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合集下载

课本中常见的词类活用

课本中常见的词类活用

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1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取道 取道) (路——取道)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19.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称王 称王) (王——称王)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20.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道义——合乎道义) ——合乎道义 (道义——合乎道义) 21.沛公奉卮酒为寿。( 鸿门宴》 。(《 21.沛公奉卮酒为寿。(《鸿门宴》) 寿辰——祝寿) ——祝寿 (寿辰——祝寿) 22.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 2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军队——驻扎) 军队——驻扎) ——驻扎 23.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 23.秦地可尽王也。(《鸿门ຫໍສະໝຸດ 》) ——称王 称王) (王——称王)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2.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3.名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4.名词活用作状语 4.名词活用作状语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 发芽” 示“发芽” 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 。(《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盟约——订立盟约) 盟约——订立盟约) ——订立盟约 赵王之子孙侯者( 触龙说赵太后》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 ——封为侯
2.名词活用为使动 2.名词活用为使动
2.名词活用为有“ ......为 2.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 名词活用为有 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 必带宾语。 必带宾语。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疆界——使……成为疆界) 疆界——使……成为疆界) —— 成为疆界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一、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类型这个超有趣的话题。

(一)名词活用1. 名词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名词常常会被用作动词。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这里的“军”本来是名词“军队”的意思,但是在这个句子里就活用成了动词“驻军、驻扎”。

就像一个小士兵本来是一个身份,结果它突然就动起来,开始做驻军这件事啦。

再像“左右欲刃相如”,“刃”本来是刀刃的意思,是个名词,在这儿就变成了“用刀杀”这个动词的意思。

这就好像名词突然有了活力,开始执行动作了呢。

2. 名词作状语名词还能作状语呢。

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它本来是“翅膀”这个名词,在这里就表示像翅膀一样,用来修饰“蔽”这个动作,也就是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

这就好比把名词当成了一个小助手,来形容动作的样子。

(二)动词活用1. 动词作名词有的动词会变成名词哦。

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这里的“伏”本来是动词“埋伏”,但是在句子里就变成了“伏兵”这个名词的意思。

就好像动词一下子定住了,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描述的东西。

2. 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很有趣呢。

像“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这个“活”本来是“活下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使……活下来”,也就是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了。

这就像是动词有了魔法,能让其他的对象发生动作。

(三)形容词活用1. 形容词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形容词也不安分啦。

像“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坚”本来是“坚硬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坚硬的铠甲”这个名词;“锐”本来是“锐利的”,就变成了“锐利的兵器”。

这就像形容词给自己穿上了一件新衣服,变成了可以数可以指的东西。

2.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亲”本来是“亲近的”这个形容词,在这里就变成了“亲近”这个动词;“远”本来是“疏远的”,就变成了“疏远”这个动词。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名词词类活用

名词词类活用

名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学好文言文的四大要素之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什么是实词的一词多义,什么是词类活用,如何判断,是学习文言文语言规律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一套判断方法,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名词词类活用,一起来看看吧!名词此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晋军函陵 (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2、朝服衣冠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3、范增数目项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课文唐•杜牧《阿房宫赋》)5、今予家是溪 (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

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名词所处位置应该是“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

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2、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课文清•龚自珍《病梅馆记》)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 (《吕氏春秋•上德》)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5、舍相如广成传舍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使宾语怎样”即使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进而观之,这些下划线的词之所以改变词性是它处在它(名词)不该处的“位置”,原来是“名词”处在了不该处的“谓语”的“位置”。

