠市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邻,具备了强大的区位优势。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蚌埠市具有较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其次,蚌埠市拥有丰富的资源。
蚌埠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口资源。
蚌埠市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另外,蚌埠市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自然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再者,蚌埠市优势产业具备发展潜力。
蚌埠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蚌埠市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产业,并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为蚌埠市产业升级提供了契机。
同时,蚌埠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也具备潜力。
最后,蚌埠市政府注重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
蚌埠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蚌埠市也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和城市美化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蚌埠市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产业潜力大的城市,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的积极发展政策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举措将进一步提高蚌埠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蚌埠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蚌埠市应该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淮河蚌埠段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完成报告写作,
淮河蚌埠段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完成报告写作,
淮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其中淮河蚌埠段对于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本次报告的内容及结论。
一、淮河蚌埠段的地理及自然环境
蚌埠市位于淮河南岸,总面积57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35平方公里,人口近400万。
淮河蚌埠段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
二、淮河蚌埠段的经济发展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河蚌埠段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GDP逐年增长,达到千亿元级别。
蚌埠市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和钢铁制造业,占据了当地经济的主要部分。
此外,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三、淮河蚌埠段的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贸易合作
淮河蚌埠段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贸易联系紧密,并有不少贸易往来。
另一方面,淮河蚌埠段地区还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进行着广泛的经济合作,如海上运输、塑料制品等领域。
2.投资、创新合作
淮河蚌埠段地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前来投资创业。
同时,淮河蚌埠段地区还通过科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与港澳台地区携手开展创新合作。
3.人员交流
淮河蚌埠段地区与港澳台地区交通便捷,人员交流十分频繁,为两岸地区的人员交流提供了便利。
交流涉及到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有效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合作。
结论:
淮河蚌埠段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方面面,其贸易合作、投资、创新合作以及人员交流等领域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将继续为两岸经济社会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蚌埠经济报告公示
蚌埠经济报告公示1. 引言本报告旨在公示蚌埠地区的经济情况。
蚌埠是中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京沪铁路和长深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江淮平原竹木粮丰产区和中国优质棉花基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本报告将从产业结构、经济指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蚌埠市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和公示。
2. 产业结构蚌埠市拥有多个支柱产业,包括轻工业、重工业、农业等。
其中,轻工业方面,纺织、服装、电子、化工等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重工业方面,钢铁、能源、机械等行业发展迅速。
蚌埠市的农业产业也十分重要。
这里的农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同时,蚌埠市的农副产品也供应到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产业。
3. 经济指标根据统计数据,蚌埠市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GDP增长稳定:过去几年,蚌埠市的GDP保持了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在6%左右。
•工业产值增长迅速:蚌埠市的工业产值稳步上升,主要受益于制造业和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
•人均收入逐年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蚌埠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外贸进出口额稳步增长:外贸是蚌埠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额的持续增长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4. 发展前景蚌埠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潜力。
以下是未来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制造业的升级:蚌埠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可以加强制造业的升级,引进更多高科技产业和研发中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农业现代化:蚌埠市将致力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水平提升:蚌埠市将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城市化水平。
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更新和提升人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提升城市竞争力。