概言之,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必须要活用。

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3)名词的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文宋•苏轼《赤壁赋》)2、粪土当年万户侯 (课文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宋•王安石《伤仲永》)4、吾从师之 (课文唐•韩愈《师说》)5、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 (《史记•孟尝君列传》)从以上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划线的词都是名词,且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但与以上不同的是,是“主观上认为怎样或主观上当作怎样”即意动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四、有关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
(一)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活用和兼类从理论上好理解,实际辨认起来不 容易,需要有一个量化统计的过程。一般说来, 词典上已经确定为一个义项的,就不宜当作活 用。
如:“食”兼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 “甘其食,美其服。” “公赐之食,食舍 肉。”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二)一般动宾关系与特殊动宾关系的区别
1.译为“认为(觉得)……(是)……”,形 容词意动有一部分可采用这种译法。如“吾妻 之美我者”、“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 小天下” 。
2.译为“把……当作……”,名词意动基本上 都可采用这种译法。
3.译为动补结构或状中结构,如“轻齐”译为 “轻视齐国”(状中结构),“贵谋”译为看 重谋略(动补结构)。
三、特殊活用之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 我!” 秦王师君,天下莫不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意动用法的翻译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通过引申,才能得出恰当的意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说及,提 及) 布囊其口。(填塞)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张苍德王陵,……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含有“用……”或 “按……”“根据……”的意思。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一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女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 )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文言词类活用

文言词类活用

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然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名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活用为一般动词,其规律如下:1、名词+宾语:例:⑴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

⑵范增数目.项王。

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⑷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⑸履.至尊而制六合。

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⑺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⑻舍.相如广成传。

⑼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⑽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廷斥之。

2、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项王。

⑶臣请入,与之同命..。

⑵范增数目⑷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⑸乃朝服,设九宾礼。

3、能愿动词+名词:例:⑴假舟楫者,非能水...帛矣。

⑶善画者多工书..也,而绝江河。

⑵五十者可以衣而能诗...,以是贺(我以为你能行他的品德,所以才祝贺)。

..。

⑷吾以为能其德4、名词+补语:例:⑴今王鼓.乐于此。

⑵沛公军.霸上。

⑶沛公欲王.关中。

⑷晋军.函陵。

⑸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例:⑴乃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⑵所友.(结交)者以百数。

⑶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路。

⑷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6、名词充当并列或连动短语谓语部分之一:例: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⑵前为谢曰:“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⑶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⑷荆轲和而歌。

⑸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7、处在谓语的位置上,该句又没有明显的动、形容词作谓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⑴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⑵与郑人盟.。

⑶填然鼓.之。

8、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却相当普遍,大体上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1、比喻性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可译为“像+名词+一样(那样)”。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B>表态度、方式,C.表工具,D.表处所E.表趋向,.F.表频率,(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3)“被”((4)意念被动(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宾语(3)省略介词”.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定语后置:(1)者(3)……之……者:“、(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名词作一般动名词作一般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名词名词名词补语补语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名词的前后有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12.文言文词类活用 (1)

12.文言文词类活用 (1)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辑录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3.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4.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6.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7.尉果笞广 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8.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9.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10.处处志之 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11.未果,寻病终 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12.恵子相梁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恵子相梁》1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14.一鼓作气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15.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 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16.驴不胜其怒,蹄之 蹄:名词用作动词,踢。

《黔之驴》17.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1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大雪三日 雪: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湖心亭看雪》20.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二)名词作状语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〸则》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 蛇那样。

《小石潭记》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5.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6.石青糁之 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核舟记》7.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名词作状语,像玉城一样。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的活用
•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 罢了。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通常意义是名词, 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 就活用作“杀”的意思。再如: • ①凡吏于土者—— 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 • ②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前有副词“已”。 • ③非能水也 ——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 • ④范增数目项王 ——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 ⑤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 捕捉"。前有结构助词“所”。
二、词类活用100例:
• • • • • • • • • • • 1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形作名,老交情 2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作使动,使……受挫折 3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作使动,使……跟从 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作使动, 使……逃跑 5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形作名,轻装的精锐部队 6沛公欲王关中 名作动,称王 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名作动,驻扎 8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与……交好 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状,连夜 10项伯杀人,臣活之 形作使动,使……活下来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作状,象对待兄弟那样
(二)动词的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 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 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本来是动词,这里 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 里的人”解。再如: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出产的东 西;入:收入的财物。 • ②惧有伏焉。 —— 伏:伏兵。
4、名词直接作状语。 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 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前面有介词,构成 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 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1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1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1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如鸣珮环(使……发声)3.凄神寒骨(使……凄凉)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6.钟鼓乐之(使……快乐)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够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份。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必然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址。