5. 结论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指标的稳步增长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的规划,为蚌埠市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蚌埠发展反思总结
蚌埠发展反思总结蚌埠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近年来,蚌埠市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蚌埠市的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蚌埠市一直以来都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曾经以制造业为支柱,为全国贡献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商品。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蚌埠市面临着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挑战。
首先,蚌埠市的产业结构依然过于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经济支柱。
长期以来,蚌埠市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制造业,如钢铁、汽车和纺织等行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和市场机遇的变化。
因此,蚌埠市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竞争力。
其次,蚌埠市的城市形象和品质还有待提升。
尽管城市在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城市管理不善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蚌埠市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另外,蚌埠市在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蚌埠市需要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高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同时,还需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建议和改进意见针对蚌埠市发展面临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1.多元化产业布局:蚌埠市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布局。
可以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业进驻蚌埠市。
2.提升城市品质:蚌埠市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
振兴蚌埠经济的想法及策略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蚌埠市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平台。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制约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
缺乏高素质人才
蚌埠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储 备。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优秀人才难以吸引和留住,制约了经济 发展。
重点领域
新兴产业:蚌埠市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 业。
现代服务业:蚌埠市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 推动商贸流通、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高科技产业:蚌埠市将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现代农业:蚌埠市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蚌埠市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转化难度大
蚌埠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相对较少,技术转化能力较弱,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蚌埠市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加大,环境污染问 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 农民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同时推 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加农 民的收益来源。
04
实施上述措施可能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蚌埠经济发展的政策,但由 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政策落实效果可能不尽如人 意。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浅谈蚌埠市黑河洼地治理
口处建尹家沟 闸 ,1954年将 汤鱼湖缕 核标准》的要求 ,在不影 响工程安全和 1.21万人 ),新建排涝涵 1座 、排涝 站 2 堤加高培厚 。1956年 修建淮北大堤 , 正常运行 、不违反水功能 区划 的前提 座 ,开挖 堤后 截水 沟总长 11.5km,建设桥
在黑河出 口处 建青年 闸。青年 闸和尹 下 ,应充分运用工程管理范 围内的水 梁 12座 。
高 东 南 低 , 一 般 地 面 高 程 17.5~ 设 计堤顶高程 22.5m,堤 顶宽 4m,内
1.朱疃 圩 除 险加 固工 程
23.5m。由于黑河 流域下游地势低洼 , 外边坡 1:3。
按 2O年 一 遇防洪 标 准加 固培厚 朱
汛期 出 口常受淮河高水位顶托 ,外水
2.存 在 问题
三 、规 划 工 程 措 施
域面积 168km2,人 口 10.23万 ,耕地 面 1958年 ,圩堤全长 9.1km,保护 面积
针对蚌 埠 市黑河 洼地存 在 的问题 ,
积 l6.23万亩 。流域整个地 形为西北 23.9ki n ,保 护人 口 2万人 。该 圩堤原 规划采取以下工程措施 。
维修养护经 费缺 口较大 ,地 方财政
潘 (集 )交界 ,下 游与泥河 汇流后穿 过
目前黑河两岸除仅有一处朱疃圩 难 以弥补 ,导 致工程年久失修 ,科 学化管
淮北大堤青年闸 ,在汤渔 湖缕堤尹家 保护很小一部分面积外 ,其余 全部处 理水平不高 。
沟 闸下注入淮河干流。蚌 埠市黑河流 于洪涝水 自然漫淹状 态。朱町圩建 于
裁建设与施工 】I
浅谈蚌埠市黑河洼 地治理
刘睿 哲
一 、 流 域概 况
蚌埠发展迎来重大利好!淮河生态经...
蚌埠发展迎来重大利好!淮河生态经...
今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了蚌埠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建成“两个中心”,是全体蚌埠人民的美好愿景,需要汇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为之奋斗。
汪莹纯:提升蚌埠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能力
马瑞:争取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安徽方案更多体现蚌埠元素
李云政、方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王洪巨:通过医疗资源整合进一步巩固蚌埠医疗中心地位
万红先:筹划淮河银行并将总部设在蚌埠
徐伟红、王姝文:增强蚌埠河运“通江达海”能力
历经百余年的“蚌埠大铁桥”,也就是津浦铁路老淮河大桥,由于净高不足,严重制约着蚌埠水运通航能力。
“加大与铁路部门协调力度,尽快实施津浦铁路老淮河大桥的升级改造,畅通淮河黄金水道。
”省人大代表徐伟红建议,尽快解决淮河蚌埠段水运瓶颈问题,同时支持蚌埠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淮河水运中心。
龙子湖老城迎来发展新契机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龙子湖老城区将凭借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繁荣发展再一次腾飞!沁雅济学瑭,国企蚌房开年巨著,匠心打造,和蚌埠一起飞!