令吏人完客所馆那个地址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成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那个地址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一般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刻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刻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天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以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看成教师。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1)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1)

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鸣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石青:用石青。

《核舟记》4、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

《三峡》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观沧海》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举行宴会。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三峡》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望岳》19、皆指目陈胜指:用手指示意目: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用竹板打。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 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 以… 为友

动词的活用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像狗一样)《狼》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 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
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 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 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向东进军)
a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
的意思,即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
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认为……怎么样)
B 使动用法 :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 种动作行为 (使宾语怎么样)
3.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 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 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例: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 事让人感到羞耻)
四 数词的活用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 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 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 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 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 《史记· 秦本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名词在什么位置上就发生了活用?


状语、谓语的位置
名词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 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 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 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 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 思。
4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 2、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 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 某一新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1
词类活用(一)
名词的活用
2
怎样识别名词的活用现象


1、名词的语法功能
(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
+
+



定语、主语、宾语
4、表动作行为方位的名词 译为“向、往……(方向)”
5、表动作行为时间、频率 译为“在.....,每(天), 一天比一 天” 6、表动作行为态度 译为“像对待……那样” 或“当作……一样”
22
名词活用歌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 不能带兵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 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 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26
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之”中的“笼”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27
译为: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规律四:结构助词“所”后面的名词,一 般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
名词用作动词的类型
1、能愿动词(能、欲、愿、足、可)+名词 2、名词+名词/代词/介宾短语 3、副词(不、弗、数、皆、已、未)+名词
4、结构助词所+名词
9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表示的 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动词后的宾 语发出的。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能、欲、愿、足、可)+名词
5
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蹄:用蹄子踢) 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 军:驻扎,带补语“霸上”)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 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 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随堂测试
1.选出下面划线字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 项(D )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名作动,养蚕)
B、公子怒,欲鞭之。
(名作动,用鞭子打)
C、二月草已芽。
(名作动,发芽)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名作状,用笼子装)
24
2.选出下面划线字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 的一项( B )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名作状,当面)
B、朝服衣冠,窥镜。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5
(名作状,向西)
课后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的词语, 解释其意思,并说明属于何种活用方式。 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一狼洞其中。 晋军函陵。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孟尝君客我。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我 吾从而师之。 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童子隅坐而执烛。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2、鱼肉百姓。 3、汗牛充栋。
臣:使……称臣
鱼肉:以……为鱼肉 汗:使……出汗 客:把……当作客人
4、孟尝君客我。
12
名词活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谓语总是居于主语、状 语之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了动词前 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该名词起 到了修饰限制动词的作用,就可以判断 该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译为:在(从)……
16
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趋向
译为:在(向、到)……
17
①日削月割。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③乡邻之生日蹙。
规律五:表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译为:在……;每天(月、年); 一天比天……
18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如: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译法:名+宾=使宾语……
10
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 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或含有“感 到(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以……为师,把……当作老师
译法:名+宾=以为(认为)+宾语……
把……宾语当作……
11
[课堂巩固]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使动用法和意 动用法的词语 ,并解释。
名词+代词/名词/介词短语
6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2、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名词“效”受副词“不”的修饰,作 “奏效”讲) 规律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 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不、弗、数、皆、已、未) +名词
7
例句: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本意为“渔网”,与前面的“所”构成所字结构, 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用网捕”。
格式:名词 ②豕(shǐ)人立而啼。
规律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译为:像……一样
14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规律二: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方式
译为:用(凭借)……
15
①草行露宿。
②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规律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我。
规律六:表动对人的态度
译为:像对待……一样
19
课堂小结
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
1.能愿动词+名词 2.副词+名词 3.名词+名词/代词/介宾短语 4.所+名词 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 6.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 以……为……;……认为……是……
名词用作状语的规律
1、表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译为“像……一样” 2、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方式 译为“用、按、凭借(工具)” 3、表动作行为处所的名词 译为“在(从)……(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