建筑面积约118-154㎡ 4层电梯洋房
建筑面积约112-137㎡城芯御境高层
恭迎品鉴
VIPLINE:************
项目地址/营销中心地址
龙子湖区新淮路与解放三路交叉口
(原大明沟水果批发市场)
投资商
蚌埠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蚌埠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商
蚌埠汇金创融置地有限公司。
振兴蚌埠经济的想法及策略
振兴蚌埠经济的想法及策略蚌埠是“一五”时期建设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经济自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成果令人瞩目。
但是近几年里,全市经济面临严峻形势.速度和效益呈下降趋势。
本文试图探讨振兴蚌埠经济的对策。
在翔实的的统计资料基础上,采取经济管理学中定量定性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我认为蚌埠经济走出低谷摆脱困境,最重要的是以多维型的思维方式,进行全方位思考和研究,确立符合市情、国情和世界经济走势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据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看: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速度可能会略慢于80年代,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还可能继续扩大。
今后十年里经济继续朝着“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其经济发展重心继续东移,亚太地区经济继续成长壮大。
形成地区分工协作,相对紧密的地区经济优势,将与西欧、北美经济抗衡。
90年代发达国家将加快新一轮产业的转换,以微电子技术为首的信息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末的第一大产业,而且将渗透到各产业之中。
他们必将加速传统产业和资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
这对我蚌埠市加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改造传统工业是十分有利的。
据对今后十年国家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看:今后国家把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作为全国战略重点.以浦东的开放、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开放开发,进而辐射大江南北。
这就决定了今后国家投入的重点是东部这一地区。
安徽省将实施“呼应浦东、开发皖江”及“农业主攻淮北”等战略,可能会给蚌埠市90年代经济发展带来机会。
蚌埠处于东部后线和中部前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东部向内地辐射技术、产品可就近承接,内地向东部输出资源可优先获取.蚌埠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迎接辐射、发展自己的加工业和原材料工业。
目前,国家已把特殊钢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鞍钢、二钢汽与生产特殊钢的金光钢厂联合,给蚌埠冶金机电工业带来新的机遇。
化工部已把蚌埠市列为全国三大生物化工基地之一,省里也把蚌埠市列为精细化工基地和化工产品出口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上明珠——浅谈淮河蚌埠段治理与蚌埠经济发展
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资源早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满足人们的物资文化需求不仅要靠提高生产力,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的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那么,蚌埠的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该何去何从呢?那就从淮河问题谈起。
关键词:
经济发展;淮河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道路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蚌埠向来有淮上明珠的美誉。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这块充满灵性、坚韧和血性的土地,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慨和感动。
滔滔东流的淮水,在带给这块土地富庶与荣光的同时,也带来了贫穷与苦难。
十年九涝的洪灾,谋求生计的迁徙......千百年来,皖北儿女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不懈奋斗,书写着波澜壮阔的篇章。
虽然说古老的淮河孕育了蚌埠的文明,但是工业革命以后,许多城市都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为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置坏境问题于不顾。
治理淮河与蚌埠经济相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一、埠段淮河干流概述
淮河干流蚌埠段全长150.7 km,河流总长度659.8 km,水域总面积为389.35 km2,有一、二级支流共13条,主要为北淝河、天河、龙子河、八里沟、席家沟、鲍家沟等,流经怀远、蚌埠、五河等县市,而后汇入洪泽湖。
淮河以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沱河、浍河、北淝河、澥河、涡河、芡河等。
人工河道有茨准新河、怀洪新河等。
淮河以南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天河、龙子河等。
蚌埠市区内较大的自然地表水有北淝河、龙子河和天河。
二、淮河蚌埠段水污染的分析与原因
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的现象起始于1979年,由于蚌埠闸的关闭,自1978年8月23日至1979年4月26日连续断流达247天,其间为保证淮南市电厂发电水位,短期由蚌埠闸向上游翻水,在淮河蚌埠市区段老铁桥上游河段水体变黑发臭,实测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达每升三十余毫克,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容量约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整个水系,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
枯水期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变换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河体,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污染就此产生,从而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
(二)水资源过度利用
淮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直接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彻底改善的直接诱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内陆河流开发利用
程度30%~40%的上限。
(三)工业污染
淮河流域蚌埠段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的80%和92%。
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
所以,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生活污染
从1999年开始,城镇生活污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成为淮河的主要污染源,随后几年,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比重越来越大,部分地区高达87%。
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五)农村面源污染加重
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新的污染源。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
其中约70%的用量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
大量的农药、化肥、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通过灌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入地下和表层水体中,直接影响到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
三、治理对策
淮河水污染治理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淮河水污染治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淮河水污染防治行业出路在何方,能否产业化?本文通过对蚌埠市居民、水利部门和企业单位三者的调查,对政府主导的治污体制下水污染治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在当前体制下水污染治理不力的原因,然后分析治污行业进行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污行业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完成《计划》的紧迫感
这次《计划》批复后,“十五”已过去了两年。
虽然《计划》中的有些工作已经做了一部分,但任务仍十分艰巨,时间紧迫。
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上对我市的《计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宣传,提高公众与社会对《计划》的知情度,为顺利组织实施《计划》,完成《计划》中我市的目标和任务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目标与责任,建立有效的《计划》实施和落实机制
1.要抓紧制定和批准《蚌埠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将《计划》中的目标和任务全部列入我市的计划中,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些项目。
同时要将《计划》中的目标和任务列入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逐项落实,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制度
将考核制度列入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中,切实加强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3.对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的责任进行明确
(三)尽快建立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投资机制、运营机制、收费和价格机制
在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时要统筹考虑资金筹措、运行机制、成本效益等问题,把
工程建设与市场化、产业化改革结合起来。
使得治污工程能够建一个、成一个、正常运行一个,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
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尽快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
要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收费政策,加大征收和管理力度,增强项目的融资能力。
要按照“多用水多花钱、多排污多花钱”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确定用水定额,促进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等节水措施的落实,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率。
(四)加强检查、指导与监督,确保《计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全面推进《计划》的完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
市政府将把《计划》中的目标任务列入到市级目标任务中去,每年对各县、区、各部门的《计划》落实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监察局、市计委和市环保局参加。
考核的重点是《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计划》项目的进展情况、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
考核的结果上报市政府,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完成较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作不负责任、完成治理目标和任务不得力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四、充分利用淮河这一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在交通上,淮河流域纵向铁路、高速较多,缺少横向交通大动脉,因此淮河生态走廊也应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中心城市蚌埠快速崛起,从而带动整个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为皖江城市带北翼开辟一个国际化的出海口。
应以淮河第一大港蚌埠为中心,以上下游的信阳、淮安为两翼,形成三个核心城市,带动北到阜阳、南到盐城等十几个城市,形成淮河经济带,地处淮河中段的蚌埠,非常适合打造成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口,而且蚌埠铁路交通四通八达,科学教育资源也比较密集,基本满足今后的人才需求。
引江济淮工程,通过水道整治可以把中游的航运水力整合,补充淮河枯水时节的水量。
当蚌埠港口建成后,来自上下游的矿产、农产品、集装箱,将在这里靠港接驳,成为淮河流域物资交换地。
五、结语
蚌埠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同时,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但是由于这些年一直没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盲目跟风,发展工业和制造业,不仅污染了环境,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也是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们不得不深刻反省,认真分析与研究,找出一条有怀远特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路,以科学的发展观,让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将治理淮河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学鹏,刘朝臣.淮河流域整体开发战略的考察[J].改革,2005.09
[2] 黄润.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综合调控[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01
[3] 秦丽云.流域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优化研究[J].节水灌溉,2007.03
[4] 刘艳侠.浅谈污染源的环境管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07
[5] 渠桂芳.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J].河南水利,2001.01
[6] 苏健和.写给淮河[J].当代建设,1995.02
[7] 郭霞.淮河人民积极向水污染宣战[J].治淮,1994.11
[8] 崔玉洪.淮河敲响的警钟[J].环境导报,1994.05
[9] 李方华,卜建民.淮河四省团结奋斗誓将淮水重现清源[J].当代建设,1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